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嫁接技術與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5 17:5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果樹嫁接技術與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果樹嫁接技術與方法

篇1

關鍵詞:果樹嫁接 技術 探索

樹嫁接是育苗的關鍵技術之一。我們通過嫁接技術可以來改善果樹品種結構,提高果品質量和生產效益。在生產實踐中,筆者注意到一些果農由于對嫁接方法掌握不全面,致使影響了嫁接的成活率。下面就將自己在實踐中的所得表述如下。供果農參考。一、果樹的嫁接時間

一般情況下,果樹嫁接可以分三個時間段進行。一是在果樹萌芽前的春季進行,這樣有利于幼枝生長和樹冠的形成;改良果樹品種可選擇在早春嫁接。二是在接穗芽熟化后的夏季節進行;葡萄等需用嫩枝嫁接的果樹必須選擇在夏季嫁接。三是在夏末秋初進行秋接。1年中有多次發枝特性的果樹可選用秋季嫁接,但要注意幼枝的越冬防寒。二、嫁接前的準備工作

技術員在嫁接前需要對改良的果樹進行剪伐,去掉果樹原有的絕大部分枝條,留下適合嫁接的樹枝(也可稱之為砧枝),并剪成適當長度的短橛。具體操作如下。一是應盡量剪去遠端、上部樹枝,選擇下部或近主干部的樹枝做接砧;二是砧橛的選擇要因樹而異,同時要注意壓低高度,防止揭皮和開裂,便于嫁接和收縮樹冠;三是留橛數量及長度視原有樹形和樹齡大小而定 一般情況應保留下部主枝留砧,同時還要考慮樹冠的大小,樹冠大則應多留橛,樹冠小則應少留橛。三、改良品種的選擇

果樹嫁接改良應與時俱進,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對待這一工作。既要選擇較為前沿的果樹品種,又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果品銷路好,與需改良的果樹嫁接親合力強的品種。做到果品的成熟期、風味、色澤、果型盡量與眾不同,又可鮮食、貯藏、加工品種的合理搭配。

四、接穗采集

接穗采集的原則是選擇健壯無病蟲,芽飽滿,直立向上生長的一年生枝。早春嫁接的果樹可充分利用頂芽進行枝接,并要除去花芽。夏秋季嫁接改良的果樹。接穗的采集要注意芽的熟化程度,盡量使用枝條顏色加深,葉色深綠肥大的腋芽。五、 嫁接的具體方法

1、劈砧橛嫁接法。將選擇好的砧橛劈開,長度3――5厘米待用,隨后將接穗插接部位削成的“楔頭”長2――3厘米(要求平直光滑,兩斜面等長或略有差別)進行插接。插接的要求是:一是接穗一側的皮層要與砧橛皮層對齊;二是接穗插入深度以一個削面刀口與砧橛剪口對齊為準,接穗留芽2――3個。三是接插后綁縛要嚴緊,可先用塑料帶包閉,然后用細繩扎緊;或固定好主要部位后涂上接蠟。早春枝接直徑3厘米以下的砧橛及夏季葡萄的嫁接宜用此法。

2、插皮嫁接法。 該種嫁接方法有兩種方式。一是插枝接法。接枝“楔頭”削法同劈接法,不同之處是“楔頭”短而陡,較長斜面2厘米左右,短斜面1厘米。插接時較長的斜面對著砧橛木質部。二是單芽插接。芽的削取方法是:在芽下1厘米處斜向上削,連同木質部削到芽的上方,然后在芽上方橫切1刀,取下單芽。插皮接砧木開口通用方式為“t”字形開口。插枝接的砧木開口方式還有“一點一橫”式,以及直接在砧橛剪口端縱劃1刀開口的方法。插接后綁縛同劈接法,但是單芽嫁接的要露出芽眼。

3、夏季皮接法。 夏季皮接法芽的削法同單芽插接芽的削法,芽削下后需要揭下芽片,去掉木質部。揭芽時要防止“抽心”。對于桃、梨,蘋果樹的嫁接,削芽后可帶木質部嫁接。皮接法砧木開口有“h”形、“t”字形等。嫁接時要注意做到芽片與砧木結合平整嚴實,防止芽片卷曲。綁縛方法同單芽插接。此外夏季還可采取嵌皮接、哨接法等。

4、剪口護理。 隨嫁接的先后順序對砧木剪口及接枝上端剪口都要用塑料帶包閉或涂上接蠟,在遇干旱時可用石灰水刷白主桿和大枝,以保護樹體水分,提高嫁接改良的成功率。六、嫁接過程的要點

1、要正確使用失水接穗。由于時間、地點的原因,很可能使接穗的采集和使用出現不同步,從而造成了接穗的失水萎蔫。此時我們不能夠勉強使用,而是要取出失水的枝條,用清水浸泡,看一下接穗的情況再定。如果接穗能夠吸水恢復,晾干表面水分,蘸蠟后使用不影響成活率。接穗不能恢復的,則不能使用。

2、對粗砧木嫁接時要綁縛得當。大樹高接時,由于砧木較粗,用塑料條包扎較困難。此時我們可以采用插上接穗后,用一塊比砧木接頭稍粗的塑料布蓋住斷面,再用窄塑料條綁扎即可。

3、要正確處理穗上部芽。目前,有很多技術員沿用傳統的嫁接方法,使用的接穗較長,上部保留的芽子較多,嫁接萌發后會萌發較多的新梢,如抹除不及時,會造成生長發育不整齊。為此我們要進行改進,將接穗上部只留一個芽子,并且此芽對準與砧木形成層對齊的厚面。這樣的接穗嫁接后,每接穗只萌發一個粗壯的新梢,生長壯實、整齊,且成活率顯著提高。

4、嫁接后解綁要及時。果樹嫁接時間早的,成活后應及時解除綁縛的塑料條,否則隨砧木的加粗塑料條易陷進砧木內,造成接芽死亡,使嫁接成活率降低。如果當年不解塑料條,嫁接的時間應掌握在砧木、接穗形成層接近停止活動時,在8月20日左右進行,這時芽接的當年可不解除綁縛的塑料條,于第二年剪砧時一起除掉,減少用工,便于掌握。

5、.塑料條的纏法要科學。技術員進行嫁接時,有的人從上往下纏,有的人從下往上纏。不管怎樣纏,成活率并沒有什么差別,對于及時解綁的兩種纏法都可,但是對于解綁不及時的,從下往上纏比從上往下纏要好。因為多數束縛生長的都是最后綁的一下,綁在芽上面的比綁在芽下面的對接芽的束縛要輕,對接芽的影響就小??茖W的操作是將塑料條從下往上纏,最后綁在芽的上邊3~4厘米處。這樣的好處一是不束縛接芽,二是培育速生苗和嫁接晚當年不解塑料條的,可在剪砧時將塑料條剪斷,塑料條可自行脫落,省去解塑料條的工序。

篇2

關鍵詞:果樹高接換種技術 推廣 問題及對策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種植行業技術更新,先進的果樹種植技術得到了運用。早期果樹品種大多數已經老化或退化,只有更新品種才能保證果樹的產量。引進果樹高接換種技術之后,在運用過程中發現樹體結構失調,嫁接成活率不斷減小,后期管理與實際種植不相符,給種植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而,做好種植技術上的革新能夠實現果樹種植產量的提高。

1、果樹高接換種技術出現的問題

1.1時間把握不準

由于缺少專業的技術培訓,很多果農對于果樹高接換種技術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了這種技術在使用時間上難以準確把握,影響了技術使用價值的發揮。果農一般都在冬季農閑時請人幫忙高換嫁接果樹,對果樹種類、種植時間等都沒有高度關注,全部品種都在冬季嫁接,對技術要點在操作中難以有效掌握,導致嫁接時間把握不準而影響了果樹的正常生長。

1.2后期管理不足

后期管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劃膜解膜不及時。高接后成活的接穗萌芽抽梢,新梢長粗快,嫁接口處被薄膜勒成“細腰”。(2)接穗抽新梢后沒有采取綁支架固定,春季風大常造成樹枝吹折。(3)新梢長至60cm時,沒有盡快摘心拉枝、抹除嫁接口下部萌發的砧芽,新梢直立徒長形成掃帚形,這對后面的技術處理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1.3樹形結構不清

在使用高接換種技術時,果農沒有對樹形結構正確規劃。有的農戶在高接換種時未考慮到樹齡樹冠大小、果樹品種類型,全部都高接換種成一個模式,大鋸大截,少則只換了5~8個頭,最多只有10多頭。由于換頭數過少,常引起抽發枝量少,樹冠結構不清等問題,給構面的果樹整形檢修帶來難度。

2、合理運用新技術的策略

2.1把握時間,運用技術

每種果樹由于自身的生長環境與種植方式不一樣,造成了高接換種技術運用時難以發揮理想的效果。通常狀態下,蘋果、梨、桃、李等品種的最佳嫁接時期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板栗、棗嫁接時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核桃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柑桔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梨、蘋果、桃、李、板栗、核桃、棗等果樹都可選擇劈接、切接、腹接,柑桔選擇單芽切接、腹接等方法處理。嫁接穗條則使用葉芽飽滿、生長健壯的1年生枝,大面積高換的果園要配置花期一致的授粉樹,主要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比例為4:1,這些對于果樹的生產有幫助。嫁接刀要鋒利,接穗砧木削面要平,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保持對齊,薄膜綁扎的松緊度要嚴格把握。

2.2因樹造形,調整結構

考慮到果樹品種存在很大的差異,在使用新技術時應該根據各品種果樹進行造形處理,制定不同的結構滿足生長需要。如:梨、蘋果、棗、核桃控制成主干疏散分層形;桃、李、板栗控制成自然開心形;柑桔則控制成自然圓頭形。高換處理過程中,應該結合樹冠情況根據適當的比例布置,合理地選留嫁接樁,采取“三套枝”配置技術處理,在各級骨干枝的延長頭上高換上短接穗,運用在長枝擴大樹冠,骨干枝的中下部及內膛枝上交叉高換上長接穗和花芽枝接穗,這樣才能保證果樹形成產量遞增的立體效應。對低產果園改造過程中使用高接換種技術時,要保證高換頭數的比例在大樹40~50頭,中等樹30~40頭,小樹15~20頭,這樣可以提高果樹的產量。

2.3后期管理,全面開展

高換接種技術運用后的一段時間必須要進行成活率檢查,通常間隔時間在10d。如果觀察到接穗皺皮失水干枯,則要及時進行補接處理。在新梢抽發長至15~20cm時則結合刀片劃膜;新梢長超過60cm則盡早摘心,且對樹枝進行固定處理,避免出現折斷。夏季對抽發的新枝實施拉枝,控制頂端的優勢,對枝條的生長極性進行調整,選擇“撐、拉、吊”和別枝等對樹形進行調整。高換上的花芽枝穗條通常當年則能結果,結果多的果穗要合理疏果,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產量的要求,讓后期產量不斷遞增,滿足“結果長樹兩不誤”的效果。只有引導果農做好后期管理工作,才能讓高接換種技術發揮應有的價值。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果樹高接換種技術推廣工作中,要加強對老果園改造的農戶技術培訓的力度,現場舉辦“果樹高接換種技術”培訓班,理論講解與技術人員在果園內親自高接換種技術做示范,讓果農學會和掌握果樹高接換種技術要點,提高果樹高接換種嫁接的成活率和后期管理技術水平。實踐證明,高接換種的果樹新品種,品質好、產量高、經濟效益好,此項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促進了老果園農戶的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黃彩端,吳小波,龍桂光,韋鋒.兩種高接換種方法對比試驗[J].廣西園藝,2005,(01).

[2]張民,王瑞寶.蘋果樹高接換種“五不”原則[J].農業知識,2001,(09).

[3]賴華榮.高接換種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江西園藝,2003,(01).

篇3

【關鍵詞】立地條件;樹種選擇;造林密度;整地時間

生態經濟果林模式就是在集中連片的荒山荒地上發展以寒地果樹、紅松、甜仁杏為主的林果產業,實現治理與開發并重,生態與經濟效益結合,達到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目的。

龍江縣海洋林場主要發展了樟子松嫁接彰武松、紅松嫁接、果樹等品種,現在對樟子松嫁接彰武松、寒地果樹栽植的實用技術作以介紹。

1.適宜的立地條件

樟子松嫁接彰武松栽植地塊適宜集中連片的荒山荒地上。土壤要相對肥沃,酸堿度要適中。

寒地果樹造林技術適宜在交通、電力方便且集中連片的荒山荒地上栽植。建立果園要選擇向陽、地勢略高、便于排水的地段,而且周圍要建立防護帶,帶寬10米以上。

2.造林樹種選擇

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與造林地的土壤、氣候等相適宜的品種為主栽樹種。樟子松采用本地鄉土品種,寒地果樹包括龍江梨、甜仁杏、K9、龍冠、黃太平、綏李等。

3.造林密度

造林初植密度,應以保證樹木生長良好為標準。樟子松造林初植密度為74株/畝,株行距為3×3米;黃太平、甜仁杏、K9、龍冠等小蘋果類和綏李造林初植密度為56株/畝,株行距為3×4米;梨樹類造林初植密度為42-56株/畝,株行距為4×4米或3×4米。

4.造林整地時間及方式

4.1整地時間

造林整地應在造林前一年的伏季或秋季進行。采用熟地造林的也可以隨整地隨栽植。

4.2整地方式

(1)帶狀整地。在植被稀疏、較平坦的荒地上,采用帶狀整地。帶寬一般為80-100厘米,帶距2-3米,帶間保留原生植被帶。整地要做到深翻、整平耙細、挖好植樹坑。植樹坑規格為50厘米,上口和下底直徑50厘米。

(2)全面整地。在沒有植被覆蓋的荒地上可進行機械全面整地。整地要做到適當深翻、整平耙細、起垅,挖好植樹坑。植樹坑規格為40厘米。上口和下底直徑40厘米。

(3)穴狀整地。在宜林荒山荒地上,均可以采用機械穴狀整地,穴的標準是50厘米。

5.造林時間及方法

5.1造林時間

造林選擇在四月中、下旬頂漿造林。造林要選擇長勢旺盛、根系完整、芽苞完好、無病蟲害的苗木。

5.2造林方法

采取人工植苗造林。栽植時,最好先澆透底墑水,待水滲凈后植苗。栽植果樹苗時,先修剪苗根,將苗木要直立于穴的正中,使須根伸展,先填半坑土,用手將苗向上提一下,使苗根舒展,踏實后澆滿水,待水滲凈后填滿土踏實,再澆一遍水(既“三水造林法”),然后在最上面覆一些虛土,防止土壤產生裂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并做好澆水坑。果樹苗栽植深度要適當,栽后要及時進行截頭,并用油漆封頂。

6.撫育管護

造林后要認真做好撫育管理,即做好除草、灌水、施肥、培土及病蟲害防治、防止牲畜啃咬、人為折損等管護工作。

6.1澆水

造林后要視天氣定期澆足?;钏⒏珊堤鞖庖WC每周澆一次透水,直到苗木放葉;苗木放葉后要視天定期澆透成活水,如果沒有透雨,要保證每十天澆一次透水,確保苗木成活。

6.2鏟趟除草

既可人工鏟趟除草,也可機械犁趟。鏟趟除草應從春季造林的當年開始,連續進行3年,第一年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尤其是在雜草剛發芽時要及時進行第一次除草,除草的同時也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6.3施肥

造林后必須施肥。要以有機肥為主,也可施無機肥(化肥)。農家肥四季可施,施化肥應在雨季(6月末、7月初)進行,這個季節如果沒有雨,應結合澆水進行。

6.4林農間作

在造林后的頭三年,利用果樹行間的空隙地可間種矮科農作物如豆類等經濟作物和藥材,實施立體開發綜合利用,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撫育了幼林,達到以耕代撫,以副促林的目的。

6.5及時夏剪,控制負載量

果樹剪枝要以夏為主,冬剪夏剪相結合。因夏剪是在果樹生長期進行,很容易控制樹勢,平衡樹體養分,對促進花芽分化、結果早、產量高、壽命長起著重要作用,并可保證樹體正常生長發育,增強樹體抗性。

6.6精細管理,防治病蟲害

果園要經常進行耕翻、熟化土壤,保證田間無雜草,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而有利于各種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果園配合雞、豬飼養效益更好。

6.7加強樹體越冬保護

東北地區冬季漫長嚴寒,春、秋兩季濕度變化劇烈,樹體容易發生凍害、霜害、日灼和風抽條等現象。為了保證樹體安全越冬,必須加強樹體越冬的保護工作,如:樹干涂白、樹體綁草繩、根莖培土以及噴防凍液等措施。

7.樟子松嫁接彰武松

是我場在2008年引進的項目,用樟子松作為砧木,遼寧彰武松優良接穗嫁接,嫁接方法是髓心形成層嫁接法,嫁接后的彰武松,其長勢旺盛,年高生長達到了80-100厘米,豐富了本地速生豐產林的品種。

篇4

本文論述以油柿為砧樹高枝嫁接太秋甜柿前的準備,高接方法、高接后的樹體管理,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關鍵詞:

油柿;高枝嫁接;太秋栽培技術

本試驗在永安市西洋鎮內爐果園進行,果園面積540畝,其中太秋甜柿150畝,油柿200畝,2015年筆者試著以油柿為砧木高接換種太秋甜柿品種,高接后第二年2016年開始掛果,現將油柿高接太秋甜柿做法介紹如下。

1高接前的準備

1.1嫁接工具和材料

有芽接刀,枝接刀、鋸、剪子,塑料扎條、工具消毒液(甲醛、高錳酸鉀等)梯子、木凳、接蠟、白乳膠等。

1.2春季高枝嫁接

果樹高枝嫁接時期有春季和秋季,因果樹品種不同,各自的高接時期也不同,三明地區油柿高接一般選擇在春季2~3月份,萌芽前進行,盡量以早嫁接為好,砧、穗愈合快,嫁接成活率高,嫁接后的太秋甜柿生長好。

1.3接穗的選擇

春季高枝嫁接用的接穗,在本果園內太秋甜柿樹中選擇生長健壯,產量高,果實品質,外觀形狀良好的樹上采集接穗,要采集樹冠的并且在中上部的生長粗壯的枝條,枝徑以0.6~0.8cm為好,芽眼飽滿,無病蟲害1年生枝做接穗,最好隨采隨用,冬剪時取得的接穗應進行沙藏[1]。存放條件溫度以0~1℃為宜,沙土濕度以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為宜。3月中旬前嫁接的可現采現接,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1.4選擇長勢良好的砧樹

高枝嫁接的油柿砧樹,要選擇生長旺盛,樹勢強,樹齡5~7年的為好,嫁接成活率高,枝梢生長快,進入結果期也快[2]。

1.5高接前油柿樹應噴藥、修剪

油柿樹春季高枝嫁接前噴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減少病蟲為害。嫁接前,油柿樹要進行一次修剪,采用回縮與短截相結合的修剪方法。根據每株油柿的樹體結構,來選留嫁接的砧木,注意嫁接的枝、干在樹冠中分布要均勻、嫁接部位盡量要低。對去年冬季結果母枝上的結果枝,應剪去夏稍段,留春稍段,短截后一般留15cm長。對春、夏、秋稍生長2~3年,但枝條仍弱的進行回縮。枝梢生長5~6年,枝條上的結果部位果樹種植與新品種推廣。在枝梢末端且下垂的,應作重回縮。每株油柿樹留砧木數量,要按油柿樹的樹體大小來定,樹齡5年以上的油柿樹一般留砧木16~22個,砧木要上下、內外分布均勻,能夠高接的枝干不要漏接。

2高接方法

有單芽枝腹接、劈接法、和切接法。

2.1單芽枝腹接

此法削芽容易,直接插枝條腹部。由于有一段枝條,養分充足,成活率高,方法簡單,容易掌握。具體操作:先從接穗上切1個帶木質芽段,從芽背面或側面選一平面,削2.5~3cm長,深度以剛露木質部為好,再在其背面削45度斜面。在離砧木斷口10cm以下,選擇平滑的一面,從上向下切削,削面長度稍長于接穗削面,深度以剛露出木質部為好,并將削面的外皮切去2/3,然后將接穗插入砧木,外露的1/3外皮緊貼接穗背面的削面,易于愈合。接穗插入完成后,用塑料條包扎,要露出接穗芽眼。

2.2劈接法

在砧木較粗壯時,選擇劈接法進行嫁接。

3搭配授粉

樹果樹在高枝嫁接時,要考慮有些果樹需要搭配授粉樹,以油柿樹高接太秋甜柿品種,可以在果園內保留一部分的油柿樹不作高接,留做授粉樹,提高嫁接后的太秋甜柿結果率。

4高枝嫁接后的樹體管理

4.1抹除萌芽

油柿樹在高枝嫁接前進行回縮或短截,產生大量嫩芽萌發。要及時抹去萌芽,以7d左右抹除1次,減少樹體養分消耗,抹芽時,注意查看嫁接的枝芽是否成活,如果沒有成活,秋季應及時補接,對生長過旺的嫩枝要適當控制。

4.2摘心控梢

嫁接后的太秋甜柿新梢長到40cm左右時要進行摘心,促發分枝,新梢抽生節間長而旺,摘心時要留側芽或背后枝。

4.3解除塑料扎條

油柿樹春季高枝嫁接太秋甜柿時,在嫁接成活后30~60d內解除塑料扎條,如果以枝條嫁接的,可在嫁接部位出現縊痕時解除塑料扎條。

4.4綁小繩子

福建省6~9月份臺風較多,太秋甜柿高枝嫁接成活后,當新梢長到40~50cm左右時,可以用一根細繩子把新梢綁在砧木上固定,要早綁為好,以免新梢被大風折斷。

4.5調整枝條角度

油柿樹高接太秋甜柿后長出的新梢,作為骨干枝延長枝,生長旺、直立,延伸方向不合適。要用小繩子拉開枝條、撐大枝條開張度。避免枝條相互交叉,影響枝葉通風透光。

5果園管理

5.1加強肥水管理

3月上旬,高接后的太秋甜柿開始萌芽時,施一次速效復合肥,以三元復合肥為主,每株施1.0~1.5kg,促進枝梢生長。7月初,再施一次三元復合肥,可以把肥料溶入水里,水肥一起施,每株施三元復合肥1.5~2kg。12月中下旬結合深翻改土施基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每株施15~20kg腐熟豬禽糞便+0.5kg復合肥,在樹冠滴水線處開兩條平行溝,溝寬50cm,深30cm,把有機肥混合均勻后倒入溝中,然后覆土[3]。

5.2嫁接后病蟲害防治

萌芽時,噴一次10%吡蟲啉1000倍加70%甲基托布津800倍預防蚜蟲,4月下旬,噴甲基硫菌靈1000倍+毒死蜱1000倍預防甜柿角斑病、柿蒂蟲,5月下旬,噴70%安泰生500倍預防甜柿圓斑病、炭疽病,7月初,再全園噴一次大生500倍+溴氰菊酯2000倍預防柿蒂蟲,圓斑病,及時防控病蟲為害。

參考文獻:

[1]湯丹,龔榜初,江錫兵,等.不同甜柿砧穗組合根系差異性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6(1):85-92.

[2]馬攀.不同砧木嫁接甜柿親和性生理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5.

篇5

關鍵詞果樹盆景;容器選擇;嫁接;肥水管理;控冠造型

果樹盆景具有形果兼備、光彩照人的特點,其既有可供人們觀賞外形,又有可供人們食用的果實,以型載果,以果成型,型果兼備,可謂家庭種植之佳品。果樹盆景一年四季都有觀賞價值,春季花朵玲瓏、夏季枝繁葉茂,秋季果實累累,冬季挺秀蒼勁,極富生活情趣。我國果樹資源極豐富。山野之中各種野生果樹及其砧木資源均可利用,也可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鄉土盆景[1]。果樹品種繁多,可就地取材且便于生產和管理,投資較小,一般家庭均可養植。

1容器選擇與土壤處理

盆栽果樹的容器以圓形為主,有利于根系向四周均勻生長。此外,容器需滲水、透氣性良好,以保證根系生長對氧氣的需求,還能防止容器積水造成爛根。其中,以素燒陶盆最適宜栽種果樹盆景。適宜盆栽果樹生長的盆土pH值一般在4.5~7.5,根據不同樹種要求,配置不同的富含有機質的營養土,最好是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配置盆土一般取熟化的田園土4份、河沙2份、草木灰1份,充分混合均勻后,碾細過篩。盆土在使用前應進行消毒處理,采用蒸煮消毒、烘烤消毒或藥物消毒均可。

2嫁接

嫁接的方式一般采用以下2種:一是劈接。于樹液流動前1個月選冬季剪下的枝條作接穗,選嫁接未成活的或其他矮化健壯砧作砧木。于砧木平滑切口的中心位置用刀垂直劈開,深3~4cm,把接穗(枝組)下方兩側斜削成光滑平面,長2~3cm,插入砧木劈口對準形成層,再用塑料帶和繩自下而上包嚴扎緊,隨即上盆或地養1年后上盆。栽時將土埋過接口以利保濕。二是根接。于清明前后選擇健壯、抗逆性強的根砧,用老粗的樁段或造型好的枝組作接穗,用插皮舌接,可接2~4個根砧。

3肥水管理

由于果樹的根系只能從盆中吸收營養,僅靠盆土中的營養不能滿足果樹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在果樹生長期必須注重肥水管理?;室杂袡C肥為主,合理配施化肥[2]。花前追肥施1次速效氮肥,適量配合磷肥,澆肥水約1kg/株;謝花后進行根外追肥,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加0.3%的尿素,每隔15d噴1次,噴3~4次;在果實采收前30d追施磷鉀肥,施磷酸二氫鉀60g/盆。每次追肥后都應澆透水1次;倒盆后要澆1次透水,以利于根系生長;在花期和幼果期,防止因過濕而造成生理落花、落果;花芽分化期和果實成熟期,水分不宜過多,應稍偏干;在果實膨大期,盆土既不能過干,也不能過濕;休眠期嚴格控制澆水,以盆土不過干為度。

4控冠造型

按果樹種類和品種的特性,可將果樹盆景塑造出多種造型,如自然圓頭形、塔形、雙枝鹿角形、三枝杯狀形、垂柳形、龍曲形等[3]。在樹形塑造上,既要有利于盆栽果樹結果,又要有可供觀賞的價值。通常采用的促花致矮、整形修剪的措施有:抹芽、摘心、拿枝、曲枝、環割、回縮、拉枝等。也可以通過開張枝條角度和疏剪徒長枝、密生枝、無效枝等方法增強光照,將果樹盆景整理出理想的造形。在嫁接成活正常生長后,為增強盆景的蒼老性,可用嫁接刀在樹干上刻幾條曲線。在生長季節可用鐵絲纏在果樹枝條上,固定出所需樹形。另外,還可以使用藥物促使樹體矮化,例如在果樹盆景的生長期(夏季),葉面噴布植物生長延緩劑(如多效唑、B9、矮壯素等)2~3次,可使枝條粗壯、節間變短、植株矮化。此外,果樹盆景果實量應控制適中。果樹盆景的花芽量過大時,應在孕蕾期疏花,或者是在生理落果期過后進行疏果;如果花芽量少,可適當多留些花蕾,并且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掛果量。

5日常管理

一是倒盆。由于盆土中的養分會被果樹吸收或因頻繁的澆水而被淋洗掉,故每隔2~3年需及時倒盆1次,更換新營養土。舊土團倒扣出盆后,削去土團表面2~3cm厚的老根。上盆時,先將有機肥與營養土拌勻填充底部,再帶土團上盆,周圍加入混有肥料的盆土填充。二是病蟲害防治。在盆栽果樹病蟲害防治上,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4]。特別是在生長季節,需每隔20~30d,噴施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病;可用2.5%撲虱蚜1 800倍液、20%白螨樸2 000倍液噴施,防治盆景果樹的蚜蟲、紅蜘蛛等害蟲。三是越冬管理。在冬季不致發生凍害的地區,一般不在室內越冬,讓其在室外自然越冬休眠即可。為保證果樹盆景安全越冬,也可在土壤封凍前澆1次透水,然后用草袋將整個容器包裹住防寒,也可挖溝將盆埋入土中防寒。冬季風大的地區,還應注意防風,可在苗圃越冬區的迎風面搭建風障。

6參考文獻

[1] 楊尚龐.福建果樹盆景的種類及發展建議[J].福建熱作科技,2009,34(2):32-34,23.

[2] 張文慶,楊麗芳,胡忠惠,等.果樹盆景生長季溫光水肥管理的關鍵技術[J].北方園藝,2009(8):168-170.

篇6

關鍵詞棗樹;多頭高接換種技術;嫁接

中圖分類號S66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2-0169-01

棗樹是陜西省的主要經濟樹種之一,也是陜北棗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經濟主導產業。近幾年來,各產棗省區培育出不少紅棗優良品種,商品率較高[1]。發展名、特、優良品種,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加經濟效益,如果刨掉或從基部鋸掉改接品種,則損失很大。進行多頭高接換種是加速改良換種的好方法,1~2年就能恢復樹冠,2年以后就能恢復產量,嫁接頭數越多,樹冠越大,恢復越快。

嫁接成活的過程是砧木和接穗雙方愈合的過程。砧木和接穗貯有較多養分,比較容易成活。實踐證明,砧木和接穗傷口能長出愈合組織是嫁接成活的關鍵。砧木高大有根系,容易生長愈合組織,而接穗細弱,又是離體的,嫁接后的關鍵是保持生活力,才能保證接穗長出愈合組織。嫁接后,若接穗水分抽干、傷口沒有愈合,會導致樹體死亡,現將棗樹多頭高接換種技術總結如下,以促進棗樹的優質生長。

1接穗的選擇和處理

1.1接穗選擇

接穗必須采自優良品種的健壯結果樹或采穗圃。一般選直徑在8~10 mm、成熟度高、一至二年生的棗頭枝或二次枝作接穗,以一年生棗頭枝最佳。接穗要求芽體飽滿、無病蟲害[2]。采集時間一般在休眠季節,以樹液流動前采集最好。

1.2接穗處理

1.2.1封蠟。為了在貯藏期間和嫁接成活前不失去水分,接穗在嫁接前宜進行蠟封處理,使接穗表面均勻分布1層石蠟層。封蠟前,把接穗用修剪工具剪成單芽或雙芽莖段。把石蠟在容器內熔化,蠟溫升到80~95 ℃時將接穗蘸蠟,接穗兩端分別在熔化的石蠟中蘸一下后立刻拿出,使接穗都封上1層均勻的石蠟,蘸蠟速度越快越好。如蠟層發白,說明蠟溫太低,應加熱增溫,但不能高于105 ℃ [3]。

1.2.2貯藏。接穗封蠟后要進行貯藏。封蠟后按品種每50~100支綁成1捆,放入有通氣孔的塑料袋中,存入0~2 ℃的冷庫,嫁接時取出。如封蠟后保存時間較短時,也可在地窖、冷室內等陰涼處保存。

2嫁接時期

多頭高接換種適宜在春季發芽前進行,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底開始,這時嫁接有利于雙方愈合,成活后生長旺盛[4]。如嫁接時間過晚,當年生長量較小,新生枝木質化程度不高,則不易成熟。

3嫁接方法

成齡結果樹的高接換種,要根據嫁接時期和棗樹皮層剝離難易程度,進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砧木尚未離皮時,采用劈接法;當砧木離皮后,可采用插皮接法。

3.1劈接法

將砧木從中間劈開2~3 cm,把接穗削成2~3 cm長雙面馬耳形,內薄外厚,成“V”字形。然后使接穗外側皮層對準砧木皮層(形成層),將接穗插入砧木中,上方露白0.5 cm,以利于傷口的愈合[5],后用塑料條把接穗和砧木捆緊,同時要把接口綁嚴,以保持傷口的濕度。這種接法愈合后比較牢固,不易被風吹斷。

嫁接接合的好壞與接穗的角度有關。若角度過大、切削面過短,會形成切削面下端登空;反之,角度過小、切削面過長,切削面下部夾緊上部登空。因此,需切削面上下部均能與砧木相接合,保持雙方形成層接觸面最大,則成活率最高。

3.2插皮接法

對于粗大的砧木,劈接困難時,或萌芽后嫁接時,可用插皮接。將砧木鋸口削平,在樹皮平滑處用快刀從上而下縱切2~3 cm,深達木質部,再用刀尖輕挑上中部,使韌皮部與木質部脫離。再將接穗下端削成2~3 cm長單面馬耳形面,兩側削一小斜面,然后將接穗從縱切口中插入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上方露白0.3 cm,用塑料條扎緊即可。這種接法速度快,成活率高,但成活后易被風吹折斷。以上2種方法要求做到:削面要平,形成層要對齊,包扎要嚴,速度要快。

4接后管理

4.1檢查成活率

嫁接15 d后要檢查成活情況,發現未成活時要及時補接。

4.2除萌蘗

嫁接成活后砧木會長出很多萌蘗,要及時進行除萌。一般除萌蘗要進行2~4次,以集中砧木養分,促進傷口愈合和接穗生長。

4.3解除捆綁

當接穗芽長到40 cm時,接口也完全愈合,就可以解除嫁接時捆綁的塑料條。注意解綁時間不宜過早,否則接口愈合組織會風亡;過遲會影響砧木和接穗的進一步生長,在接口形成溢縮,易被風吹折斷。

4.4立支柱

為了防止風害,在解除捆綁的同時,要用牢固的竹竿或木棍做支柱,將支柱下端綁在砧木上,上端固定新梢,由下向上隨著新梢的生長進行2~3次。

4.5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在嫁接后要及時鋤草松土,結合灌水增施有機肥,促進砧木生活力,增強形成層分生愈合組織能力,提高成活率[6]。嫁接成活以后,長出的新梢易受到病蟲危害,要及時進行防治,以確保嫁接樹健壯生長。

5參考文獻

[1] 竺建偉,陳行忠,郎進寶,等.鮮棗種植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6):118.

[2] 明華,于淑娟,楊玲春,等.大棗高接換頭早期豐產栽培技術[J].河北果樹,2009(6):51.

[3] 劉孟軍.棗優質生產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116-117.

[4] 張亞新,劉海蓉,李茂春,等.阿克蘇地區棗樹凍害類型及主要氣象因子的影響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09,3(6):43-46.

[5] 高新一,馬元忠,李占林.棗樹高產栽培新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63-64.

篇7

關鍵詞優質果苗;繁育;種子處理;嫁接;嫁接苗管理

高質量的果苗是果樹生產的先決條件和物質基礎,繁育果苗,應本著“自采、自育、自栽”的原則,自己動手,就近培育果樹苗木。這樣既能增強苗木在當地的適應性,提高栽植成活率,又能節約開支,降低成本,避免病蟲傳播[1]。現將優質果苗繁育技術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

良好的圃地應當保證苗木生長發育充實、健壯,交通便利。圃地土壤以砂質壤土和輕壤土為宜,選擇有灌溉條件的地塊,以保證苗木生長過程的水分需要;圃地的自然地形應背風向陽、光照充足、不會發生凍害、水澇等各種自然災害[2]。以前育過苗的地塊要經過輪作,種2~3年其他農作物后再育苗。育苗的圃地要深翻熟化、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厚活土層;增加有機肥及過磷酸鈣等,提高土壤肥力;通過深翻,滅草殺蟲。對地下害蟲較多的地塊,在整地時施入五氯硝基苯或甲敵粉45 kg/hm2,可預防立枯病、根腐病及蠐螬等[3]。

2種子處理

落葉果樹的種子,需經過冬季的沙藏處理,才能正常發芽。層積處理一般采用沙藏法:少量種子可用花盆或木箱沙藏,大量種子則采用露天溝藏,即選擇地勢高燥、背陰通風處挖寬100 cm,深50 cm的溝,長度因種子數量而定。溝底鋪沙,均勻堆放拌好沙子的種子,上部覆蓋厚約10 cm的沙子。沙藏的關鍵是沙子的比例、濕度和溫度。小粒種子沙為種子的3~5倍(體積),大粒種子沙則為5~15倍。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而不滴水為宜,溫度為-5~5 ℃,后期不能高于17 ℃,沙藏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溫度和濕度,并注意通風,以防種子霉爛。層積時間因種子而異,一般為40~60 d,如山定子為30~45 d,八棱海棠約60 d。如果在深秋或初冬播種,種子不需要沙藏。播種前將種子置于溫度較高的壞境下促其發芽。少量種子,可在播前3~5 d移到20~30 ℃的室內或溫室中噴水保濕,待露白后播種;種子量大時,可用火炕催芽。

3播種及播后管理

播種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春播時間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播在10月至11月地凍前,山西省大部分地區適宜春播。幼苗5~6片真葉時,按株距5~8 cm定苗,苗期澆水不宜過早過多,5月中下旬,幼苗開始迅速生長,一定要結合灌水,追施硫酸銨225~300 kg/hm2或尿素105~120 kg/hm2或人糞尿適量。試驗證明,實生砧木苗不宜摘心,這是因為加粗生長和增高生長是成正相關的,在管理良好的條件下,當年夏季苗木基部直徑可達0.5~0.6 cm以上,可以當年嫁接成半成苗,若生長差,則留作翌年春枝接或芽接。

4接穗的采取

嫁接所用接穗要在已經結果、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母株上采取,選用發育充實、芽飽滿的一年生發育枝,以清早和傍晚采取為宜。采后立即剪掉葉子,僅留0.5 cm長的葉柄。大批量的接穗要及時儲藏在陰涼潮濕的地方,并用濕沙覆蓋,這樣可以延長使用接穗5~8 d。

5嫁接

嫁接分芽接和枝接2種,生長季用芽接法,翌年春季萌芽前用枝接法。生產上應用最廣、成活率較高的是“丁”字形芽接法,在生長季節只要砧木離皮時采用:用刀在砧木距地面4~5 cm的光滑部位橫豎各切1刀,呈“丁”字形切口,用刀尖挑開兩邊皮層,選接穗上飽滿芽上方3~5 mm處橫切1刀,在芽下方1.0~1.5 cm處斜向上削,刀口深達木質部,并與芽上的橫切口相接,掰下盾形芽片,迅速插入砧木上切開的“丁”字形切口內,使芽片上端的橫切口與砧木的切口對齊密接,再用塑料條綁緊,外部要露出葉柄。在春季不離皮時往往使用嵌芽接,在接穗的芽上方1 cm處向下斜削1刀,長約1.5 cm,然后再在芽下方0.5~0.6 cm處呈30°斜切1刀,深達第1刀口底部,取下芽片,砧木的切口應比芽片稍長,插入芽片后應注意芽片上端必須露出,最后用塑料條綁緊。

6嫁接苗管理

為防止冬季受凍,上凍前一定要澆1次防凍水,有條件的要培土,厚度超過接芽5~8 cm,解凍后扒開,越冬后已成活的半成苗在芽上0.3~0.5 cm處剪斷。從砧木基部發出的大量萌蘗,一定及時除去,以防止與接芽爭奪營養。當嫁接苗長到120 cm左右時摘心,以控制高度,促進發育。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分別追速氮肥和葉面噴肥,并及時澆水[4]。

7苗木出圃

出圃是育苗的最后一個環節,起苗前2 d要灌水,起苗時注意保護根系,少傷毛根;同時按不同品種、不同等級捆綁,并做好標記,必須經過有關檢疫部門檢疫,領取檢疫證明方可出圃。

8參考文獻

[1] 趙依杰,陳雪金.提高果苗繁育質量的技術措施[J].福建農業科技,2002(1):55-57.

[2] 楊玉鳳,陳宗軍,李波利.果樹苗木栽植新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7(4):31.

篇8

關鍵詞:果樹栽培學;教學改革;教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5-0044-03 《果樹栽培學》是果樹學(pomology)課程中一個重要分支,通常包括種類、品種和從育苗、建園至采收各環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1]。該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驗實習教學,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著重使學生掌握整形修剪技術和果樹嫁接技術等基本操作技能,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變革,現在的果樹產業正朝著多樣化形式發展,對于果樹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模式必須有所創新,要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和生產活動,能動地、創造性地完成《果樹栽培學》的教學任務。同時開展綜合實驗,開放實驗室,實行產、學、研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綜合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2]。

農業大學作為培養專門型、應用型果樹人才的教學單位,針對《果樹栽培學》的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一、合理設置實驗課,調整實驗內容,實驗實習相結合

結合學校情況和果樹栽培學課程本身的特點,實驗課內容必須涉及果樹生產的各環節,譬如種子的播種、修剪、嫁接、施肥、防治病蟲害等,為學生提供必需的材料來源和一個廣闊的動手空間。因此農業院校校內實驗基地的建設就非常重要?;貞O有育苗基地和果樹種資源圃——蘋果、梨、葡萄、草莓、樹莓、藍莓、藍靛果、醋栗等,以方便學生就近觀察和了解各種本地果樹,進行各生產環節的實驗課,大量地動手操作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力度,提高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

改革課程內容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處理好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實驗方法的關系,對實驗內容進行整體優化,使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凡是學生能夠動手動腦解決的問題,盡量都讓他們獨立完成,并培養其團隊合作的意識。課程內容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對原實驗課程進行整合,使實驗內容整體優化。刪除陳舊的,合并類似重復性的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將調查樹體枝量、葉面積指數等內容合并為測定葉面積指數及果樹枝量;刪除觀察果樹根系分布的實驗;增加調查常見果樹不同樹形光照分布的實驗;改進部分實驗,如人工雜交授粉,果樹整形修剪與調查果樹修剪反應結合,調查果實品質和疏花疏果、保花保果結合,同時結合實習進行。

二、改革教學中的手段和方法,增加多媒體的使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可以有效地處理圖形、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課堂素材,它集中了投影、幻燈和錄像等媒體的優點,非常適合《果樹栽培學》的學科特點。(1)興趣是學習最原始的動力,利用多媒體中“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可以人為地創設特定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把他們的視線集聚于特定的學習對象上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3];(2)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彌補果樹栽培學課程的不足,極大地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受教學經費、時數和環境等條件的制約,造成了果樹栽培教學的局限性,運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彌補教學的不足,豐富和充實教學的內容;(3)多媒體教學可以打破教學中時空的限制。果樹栽培學研究果樹生長發育的規律和環境的關系,需要到大自然中去調研。果樹受時空的影響很大,給教學帶來很大困難,而多媒體教學就可打破這種限制,將信息直觀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如,在果樹嫁接技術、修剪和雜交授粉等環節,多媒體教學能形象地演示嫁接、修剪和授粉的全過程。這樣一來,豐富了所教內容的呈現方式,提升了媒體的展示力和教學效果。(4)多媒體教學能生動、形象和直觀地顯示那些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或者難以表達的內容,可調動學生的全面感官,激發其學習的興趣。用圖片、音頻和視頻展示修剪后果樹的嫁接口愈合、發枝情況等,可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三、利用網絡媒體等平臺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即由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的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過程。該方法強調個性的發展,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適應目前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調研學生的學習方法,改善其學習的狀況,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創新型專門果樹人才[4]。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果樹栽培學課程相關的文件掛在網上,學生就可容易地查找要的內容自主學習。通過平臺,學生可以了解近期學習任務,提前預習,為課程學習作好準備,網絡上的資料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上學到的基礎理論。網絡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給學生,加強其自主學習的意識,課上專心聽課,課余對教程進行溫習,避免了學生課上筆記記不全的不足,使其專注聽講,拓寬他們的知識和眼界。

利用網絡平臺可以給學習和教學交流信息,還可推進協作學習和開放式教學。教師在網上布置作業,學生做完后上傳作業,教師打出成績。在答疑輔導中學生可提出疑問,教師引導他們對大眾性的問題及難點和重點交流討論,進行歸納、對比和總結。同時可補充學生的遺漏,并把理解和學習方法條理化、系統化。通過和授課教師及同學們的交流,學生可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四、積極進行開放式教學改革

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內實驗實習基地的生產和教師的科研中,在生產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是果樹栽培學教學活動的主體,既是學習者,又是工作者。讓學生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就可能使其發現果樹生產中存在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積極尋求方法解決問題,也有利于培養他們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通過實施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或課題,學生就將比較零散的技能和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可觀察和總結出果樹樹種的生長發育規律,又理解和掌握了果樹栽培管理技能;既學會果樹栽培方法,又掌握了果樹相關病蟲害防治和土壤肥料管理等技術,綜合歸納果樹栽培相關的學科知識。需要學生在生產活動中相互協調配合,共同完成任務,培養其協作和溝通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主動地參加到生產實踐和教學活動中,激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增強了相互協作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當前果樹產業發展的時代需要。

五、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素養

《果樹栽培學》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隨著時代的發展果樹栽培技術方法不斷改進、豐富和完善,隨著設施栽培技術和條件的改善,果樹栽培范圍逐漸擴大,原在溫帶的草莓、蘋果、梨等品種逐漸在黑龍江省栽培并且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果樹栽培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和改善,因此就要求培養學生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素養,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需求的專業型、綜合性、應用型果樹人才?!豆麡湓耘鄬W》教學改革亦是個不斷實踐探索的過程,要求我們教師也要經常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改進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5]。《果樹栽培學》只有做到教學內容和方法的不斷改革,才能促進學生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推動學科建設。

通過以上措施能使《果樹栽培學》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其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果樹專業技能的提高和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小紅,霍書新,馮莎莎.《果樹栽培學》教學改革探討[J].學術探討,2012,(1):22.

[2]秦棟,李興國,霍俊偉,于澤源.普通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以農業大學園藝果樹專業為例[J].教育探索,2011,(10):94-95.

[3]代志國,高慶玉.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75-76.

[4]張寧,馮美.談如何提高果樹栽培學教學效果[J].農業教育研究,2011,(3):41-43.

[5]王海,陳佰鴻,王延秀,毛娟.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技能考核體系的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2):156-158.

篇9

關鍵詞:梨;高接復壯;豐產試驗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2-0053-02

翠冠梨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以日本幸水×(杭青×新世紀)雜交育成。云和縣1998年自杭州市果樹研究所引進苗木進行試種植,該品種表現出長勢強、產量高、成熟早、品質好等優點,2001年以后在全縣大面積推廣,目前已成為云和縣優化梨品種結構的主栽品種之一,全縣種植面積800hm2。近年來,大多本應是盛果期的翠冠梨8―9月期間發生早落葉,開二次花現象,樹勢衰敗快,產量迅速下降,同期種植的清香梨則產量較為穩定。究其原因在以下幾方面:(1)翠冠梨親本為日本砂梨,對南方夏季高溫干旱天氣抗性較差;(2)梨樹投產后結果枝多年沒有更新,留枝量過多,樹體營養消耗大,限制了根系生長;(3)梨園多年沒有翻耕,土壤板結通透性差,根系的生長受到程度的限制,吸收功能減弱。為保護現有梨樹資源和促進早熟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于2013年開展了翠冠梨多頭高接復壯試驗,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 試驗園概況

試驗園位于云和縣城西郊7km處的重河灣,海拔240~300m。園區的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6℃,≥10℃年積溫5 551℃,極端最低氣溫-8.7℃,極端最高氣溫41.3℃,全年平均降水量1 546mm。重河灣山地果園的土壤為紅壤,含沙量比較高,質地疏松,pH值4.5~4.8,成土母巖為花崗巖。開發以前園區為坡度10°~25°的山地,1997年_墾改造成梯面寬2.5~3.5m的高標準水平梯地,梨園面積3.7hm2,定植時間為1998年2月,株距3m,主栽品種翠冠,授粉品種為清香。

2 技術方法

2.1 原樹修剪定形 試驗園原樹形為開心形,主枝上不設副主枝,主枝兩側著生的側枝為主要結果部位。梨樹原有主枝予以保留,太長的在適當位置回縮,高度控制在1.6m以下。主枝上的原有的側枝,枝粗在1~3cm,每隔20cm左右剪留5~10cm砧樁,采用切腹接嫁接,其余的從基部刪除。對無砧樁光禿部位采用皮下腹接的方法嫁接。主枝兩側接芽,單側接芽間距20~40cm,兩側對應呈三角形相間排布,全樹嫁接芽數量20~30個。對于缺主枝的樹在缺枝處的中心干上用腹接方法補芽;對于主枝因病蟲害或機械損傷嚴重,已全部無法保留的樹,可只鋸留一個中干,互為120°方向用腹接方法接3個芽,重新培養三大主枝。

2.2 高接方法

2.2.1 切腹接 適于剪留的砧樁采用。方法是:先將接穗于芽的兩側略低于芽0.3~0.5cm處,削成2~3cm長的斜面,在芽上0.5cm處剪下。用剪子于砧樁上剪一個2~3cm以上的斜切口,迅速將接芽插入切口內,接穗與砧樁切口內的形成層對齊后,取厚0.005mm,寬5cm,長40~60cm的塑料薄膜,用其一端把接穗連同砧樁斷面和接口一起罩住,注意接口部位的塑膜要拉緊蓋嚴。然后把剩下的塑膜捋成繩狀,將接口部位扎緊,再在接芽之下,切口之上繞一圈(注意纏緊接穗下端),使覆蓋在接芽外面的塑膜繃緊在接芽上,這樣在接芽萌發時就能直接突破塑膜長出。后將繩頭壓于繩圈下拉緊即可。

2.2.2 皮下腹接 適于中心干、主枝光禿,無中小枝可利用的嫁接位點采用。方法是:在砧木左右兩側樹皮光滑處切一“T”字形口,在“T”字形口的上面削一個半圓形的斜坡傷口,以便接穗從上插入。選擇粗度適宜的飽滿接穗,從接芽下方約3cm處剪斷,在接芽背面從芽基處向下削一個斜切面,直達底端,削面呈3cm左右的長馬耳狀,下端漸尖,再將接芽正面下方1cm處以下的韌皮部削除。將接穗斜面從“T”字形口上面,往下插入其中,接穗不露白。用寬5cm接膜綁扎接口,接芽露于接膜外,在包扎中,要特別注意將“T”字形口的上口堵住,防止水分蒸發和雨水進入。

3 高接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1)嫁接工人必須經過嚴格培訓。嫁接工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與嫁接成活率密切相關。嫁接后半月內要隨時檢查,對破損的膜或未綁嚴的接芽要及時補綁,以免接芽失水死亡。

(2)接口全封閉綁扎的,當發現接芽露綠并把膜頂高時,及時割破膜,使萌發的新芽露出,其余剪口和枝干上萌發的新芽,可選留部分位置較好的培養為結果枝,其余抹除。嫁接2個月后,對嫁接膜割而不棄,以免影響接芽新梢加粗生長。

(3)6月下旬到7月上旬,新梢長到80~120cm時,可用竹竿固定,以免被大風折斷,用竹竿固定的同時拉枝開角,以利枝條成花,角度大小約60°。

4 配套管理措施

4.1 土肥水管理 高接前結合冬季擴穴施肥時機進行全園深翻。對梨樹進行斷根,促進根系更新,距梨樹主干80cm兩側挖長100cm,寬40cm,深50cm的施肥溝,切斷的粗根截口剪平,株施肥有機肥20kg,菜籽餅3kg,復合肥1kg,鈣鎂磷肥1kg,施肥后澆透水。高接當年5月中旬和8月中旬分別追施復合肥1次,株施復合肥0.5kg。

4.2 促花措施 高接當年,6月和7月各噴施1次250倍PBO液,2次噴施時間間隔20d左右,控制新梢營養生長,促進光合產物的合成積累,利于花芽形成。

4.3 病蟲害防治 防治對象主要是腐爛病、輪紋病、黑星病、干腐病、黑斑病,以及梨木虱、蚜蟲類、紅蜘蛛。防治方法: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一是徹底清掃落葉、落果、僵果、病枝、枯死枝等;二是徹底刮除枝干粗皮、翹皮;三是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蟲枝等并帶出園外燒毀;四是藥劑防治,要求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農藥。

5 結果與分析

高接復壯相比傳統重剪更新復壯技術的優勢。高接部位靈活,可在合理的位置嫁接抽生枝條,容易培育成理想的結果樹形,特別是對樹體缺枝,樹形不完整或不合理,采用高接技術可以對其加以修補,對樹形進行重建。高接的芽都是精選的壯芽,與重剪后隱芽抽生的枝條相比,生長勢強、粗壯,當年生長量可達1.5m以上。產量恢復快,當年抽生的強枝,通過合理的促花措施,枝條下部當年可形成短果枝花芽,試驗園高接第2年產量為11 700kg/hm2,第3年產量215 25kg/hm2,相比傳統梨樹更新復壯技術,可提早1~2年恢復產量。

多頭高接復壯存在單位面積投入成本高的問題,按高接450株/hm2計算,高接人工費需10 500~12 000元/hm2,結合配套的土肥水管理措施,投入在37 500元/hm2左右。高接復壯后續的結果枝更新、花果管理等高產穩產的關鍵技術還需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蘋果;砧木;快繁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3.028

Summary of Apple Stock and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Self-roof Stock Apple Trees

WANG Rong,SHEN Xiang,HUANG Cui-xiang,XIA Yan-fei,ZHANG Wen-hui,HU Yan-li

(1.Horticult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handong Agricult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Abstract: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use of apple rootstock in the domestic and some European apple-producing countries.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pagation of seedlings of self-root stock apple trees were reviewed. It is meaningful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the propagation of self-root stock apple trees.

Key words: apple; stock; rapid propagation

蘋果是世界重要的果樹栽培樹種,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價值[1-3]。近年來,我國蘋果產業迅速發展,到2010年,全國蘋果栽培面積達到2 140 khm2;全國蘋果總產量3 326萬t,比2009年增加4.99%[4]。栽植蘋果時,除了要選擇品種外,還要根據具體立地條件、市場需求等選擇不同砧木類型的蘋果苗。蘋果砧木直接影響蘋果樹體的生長、結果、抗逆性和壽命。在實際生產中有重要作用。砧木按繁殖方式分為實生砧、自根砧;按嫁接樹體可分為喬化砧、矮化砧;按矮化砧利用方式可以分為矮化自根砧、矮化中間砧 [5]。國外對蘋果砧木的研究頗多,歐美等生產國主要推廣矮化自根砧[6]。蘋果矮化自根砧是指由自身器官、組織的體細胞形成根系的砧木。因系母株的營養體繁殖而成,自根砧的遺傳性與親本相同,可保證砧木苗和嫁接品種生長的一致性。自根砧具有早果、豐產、質優等顯著特點,是目前高標準建園的首選類型[7]。

1 國內外蘋果砧木使用情況

1.1 我國蘋果砧木的使用情況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蘋果大發展時期,主要推廣喬砧密植栽培方式,目前仍有90%果園采用此栽培方式[7]。喬砧密植栽培對我國蘋果快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此種栽培方式的果樹生長旺盛、樹體高大(樹高為2.96~4.98 m,樹冠體積為15.11~18.77 m3) [8],生產上常由于栽植密度不當(小于3 m × 5 m)、整形修剪不合理(采用大冠樹形、留枝量過多、骨干枝開張角度小等)、促花保果措施不利等原因導致果園密閉、光照不足,進而影響果園經濟產量[9]。近年全國各地大力推廣的大改形、強拉枝等果樹修剪措施就是要解決喬化栽培模式的后遺癥。同時,喬砧均為實生繁殖,因而造成“一樹一砧,一砧一性”的重大差異,產量、果形、果色、內在品質不統一,商品性差。近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勞動力已顯不足,喬砧密植栽培方式已不適應現代果業的發展。

矮化密植栽培因具有樹冠?。涔谑钦涔诘?0%~80%[7]),便于管理操作,節省人力,通風透光,果實品質優良,便于標準化、機械化生產等優點,在世界蘋果先進生產國中普遍采用,也成為我國蘋果栽培的發展趨勢[10-12]。矮砧栽植結果早、產量高、見效快的優點[13]頗受果農青睞,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經多年發展,我國矮砧蘋果園面積仍不到全國蘋果總栽培面積的10%。據統計,2008年末,全國矮化砧蘋果面積占蘋果栽培面積的7.44%[7]。目前,我國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矮化中間砧和喬化砧苗木,矮化自根砧苗極少,主要原因是矮化自根砧生根難問題還未得到很好解決,且管理上存在一些難題[10-11] 。

1.1.1 基砧 目前,我國蘋果矮化栽培在生產上所用的基砧普遍是實生砧,常用的基砧有西府海棠、八棱海棠、新疆野蘋果、山定子等。我國的蘋果基砧大都是實生砧,采用種子繁殖。蘋果實生砧的種子大部分是異花授粉而成,后代株間有差異,致使果品一致性差,商品率較低。實生砧對其上嫁接的中間砧和品種接穗長勢的影響各不相同,導致樹體大小不一,園相整齊度差 [12,14-15]。

1.1.2 中間砧 中間砧即在果樹的砧木與接穗之間再嫁接一段砧木。嫁接的這段砧木為矮化或半矮化的叫矮化中間砧,也有用普通栽培品種的叫普通中間砧。

目前,國內蘋果矮砧栽培的果園中,大都采用矮化中間砧苗木。我國應用最多的矮化砧木是M26,占矮化蘋果園總面積的82.81%;其次是SH系列,占矮化蘋果園總面積的6.46%;再者是GM256,占矮化蘋果園總面積的4.89%;其它各種砧木占矮化蘋果園總面積的5.84%[16]。GM256抗寒性強,主要在年均溫較低的遼寧應用;SH系抗旱、抗抽條,主要在山西、河北、北京、甘肅和陜西渭北北部使用;M26適宜肥水條件較好的地區,主要在河南、陜西渭北南部及山東、甘肅隴東等地應用[17-19]。這些矮化砧木基本上使用矮化中間砧,自根砧極少。

1.2 國外蘋果砧木的使用情況

當前,歐洲等一些蘋果生產國主要推廣矮化自根砧苗木[20]。M9及其優系T337等被廣泛作為基砧使用,基砧主要采用無性繁殖方式繁育,用鋸末覆蓋噴灌等方式促進砧木生根,克服了有性繁殖的弊端。

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90%以上的果園均采用M9作為基砧,其樹冠大小僅為正常樹冠的50%[21]。意大利還在M9系中選出T337、Lancep(Pajaml)、Cepiland(Pajam2)、GV16、GV41等優系矮化砧。采用密植栽培,密度2 670~4 035株·hm-2[22]。意大利和法國的蘋果園整形上絕大多數采用高紡錘形,意大利幾乎95%的果園都采用這種樹形(樹高為3~3.5 m,冠幅僅0.8~1.2 m,密植栽培,加之采用矮化栽培,樹勢也好控制)。在砧木生產方式上,主要采用機械水平根剪切,起苗后將砧木苗分級,定植在育苗圃內,留下的砧木根繼續繁殖,根次年萌發生長后,才用鋸末覆蓋和噴灌等方式促進砧木生根,采用壓條的很少。在苗木生產上,育苗采用行距0.8 m、株距0.3 m,大多采用M9自根砧。采用2種育苗方式2年或3年出圃。在2年出圃的苗木生產中,分級的苗木定植在苗圃中,秋季芽接后,讓剪砧再長1年,形成帶分枝的苗木出圃。苗木樹行下都有滴灌管進行灌溉施肥[23]。

荷蘭是應用矮化砧較普遍的國家之一,自20世紀30年代引入矮化砧木以來,經60年代大力推廣,已成為蘋果主要出口國之一。目前,主要采用矮化密植栽植,絕大多數利用自根砧,作為矮化中間砧使用者僅占5%。矮化砧木以M9占絕對優勢(95.0%),其次是M26(4.5%),M27(0.5%)[24]。

美國是世界主要的蘋果出口國之一,蘋果出口量約占總產量的13%(超過50萬t)。2003年,華盛頓州蘋果栽培面積約占美國蘋果總栽培面積的40%,產量占52%,而華盛頓州約50%的蘋果園使用矮化砧木。用M9作砧木栽植密度為

1 700~2 400株·hm-2,用M26作砧木的栽植密度為1 200~1 400株·hm-2。除華盛頓州外,美國其他蘋果園一般采用喬化砧木,種植密度要比華盛頓州小[25]。目前,美國新建蘋果園基本上都采用自根矮化蘋果砧,其中M9占30%, B9占20%,M26占20%,M7占10%,MM106占9%,MM111占5%,G16占2%,G30占1%[20]。

日本的蘋果矮化栽培發展較快,20世紀80年代初,其生產上就已經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其中以M26應用較多,約占68.3% ,MM26約占19.5%,M9約占6.7%,M7約占2.5%,MM111約占1.3%,其他約占1.7%[26]。目前,從栽植結構上來看,日本喬砧稀植和矮砧密植果園面積各占50%。老齡果園以喬砧稀植為主,主要采用開心形,樹干較高,主枝數量少(2~4個),單層開心;新建果園普遍推廣利用矮化砧木,應用較多的矮化砧有M7、M26等,矮化苗木均為三年生自根砧苗。建園密度為3 m × 5 m和4 m × 1. 5~2 m兩種,前者選擇以省工為目的的矮冠改良小冠形,后者則輔以傳統的細長紡錘形,既兼顧產量又改良品質[27]。

俄羅斯,主要采用抗寒性強的砧木,如抗旱性強、結果早、極豐產的半矮化砧B9、B118,極矮化砧B54-146和矮化砧NO.134。在南部溫暖地區主要用M系砧木,在氣候較嚴峻的地區主要用B9、B118。加拿大目前蘋果生產上應用的營養系砧木除了自己選育出的抗寒矮化砧木外,在其南部較暖和地區有使用M26、M7、M9等砧木。波蘭目前推廣的砧木主要有M9、T337、B9等,其中,M9占80%以上[28]。

2 自根砧苗木的特點及其繁育技術

2.1 自根砧苗木的特點

自根砧苗是把具有某些優良特性,在生產中表現特別優良的喬化砧或矮化砧通過組織培養、扦插、壓條等無性繁殖方法培育為砧木,在這種砧木上嫁接品種,培育成的苗木。這種苗木是把品種嫁接在無性繁殖的砧木上,直接利用砧木的根系,只嫁接一次,能克服實生砧苗木的許多缺點,有其自身的特點[29]。

(1)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蘋果自根砧苗木的矮化砧多為無性繁殖,沒有經過減數分裂和性細胞的結合,只進行了簡單的有絲分裂,避免了雜和遺傳的不穩定性。因此,形成新個體的特性與其母株特性完全一樣,仍保持著母株固有的遺傳特性,且可以長期保持該優良性狀。

(2) 整齊度高。自根砧苗為無性繁殖,遺傳性狀較為穩定,后代表現一致;同時,自根苗已有一定生殖生長,在培育過程中營養儲備好,建成的果園園貌整齊,株間生長差異小,整園生產優勢明顯。調查研究表明,自根砧樹1~11年間整齊度變化幅度為68.3%~93.3%,而中間砧則為43.6%~76.7%[30]。自根砧樹高度分布較集中,變化明顯小于中間砧樹,果園園貌外觀整齊。

(3)須根多,根系發達。用作自根苗砧木的種質,其莖段或根系屬莖源根或分蘗根,再生能力較強,沒有明顯的主根,須根發達。據調查,一年生圓葉海棠扦插苗,每株平均20 cm以上的須根達12個,M26、M7壓條分株苗分別為11個、9個,根系是同齡實生砧苗的2倍[31]。調查還發現,自根砧樹地下根系數量多,增粗也快[30]:自根砧樹根系發達,其總根數比中間砧樹多10.3%~40%。在根系分布上,31~60 cm的土層根系占總根數的比例隨年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說明根系逐漸向深處擴展,幅度大于中間砧樹。4年生自砧根樹在16~30 cm土層中有橫徑大于3.5 cm的壯根,而對照中間砧樹的最粗根橫徑僅有1.5 cm。

(4)早果、豐產、質優。自根苗由于生理年齡較大,不需要經過從幼到老的成熟過程,極易成花。有研究表明,與中間砧相比,M26自根砧嫁接樹的盛花期平均提早1~3 d,開始著色期提早10~15 d,采收期提前10~30 d。自根砧樹早結果2年,前5年的產量是中間砧樹的3倍左右[32]。隨著樹齡的增加,產量相差縮小。但從實際生產來看,自根砧樹的果實總產量要高出中間砧樹,豐產潛力大,生產效益好。與中間砧苗相比,自根砧樹的果形指數提高0.05~0.07,平均單果質量增加14~44 g,著色度提高30%~60%,含糖量略高0.7%[33]。

(5) 抗逆性。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一些科研院所和種苗繁育單位經引進、改進,已繁育出了少量以M26為主的矮化自根苗,并在生產上栽植應用。但至今為止,對自根砧樹的生長適應性及推廣前景眾口不一。景彥平、馬寶焜等[33-34]認為,矮化自根砧具有固地性、抗逆性差等缺點;趙和平等[35-36]試栽了幾種常見的矮化砧的自根樹,表明多數矮化自根砧如M7、M26、MM106的適應性很好,即使在旱地也可以應用。據白海霞、高彥等[30]的研究表明,與M26中間砧苗相比,M26自根苗表現為樹勢強健,果實病害少,優果率較高,且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但其固地性較差,自根樹盛果期若遇透雨伴大風且靠近風口的,易在嫁接口處出現劈折。自根砧苗木的適應性和固地性等特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2.2 蘋果自根砧苗木的繁育技術

近年來,歐洲以及美、日等國已經開始在蘋果生產中大量采用蘋果自根砧苗木,我國卻發展緩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與大多數果農對蘋果自根砧苗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另一方面,與自根砧苗木的繁育技術不易掌握有關。

2.2.1 蘋果矮化自根砧常見的繁育技術 砧木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種子繁殖、扦插(根插法、綠枝扦插和硬枝扦插)、壓條(水平壓條和直立壓條)與組織培養等。眾所周知,種子繁殖的苗木變異性大,不易保持親代的優良性狀;扦插、壓條繁殖,經過一定的處理可以提高其繁殖系數(硬枝扦插圓葉海棠的成活率可超過90%[38]),但是對帶有病毒的繁殖材料很難徹底消毒。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繁育自根苗可以不受季節限制,大大提高繁殖系數,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砧木組培苗。研究表明,離體培養八棱海棠和平邑甜茶新梢,生根率都可達80%以上,用0.5 mg·L-1的FeSO4溶液處理育苗基質可使生根苗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39]。但是,微體繁殖需要一定的儀器設備、技術等支持。

2.2.2 歐洲苗木生產現狀及技術流程 當前,國外蘋果先進生產國在蘋果苗木的繁育過程中機械化程度相當高。歐洲的蘋果育苗流程與國內大為不同,它一般采用M9做自根砧,自根砧上直接嫁接品種接穗育出帶分枝的大苗。

歐洲蘋果新建園基本選用栽植當年即能結果的矮砧優質大苗,即可尼圃苗(knip boom)。歐洲蘋果90%以上是Pajam 1(LANCEP)和Pajam 2(CEPILAND)等M9優系[20]。其矮化砧木苗通常通過壓條繁殖[40]。在規劃的矮化砧木苗圃中,春季將砧木苗以約20°左右斜栽,行距0.9 m,株距根據砧木苗的長短而定。發芽前水平固定,側芽發芽抽新梢至15 cm左右(半木質化)開始用木屑或透氣性良好的其他基質起壟壓條,隨著新梢的生長,壓至25~30 cm。整個生長季滴灌并施肥,常規病蟲害防治,確保砧木苗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枝梢粗壯,秋后將砧木苗從新梢生根的基部(底部留3~5 cm)剪截出苗。翌年從留下的壓條老本和苗基部上再抽生新梢,再壓木屑,如此年復一年,至少可以維持15年以上,在此母本上收獲自根砧木苗。

3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果業的不斷發展,優質、安全、高效果品生產成為當今世界蘋果產業發展的總趨勢,因此,相應的栽培技術必須改進才能適應優質果品的生產。自根苗通過無性繁殖由砧木直接生根培育而成,不但可以克服實生嫁接苗生理年齡小、掛果遲的缺陷,而且具有早果、豐產、優質、果品均一性好等特點,其應用推廣即是整個栽培技術改進的基礎。由于矮化自根砧有固地性較差等局限性,也可以適當考慮利用普通型自根砧苗或者無性系基砧。目前,我國應用的少量自根砧苗均引自國外,我們應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培育適應于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根砧苗木,探索適宜的繁殖方法,提高繁育系數,增加自根砧苗的產能,降低建園成本,以保證我國蘋果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志明,孔媛.我國蘋果生產現狀與品種問題分析[J].甘肅科技,2009(8):1-2,48.

[2] LI Jia-rui, ZOU Yang-jun, REN Xiao-lin.Humble opinion about modern apple industry in China [J].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8, 25(3):378-381.

[3] ZHAI Heng, SHI Da-chuan, SHU Huai-rui.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China apple industry [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07,24(3):355-360.

[4] 楊杰. 2011年中國產銷形勢分析[J].煙臺果樹,2011(4):11-12.

[5] 高建國.蘋果苗木有哪些類型[J].山西果樹,2006(6):57.

[6] 李丙智,韓明玉,張林森,等.我國蘋果矮化砧木應用現狀及適應性調查[J].果農之友,2010(2):35-36.

[7] 李嘉瑞.鑄造中國蘋果強勢產業[J].果農之友,2005(1):5-6,11.

[8] 廖明安,明,呂淑清,等.喬砧密植蘋果樹冠參數調查研究[J].北方園藝,1992(3):31-33.

[9] 張建光.喬砧密植蘋果園早期郁閉的主要原因及改造方法[J].農村科技開發,1998(2):17.

[10] 白海霞,史大衛,高彥.蘋果M26、M7自根苗的繁育技術[J].山西果樹,2006(2):20-21.

[11] 張拴拴,梁彬,黃龍新,等.矮化中間砧蘋果苗栽植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西北園藝,2007(2):9.

[12] ZHU Shu-hua, YU Song-lin, QUAN Jun-p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pple dwarfing rootstocks [J].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2003,7(4):327-331.

[13] 王建斌.長富2號蘋果矮化中間砧密植與喬砧密植的比較試驗[J].山西農業科學,2003,32(4):43-45.

[14] 史大衛,康小亞,郭寒玲.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的特點及其繁育技術[J].煙臺果樹,2009(1):41-42.

[15] 李亞蕓,張新中,蔡小雷.蘋果苗木常見問題及選用方法[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1(3):4-6.

[16] 李丙智,韓明玉,張林森,等.我國矮砧蘋果生產現狀與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及建議[J].煙臺果樹,2010(2):1-4.

[17] MA Bao-kun, XU Ji-zhong, SUN Jian-she. Consideration for high density planting with dwarf rootstocks in apple in China [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10,27(1):105-109.

[18] 張松柏.M26中間砧蘋果矮化密植栽培的問題與對策[J].落葉果樹,2011(1):16-17.

[19] 梁錄瑞,趙和平,李紅濤.蘋果矮化栽培存在問題和解決途徑的探討[J].果農之友,2009(5):15-17.

[20] 徐金濤. 2年生蘋果苗圃內促分枝與初整形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21] 白海霞,高彥,高鵬,等.M26自根砧與中間砧蘋果樹栽培表現初報[J].山西果樹,2007(6):10-11,41.

[22] 韓明玉,馬鋒旺,李丙智,等.意大利法國蘋果發展情況[J].西北園藝,2008(2):49-50.

[23] 張立功.意大利和法國蘋果生產考察報告[J].果農之友,2008(1):38-39.

[24] 楊進,劉邵玉,王正華.荷蘭的園藝事業與蘋果栽培[J].落葉果樹,1989(2):32-34.

[25] 韓明玉,李丙智,高妍,等.美國等7個蘋果主產國生產簡況[J].中國果樹,2005(5):61-62.

[26] 袁景軍,梅立新,高華,等.日本蘋果考察報告[J]. 西北園藝,2001(6):45-47.

[27] 孫建設,曹克強,劉俊峰.日本蘋果栽培技術現狀[J].煙臺果樹,2011(2):3-4.

[28] 李丙智,張林森,韓明玉,等. 世界蘋果矮化砧木應用現狀[J].果農之友,2007(7):4-6.

[29] 史大衛,康小亞,郭寒玲.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的特點及其繁育技術[J].煙臺果樹,2009(1):41-42.

[30] 白海霞.蘋果M26自根砧樹的生產效應分析[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31] 張樂森.蘋果自根苗的特點及利用[J].果農之友,2005(12):38-39.

[32] 高彥,白海霞,秦繼榮.M26自根砧苗試栽表現和栽培要點[J].西北園藝,2008(4):16-18.

[33] 白海霞,高彥,高鵬,等.M26自根砧與中間砧蘋果樹栽培表現初報[J].山西果樹,2007(12):10-11,41.

[34] 馬寶焜.紅富士蘋果優質果品生產技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

[35] 景彥平,馮祥和.蘋果矮密豐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47.

[36] 趙和平,李燁.蘋果矮化栽培存在問題分析[J].落葉果樹,2008(4):33-35.

[37] 李榮富,梁艷榮,蔣琴弦,等.蘋果抗寒矮化砧木比較試驗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4(3):114-118.

[38] 白海霞,高彥.圓葉海棠蘋果自根苗培育技術[J].果農之友,2007(11):15,24.

[39] 趙亮明,王飛,韓明玉,等.蘋果砧木組織培養與快繁技術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2011,20(7):118-122.

[40] 原永兵,劉成連,馬德功,等.歐洲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技術[J].煙臺果樹,2010(2):30-31.

收稿日期:2012-03-07;修訂日期:2012-04-12

基金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經費(CARS-28);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1GNC11109);山東省良種產業化項目(20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