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的一般流程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4: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轉課堂的一般流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翻轉課堂的產生和內涵
這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 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一般被稱為“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ヂ摼W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高中學校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他們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聲音,然后把資料上傳到網絡供學生下載學習。目前翻轉課堂的一般教學形式流程是,教師創建關于學習內容的視頻,學生在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檢查完成作業。翻轉課堂實現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課前自學完成知識的傳授,知識的內化則依靠課堂中的學習活動。課前的自主學習包括學習微視頻、PPT、音頻等電子網絡資源;課堂內化包括提出問題,基于問題展開交流討論、成果的匯報和展示、測試與反饋、研討總結。真正的翻轉課堂結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能夠增加單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的方法逐漸在美國流行起來并引起爭論。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
二、翻轉課堂的優勢
1.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大多數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比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鐘。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通過網絡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2.教學信息清晰明確
翻轉課堂似乎并不像教師站在講臺上為你講課,它讓人感到貼心,就像我們同坐在一張桌子面前,一起學習,并把內容寫在一張紙上。這是“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與傳統的教學錄像作為不同之處。視頻中的出現的教師的頭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種物品擺設,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
3.重新建構學習流程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是在課后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吸收內化”階段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老師不僅提供了視頻,還可以提供在線的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4.復習檢測方便快捷
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后,是否理解了學習的內容,視頻后面緊跟著的四到五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如果發現幾個問題回答的不好,學生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學生的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地通過云平臺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視頻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于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之后的復習和鞏固。評價技術的跟進,使得學生學習的相關環節能夠得到實證性的資料,有利于教師真正了解學生。
三、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的學習,相對小學和中學的學習特點,大學生的學習已經更多的脫離了基礎知識積累階段,轉而更多的是研究和創新了,因此,較之小學和中學階段,大學階段是進行翻轉課堂的最佳階段。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較多,進行翻轉課堂不僅能夠積累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時間管理等能力。同時亦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拋棄填鴨式的教授,和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死記硬背。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已經經歷了小學、中學時代對句法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了,多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對于英語的學習只是出自考試的目的而非自身興趣,但是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和就業能力,對于大學生的眼界開闊以及能力培養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快對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翻轉課堂實施結構模型流程:觀看教學視頻,針對性的課前練習,快速少量的測評,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內化,總結、反饋。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根據大學英語學科的特點,教師預先錄制好語言點、語法知識和聊天話題,課堂時間用于學生練習和應用所學的新的語言,交流討論,翻譯點評,用語言知識編寫故事、讀書報告、辯論會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實踐,設計出符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流程。即創建或尋找教學視頻、文檔、PPT、音頻,設計學習任務單,學生觀看視頻,課前少量學習任務,發現問題,交流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個性化指導,展示與評價,教學反思,優化設計。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授由課堂上移到課前和課下,一般由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來完成,包括微視頻、PPT、音頻等電子網絡資源。慕課提供了大量開放優質的視頻資源,教師可以在這些教育資源中,尋找與自己教學目標一致、教學內容相符的視頻資源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補充,學生也非常樂于接受國際性優秀教師的最新教學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講解。根據具體問題,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教師也可以自行錄制教學視頻,制作自己的慕課??傊?,在這一環節,教師需要認真考慮、深入研究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盡量做到資源提供多樣化,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
篇2
七八年前,美國人薩爾曼·可汗為侄女輔導功課而制作的視頻,在一夜之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薩爾曼·可汗無意中向教海中投入的這顆石子所激起的漣漪迅速向四周擴散,并醞釀成陣陣波瀾。再后來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則把這陣陣波瀾推動為改革狂潮,他們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把課堂的時間節省出來進行面對面的討論和作業的輔導。2011年,薩爾曼·可汗創辦了可汗學院,更是掀起了這種網絡教學的旋風,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人們把這種教學形式稱為“翻轉課堂”。
一、翻轉課堂及其優點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先教后學,先授課后鞏固的固有范式。教師把一個個知識要點做成一個個精短的教學視頻(一般不超過10分鐘),供學生在家里自學。第二天上課時,師生就前一天所學內容作深入的交流和探討。這種教學形式就是將所謂傳統教學的“課中環節和課后環節”顛倒為“課前環節和課中環節”所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實就是將原來的教學流程改變了一下順序。[1]目前,美國已有不少學校開展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實驗,并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的確,翻轉課堂的優點顯而易見。首先,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來安排學習進度,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大大增強;其次,通過網絡及時的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到學困生的困難所在,能夠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輔導;其三,課堂上互動交流的時間大大增加,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其四,美國的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
二、翻轉課堂的應用困惑
2012年,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被引進國內。2013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開展了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從現有的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料來看,它更適合理科。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因為這些學科的知識呈現方式是一個個教學點。教師通過教學視頻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而語文、英語等文科則不然。特別是語文,它不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術科”,而是用文選的形式來傳授知識的“學科”。選文不僅給學生提供素材、提供話題,還提供范例、提供精神的養料。它重感知、重體悟。有些語文教師據此斷言,翻轉課堂不適合語文課。
三、語文教學中的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真的不適合語文課嗎?
當然不是。
翻轉課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有多種應用及呈現方式。
(一)從課型來看,復習課和專題課更適合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
復習課和專題課這兩種課型的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完整。復習課,尤其是對某一個語文知識要點的復習,比如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被動句;又如常見修辭手法的應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專題課也是如此,比如蘇教版“荷”、“廣告多棱鏡”等專題。
不僅復習課、專題課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新授課也可以“翻轉”,但是一般也只限于相對獨立的知識點。比如某一課的說明方法、論證方法等等。
(二)從文體來看,詩歌教學特別適合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
入選中學教材的詩歌,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篇幅都不長。一般而言十分鐘是能夠講清楚的,而且,這種詩音畫的組合,特別適合學生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里學習、感受。而家庭的書房,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至于課堂,則可以進行師生討論,暢談各自對詩歌形象、意境的理解。所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尺幅千里,意境悠遠,課堂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解讀能力。
除了詩歌教學外,說明文、議論文、文學作品中的散文、小說等也可以“翻轉”。譬如,對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完全可以用翻轉課堂的形式來教學。教師事先錄好PPT的講解視頻,抓住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從身份、地位、遭遇、結局這幾個向度進行講解,力求深入淺出。還可以留下探究的題目——作者對孔乙己的情感態度是怎樣的?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的時間、空間和方式,實現隨時、隨點隨情的自由學習,可以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和難度。第二天在課堂上就可以交流自己學習的感受、思考和困惑。教師則要借助技術的力量,通過云平臺對學生學習信息進行匯總處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制訂組織課堂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他們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知情權、選擇權、表達權和評價權,教師的策劃、引導、參與都必須圍繞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而展開。[2]這時的課堂才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場所。
(三)從語文教學內容來看,“聽說讀寫”都可以翻轉
即使是最難操作的寫作,也可以用翻轉課堂的形式組織教學。教師把寫作指導制作成視頻,學生在教師給出的寫作指導的引導下自主寫作。上課時討論如何對寫好的作文進行升格,形成佳作。學生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此時,教師正好可以因材施教、因需試教,甚至可以提供私人定制式的教學輔導。
四、翻轉課堂的缺陷
相比傳統教學,翻轉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大了學生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的自由空間。但是,翻轉教學的流程變革容易產生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往往滲透著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教師人格的魅力,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暗示作用。而隨著翻轉教學的流程變革,這些都被剪裁了。整個教學可能出現過于重視學而輕視教的現象,導致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
在教育領域,關于教學模式的討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其實,每一種模式都各有利弊,很難區別出誰好誰不好,關鍵是形成有效的知識建構。[3]無論什么教學模式,都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桿,只有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才是教學模式變革的可取之路、正確之路。
注釋:
[1]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04).
[2]馬骉.“翻轉課堂”翻轉的是什么[J].上海教育,2013,(12期B刊).
篇3
關鍵詞:項目驅動 大學城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1、翻轉課堂的概念及特點
2000年,美國MaureenLage等首次介紹了“翻轉教學”的模式。2007年,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課堂中采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并推動這個模式在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使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的方法在美國和國內受到關注,很多高校也在推行。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 “翻轉課堂”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整個課堂的教與學得到了重構,通過課前微視頻及相關的資料和課后的在線輔導,將相關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和同學之間的互動來解決具體的問題,這樣可以多方面的完成“知識內化”。
2)教學視頻短小精悍,一般只有幾分鐘到十幾分鐘,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一般都是針對某個特定的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容易控制學生注意力,有利于學生自我控制、自主學習,不會給學生帶來心理負擔,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
3)教學信息清晰明確,視頻只有學習相關內容的畫面,這樣自主學習的學生容易集中注意力。
4)復習檢測方便快捷,學生通過視頻和后面緊跟著的小問題,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檢驗,根據檢驗結果來進行課堂討論和課后進行復習鞏固。
翻轉課堂也有其局限性,如對于不擅于提問和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再者教師的翻轉課堂的職業素質也影響到教學效果因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也要進行轉變,是從主動變為被動,從主導變為引導,這樣,對老師的職業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個可以量化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2、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法,是將傳統的理論和實踐通過一個具體的項目捆綁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項目是主線,把理論知識點貫穿到項目當中;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確實學生起主導作用,老師為輔,這樣可以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結合起來,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中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在此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挖掘自己的各方面的潛能。此外,還能夠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這樣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未來快速適應工作環境打下基礎。
項目驅動教學方法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生在帶著問題的情況下,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網絡視頻等學習資源,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進行會計軟件的操作,在完成既定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翻轉課堂”,即通過簡短視頻重構學習過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微課程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與學的方式,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學生利用視頻課下自學的學習方式,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師生討論互動、教師點評學生的學習任務來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在軟件開發中,運用翻轉課堂的微課程的教學模式,可以將軟件開發的過程和步驟制成視頻讓學生課后學習。
但是兩者都存在不足,翻轉課堂的視頻有時太長,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項目驅動教學法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的任務劃分和教學布局。
項目驅動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集中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優勢,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項目驅動完成知識內化的過程移至課堂上,關鍵是要設計一套有效的教學模式的流程,所以根據項目驅動式的特點和翻轉課堂的特點和現以《JAVA面向對象編程》為例進行設計,有這兩個方面的的特點設計該課程流程,該流程是學生和老師兩條并行的主線。
目前《JAVA WEB應用開發》等都已經擁有進行項目驅動的翻轉教學的條件:首先語言課已學完,具備基本的開發能力,而且該課程都是在機房進行,并且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任何時候學習起來都很方便。其次作為軟件開發的老師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常規學習資源(如視頻、操作文檔等)等微資源,編程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目前絕大部分內容都適合以項目驅動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些便于組織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類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3、項目驅動式翻轉課堂的設計
3.1總體教學設計
據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優點,現以《JAVA WEB應用開發》進行教學設計,有這兩個方面的特點設計該課程流程,該流程是學生和老師兩條并行的主線。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從課前準備、課堂上課、課后總結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
首先是基本知識點資源細微化設計
老師根據軟件開發課程的知識和能力需求,碎化這門課的知識體系,構建該課程微資源的知識結構圖。這些碎片化后的知識點包括操作視頻、課件資源、課前問題,課后練習等。這些學習資源讓學生在10 分鐘之內容易掌握,也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在較短的時間展開自主學習
其次是項目體系的資源細微化
本課程選擇一個物流管理系統作為課程項目,設計和推送學習項目任務時,必須要覆蓋以上每個知識點,要能夠拓展改知識點。按照知識點的設計、編制并項目任務,構建課程的項目結構圖。學生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知識點任務和項目任務,就要主動地學習相關的教學資源。具體來說有教學設計和學習設計兩個方面
3.2教師教學設計
課堂設計,依據教學計劃的安排 ,編制學生的預習所需的指導性文檔,包括學生每次課要學習的全部知識點以及完成該知識點學習后所具備的技能,根據這個要求學生課前要完成包括視頻、文檔、習題作業等的學習內容;整理、編輯、制作學生自學的資源如微視頻、參考案例,電子文檔、自測題等,這些資源以視頻為主軸,該視頻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為目的,所有嚴格控制時長,一般在10分鐘左右,視頻形式不受限制,可多種形式;針對視頻中的知識點設置相應的小問題,要求學生看完視頻后解決,所以問題要有針對性,難度和數量適宜,既能激發學生思考,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己不能解決的再帶到課堂中來。
課堂設計,課堂探討的組織,根據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相互交流討論,這樣完成本堂課知識的內化;學習效果的過程監督,在此過程中既要找出個體差異,又要普遍出現的普遍問題,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個別的個性化輔導,歸納出普遍典型問題、找到原因,將及時解決這些并將因果當堂傳達給學生;驗收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于完成較好的典型任務案例,在課堂全班展示,讓學生參與點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共同集思廣益,將作品完善好。老師對全部教學內容點評,強調重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這個知識點的教學經驗,并將前面學過的的知識點關聯起來,融會貫通,提高學生把握整個知識體系的能力。
課后總結,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和出現的問題,認真總結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方法;依據每個知識點的特點細化教學評價,要從學生預習情況、課堂表現、完成任務的質量、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成果的匯報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作為平時和課堂掌控的依據;加強課后輔導,充分利用大學城,qq通訊等方式為學生答疑,給學得不好的學生打氣加油。
3.3學生學習設計
課前準備的設計,根據老師給定的該知識點的學習要點文檔,閱讀并掌握知識點,觀看視頻,初步熟悉本次學習內容,根據需要安排時間,看完視頻和知識點后,學生要自主去完成針對該知識點的練習,發現并記錄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課堂通過互動交流來解決問題。
課堂設計,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后,根據視頻中的應用案例邊觀看邊跟做或者是觀看完畢后獨立模仿的方式來完成,以提高動手能力,同時消化本堂課的的知識點;在做的過程中也可按小組的形式進行,可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分工合作,在每個小組中,每位同學都各施其職,多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增強團隊意識;項目完成后要進行項目展示,為體現公平性,讓學生互評,盡量為每位成員提供參與機會,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展示自我能力。最后項目的進一步完善,根據評價小組和指導老師的意見進一步完成項目。
課后設計,課堂沒有完善的繼續完善,做好的項目上交;還有疑問及時向老師提出,或課后通過大學城等學習平臺等方式給老師留言。
4、結束語
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方式所涉及的內容要多很多,所以課題要緊張很多,學生也辛苦很多,枯燥很多,一旦和翻轉課堂相結合后,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通過自主學習可以讓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參與到項目的實踐當中,網絡上的微視頻資源,是學生感受到像是在真是的時間環境當中一樣,所以項目驅動式翻轉教學模式在《JAVA WEB應用開發》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他是結合翻轉課堂和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優點,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該教學模式適用于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內容。但是,該種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學生很容忽視教材。作為教師雖然由原來的課堂知識傳播者變成了課程學習的指導者、和過程的監督者,授課時間少了,但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教學設計,因為只有精彩的教學設計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而準備時間更多,更辛苦,更關鍵。
參考文獻
[1]徐瓊.“任務驅動法”在課內實驗課的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3).
[2]王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營銷調研綜合實訓中的應用[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7).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篇4
關鍵詞 微課 翻轉課堂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46
Flipped Classroom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Design Supported by Micro Lesson
――Take "Prescrip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s as an example
AI Yubing, ZHANG Ying, FAN Luning
(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is a new teaching model,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nd concern in the global education industry, the emergence of many success stories flipped classroom test. I flipp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lassroom, combined with physician orders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 characteristics, prior to selecting classes, curricular, training, after-school expansion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applied to teach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urses to prescription treatment -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ocess, for example, to complete the flipped classroom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design supported by micro lesson.
Key words micro lesson; flipped classroom; course design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指出,要求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學環境,優化教育模式,推動教育改革。當前隨著可汗學院、TED-Ed視頻、世界著名大學開放課程、網易公開課等全球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興起,大型網絡學習平臺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以及智能數字化學習設備(智能手機等)的普及,微課、翻轉課堂、以及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成為世界學者們普遍關注的熱點。
翻轉課堂通過課前知識傳授和課堂知識內化,實現了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的高度融合,突破了以往混合學習的局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學的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倡課堂創新,優化教育模式,推動教育改革,在高職院校開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幾種代表性的翻轉課堂實踐模型
翻轉課堂提出以來,引起了全球教育行業的重視,各地教師紛紛開始在校內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涌現出柯林頓戴爾高中、斯蒂爾沃特市石橋小學、加州河畔聯合學區、重慶市聚奎中學等成功案例。翻轉課堂實踐中出現了幾種代表性的模型。
杰姬?格斯丁構建的體驗參與、概念探索、意義建構和展示應用環形四階段模式。該模型過分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忽視了教師教學中主導性,容易使學生偏離課堂學習軌道,不能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羅伯特?陶伯特提出了課前和課中兩階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課前階段:學生觀看教師提前準備的微課,并且完整針對性的練習;課中階段:學生完成少量的簡單測驗,并通過解決部分復雜問題來完成知識的內化,最后進行總結和評價反饋。該模型較適用于理科性的、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但不太適用于發散性思維的課程。
張金磊等人在羅伯特?陶伯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系統設計和建構主義等理論,構建出了一個包括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活動組織兩個過程的翻轉課堂模型,為國內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試驗進一步夯實了理論基礎。該模型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只包括課前和課中兩部分,缺失課后部分。
根據醫囑處理信息系統課程的特點,結合已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劣勢,將選擇課前、課內、實訓、課后拓展的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本門課程教學。在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試驗中,尤其要重視翻轉課堂中微課開發、課前深入學習、課堂學習活動組織等關鍵要素的設計。
2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醫囑處理信息系統”是一門重在提升高職護理學生崗位勝任力的課程。該課程中主要以智慧醫療、門急診流程、住院流程、護士工作站、電子病歷等模塊介紹醫院信息化系統。課程將利用仿真實訓室創設患者就醫情景,圍繞患者出入院管理,床位分配與患者類型轉換,醫囑復核與執行,費用執行與查詢,護理記錄,護理文書書寫,交接班管理,藥品申領與分發等內容,緊貼臨床應用,仿真崗位工作情景項目,強化實訓技術操作,注重理實一體化教學等要求。重點加強學生對仿真護士工作站的熟練程度,能夠直接熟悉醫院工作流程,能熟練利用醫囑處理信息系統開展日常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率,減少醫療差錯,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意識和良好的職業素養。
醫院門急診流程是醫院最常見,也是最典型的工作流程。常見的門急診流程包括:患者到門診,排隊掛號,候診排隊,就診,劃價,繳費,侯檢,檢查,中就診,再劃價,再繳費,取藥,治療,離院。在復雜的門急診流程中,每個醫務工作者都需要對其有深刻的了解,信息如何流轉,患者在門診每個階段應該完成的項目。
本文將利用翻轉課堂教學理論,對課程進行重新的設計,重在利用微課的優勢,實現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的高度融合,突破以往混合學習的局限,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克服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2.1 課前設計
翻轉課堂把傳統的教師課堂知識講授的環節放到了課前,學生完成自主學習。課前深入學習是知識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翻轉課堂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步驟,課前學習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翻轉課堂的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成效及最終教學效果。
(1)制作導學案。多數高職護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了一般專業基礎課程,但由于缺乏醫院工作經驗,對醫院信息系統,以及醫院真實的工作情景還不熟悉。以往課堂上給學生講授醫囑處理信息系統課程,多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一些醫院信息系統的圖片,學生難以體會工作情景,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較差。
在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試驗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錄制好的醫院門診常見的“三長一短”的場景以及醫務工作人員忙碌工作的場景等視頻,幫助學生體會實際崗位工作情況,了解本節學習內容背景。導學案中給學生布置好本節學習任務,并讓學生提前2~3天下載導學案、課程微課資源,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本節內容,學習中遇到問題與困惑,隨時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或同伴進行溝通交流。
(2)微課開發。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課前知識傳授效果,影響課堂內教學活動的設計,從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微課由其性質決定,其授課時間短,不再以課為單位,而是以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問題的解決為單位,屬于碎片化的資源。教師在設計一門課程的微課時要注意系統化設計,突出課程的結構化,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門急診流程結合醫院信息系統軟件操作要點,患者到醫院正常就診的信息簡化流程為掛號、接診、收費、取藥。教師根據各崗位操作流程錄制微課,尤其是掛號環節,首次登入掛號系統要事先完成關賬,醫生排班,領取發票等前期工作,方可正常工作。微課制作過程,結合資源碎片化、課程結構化、整體設計系統化原則,進行組織管理。各章節內容既要體現知識點之間的獨立性,也要體現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可以資源倉庫或者知識結構樹的形式對所有微課資源進行管理。
2.2 課堂學習設計
課堂活動組織是翻轉課堂是否成功的核心環節。教師課前應該要對課堂活動組織進行精心的設計,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主要用來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使學生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深化。
(1)分組角色扮演。醫院門急診流程主要涉及到掛號收費窗口工作人員,導診人員,醫生,檢驗檢查科室,藥房等工作人員。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醫院的工作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程將通過分組角色扮演,模擬醫院工作流程,對門急診信息流程流轉加深認識,并且了解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
課程中每5個同學自由組合,模擬醫院門急診就醫流程,分角色扮演,然后以同學模擬到醫院門急診就診全過程,從進入醫院掛號,直到取藥離院為止。為了方便考核結果,醫院信息系統中用的信息全部為真實的姓名和就診號(學號代替),同時也能督促每一位學生認真完成。
(2)協作學習。課前通過教師的導學資源,學生已了解醫院門急診基本的流程和系統操作。課內教師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讓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并且提高實訓操作的水平,讓學生進行分組角色扮演。鼓勵同學們根據實際就醫過程中,解決可能會出現的特殊情況,比如掛號退號,收費退藥,已收費退藥,已發藥退藥等情況。
學生在分組角色扮演解決問題時,開展協作學習,布置的任務是醫院非常規的流程,為了更好地提高服務水平,醫務工作者必須熟練掌握。這些流程主要靠小組同學自己去思考門急診流程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學生在課堂內充分利用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工作實際中的問題,在這過程學生可以與學習伙伴討論,整理思路,為課程分組展示做好準備。
(3)學生展示。為了更好地監督小組成員在組內發揮作用,小組進行成果展示時要先說明小組成員分工情況,包括:你們確定組長了嗎?你們確定如何決策了嗎?給每個小組成員分配工作了嗎?每個小組成員是否都按照分配好的工作完成任務,確定沒有人中途退場或無所事事嗎?
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展示,除了要求所有組員都積極參與展示,還要重點考查小組對門急診流程理解與掌握程度,實訓中軟件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對可能出現的門急診流程特殊情況是否考慮完整。
這個環節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并且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崗位的重要性,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溝通技巧,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職業素養。小組在整個展示環節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將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4)反饋評價。教師對課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堂上各個學生、小組的參與情況進行評價,采用多元評價的方法,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醫囑處理信息系統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教學評價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護理信息學理論,更強調學生利用醫囑信息系統處理日常工作業務的能力,突出操作的規范性和熟練程度。在課程考核中突出角色扮演中團隊意識和協調能力的培養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實訓設計
學校與金唐軟件公司共建的仿真實訓室,提供了與當前醫院同步的醫院信息系統,可以方便學生在課內外開展實訓操作。醫囑處理信息系統課程,多個章節內容涉及學生的實訓操作,通過梳理課程,根據護士崗位工作流程設計五大實訓項目。學生通過實訓,能熟練利用醫囑處理信息系統開展日常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率,減少醫療差錯。
本節課程設計中,提供了本節的門急診項目,要求所有小組通過系統完成實訓。此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結合教師提供的微課,開展個性化學習,直到熟練掌握所有實訓項目為止。
2.4 課后拓展
課后拓展是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的鞏固與延伸,是翻轉課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這個環節不僅強調學生學到基本知識和技能,更是要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或者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職業教育中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
本節拓展環節,留給學生的任務是分組探究醫院存在“三長一短”的原因?思考就診流程哪些環節容易產生醫患關系矛盾?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提高服務質量,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課后小組可以通過網絡獲取相關資訊,解決問題,形成報告,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2.5 微課資源平臺
翻轉課堂的順利開展需要有效的微課資源平臺支持。一次課程的翻轉課堂學習,內容量少,教師可以借助QQ群或者百度云空間等給學生提供微課和課前學習資源。但成功的翻轉課堂案例實踐表明,翻轉課堂需要功能完善的微課資源平臺。高效的微課資源平臺需要方便教師教,方便師生互動,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記錄學生學習行為。同時平臺需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內容經常更新,支持多種設備,方便更多的用戶時時、處處學習。有條件的院??梢蕴剿鲗I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整合多門課程的優質教學資源,打造智能化的學習平臺,實現能學,輔教的在線學習系統。
3 總結與展望
國內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應用,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翻轉課堂比起傳統課堂,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全面開展翻轉課堂還存在一定的挑戰,其效果的好壞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學生自學學習能力、課程內容本身都有直接的關系。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倡課堂創新,優化教育模式,推動教育改革,翻轉課堂的推廣應用,值得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4年寧波市教育規劃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GH130);2014年度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6241872)
參考文獻
[1] 趙呈領,徐晶晶,劉清堂.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70-75.
[2]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4]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篇5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翻轉課堂;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13006701
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方式的創新,對于思想品德課的改革有著莫大的影響。在這場經由翻轉課堂引起的教學思想變革中,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產生了變化,教師變為示范指導、指點解疑、檢驗作業的角色,學生變為自主探究和交互學習的角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恰好適合采用翻轉課堂形式進行教學。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整合翻轉課堂理念的中心內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優化、整合翻轉課堂理念需要在翻轉課堂的主流程上提出新的要求。翻轉課堂的基本流程:進行微視頻導學,布置在線作業,生成問題,進行課堂研討,教師點撥,課堂小結。在初中思想品德翻轉課堂中,課前,初中生需要借助教師制作的音視頻、電子教材等完成自主學習,課上,學生需與同伴和教師開展互動,進行釋疑、解惑等。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整合翻轉課堂理念的價值
1.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性
初中開設思想品德課程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重要階段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課堂上教師一般會進行基本知識傳授,再讓學生在課后內化知識。而根據翻轉課堂的理念來實施思想品德教學,使得知識傳授環節被遷移至課下,且完全依賴于信息技術和學習資料來完成。這種轉變使得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協助式互動變得頻繁,且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設計、錄制優質的教學視頻就是翻轉課堂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初中思想品德翻轉課堂中,教師負責制作音視頻、電子教材等輔助教材,因此,在音視頻、電子教材的設計、錄制和上傳方面,教師必須掌握要點。教師制作的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須符合以下幾點要求:第一,精選思想品德課內容(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需要選擇),并進行“深加工”;第二,教學視頻直指教學重點和學習難點,且時間合理把控(10分鐘左右);第三,靈活運用文字、數字、圖片、錄像、音頻等,使教學視頻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學視頻的應用會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如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很難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的。翻轉課堂形式使思想品德知識的內化過程變得更加重要,且最關鍵的是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另外,初中思想品德翻轉課堂中,教師熟練運用提問、對話、傾聽等常見互動手段能確保課堂上師生互動溝通順暢。同時,在課堂互動溝通中,教師應對言語的方式和非言語的方式(眼神、表情與手勢等)自如切換運用。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對那些具有多方品德學習訴求的學生多多了解,并予以答復,從而最大化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促進學生的心理認知發展
篇6
關鍵詞:翻轉課堂;信息化資源;自主學習
一、翻轉課堂的特點
1.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這是翻轉課堂的最大特點。一般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比較長的視頻有十幾分鐘。每一個視頻都講解一個問題,針對性較強;視頻的長度控制在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視頻還可以自我調控,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2.教學信息清晰明確
在教學視頻的錄制,只體現講解的主體內容和配合講解的畫外音。教師的頭像、教室里的物品一般不會出現在視頻中。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下,既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又像是同在一張桌子上學習,讓人感到貼心。這種新型的教學視頻是區別于傳統教學錄像的不同之處。
3.重新建構學習流程
“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老師提供的視頻,課前對學生通過“信息傳遞”輔導,而“吸收消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并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重建了學生學習流程。
4.復習檢測方便快捷
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之后,針對內容,緊跟提出幾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檢測。信息化的“云平臺”技術,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匯總和反饋,使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它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于學生學習后的復習和鞏固。“云平臺”評價技術的跟進,讓學生學習環節得到實證性的資料,使教師真正了解學生。
二、翻轉課堂的步驟
1.創建教學視頻
首先,應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要表現的內容和方式;其次,收集和創建視頻,應考慮不同教師和班級之間的差異;第三,在制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2.組織課堂活動
內容在課外傳遞給了學生,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其所學內容。包括:學生創建內容、獨立解決問題、探究式活動、目標達成學習。
三、翻轉課堂是如何改變學習的
1.“翻轉”讓學生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就跳過,沒動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還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2.“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長就是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
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從“表演的主角”轉變為學習的教練,這讓師生有時間面與面互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還可以針對具體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教師還會注意到部分學生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可以為這些有相同疑問的學生開“小灶”。
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不是內容的傳遞者時,更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不是單憑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
3.“翻轉”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課堂改變了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內容。以往在家長會上,父母關注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為恭敬,舉手回答問題等等。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后,課堂上這些問題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教師能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讓教師與家長共同協商:如何為學生創造一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四、翻轉課堂的本土實踐
“翻轉課堂”要想促進我們的課程教學改革向縱深的方向發展,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1.要樹立教育變革的堅定信念
觀念決定行為。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很多教師在“分數至上”的教育環境中,已經錘煉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領,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教學范式和習慣。實施“翻轉課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環境之間的一種平衡態,讓自己處于一個新的、自己內心沒有確切把握的動蕩狀態之中。如果沒有堅定的改革信念作為支撐,教師通常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2.要有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養
今天的學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時代,對信息時代的電子產品和各類軟件有著天生的親近感。但今天的教師不同,他們的青少年時代基本上都沒接觸過電腦,缺少了與信息技術的一份親近感。大多數的教師平時使用電腦就是上上網、編寫一些文本和數據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軟件和技術很少涉獵。雖然視頻平臺可以聘請人來進行制作,但如果教師不具備與教學視頻編制相關的系列技能的話,要推動“翻轉課堂”改革是很困難的。
3.要抓住“翻轉課堂”的關鍵點
篇7
關鍵詞:翻轉課堂;實踐研究;教學視頻;教學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523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2-0057-03
引言
“翻轉課堂”自提出伊始,一直就是教育學者及一線教師的重點研究方向。當前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課前教學視頻的制作和課堂的教學活動設計兩個方面,即如何讓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學視頻完成對教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高效、準確地內化知識。但通過對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筆者發現不少一線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未完全轉變,依舊在傳統教學理念的驅動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導致翻轉課堂的實施趨于“形式化”,成了“‘換湯不換藥’的高科技版本講授法”。
翻轉課堂實踐中的問題分析
“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從教學的過程來看,翻轉課堂翻轉了教師的教學流程,將傳統教學中的課堂學習知識環節與課后內化知識環節翻轉,構建了“課前知識傳授,課堂知識內化”的新型教學流程。教學流程的翻轉導致了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的翻轉,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撐,學生能夠利用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完成知識的學習,再通過課堂與師生的溝通、交流、共享,完成知識的內化吸收,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從“教學工作者”轉變為“教學指導者”,從傳統教學中主宰課堂的角色脫離出來,轉向組織和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師生關系更加平等,使學生在教學中以“主人翁”的身份對教學內容進行感知、批判、重構和創造,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內化,學習的本質被翻轉。這些都是翻轉課堂對教學的“表象”產生的影響,究其根本,翻轉課堂真正地翻轉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盡管國內許多中小學都實施了翻轉課堂教學,但由于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徹底“翻轉”,僅照搬國外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并沒有真正實現翻轉課堂的教學,導致翻轉課堂在實施中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課前教學視頻制作的問題
國內許多中小學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后,對教師的教學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課前給學生發放教學視頻,學生利用教學視頻自主學習知識;課堂教師組織并指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最后總結探究學習情況”,原本課堂中的“15分鐘講授”被取消。由于不少教師的教學理念依舊停留在“灌輸教學”,因此就將教學視頻視為上課的“新課堂”,在教學視頻中系統、全面地羅列教材的內容,講解當堂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制作的教學視頻多為教學內容的PPT錄屏展示,部分教師還將自己講解PPT的畫面制作成教學視頻中的小窗口,教學視頻儼然成了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的另一種工具。試想,學生利用這樣的教學視頻在家中學習,原本舒適的環境變成了另一個緊張、有序的課堂,不僅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更可能導致學生進一步產生厭學情緒。
2.課堂學習活動設計的問題
翻轉課堂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前搜集學生自學視頻的反饋信息,以此為基礎設計課堂的教學活動。
在實際的翻轉課堂教學實施中,由于國內的中小學班容量一般較大,教師精力有限,很難全面搜集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信息,導致教師在課堂中往往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組織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關注不足,無法實現翻轉課堂的個性化教學。同時,教師的教學理念未能及時轉變,對學生灌輸知識的行為仍然會滲透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指導學生的小組探究時,教師以學生提出的問題導入教學內容并作簡要的講解,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又如,在進行總結評價時,對學生探究學習的總結不夠全面、深入,反而利用總結的時間再次講解教學內容。這些都與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相悖。
解決對策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掌握更多的知識。因此,要解決我國中小學翻轉課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也應從教學視頻的制作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兩方面入手。
1.教學視頻應著重表現知識的建構過程
無論是建構主義還是情境認知理論,都把知識看作人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教師組織教學內容應當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依據。但傳統課堂中教學內容的組織并非如此,教師多是依據知識的邏輯順序,從先到后、從易到難地進行教學,這樣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全面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編制教學視頻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視頻中利用所講的知識點創設一個真實的、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點,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知識點進行感知、解釋、加工,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符合學生建構知識規律的教學視頻能讓學生對教學視頻中的知識點產生有意注意,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此外,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并不等同于課堂講授過程的錄制,教學視頻的設計需要教師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傳授。相比傳統課堂的教學流程,翻轉課堂不需要教師做太多的導入,視頻開始直接進行講解即可。教學內容也并非按照教材編排的邏輯結構進行講解,而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典型例題展開。由于翻轉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依賴于教學視頻,因此教學視頻要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結合生動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或典型例題的理解。
2.教學活動設計應突出學生的合作探究
翻轉課堂中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內化知識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供幫助。教師應注重為學生構建個性化的探究協作學習環境,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合作探究學習,如基于案例的學習、問題解決、項目學習等,幫助學生深刻地感知、理解并掌握知識的內涵,完成知識的內化,最終實現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對學生探究學習中的表現作總結評價,應側重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及所采用的方法進行指導,指出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習慣。對于教師精力有限,難以兼顧所有學生,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時為學生分組,保持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在指導和評價時根據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探究學習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個性化指導和評價。
總結
翻轉課堂在變革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雖然目前翻轉課堂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但在國內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的教學理念終將跳出灌輸式教學的桎梏,到那時,課堂教學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目標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Ash,Katie. Educators View 'Flipped'Model With a More Critical Eye[J].Education Week,8/29/2012,Vol.32,Issue2:6-7.
[2]王忠惠,全.“翻轉課堂”的多重解讀與理性審視[J].當代教育科學,2014(16):30-33.
[3]董奇.“翻轉課堂”是解放學生學習力的革命[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106.
[4]許興亮.“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當代教育科學,2014(16):34-35.
[5]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6]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7]寧本濤.“翻轉課堂”的基本圖景與問題審視[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64-69.
[8]葉波.翻轉課堂顛覆了什么――論翻轉課堂的價值與限度[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29-33.
篇8
關鍵詞: 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思考
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文件精神,應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使廣大一線教師能迅速掌握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操作方法。根據學院安排,我參加了2016年從8月7日至10日在貴陽舉辦的全國職業院?;ヂ摼W+教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實戰演練及案例剖析研修班的培訓學習。
此次培訓共安排了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選擇、翻轉教學法(上)、(下)、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四個主題內容的學習。老師首先介紹了翻轉課堂的目標:讓教學過程更輕松、更愉悅、更高效。
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翻轉”了對微課的看法,對翻轉課堂有了新的認識。
一、什么是微課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微課制作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機錄像,也可以用各種錄屏軟件錄制。微課的生命力在于創意,沒有創新的微課完全失去微課的意義。微課要突出“微”,以“微”見長,其長度一般不要超過5分鐘。
為什么“微課程”的視頻時間要在10分鐘以內?根據國外可汗課程的統計和腦科學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我們在各地培訓教師設計微課的實踐中也發現,其實,微課的時間一般在三五分鐘為佳,超過6分鐘,人們觀看視頻就感覺有些冗長。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微課主要使用“微視頻”作為記錄教師教授知識技能的媒體,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頻(錄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體,不一定局限于視頻格式。
微課類型分五類:解題型、講授型、實驗型、答疑型和其他類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進行對應的微課制作。
二、什么叫翻轉課堂
這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 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要義是:課前―知識傳授,主動建構,及時反饋;課堂―知識內化的優化。翻轉課堂的流程是:教師提出具有“熱身”作用的問題;學生看視頻自主學習,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反饋練習,甄別疑難;教師收集問題(估計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難點歸納成幾個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交流互動,釋疑解惑。翻轉課堂的要點是:圍繞教學目標,直奔主題;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應用、相互關系;多運用歸納思維,少一點演繹思維;盡量讓學生歸納整理,教師進行點撥與延伸;疑為思之源,思為智之本;疑乃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翻轉課堂的優勢是:從先教后學到先學后教,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讓學生有直接面對新內容、新問題、新情境的機會,并在自學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多種互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使知識進入長時記憶。翻轉課堂得益于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吸收了來自全球的視頻知識解讀,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真正成為思想的強者,適應終身學習的大趨勢。
“翻轉課堂”的優勢表現在:1.學生利用課前看視頻,課上更多是和老師交流互動;2.將更多的教學轉化成學生的主動學習;3.信息量大,可選擇余地大。翻轉課堂的不足在于:1.條件是學生人手一部手機,而且人人都上網,恐怕不好辦。2.教師講課,不再面對一幫鮮活的學生,而是機器,課堂的激情不再。講的是知識,學的是知識,心里想的是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何在?3.課前看視頻,課上做作業,需要多少課前?。繒r間何來?學生課表上的課程幾乎都是作業課,學生不會感到乏味嗎?
三、微課與翻轉課堂的關系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完成的,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真正意義的翻轉課堂需要網絡環境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平臺的支撐,課前學生通過手機、PC在網絡中學習微課。隨著互聯網軟件和硬件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應充分借鑒和利用這兩種新教學方式的特點,一方面激發校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質量與效率,另一方面通過精心設計組織,提高區域教育資源的社會共享率,為提高社會教育機會公平與擴大教育機會盡力。
參考文獻:
[1]黃發國.翻轉課堂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4.
篇9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信息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07-0107-03
概述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譯作顛倒課堂、顛倒教室)是一種新出現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1]1991年,哈佛大學著名物理學教授埃里克?馬祖爾研究并歸納出學習主要包括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兩個過程[2],翻轉課堂的出現,實現了傳統課堂知識傳授與內化兩個階段的顛倒,教師角色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變成了課堂中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與探索者。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已趨向成熟,從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課件運動伊始,可汗學院微視頻、耶魯公開課和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Design)教育頻道等眾多優質教育視頻資源的出現,均為翻轉課堂提供了要素支持,助其發展。[3]
隨著翻轉課堂在國內開始盛行,引起了高校“信息化教育”課程教學的改變。本研究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在該門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從而設計出一套適用于高校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并在應用的基礎上給出參考性的實施策略。如何構建出高效率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何展開“信息化教育”課程的實施策略?如何吸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如何持續性地延展翻轉課堂?又如何將翻轉課堂推向全國高校的教學實踐中去?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在開展之前,以上海師范大學2010級教育技術學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分析了學生在翻轉學習、學習資源、學習需求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以“信息化教育”課程為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當前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2.課堂觀察
本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對象進行跟蹤記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者如何實施教學、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的表述能力、小組之間的協作學習與資源分享等,由觀察者進行主客觀記錄與評價。
3.用戶訪談
本研究采取的是面對面訪談與半結構式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實施該模式教學過程前期和中期對教學者和學習者進行了相關訪談。
4.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在“信息化教育設計”課堂教學前,對教學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最終將調查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制定出翻轉課堂應用編碼表(如下頁表1)。
編碼表分為概念、應用實踐與效果三大類,在概念類別下,由于教學對象對翻轉課堂的不同認知,因此又分成了三個類別;在應用實踐類別下,由于教學者布置的任務每個教學對象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完成,因此又分成了三個類別;在最終效果類別下,由于學習者學習風格各不相同,也進行了子類別的分類。編碼完成后,用Excel量化統計得出情況分布(如下頁表2)。
表3所示的分數情況即為在每個子類別為1的情況下乘以3,2的情況下乘以2,3的情況下乘以1后出來的量化結果。
由表3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通過對該課程教學對象的調查數據顯示,更多的學習者傾向于接受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高校課堂的翻轉學習不同于中小學,因為高校學習者擁有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課前的準備階段,主要是讓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而在課中的學習中,選擇知識內化為主,讓學習者學會與小組成員進行協同討論,并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新的知識;課后的總結反思則需要學習者對自身學習具備更高的要求。
1.一般教學流程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前會提供學習單以及相關資源讓學生們提前學習,在課上首先讓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再讓他們提出新的見解或者疑問,學生和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幫助解答疑問。在這一環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實時的評價與統計,最后在課堂結束之后布置新的任務,課堂交互討論過程如圖1。
2.模式初步構建
在上述教學流程的基礎上,在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階段的基礎上我們又進行了細分,將一堂課的教學分為確定任務―制定計劃―課堂探究―總結反思―問題延展五個階段,教學者和學習者在這五個階段也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特別是在課前與課中兩個階段的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激起他們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靶畔⒒逃闭n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提前準備好學習單、學習資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將相關材料及時通知學生;而學生在課前需要有該門課程相關知識的積累,可以為學習此門課程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課中知識內化階段:學生在課前學習提供的資源,發現并記錄相關問題,在課堂中學生作為主體可提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及小組協作得到問題的答案;教師作為課堂的輔導者需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并認真觀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給予一定的評價。
課后拓展階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之后,對先前知識進行總結并反思,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訓練,為接下來更好地學習提供幫助;而教師通過對學生的總結反思進行總結性評價并布置新的任務,同時也要對自己課前準備的學習單、學習資料等進行反思。
翻轉課堂學習策略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古老、現實而又永恒的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在不斷探討學習策略,并利用學習規律調整學習策略,以求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與學習績效。就“信息化教育”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提出了適合該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結論和反思。
1.差異教學策略
差異教學策略是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實施分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教學只有走在發展的前面,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本研究在實施差異教學策略過程中,教學者采用引導、提問、展示、思考、討論等方法,面對面與學習者探討學習單上的問題,根據學生知識基礎、興趣和認識結構的不同實施差異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學習者在課前準備階段,也可以與教學者保持交流,在課后學習階段盡量做到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
2.動機激勵策略
動機激勵策略,以Weiner(1985)的歸因論(Attributional Theory)以及自我觀念(self-concept)有關理論為主。理論描述了“學習者自身表現質量”這一因素是如何影響學習者未來的表現。它假設學習者是如何解釋他(她)學業上的成功或失敗的方式會影響學習者的動機和行為(Weiner,1985)。
3.小組協作策略
本研究在探究過程中,教學者在中后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學習者特征、教學內容等適時增加了教學實施策略,在課堂中結合不同的討論主題將教學對象進行了分組,小組成員也根據討論主題的不同進行變化。
結論與反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美國出現后,短短幾年就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熱烈響應和廣泛實踐,大量的研究及實踐數據顯示,通過該模式的實施,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得到加強。[4]高校學生的學習具有自主和探索性[5],“滿堂灌”的講解方式已經不適合高校教育,他們應該被賦予更多的時間去自主學習,應該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去拓展。與中小學生相比,高校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以及條件去自主學習,因此高校教育教學實施翻轉,有著很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同時也有著其他不可忽略的因素,如教學環境、學習資源、教師自身能力等也需要適應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本研究以高?!靶畔⒒逃闭n程為例,提出了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一般流程,也提供了可借鑒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評價量規,但是,往往成功地推行需要巨大的力量去“保駕護航”。因此,需要其他高校共同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共同“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不斷克服障礙,為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提供一個可借鑒的教學模式。
本次調研真正具有挑戰的是,翻轉課堂的實施對高校教學者與學習者具有更高的要求,從課前的教學者提供材料、學習者自主學習,到課中教學者、學習者由課堂主導者變為輔助者角色的相互轉變,再到課后的拓展延伸,他們能否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這需要我們繼續去探討。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3-5.
[2]宋艷玲,孟昭鵬,閆雅娟.從認知負荷視角探究翻轉課堂――兼及翻轉課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4(1):105-112.
[3]崔艷輝,王軼.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116-121.
篇10
關鍵詞:高職;程序設計;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3-0059-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翻轉課堂在全球教育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翻轉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師生的走訪和調查表明,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普遍存在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情況,在程序設計課程中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解決現有的困難提供了可能性。
1 高職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程序設計課是高校理工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基礎課,它注重操作性,對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和計算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的必考科目。目前,高職院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主要采用教師講授和學生上機操作相結合的方式。
1)學生對程序設計課程失去興趣。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信息社會中程序設計課程對后續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剛開始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但學習過程中普遍認為上課節奏太快,很難理解計算機的思維方式,不會寫程序,更不會調試程序,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教師覺得課時不夠用。教師都知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嘗試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但效果不太理想。程序設計課程一般開設于大一下學期,教學課時為60。程序設計需要用計算機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對初學者而言,本來就面臨著思維方式轉變的困難。況且每種程序設計語言都有特定語法,自然語言向程序設計語言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程序設計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編譯工具的使用和熟悉也需要一段時間,況且還有那么多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覺得課堂時間遠遠不夠用。
3)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和毅力。中小學教育中學生已習慣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內容,不愿意去思考。而程序設計課程需要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還要將自己的想法轉變成程序設計語言。通過分析和設計,編寫代碼并調試。調試程序也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很多學生碰到困難就放棄了。
翻轉課堂將大量的學習內容安排在課前讓學生自學,課堂時間則用于答疑、討論、應用和評估,有效地解決了課堂時間不夠用的問題,教師作為一個觀察者和引導者,對學生的關注度更高,還可以適時進行個別指導;翻轉課堂上,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學習者,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成員間可以相互啟發和鼓勵,程序調試不再單調和枯燥。翻轉課堂為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2 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國。一般認為,翻轉課堂是柯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為解決學生因病缺課,無法跟上課程進度而提出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進而翻轉課堂在美國中小學得到了快速推廣。
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學生課后通過復習鞏固學習內容,有時候教師也會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基本限于讓學生提前看教材;在翻轉課堂上,學生課前通過教師或第三方機構(在國內,課前學習資源主要是教師提供提供)的各類教學資源進行自學,這些教學資源包括學習內容相關的音視頻、文字材料、學習測驗等。課堂上,學生可以就學習資源中的疑問進行提問和交流,通過參與討論、項目應用等教學活動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翻轉課堂上,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面對面的課堂時間被更好地用于師-生、生-生間的交互、協作和深層次思考[1]。
翻轉課堂不僅轉變了教學流程,將原先“課上”與“課下”的活動進行互換;翻轉課堂還轉變了課堂組織形式,將傳統教師單向講授形式轉變成自學為主,師生、生生交互多種形式;翻轉課堂也改變了教學主體,由傳統的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翻轉課堂還轉變了主要的授課地點,傳統教育中主要授課地點為教室,翻轉課堂主要授課地點是網絡;翻轉課堂也轉變了知識傳播的載體,傳統課堂上,知識傳播載體是老師和教材,翻轉課堂是以種電子資源為知識傳播載體。
3 翻轉課堂的實施
翻轉課堂通常被認為由兩部分組成:課前基于電腦和網絡的學生自學,課上交互式的小組學習活動[2]。
3.1 課前準備與學習
3.1.1 學習素材準備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課前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來完成。教師是教學資源的主要創作者,學期開始前要根據學生特點和課程目標選擇合適的項目,再對項目進行分解,確定具體的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再根據課時目標選擇和制作教學資源。
課程教學資源一般包括課件、軟件項目庫、案例庫、各種媒體素材(視頻類素材、音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以及文獻資料等[3]。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索可用資源,但我國翻轉課堂尚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可用資源不多,從國外網站搜索的資料因為語言、教學目標等不同,通常也不能直接使用,所以教師需要自己設計、錄制、編輯和教學視頻。這對教師而言,不僅是增加了工作量,也是一個挑戰,視頻內容的選擇、視覺效果、互動性、時間長短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視頻內容要與教學目標一致,而且要能夠簡明、清晰、到位地解釋新知識點[4]。每個視頻長度最好不超過15分鐘,知識點較多或者操作復雜的部分,可以分成多個短視頻,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時間充裕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一次學習幾個小單元,對于學習基礎稍差、時間緊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每次學習一個小單元,而且可以反復觀看和練習[5]。在教學視頻后面緊跟一個小測驗或幾個小問題,便于學生及時檢驗學習效果,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如果發現問題回答得不好,可以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后重新回答,直到自己滿意為止[6]。
3.1.2 學生自學
教師將教學資源到網上后,學生就可以開始學習。學生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有充分的自由度。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什么時候有空或者狀態最好就什么時候學習,生病了也不要擔心學習進度會落下;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接受能力選擇看一遍或多遍視頻,沒有學習的壓力,不必擔心老師同學異樣的目光,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學習。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碰到問題的時候,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聯網查找更多資源來補充,還可以將問題發到QQ群或者網絡討論區,及時跟老師同學互動、討論。
每個教學單元學完后,一般都有簡單的測驗或任務。實踐中,我們除了在視頻后面增加小測驗,還要求學生在課前6小時提交1-3個跟材料相關的問題,學生可以問材料相關的任何問題。通過學生提交的問題,教師也可以看出學生對材料的掌握程度,是否停留在表面還是有自己的思考。也有時間根據大家的討論內容和尚存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堂內容和教學策略。
3.2 課堂內化
因為學生已經在課前完成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課堂時間主要用于討論、分析和內化。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自學后的反饋信息,設計課堂上的各種活動,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把握好課堂節奏,更重要的是課前學習材料和課堂學生活動要能夠進行無縫對接[7]。
3.2.1 答疑與提問
課堂的前10-15分鐘一般用來解釋、檢查學習材料中的內容。學生在課前自學時提交的問題,以同學間相互解答為主,教師進行適當提示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
由于學生是帶著已知的知識和一定的問題來上課,教師可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更多一對一的針對性的指導和具體的幫助,從而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指導者和推動者。
3.2. 2 分組探究
對于一些重難點內容,可以通過設計有針對性、能發揮學生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探究任務,為學生提供整合和應用知識技能的機會。
根據任務需要,模擬軟件開發企業組建開發團隊,4人組成一個團隊,每個團隊設項目經理、分析師、程序員和測試員各1名,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務。每個項目都要經過需求分析、流程圖設計、編碼和測試等環節,每個環節以一名成員為主要負責人,其他成員必須參與,項目經理對項目全面負責。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教師作為指導者,進行巡視和個別指導,遇到共性的問題,則統一講解。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討論問題,在對程序的不斷修改和調試過程中領悟新知識,最終完成項目。每個人都為項目的完成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提到加強;在不斷的分析、編碼和改錯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探索―訓練―思考―創新”的過程中知識得到了內化[8]。經過多次嘗試終于解決了困難,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3.2.3 成果展示
每個項目完成后,都需要以團隊為單位提交項目源代碼。根據項目大小,每隊派一個或多個成員運行項目,并講解主要算法思想,就項目完成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以及解決過程跟全班同學交流。項目展示環節能促使學生積極認真地投入到程序開發過程,學生也能從其他團隊介紹的問題解決方式中受到啟發,或者能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路,或者能避免犯類似的錯誤,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各組的學習情況。
3.2.4 交流評價
翻轉課堂中評價方式有多種,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在課前自學和課堂內化的各個環節,教師都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在所有組展示完項目后,也可以讓小組互評;還可以通過反饋性寫作,如“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等問題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4 小結
翻轉課堂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前自學知識和技能,節約了大量課堂時間。翻 轉課堂為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途徑,但翻轉課堂在我國剛剛起步,對教學模型、教學策略、評價體系等的研究都處于摸索階段。一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和學科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翻轉課堂新模式。
參考文獻:
[1]Pang Nai Kiat, Yap Tat Kwong.The Flipped Classroom Experience[C]//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SEE&T), 2014 IEEE 27th Conference. Klagenfurt, Austria:39-43.
[2]Bishop J L,Verleger M A.The flipped classroom:A survey of the research[EB/OL]. http://dts.drake.edu/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4/03/The-Flipped-Classroom-A-Survey-of-the-Research.pdf,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American Socie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tlanta, GA,2013-6.
[3]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軟件開發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2):203-209.
[4]楊偉杰.翻轉課堂:轉變與挑戰[J].教學與管理,2013(10):93-95.
[5]王健,王京菊.翻轉課堂模式在服裝實踐類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15(3):98-100.
[6]宋金[,郭新峰,石明吉,等. 翻轉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3):33-37.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翻轉課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