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紅臀的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2: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紅臀的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1(a)-015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lea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nursing care of newborn eczema. Methods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new pediatric clinic in our hospital in the treatment of 160 cases of neonatal diaper dermat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84 cases of male patients, female children with 76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numbers will study subjects a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80 cases of children,Control group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fter admission to accept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Comparison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compared the recurrence of symptoms disappeared time and followed up for 4 months to red buttock. Resul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0%,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50%, two groups of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whether I degree, Ⅱ degree and Ⅲ degree of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ymptoms will disappear all shor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a period of 4 months of follow-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urrence rate was 1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7.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040, P < 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eonatal red buttock,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diaper dermatitis recurrence.
[Key words] Newborn eczema; Standardized nursing; Treatment outcome;
新生兒在出生初期,皮膚非常稚嫩,因此極其容易出現皮膚性損傷疾病即為通常說的新生兒紅臀,此時如果處置不當則會誘發患兒的局部或者全身皮膚感染,繼而出現感染性疾病,增加患兒的住院費用及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1-4]。臨床實踐表明,只要采取合理的規范化的管理措施,就能有效的預防減少及加速新生兒紅臀的康復[5]。為進一步探討規范化管理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便選擇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該院新生兒科就診治療的160例新生兒紅臀患兒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在該院新生兒科就診治療的160例新生兒紅臀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的原則將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每組80例患兒,其中實驗組男性患兒44例,女性患兒36例,出生天數4~26 d,年齡平均為(5.72±0.88)d,出生體重2 100~4 100 g,平均體量(2854.3±112.3) g,出現紅臀時間1~7 d,平均(4.29±0.98)d,病情嚴重程度分類: Ⅰ度60例,Ⅱ度10例,Ⅲ度10例。對照組男性患兒40例,女性患兒40例,出生天數6~28 d,年齡平均為(5.86±1.21)d,出生體重2 150~4 450 g,平均體量(2935.5±132.3) g,出現紅臀時間2~7 d,平均(4.98±1.42)d,病情嚴重程度分類:Ⅰ度60例,Ⅱ度12例,Ⅲ度8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明顯的遺傳疾病以及其它嚴重疾病?;純杭议L均知情同意且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展開研究。兩組研究對象的出生時間、性別、以及紅臀的嚴重程度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的研究對象入院以后接受常規的護理管理。實驗組的研究對象在對照組的基礎實施規范化的護理管理措施。
1.2.1 成立范化護理管理小組 首先成立規范化管理小組,有護士長親自擔任組長,護士長直接參與到護理管理中來,小組成員主要包含主治醫師、病房責任護士、患兒家長,醫生作為管理團隊的一員,首次加入護理管理團隊,以期更加及時準確的為患兒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1.2.2 制定規范化管理護理計劃 不同的患兒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依據不同臨床癥狀及患兒的體征,首先確定引起患兒紅臀的原因,針對原因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在護理措施實踐中,不斷的發現新的問題并及時有效的解決新的問題。
1.2.3 規范化管理護理的實施 ① 嚴格控制病房環境:患兒的病房需要保持干凈清潔衛生,同時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保證空氣的流通,室內溫度盡量控制在18~25℃,濕度控制在60%~70%。② 盡量選擇一次性尿布,一般2~3 h必須更換1次,在更換之前,先做好肛周、會及腹股溝皮膚的護理,同時并均勻涂抹鋅氧油或護臀膏。③在患兒入院治療期間,嚴密監視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定時跟換患兒的臥位,密切注意患兒全身皮膚的狀況,預防局部感染的出現,如有異常,及時報告護士長及管床醫師,盡早做好針對性的處理。④ 能夠母乳喂養的患兒,盡量進行母乳喂養,以減少紅臀發生的幾率。⑤ 對于接受藍光治療的患兒,要嚴格控制好箱內溫度,保持患兒全身皮膚的清潔。
1.2.4 健康教育 從患兒入院開始,就必須要對患兒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基本的衛生知識及喂養知識,講解護理的要點及注意事項,特別是患兒家長,要做到保證患兒出院以后,能夠得到良好的護理,同時告知母親飲食的注意事項。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 患兒紅臀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創口基本愈合。無效:沒有任何治療效果或者癥狀進行性加重??傆行?治愈率+緩解率[6]。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癥狀消失時間比較以及隨訪4個月紅臀的復況比較。
1.5 統計方法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n(%)]表示,計量資料(x±s)表示,組間對比分別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兒治愈42例,治愈率為52.50%,對照組治愈20例,治愈率為2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紅臀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該研究發現,無論是Ⅰ度、Ⅱ度及Ⅲ度的患兒,實驗組的癥狀消失期均比對照組時間要短,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紅臀復況比較
經過為期4個月的隨訪,實驗組共有8例患兒出現的復發,復發率為10.00%,對照組共有22例患兒出現了復發,復發率為27.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040,P
3 討論
許多新媽媽都沒有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經驗,加之新生兒的皮膚有稚嫩敏感,因此新生兒極易出現紅臀的情況,在新生兒出現紅臀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及治療,容易造成病變部位的遷延愈合,甚至出現全身感染的癥狀,增加新生兒自身的痛苦,同時增加患兒家庭的經濟及心理負擔,甚至引發嚴重的醫療糾紛,嚴重影響和諧的醫患關系[7-8]。該研究結果顯示,進行規范化護理管理的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肖許蓉,馮意紅,邵高麗.品管圈活動在新生兒紅臀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1):108-111.
[2] 肖小玲,李曉梅,鄒慧珍.護理干預對預防新生兒紅臀的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 (6):1430-1431.
[3] 王桂蘭,彭紅,張銘鷹.以PDCA 為導向降低新生兒紅臀發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5):4269-4271.
[4] 吳莎莉,文輝.新生兒臀紅護理措施實施表在新生兒科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4,31(6):1221-1222.
[5] 陶霞,石小利.多愛膚超薄敷料治療新生兒紅臀的效果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2):4040-4041.
[6] 陳麗琴,沈甲之,方慧.新生兒臀紅的臨床預防措施[J].四川醫學,2015,36(5):738-741.
[7] 吳蕾,張婧嫻.規范化管理在新生兒紅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9C):161-163.
[8] 萬會蓮.康惠爾透明貼對于新生兒重度臀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zl):66.
[9] 程琳.局部氧療聯合夫西地酸治療新生兒重Ⅱ度紅臀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9):2954-2956.
篇2
關鍵詞:康復新液;新生兒紅臀;吹氧;療效
Observation of Kangfuxing Solution and Different Drug in the Treatment for Newborn Red Buttock Effect
YE Ai-xian,QIU Ruo-hong,LIN Zhen-zhen,WANG Yu-qin
(Shangrao city Guangfe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rao 334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Kangfuxing solution and Erythromycin Ointment Calamine and Menthol Lo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wborn red buttock. Methods234 cases of newborn red buttoc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78 cases in each group.After bowel movement each time in the three groups, use warm water to gently wipe the hips, dip dry.Adopt three kinds of ointment and part oxygen blowing with these children,observe and record everyday medication effect,four day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Significant rate of the group using Kangfuxing solution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using Erythromycin Ointment and Calamine and Menthol Lo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Kangfuxing solutionin treatment of new born red buttock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wound infection,with short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no side effect, which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Kangfuxing solution;Red Buttock of Newborn;Oxygen blowing;Therapeutic effect
新生兒紅臀也稱尿布皮炎,俗稱"尿布疹",病證名:"湮尻瘡"。是指如果被大小便浸濕的尿布沒有得到及時更換,尿中的尿素被大便中的細菌分解而產生毒素作用于患兒嬌嫩的皮膚,加上患兒哭鬧時的摩擦,在這種物理和化學物質的刺激下易出現紅臀。主要表現為新生兒的附近,臀部、會等處出現皮膚發紅,并有散在丘疹或皰疹、破皮、出血、潰瘍、糜爛等[1]。一旦合并感染,造成延遲愈合,嚴重者可導致敗血癥。新生兒科多為無陪病房,若未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紅臀不能盡早愈合,易造成家屬的不理解,引發糾紛。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對紅臀患兒分別采用康復新液,紅霉素軟膏和爐甘石薄荷腦洗劑外涂進行治療和護理,比較其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兒紅臀患兒234例,男121例,女113例,日齡3~28d,平均(15.6±3.52)d。所有患兒均符合我國新生兒尿布皮炎的臨床診斷標準。納入標準: 使用尿布區域發生皮損;有不潔尿布接觸史[2];皮損表現為潮紅、腫脹等。排除標準: 皮疹部位鏡檢真菌陽性者及周圍皮膚糜爛或有膿性分泌物者。隨機分為康復新液組,紅霉素軟膏組和爐甘石薄荷腦洗劑組,每組患兒均78例。三組患兒在性別、日齡、出生體重、尿布皮炎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分度[3]輕度僅表現為皮膚潮紅,重度根據皮膚病變程度再分為3度。①重Ⅰ度:局部皮膚潮紅,伴有大小不一的紅色皮疹;②重Ⅱ度:局部皮膚潮紅,除伴有紅色皮疹外并出現有大小不一的水皰,部分有輕度糜爛;③重Ⅲ度:水皰破損糜爛,有膿皰形成或破損糜爛,有膿性分泌物滲出或表皮剝脫。
1.3 方法三組患兒均置于室溫24~26℃,室內濕度在50~55%的環境中,沐浴或擦澡1次/d,每次大便后用溫水認真清洗患兒的臀部,再用無菌毛巾擦干臀部水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康復新液組,用康復新液涂敷患處;紅霉素軟膏組用紅霉素軟膏涂敷患處;爐甘石薄荷腦洗劑組,用爐甘石薄荷腦洗劑涂敷患處。三組均為3次/d,4d為1療程。
1.3.1重度新生兒紅臀,康復新液組具體治療方法:先進行全面的清創后,再使用康復新液進行沖洗,再用浸透康復新液的紗布進行填塞或者外敷,而后給予局部吹氧。安裝備齊給氧裝置,濕化瓶不用裝蒸餾水,常規操作打開總開關,將氧流量調到8~10L/min。連接氧氣連接管及鼻導管,將鼻導管固定在臀部,注意導管末端固定在正常皮膚處,充分對準局部吹氧,吹氧15~20min/次, 使藥物在臀部形成一層保護膜起收斂作用, 促進損失皮膚修復[4]。男嬰用尿液收集袋接于尿道口上并托起陰囊,以充分暴露陰囊皮膚皺褶處。3次/d,4d為1療程。
1.3.2 紅霉素軟膏組和爐甘石薄荷腦洗劑組具體治療方法:有潰瘍,糜爛者用3%雙氧水清洗或清創,而后給予局部吹氧(吹氧方法同康復新液組)。再用棉簽沾紅霉素軟膏均勻地涂抹在紅臀創面上,3次/d。注意棉簽應緊貼皮膚滾動,不可上下涂擦,注意涂藥的范圍稍大于紅臀的范圍,厚薄適宜;或用小毛刷充分攪勻爐甘石薄荷腦洗劑(為本院自制藥劑)后均勻涂抹于患處,3次/d。將患兒俯臥于遠紅外線輻射臺上,充分暴露臀部,在紙尿褲里墊上一塊滅菌的棉布,再包好,增加換尿布次數,每隔30~60min檢查有無大小便,以便及時更換。
1.4 療效判斷標準[5]治療1個療程后效果評價。①痊愈:病損處皮膚完全恢復正常,無糜爛及滲出;②顯效:用藥后病損皮膚愈合50%以上或糜爛、滲出消失;③有效:病損皮膚愈合25%以上或糜爛、滲出明顯減少;④無效:病變范圍及程度無明顯減輕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三組病例分別于護理干預后第2、3及第4d開始觀察并記錄創面情況,進行效果評定。
1.5 統計方法采用SAS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
表1所示: 實施護理干預后第2、3、4 d三組的效果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 <0.01) ,康復新液組的顯效率( 痊愈加好轉) 也明顯高于其它兩組。
3 討論
3.1 新生兒紅臀發病機制新生兒皮膚表皮層跟成人一樣,同樣有五層構成,但各層菲薄,細胞間連接松弛,表皮的角化層薄,易于脫落,基底膜細嫩而疏松,皮膚屏障作用弱[6],毛細血管豐富,皮脂腺分泌旺盛,代謝產物多。若護理不當如新生兒尿布被尿液、糞便浸濕后未及時更換或使用一次性紙尿褲、不透氣的尿布, 使局部環境變得溫暖、潮濕, 尿中的尿素被糞便中的細菌分解產生氨;糞便中含有刺激性物質如高蛋白營養、奶粉等, 使糞便呈堿性或因糞便中含有脂肪酸[7],這些均可刺激皮膚,致使微循環障礙紅臀發生,出現局部皮膚糜爛、感染,嚴重者并發敗血癥。純母乳喂養兒的尿和糞比混合喂養兒的酸性弱,對皮膚的刺激性小,發生紅臀的機會少。而新生兒住院后,與母親分離,常采用母乳+配方奶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且新生兒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加之接受藍光照射治療有增加大便次數和腹瀉的副作用,使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紅臀的發生率增高。
3.2 康復新液采用純天然昆蟲藥材美洲大蠊干燥蟲體中提取,根據祖國醫學通利血脈、養陰生肌的理論配制的純中藥生物制劑。為淡棕色的液體藥劑,氣微腥臭,味甜,性溫,具有散瘀活血、養陰生肌的作用??祻托乱焊缓龠M細胞增殖和組織生長作用的多元醇類、肽類和粘糖氨酸,其具有以下功效:可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血管新生,迅速修復潰瘍創面;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性水腫,減輕疼痛;同時能激活創面的免疫活性細胞,調節細胞因子網絡,抑制炎癥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縮短創面愈合時間,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生長,以達到抑菌、抗毒、修復各類創面的目的。康復新液外敷具有對皮膚刺激性小、滲透力強的特點。此藥還可口服,故安全性極高。重度紅臀的創面,除了給于清創,康復新液沖洗創面外加上局部吹氧,可使壞死組織氧化分解,降低毛細血管壓,加速消除水腫,保持創面干燥,減少滲出同時通過局部吹氧使之彌散至皮膚表面,在創面形成高氧環境,增加局部組織的供氧,有效地改善局部創面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加速創面愈合,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療效[8]。紅臀常伴厭氧菌感染而氧氣對厭氧菌有特異性的抑制作用。
3.3紅霉素軟膏[9]為廣譜抗生素類藥,通常用于化膿性皮膚感染及對青霉素耐藥的葡萄球菌感染。具有抗炎,減輕疼痛的作用,除含有效成份紅霉素外,其中凡士林、甘油成份,對新生兒幼嫩的皮膚具有保護和滋潤作用。但由于新生兒表皮的特殊性,比較容易造成藥物吸收過量或出現不良反應,另一方面油膩膩的小屁股雖然隔絕了尿液,也使皮膚的正常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3.4爐甘石性溫味甘,無毒,具有收斂、止癢、抑菌和輕度防腐等作用,薄荷腦具有清涼作用。用無菌小毛刷充分攪勻后涂抹于患處皮膚,即刻會使患兒感覺清涼舒服,減輕局部疼痛感,待干后形成一薄層保護膜,能減輕再次排泄時尿液對皮膚的刺激。爐甘石薄荷腦洗劑干后變粉末狀,皮膚表面會有一層粉,新生兒的皮膚嬌嫩再加上已經感染,粉末會使紅臀不易愈合,且干了的粉末很容易蹭到衣服上。如護士更換衣服或尿布時,將粉末不小心掉到患兒眼睛里,將刺激眼睛,導致嬰兒啼哭,不安。
通過臨床觀察比較,康復新液是目前治療新生兒紅臀的理想藥物。使用康復新液, 治療新生兒紅臀,局部皮膚無刺激和過敏反應, 無色素沉著;能迅速止癢,保持干燥;不油膩,便于清潔,值得臨床推廣使用。但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操作規范,防止交叉感染。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馮麗琪,江瑜茵,李小薇,等.影響新生兒紅臀發生因素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3-4.
[3] 陳麗紅,劉海玲.局部氧療配合爐甘石治療新生兒紅臀的臨床觀察[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6,13(6):62-63.
[4] 徐月玲,熊小云,郭海云.局部氧療配合珍珠粉外涂治療新生兒紅臀的療效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5, 20(5):5
[5] 李麥玲,劉花轉.貝復劑聯合制霉菌素治療重度新生兒紅臀的療效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05,4(3):54.
[6]成兆英. 鞣酸軟膏配合氧療治療新生兒紅臀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 2006,44(12):45-46.
[7]陸小妮. 局部吹氧佐治嬰兒尿布皮炎療效觀察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9):7081-7082.
篇3
關鍵詞:尿布疹;預防;嬰兒
新生兒紅臀也稱尿布皮炎,其主要表現為皮膚與尿布接觸部位發生邊緣清楚的鮮紅色紅斑,嚴重時可發生丘疹、水皰、糜爛,如有細菌感染可產生膿皰,損害往往與覆蓋部位一致[1]。紅臀是由于被大小便浸濕的尿布未及時更換,尿中尿素被糞便中的細菌分解二產生氨,再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皮膚的表皮角質層及顆粒層很薄,細胞間相互聯系不緊,角質層易脫落,表皮突和真皮均較扁平,易受損傷,所以受大小便刺激后易發生臀紅,刺激皮膚使其發炎,也稱尿布皮炎,尿布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多發的皮膚損傷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周圍,臀部,會陰皮膚發紅,有散在的斑丘疹和皰疹,可發生皮膚糜爛和滲液,嚴重可蔓延至男嬰的陰囊,女嬰的大,,腰骶部及尿道口等處,以繼發感染,給嬰兒帶來痛苦,國內外報道新生兒尿布皮炎發病率為16%~35%[2],因此紅臀的預防及早期積極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將社區120例嬰兒隨機分組分別采用不同方法進行干預,以尋找更為有效的嬰兒紅臀護理方法及防治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6月~12月金盤路社區出院時臀部皮膚無異樣的足月嬰兒120例,男68例,女5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p紅霉素組和護臀霜組各40例。三組在性別p年齡p喂養方式p尿布更換頻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指導三組嬰兒家屬每次洗澡和大小便后用溫水洗凈嬰兒臀部,劉慶翠等[3]研究表示用溫水沖洗更有效預防尿布皮炎。對照組于擦干后直接包裹尿布,紅霉素軟膏組先用棉簽蘸取適量軟膏涂抹于臀部p股內側和外陰,然后用尿布包裹;護臀霜組用手指蘸取適量小蜜蜂護臀霜(美國burt's bees生產)均勻涂于臀部p股內側和外陰,然后用尿布包裹。發生紅臀后,每組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基礎上每次清洗后敞開尿布,暴露臀部30min,局部皮膚繼續按原方案處理,以上每組病例觀察15d,并記錄愈合時間。
1.3紅臀分度和療效評價[1] 輕度僅局限于皮膚潮紅。重度根據紅爛程度分為三度。I度:局部潮紅,伴有皮疹;II度:皮疹潰破脫皮;III度:局部有較大片糜爛或表皮脫落,有時可繼發感染。輕度紅臀以皮膚恢復正常為痊愈;重I度和重II度紅臀以皮疹消退,潰瘍或糜爛出干燥,皮膚基本恢復正常為痊愈;重III度以皮損完全消退,細菌培養和真菌培養檢查陰性為痊愈。
1.4統計方法 所得數據運用SPSSS13 .0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組間發生率及治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愈合時間均以±標準差(x±s)表示,采用單位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
2 結果
2.1紅臀發生率 對照組p紅霉素軟膏組和護臀霜組三組紅臀發生率分別為37.5%p22.5%和7.5%,護臀霜組紅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2.2輕度紅臀的治愈率及愈合時間 對照組、紅霉素軟膏組和護臀霜組三組輕度紅臀治愈率分別為37.5%,護臀霜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3.1嬰幼兒紅臀發生率較高的原因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紙尿褲使用比較普及,目前品種繁多,質量良莠不齊,紅臀發生率有所提高。紅臀一旦發生或發展為重度會增加嬰幼兒的痛苦和感染的風險。因此近年意識到紅臀的早期預防更為重要。
目前社區預防紅臀的措施主要是在皮膚上面涂含油軟膏,其中小蜜蜂護臀霜應用比較廣泛,本組資料也顯示涂小蜜蜂護臀霜后紅臀的發生率低于紅霉素軟膏組和對照組,對紅臀的預防有一定的效果,它含有蜂蠟p紫草根p荷荷巴油和維生素ApE,能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避免尿液直接刺激皮膚,而且Burt's Bees是全天然個人保養品是,是大自然提供的最好成分,他不含有任何潛在的危害健康和生態環境的有害成分。另外目前市面上的護臀霜種類繁多價格不菲,選用天然的溫和成分滋潤,呵護寶寶珍貴的皮膚將為首選。本觀察顯示涂抹小蜜蜂護臀霜后紅臀的發生率顯著低于紅霉素軟膏組和對照組,說明其預防作用更好。
3.2小蜜蜂護臀霜的藥理作用及主要用途 小蜜蜂護臀霜成份:甜杏仁油-直接從杏仁樹上的杏仁冷榨得來的油。這些甜杏仁油里含有豐富的甘油酯和亞麻油酸,蛋白質,維他命D,能特別呵護寶寶的膚皮。美國大杏仁(八擔杏)油、鋅、蜂蠟、雜薰衣草油、荷荷巴油、狹葉薰衣草油、君子蘭提取精華、金盞花油精華、迷迭香精華、菜籽油、野生大豆油、檸檬、化鋅蜂蠟能給提供一個屏障以免不必要的水份滲入。它的天然成份百分比100%,所以純天然配方有助于寶寶感到舒服和安心。本組臨床觀察發現對于輕度紅臀的嬰兒除加強常規護理外,局部皮膚潮紅處增加使用小蜜蜂護臀霜的次數可使其迅速好轉,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尿布皮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新生兒疾病[4],小蜜蜂護臀霜依據它的物理特性能有效的杜絕炎癥的發生,控制紅臀的發展,能夠明顯緩解癥狀,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值得推廣。如尿布皮炎處于中重度階段,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并結合實驗室檢查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5]。
參考文獻:
[1]陳麗英,周惠聯.金達克寧聯用護臀膏防治新生兒臀紅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05).
[2]Adalats,Wall D,Goodyear H.Diaper dermatits-fre-quency and Contributory factors in hospital attending children[J].Pediatr Dermator,2007,24(5):483.
[3]劉慶翠,張興梅,陶萍.新生兒臀紅癥(尿布疹)防治方法的討論[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3):3110-3111.
篇4
【關鍵詞】產后訪視;健康檢查;咨詢指導;有效保障
產褥期是婦女一生中一段特殊的生理時期,產褥期婦女和新生兒都屬于脆弱或高危人群,存在各種健康問題,應引起婦幼保健人員的高度重視[1]。所以優質的產后訪視能夠幫助產婦順利渡過產褥期,及時發現影響新生兒健康的因素并加以干預。同時也是社區衛生機構做好圍產期保健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國際組織提出“兒童優先,母親安全”,為了做好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定期產后上門訪視的服務,及時發現了產褥期出現的影響產婦和新生兒健康因素,做出了有效的干預措施。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嬰的患病率,取得了良好的可行性的效果?,F做出如下分析: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我社區698例產婦及700例新生兒(2例雙胎),進行規范化產后訪視服務3次。孕周33-42周,陰道分娩436例,剖宮產262例,其中高危妊娠占143例,新生兒出生體重2030-4900g,新生兒滿月增磅體重 400―2460g。
1.2 方法 參加家訪工作人員分別在產婦分娩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左右至產婦家中 對產婦和新生兒行健康檢查。對產婦和嬰兒的身體狀況、精神心理狀況列出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健康教育和技術指導并記錄在圍產保健手冊。
1.3 內容 (1)母親:如一般情況飲食、睡眠、大小便、體溫、血壓,有無皸裂、有無紅腫情況、子宮復舊情況、陰道惡露有無異常,腹部或會陰切口愈合情況,并對產婦營養、個人衛生、心理、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等問題進行健康指導。發現母乳喂養困難、便秘、痔瘡、產褥感染、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不良、妊娠合并癥未治愈等問題及時治療,有產后抑郁癥傾向者做好心理指導,嚴重者建議住院診治。(2)新生兒:初次家訪時對新生兒應進行仔細的全身檢查,包括嬰兒反應、心肺情況、黃疸情況。排查皮膚有無皮疹,頭部有無血腫,臍部有無感染等,并做相應的處理。了解分娩情況,出生體重等,做好訪視記錄,如有體溫不升、嗆奶、口周青紫、嚴重黃疸等情況要及時送往婦幼保健院診治,復訪一般在生后14天,主要測量體重,了解生理性體重下降及母乳喂養情況,觀察黃疸消退及臍帶脫落情況,解決新生兒喂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三訪在生后28天,要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評價其健康狀況后,督促家長及時建立“0~6”歲嬰兒健康檢查賬冊加入嬰幼兒系統管理。(3)在產后訪視結束的同時,告訴家長新生兒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并囑咐產婦42天前往體檢。
2 結果
優質的產后訪視及時發現了影響母嬰健康的各種問題,通過正確的指導能有效阻止不良因素的進一步發展,保證了母嬰的健康。 通過產后訪視發現存在問題有母乳喂養問題,乳汁分泌不足15例,通過飲食調整、喂養指導后,均成功進行純母乳喂養。乳腺炎10例,腹部切口感染4例,會陰切口感染8例,胎膜殘留導致出血5例,子宮復舊不良9例,便秘12例,新生兒黃疸住院19例、肺炎12例、紅臀10例、新生兒腹瀉2例、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2例、新生兒口腔潰瘍1例,及臍帶延遲脫落等均得到了及時的診治和指導。
3 干預措施
3.1 母乳分泌不足的指導:首先指導產婦哺乳的正確姿勢,其次找出導致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例如產婦是否存在營養不良,湯類進食過少,受到某些心身因素影響:如傷口疼痛、疲乏、睡眠缺少、情緒低落等。如果產婦有凹陷,應盡量手法糾正,保證嬰兒吸吮,實在無法順利含接的,再通過使用吸奶器取奶。產婦還應注意飲食調整,可多吃骨頭湯、鯽魚豆腐湯、黃豆豬蹄湯、多飲水和奶類等催乳。多攝取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保證營養的供給。同時還應調節好精神狀態,保持愉悅的心情,良好的睡眠,堅持母乳喂養通過嬰兒的吸吮不斷的促進乳汁分泌。必要時服用中藥調理,如白通草6克,王不留行10克,當歸10―15克,煎服。
3.2 乳腺炎的指導:某些產婦因凹陷,發育較小妨礙了哺乳;或乳汁量多,產婦沒有及時排空內剩余的乳汁;又或乳腺導管不通等原因導致乳汁淤積,在此基礎上細菌通過破損的入侵導致了乳腺炎的發作。所以乳腺炎重在預防,要避免乳汁淤積,防止破損,如有皸裂及時涂抹紅霉素軟膏,哺乳前洗凈。平時哺乳前洗手,清潔,不要讓嬰兒含著睡覺。如感到有疼痛的腫塊,局部皮膚潮紅要增加哺乳次數,先喂脹痛側的,再喂對側,兩側交替哺乳并學會手法擠奶,每次盡量排空沒有喂完的乳汁,喂完奶后擠一滴乳汁涂抹。局部可用熱毛巾熱敷并按摩,每次30分鐘,每天3次。但如果無效伴發熱的時候,應及時去醫院使用青霉素抗炎治療?;蚩蓪で笾兴幹委?,療效也可。
3.3 會陰切口感染的指導:產婦應加強營養,注意多休息,增強抵抗力。盡量向傷口對側臥位,囑產婦盡早離床適當活動。堅持母乳喂養,通過嬰兒吸吮促進子宮的收縮,減少惡露量對切口的刺激。多吃水果,粗纖維的蔬菜,每天喝一杯蜂蜜水,保持大便通暢。如便秘可使用開塞露幫助通便,大小便后均應及時清洗會陰,保持切口清潔干躁,以免切口感染。必要時每天用高錳酸鉀坐浴20分鐘共一周。
3.4 新生兒黃疸的指導: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家訪時詳細詢問本次妊娠的胎次、父母雙方血型、輸血史、分娩史、喂養的方式、二便顏色等情況,了解黃疸發生的情況警惕發生病理性黃疸。若黃疸出現早,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程度較重,進展較快,黃疸持續時間較長,超過3~4周,或進行性加重,退而又現,四肢皮膚及手心、足心色黃,均應慎重對待,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建議其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3.5 新生兒紅臀的指導:新生兒消化道功能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大便次數增多,而新生兒的皮膚比較柔嫩,若尿布不勤換,臀部皮膚在長時間悶熱,潮濕環境中受到尿液和糞便的刺激就易導致紅臀。所以保持皮膚干爽清潔是預防的關鍵。要選用優質尿片、純棉尿布,勤于更換。大小便后用溫水清潔臀部,并在空氣中暴露,使皮膚自然干燥。如發生輕度紅臀,洗凈臀部后涂上薄薄一層煮沸后置涼的植物油。也可涂抹氧化鋅糊劑或鞣酸軟膏護臀,切忌用肥皂水清洗刺激皮膚。
我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第三章第十八條明確規定產后一月內要定期進行上門訪視。對參加訪視的工作人員要求具備完善的婦幼保健知識和專業技能,善于溝通,并能及時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產后上門訪視遇到的產婦和新生兒健康問題進行咨詢并提供有效地指導,既能讓某些疾病防患于未然,也降低了母嬰發病率,同時也提高了母乳喂養率[2],真正做到了母嬰保健工作的切實維護,有效保障了產褥期婦女和新生兒這一弱勢人群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新生兒;安全隱患;防范措施;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236
1新生兒室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
1.1人員因素:醫生和護士等工作人員的流動,新的工作人員對新生兒科工作流程不熟悉而造成安全隱患。
1.2靜脈輸液引發的皮下滲漏: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血管細小,血管壁較薄,容易破裂。當留置針進入血管內與血管壁長時間接觸或短時間內輸注刺激性藥物如鈣劑、甘露醇等。引發血管內膜受損而發生藥液外滲到皮下;當針頭固定不牢時,新生兒活動碰撞及抓扯到針頭以至損傷到血管,或針頭脫出致使藥液滲漏。
1.3各種原因引發的新生兒窒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點,新生兒的胃容量較小呈水平位,胃賁門括約肌松弛,新生兒容易出現溢奶導致嘔吐,嘔吐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亂或梗阻的表現。如喂奶后的變動,喂奶前較長時間哭鬧或喂奶時吞人大量空氣及胃食管返流等均可以嘔吐。如果嘔吐未能及時發現處理,極易導致嘔吐物誤吸人氣管而引發窒息。
1.4身份安全:因護理操作引發的錯放床位,新生兒病房大多實施無人陪伴,患兒手腳均帶識別帶,在沐浴或檢查后若識別帶脫落或核查不仔細易將患兒放錯床位。
1.5皮膚完整性的受損:洗澡時水溫過高致燙傷,手抓傷,藍光治療時擦破皮膚,頭皮靜脈注射時剃刀剃傷頭皮,約束帶和監護儀探頭系緊致手足缺血性壞死,烤燈使用不當引起燙傷,糞便,尿液未能及時更換發生臀紅,尿布疹等。
1.6保護措施不當:新生兒沒有自制力,易將導管抓出,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發生墜床,各種引流管及靜脈輸液管脫出等.
1.7消毒隔離措施不夠嚴格: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加上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醫療用具如暖箱,吸引器等未定時消毒,醫護人員雙手在護理過程中與患兒頻繁接觸,而且涉及飲食、注射、沐浴以及二便護理和各種污染操作,如果洗手或手消毒不徹底,都將成為交叉感染的媒介,會埋下感染隱患。
1.8儀器設施的故障:新生兒室各種醫療設備較多,如輸液泵、暖箱、心電監護儀、藍光箱等,使用中出現故障或使用不當均可能對患兒造成損害。如暖箱溫度設定,護士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應定期檢測患兒體溫.發現異常及時檢查找出原因,及時處理。檢查注射泵輸注速度是否與設定相符,有無定期校驗其準確性等。
2防范措施
2.1護理人員的管理:對新進人員進行入科培訓,加強安全質量意識和安全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操作規程的學習。強化護理人員安全質量意識,新生兒室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除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及慎獨精神外,還應有豐富的專業技術水平及護理安全質量意識,在護理管理中應培養護士對潛在不安全岡素的預見性。
2.2護理制度的落實
2.2.1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患兒時注意查看輸液滲漏情況,特殊藥物如多巴胺、甘露醇等盡量選擇粗、直、易同定的血管,確保在血管里才實施藥物的輸注;科內制訂出特殊用藥使用指引和靜脈輸液外滲處理指引,護士嚴格依照指引執行。
2.2.2嚴格落實查對制度:規定患兒手腕帶實施手腳各佩戴一個,在沐浴及實施其他檢查時,嚴格按科內操作流程指引操作進行;如發生手腕帶脫落或字跡不清,應及時補帶或更換!,必須在二人情況下核實身份后再次佩戴。
2.2.3嚴格執行護理管理制度:定時巡視觀察患兒,培養護士慎獨精神及識別風險能力.對不安全隱患要及時解決。例如患兒身體有多條管道時,如吸氧管、胃管、輸液管,各管道上要有明確標識;有煩躁不安哭鬧的患時,應判斷放置是否安全。有無碰撞或墜床的可能,對嘔吐的患兒防止引發窒息的可能,發現嘔吐及時清理,保持呼吸通暢。對病情較重、抵抗力低下的患兒尤應加強基礎護理。在做眼、口腔、臍部及臀部護理動作輕柔,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對已經發生尿布皮炎、臀紅的患兒,應保持臀部干燥.勤換尿布,局部涂擦護臀霜。各種儀器探頭應定時更換部位,避免局部受壓而引起破損。
2.2.4嚴格遵守操作流程:沐浴時按規定調試水溫;暖箱、藍光治療時為避免擦傷皮膚給患兒戴手套和穿襪子,并系上帶子,松緊適宜,箱內用棉質布條圍繞隔擋暖箱內壁!避免擦傷;為新生兒剃頭發時,應注意力集中,動作輕柔,嚴防剃傷頭部皮膚;使用中的約束帶和監護儀探頭應松緊適宜,嚴格交接班,仔細檢查,定時更換約束帶和綁監護儀探頭的部位,避免局部皮膚的損傷和手足壞死;使用烤燈時必須有專人守護,防止燙傷。
2.2.5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醫護人員院感知識學習,時刻警惕手消毒的5個時刻,提高洗手依從性。新生兒物品一嬰一用,如聽診器、沐浴盆;每床設快速消毒洗手液;床單包被毛巾消毒后才能使用,奶瓶、奶嘴及配奶用具高壓滅菌,各種儀器使用后均徹底消毒。使用中儀器每天用消毒液擦洗,暖箱每周更換,水箱每天清潔并更換蒸餾水;醫護人員執行查房及治療時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每接觸一個患兒及操作前后應洗手,侵人性操作時嚴格消毒皮膚,避免反復穿刺損傷組織,或針頭暴露時間較長。護理管理者不定期取樣抽查井將結果公布。
2.2.6落實儀器管理制度:定期檢查維護保養.制定儀器使用流程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人人能熟練使用并能排除一般故障,嚴格執行交接班,班班清點,班班檢查。對有故障儀器暫時不能使用的應有醒目標識,避免急救中錯拿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3小結
新生兒護理專業是高風險的行業,在日常工作中高度認識存在的安全隱患,病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能減低護理安全風險,保障醫療護理工作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吳靜娟,鄒成英,宋靜,等.淺談新生兒的觀察與護理.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2007.
[2]唐金紅,鐘冬秀.孕產婦及家屬學習新生兒護理模式研究.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2006.
篇6
【關鍵詞】護理 健康教育 產婦 新生兒 產后訪視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147-03
產后訪視是住院分娩服務的延續,產后保健對于母親的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做好產婦產后和新生兒訪視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產婦產后和新生兒的訪視可了解產婦的生理、心理、喂養及護理新生兒情況,以及新生兒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社區健康教育指導,促進寶寶健康成長,利于母親身體恢復健康。我院自2008年7月掛牌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社區衛生服務要求推出產后上門家庭訪視保健服務,產后訪視保健服務重點圍繞“四看四問四聽四查四指導”進行。四看:一看孕期、產時的第一手資料,有無高危情況,現為產后多少天;二看休養環境如何,產婦和嬰兒的被褥是否合適;三看嬰兒一般情況,精神狀態,吸吮能力等;四看產婦的一般情況,精神面貌、情緒狀態是否良好,有無貧血面容。四問:一問生活起居、飲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況,二問產婦及嬰兒有關內容,三問上次訪視后、本次訪視前有無異常情況;四問近期疾病發生情況等。四聽:一聽產婦的有關情況;二聽嬰兒有關情況;三聽家屬提出的有關問題并給予解答。四聽增進母嬰溝通和親情交流情況。四查:一查嬰兒體溫、體重測量,面容是否紅潤、黃疸有無消褪、有無濕疹、臍帶有無出血、有無分泌物滲出、有無紅臀,大小便是否正常;二查母乳喂養的、含接姿勢是否正確等;三查有無紅腫、硬結、有無裂傷、乳汁量的多少;四查身體恢復情況。四指導:一是指導產婦及家屬開展嬰兒撫觸。二是指導產褥期衛生保健知識;三是指導母乳喂養知識和合理膳食知識;四是指導避孕知識,心理調節知識,形體康復知識。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8年7月始開展產后社區訪視工作。范圍是社區中心所轄區域內且在我市各級醫院住院分娩出院回家休養的產婦386例,年齡在21―40歲的初產婦及經產婦。文化程度最低為小學,最高為本科。人群包括城鎮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工薪階層、個體戶等。民族包括漢族、彝族、回族、白族、苗族、等11個少數民族。居住面積從10―350平方米,環境從建筑工棚至別墅不等。新生兒390人(包括4對雙胞胎)。分別在產后7天、14天、28天進行產后上門家庭訪視保健服務。
1.2訪視內容:
1.2.1 產婦一般情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精神狀況、飲食、睡眠、大小便、子宮復舊情況;會陰傷口愈合情況,有無紅腫及分泌物,惡露的顏色、量、性狀、氣味是否正常;剖宮產者,檢查腹部切口愈合情況,有無紅、腫、熱、痛;母乳喂養的是否正確,有無紅腫、硬結,有無皸裂,乳汁量的多少、乳腺管是否通暢等情況。
1.2.2 新生兒的一般情況:了解新生兒體溫是否正常、面容是否紅潤,精神和反應狀況;詢問并檢查黃疸程度,黃疸消退時間,皮膚有無濕疹、感染和臀紅;口腔是否正常,食欲、喂養、營養及生長發育情況,大、小便及睡眠情況;臍帶是否脫落,有無出血及感染。
2 結果
2.1產婦存在的問題: 子宮復舊不良19例,占4.92%,產婦大便干燥15例,占3.89%,乳汁不足38例,占9.32%,皸裂5例占1.29%,乳汁瘀積9例,占2.33 %,腹部切口愈合差5例,占1.30 %,會陰切口愈合差4例,占1.04%,產婦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9例,占2.33%,產褥感染2例,占0.52%。
2.2 新生兒情況:消化不良11例,占2.82%,臀紅26例,占6.67%,體重不增加12例,占3.1%,黃疸31例,占8.03%膿皰瘡2例,占0.52%,鵝口瘡1例,占0.26%,臍部感染3例,占0.77%,頭顱血腫1例,占0.25%,新生兒硬腫癥1例,占0.25%,母乳喂養374例,占95.9%,混合喂養14例,占3.59%,人工喂養2例(乙型肝炎大、小三陽各1例),占0.52%。
3 健康指導和促進
3.1產婦社區健康教育指導
3.1.1環境及個人衛生指導: 因產婦文化背景, 風俗習慣及經濟條件, 年齡職業不同, 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針對訪視中發現部分產婦以遵循傳統“坐月子”的習慣 ,門窗緊閉,穿著厚厚的衣服,戴著帽子,只見面部露在外面,在“坐月子”內不梳頭、不洗頭、不洗澡等。針對這些情況,向產婦及家屬講解產后修養環境及個人衛生對產后康復的重要性。產婦需要一個冷暖適宜、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并維持室溫在22―24 ℃為宜。室內空氣要保持新鮮,經常通風換氣,但應避免直接吹冷風。產婦出汗多,應經常用熱水沐浴,但禁止盆浴避免上行感染。堅持每天梳頭,選用軟牙刷溫水刷牙,保持口腔清潔,預防齲齒及牙周炎。清除口臭,增加食欲,預防口腔感染,防止并發癥。保持會陰清潔干燥,經常更換會陰墊,便后用溫水沖洗,會陰有傷口者可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每日2次。每天觀察惡露的量、顏色及氣味,輕柔按摩子宮,以促進子宮收縮。每次哺乳前應清潔雙手及。
3.1.2飲食指導:產婦經過懷孕和分娩,能量消耗大,需要有足夠的營養來補充。同時為促進乳汁分泌,滿足泌乳活動所消耗的熱能及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產婦的飲食應為高蛋白的平衡飲食,不需增加脂肪的攝入量。 因產婦活動少,孕期體內儲備了一定量的脂肪。但也不能過少,因為高質量的脂肪有利于嬰兒大腦的發育,產婦應多吃湯類,如魚湯、雞湯等也應攝入一定的纖維素等飲食補充熱能、蛋白質、鈣、鐵、脂肪等。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飲烈性酒,禁煙、禁飲咖啡及禁忌藥物。
3.1.3心理保健指導:由于產后激素分泌的劇烈變化,分娩的疲勞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賴性增強,產后對孩子的擔心,生活環境的改變,家庭關系的變化等因素,使一些產婦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嚴重者可發展為產后抑郁癥。因此指導產婦注重休息和營養,盡快恢復體力,保持良好的心態,鼓勵家人隨時關心和理解產婦的心理特點和變化,避免對產婦的不良精神刺激,為產婦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家庭環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發生。
3.1.4幫助產婦順利完成母親角色的轉變:有的產婦會因胎兒娩出的生理性排空而感到心理上的空虛,可能因為嬰兒的外貌及性別不能與理想中的孩子相吻合而感到失望,也因現實母親的太多責任而感到恐懼,還可因為丈夫注意力轉移至新生兒而感到失落。因此為了使產婦早日進入母親角色,指導產婦對新生兒的喂養及日常護理,鼓勵產婦親自護理新生兒,給嬰兒換尿布等,對產婦的一些母親角色行為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贊揚,對該新生兒給予恰當的贊美,這些都會有效改善產婦的情緒與興趣,激發產婦積極的心理反應,使產婦順利完成角色的轉變。
3.1.5產后活動與鍛煉指導:產后早運動能促使產婦全身各器官功能的恢復,加快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鍛煉腹壁和骨盆底肌肉,促進腸蠕動,增加食欲。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產后6~12小時后即可起床做輕微的活動,如上廁所等。于產后第二天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再按時做產后保健操。行會陰切開或剖宮產的產婦,可適當推遲活動時間,等拆線后傷口不感疼痛時,也應做產后保健操。產后保健操包括能增強腹肌張力的抬腿,仰臥起坐動作,鍛煉骨盆肌肉的縮肛動作,鍛煉腰部肌肉的腰肌回轉動作,產后2周時開始加做膝胸臥位,以預防和糾正子宮后傾,產后15天可做些輕微的家務勞動。產后1個月可恢復正?;顒?。
3.1.6計劃生育指導:產后6周內禁止,6周后采取避孕措施。告知產婦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避孕方法。
3.2新生兒健康指導
3.2.1 新生兒日常護理指導:指導產婦每天給新生兒測體溫2次,若出現病情變化,及時送醫院就診。另外告知產婦每天給新生兒沐浴1次,以清潔皮膚,同時進行體格檢查,注意觀察皮膚是否紅潤、干燥、有無皮疹、膿皰瘡等,新生兒黃疸是否消退等。每次沐浴后把新生兒頭上及身上的水擦干,尤其是皮膚皺折處,然后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抹上爽身粉。保持臍部干燥清潔,每次沐浴后,臍帶用75%酒精消毒,一般新生兒臍帶于生后3―6天脫落,脫落后仍需護理3天,觀察臍周有無紅、腫。若發現臀紅,用鞣酸軟膏涂擦患處,及時更換尿布。另外時常保持新生兒眼睛,面部的清潔,若雙眼出現分泌物可用生理鹽水棉簽從內向外清潔,出現膿性分泌物,到眼科就診。觀察口腔有無鵝口瘡。沐浴后,教會產婦給新生兒進行撫觸。撫觸可以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有利于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3.2.2新生兒啼哭的觀察指導:新生兒剛娩出時,因環境溫度突然改變,產生本能的反應―啼哭,以后隨著大腦皮層和感覺器官的發育,啼哭逐漸和情緒聯系在一起,如饑餓、過暖、聲響、受刺激等皆能引起啼哭。當新生兒伴有導致機體痛苦不適的任何疾病時,亦可出現不同形式的啼哭。如面色正常,哭聲洪亮,哭久后聲音逐漸變弱,哺乳后哭聲立即停止,此系饑餓性啼哭。如出現煩躁而顫抖的尖聲哭叫,并有難產或分娩損傷史者,常提示顱腦損傷。哭聲低弱、伴有面色青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應警惕有心肺功能異?;蛩ソ叩目赡?。根據哭聲高低、強弱、持續時間的長短及其他伴隨癥狀,分析啼哭的原因,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常能有效地挽救新生兒生命。
3.2.3新生兒大小便的觀察指導:新生兒生長發育有賴于良好的喂養,而大便的性狀能提示喂養情況。故每天更換尿布時都要觀察大小便次數,大便性狀及量,如消化不良時,大便呈黃綠色、稀薄狀,次數多且糞少分開;如攝入蛋白質多時,大便硬結、塊狀,糞臭味濃;進食不足時,大便色綠量少,次數多;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多,溏薄或水樣,或帶黏液,膿性,糞便腥臭,此時新生兒厭食、嘔吐、腹瀉、煩躁不安,發熱甚至嗜睡脫水。
3.2.4母乳喂養指導:母乳喂養是嬰兒最理想和最適宜的天然食品,既經濟、衛生、方便、溫度適宜,又宜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抗體,保護嬰兒預防感染;嬰兒吸吮可刺激宮縮,有宜于產婦子宮復舊,母嬰皮膚接觸可促進母子感情。指導產婦按需哺乳,采取舒適的,坐位或臥位進行哺乳,先喂空一側再喂另一側,嬰兒吸吮時要把大部分乳暈含入口中,防止皸裂。若未排空,用濕毛巾熱敷,柔和地按摩,并用手擠出乳汁,預防腫脹及乳汁瘀積。
4 體會
產后訪視及健康教育指導是護理工作的延伸,它克服了產婦住院期短的不足,將護理工作延伸到產褥期結束甚至更遠。護理人員深入社區、走出醫院、步入家門,使健康教育與臨床實踐一體化,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指導,鼓勵并指導產婦及家屬參與健康護理,使產婦能得到及時、正確的幫助,有效解決各種健康問題,讓產婦、新生兒真正受益,提高了產褥期保健質量。產后訪視的開展滿足產婦及家屬對產后健康保健和育嬰知識的需求,解決了產婦出院后護理支持不足的問題,通過加大產后訪視力度,不僅融洽了社區醫護人員與產婦和家屬之間的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及社會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滿意度,彰顯了社會效益,真正體現了公共衛生均等化的服務需求。同時還能讓產婦出院回家休養期間得到科學的健康指導,減少母嬰患病機會,提高圍生期生活質量,保障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新生兒窒息;急救;護理干預
新生兒窒息為胎兒娩出1 min內, 無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新生兒窒息病死率非常高, 是出生后最為常見的緊急情況, 只有積極搶救和正確處理, 才能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及預防遠期后遺癥的發生。所以做好新生兒窒息的急救, 對降低圍生兒死亡率、提高新生兒存活率和治愈率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發生新生兒窒息203例, 以胎兒娩出5 min內Apgar評分: ≤3分為重度窒息, 4~7分為輕度窒息。203例窒息新生兒中, 重度室息 38例, 占新生兒窒息的 18.72 %。輕度165例, 占新生兒窒息的81.28%。
1. 2 原因分析
1. 2. 1 孕母因素 ①孕母缺氧性疾?。喝绾粑ソ?、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貧血及CO中毒等。②胎盤循環障礙性疾?。喝绯溲孕牧λソ?、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慢性腎炎、失血、休克、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③其他:孕婦吸毒、吸煙、被動吸煙或懷孕時年齡≥35歲、多胎妊娠等。
1. 2. 2 胎兒因素 ①早產:早產兒、小于胎齡兒等。②畸形:各種畸形如后鼻孔閉鎖、喉蹼、肺膨脹不全、宮內感染所致神經系統受損等。③呼吸道阻塞:胎糞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等。
1. 2. 3 胎盤異常 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和胎盤功能不全等。
1. 2. 4 臍帶異常 如臍帶受壓、過短、過長致繞頸或繞體, 脫垂、扭轉或打結等。
1. 2. 5 分娩因素 如難產、高位產鉗、臀位、胎頭吸引不順利、產程中及催產藥使用不當等。
203例新生兒窒息病例中 , 以胎兒為主要原因128例 , 占窒息總數的63.05%, 其中重度窒息24例 , 占窒息總數的11.82%, 輕度104例, 占窒息總數的51.23%。以孕婦為主要原因63例, 占窒息總數的31.03%, 其中重度窒息18例, 占窒息總數的8.87%, 輕度45例, 占窒息總數的22.17%。其余因素12例, 占窒息總數的5.91%。其中重度窒息4例, 占窒息總數的1.97%, 輕度窒息8例, 占窒息總數的 3.94%。
1. 3 急救處理 ①立即用手拍打新生兒的背部。②用手指彈擊新生兒雙腳。③用手輕輕按壓新生兒人中穴。④如新生兒口中有黏液等, 立即用手掏出, 或用橡皮管吸出。⑤使用以上方法后嬰兒如仍不啼哭, 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有2種方法:a.用1塊紗布蓋在新生兒口上, 一只手托起嬰兒后頸部, 另一手輕輕按壓嬰兒上腹部, 然后對準嬰兒口部吹氣, 見到胸部隆起后, 停止吹氣。4~16次/min, 直到自主呼吸恢復為止。切記吹氣不能過猛, 以防發生肺泡破裂, 吹氣同時也要壓迫上腹部, 以防空氣吹入胃內。b.提起嬰兒兩只手, 向兩側外上方伸直外展, 相當于吸氣。再將兩上肢在胸前交叉, 相當于呼氣, 要按節律地進行操作, 頻率在16次/min左右, 一直到出現呼吸、皮膚轉紅為止。在搶救過程中要始終注意保暖, 使嬰兒的腹部皮膚溫度保持在36~37℃[1]。
1. 4 護理對策
1. 4. 1 保暖 在搶救過程中保暖至關重要, 新生兒因窒息后呼吸循環功能差, 體溫大多不升, 室溫應保持在24~27℃, 有些體溫低的患兒需用熱水袋保溫, 但要防止燙傷患兒, 直到體溫升至36℃以上, 再根據患兒不同情況置于暖箱內, 并調整好暖箱的溫度與濕度。
1. 4. 2 喂養 對于重度窒息的患兒一般常規禁食12~48 h后可以喂奶, 重度窒息的患兒常常累及心、腦、腎等器官, 并引發消化、代謝等多系統的損害。喂養時保持患兒頭高腳低位、少量多次, 喂完后輕拍其背部以減輕溢乳, 注意密切觀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狀態。病情穩定后用母乳喂養, 對吸吮能力缺乏、胃納欠佳者應該采用胃管喂養, 以保證營養的供應。胃管不能接受的, 再考慮靜脈補液[2]。
1. 4. 3 吸氧 可持續給氧3~6 h, 氧濃度為30%~40%, 適當控制氧流量, 直至發紺消失, 呼吸平穩, 精神好轉。根據患兒情況不同, 采取不同的給氧方式。在吸氧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兒呼吸、面色及血氧飽和度指數的變化[3]。
2 結果
本組203例窒息新生兒經過及時有效的處理, 其中死亡6例, 死亡率2.96%, 搶救成功率為97.04 %, 明顯提高了新生兒窒息的生存率, 且對生存新生兒進行回訪, 無智力障礙等后遺癥發生。
3 小結
新生兒窒息是圍產兒中最為常見的危象, 是新生兒時期的急重癥。新生兒窒息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嬰兒的存活率及生存狀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對新生兒窒息現象也越來越重視, 積極、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新生兒死亡, 減少并發癥發生。因此, 采取針對性的復蘇與護理干預是從根本上改善新生兒健康狀況的有效之舉。
參考文獻
[1] 田中榮.剖宮產新生兒窒息164例急救護理體會.齊魯護理雜志, 2007, 13(8):108.
[2] 吳艷霞, 王紅娟, 于淑娟, 等.胎兒宮內窘迫相關因素與新生兒出生結局的關系分析.河北醫藥, 2005, 27(10):759-760.
篇8
【關鍵詞】 醫院感染; 新生兒; 護理對策
新生兒本身各系統發育未成熟,生活能力弱,抵抗力低,特別是難產兒、胎膜早破的新生兒存在內在感染因素,易發生醫院感染,導致病情加重,嚴重影響患兒的治療和康復,甚至威脅生命,對生存質量和預后有直接影響,其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1]。本文通過對住院新生兒的調查,分析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并探討護理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對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752例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其中醫院感染73例,男41例,女32例。
1.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 725例新生兒有73例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9.71%,其中早產兒340例,發生感染45例,感染率為13.24%;足月兒412例,發生感染28例,感染率為6.80%,其中感染2次者15例,三次者6例。
2.2 感染部位分布:調查結果顯示,呼吸道感染31例,占42.47%、眼部感染7例占9.60%、皮膚感染3例占4.11%、胃腸道20例,占27.40%、臍部12例占16.44%。而且足月兒比早產兒發生醫院感染率明顯低。
2.3 出生天數與醫院感染發生時間的關系:醫院感染新生兒中,在出生1~3 d內發病的占79.46%。
2.4 醫院感染的病原菌:73例醫院感染病例中獲得病原學依據者64例,其中呼吸道感染者以表皮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消化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眼部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2.5 醫院相關感染因素:低體重和Apgar、置暖箱、ICU、侵襲性操作、住院時間長、非母乳喂養。
3 討論
3.1 醫院感染相關因素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新生兒住院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醫院感染仍高達12.5%,本文醫院感染率9.71%,原因為新生兒長期處于宮內無菌環境,缺少各種微生物抗原的刺激,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統處在一定程度的抑制狀態,對很多微生物缺乏抗定植能力而易發感染;同時新生兒無自理能力,完全依賴醫護人員及家屬,消毒隔離不嚴格、手部污染是間接感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發現醫院感染相關因素[2]:①低體重、Apgar低評分。原因各系統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抵抗力差;②置暖箱、應用侵入性操作。暖箱內濕度相對較高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增加了細菌感染的機會;③住院時間長。 交叉感染機會增多;重癥監護的新生兒有較嚴重的基礎病,抵抗力低,醫院感染易發生;④母乳喂養醫院感染發生率低,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雙歧因子等,且母乳無污染的危險;⑤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并不能減少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發生,長期使用抗生素反而使機體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壞,增加格蘭陰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機會。⑥新生兒淋浴室的交叉感染;⑦光療護理不當:光療時過多的汗液留于皮內,發生痱子,如皮膚不衛生或進行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時,即易引起皮膚感染,再通過光療暖箱、沐浴等新生兒之間傳播;⑧工作人員手的污染:醫護人員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傳播媒介,醫護人員在查房、治療等過程中不按規范嚴格洗手,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過手而傳播給新生兒;⑨空氣污染:由于母嬰同室病房探視率比較高,探視者大多有觸摸新生兒的習慣,調查顯示,探視者洗手前手致病菌的附著率為53.33%,會把大量細菌帶給新生兒,同時探視人員多,還會影響病室的空氣質量。
3.2 醫院感染的護理對策
3.2.1 完善管理措施制定相關制度,嚴格貫徹執行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技術規范》;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考核。嚴格無菌觀念,進入新生兒室應洗手、戴口罩、帽子,進行各種操作前后及接觸患兒前后均應用消毒洗手液認真洗手。
3.2.2 加強病房管理 根據患兒病種、體質量、胎齡進行分類管理;加強對Pgar 低新生兒及低體重兒的監護;新生兒病房應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兩次,每次30 min;病室溫度控制在22~24℃、濕度55%~65%;限制陪護,謝絕探視;有專職人員負責室內的消毒工作,病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物表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抹布擦拭一次;生活垃圾和醫用垃圾分開放置,并有醒目標志。
3.2.3 基礎護理注意觀察口腔黏膜情況,根據口腔黏膜情況選擇清洗液;每日進行臍部護理,保持臍部干燥,注意觀察臍輪周圍有無紅腫、異常分泌物等;排便后,擦拭由前到后,以免污染尿道口,及時更換尿布,涂護臀霜,預防紅臀;提倡母乳喂養,使新生兒及早獲得抵抗多種感染的能力;提高母親的衛生意識,減少醫院感染率:母親喂奶前,必須認真洗手、清洗,母親內衣每日更換,奶瓶嚴格消毒,人工喂養時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的消毒工作;鼻飼的注射器每日更換,鼻飼管每日更換;注意對暖箱、藍光箱、復蘇器具、呼吸機管道等消毒,使用中每天用消毒液擦洗,避免殘留血液、奶液、分泌物等異物,每周更換恒溫箱一次,并對原溫箱進行徹底消毒。
3.2.4 加強對早產兒、低體質量兒、使用多種抗生素、住院時間過長及有并發癥和存在侵襲性操作等危險因素的患兒的護理,采用相應的預防措施[3]。合理應用抗生素,根據病原學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護士應密切觀察用藥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及時上報醫生,防止發生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盡量減少侵襲性造作,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杜絕醫護人員連續性操作,實施侵襲性操作動作要輕柔,減少黏膜的損傷,同時要嚴格消毒;各種導管要高壓滅菌后使用;呼吸機管道每周更換兩次進行消毒;氣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隨用隨棄。
參 考 文 獻
[1] 耿秀娟,張金華.降低新生兒醫院感染發生率的對策.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5,13(2).
篇9
【關鍵詞】健康教育 產婦新生兒 產后訪視
產后訪視是住院分娩服務的延續,產后保健對于母親的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做好產婦產后和新生兒訪視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產婦產后和新生兒的訪視可了解產婦的生理、心理、喂養及護理新生兒情況,以及新生兒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健康教育指導,促進寶寶健康成長,利于母親身體恢復健康。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6月到2010年7月我院產科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共訪視分娩出院回家休養的產婦136例,年齡在21~45歲的初產婦及經產婦。文化程度最低為小學,最高為碩士研究生。人群包括城鎮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工薪階層、個體戶等。居住面積從10~350平方米,環境從建筑工棚至別墅不等。新生兒139人(包括3對雙胞胎)。分別在產后7天、14天、28天進行產后上門家庭訪視保健服務。
1.2訪視內容:
1.2.1 產婦一般情況 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精神狀況、飲食、睡眠、大小便、子宮復舊情況;會陰傷口愈合情況,有無紅腫及分泌物,惡露的顏色、量、性狀、氣味是否正常;剖宮產者,檢查腹部切口愈合情況,有無紅、腫、熱、痛;母乳喂養的是否正確,有無紅腫、硬結,有無皸裂,乳汁量的多少、乳腺管是否通暢等情況。
1.2.2 新生兒的一般情況 了解新生兒體溫是否正常、面容是否紅潤,精神和反應狀況;詢問并檢查黃疸程度,黃疸消退時間,皮膚有無濕疹、感染和臀紅;口腔是否正常,食欲、喂養、營養及生長發育情況,大、小便及睡眠情況;臍帶是否脫落,有無出血及感染。
2 結果
2.1產婦存在的問題 子宮復舊不良9例,占6.62%,產婦大便干燥15例,占11.02%,乳汁不足13例,占9.56%,皸裂5例占3.68%,乳汁瘀積9例,占6.62 %,腹部切口愈合差5例,占3.68 %,會陰切口愈合差4例,占2.94%,產婦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9例,占6.62%,產褥感染2例,占1.47%。
2.2 新生兒情況 消化不良7例,占5.04%,臀紅16例,占11.51%,體重不增加4例,占2.88%,黃疸7例,占5.04%膿皰瘡1例,占0.72%,鵝口瘡2例,占1.44%,臍部感染3例,占2.16%,頭顱血腫1例,占0.72%,新生兒硬腫癥1例,占0.72%,母乳喂養106例,占76.26%,混合喂養28例,占29.14%,人工喂養5例,占3.59%。
3 健康指導
3.1產婦健康教育指導
3.1.1環境及個人衛生指導 因產婦文化背景, 風俗習慣及經濟條件, 年齡職業不同, 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針對訪視中發現部分產婦以遵循傳統“坐月子”的習慣 ,門窗緊閉,穿著厚厚的衣服,戴著帽子,只見面部露在外面,在“坐月子”內不梳頭、不洗頭、不洗澡等。針對這些情況,向產婦及家屬講解產后修養環境及個人衛生對產后康復的重要性。產婦需要一個冷暖適宜、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并維持室溫在22~24 ℃為宜。室內空氣要保持新鮮,經常通風換氣,但應避免直接吹冷風。產婦出汗多,應經常用熱水沐浴,但禁止盆浴避免上行感染。
3.1.2飲食指導 產婦經過懷孕和分娩,能量消耗大,需要有足夠的營養來補充。同時為促進乳汁分泌,滿足泌乳活動所消耗的熱能及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產婦的飲食應為高蛋白的平衡飲食,不需增加脂肪的攝入量。 因產婦活動少,孕期體內儲備了一定量的脂肪。但也不能過少,因為高質量的脂肪有利于嬰兒大腦的發育,產婦應多吃湯類,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忌藥物。
3.1.3心理保健指導 由于產后激素分泌的劇烈變化,分娩的疲勞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賴性增強,產后對孩子的擔心,生活環境的改變,家庭關系的變化等因素,使一些產婦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嚴重者可發展為產后抑郁癥。因此指導產婦注重休息和營養,盡快恢復體力,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對產婦的不良精神刺激,為產婦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家庭環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發生。
3.1.4計劃生育指導 產后6周內禁止,6周后采取避孕措施。告知產婦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避孕方法。
3.2新生兒健康指導
3.2.1 新生兒日常護理指導[1] 指導產婦每天給新生兒測體溫2次,若出現病情變化,及時送醫院就診。另外告知產婦每天給新生兒沐浴1次,以清潔皮膚,同時進行體格檢查,注意觀察皮膚是否紅潤、干燥、有無皮疹、膿皰瘡等,新生兒黃疸是否消退等。每次沐浴后把新生兒頭上及身上的水擦干,尤其是皮膚皺折處,然后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抹上爽身粉。保持臍部干燥清潔,每次沐浴后,教會產婦給新生兒進行撫觸。撫觸可以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有利于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3.2.2新生兒啼哭的觀察指導 當新生兒伴有導致機體痛苦不適的任何疾病時,亦可出現不同形式的啼哭。如面色正常,哭聲洪亮,哭久后聲音逐漸變弱,哺乳后哭聲立即停止,此系饑餓性啼哭。如出現煩躁而顫抖的尖聲哭叫,并有難產或分娩損傷史者,常提示顱腦損傷??蘼暤腿酢橛忻嫔嗷?、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應警惕有心肺功能異常或衰竭的可能。根據哭聲高低、強弱、持續時間的長短及其他伴隨癥狀,分析啼哭的原因,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常能有效地挽救新生兒生命。
3.2.3新生兒大小便的觀察指導 新生兒生長發育有賴于良好的喂養,而大便的性狀能提示喂養情況。故每天更換尿布時都要觀察大小便次數,大便性狀及量,如消化不良時,大便呈黃綠色、稀薄狀,次數多且糞少分開;如攝入蛋白質多時,大便硬結、塊狀,糞臭味濃;進食不足時,大便色綠量少,次數多;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多,溏薄或水樣,或帶黏液,膿性,糞便腥臭,此時新生兒厭食、嘔吐、腹瀉、煩躁不安,發熱甚至嗜睡脫水。
3.2.4母乳喂養指導 母乳喂養是嬰兒最理想和最適宜的天然食品,既經濟、衛生、方便、溫度適宜,又宜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抗體,保護嬰兒預防感染;嬰兒吸吮可刺激宮縮,有宜于產婦子宮復舊,母嬰皮膚接觸可促進母子感情。指導產婦按需哺乳,采取舒適的,坐位或臥位進行哺乳,先喂空一側再喂另一側,嬰兒吸吮時要把大部分乳暈含入口中,防止皸裂。若未排空,用濕毛巾熱敷,柔和地按摩,并用手擠出乳汁,預防腫脹及乳汁瘀積。
4 體會
產后訪視及健康教育指導是護理工作的延伸,它克服了產婦住院期短的不足,將護理工作延伸到產褥期結束甚至更遠。護理人員深入社區、走出醫院、步入家門,使健康教育與臨床實踐一體化,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指導,鼓勵并指導產婦及家屬參與健康護理,使產婦能得到及時、正確的幫助,有效解決各種健康問題,讓產婦、新生兒真正受益,提高了產褥期保健質量。同時還能讓產婦出院回家休養期間得到科學的健康指導,減少母嬰患病機會,提高圍生期生活質量,保障母嬰健康[2]。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護理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新生兒嚴重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新生兒窒息、休克、細菌感染、喂養不當等引起的腸道炎癥,臨床上以腹脹、嘔吐、便血、為主要表現,腹部平片以腸道充氣、腸壁囊樣積氣為特點,嚴重者甚至壞死、穿孔,隨著對該病的認識的加深和護理,死亡率有所下降,我科從2008年----2011年3月共收治19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8年----2011年3月共收治19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NEC診斷標準。[1]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胎齡
2 臨床觀察要點
2.1一般觀察 面色、神志、體溫、呼吸、血壓的變化,特別是呼吸及外周皮膚花紋及肢端冰冷、體溫不升、呼吸暫停、心率減慢等。
2.2密切觀察嘔吐的情況 嘔吐物的顏色、為鮮紅色、咖啡樣色、白色粘液、膽汁,嘔吐量增多還是減少。
2.3注意腹脹的變化 觀察腹脹的程度,如腹脹如鼓、稍腹脹、腹壁張力是增高還是腹軟,嚴重者腹壁可出現紅斑及板結。腹部可觸診有壓痛感、腹壁肌張力高有念發感。胃腸減壓對腹脹減輕的作用。
2.4大便的改變 觀察的顏色,如大便果醬色、墨綠色、無鮮紅色。大便的次數等。
3 護理要點
3.1一般護理 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體溫護理等按新生兒的一般護理常規。
3.2胃腸減壓 主要目的改善腸壁血液供應,減輕腹脹,防止嘔吐物引起的窒息。保證引流管通暢,各連接處準確,裝置密閉,壓力保持在正常范圍。注意觀察引流顏色,如咖啡色、鮮紅色、膽汁等,引流液的量,是進行性的胃內容增多還是逐漸減少。每日膈1-2小時捏擠引流管避免出現阻塞和扭曲,每24小時更換引流瓶一次,每周更換胃管一次。
3.3預防感染 接觸嬰兒時要洗手干凈,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的板一次,做好保護性隔離,拒接床邊探視。
3.4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患兒因禁食而使口腔干燥,容易引起口腔感染,每日用生理鹽水或50%的碳酸氫鈉溶液做口腔護理。
3.5皮膚護理 每天用溫水清洗患兒的頸部、腋窩、會陰、,大便后及時清洗臀部,預防紅臀的發生。注意保暖,室溫保持在22℃--24℃之間,濕度在55%-65%之間。
3.6液體療法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由于禁食,嘔吐等引起脫水、酸堿平衡紊亂及貧血,要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禁食期間營養的補充,一般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輸液速度,防止發生肺水腫、心衰。應用高靜脈營養時,要經常觀察局部穿刺部位的情況,防止藥液滲出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注意監測電解質的變化。有無四肢肌張力降低、抽搐、等低鉀、低鈣、低鎂的表現。
3.7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出量包括嘔吐物、排泄物、大小便量、胃腸減壓量,入量包括靜脈輸入量、母乳、或牛奶等。
3.8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必須嚴格禁食,輕者禁食7天,重者禁食7-14天。臨床癥狀消失、無嘔吐、無腹脹、大便隱血陰性、x線腹部平片腸道恢復可進食,其原則是從少到多,一般以母乳喂養為主,如沒有吸吮力或吸吮弱進行鼻飼母乳,喂奶量根據情況進行調節,殘奶量為喂奶量的1/3時,停喂奶一次。沒有母乳的進行奶粉喂養,按容積1:4計算配成全奶。喂食后注意觀察嘔吐、腹脹、便血情況等。
3.9神闕貼敷藥治療,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痛是一種於癥,神闕穴為經脈之中樞,可通過經血上下、內外、五臟六腑,藥物敷臍后可通過血運行而達到病所,使人體陰陽調和,氣血通暢進而調整臟腑的功能。[2]貼敷部位為臍部,每4小時更換一次,貼敷期間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情況,有無發紅、腫脹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