人工智能時代的設計范文

時間:2023-11-14 17:3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工智能時代的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工智能時代的設計

篇1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時代 人工智能 應用研究

當前,世界已全面進入以大數據共享、信息爆炸為特點的互聯網信息時代。富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服務成為了人們青睞和關注的焦點。人工智能作為互聯網信息時代凝聚高端技術的超值網絡服務,在增強互聯網安全性、提高網絡操作自動化等方面意義重大。現階段,已有更多行業領域的用戶在應用人工智能,體驗這一技術所帶來的新生活。

1 人工智能簡述

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綜合類前沿學科,交叉云集了計算機、網絡技術、控制方法論、信息論、神經生物學、語言學等多學科知識,主要用來研究機器在思考、學習、規劃等行為的擬人態進化,使之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有超過60載歲月,其成就在整個歷程中熠熠生輝,代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與超越。人工智能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變革:第一階段是以人工智能驅動機器設備,代替或輔助人類思考并解答難題;第二階段是研發智能機器人,處理不同系統及環境信息的交互工作,如不確定性信息的處理工作;第三階段的代表成果就是數據挖掘系統,可實現海量模糊信息采集與分析,可視化技術發展迅猛,計算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

2 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代表成就

任何一項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都源于人類開展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也不例外,發展至今已經為解決不同領域的實際需求提供了眾多技術應用。目前,人工智能在下列應用領域中取得了代表性成就:

2.1 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其實是由龐大的程序組編寫完成的數據系統,廣泛積累不同專業的知識經驗,這些知識均可事先歸納分析,可按具體模式表示,從而幫助用戶憑借領域專家的固有知識進行推理解決問題。專家系統可系統化分析輸入信息并結合已有知識體系進行全面推理,提出建O性的決策建議,相當于發揮行業專家的作用。

2.2 數據庫智能檢索

人工智能想要做到全面模擬人類思維和動作,需要建設強大的數據庫資源,便于及時開展智能檢索。數據庫基于計算機軟件開展,存儲了海量專業學科知識,也稱之為知識庫系統,一旦有用戶需要查閱解決該學科的專業問題,都可通過智能檢索功能實現快速精準地檢索。

2.3 程序自動設計

自動化的程序設計就是借助更高規格高標準的程序設計系統來完成指定功能的程序設計,該系統需要用戶輸入所設計程序的需求目標,并對整個流程和架構有更為高級的描述,系統就能自動組織對應程序完成設計。高度自動化的程序設計編寫方式,也展現了人工智能系統的思考、學習、修正自身缺陷的擬人態功能。

2.4 目標模式識別

模式識別,顧名思義正是為識別不同物體的特征是否匹配目標對象而具備的功能?,F代計算機加強了模式識別系統功能,能夠提高機器對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不斷接受外界信息,對所處環境的特征進行識別,加強概念理解。當前,目標模式識別已由二維向三維層面升級,為研究智能機器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遠不止上述這些,還在機器學習、機器視覺圖像處理(machine vision)、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自然信息博弈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 不同行業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實例

目前,眾多企業為求發展,與內部運營管理中加強了人工智能的應用,聚力解決各項問題,為企業贏得了經濟效益,推動著社會發展。

3.1 企業管理應用

將人工智能應用于企業管理中,需要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間的辯證關系,靈活運用工智能應用平臺加強對企業內部各項管理智能軟件的開發工作,借助靈活的人工智能技術幫助企業實施科學決策。

3.2 水利管理應用

人工智能能夠在水情控制與洪災預報中發揮作用。如可使用人工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等技術,模擬汛期的最大洪峰與洪水總量,研究更有針對性的抗洪模型,提高了洪災預報精度和汛期準度,有效發揮防洪降災、攔洪儲水的重要作用。同時,人工智能還能夠分析大江大河的復雜地質與環境系統,對治理河流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3.3 建筑行業應用

目前,建筑行業的用地規劃、給排水工程、暖通空調工程、施工管理等內容都在應用人工智能。已有企業基于神經網絡算法發明了結構節點探傷法,可查探建筑結構損傷度;也可在市政工程建設中不斷強化正反向混合推理的理論思想,查明城市污水處理管網故障;可構建用于分析建筑工程性能效益的系統,加強建設項目性能效益預測和實際效益分析。

3.4 機械行業應用

人工智能同樣成為互聯網時代下的機械行業技術中的重頭戲。如:人們利用人工神經網絡算法,設計出土方工程的機械調度的優化方案;多個工程都可搭建含多目標的尋優函數模型。許多大型機械裝置,都配置了人工智能操作平臺,可提高安全風險監控水平,增強機械操作自動化,進一步優化生產效率。

3.5 商品銷售預測應用

人工智能的各種函數模型或優化算法,可在商品銷售金額的預測中發揮巨大作用。如:在計算機中輸入不同商品某一時間段的銷售額,形成非線性系統進行分析,評估各種影響因素。采用人工神經網絡,不斷放大自分布處理、自組織學習、自適應與自容錯等特性,體現強大的預測功能。

當然,人工智能還廣泛應用到電子網絡技術應用、企業財務管理、航班信息查詢、教學服務、心理咨詢公路建設、焊接制造、等眾多方面,為更多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4 結束語

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人工智能應用,將會隨著科技力量的不斷壯大而實現更多的應用。人們應該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的探究,從而更好地為全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何承.計算機網絡技術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探討[J].信息通信,2016(03):180-181.

[2]韓曄彤.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應用研究綜述[J].電子制作,2016(12):95-95.

[3]王宇飛,孫欣.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J].信息與電腦,2016(05):115-117.

作者簡介

李君,男,江西省上饒市人。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主要從事教學軟件管理類工作。

篇2

機械電子產品雖然結構相對簡單化,沒有摻雜過多的運動元件或者部件,但是它的內部結構是非常復雜的,若想要產品的性能得到提高,就必須將傳統落后的笨探究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姚磊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河北保定071000重機械面貌徹底拋棄,縮小物理體積。由于機械電子工程所涉及和利用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所以電子機械工程是一種具有極強綜合性的學科。機械電子工程的基礎是傳統機械工程,同時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輔助作用,來強化機械電子工程的核心力量。這使得機械電子工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更能體現出科學性,并且能夠保證滿足系統配置方面的設計需求。機械電子工程充分利用到專業設計模板來完善機械電子設備,發揮設計應用中的模板作用,這樣有利于保證機械電子工程設計能夠順利進行。機械電子工程產品在設計結構方面較為簡單,并且元件利用數量也是相對較少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通過持續提升產品性能,強化機械電子產品質量,優化機械電子產品的結構,來滿足消費者的更多需求。

2人工智能的定義及特點

何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科學、信息論、控制論、神經生理學、語言學、心理學、哲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性學科,是21世紀最偉大的三大學科之一。人工智能的發展其實經歷了一段非常漫長的歷程,人工智能在計算機開始發展的初期就已經被應用到了各個方面,只是它在起初所發揮的作用相對而言是非常小的,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引起足夠的注意。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工智能已經擺脫了過去相對弱小的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工智能發生的這些轉變正是人類對計算機的應用和熟悉程度的轉變。信息時代的趨勢已經使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很大的強化,在社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需要依靠人工智能的力量和支撐,相信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更加深入的研究,人工智能模仿人類思維的能力定會越來越強大。只有對人工智能不斷創新和改善,才能在計算機語言理解和應用方面得到更大的進步,才能更加符合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需求。

3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機械電子工程在應用上不穩定主要表現在系統輸入輸出的問題,即利用數學方程來建立模型,并且依靠人工智能來完成對傳統知識學習的更新,這種解析數學的相關方式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傳統機械工程方式的應用是非常簡單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新時期出現的機械電子工程系統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是相對復雜的,會通過配置多種系統對信息類型來進行區分。但是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在計算機電子工程中,人工智能信息處理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解析數學措施,其應用方式主要是利用網絡神經系統對網絡系統進行合理安排,將神經系統迷你成人腦的結構,根據相關數字所傳達出來的信號,對已經搜集到的資源進行參數分析。其實,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性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種特點,沒有辦法對網絡系統進行有效的描述,同時在建設系統資料庫的過程中進行嚴密數學分析,在分析過程中若是出現錯誤會直接影響到網絡系統的建設,甚至導致網絡系統的崩潰。創新工程方式,加強人工智能信息的服務建設是保證機械電子工程能夠順利開展和進行的關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生活方式的單一性早已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速度。不斷完善的綜合性人工智能系統必將會使生產模式發生轉變。利用模型推理系統和神經網絡系統的優勢來補充綜合性人工智能,逐步完善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網絡系統得到完善的必然結果就是模型推理系統。同時,模型推理系統也是二者功能性融合的重要體現。人工智能通過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完整性表達,完善機械電子和人工智能的密切關系。

4結束語

篇3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在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以來, 人工智能的發展超出了人們的想象:1997年, IBM超級電腦深藍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2016年, 由Google旗下的深度學習公司Deep Mind開發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Alpha Go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 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1]。隨后有關人工智能的熱點應用不斷推出, 比如無人駕駛、智能醫生、語音與人臉識別等, 讓我們認識到人工智能的應用已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教育領域, 人工智能應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如2017年高考期間, 機器人艾達挑戰高考數學, 10分鐘就答完, 獲得134分, 激發了教育領域對人工智能的巨大熱情, 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教育的憂慮與反思[2]。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提出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在2030年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先后從國家層面人工智能政策規劃, 將人工智能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社會變革和國際競爭的新動力[1]。

1 人工智能定義和發展階段

人工智能的英文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 人工智能的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 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權威的說法認為[3]:人工智能是關于人造物的智能行為, 主要包括知覺、推理、學習、交流和在復雜環境中的行為。人工智能的長期目標是發明出可以像人類一樣或能更好地完成以上行為的機器, 短期目標是理解這種智能行為是否存在于機器、人類或其他動物中, 所以它包含了科學和工程雙重目標。根據其功能強弱, 人工智能分為三類, 即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還有超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60年代, 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主要以命題邏輯、謂詞邏輯等知識表達和啟發式搜索算法為代表;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80年代, 提出了專家系統, 同時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算法研究發展迅猛, 伴隨著半導體技術計算硬件能力的逐步提高, 人工智能逐漸開始突破;第三階段是自20世紀末以來, 尤其是2006年開始進入了大數據和自主學習的認知智能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也開始增多, 特別是深度學習算法在語音和視覺識別上實現了巨大的突破[4,5]。人工智能的技術體系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即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以及人機交互等。當今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Alpha GO主要應用了機器學習中的深度學習算法。

2 人工智能應用狀況與反思

2017年, 阿里的無人超市落地杭州, 進店、挑選商品、付款支付一氣呵成, 消費者幾乎在完全自主的狀態下完成購物。與此類似, 昆山富士康公司裁員6萬名工人, 全用機器人代替。京東、淘寶引入的智能機器人替代了原來的倉庫管理、人工客服等崗位。因此有學者悲觀地斷言:在人工智能時代, 因為很多職業崗位或技能將被智能機器人所代替, 職業院校畢業生很有可能面臨畢業就失業的窘境。筆者認為, 我們不應該重蹈歷史上英國制定的限制汽車推廣使用的《紅旗法案》的悲劇。正是這個在今天看來毫無道理的, 但卻持續了三十年的法案讓德國和美國的汽車工業完全趕上來, 最終遠超英國。人工智能應用必將淘汰或替代很多現有就業崗位, 但同時又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這是一個伴隨著產業智能升級的、長期的艱難過程,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 這既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3 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策略

為了更積極地適應人工智能時代, 除了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科學指導和政策、經費支持之外, 建議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規劃。

3.1 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與制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提出, 人工智能走向2.0階段的真正原因是世界正從原來由人類社會與物理空間構成的二元空間, 向著由物理空間、人類社會與信息空間構成的新三元空間演變[6]。因此, 職業教育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應該加入人工智能等相關理念和技術, 同時其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課程內容、考核評價標準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進。比如當前大多數職業院校非計算機類專業的課程安排中, 信息技術類課程課時偏少, 數據處理、編程類或人工智能課程幾乎沒有, 這樣的安排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同時適當減少將來可被人工智能應用替代的技能課程的課時, 比如電算會計、環境監測等。

3.2 善用人工智能, 提升教學與管理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 教師們現有的重復性工作和大量數據積淀的教學任務, 比如批改作業或閱卷或課堂考勤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此, 教師能騰出更多的時間, 更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從而為學習者提供更精確的個性化學習服務, 教師也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 優化教學評價方式, 補充教學資源, 減少備課重復性工作, 提升教學效率, 真正地做得因材施教, 同時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和方式將不同程度地得到重構, 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在線學習平臺大量出現, 不同的學校、學科及專業課程不再封閉, 學習時時處處都可以進行, 碎片化與個性化學習將日益普遍。教師能完整地跟蹤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比如學生上課是否睡覺、是否玩手機、是否在教室里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等, 都能夠根據監測數據進行智能解析, 有利于更有效、更全面地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大部分課程考試將全部自動化, 考生資格審查利用人臉識別、監考與閱卷都由智能機器來完成。上述人工智能給教學帶來的這些變化既需要網絡硬件設施和相關軟件系統來支撐, 更需要職業教育的教師們繼續提升信息技能、深化和加強信息素養。

3.3 深化產教融合、優化實訓筑牢就業

在人工智能時代, 職業院校應與相關行業統籌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 拓寬企業參與的途徑, 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 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鼓勵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吸引優勢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 推動學校就業與企業招工無縫銜接。比如職業教育將出現新師徒制, 行業領域的行家里手將通過互聯網以VR或者AR技術言傳身教的方式, 帶領規模龐大的徒弟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與實踐。

3.4 完善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體系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深入推廣, 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如果不及時進行充電升級, 中低端的重復性強的工作將面臨被智能機器人不同程度進行替代的危險。所以對于不少技能崗位, 守著一門技術吃一輩子老本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因此, 職業教育要繼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為職業教育學生的充電升級鋪就一條縱深的通道。

3.5 人文教育為道, 智能教育為用

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 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將被機器替代, 人們將從重復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轉去從事更具有創造性、創新性或者更具有情感類的工作, 這些工作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因此, 職業教育更需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 這是做人之道, 在此基礎之上激發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 促進跨界思維的形成, 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時代的相關職業崗位知識和相應的智能技能。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曾說:完全人工智能的研發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末日。Tesla汽車和Space 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說: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人工智能。如果必須預測我們面臨的最大現實威脅, 恐怕就是人工智能了[7]。一群沒有良好道德水平的, 但掌握了智能技術或設備的人們是危險的, 所以職業教育應該從學生入學起就開始, 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熱愛社會、熱愛生活、樂于助人、與人為善。只有這樣, 人工智能應用才能更好地服務人們、造福社會。

4 結論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又深刻地改變我們的教學、生活和工作方式, 也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職業教育在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變革時, 須要從國家政策、理念與制度、教學管理、產教融合、終身學習等方面做好應對, 切實地把握人文教育之道對智能教育之用的統領原則, 培養能很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謝青松.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的轉型和發展[J].教育與職業, 2018 (8) :50-56.

[2]蘇令.人工智能來了, 教育當未雨綢繆[EB/OL].[2018-05-15].

[3]Nils J.Nilsson.人工智能[M].鄭扣根, 莊越挺, 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0.

[4]王璐菲.美國制定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規劃[J].防務視點, 2017 (3) :59-61.

[5]賀倩.人工智能技術在移動互聯網發展中的應用[J].電信網技術, 2017 (2) :1-4.

篇4

【關鍵詞】人工智能 電氣自動化控制 應用

隨著我國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提高電氣自動控制系統的運行效率非常有效,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此,在現代化背景下,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理論

伴隨著工業改革,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成熟。同時計算機信息技術還帶動了自動化技術、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理論、方法也成為重點研究對象。人類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要從人工智能技術的本質概念出發,并以此設計出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應用設備。

人工智能技術最早是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并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基礎,逐漸引進其它學科知識。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只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融合各個學科知識才能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而對于電氣自動化控制來說,其主要控制目標是確保運行穩定,提高生產效率。

2 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

2.1 在電氣設備設計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系統中的應用主要是在電氣設備的設計方面。電氣設備的設計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作,不僅需要綜合應用電路、電磁等學科知識,還需要具備足夠的設計經驗,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傳統的設計方法主要依靠設計經驗,無法真正找到最優化設計。而將智能技術引入到電氣設備的設計中,不僅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還能夠實現傳統設計方法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融合,最終縮短電氣設備的設計周期,提高電氣設備的設計質量。比如在高壓電氣方面,SF6技術、真空技術、組合技術等已應用于產品結構中,并基本實現了“無油化”。又如采用單片機系統進行剩余電流式電氣火災探測器的智能化設計,既能實現傳統斷路器功能的組合化和智能化,也能通過應用總線通信技術實現斷路器控制的系統化和網絡化。由此可見,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電氣設備中不僅能夠盡可能地發揮出先進設計技術的優勢,還能提高電氣設備的使用性能。所以,我國應當繼續加大研發力度,進一步拓寬智能化的應用范圍,并利用如今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電氣設備智能化設計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2.2 在電氣控制中的應用

電氣控制是電氣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工智能與電氣控制的結合主要是依靠計算機程序進行控制。應用人工智能的電氣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監控電氣系統運行狀態,并根據狀態信息及時發出控制動作指令??偟膩碚f,相比較傳統的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控制實現了系統資源的有效分配和調度,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促進了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在人工智能控制過程中,控制系統會根據每個環節的運行狀態實現對生產過程的調節。因此,一般要先對每個運行環節制定嚴格的運行標準。一旦出現異常,人工智能控制系統便會感應出來,并做下一步的處理。以現代化智能電表為例。它不僅具有獨立MCU、存儲器、硬時鐘、通訊接口、負荷開關、加密單元,而且具備電能計量、費控管理、數據凍結、數據加密、事件警告等功能。當電氣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一旦出現數據異常的現象,智能電表便能夠發出警報。目前,人工智能控制方式包括遠程控制、無人化控制等。在人工智能逐漸成熟的背景下,企業應當加大人工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進一步實現人工智能與電氣控制的深度融合,最終推動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

2.3 在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在電氣控制系統中,電氣設備發生故障時都有一定的征兆,而且不同的征兆對應各自的電氣設備故障類型。因此,在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前進行狀態監測,既能夠及時發現電氣設備故障,也能夠迅速找到故障點,從而縮短電氣設備故障維修時間,保證電氣系統的正常運行。如變壓器的智能化應用,不僅能夠對變壓器和其部件的相關參量進行就地數字化測量,還能對有控制需求的變壓器設備和其部件,實現基于信息交互,多參量聚合的智能網絡控制。最重要的是,通過智能組件的自診斷,以智能電網其他相關系統可辨識的方式表述自診斷結果,使設備狀態在電網中可觀測。相比于傳統的通過對變壓器滲漏的油氣進行氣體分析來確定變壓器故障的方式,其故障檢測效率更高。不僅僅如此,在其它電氣設備中,應用人工智能化的故障診斷技術也是非常高效、迅速的。由此可見,企業應當重視加大人工智能技術與設備故障檢測的融合研究。

2.4 在日常操作中的應用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不僅構成較為復雜,而且操作流程比較繁瑣。一旦工作人員出現操作失誤問題就有可能發生電氣系統的故障,從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在日常操作中引入人工智能便能有效改變這種狀況。比如人工智能操作系統會將電氣系統的操作編碼為程序存在在系統之中,工作人員只需要通過人機交互界面進行操作,便能夠實現電氣系統的遠程控制。而且在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只需要操作人工智能系統給提供的指令即可。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電氣系統的故障發生率。目前大部分的人工智能電氣控制系統解決方案都已經實現了智能化控制,即便是出現電氣故障也能夠提出可參考的解決性方案,以方便工作人員決策。

3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信息技術時代,企業、科研單位應當重視智能化技術,并結合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實際,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從而實現我國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的創新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我國工業的發展,才能逐步實現工業4.0,最終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馬仲雄.\談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1):246-247.

[2]馬龍.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4,S1:50-51+55.

[3]李銀鎖.淺析人工智能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28):212-213.

[4]周賀,王占峰,王朔.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的應用分析[J].電子世界,2017(03):96-97.

作者簡介

周承瑋(1991-),男,江西省吉安市人。惠州市技師學院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

篇5

劉佳輝

(河北大學 管理學院 唐山 063000)

摘要: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的學科的分支之一,是被公認的二十一世紀三個最尖端的技術之一。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年的經濟和科技力量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人工智能在各個的領域的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在杭州出現的無人超市更是讓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毫無疑問,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技術的不斷進步。因此,企業應該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人工智能的發展與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相結合,以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由此,本篇文章將對人工智能技術對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期望將對人工智能與企業發展的結合,和我國企業的飛速發展有所借鑒。

關鍵字:人工智能  企業管理  企業發展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Liu Jiahui

(Tangshan 063000,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ABSTRACT: As one of the branches of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three most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21st century.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ince 30 year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various fields has also been greatly developed. The appearance of unmanned supermarkets in Hangzhou has brought the development of AI to an unprecedented stag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AI technology. Therefore,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integ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hoping to combine AI with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siness managemen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引言:人類一向以自己為“智能生物”自居,這是因為我們能夠不斷的學習、觀察新事物,讓自己能夠不斷的取得進步,這讓人類在地球上顯得與眾不同。所以當我們也開始充當上帝的角色,開始創造屬于我們自己意識的人工智能時,心情也像上帝創世一樣,內心充滿了激蕩與振奮,這便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的動力。如今,人工智能在大數據時代充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深入,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務會計和知識管理的技術均被運用到人工智能應用中去。

一、        人工智能將對企業會計行業產生影響

(一)   我國的會計行業人工智能的運用

會計作為會計制度的主體,分為三類,主要涉及企事業單位,行政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涉及會計工作的許多主題工作僅限于人工智能應用中的會計系統。在會計中,一些需要主觀行為的工作,例如審查,驗證和判斷,仍然需要會計人員手動完成工作。然而,在會計師事務所,雖然審計業務也是主要業務的一部分,但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略顯稀疏,原因是對于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大量的審計工作文件是需要。填寫后,它既有草稿的電子版本,當然還有紙質版本,但這些入門數據仍需要手動填寫。

(二)對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中應用的展望

任何會計師都清楚地知道會計行業是一個嚴格的行業,也需要及時性。有許多會計程序和復雜的過程需要解決。因此,對于會計,加班是一種普遍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會計師還希望有一天會有人工智能來取代這種枯燥乏味的工作。當前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解決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憑證和報告的生成,但它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會計機構的需求。例如,人力資源會計需要一個符合業務特征的測量工具,并報告業務的人力資源。通過該模型,可以分析企業的人力資源,從而進行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成為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這種需求是會計管理會計和環境會計中許多分支機構的必然要求,因為會計職能現在越來越傾向于決策,會計需要在相應的決策過程中提供信息。但通常很難獲得人工計算和分析。如果人工智能可以進一步應用科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最好。

(三)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1)提高了會計內容的時效性和正確性

企業是政府機關或任何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在使用會計軟件后及時處理發生在當日的經濟業務。因為會計人員只能在系統中注冊并選擇或審計相關事務,所以最終系統根據現有的自動生成相關報表的數據,比傳統的會計憑證人工生成報表要及時得多,另一方面,在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中,會計人員往往會產生假賬,而現行的會計憑證則會產生假賬。財務系統也必須是一些手工輸入的數據,因為系統在輸入錯誤時會提示,在這種情況下,減少了數據的錯誤概率,從而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2)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財務信息造假                                               

在具體的會計核算制度下,所有登記制度人員都有唯一的賬戶和密碼,并有自己的權限和非常嚴重明確的分工。工作場所包容性現象在傳統會計核算中非常嚴重。特別是在中小企業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有助于通過明確的功能來抑制人工偽造信息。然而,人工智能不能說是為了防止金融偽造。系統畢竟是由人控制的,管理層無法應對會計人員以上的內部運營現象。

3)會計行業中傳統崗位需求減少

由于日益廣泛使用的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傳統的會計職位不需要員工,所以這是一個明顯的變化。自1980年代以來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此后晉升。它已經商業化,是用于各種會計實體,使原始簡單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會計的地位不再是必要的。

4)會計信息安全性受到威脅

各種計算機化的會計系統,廣泛應用于電子形式會計實體中存儲的各種金融數據,具有電子數據的優點,如省電,方便,數據容量大,易于查找等優點。而另一方面,系統如果保護未達到易受黑客攻擊的指定位置,當前網絡安全性大大降低的同時,信息可能在網絡傳輸過程中被截獲,因此導致企業財務信息泄露會非常嚴重,會造成重大商業機密,并導致損失。

二、        人工智能對企業金融風控的影響

(一)智能風控落地的前提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普及的時代,讓人類生活進入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發展階段,而人工智能在金融風險控制的探索和實踐中經歷了以計算機為標志的信息時代,人類因此CIETY已進入人工智能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如果追求信息時代是數據采集和存儲,那么解決人工智能時代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爆炸而引起的。由于信息處理能力不足,計算機幫助人們處理海量信息、分析數據和使用,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智能認知階段,人工算法進入商業世界后,開始顯示出趨勢的普遍性,特別是LY在金融業務中顯示出較強的適用性,目前人工智能在國內重點應用于風險控制、信用和欺詐等領域。人工智能產業化可以結合現場誕生,不能留下以下三個重要方面前提:

技術基礎的改進。用云計算來說,計算能力在出現之前是一種昂貴的資源,公司不能獨自承擔這種成本。在人人上網的時代,計算數據量不斷增加,大規模數據的培訓和計算帶來了對CPU水平提高的需求。云計算服務實現了計算資源的循環和重用,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在云計算的情況下,為了將成本降低兩到三個訂單,許多初創企業可以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當然,對于從事人工智能服務的公司來說,擁有計算能力是不夠的,因為限制技術的因素還來自于數據采集能力和數據處理和處理能力,列如數學、統計學、機器算法等。而確定大規模計算,強大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場景的出現需要更先進的技術。特別是在需要擴大規模和復雜化的消費信貸服務中,如何提供高質量的用戶體驗成為一個難點。例如,在少量的貸款業務中,金融機構或平臺需要在短時間內對某個用戶進行準確的風險評估,或者在一天內完成數十萬甚至更多的用戶信用。由于可以預見,這樣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場景也會越來越多。傳統的刀耕火種評估方法與現有的大量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完全脫節。因此采取智能投資,但它面臨的投資機會是短暫的,交易信息的判斷甚至需要快到幾毫秒。對現場的需求促使業界使用更合理的算法,更快的計算速度,并要求新技術將人工智能帶入舞臺。

改進的數據材料豐富。人工智能,所以數據是使用數據來支持操作和判斷是人工智能的基礎。在金融行業中,數據也是如此?;ヂ摼W時代的背景下,金融消費者的高度收集碎片更大規模的需求,數據采集成本較低。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使用這些數據來計算、處理、和判斷,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經驗,基于智能的數據做出決策,實現精細管理,從而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的發展。

(二)智能風控是傳統風控的有效補充

傳統金融機構與傳統計分卡模型和規則引擎等“特色”風險評分,根據性能和智能風險控制記錄,社會行為,行為偏好,身份信息和設備安全方面的行為特征的“軟弱”用戶的風險評估。兩種類型的風險控制從操作到場景顯示效果之間的顯著差異,后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風險控制的優點更加突出,有效補充傳統的風險控制。

傳統風力控制形成了標準化的操作模式,首先判斷用戶的身份,然后復習物理用戶提供的證明材料。簡而言之,它分為以下步驟:首先,回顧通過面對面的檢查來確認用戶身份的真實性提交材料。材料包括識別和收入證明,如身份證、戶籍、銀行流動和就業信息。其次,用戶的資產評估和確定信用額度,主要的資產估值標準抵押房地產和汽車生產等。最后,信用貸款,其他步驟可以添加,如調查貸款的使用和確認交易的意愿。

關注人的評論,首先,傳統的風險控制單元的時間跨度,至少在周需要層層審批,業務流程涉及多個人員和鏈接,導致效率低;其次,長時間的業務流程,無法滿足用戶的資本要求,導致壞的用戶體驗;最后,對小型業務,傳統的風險控制復雜的審計程序導致的高成本使銀行和無利可圖,所以這個巨大的市場的一部分。

智能風險控制對大數據,算法和計算能力,重視數據,生活等識別確認用戶的身份;欺詐識別風險,智能控制使用多維特征,許多數據表明意圖和傾向,反映用戶欺詐;普通用戶的還款意愿和能力評估判斷。

在互聯網經濟下具有“規?!痹鲩L的消費者金融市場中,智能風險控制可以捕獲非傳統的金融數據并增加弱勢的金融相關特征。機器建模和分析的方法用于及時有效地補充傳統的風險控制。首先,智能風控帶來閃電般的審查速度。時間跨度以分鐘和秒計算,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其次,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分析得出更準確的評估。最后,在風險預測中,數據模型的使用可以準確地量化未來風險最有可能發生的時間和情景。從快牛金科的實際應用來看,定量風險預測的結果與實際風險的表現一致,誤差很小。風險控制標準的放松和收緊所引起的壞賬績效水平的變化可以通過數據直觀地衡量。實際的業務運營非常有益。

目前,個性化的場景下貸款和大規模貸款,信用貸款和消費貸款等,智能風險控制有足夠的優勢,但是大的貸款和交易涉及資產評估、房地產貸款和供應鏈融資等大型企業。驗證的真實性,傳統風力控制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兩個風控制模式仍將。

(三)智能風控成長空間巨大

在金融行業,風險控制中,無限智能風險控制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并不斷按照優化的結果進行。到目前為止,智能風險控制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實踐中,智能風險控制模型已經更好的用戶差異化程度,能夠清晰地反映出評價結果中的高質量和不良客戶,通過不斷的優化迭代,識別的準確性和判斷的速度,技術人員一直在螺旋式上升,但目前行業面臨的問題是數據島和信息不透明,行業總負債不共享,仍然是大空間智能風險控制技術的提升。在用戶體驗上,智能風險控制的最佳路徑有二點:一是減少對用戶的干擾,對于當前信用風險控制過程中需要獲得用戶授權等數據的審批,隨著數據共享和計算能力市場機制的完善,未來只有需要向客戶提供極少的信息進行評估,消除用戶對信息安全的顧慮,使用合規性。其次,在上述基礎上,提升用戶評估的準確性。。

人工智能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人工智能在推廣特定情景時仍面臨一些外部阻力。

首先,由于一些工人,意識滯后,商業實踐中的人工智能面臨著銀行和其他機構的模型變革,在管理決策時考慮到潛在風險。其次,需要探討適當的業務情景。傳統的金融業務場景,在應用、審批,基于不同操作系統的貸款和大量人力資源等一系列環節之后,如何切入人工智能將在調整過程中面臨長期運行。此外,在監管方面,人工智能還暴露了“黑匣子”理論與“可追溯性”金融活動的矛盾。人工智能對于許多風險控制的實施過程并不是人類大腦能夠理解的,而是在一些監管更嚴格的情景中給予必要的解釋。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新曾經說人工智能就像一個黑盒子。從理論上講,他們的計算步驟可以追溯,但由于計算量巨大,跟蹤實際上很困難甚至不可能。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并建立信任是未來人工智能面臨的巨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可以采用更加解釋性的算法。對于相同的數據,不同算法的結果不應該遠遠落后。另一方面,可以預期社會態度的變化和監管法規的調整。畢竟,它不僅僅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計算機科學。隨著研究的深入和領域的細分,其他人類主體可能具有傳統邏輯意義的結果。

三、        人工智能對企業信息安全防護的影響

(一)人工智能時代下信息安全論述 

信息安全是指用戶使用網絡系統時,軟件和硬件不會被破壞,用戶數據不會被改變,為計算機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目前,信息安全在網絡保護中尤為重要。在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數據泄露事件,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傷害,而且也暴露了許多人的隱私信息。從小的角度看,數據泄露事件給企業和人民造成了損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因此,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僅要追求技術進步,還要重視信息安全的保護。信息安全保護不僅是企業和國家的責任,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二)威脅企業信息安全的因素 

目前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在進行人工智能的研究,5G的華為技術是世界領先的,它不僅是企業的榮譽,也是國家的驕傲,影響企業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很多方面,對信息安全的保護帶來了許多挑戰。

1)數據的集中存儲 

大量的數據可以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數據之間的緊密聯系,非常容易引起攻擊者的注意,成為一個黑客的目標。網絡數據繁多,從不同的方式,如電子郵件、微博、傳感器等,相對集中存儲的數據在一起增加數據泄漏的風險,并導致人身安全的喪失。 

2)數據加密技術 

計算機領域的數據加密一直是防止數據泄漏的首要任務,但仍有數據泄漏事件。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基于互聯網用戶的互聯網數據的收集。如果沒有大量的數據分析,將無法生成智能應用程序和技術服務。集中式數據庫集中在資源豐富的大型企業手中。一方面,他們收集數據,另一方面,他們分析數據并智能地應用它。企業主要是營利性的,信息安全投入太小,會增加數據泄露的風險。 

3)殺毒軟件的應用 

由于計算機病毒的不斷侵入,導致很多殺毒軟件的產生。如果計算機中毒,可能會導致多臺計算機,甚至整個企業計算機崩潰,數據丟失。病毒以不斷變化的形式出現,入侵計算機的方式多樣化,每次出現新的病毒,都會導致殺毒軟件的各個方面升級。企業不應該只根據病毒更新殺毒軟件,而應該讓企業的數據更加安全 

(三)企業信息安全的防護措施 

1)對數據安全技術研發 

從傳統信息安全技術的角度出發,企業必須加大對數據安全技術開發的投入,以保證人工智能的順利發展。同時,國家要給予大力支持和一定的幫助。多方面引進新人才。其他企業數據安全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以保證網絡操作過程中的數據安全,從而使黑客蒙受損失。

2)重視敏感數據的保護 

敏感信息不應披露沒有用戶的權限。企業應優先保護用戶的私人數據,并規定使用的設備,以確保網絡可以正確操作。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的敏感信息,這使得一些人氣餒。

3)國家對數據的保護制度 

保護數據不僅是企業的責任。國家也應提出安全策略,制定安全要求,加強然后進行安全體系建設,加快人工智能立法的應用。國家應制定相應的數據保護法律法規,同時將數據保護滲透到學習課程中,教育幼兒,真正向每個人傳達數據安全意識。個人應及時清理隱私資料,安全文明上網。

4)合法共享用戶信息 

使用用戶信息時,應明確信息來源的合法性,確認數據的有效性,共享用戶信息時應征求用戶意見,用戶不得擅自披露。否則,將獲得虛假數據,這可能導致企業損失。

總結: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也在繼續。盡管這個的人工智能還發展不完善,及時在早期進入的金融領域,還主要集中于風險控制、定量交易和智能客戶服務。然而,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好處將不受限制。

人工智能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將形成廣泛的基于機器的智能決策,可以大大提高社會整體運行的效率。例如,在圍棋、自動駕駛、公安等領域,人工智能顯示出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決策能力。

人工智能也帶來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如就業制度。一些簡單、重復和自動化的數據收集和記錄將被機器所取代。從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客戶服務、簡單的風險控制、基礎營銷等人員更有可能被替換。技術的發展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就像2000年一樣,沒有人認為打字員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之后成為了紙堆中的象征。人工智能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滲透將是巨大的。就像互聯網一樣,20年前需要訪問特定場景和手段的服務,如網吧、學校房間和撥號上網,都涉及到飲食和穿著。業務的各個方面的活動、業務和業務方面。當人們無法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存在時,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達到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賁可榮,張彥鐸 .人工智能 [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陸汝鈐 .人工智能 [M ].科學出版社,1989.

[3]羅素,諾維格 .人工智能:一種現代的方法(第二版)[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李生 .自然語言處理的研究與發展 [J].燕山大學學報,2013(5):377-384.

[5] 孫濤 . 知識管理 ——— 21 世紀經營管理的新趨勢 [M ]. 北京 :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1999.

[6] 李桂青 , 羅持久 . 工程設計專家系統的原理與程序設計方法[M ]. 北京 : 氣象出版社 ,1991.

[7] Joseph Giarratano. 專家系統原理與編程 [M ]. 北京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000.

[8] 吳今培 . 智能故障診斷與專家系統 [M ].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2000.

[9] STB ofNASA [ Z]. Clips Reference Manual Advanced Program 2ming Guide 2001.

[10] 幸聰.人工智能時代網絡信息安全與防范分析2018,2(07):172-173. 

篇6

關鍵詞:人工智能發展;識別率;人臉識別;遺傳算法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4-0183-02

1 智能計算機的發展

1.1人工智能簡述

人工智能[1](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屬于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能其中之一,最近幾十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非常的迅速, 在很多的地方都得到了應用,尤其是在科學領域。

人工智能源自于對人的模仿,其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人類,但是,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就像沒有一家服務企業可以滿足一個國家人的所有要求一樣,人工智能產業中也會涌現許多實力強大的企業,一些企業也會在某個領域內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甚至會出現壟斷型企業。人工智能產業在國內外都還是處于剛剛發展階段,人工智能產業的競爭也會伴隨不斷增長變化的需求而演化,企業也會為了滿足并提升社會大眾越來的生活品質而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身。

1.2人工智能研究的發展概況

未來,隨著計算機和其他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要不斷面對越來越多的艱難挑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期望一直都擁有著很高的熱情和期盼,但是,在客觀事實上,人工智能技術進步不但要考慮軟件、硬件技術的限制,也還要考慮人們對自身能力理解程度的制約,因此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將在不斷限制的過程中不斷突破不斷成長,從而保持著逐步的發展。比如人臉識別技術,當該技術以一次問世時,人們對人工智能充滿了信心,但當大多數人親自使用時,卻發現它對人臉的識別率還是不夠高;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得益于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又有了非常令人欣喜的進步,擁有足夠的多的人力模型數據,計算機對具體提供的數量足夠多的人臉模型數據進行針對性訓練,就可以達到一個極高的識別正確率。但是對一個具體的個例可以做到百分百識別,并不能就此完全肯定對人群大眾使用就都能達到同樣級別的水平,對于大量的人臉數據依然需要不斷地整理系統的統計,所以,距離完美的識別率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是人臉識別,OCR、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現實的應用中都會面臨準確率的標準。也希望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群體大眾,用一份積極包容的心態,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優良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人工智能應用研究有許許多多的可行性。專家系統內部含有大量的某個領域的專家水平的知識與經驗,經過運用人類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行推理、匯總、判斷、解決,來處理某個領域的疑難棘手問題。人工智能系統在很多領域的應用也都在促進著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專家系統也是人工智能應用研究最活躍和最廣泛的應用領域之一,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各種專家系統已遍布各個專業領域,取得很大的成功。人工智能在計算機領域內,得到了原來越多的重視。并在機器人等中得到了很多的實際應用。

人工智能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可循規律,創建具有一定人類智能的電子系統,它主要是通過讓計算機去完成原本是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去解決的問題,換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來模擬人類智慧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例如:繁重的科學工程和數學計算本來是要人腦來承擔的,但是,現今,計算機不但能高效準確的完成這種計算,而且還能夠比人腦做得更加的完美,因此,當今社會也不再把這種程度的計算看成是“需要人類智慧高強度才能完成的復雜任務”,由此可見,高強度復雜工作的定義隨著人類社會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變化,人工智能這門科學的具體目標也自然隨著社會科學的變化而發展。它一方面不斷地通過科學技術獲得新的進展,另一方面又勇敢的轉向更有意義、更加困難的目標。

2 人工智能的前沿

2.1智能信息檢索技術

現今社會,智能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人工智能在信息檢索技術中的應用,主要集中表現在網絡信息的檢索。網絡信息檢索,也即網絡信息搜索,是指互聯網用戶在網絡終端,通過特定的網絡搜索工具或是通過瀏覽的方式,查找并獲取信息的行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的在大數據的基礎之上獲得所需信息。

2.2遺傳算法

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模擬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自然選擇和遺傳學機理的生物進化過程的計算模型,是一種通過模擬自然進化過程進行搜索找出最優解的方法。遺傳算法是通過一類問題可能潛在的解集的其中一個集群開始的,而一個集群群則由經過基因編碼的一定數目的個體組成。每個個體實際上是染色體帶有本身特征的實體。比如,它決定了個體所要表現出的外部形狀,如單眼皮,雙眼皮的特征是由染色體中控制這一特征的某種基因組合決定的。由此可見,從一開始通過表象得到實際的基因的編碼程序為一種算法。我們通常將基因的編碼工作簡單化 ,如二進制編碼,在第一代種群產生之后,遵循適者生存,按照自然法則優勝劣汰,選擇最優的結果,并借助交叉和變異,得到一種新的集合。這種辦法會得到一種比以前更加優秀,更加適者生存的種群。

3 結束語

人工智能對人類科學來說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研究,想要從事這項研究工作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統計學、哲學等等。人工智能是一種涵蓋了非常廣泛的知識的科學,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領域,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軟件工程、操作系統等等,總而言之,人類科學對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使機器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人對這種“復雜”程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每個時代的科學發展也是不同的,希望在科學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帶來許許多多的驚喜。

參考文獻:

[1] 元慧.議當代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和發展狀況[J].福建電腦,2008(9).

[2] 劉玉然.談談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3(9).

[3] 焦加麟,徐良賢,戴克昌.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學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仿真,2013(7).

[4] 周明正.人工智能在醫學專家系統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4(7).

[5] 張海燕,劉鎮清.人工智能及其在超聲無損檢測中的應用[J].無損檢測,2011(5).

[6] 馬秀榮,王化宇.簡述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5(7).

[7] 曾雪峰.論人工智能的研究與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09(8).

[8] 王梓坤.論混沌與隨機.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4,30(2):199-202.

篇7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烏寶貴參加了本次大會并代表主辦方致辭。烏寶貴回顧了人工智能的歷史,肯定了人工智能60年來的發展成績,并指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從科學研究角度來看,中國在深度學習等領域的學術研究水平,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從龍頭企業發展角度來看,阿里等國內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具備和國際巨頭抗衡的實力;從創新創業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國內“雙創”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從應用創新角度來看,制造、交通、家居、教育、金融、大健康等眾多領域的應用正全面展開;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從智能芯片到IT基礎設施,從底層架構到模型算法,從大數據到云平臺,從智能終端到智能應用,國內在各個層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表示,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下階段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的新焦點,是市場發展的新熱點,也是我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參加了本次論壇并發表演講。王飛躍以《邁向人機混合虛實互動的平行智能》為主題,追溯了智能的本源,探討了平行時代的智能基礎設施X5.0,并展望了智能產業和智能社會。王飛躍認為,陽為智能,陰為情報,相輔相成,智能是開放的情報,情報是封閉的智能,智能的本質是利用已知解決未知,從已知到未知只能依靠想象。王飛躍提出,物理世界與心理世界、人工世界共同構成平行世界,平行世界需要平行智能。開放智能算法,開發人工世界,最終消除“智力的不對稱”是新智能時代的歷史任務。人機混合、虛實互動的平行智能,是“激活”的人工智能,是未來人、組織、各種類的智能機器、裝置、過程、系統所必備的“生存”形式,是智能產業的基礎設施。X5.0 時代的智能體系包括:一個核心――平行,兩個支撐――ACP 和CPSS,三個主題――智能系統、智慧管理和社會智能。平行智能各種各類的虛實互動X5.0 系統是智能社會的基礎設施,不久的將來,一個個體的實力,很大程度上可能并不取決于其本身,而取決于與其伴生的軟件定義的人工映像。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所副所長溫曉君參加了本次大會,并以《電子信息產業新興熱點及趨勢――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為主題發表演講。溫曉君指出,泛在、互聯、融合、智能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技術創新是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核心推動力量之一,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溫曉君重點解讀了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溫曉君分享了智能感知、人腦芯片、深度學習、大數據等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移動社交、智能搜索、機器人、無人駕駛等人工智能前沿應用,指出“基礎資源+技術+應用”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逐步形成。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需構建開放生態體系、合作搭建基礎資源、促進產業鏈深度合作、開拓可持續應用需求 。在虛擬現實方面,溫曉君判斷,消費端市場早期一定爆發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國內市場短期內以產業鏈布局蓄力和消費者提升消費認知為主;行業應用一定從高附加值行業或價值鏈的高端環節興起,應用成本與效率提升必須首先得到權衡。他指出,虛擬現實的趨勢為:消費市場的普及化、行業需求的明晰化、投資熱潮的全球化、基礎平臺的開放化、技術創新的協同化。他建議,強化頂層設計,面向行業需求規劃應用路徑;加強重點攻關,盡快突破行業應用技術瓶頸;制定標準規范,開展行業應用聯合測試驗證;推進試點示范,以點帶面擴大行業應用范圍和影響力。

搜狗、英特爾、陌上花(衣+)等企業代表分別從各自的領域出發,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實踐與思考。

北京搜狗科技有限公司CTO楊洪濤分享了關于互聯網產品自然交互的經驗。他指出,人機之間交互的學習成本在不斷降低,變得越來越接近人的自然能力,語音正在成為最自然的交互形式。在他看來,自然交互= 技術 + 計算力 + 數據 + 產品。技術是擴散的,計算力穩步增長, 只有數據和產品才是私有財產,將成為競爭的壁壘。要想做好自然交互,需要充分利用“產品+數據”。會上,楊洪濤還分享了搜狗輸入法即將推出的智能回復功能。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博士就《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交互,推進個人機器人產業化》發表演講。他說,人工智能與人機交互推動科技進步,人工智能應用的終極平臺是自主系統。他分析,個人自主服務機器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于智能組合的實現難度,其中運動不易,認知更難。人工智能聯手智能交互,通過商業化成功帶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成本下降。宋繼強分享了幾種人工智能驅動智能交互的應用模式,并提出了個人機器人的智能度分級建議,展望了個人機器人的商業化迭代 ,即在用戶需求推動下,由能力達標到價格達標,再到可靠性達標。

篇8

“人工智能的技術會像互聯網一樣,滲透到每一個場景、每一個設備和每一種服務里面,我們會看到更智能的網絡、更智能的交互、更智能的設備……‘互聯網+’的下一步就是‘智能+’?!卑俣裙究偛脧垇喦谠谔旖蛳募具_沃斯現場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顛覆性的變革已經到來

“人工智能已經有60年的歷史,但最近10年有了突破,包括算法的改進,對人腦的更好的理解,但更大的突破是越來越多的數據和計算能力指數的上升。這四個因素加在一塊,使得人工智能變成了可用的技術,沒有那么神秘。”張亞勤說。

“一個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時代已經到來?!睆垇喦谡J為,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石分別是蒸汽機、電和信息技術,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石將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金融、智能汽車,它們的底層都是人工智能技術。

在張亞勤看來,人工智能會成為未來一切事物的必需品,而更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發展速度要比人們想象得更快。比如在今年年初,AlphaGo戰勝了李世石,對于人工智能行業而言,這是一個里程碑事件;而對于大眾來說,也為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了一次非常好的科普。

但是,擔憂也隨之而來。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快速襲來,但是人們似乎還沒有準備好。實際上,制造業、零售業、運輸業等已經開始大量地使用機器人,翻譯、速記、設計師、廚師、司機、記者和作曲家……也都已經有了人工智能“同行”,這讓很多人擔心,“機器人替代人做各種各樣的工作,我會失業嗎?”更為可怕的是,人工智能會不會超越人類,甚至毀滅人類?張亞勤認為,人工智能短期內會使得一些舊的行業和工作消失,很多重復性的、簡單腦力勞動會被替代,但是長期來講,它還是會創造新的就業。

“人工智能并不可怕,它并不是要打敗人類或者超過人類智慧,它和人之間并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一種補充和支持。在未來的20、30年內,人工智能將有進一步發展,但不會打敗人類的大腦或智慧,人類被機器奴役的情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出現?!睆垇喦谡f。

從“互聯網+”到“智能+”

其實,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已經非常多了,比如你使用iPhone的Siri(語音助手),停車場的車牌識別,用語音操控家里的電視……這些其實都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具體應用。

張亞勤預測,人工智能技術很快就會更加廣泛和深入地滲透到各行各業中,“互聯網+”會升級到“智能+”。所謂“智能+”與“互聯網+”概念類似,就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各業融合,幫助各行各業進一步變革升級,提升效率、創造新價值,讓產品、服務變得更加“聰明”。“‘智能+’將會再度重構所有行業的商業模式與競爭法則?!彼f。

張亞勤表示,未來5到10年將會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也意味著非常多的機會?!霸谶@一次工業革命中,一些新的行業和新的企業會出現,這將會創造更多不同的、更有價值的、更公平的機會,就像前三次革命也創造了大量的新機會一樣?!彼f。

“過去我們對產業的改變只是優化一些細節,但現在要面對的則是一個大的顛覆性的改變,特別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真的面臨非常多的選擇,現在確實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最佳時空點。但我一直在講,創業要以創新作為根本,沒有創新的創業是不可持續的,為創業而去創業,這個失敗率會很高,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睆垇喦谡f。

但是,隨著更廣泛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否實現安全、可靠、可控出現不少的擔憂,張亞勤認為,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是與否的問題,這是一個需要全世界共同思考解決的問題。

“如果只有我們自己做,就太寂寞了”

現在,世界上引領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創新研究的已經不僅是大學和研究所,各大互聯網公司,Google、Facebook、IBM、微軟……也包括中國的百度等,都在重金挖掘人工智能這座“未來金礦”,希望能夠在新時代到來之時,形成自己的“護城河”。

張亞勤是一位科學家出身的總裁,一個典型的技術信仰者,這一點與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一樣。2014年,時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的張亞勤離職加盟百度出任總裁,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與沉醉于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家們不同,李彥宏和張亞勤都篤信:只有技術創新才真正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而百度也一直都是一家以“硬技術”創新驅動的公司。

據張亞勤介紹,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研究投入很大,而且已經投入了很多年。百度在2013年就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深度學習研究院,后來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百度的技術和研發投入年增幅在70%以上,超過谷歌、阿里、騰訊,主要運用在智能化和服務化兩大業務方向。百度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硅谷設立研發中心,累計研發投入達到212億元人民幣。僅2015年,百度的研發投入就超過100億元,占百度2015年總營收的15%,年均增速45%以上。目前,百度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神經元網絡,有上萬億的參數,再借助百度的數據優勢、場景優勢和人才,現在已經處在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篇9

1幼兒園國學教育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時代轉型下的“國學熱”催生了幼兒國學教育潮流,但在具體實踐中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v觀現階段的幼兒國學教育,我們不難發現其存在一定的誤區:

1.1教學活動方式單一

“幼兒園在進行國學啟蒙教育時采用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幼兒園采用的最主要方式是誦讀法[1]”。首先,一位老師面對多位幼兒,教師朗讀示范,幼兒跟讀后進行熟背是現在多數幼兒園的教學形式,以強迫幼兒“讀經”的形式灌輸傳統文化知識。其次,教師多采用傳統的“獎勵”模式來激勵幼兒背誦。導致幼兒背誦課文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并獲得獎勵,而并非為了獲取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幼兒的興趣,也體現不了幼兒學習國學經典的真實意義。

1.2缺乏國學啟蒙環境的熏陶

當前幼兒園的國學環境啟蒙大多形式較為復古。根據調查,目前幼兒園進行的環境創設,大多是形式上的創設。大多數幼兒園誤以為將國學經典(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通篇印在墻面上、將國學經典人物畫像掛在墻上,或者在某一區域內擺放古代學習的書桌和古代書本,便是營造了國學環境。這些復古形式的長期使用會使幼兒對國學失去興趣,產生“抵觸”和“視而不見”的現象。

1.3缺乏科學系統的國學教育內容

國學文化包羅萬象。首先,當前大部分私立幼兒園對幼兒國學教育的理解都停留在國學經典典籍這個層面上,將國學典籍的教學作為國學教育的重點,且80%以上的幼兒園都單純地以《弟子規》和《千字文》背誦作為國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其次,幼兒園國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忽視了幼兒年齡階段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教材也不具備層次性。

2幼兒園國學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必要性

時代轉型背景下,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是解決當前幼兒國學教育問題、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當前幼兒園亟須建設國學特色課程、提高國學教師素質、實現高效的因材施教。

人工智能是一門綜合的交叉學科,涉及計算機科學、生理學、哲學、心理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多個領域。[9]首先,人工智能的新型教育模式能綜合多領域學科知識,打破單一的教學方式,創新當前幼兒國學教育。其次,人工智能可以發揮其智能化、自動化、個性化和協同的特點,為幼兒園區域活動提供智能化、自動化的環境創設材料。此外,人工智能可以根據每一位幼兒的特點采用大數據分析的方式,分析幼兒認知發展程度,在夯實國學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實施幼兒國學教育,在真正意義上建設并發展幼兒園特色課程。[2]國學教育師資短缺是阻礙國學教育發展的首要因素。教師短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對教育影響重大。而人工智能能夠獨立扮演教師的角色,且儲備了大量國學專業知識。人工智能在以教師的角色進入幼兒園師資隊伍的同時,對幼兒教師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幼兒教師需要具備更廣泛的知識范圍、更強的綜合素質、創新型的思維以及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因此,人工智能以其本身的智能化和幼兒教師的專業化能夠提高幼兒園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

幼兒園國學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旨在促進幼兒國學個性化教育。在幼兒園國學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為幼兒活動提供了創新性的玩教具和活動形式。在國學教育中,兼顧幼兒的特殊性,通過分析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體發育程度、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學習接受程度,為幼兒制定個性化課程。因此,人工智能技術與國學教育融合能兼顧個體的特殊性,能夠高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3幼兒園國學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路徑

幼兒園國學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是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借助人工智能科技優勢,實現傳統幼兒國學教育與人工智能的有機結合,能夠增強國學教育的效果。

3.1環境創設

人工智能以其不可匹敵的技術優勢,創設全新的學校環境特征[3]。國學環境創設融入人工智能是促進國學教育開展的重要路徑。在傳統環境靜態創設的基礎上,安置多媒體一體機來創設動態多變的主題墻,播放國學經典動畫、歌曲、故事,展示栩栩如生的動態人物造型,呈現豐富多樣的色彩,使幼兒園的墻面設計能夠有效地將動態和靜態相結合。除了提供動態國學經典文化元素之外,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篩選不同年齡段的國學知識展現給幼兒,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主題墻。天花板是傳統環境創設易忽略的一步。吊飾是懸掛于天花板的裝飾,它能夠為幼兒園內公共環境增添動感和立體感??梢岳萌斯ぶ悄軐鴮W經典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孔融、孟子、孔子)、書法作品、傳世經典國畫、經典國學典籍(《三字經》《千字文》)等投影展示到天花板上。同時,在圖書角安置人工智能設備,將傳統紙質書籍與有聲讀物有機結合,打造人工智能讀書角。書架旁邊則可以布置以國學經典文化為主元素的周邊,力圖將智能元素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進行環境創設。

3.2人工智能教學系統

人工智能教育系統的融入促進了“有形”教師與“隱形”教師的有效結合,發揮了國學教育的巨大效力。首先,智能多媒體一體機是較為普遍的一種人工智能系統。在組織國學經典教育過程中利用其人工智能計算的個性特點,選擇出適合各個年齡階段兒童的國學經典知識。以小班為例,人工智能設備篩選出適合小班幼兒觀看的圖片、國學律動、順口溜、兒童化故事等,并以動態方式展現給幼兒。同時,教師要對多媒體設備進行有效操作、關注幼兒的身心狀態。其次,人工智能機器人基本可以代替傳統教師進行“教學自動化設計”,減輕教師負擔。機器人能為幼兒營造出一種“混合現實”的環境,讓幼兒更好地參與到故事表達中,機器人作為活動組織者,替代了教師在活動組織中的主導角色,自行設計活動流程,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此外,遠程教學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交流平臺。[4]幼兒園建立遠程教學,以線上互動的方式,將幼兒國學教育專家與幼兒園的孩子聯系起來,實現專家與孩子的線上國學交流和互動,以便對幼兒進行更專業、更科學的國學教育指導。

3.3智能化、自動化的國學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活動空間和活動材料,幼兒在豐富的環境中進行自主、自由的探索性活動和個性化學習。幼兒國學區域活動的智能化能促進幼兒園學知識的有效獲得。

3.3.1智能化材料

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智能化的益智玩教具,智能機器人尤為突出。首先,在國學區域活動中投放智能化的玩教具,能夠實現區域活動智能化。以國學藝術活動“智能機器人與幼兒園皮影戲剪紙活動的融合”為例。在幼兒美工區進行活動前,人工智能機器人獨自操作皮影戲,并展示給幼兒,啟發幼兒如何做皮影戲剪紙。隨后,機器人可以扮演活動組織者,引導幼兒逐步完成皮影剪紙。其次,國學的益智玩教具還包括國學經典有聲讀物、國學趣味創意觸感玩具書、智能優秀傳統人物模型、智能傳統習俗文物模型等。這些智能化材料的投入將大大提升區域活動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3.3.2自主化學習

人工智能教學系統或者人工智能機器人以教師身份介入國學區域活動,代替傳統教師引領幼兒在區域內自主進行國學知識探索、學習。以國學語文活動《三字經》為例,機器人講故事、與幼兒進行國學知識交流對話,帶領幼兒唱讀《三字經》,使幼兒自主理解三字經的含義,并模仿、學習三字經中的優良習慣。當然,幼兒教師并不能完全退出區域活動,教師要選擇恰當的介入方式。教師在幼兒開展區域活動中要時常觀察幼兒,在他們遇到困難、秩序混亂以及幼兒身心安全受到威脅時,教師要及時介入,保證幼兒的自主化學習順利開展。

篇10

自從自己的名字與AI(人工智能)機器人掛上鉤,“家庭服務型機器人翹楚”、“‘現象級’產品之父”等稱謂不脛而走,尹方鳴不以為然,只覺得比別人看得懂。

去年AI機器人火到無以復加。今年2月20日,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ROOBO)聯合創始人尹方鳴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講述了自己從手機芯片、ROM系統,到App、應用分發,再到做游戲聯運、智能硬件的經歷,及給全球機器人裝上中國操作系統――中國魂的理想。人都有兩面性,在他平靜外表下是顆不安分的心。

“碼農”做起機器人

尹方鳴眉清目秀,講話也是娓娓道來。穿梭于展廳陳列的各類機器人間,他說,人工智能機器人大體可分為五類:工業機器人、飛行機器人、輪式機器人、商用服務機器人和家庭服務機器人。

在家庭服務機器人里,除了掃地機器人,其他品類的銷售量很低。尹方鳴指著一臺機器人說,這個“布丁”上線僅12個月,就已售出10萬臺。作為專為兒童設計的產品,它是個聊天機器人,能背兒歌、講故事,并和喜馬拉雅、優酷等互聯網服務商合作,屬于智能機器人。

尹方鳴說:“我們的產品特征是人機交互、對話服務都實現了互聯網化。通過產品和用戶的交互訓練和不斷升級,使得系統越來越強,機器人的能力也越強。在家庭服務型機器人領域算得上行業第一?!?/p>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天下,為何要做機器人?“可能因為我有顆躁動的心,總想看得更遠,從上學起就是如此?!币进Q說。

2002年,尹方鳴以優異的成績,從江西一所省重點高中考入了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那是PC機和門戶的時代,IBM、微軟、新浪、搜狐是身邊同學的夢想。但尹方鳴卻不以為然,他上學時的選擇也頗出人意料,首先是支教當老師,其次是到手機廠家工作。談起那段經歷,尹方鳴說,“支教是種有益的經歷,而What is the nest才是我想的,PC之后必然是手機?!?/p>

研究生畢業后,尹方鳴進入臺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TK)。作為全球知名IC設計廠商,其在無線通訊及數字多媒體等領域十分領先。在尹方鳴的記憶中,自己當時做的就是給公司生產的芯片做安卓版本的ROM,簡稱“碼農”。這為他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施展拳腳奠定了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無意間為他做智能機器人鋪了路。

據尹方鳴講:“就好比一部手機,你給它做好ROM,它就能打電話、拍照片、玩微信。所謂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也是如此,你先做個能聽、能看、能動的機器人出來,剩下的就是也給他做個ROM、連上網,就智能了?!?/p>

“現象級”產品之父

尹方鳴有一種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沉穩,或稱為“格局”,總能將成就轉化為前行的動力。但智能機器人不同于手機,系統復雜,制造風險大。尹方鳴的自信與其曾三次打造互聯網“現象級”產品密不可分。

人工智能系統包括下位機、上位機和中位機。其中下位機和中位機主要負責傳感運動和管理,上位機才是人機交互、AI和云服務。據尹方鳴介紹,機器人的發展路徑是從簡單到復雜,以一個機器人平臺為核心,逐步從兒童機器人、寵物類機器人向人機教育類機器人,再向比較復雜的助理類機器人過渡。

在打造產品時尹方鳴不排斥外援。以寵物狗機器人 DOMGY 為例,它是2016年的德國紅點設計獎得主。2015 年4 月,ROOBO向生產這一產品的韓國團隊注資400 萬美元,成為戰略投資方?!拔覀円淹顿Y了十多家國內外在機器人機械運動方面在行的企業?!币进Q說。

設計解決了,最重要的還是完善語音對話系統,探索接入互聯網服務。而在系統和互聯網方面,尹方鳴是有把握的。

智能手機挑戰PC肇始于2009年?!半S著HTC、蘋果等智能手機的出現,我看到了機會,并開始在搜狐,開發手機軟件?!币进Q說。

“2009年從MTK出來后,我在搜狐帶領了一個大概幾十人的團隊做手機輸入法?!币进Q說。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搜狗手機輸入法?;ヂ摼W的本質是流量,而搜狗手機輸入法做到了幾億用戶,成了名符其實的現象級產品。

2012年,尹方鳴加盟奇虎360,負責創辦360手機助手事業部。只用了一年半,其用戶就超過了幾億,并成了奇虎360盈利的利器?!笆謾C助手作為行業第一,搞游戲聯運,一年僅流水就有幾十億元。”尹方鳴說。

“既然我能做到幾億用戶,別人也能?!币进Q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躁動。而此時,一件事氐贅謀淞艘方鳴對智能硬件的看法。

2013年,Google為“保護系統安全”限制安卓系統手機用戶連接電腦,這在Wi-Fi并未普及的時代是個嚴重問題。尹方鳴提出一定要做個硬件,實現即插即用將寬帶網絡變為Wi-Fi,并抽調5個技術人員去做,這才成就了360隨身Wi-Fi――一款現象級產品。

“若非這一次由安卓系統帶來的風波,我是不一定會考慮進入智能硬件領域的?!币进Q意味深長地說,“通過這事兒,我覺得中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但這個操作系統的硬件肯定不是手機,會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嗎?”

創業是“打怪升級”

“創業是打怪升級,每個階段都有要面對的問題?!币进Q說。

2017年初,人工智能2.0計劃列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這意味著人工智能2.0成為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去年9月21日,ROOBO獲得1億美元A輪融資,成了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最高一筆A輪融資。

無論國家戰略,抑或資本市場,青睞人工智能是有原因的。在PC時代,Windows系統是最大的平臺,創造了微軟千億帝國。雖然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有實力,但系統終究旁落他人。AI互聯網有中國人的機會。

供應鏈是人工智能產品生產的關鍵。中國產業鏈完整,但卻不代表沒有問題。

尹方鳴說:“以布丁的開發為例,團隊有自己的供應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都自己做,可以降低成本,但布丁的開發依然一波三折,四次開模才獲成功。”

布丁要求兒童可以一只手將其握住,不慎掉落也不傷人,這樣的初衷限制了其體型。這就難壞了制作團隊?!昂髞砦覀円庾R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實最難?!币进Q說。

布丁在工廠開模時,有的模具根本無法生產成品,有的模具不耐用,是最后一次開模才成功。雖然幾經坎坷,但其銷量卻證明了設計思路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