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審計與常規審計的不同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1: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舞弊審計與常規審計的不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企業會計 舞弊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和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審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來我國各類公司大量會計舞弊案的爆發使注冊會計師審計面臨著更為艱巨的挑戰。盡管國內外對企業會計舞弊的手段及應采取的對策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如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針對企業會計舞弊采取有效的審計策略,仍是擺在我國各界面前的緊迫任務。

一、舞弊與企業會計舞弊的定義

1.舞弊定義及舞弊定義的由來

“舞弊”的外延很廣泛,從不同角度可以賦予其不同的定義。舞弊既可以包括法律舞弊、經濟舞弊,也可以包括政治舞弊以及其他形式的舞弊。從民事角度來看,美國最高法院認為:“舞弊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p>

2.企業會計舞弊的定義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層出不窮的財務造假案以及國外一個又一個企業集團的轟然倒塌,使社會公眾對于“舞弊”一詞印象深刻。企業會計舞弊成為學術界、法律界以及會計審計界所密切關注的焦點。各國也爭相對企業會計舞弊進行了深入研究。

我國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8號――錯誤與舞弊》中這樣定義:“舞弊是指會計報表中存在不實反映的故意行為?!蔽璞字饕?(1)偽造、編造記錄或憑證;(2)侵占資產;(3)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4)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5)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上述定義雖然表達不完全一致,但其基本含義是一致的。

二、企業會計舞弊的動因和手段

1.企業會計舞弊的動因

關于企業會計舞弊的動因,國內外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權威的理論成果是由英國會計學家 W•Steve Albrecht 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論。

2.企業會計舞弊動因的剖析

造成企業會計舞弊的動因有很多種,下面結合幾個典型案例對其進行剖析。

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對于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如:“發起人認購的股本數不少于公司擬發行股本總額的35%;在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中,發起人認購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發行股票前一年末的凈資產在資產總額中的比例不低于30%,無形資產在凈資產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于20%(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等等。一些公司為達到發行股票,上市“圈錢”的目的,不惜粉飾報表,虛增資產。

上市公司為獲得非正常利潤,也會通過制造虛假會計信息在二級市場中操縱股價。我國企業會計舞弊層出不窮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各方面的體制的不完善為舞弊制造了機會。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是創造舞弊機會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不能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甚至幫助其造假,大大助長了其舞弊氣焰;民間監督――注冊會計師審計違反職業道德,出具虛假報告為會計舞弊打開了方便之門;而我國對于會計舞弊的懲罰力度不足,更使其有恃無恐。

3.企業會計舞弊的手段

企業為達到非法目的,會采取多種多樣的舞弊手段,且舞弊手段越來越隱蔽化。下面結合案例,將我國企業會計舞弊的手段作以歸納。

(1)虛擬股東和出資。由于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對公司上市或發行股票在股東數和出資方面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一些公司為達到上市或發行股票的目的常虛構股東和出資。

(2)虛構交易。虛構交易是我國企業會計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虛構交易達到虛增利潤或虛減費用的目的。具體來講,企業一般通過虛構購銷合同,虛構出庫單、入庫單,虛構報關單、虛開發票和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票據達到虛構交易的目的。

(3)濫用會計處理方法。我國會計準則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對于實際工作中的一些會計處理需要會計人員應用職業判斷來采取恰當的會計處理方法。而企業恰好是利用這一點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4)隱瞞重大事項。企業的一些重大事項如訴訟、大額擔保、變更經營方針等雖然是表外事項,但卻對企業有著重大影響,很可能為企業帶來重大損失。正因為如此,企業常常在提供會計信息時故意遺漏對企業不利的重大事項,以達到穩定外部投資者、債權人信心的目的。

三、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對企業舞弊審計時應采取的方法、對策

1.當前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對企業舞弊審計時采取的方法、對策

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是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意見,對企業會計舞弊的審計是包含在審計總目標當中的。因此,下面所述的注冊會計師對企業舞弊所采取的審計方法也是基于常規審計基礎上的。一般來講,注冊會計師所采取的審計方法包括檢查、監盤、觀察、查詢及函證,計算和分析性復核六種。

2.對當前企業會計舞弊審計時所使用方法、對策的不足

(1)審計模式的選擇定位不準。在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過程中,審計模式經歷了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三個階段。賬項基礎審計主要通過對賬表上的數字進行詳細的核實來判斷是否存在舞弊行為和技術上的錯誤。隨著企業業務量的增多,賬項基礎審計難以滿足需要,進而審計人員開始依賴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發現內部控制系統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擴大審計范圍,這就是制度基礎審計。

篇2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內審建設 發展思考

2013年是國內外金融機構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巴塞爾協議III》、《多德-弗蘭克法案》、twin peaks(雙峰監管模式)、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操縱事件、美國銀行業房地產改革貸款問題以及銀行卡泄漏個人隱私等諸多問題都是農村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新的挑戰,這都要求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必須建立全面風險審計體系。

一、內部審計部門的發展階段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需要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國有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紛紛建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對于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就如同產品有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一樣,其發展也要經歷成立期、發展期和成熟期三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其部門主要任務、審計業務開展都是不一樣的。

成立期是指內部審計部門成立后的2年內,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組織的報告體系問題以及樹立起內部審計的權威。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因為沒有效益或者效益不大,部門變成一個擺設。根據國際IIA的內審框架,內審部門應該在行政上對最高管理層負責,職能上對審計委員會或董事會負責。所以,在內部審計部門建設上,應該把握以下三點:(1)建立部門的規章制度,明確審計部的職責、權利與義務;(2)招聘合適的內審人員完善部門的運作;(3)采用舞弊審計的方式來提高審計部門的權威;在成立期所進行的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貸后檢查審計,形式一般以遵循貸款合規審計為主。

發展期是指內部審計部門成立后的第3年—5年,主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讓審計部進一步的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在人員招聘培訓以及業務的規劃等方面。在事后審計的基礎上會增加一部分事中審計的內容。此時的審計不能以遵循審計為主,而應該轉為管理審計。管理審計是解決怎么樣做可以增值的問題。對于事后審計在國有企業一般會以經濟效益審計、離任審計為主。對于貸款的審批、發放的合規性追蹤審計就屬于事中審計。

成熟期是指內部審計部在成立后的5年后會進入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整合階段,如引入內審系統或者內審軟件,進行規范化作業。審計業務的內容進一步拓寬,部分公司將盡職調查審計、內控審計、環境審計、ISO體系審計以及5S審計等納入到常規審計內容中,也會開展更多的專案審計。

對于我國現階段的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來說,要防止發展的步子邁得過大、跨越式前進。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設和發展還是要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多學習國內外優秀金融機構的管理經驗。

二、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與業務范圍

如今很多銀行的內部審計只是履行了財務報表的審查工作,與外部審計的職能有點類似,其實這只是內部審計職責中的一部分。而內部審計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要評價內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及時提出改進建議。這里所指內部控制活動應涵蓋銀行所有營運環節,全面貫徹銀監會《內審指引》,正確行使《內審指引》賦予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知情權、調查權、質詢權、取證權和處罰建議權,有利于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作用,提高審計效能,維護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對象的正當權益,促進農村商業銀行健康、持續和協調發展。有些控制活動可能還包含關聯交易,所以還要制定關聯交易的政策和程序。內部審計部門應評價銀行的風險防范體系,對信貸業務質量的風險控制、前臺和后臺業務的合規性控制、中間業務的市場風險等進行風險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銀行存在的各類風險隱患,并采取相應對策進行合理化處置。通過信息溝通確保各類風險隱患和內部控制缺陷得到妥善處理。

內部審計師對審計發現、結論和建議形成最終審計報告,向董事會和列席監事通報。對于重大的審計發現,內部審計師可以中期報告,保證其得到及時重視和處理。在報告中提到的審計發現,內部審計部門有后續跟蹤審計的責任。

對于銀行來說,應重點關注對分支機構貸款風險的管理控制。銀行應制定對分支機構的風險防范體制及程序,并使其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特別是異地分行或控股村鎮銀行)包括風險管理程序、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審議程序。其次應關注大額貸款發放、平臺貸款發放、重大投資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內部控制。

針對目前的農村商業銀行的具體情況,內部審計可以開展下認業務:

1.對總行及下屬分支機構(含異地分行或控股村鎮銀行,下同)的財務報表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

2.對總行及下屬分支機構年度預算內、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3.對總行及下屬分支機構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在任期內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4.對總行及下屬分支機構固定資產進行抽樣盤點審計,特別是新增固定資產(大額度)。

5.對總行及下屬分支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進行評審。

6.對總行及下屬分支機構的經營管理和績效考核情況進行監督審計。

三、內部審計未來發展的趨勢

(一)內部審計的作用

原來有人將審計定位為“看門狗”,現在將審計定位為“免疫系統”。我們認為內審是公司的郎中、軍師、衛士。

郎中顧名思義就是醫生,醫生的職責就是治病通過開展內審活動,查閱了第一手資料,掌握基本情況、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督促整改落實,發揮了內部審計檢查、揭示和抵御的功能。

軍師,就是通過內審活動,了解成員單位存在薄弱環節和不完善之處,提出完善建議,發揮 “防火墻”功能和在彌補缺陷、管理堵塞疏漏上的作用,進而為提升企業經營和管理水平服務。

衛士,就是通過內審活動,嚴厲查處違法違紀行為,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以保障資產的保值增值。

銀行內審部門應樹立“以審計促合規,以審計防風險”的理念,按照預先制定的年度審計計劃、審計方案開展工作。

(二)內部審計的發展思考

1.要了解銀行開展各項業務的風險點

審計部門的工作必須貫徹執行法律法規、職業操守等。遵守董事會指定的各項經營業務指標,并及時了解開展各項業務的合規性、風險防范及內控落實情況,各部門、分支機構負責人任期內的主要部門職責、業務發展方向等。要熟悉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相關規定,也要把握總行開展各項業務的實際風險點,特別是對貸款的審查、發放及貸后管理的風險。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匯總分析,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做出書面報告,給經營管理層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

2.建立全面的內部審計體系

內審部門要轉變觀念,由原有的防范風險、防范案件發生轉向不遵守規則制度、超權限審批等,來確保行內資金系統安全有效運行。從目前來看,農村商業銀行的內審部門由于制度、體制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較窄,審計目標、標準不是很明確,特別是對貸款檢查較多,對其他資金業務檢查較少(票據、貼現、保理),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內審體系,只有由原有的防范風險、防范案件發生轉向不遵守規則制度、超權限審批等,才能真正起到防范風險,化解風險,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穩步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3.建立有效的培養內審人員計劃

由于內審工作具有特殊性,使得內審人員需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對于剛入職的新人來說,可以采用“導師制”,即與一名業務較為精通的內審人員搭檔,新人跟著導師學習,與導師共同參與各項審計任務,在導師的指導下逐漸熟悉各項審計任務,這是一種參與式培訓。通過“導師制”,使得新員工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業務,學得知識。在新人加入內審部門的前兩年,交替參加內審部門的各種審計任務,力爭盡快熟悉業務范圍及重點審計領域,當新人接觸了不同部門以及分支機構的各種內審任務,并參與內審報告的編制以及內審所發現的問題解決方案的制定后,新人便可以確定使他們最感興趣的審計業務領域,然后專注發展這個領域。另外,要多鼓勵內審人員參加銀監會、中內協舉辦的各種講座及培訓活動,考取相關領域證書。

4.利用計算機進行非現場審計

非現場審計是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CAATs)對大規模批量數據進行篩選、分析的專業審計程序。特別是農商行的業務已經走上數據集中批量處理的時代,合理運用審計軟件等輔助程序對電子數據進行批量處理,預先設置風險預警,建立各種風險審計模塊等將成為未來審計的發展方向。運用審計軟件進行審計,不但可以連接全行的總數據,還可以取得任何時間、轄內所有分支機構的全部數據,從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實現來達到最好的審計效果。

5.牢固樹立內審制度的權威性

首先,要加強農村商業銀行規章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的操作流程。第二,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嚴格規范內審人員的業務操作流程。制定完善的考核體系,加強對內審人員的考核力度,從而確保內部審計良好進行。第三、對內部審計結果實行職責追究制,由承接內審任務的人員對該審計結果負責,明確審計中的所發現問題的第一責任人。待下達書面審計報告及意見后由該任務的內審人員負責檢查問題的落實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做到防范風險、化解風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瑞晗.銀行審計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2.

[2]方濤. 商業銀行數據式審計模式探析[J]. 金融經濟,2012(03).

[3]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Z].20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