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7 17:54: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方法

篇1

一、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特點

1、水產養殖病害種類多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給人們的物質生活帶來巨大改善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植被破壞、空氣污染、水質污染等問題嚴重,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威脅。水產養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近年來出現的病害種類越來越多,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蟲病害等大量出現,病害防治的難度和成本都在不斷加大。

2、水產養殖病害爆發頻率高

全國環境污染的加劇造成了水質下降,一些工業企業對水域的污染使得大量細菌滋生,導致水產養殖病害的爆發頻率大大提高。以往水產養殖病害的爆發高峰期一般在春夏交替之時或夏秋兩個季節,但是現在幾乎全年都會爆發病害,病害爆發的頻率大大提高。

3、水產養殖病害波及范圍廣

目前全國水產養殖規模巨大,很多地區都形成了養殖聚集地,大量的養殖地相互聯系。病害一旦在某一地區爆發,很容易通過水質相互傳染,造成大范圍的病害發生,給水產品養殖者帶來巨大損失。

4、水產養殖病害易交叉感染

水產養殖通常是在同一水域中養殖多個品種,病害發生時不同物種之間會發生交叉感染,產生了一些新的病害種類,對這些病害種類往往缺乏防治經驗,無法進行及時的治療。

5、水產養殖病害耐藥性強對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一般都是使用藥物,在出現病害時,為了保證防治效果,逐漸加大藥劑用量,病害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耐藥性。再出現同樣的病害時,藥劑用量更大,防治效果卻越來越差,導致病害防治出現困難。同時大量使用藥劑也使水產品的質量安全不能保障[1]。

二、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針對水產養殖病害的特點,在進行病害防治時,要堅持預防為主,采取防治結合的方法,合理規范用藥,保護水域環境保證水產品質量的安全。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一下幾種防治措施:

1、定期對水產養殖池塘進行清理消毒

池塘是養殖水產品的主要場地,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后,池塘底部會堆積大量的淤泥,這些淤泥是細菌和病毒棲息的良好場所,因此養殖人員要定期對池塘進行清理和消毒。清理時,要將池塘中的淤泥保留一部分并進行一段時間的暴曬或冰凍,以殺死淤泥中存在的病菌,預防病害的發生。另外,養殖人員要尋找安全環保的藥劑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目前中草藥是一種新興的消毒方式,消毒效果良好并對水產品不產生任何影響,可以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2]。

2、水產苗種投放前做好消毒檢疫工作

水產養殖者購進的苗種并不能保證都是安全的,有的可能帶有某種病菌,假如不經消毒檢疫就進行投放,將會把病菌帶入整個養殖環境中,一旦擴散傳染將造成大規模的病害爆發,可能會導致大量養殖物種死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水產養殖者在投放苗種之前一定要做好苗種的消毒檢疫工作。檢疫工作可以通過相關檢疫部門的協助完成,檢疫部門要加強檢疫設備和技術投入,提高檢疫的質量。苗種消毒工作可以采取藥浴的方式,將苗種在消毒容易中浸泡,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3]。

3、選擇營養全面的飼料并科學喂食

水產養殖飼料的選擇對病害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在選擇飼料時,要避免營養單一,選擇營養全面、顆粒均勻的飼料,還可以添加誘食劑來吸引養殖物種攝食,促進消化和吸收,增強它們的免疫力以抵抗外界的病菌侵襲。另外,在喂食時要適量,避免喂食過飽,還可以在飼料中適量添加增強免疫力的藥劑。總之,從多個方面入手來增強養殖品種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少病害的發生。

4、重視病害的監測預報和預防工作

對于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來說,預防的效果要大大好于治理,在預防階段做好相關工作將會大大減少病害的發生,降低經濟損失,因此,有關部門和養殖戶都要重視病害的預防工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病害的監測,找出病害的發病規律和發病特點,在病害發生之前及時進行預報使養殖戶做好準備工作。另外,相關部門要加強病害防治技術研究,研制或引進檢測試劑以及病害疫苗,加強病害的預防。

三、結語

總之,病害防治是水產養殖的關鍵環節,養殖者和管理部門都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針對病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重視養殖環境的清潔安全和養殖物種的檢疫預防,同時進行科學喂食才能減少病害的發生。只有有效控制養殖病害,經濟效益、環境安全、食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水產養殖才能更加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馬霖 單位: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水產技術推廣站

參考文獻

[1]周海江,黃銀生.關于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問題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2(19):70.

篇2

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現狀,其次論述了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現狀,最后探究了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發展趨勢,僅供交流借鑒。

關鍵詞:

水產養殖;病害現狀;控制技術;發展趨勢

我國水產養殖業高速發展,相關的病害防控任務也異常艱巨。本文分析了我國水產養殖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現狀,闡述了未來我國水產病害控制技術主要發展趨勢。

1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現狀

1.1疾病的種類比較多。在世界上,中國的水產養殖量比較多,是唯一一個超過捕撈量的國家,并且水產養殖的種類是比較多的,主要有魚類、水生植物。貝類和甲殼類等。同時形成規?;乃a養殖的種類已經超過等了60種,但是每種養殖的水產品都會受到病害的侵襲。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對我國養殖水產品的造成侵害的病害的種類已經在200種以上了,其中具有幾十種的常見病,病毒、細菌、寄生蟲和真菌是水產品病害常見的病原,在2006年,病毒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11.02%,細菌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57.63%、而真菌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4.24%、寄生蟲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24.58%。

1.2復雜的發病情況。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比較大的,因此我國水產養殖具有較大的跨度,在此基礎上,養殖水產品的水域環境也呈現各種各樣的類型,主要有海洋、湖泊、池塘和水庫等,從這種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養殖的水域環境確實比較發雜,這樣一來,水產品的病害情況也會呈現很多類型,造成復雜的現象。因為不同的養殖條件和方式,以及氣候條件的不同都會促使水產品病害呈現不同的狀況。此外,水產品的種苗能夠實現全國的互換,并且呈現較為頻繁的狀況,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樣性,而病害發病的時間和頻率也不固定,由原來的季節性發病轉向全年性的發病形式,對我國水產平養殖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1.3重大疫病暴發流行。對于水產養殖行業來說,重大疫病的暴發和流行對其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降低了水產品養殖的成活率,對我國的水產品養殖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利益損失,在重大疾病的發病期間,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例如我國養殖規模最大的水產品類型是草魚,但是由于受到出血病病害的侵襲,我國的草魚數量急劇的下降,大量的死亡,而其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了90%;而我國的主要出口水產品類型對蝦,在受到白斑綜合癥或者是桃拉綜合癥病毒,那么對蝦也會大量的死亡,死亡率在85%左右,這樣的話,不僅降低了對蝦的數量,還對我國養殖水產品的出口效益造成嚴重的影響,而特色養殖品種患鱖魚如果受到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的侵害,那么其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針對這種情況,制約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病害的侵害。

2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現狀

2.1輕預防重治療,病害防治觀念較為落后。我國水產品養殖人員往往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在養殖水產品的過程中,不加強水產病害的預防,而是在水產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進行治療,這樣一來,不僅防防治效果不明顯,還會浪費大量的藥物和人工。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從事水產養殖工作人員的病害防治意識較差,同時也沒有綜合的掌握水產病害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從而造成水產病害的防治水平大較低,仍處于初級防治階段,在控制水產病害的過程中主要使用方式是化學藥物,而對于水產品病害風險預判和管理的能力比較缺乏。

2.2藥業落后,研發能力不高。在防治水產病害過程中,使用的藥物通常是從農藥和獸藥當中移植出來的,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包括藥理學和毒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基礎,而防水產病害的過程中嗎,藥物使用的程度和藥物的給劑量不能夠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藥物治療沒有針對性,沒有起到任何的療效在,不但如此,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藥物殘留,存在很多的弊端。

2.3缺乏快速診斷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水產病害快速診斷技術還不是很完善,缺乏技術指導和依據,肉眼、憑經驗行事是基層病害工作者對病害檢測過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誤判誤診現象。而縣級水生動物防疫站人才隊伍的專業素質比較低和設備配備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診斷技術嚴重缺乏。

3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發展趨勢

3.1病害風險評估。在進行水產養殖過程中,很有必要對水產動物進行疫病風險評估,然后在根據評估的結果去制定風險管理措施,這樣能讓水產動物疫病的傳播有所控制,縮小疫病流行的范圍。進行風險評估主要就是根據決策需要,并將科學作為評判那些不確定事件的過程,作出邏輯判斷,然后再結合現代數學方法還有專家的經驗,這樣一來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就建立成了,通過指標值得確定和權重的確定,還能夠建立一個綜合評價模型,在確定風險程度的時候主要是利用合適的閥值來確定,還可以依據風險因素所占有的權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政府在防控重大疾病的時候有效應用了風險評估,并以此作為支撐體系,在國際上很多疫病防治研究領域也有效應用了病害風險評估,其應用價值還是非常高的。

3.2在遠程診斷技術方面。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系統建立為水產養殖病害的預警預報及診斷治療提供了信息快速傳遞,分級管理平臺。采用統一建模語言(UML)構建開發的魚病遠程監測預警與診斷系統,為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預測提供了新途徑。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平臺是建立在以B/S結構為主的Web瀏覽器平臺上,將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相結合,及時收集、分析、反饋信息,利用水產病害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診斷技術,建立了水產病害專家數據庫和水產病害文獻資料庫,通過“水產病害遠程診斷技術系統“建立的業務應用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按點部署的視頻采集子系統,實現了數據傳遞、自助查詢、在線交流等功能,可提供電子答疑、用藥指南等咨詢服務,以可視、交互的方式,實現病害的自助診斷和專家遠程診斷。

3.3免疫調節劑方面。應用免疫增強劑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機體抗病能力有所增強,免疫調節劑主要的作用就是促進防御反應并誘發宿主防御反應,尤其是對高低等無脊椎動物所具有的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我國應用先天性免疫增強制劑在水產動物中還是比較多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劑,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幾丁質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藥制劑,這些防治制劑已經廣泛應用到了水產動物中。比如羅氏沼蝦在受到應激刺激以后,其機體生化指標還有抗氧化能力有會有所變化,要在應用大黃蒽醌提取物的話,就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在投喂含有殼聚糖的草魚飼料時,可以通過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而對草魚頭腎、脾臟溶菌酶活性、頭腎NO含量等有顯著上調作用;海藻硫酸多糖和殼聚糖對刺參主要組織酶活性有顯著影響,可以作為刺參免疫增強劑使用;香菇多糖和黃芪多糖可以顯著促進鯉魚免疫細胞的活性,并促進白介素基因的表達。

4結論

總而言之,水產品的種苗能夠實現全國的互換,并且呈現較為頻繁的狀況,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樣性,而病害發病的時間和頻率也不固定,由原來的季節性發病轉向全年性的發病形式,對我國水產平養殖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康安娜.黑龍江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研究[J].黑龍江水產,2012(6).

[2]方朝輝,徐小雅.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的現狀與前景[J].農業與技術,2012(10).

[3]張志華.河北省啟動水產養殖病害精準測報試點工作[J].河北漁業,2009(7).

[4]王建平.浙江寧波市水產養殖病害預測報網絡簡介[J].科學養魚,2007(5).

篇3

[關鍵詞] 水產養殖;無公害防治;常見魚病

昭陽區主要水產養殖區域地處海拔1950-3320m,特殊的高原氣候條件,決定了水產養殖品種單一,產量低,魚類病害少,污染小。筆者通過分析水產養殖狀況,常見魚病癥,應用中草藥防治水產魚類疾病,生產無藥物殘留、健康、安全、優質的水產品,滿足當代消費者需求,提高高原地區水產養殖效益,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

一、昭陽區水產養殖狀況

1.淡水養殖資源豐富,水質清新,污染少

昭陽區有大小型水庫56個,面積40825畝,庫容4.29億m3、池塘2060畝、河溝1513畝、水田21500畝。境內主要有昭通煙廠、華新水泥廠、昭通水泥廠和威力淀粉廠等,地處水庫及河流的下游,其污物排放是經環保局評審合格排放,城市廢水也是經過污水處理廠凈化排放,污染較小。

2.水產養殖魚類品種單一,產量低

水產養殖魚類主要品種是鯉魚、草魚、鰱魚、鳙魚和鯽魚。2011年昭陽區水產品產量2455t,居歷年最高,主要水產養殖面積水庫24200畝,產量1602t,畝均產量66.2kg,池塘、壩塘2060畝,產量661t,畝均產量321kg。

二、昭陽區水產養殖主要常見魚病的危害

1.魚類病害少

區內海拔高,日照紫外線照射較強,對水體具有較好的消毒殺菌作用,水產養殖魚類病害少,常見主要魚病是爛鰭病、爛尾病、打印病、白頭白嘴病、腸炎、水霉病、腮霉病、白點病、魚虱病、錨頭鳋等,病毒性魚類病全區未監測到。

2.危害程度

2011年是開展魚病無公害綜合第五年,水生動物病害監測結果,池塘、壩塘養殖面積2060畝,病害發病面積103畝,病害發病率5%。

3.常見主要魚病典型癥狀

(1)細菌性疾病

①爛鰭病、爛尾病,由細菌、霉菌所引起的疾病。癥狀:魚鰭變白,病變部位分泌粘液,尾鰭與背鰭、腹鰭均可見到腐爛,并有血斑點產生。當病情惡化時,腐爛的鰭和尾會脫離魚體,嚴重時導致死亡。

②打印病 又稱腐皮病,病原體是點狀產氣單細胞菌的點狀亞種,屬革蘭氏陰性菌。癥狀:在附近或是尾柄上皮膚和肌肉發炎象膿包一樣。肌肉會逐漸爛掉形成圓形或者是橢圓形的病灶。好像打了一個烙印一樣。

③白頭白嘴病 病原體是粘球菌的一種,類似于爛腮病的病原體。癥狀:病魚的額部和嘴的周圍細胞壞死,變白,發生潰瘍,有時會帶有灰白色的絨毛狀物,魚體瘦黑。發病極快、傳染迅速。多見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

④腸炎 病原體為點狀產氣單孢桿菌,攝入不潔凈或過量的食物,腸道飽脹、排泄受阻,導致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癥狀:病魚呆滯,停留在池塘邊、角不動,紅腫充血。

(2)真菌性疾病

①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體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魚體的傷口和魚卵上,是較常見的魚病,全年均可發生。癥狀:一旦發現魚體長“白毛”時,菌絲已侵入魚體傷口,隨著病情發展,患處肌肉腐爛,食欲減退,最終死亡。

②腮霉病 病原體為腮霉屬的真菌,癥狀:發現魚表現為呼吸困難時,打開其腮部會發現菌絲。

(3)寄生蟲疾病

①白點病 病原體為小瓜蟲,多在在缺乏光照、低溫秋季連陰雨天易發生。癥狀: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細菌感染,造成大批死亡。

② 魚虱病 魚虱是一種小型甲殼類水中害蟲,外形似臭蟲,俗稱水臭蟲。魚虱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是附著在魚體表的一種寄生蟲引起魚常見多發病。癥狀:該病在低溫季節極易流行,致使魚體瘦弱,影響生長,魚虱能在魚體表面自由爬行,給魚造成很多傷口,又使魚體發炎潰瘍,并發細菌性疾病。寄生在鰓及體表,肉眼可見。魚體有魚虱寄生時,呈現出極度焦躁不安,或躍于水面,或急劇狂游,百般掙扎,靠池壁摩擦,翻滾等現象,重者魚體消瘦死亡。

③ 中華魚蚤病 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齡以上草魚。癥狀:輕度感染無明顯病狀,嚴重時影響魚的正常呼吸,引起魚焦燥不安。病魚整天在水表層打轉或狂游,尾鰭上翹,俗稱“翹尾巴”病,病魚因極度消瘦死亡。

④錨頭鳋 感染率高、流行范圍廣、流行時間長。錨頭鳋在水溫12-33℃可繁殖,對各齡魚都會產生危害。癥狀:錨頭鳋寄生在鰱、鳙等鱗片細小的魚體表面時,引起寄生部位周圍紅腫、發炎,形成明顯的紅斑。當寄生在鯉、鯽等鱗片較大的魚體表面時寄生部位的鱗片被“蛀”成一個缺口,形成充血紅斑,寄生部位紅腫、發炎、化膿;病魚煩躁不安,在水中亂竄。寄生1-2個就可以使魚種生長發育受阻,魚體瘦弱,產生畸形,當大量寄生時,魚體消瘦,抗病力下降,有時會并發水霉病等其他病癥,病魚嚴重消瘦直至死亡。

三、魚病無公害綜合防治辦法

1.池塘清淤消毒殺菌

魚種放養前,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然后曝曬池底,注水后至水深1m時每畝用生石灰125kg~150kg,加水充分稀釋后,全池潑灑,間隔15d后才能投放魚苗。

2.魚種消毒

魚苗下塘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魚種5~10mim或用10g/ m3的漂白粉浸洗魚種10~15mim,可預防細菌性的疾病。

3.中草藥防治魚病方法

(1)常用中草藥。大黃、黃芩、黃柏、大蒜、五倍子、百部、菖蒲、青篙、檳榔、苦楝皮等。

(2)使用方法。單選用一位中藥或配伍方劑碾成細粉末拌餌投喂,制成湯劑全池潑灑二種方法,水面寬適合選用拌餌投喂法。

① 防治細菌性疾病 水深1m的池塘每畝用五倍子450g、大黃450g、黃芩350g、黃柏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兌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留用藥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兌水全池潑灑,每劑反復使用3次,或磨成粉拌餌投喂,每千克魚用2-3g,連用三次,每天1次。

② 防治真菌性疾病 連陰雨天,水深1m的池塘每畝用5kg生石灰裝入竹籃,用遷引繩遷竹籃在水面反復劃行,間隔7日,用菖蒲450g、檳榔450g、青篙350g、大黃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兌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留用藥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兌水全池潑灑,每劑反復使用3次??煞乐握婢⒓毦约膊?。

③寄生蟲疾病 水深1m的池塘每畝用苦楝皮450g、百部450、青篙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兌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藥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兌水全池潑灑,每劑反復使用3次。

四、防治效果評價

2006年是水產養殖業由昭陽區水利局劃轉昭陽區農業局第二年,2011年開展魚病無公害綜合第五年,2006年與2011年相比較,池塘、壩塘水產養殖面積2060畝不變,魚類水產養殖產量從2006年的351t增加到2011年的661t,增310t,畝均產量從170kg增加到321kg,增長幅度達47%。病害發病面積從2006年的577畝減少到2011年103畝,下降了474畝,病害發病率由28%下降到5%,下降了23個百分點,開展魚病無公害綜防治效果明顯。

五、分析與體會

1.防治魚病的幾種常用中草藥分析

現代中藥學報道:大黃有效成分為結合性蒽醌衍生物。黃芩含黃芩甙、黃芩甙元、漢黃芩素、漢黃芩甙。黃柏含小蘗堿。大黃、黃芩、黃柏有廣譜抑菌作用強,用于爛鰓病、出血病、腸炎、打印病及白頭白嘴病等。苦楝皮 含川楝素、生物堿、萘酚等,有殺蟲、殺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蟲性鰓病,以及錨頭鳋、中華鳋、車輪蟲等。五倍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質,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革蘭氏陰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頭白嘴病、粘細菌病、氣單胞病、白皮病、赤皮病等。菖蒲,有抑菌、抗真菌作用,可用于防治細菌性腸炎、赤皮、爛鰓和水霉病等。檳榔,含生物堿有驅蟲、抗病毒、真菌的作用。青蒿,含青蒿酮等有驅蟲、殺菌功效,用于防治細菌、真菌性魚病和蠕蟲類寄生蟲病。

2.體會

傳統使用防治魚病的的抗菌藥和殺蟲劑化學藥品、農藥等對防治魚病害雖有一定的療效,同時也帶來病原體的抗藥性和水產品的藥殘、藥害和對水質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等問題,直接影響水產品的品質,損害消費者的健康。應用中草藥防治魚病歷史悠久,中草藥作為綠色藥物,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無毒副殘留性、無抗藥性等諸多優點,可以解決魚病防治中因使用化學藥物、抗生素等而引發的抗藥性等問題,且來源廣,成本低,可以改善養殖水體水質,筆者結合昭陽區水產養殖實際,探索出魚病的防治辦法,對水產養殖有一定作用,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全國中草藥匯編.組委會,全國中草藥匯編〔M〕,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1)

[2]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新世紀2006(2)

篇4

論文關鍵詞:論中草藥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的應用及對策

 

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病害日趨嚴重,養殖中所使用的漁用藥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多??股?、促生長劑、殺蟲藥等的大量使用,帶來了藥物在魚體內大量富集殘留和病原體的抗藥性等問題,導致養殖水產品質量下降,既危害了人類健康,又污染了環境。開發和生產安全、高效的無公害魚藥已經成為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草藥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藥性不顯著、資源豐富以及多樣化等優點,在防治魚病中,除了兼有藥性和營養性外,還具有提高水產動物生產性能和飼料利用率高的功效。為貫徹落實“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進行綠色無公害安全水產養殖生產,應用中草藥防治魚病具有重大意義。

一、中草藥的作用

1、抗菌、抗病害

如大黃、黃柏、黃岑有抗菌功效,能夠抑菌;苦楝皮、馬鞭草、白頭翁等能殺蟲。

2、增加機體免疫力

水產動物具有相對完善的免疫力功能,中草藥可以對其起調節作用。

3、可以完善飼料的營養配伍,提高飼料轉化率

中草藥本身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如粗蛋白、粗脂肪、維生素等,某些中草藥還有誘食、消食的作用。

二、中草藥的特點

1、資源廣、成本低

我國地域遼闊藥學論文,中草藥資源豐富,易種易收,且使用簡便。

2、在動物體內無藥物殘留無公害

中草藥是天然物質,保持了各種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的也能順利排出體外,在體外細菌分解,不會污染水環境。而一般的化學藥物成分會積累在動物體內或殘留于水體中。

3、毒副作用小,在動物體內不產生抗藥性

通過中草藥組方配伍,利用中藥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其防病治病的功效,減弱或消減了毒副作用。有毒的中草藥經過適當的炮制加工后,毒性會降低或消失,此外至今醫學研究還未發現中草藥有抗藥性的問題。

三、中草藥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的應用

1、大黃 其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及蘆薈大黃素抗菌的作用最好,有收斂、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及抗瘤的作用。用以防治草魚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病、白頭嘴病等。

2、烏柏 又名柏樹、木蠟樹,其葉含生物堿、黃酮類、鞣質、有機酸、酚類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不酚酸尖物質,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可以用來防治爛鰓病、白頭白嘴病等。

3、五倍子 含鞣酸,有收斂作用,能使皮膚粘膜、潰瘍等局部蛋白質凝固,能加速血液凝固而達到止血效果;能沉淀生物堿,對生物堿中毒,有解毒作用,抗菌范圍廣,用于水產動物細菌疾病的外用藥。

4、辣蓼 鞣質,黃銅類,蒽醌衍生物及蓼酸,用于防治細菌腸炎病。

5、黃芩 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入藥,有抑菌、抗病毒、鎮靜、利尿解毒功效,可防治爛鰓病、打印病、敗血病、腸炎病。

6、黃連 雙名雞爪連,川連,味連,上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藥學論文,以根狀莖入藥,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細菌性腸炎。

7、穿心蓮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穿心蓮內脂及黃酮化合物等,有解毒、消腫止痛、抑菌止瀉及促進白細胞吞噬細菌的功能,藥用全草,防治細菌性腸炎病。

8、黃柏 又名案木,聚皮,無柏,落葉喬木。以樹皮入藥,有抑菌、解毒、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魚血病站。

9、大蒜 藥用鱗莖,其有效成分大蒜辣素,有止痢、殺菌、驅蟲及健胃作用,用于防治細菌性腸類病。

四、存在的問題

1、水產用中草藥基礎研究落后,目前水產養殖用中草藥不論是單方或復方制劑,其作用大多借鑒中醫藥歷史資料記載、臨床用藥經驗的累積來確定。但傳統中草藥理論缺乏對中草藥的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機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像西醫那樣做藥敏試驗和解剖實驗,對臨床反應和臨床實驗數據等有關詳細記錄。要從藥理方面逐一進行試驗研究,尚缺乏相應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因此,在應用過程當中要注意配伍禁忌問題。

2、中草藥研究與開發受到了重視,但產業基礎薄弱,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年來,我國在免疫增強劑尤其是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上的研究開發較多。但總體而言,我國中草藥產業基礎研究與開發薄弱,生產工藝落后,工程化水平低,中藥企業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狀況,即規模小、企業數量多、產品重復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及自動化生產水平低。此外,中藥劑型落后。而國家投入到中草藥研究中和資金也少的可憐。目前養殖用中草藥行業遠不能適應實際需要。

3、劑型混亂,消化吸收存在著障礙,嚴重影響了藥效。目前在水產病害防治過程中應用的中草藥,劑型呈現多樣性,基本包括了粉劑和水劑。其中粉劑有普通粉碎劑和超微粉碎劑;水劑有水煎水劑、化學萃取水劑和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的水劑。而這其中大多數劑型是以普通粉劑形式存在。中草藥大部分品種成分組成基本以粗纖維和幾丁質為主藥學論文,而水產動物特殊的消化結構又決定了它們對幾丁質與粗纖維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所以普通散劑由于水產動物對它有著消化吸收障礙而顯效果差顯效慢,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四、解決的方法與對策

1、加強中草藥的基礎理論研究。目前,有關水產養殖用中草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臨床應用和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上,許多中草藥及其復方中草藥制劑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結構、提取、有效成分間的相互關系、毒理學等藥理學方面均缺乏對水生動物的促生長、疾病防治、誘食、改善水產品品質等的作用,通過深入研究其特征、作用機理,以期篩出效果良好的水產品用中草藥。

2、形成以市場規律為導向的中草藥研究機制。食物源性的農藥、獸藥殘留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化學藥物和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這使得人們不得不將疾病,尤其是動物疾病的防治轉向中草藥的研究為目標。重點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形成有利于整體經濟增長、區域經濟發展和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現代中藥產業。

3、結合水生動物消化吸收的原理,在劑型上給矛改變,如超微粉碎或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其消化利用率,從提高了療效。

4、統一質量標準,嚴格把握好原料的質量關、產地關,同時避免原料的污染,使組方更合理與科學。

5、中、西藥結合,彌補中藥某些藥理顯效慢的不足,使組方藥更快、更好。

篇5

關鍵詞:水產養殖技術 淡水養殖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8-01-01

一、我國淡水養殖技術發展存在主要問題探討

20世紀,我國淡水養殖技術雖然取得巨大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認真總結這一時期經驗教訓,找出存在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為我們進一步發展我國淡水漁業創造條件。

(一)、繁殖育種問題

我國除常見幾種淡水養殖魚類馴化較好外,許多水產養殖的生物體基本上是野生型的,未經過家化過程的遺傳改良,因此,除保留了野生型對環境溫度等變化適應性較強的優勢外,更多地表現為對養殖環境變化的不適應性,如密度變化、營養條件、病原體的侵襲和惡化的水環境等。20世紀中國淡水養殖技術發展變遷研究

(二)、病害防治問題

隨著水產養殖品種的增加,規模不斷擴大,養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國際間、區域間的引種頻繁,使得魚病發生頻率高,具體表現為病害發生區域越來越廣、防治難度越來越大、病害發生的時間提前、季節延長。這些原因導致淡水養殖業損失越來越大。

(三)、養殖環境研究問題

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工業污水對漁業水域環境的影響日益明顯。在魚類資源保護問題上,一直存在著輕資源、重養殖的現象。有關資源方面的課題很難列入計劃,而養殖方面一些低水平的課題卻大量重復。這也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

(四)、水產技術推廣問題

我國水產技術推廣力量薄弱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推廣機構的職能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產前市場預測分析、幫助服務對象籌集資金、產后幫助漁農銷售魚貨、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環境管理等方面差距較大。二是水產技術推廣經費嚴重不足,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比,我國水產技術推廣投資強度一直較低。

二、對進一步發展我國淡水養殖技術的思考

要進一步加快發展我國淡水養殖技術,實現21世紀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認真研究當前我國淡水養殖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又好又快地發展我國淡水養殖技術及其養殖業。

(一)、加強漁業基礎性研究

基礎研究是一切應用開發研究的基礎,近年來,世界各國對各領域基礎研究非常重視,政府給予大量投入,為進一步發展我國淡水漁業,就必須重視和加強淡水漁業基礎研究,如分子生物技術、基因技術、病害防治技術、營養飼料技術等的研究。

(1)加強分子生物技術研究

當前的水產養殖業在相當廣闊的領域里都需要引進分子生物技術和其它先進技術。水產養殖生物技術可以被闡述為將生物學概念科學地運用在水產養殖的各個領域,以提高其產量和經濟效益。生物技術所涉及的應用范圍很廣,它可用于促進水產養殖業的生產和管理。

(2)加快基因技術的研究應用

實現養殖對象的良種化,不斷推出養殖新良種,從根本上解決日前因種質衰退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確保我國苗種生產持續健康發展。選擇育種、雜交育種、雌核發育、多倍體育種等都己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而基因工程的應用潛力也可望給淡水養殖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和革命性的變化。

(3)加強病害防治技術研究

傳染性病害是水產養殖中最為嚴重的問題,正在威脅各個養殖品種??刂撇『Φ某R幏椒ㄈ缁瘜W藥物對許多新病菌無效漪別是病毒病)。分子技術在病菌篩選和鑒定方面受到日益的注意。另外,這些技術為發病機理提供更多的了解。對病害控制和防治(如DNA疫苗)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

(4)加強飼料技術研究

水產養殖發展中最熱門的爭論之一是水產飼料中魚粉和其他動物蛋白的利用問題。雖然魚粉具有優質蛋白質含量,但也有幾個缺點,包括成本高,供應不穩定。野生魚的產量在下降,日益受到環境(富營養化,過度營養的廢料污染)、倫理和社會的關注。

(二)、加強政府對漁業科技的宏觀管理和增加政府的資金投入

政府在利用科技促進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政府及各職能部強化漁業科技宏觀調控體系。具體表現為:增強政府管理漁業的科技意識,形成科教興漁觀念、知識資源觀念和知識投入增長觀念;制訂漁業科技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規劃的制訂需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協調性、效益性和可操作性原則,明確漁業科技發展的具體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領域和政策措施;建立多層次的科技開發資金保障機制,為增加技術開發與研究經費提供資金保證;完善法律體系,通過制訂和完善有關科技創新的法律法規,為鼓勵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尊重知識和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

(三)、大力發展水產教育,提高漁業勞動者_的科技素質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21世紀的漁業將發展成為技術密集、智力密集型產業,因此提高漁業勞動者的科技素質是長期的、首要的任務。做好技術的普及宣傳和應用指導,采取廣播講座、電視錄相、科技集市等途徑傳播科技信息、科技知識以及科技應用經驗和應用成果,逐步引導漁民向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益方面投入。在辦好現有高、中等水產專業教育的同時,積極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各類技術培訓班,采取印發資料、制訂技術規程、舉辦講座等措施提高漁民科技水平。加強漁業科技示范場、示范戶建設,集中力量解決科技應用中的實際問題,讓漁民從科技成果運用中得到實惠,激發漁民自覺學習和運用科技的積極性,為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四)、加強漁業科技推廣力度

推廣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因而加強漁業科技推廣力度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必須確保要穩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穩固、人員穩定、待遇穩定。在各地的行政機構改革過程中,要避免出現撤并兼或脫鉤斷奶等問題的出現。尤其是在目前的縣鄉機構改革中,應確保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的穩定,在機構設置上可以保留水產技術推廣機構,與同樣從有關單位分離出來的農業技術推廣站合成設置農林牧漁綜合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包括水產技術推廣中心,這個機構包括行政、執法和推廣職能。有條件的地方或水產業發達的地方可單獨設立水產研究科,疾病防治中心,監測站,增殖站等作為推廣機構的組成部門進行工作,增強推廣部門的職能,使得水產業的管理直接化、合理化和效率化。

其次要增強水產技術推廣服務手段。在基礎設施方面,除配備必要的實驗設施,資料室,培訓室等,增加配套儀器設備。這對于水產科技人員開展水產養殖病情測報、水生動物檢疫、水產種苗種質檢測和質量檢驗等方面的工作很重要。

篇6

[關鍵詞] 發展 漁業 經濟 措施

[中圖分類號] S9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9-0281-01

1 概況

1.1 基本情況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轄四鎮四鄉,102個村民委會,5個社區,總人口21萬,其中農業人口為18萬人。2013年農村人均有糧409公斤,農民人均所得3789元,遠遠低于全省及全國的平均水平,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山區貧困縣。全縣總面積4386.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52.9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為3.35萬畝。全縣水域總面積3.8萬畝,人均占有水面0.19畝,其中自然水面3.7萬畝,養殖水面0.03萬畝,占水域總面積的0.66%。

1.2 漁業資源情況

蘭坪縣全境均屬瀾滄江水系,縣內有通甸河、a江河、碧玉河等大小支流93條都流入瀾滄江,總長度為458.9公里。有豐坪水庫、黃梅水庫、白羊水庫、東塢水庫和正在建設的黃木水庫五個水庫。蘭坪縣境內有魚類25種,以鯉形目魚類為主,其中土著魚19種,占土著魚種數的63.1%。鲇形目6種,占31.58%,合鰓目1種,占5.26%。蘭坪縣境內養殖的魚類主要有鯉魚、草魚、鯽魚、羅非魚、虹鱒魚、鰱鳙魚等,養殖方式為池塘養殖。全縣共有82戶養殖戶,已辦理養殖證的有43戶。到2014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21畝,水產品產量170噸。

1.3 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

蘭坪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由于是山區,受自然環境條件限制,蘭坪縣水產養殖處于養殖面積小、規模小的狀況,到2014年全縣水產養殖總面積只達到321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244畝。水產養殖方式以池塘養殖為主,水源為冷水(山泉水)水源。由于蘭坪縣漁業生產起步較晚,池塘養殖基礎設施不完善(注排水不方便),養殖管理手段落后,養殖科技含量低,形成粗放粗養,產量低(畝產600千克/畝)、經濟收入低。蘭坪縣境內沒有水產苗種繁殖、培育基地,水產養殖所需的魚苗要從外地購買,因長途運輸,魚種投放后成活率不高,造成養殖成本高。

從近年來對蘭坪縣水產品市場銷售情況分析來看,全縣鮮魚銷售量平均為400噸/年,而自產的水產品總量每年只有170噸/年,遠遠不能滿足蘭坪縣水產品銷售市場需求,水產品銷售市場缺口仍然很大。市場上銷售的水產品大多都是從外地調入,價格昂貴,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蘭坪縣水產養殖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很大。

2 造成水產養殖業發展滯后的原因

2.1 養殖基礎設施脆弱、養殖條件差。全縣池塘規范化程度低,池塘老化,池埂垮塌時有發生。進排水設施不完善,不能保證定時注水和排水;池塘塘深普遍偏低,有的平均水深不足1m,池底淤泥過厚,有機物沉積過多,造成富營養化,形成氧氣供應不足,魚類時常出現浮頭現象和發生魚病。給水產養殖生產者造成損失。

2.2 規?;潭鹊?。蘭坪縣水產養殖總面積為294畝,分散在全縣的八個鄉鎮。多為一家一戶式經營,是典型的家庭養殖模式;養殖品種單一,只有鯉魚、草魚;連片程度極低,面積最大的養殖戶只有18畝,很難形成規模。養殖方為粗放粗養,沒有定時定量投放飼料,魚苗生長緩慢,產量低。養殖過程中使用機械化程度低,據調查了解,縣內已在使用的自動飼料投喂機僅有一臺,增氧機不足10臺。

2.3 苗種質量得不到保障。由于蘭坪縣沒有水產苗種繁殖培育基地,水產養殖所需的魚苗,養殖戶自己到外地購買。各養殖戶由于缺少資金或節省資金,購進苗種的渠道不同,苗種質量參差不齊,很難保證苗種質量。從外地購進的魚苗,經長途運輸后造成苗種損傷,投放后成活率低,增加養殖戶經濟成本。大多數養殖戶因苗種質量差,品種不純,形成生長緩慢,養殖周期長,單位面積產量難以得到提高。

2.4 缺乏市場競爭意識。蘭坪縣的水產養殖者沒有把水產養殖作為專業化來進行養殖,現在的養殖模式基本都屬于附屬養殖,養殖者大多數時間都從事其它生產經營活動。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術能力弱,對水產養殖技術缺乏系統了解和認識,養殖管理跟不上?,F在養殖的品種多為常規養殖品種,苗種質量差,規格參差不齊,產量低,沒有主導品種和優勢品種,難以適應市場需求,更沒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

2.5 漁業科技推廣力度不足。蘭坪縣水產養殖業長期以來一直處于人工池塘養殖和水產品品種單一的養殖模式。養殖業的發展除了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外,在一定程度上與我縣漁業科技推廣力度弱有很大的關系。蘭坪縣是一個民族自治縣,水產技術技推廣機構屬于事業單位編制,水產技術推廣過程中缺乏資金,不能有效的組織、開展水產新技術科技培訓,養殖戶沒有機會獲得專業的水產養殖技術。導致蘭坪縣水產養殖技術一直沒有得到提升,影響蘭坪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2.6 市場信息不暢。蘭坪縣水產養殖戶對水產品市場信息缺乏了解,沒有充分掌握水產品養殖、銷售渠道的信息。養殖模式和養殖品種未能按照市場需求進行調整,仍以常規品種和傳統養殖方式進行水產品養殖和生產。水產品產出單產較低,且品質差,缺乏價格競爭力,水產品市場占有率極低,經濟效益不明顯。

2.7 開拓市場的能力差。名優水產品市場價格比較高,經濟效益高,很受消費者的青睞,但是蘭坪縣水產品新品種難以打開市場銷售局面。因為名優水產品養殖因養殖成本較常規品種高,養殖技術要求高,市場銷售價格高。而水產品消費者對名優水產品價值了解甚少,高價格的銷售很難經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名優水產品沒有被投入到更大的消費市場,生產者自產自銷或者銷售到高消費的餐廳,市場空間小,嚴重制約了水產養殖者對新品種的引進、開發的積極性。

2.8 病害防治手段簡單。由于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池底淤泥大量沉積,池塘水質質量下降產生富營養化,水中氧氣含量減少,有害物質富集,病菌滋生,造成養殖水域環境惡化,魚病頻發。由于養殖戶缺乏魚病防治知識,不能正確的判斷魚病和及時預防、治療,一旦發生魚病,就沒有辦法控制病害,直接產生魚苗或成魚直接死亡的現象,給水產養殖戶造具大的危害和損失。

3 促進水產養殖業發展措施的幾點思考

3.1 積極爭取政策支持??h水產技術推廣站要根據蘭坪縣水產養殖發展的現狀,科學謀劃漁業發展戰略措施,制定水產養殖規劃,報行政主管部門,將發展水產養殖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增長點,轉變漁業經濟增長方式,積極爭取政府出臺漁業發展的政策和意見,將水產養殖業納入蘭坪縣“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積極爭取政府資金支持,加大對蘭坪縣對漁業資金投入的力度,穩步推進蘭坪漁業可持續發展。

3.2 以漁業項目為依托,改造養殖池塘,提高養殖技術和魚苗魚種質量。近幾年來,國家開始對地方漁業發展予以重視,對有利于當地漁業經濟發展的項目都給予立項。為促進蘭坪縣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蘭坪縣水產站要以漁業項目為依托,,組織技術力量,以養殖大戶為重點,積極申報漁業項目。利用成功申報的資金對養殖戶的池塘進行規范化改造,開展水產養殖技術培訓、引進優質魚苗種,形成規范化養殖,達到以養殖大戶帶動周圍養殖戶共同致富的目的。以漁業項目為依托是促進蘭坪縣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3.3 加大漁業科技推廣力度。要改變傳統的養殖方法,轉變漁業經濟增長方式,提高養殖戶經濟收入,蘭坪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就要加大漁業科技推廣力度和加大水產養殖新技術培訓力度。在漁業新技術推廣和培訓過程中,利用項目資金,以條件好的養殖大戶為培訓基地開展培訓,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資金達到推廣和培訓的目的。通過現場培訓養殖戶,讓他們掌握養殖實用技術,并在水產養殖實踐中加以利用,轉變傳統養殖觀念,提高漁業生產者的經濟效益,帶動蘭坪縣漁業生產健康發展。

3.4 增強市場開拓能力。新產品被市場接受要有一個過程,養殖者應根據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逐漸將以引導和制定養殖品種,以達到增強市場開拓的能力。但是養殖過程中養殖者不能為了高價格而盲目擴大,最好是養殖本地適應能力強的土著魚類或試驗養殖成功的冷水魚類。如蘭坪縣高坪龍泉生態園養殖成功的虹鱒魚,由于有豐富的冷水資源和成功的養殖技術,到目前養殖達到一定規模,經濟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消費渠道只是餐廳消費,沒有進入大眾消費市場。因此水產品市場不能僅僅局限于當地市場,也要不斷開拓擴大新市場。

篇7

(1.河北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監測總站,河北 石家莊 050011;2.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 石家莊 050011;

3.唐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 唐山 063000;4.滄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 滄州 061000;

5.秦皇島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基金項目: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海產品創新團隊資助。

作者簡介:申紅旗(1959.5-),男,推廣研究員,疫病防控與質量安全研究崗位專家。shq0518@sina.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12.016

對蝦是河北省海水養殖的主要種類,2014年全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三大品種的養殖面積約1.57萬hm2,產量約1.8萬噸。近年來對蝦養殖病害頻發,使養蝦生產蒙受嚴重損失。2014年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依托全省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組織開展了對蝦病害監測與防控技術實驗示范,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監測方法

1.1病害測報

2014年河北省繼續組織開展了全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其中沿海3市9縣區選擇對蝦養殖病害測報點29處,面積3 663.33 hm2,約占對蝦養殖總面積的21.54%,詳見表1。確定測報員31名,每月上旬逐級報送所轄區域上月對蝦病害情況,由省站匯總、整理、分析、編寫全省月度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情況通報,上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省農業廳,并印發各市漁業主管部門與水產技術推廣機構。2014年河北省對蝦養殖疫病監測點情況詳見表1。

1.2實驗室檢測

為提高對蝦病害診斷準確性,本站5月上旬與7月中旬分別抽取部分對蝦育苗場生產的蝦苗和部分對蝦養殖場的幼蝦、成蝦,帶回省站所屬實驗室依據標準方法進行對蝦病毒實驗室檢驗。

1.3現場調查

在對蝦養殖生產過程中,筆者多次深入生產第一線,詳細調查了解對蝦病害發生、發展過程及蝦池環境情況,根據病蝦癥狀、環境條件、流行情況進行現場診斷,掌握對蝦疫病第一手資料,并指導防控工作。

1.4書面調查

9月下旬,對蝦養殖生產進入尾聲階段時,印發《海水養殖對蝦病害情況統計表》,調查內容包括對蝦品種、養殖面積、養殖模式、放苗密度、病害名稱、診斷水平、發病時間、發病面積、死亡率、經濟損失、防控措施及效果等。至10月上旬,沿海9縣區全部報送了對蝦養殖病害調查情況。

2監測結果

2.1月度病害測報監測結果

6-9月份,共監測到對蝦養殖病害5種,其中對蝦紅腿病、對蝦黑鰓綜合征、對蝦腸道細菌病(原名弧菌?。榧毦裕瑢ξr肝胰腺壞死病病因復雜,一般認為與池水中藻類及病菌等有關。沒有報告病毒病發生。詳見表2。

2.2實驗室檢測結果

共抽樣164個,其中5月上旬集中抽取對蝦蝦苗樣品83個,檢出病毒陽性4例,陽性檢出率4.82%;7月中旬抽取對蝦樣品81個,檢出病毒陽性32例,陽性檢出率39.51%。共計檢出陽性36例,總陽性檢出率21.95%,詳見表3。

2.3現場調查情況

在今年對蝦養殖生產期間,先后到中捷、黃驊、豐南、曹妃甸等縣區對蝦養殖場調查對蝦病害情況。從現場調查情況來看,各對蝦養殖場疫病發生率與死亡率明顯低于去年。

2.4書面調查結果

根據沿海各市縣報送的對蝦養殖病害情況,2014年河北省養殖發生病害6種,其中細菌性病害與月度病害測報情況相同,非病害測報點發生對蝦病毒病1種。詳見表4。

3監測結果分析

3.12014年對蝦養殖病害總體情況

根據月度病害測報監測、實驗室病毒檢驗、書面調查及現場調研情況,2014年河北省對蝦養殖共發生病害6種。其中病毒病1種,細菌病4種(黑鰓綜合征、紅腿病、腸道細菌病、肝胰腺壞死?。?,其他1種。全省對蝦海水養殖總面積15 677.67 hm2,發病面積7 467.27 hm2,發病率 47?63%。加權計算平均死亡率16.53%,經濟損失7 506.95萬元。詳見表5和圖1。

3.2近5年河北省對蝦養殖病害情況比較

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自2010年以來,已連續5年組織開展全省對蝦養殖病害調查工作。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河北省對蝦養殖各品種病害情況均為近5年來最低,其中經濟損失約為2013年的一半。詳見表6和圖2。

4各種對蝦病害防控技術實驗示范

河北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采取病害測報與防控技術實驗示范相結合的方式,病害測報點兼作防控技術實驗示范點。2014年6-10月,先后收到對蝦海水養殖病害測報點報送的病害防控技術實驗示范27例次,包括發病時間、環境條件、主要癥狀、防控措施等內容,但沒有對蝦病毒病防控技術示范案例。

4.1日本對蝦紅腿病

示范場點:秦皇島江鵬科技養殖有限公司,養殖面積66.67 hm2。

發病時間:6月下旬,水溫20~28 ℃。

發病情況:發病面積2.91 hm2,發病率4?37%,死亡率0.91%。

主要癥狀:對蝦活動能力減弱、食欲不振和游泳足變紅、鰓區變黃。

防控措施:魚蝦壯元5%+高穩西0.3%;大蒜1%,去皮搗爛,飼料均勻混合制成藥餌,連續投喂5~7 d。

4.2日本對蝦黒鰓綜合征

示范場點:黃驊市南排河鎮歧口村王學生養殖場,養殖面積60 hm2。

發病時間:6月上旬,水溫26~27 ℃,鹽度25‰~30‰,溶解氧4.0~6.0 mg/L,pH值8.0~8.5,氨氮0.53 mg/L。

發病情況:發病面積6.67 hm2,發病率11?11%,死亡率5.00%。

主要癥狀:病蝦在水面與塘邊浮游,空胃,食欲減退直至死亡。死亡后頭胸甲容易剝落,頭甲殼有斑點。

防控措施:EM菌全池潑灑,及時出池。

4.3日本對蝦肝胰臟壞死癥

示范場點:中捷海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養殖面積20.00 hm2。

發病時間:7月上旬,水溫25~26 ℃。

發病情況:發病面積20 hm2,發病率100?00%,死亡率6.00%。

主要癥狀:對蝦體表發紅。

防控措施:用微生態制劑調控。

4.4南美白對蝦紅腿病

示范場點:唐山市豐南區黑沿子鎮長泊蝦場,養殖面積26.67 hm2。

發病時間:8月中旬,水溫25~27 ℃。

發病情況:發病面積10.00 hm2,發病率37?50%,死亡率2.20%。

主要癥狀:身體發紅,軟殼。

防控措施:EM菌,光合細菌交替使用,全池潑灑,每隔7~10 d用一次。

4.5南美白對蝦肝胰臟壞死癥

示范場點:海興縣瑞興育苗廠,養殖面積13?33 hm2。

發病時間: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水溫25~28 ℃,pH值8.5,溶解氧4.0,透明度27~30 cm。

發病情況:發病面積5.33 hm2,發病率40?00%,死亡率2.00%。

主要癥狀:腸胃發空,干胰臟萎縮、發黃。

防控措施:用微生態制劑調控水質。

4.6中國對蝦黒鰓綜合征

示范場點:曹妃甸區十里海養殖場,養殖面積333.33 hm2。

發病時間:8月,水溫20~25 ℃。

發病情況:發病面積200 hm2,發病率60?00%,死亡率10.00%。

主要癥狀:對蝦鰓絲局部或全部呈現褐色或黑色,組織腫脹缺乏彈性或者潰爛。

防控措施:適當加大換水量,換水30%~100%;使用“暴病克”、“鰓康”等黑鰓專治藥;“氧片”增氧,及時采用沸石粉全池潑灑。

5小結

2014年河北省對蝦養殖病害情況總體較輕,平均發病率與近5年平均水平接近;但平均死亡率及經濟損失明顯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

各養殖品種中,2014年河北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養殖發病率與死亡率,均明顯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南美白對蝦發病率接近近5年平均水平,但死亡率明顯較低。

往年河北省對蝦養殖病害損失中,病毒性病害高達90%,而2014年僅占3.02%,細菌性病害78.03%,其他18.95%。

篇8

【關鍵詞】生態健康養殖意義;生物制劑;規范用藥;加強水質管理

一、水產生態養殖概念

(一)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相關知識

利用模擬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采取生態健康科學的養殖方式進行養殖,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生態養殖就是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采取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手段,使在同一環境下的生物中能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

(二)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模式

生態養殖首先通過收集相關數據和計算各個養殖水域的生態環境容量,確定水域對海水養殖的承受能力,確定最適的養殖容量以及合理布局。

二、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意義及合理性

1、是有助于環境的改善。環境問題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面對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重大問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現代水產養殖業的重要內容。

2、是有助于提高質量和效益。生產健康安全的養殖產品,水產養殖除了在數量上滿足市場的需求,還可以提高生態健康養殖采取科學的養殖方式,有效降低飼料、還是有助于養殖生產的顯著標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質量上滿足人們對食物質量標準。

三、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幾種方法

(一)生物制劑在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應用

1.光合細菌:這是一類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在厭氧、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普遍應用的有紅假單胞菌,其特點是在菌體內含有具有光合色素,利用太陽光獲得能量,但不產生氧氣。

2.芽孢桿菌:為革蘭氏陽性菌,是一類好氣性細菌。該菌無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種酶類和抗生素。

3.硝化細菌:硝化細菌系指利用氨或亞硝酸鹽作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為主要碳源的一類細菌,為化能自養菌,專性好氧,大多為專性無機型。

4.EM菌:將篩選出來的有益微生物混合起來。采用適當的比例和獨特的發酵工藝,形成復合的微生物群落,并形成有益物質及其分泌物質,組成復雜而又相對穩定的微生態系統。

5.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將溶于水中的糖類、有機酸作為酵母菌所需的碳源,供合成新的原生質,對糖類的分解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及酵母菌生命活動能量之用。

6.放線菌:目前在水產上應用的主要是嗜熱性放線菌,對于養殖水體中的氨氮降解,可改善動物體內外環境,提高免疫力。增加溶氧和穩定pH值有均有較好效果。尤其是在甲魚養殖溫棚內應用效果更佳。

(二)沸石粉在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應用

1.沸石用作飼料添加劑在2令草魚飼料中添加5.0%(150目)斜發沸石粉,可使草魚成活率提高14.0%,相對生長率提高10.8%,飼料系數降低0.28,草魚腸道蛋白酶活性提高27.0%,而肝胰臟蛋白酶酶活性不受影響。

2.沸石用作水質改良劑每畝水深1米使用沸石粉(200目)50kg,可去除水中氨氮95%,凈化水質,緩解轉水現象。用沸石作水質改良劑時,一般海水用量為80pmm,淡水用量為15pmm當蝦池中氨氮總量超過允許含量一倍時,即達到1.2mg/L,使用池水氨氮含量降至安全濃度,沸石處理到16mg/L。

3.沸石具備作添加劑預混物的載體和稀釋劑的各種基本條件,沸石呈中性pH值,其含水時僅3.4~3.9%,對于含有結晶水和無機鹽微量成份能吸附其中的水分,增強飼料的流動性。

(三)中藥在水產生態健康養殖中的應用

中(獸)醫學上的研究及漁業生產實踐均已證明,中草藥作為混飼劑或飼料添加劑尤其適用于當前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需要,便于進行養殖魚類病害的群體防治。

四、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的探索

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既要走對路子,也需要相關方面的保駕護航。

一是搞好規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就是各地人民政府在水域灘涂總體利用規劃中劃定的用于水產養殖的水域灘涂規劃,這是漁業部門管理的用于水產養殖的法定地域范圍。

二是嚴格執行養殖生產管理制度。要繼續推進漁民養殖的有效證明,做好核發工作。養殖證也是漁民開展養殖生產的基本依據。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的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水產原良種、病害防治,漁業主管部門要加大監督管理,加大對水域生態環境的監管力度等體系建設;加強養殖水域水質監測、養殖生物疫病測報與防治工作,提高從業人員崗位技術培訓,從業人員素質和職業資格鑒定,提高和專業技術水平;加強高效、安全、環保型的水產藥物和飼料,實現技術推廣和服務隊伍建設的有效提高。

篇9

【關鍵詞】近海;養殖;污染;防治

自從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世界各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與此同時,來自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海洋污染也日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僅就我國來說,上世紀末我國平均每年的較大的海洋污染事故就高達近千起。盡管相關部門逐年加大對海洋污染的監管和治理,但是海洋污染的嚴峻形勢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觀。當然,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空氣污染、污廢水,也有液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造成的污染,還有人們在海洋上從事各種生產和實踐活動所帶來的其它污染。文章對近海水產養殖廢水污染的防治與控制展開了分析,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1 我國近海水產養殖的現狀及其對海洋的污染

我國的近海養殖主要有灘涂養殖、海灣養殖和淺海養殖三大類型,在海灣養殖和淺海養殖中又以網箱養殖最為常見。伴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市場經濟已經占據了我國經濟的主導地位。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我國沿海居民的近海養殖面積和養殖品種逐年增加?,F在,我國的近海養殖已經從單純地養魚、養蝦、養蟹擴展為養殖貽貝、鮑魚、羊棲菜等經濟價值更高的水生動植物。近海水產養殖為我國水產市場的繁榮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提高了飲食水平和飲食質量,還給一部分人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就業機會。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以赤潮為代表的海水變質現象進學出現在我國的沿海地區。

1.1 不科學的養殖導致海水富營養化

與工業生產不同,近海養殖需要向海水中投放大量的餌料,其中魚、蝦、蟹等未能吃完的餌料與魚、蝦、蟹類自身的排排泄物一同排放到了海水之中。據估算,僅網箱養殖一項我國每年產生的動物排泄物就高達12萬噸,排放到海水之中的剩余餌料也高達10萬噸。這些排泄物和剩余餌料中約有80%的磷和60%的氮溶解到了海水之中。此外,每養殖10噸魚還會向海水中排放大約8~9噸的碳。由于近海養殖大多選取的是封閉或半封閉的海灣做為基礎的,海水的凈化能力較差,從而造成了海水的富營養化,成為海水發生赤潮的主要誘因之一。與此同時,海水的富營養化也導致了我國近年來近海養殖魚蝦類發病率明顯高于往年。

1.2 不注重生態環境,養殖密度過大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的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這自然會極大地刺激水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于是,近海水產養殖成了沿海居民增加收入的最佳選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近海養殖的大軍之中。近海水產養殖是“三高、兩怕”產業,即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和怕臺風、怕疾病。雖然說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和宣傳,有經驗的養殖戶大多已經知道了養殖密度過大和不科學養殖對海洋環境所造成的巨大污染,但是受經濟利益驅動,仍有一些養殖戶無視政府規劃和有關部門提醒,逐漸加大近海養殖的密度,甚至占據航道來發展水產養殖。這樣一來,政府的宏觀調控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了。

據統計,2011年僅福建省霞浦縣就有網箱12萬口。隨著近海養殖密度的加大,水流越來越不通暢,水中的氧氣也越來越緊張,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魚病的產生埋下的隱患,一旦遇到合適的溫度極有可能誘發“白點病”,從而造成大量魚類的死亡。而當魚病發生時,還有部分養殖戶貪圖省事,直接將死魚、病魚扔到海水之中,這會對海水造成二次污染,為將來的魚病埋下隱患。

1.3 大量化學藥品的使用

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化學藥品殺菌消毒,據報道,英國水產養殖中所使用的化學藥物達23種,我國的水產養殖病害較多,所使用的中西藥品更多,接近500種。魚蝦養殖所用的大量的消毒劑和抗菌素溶解到了海水之中,使近海水域微生物的生態分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某些殘留性強的廣譜性抗菌素的過量使用,危害更大。如治療皮膚病和鰓病的外用藥就直接被排放到了大海之中。這些溶解到海水之中的藥物將會通過食物鏈,富集到各種水產品中,并最終有部分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2 近海水產養殖廢水污染的防治與控制策略

2.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標準化、生態型水產養殖新模式

不同省份和地區應該根據自己的近海環境功能和海洋功能,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對水產養殖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水產養殖的區位與種類,積極打造標準化、生態型近海水產養殖新模式。具體來說應該從兩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加大碳匯漁業的發展力度。即發展羊棲菜、海帶、鮑魚、縊蟶、貽貝等海產品的養殖,大型海藻的光合作用和貝類的濾食作用可以有效地減少海水之中的碳元素和其它營養鹽,從而降低海水的有機污染。如果我們養殖1000畝左右的海洋藻類,則可生產濕重約為七千噸的大型藻類,并可使海水中的無機氮減少12~40噸,使海水中的無機磷減少1.6噸~5.7噸。如果我們養殖21000畝的貽貝、縊蟶、鮑魚等海貝,可年產海貝約五萬噸,這些海貝不但可以通過大量濾食海洋植物來減少赤潮的發生,還能使海水中的大量有機碳顆粒為碳酸鈣。

二是大力建設現代化的漁業園區。主要是從四點來做,一是充分利用太陽能進行大棚養殖和節水節地養殖;二是將生物修復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過程當中,通過接種克隆菌、光合細菌、益生菌等有益菌來使水體之中的有機質分解掉,加快物質的循環,促進水質的改善,減少養殖病害的發生;三是在投放餌料時,應該確定最適宜的投餌量,盡可能地減少散餌和殘餌的數量,減少或防止由餌料投放造成的水質有機污染;四是鼓勵養殖戶改造養殖設施,支持養殖設施的標準化,實現進水和排水的分離,建設廢水沉淀池,實現蝦、蟹、貝、藻的生態化、立體化養殖,盡最大努力保護海洋環境。

2.2 降低近海養殖密度,逐步發展深水養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前所述,近海養殖特別是無規劃、少管理的過度近海養殖對海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與破壞。而與近海養殖相比,深水養殖不僅抵抗風浪的能力和抵抗海流沖擊的能力較強,而且能夠減少水產養殖對于灘涂、海灣和淺海所造成的污染。因此,就目前來說,深水養殖是代替傳統近海水產養殖最為理想的方式。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深水養殖的投資遠遠高于近海養殖(以網箱養殖為例,4個普通水產養殖風箱的投資不到30萬,而一個深水水產養殖網箱的投資就高達50多萬),多數近海水產養殖戶對于這么大的投資望塵莫及。因此,筆者以為應該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法,即一方面對近海養殖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強化近海養殖準入制度,降低近海養殖的密度,不符合要求的養殖戶和養殖企業一律不得在近海開展生產活動;另一方面引導有實力、有能力的養殖大戶和養殖企業開展深水養殖示范生產,逐步引導近海水產養殖戶開展深水養殖。當然,在發展深水養殖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全面考慮、統籌安排,在確保養殖戶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的同時,避免近海水產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再度出現在深水養殖過程中,否則我們將遇到更大的問題,得不償失。

2.3 對水產養殖藥品使用給予科學指導,盡可能使用綠色藥品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我們總要采取措施對養殖水域進行清理,各種藥品的使用在所難免。在藥品使用過程中,各類技術部門應該對養殖戶的消毒藥品和疾病防疫藥品的用量進行指導,大力推廣 “綠色藥品”。所謂的“綠色藥品”是以人的安全和生態和諧為最高追求目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防治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的平衡,盡可能減少藥物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殘留。此外還需要環保部門不間斷地對近海水環境狀況進行監督,實時地向養殖戶、技術部門提供海水環境的健康指數,為養殖戶和各個技術部門提供一手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篇10

【摘要】 目的比較常見抗菌中藥的凝集活性。方法選用鹽-磷酸(PBS)、Tris-HCl、乙酸鈉緩沖溶液提取20種常見抗菌中藥的凝集素,測定各提取液對兔血紅細胞的凝集作用。結果20種抗菌中藥用不同pH的浸提液提取后表現不同的凝集活性,在3種不同pH的浸提取液中均具有較高凝集活性的有虎杖、山豆根、黃連、板藍根。結論抗菌中藥多數有較好的凝集活性,PBS對中藥材中凝集素的提取具廣譜性。

【關鍵詞】 抗菌中藥; 凝集素; 紅細胞凝集試驗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ions from antimicrobial Chinese herbs.MethodsThe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ions from PBS,Tris-HCl,NaAcetate buffer solutions of 20 kinds of antimicrobial Chinese herbs on rabbit erythrocyte were measured by Hemagglutination titers.ResultsThe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ies of these herbs were variou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buffer solutions;Furthermore,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Radix Puerariae, Rhizoma Coptidis and Radix Isatidis had high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ie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buffer solutions.ConclusionMost of antimicrobial Chinese have good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ies;PBS can be used widely for the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ions from antimicrobial Chinese herbs.

Key words:Antimicrobial Chinese herbs; Lectins;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y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但是水產病害一直是制約水產養殖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治療和預防魚蝦貝類的疾病,人們廣泛使用各種化學藥物和抗生素。長期用藥,不僅使病原菌的抗藥性越來越明顯,而且藥物殘留和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生態養殖和科學防治成為水產養殖面臨的迫切問題。在長期的養殖活動中,發現采用中藥如黃連、大黃、板藍根等可以防治一定的水產病害。這與中藥能提高水產動物非特異性免疫能力,調整機體新陳代謝,提高抗應激能力等多種作用有關[1,2]。

在水產動物中,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主要行使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屬于無脊椎動物的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均缺乏免疫球蛋白,主要通過物理屏障、吞噬作用、溶菌作用和凝集作用等清除入侵的病原菌。凝集素(Lectin)能夠與碳水化合物和糖蛋白結合, 從而使異源細胞或微生物發生凝集, 或使各種可溶性糖結合物發生沉淀, 被認為是機體自然防御機制中的免疫識別和監測分子。魚蝦貝類免疫系統不像高等動物那樣完善, 凝集素等非特異性免疫因子在其防御病原微生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6]。

雖然目前關于中藥提高免疫和抗菌用于水產病蟲害防治的研究較多,但多數集中在粗提物、小分子和多糖等活性成分[7~11],對于抗菌中藥中的凝集素,如何通過外源途徑提高水產動物的防病能力研究報道極少。鑒于此,本研究選用了3種浸提液提取20種中藥的凝集素,測定這些常見抗菌藥物的提取液對兔血紅細胞凝集作用的強弱。旨在為研究水產養殖抗菌中藥的抗菌和免疫物質基礎提供研究思路和數據,為抗菌中藥的篩選及水產病蟲害的防治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中藥材20種中藥從上海董涵春堂藥店購買,均未炮制處理,切細或粉碎,過篩,備用。

1.2 浸提緩沖液鹽—磷酸緩沖液(PBS) pH7.2;0.05 mol/L Tris-HC1 1 mol/L NaC1緩沖溶液,pH8.0;0.05 mol/L NaAcetate(乙酸鈉)(1 mol/L NaCl) 緩沖溶液,pH 5.0。

1.3 2%紅血球生理鹽水懸液兔紅血球取自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所提供的家兔,取兔新鮮血液,加入裝有玻璃珠的三角燒瓶中,振搖數分鐘或用玻璃棒攪拌,除去纖維蛋白原,用生理鹽水沖洗,離心2~3次(3 000r/min,5 min),至上清液不呈紅色為止。然后根據紅血球體積用生理鹽水配成2%的混懸液。

1.4 樣品浸提液的制備將20種藥材每份稱重1 g,稱取3份,分別加入10 ml的PBS緩沖液、Tris-HC1緩沖液、NaAcetate緩沖液浸泡過夜,然后將浸提液離心(10 000r/min,5 min) ,保存備用。

1.5 凝集效價測定[12]取96孔V型凝集板,每孔加入25 μl PBS,然后在每排第一孔加樣品粗提液25 μl,依次倍比稀釋,每一樣品作3排,最后分別加入兔紅血球懸液25 μl,設PBS為空白對照。靜置1 h后,用肉眼和顯微鏡觀察其凝集效價。

用同樣方法分別做 Tris-HC1緩沖液、乙酸鈉緩沖液樣品的凝集效價。

2 結果

2.1 20種抗菌中藥PBS提取液的凝集效價測定結果抗菌中藥材中提取的凝集素生物活性的大小通常用凝集效價來表示,即能引起凝集現象凝集素的最高稀釋倍數2n表示 (n為中藥材待測樣品所含凝集素的稀釋倍數,稀釋倍數越高其生物括性就越高)。各抗菌中藥材的凝集素活性見表1。表1 20種抗菌中藥PBS提取液的凝集效價(略)

由表1可見,被測的20位味中藥材分屬l3科,其中17種有凝集活性,占到總數的85%。使兔紅血球凝集的效價最高為256,最低為1。將抗菌中藥材中提取的凝集素的凝集效價分列為四級(見表1)。一級效價大于128,計3種:虎杖、山豆根、板藍根;二級效價為32~64,計6種:蘆薈、魚腥草、百合、黨參、黃芪和黃連;三級效價為8~16,計7種:川芎、黃精、梔子、補骨脂、甘草、黃柏、北柴胡;四級效價小于8,計4種:大黃、黃芩、紫草、金銀花。

2.2 20種抗菌中藥的不同pH值浸提液的凝集效價測定結果為了篩選這20種抗菌中藥最佳的凝集效價,選用了3種不同pH值浸提液作比較。結果見表2。表2 20種抗菌中藥的不同pH值浸提液的凝集效價(略)

從表2可以看出,這20種抗菌中藥用不同pH的浸提液提取后表現不同的凝集活性, 例如補骨脂在PBS和Tris-HC1緩沖液凝集活性(23)遠低于在乙酸鈉緩沖液凝集活性(26);但山豆根在Tris-HC1緩沖液凝集活性最高(23);北柴胡在乙酸鈉緩沖液凝集活性最高(23)。這20種抗菌中藥用PBS浸提,其中16種有較好的凝集活性,占到總數的80%,這表明PBS對中藥材中凝集素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廣譜性。

3 討論

經過本研究發現,20種抗菌中藥在3種不同pH的浸提液中均具有較高凝集活性的有虎杖、山豆根、黃連、板藍根。無論是在治療和預防人患感冒疾病還是水生動物疾病的防治中,這4種中藥都是抗菌療效肯定深受群眾歡迎的常用品種。胡興昌等[13]研究表明板藍根的明板藍根凝集素的效價與其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成正相關。是否其他抗菌中藥所含的凝集素也有同樣的作用,其量效關系如何,在后續的研究工作中會在分離純化抗菌中藥所含的凝集素基礎上,研究凝集素的效價與其抗菌作用的相關性,探究其與水生動物免疫的關系。

凝集素對水產動物的影響及抗菌中藥在水產疾病防治藥物篩選上的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病害對水產養殖業造成的危害加劇,水產養殖動物生活在種群復雜的水域環境中,受致病菌侵染而致病的危險性始終存在。目前認為水產動物免疫系統在對致病菌進行防御因子包括凝集素、防御素、溶菌酶等。而凝集素作為無脊椎動物的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體內廣泛分布的一種天然的非免疫起源的蛋白質或糖蛋白,具有凝集細胞、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激活淋巴細胞、抑制血小板凝集、毒性集等多種生物活性,在生物學、醫學研究及病害防御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迄今為止,對于水產動物外源凝集素的作用相關基礎研究極少。

本研究中篩選的部分抗菌中藥,長期作為水產動物疾病防治藥物使用,療效肯定。但對于其抗菌的物質基礎和機理研究較少,因此對抗菌中藥凝集素進行凝集活性檢測及性質研究,以期對水產養殖的病害防治機制提出新的認識,同時也為進一步開發凝集素的新來源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謝仲權,趙建民.中草藥防治魚?。跰].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40.

[2]陳孝煊,吳志新,殷居易,等.大黃、穿心蓮、板藍根和金銀花對異育銀鯽免疫機能的影響[J].中國水產科學,2003,10(1):36.

[3]Bergljo′,T Magn′adottir.Innate immunity of fish (overview) [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 2006,20:137.

[4]Shona K. Whyte.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of finfish -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2007,23: 1127.

[5]凌善鋒. 鯽魚血清凝集素的生物學性質研究[J]. 生物技術,2003,13(3):25.

[6]吳超, 陸承平.草魚等8 種淡水魚血清凝集素作用的比較[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4 , 27 (2) : 79.

[7]李海芳,常亞青,丁 君.水產動物免疫增強劑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J]. 水產科學,2004,23(10):35.

[8]溫周瑞,劉慧集,駱 敏,等.中草藥對水產動物免疫作用研究進展[J].水利漁業,2004,24(2):1.

[9]賀麗虹,孫紹永,黃建華.多糖在水產動物免疫促進方面的研究進展[J].河北漁業,2004,1:1.

[10]陳昌福,姚 娟,李兆文.免疫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對水產動物免疫系統的作用機理[J].淡水漁業,2004,34(1):59.

[11]孫翠慈,王安利,王素芬,等.活性多糖對水產動物免疫功能的調節[J]. 海洋通報,2003,2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