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素質總結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2: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身體素質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球的訓練,已經有了一定規模。隊員在思想作風、身體素質、基本技術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現將本年度的訓練工作總結如下:
一、思想作風訓練。
道德品質思想作風訓練是政治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能否很好地完成訓練任務和球隊的發展方向以及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只有嚴格的管理教育和科學、刻苦訓練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思想作風優良,訓練作風潑辣,比賽戰斗作風頑強,組織紀律嚴明和技術、戰術、身體素質好的球隊。為了達到訓練的目的和完成訓練任務,訓練工作中貫徹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科學地進行大運動負荷訓練。為此要求隊員自覺、積極地投入訓練,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的精神,培養勇敢、頑強的戰斗作風,為集體爭取榮譽的高尚品質。做到把思想作風教育滲透到訓練場上、比賽之中和球隊學習生活中去,并始終作為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列入訓練計劃。
二、身體素質訓練
1、一般身體訓練
一般身體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尋動員的身體健康,提高集體的機能,發展運動素質。在訓練過程中主要以一般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為主,因為它們是技術、戰術訓練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一般身體素質,便不能掌握高難度的動作,承擔大負荷的訓練和緊張激烈的比賽。
2、專項身體訓練
籃球運動的專項身體素質,在于提高速度、耐力、力量、彈跳、靈敏等身體素質,緊密結合籃球技術的特點和要求。以兩種形式進行訓練:一種是緊密結合單個籃球技術、戰術的特點和要求進行的專門素質訓練;一種是直接結合籃球組合技術與戰術進行的。
三、技術戰術訓練
全面掌握技術,是提高技術水平和靈活機動地運用戰術的基礎。技術全面是發揮重點技術的保證,重點技術有能帶動和促進技術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全面訓練的基礎上,特別注重突出重點,從中發現與培養隊員的特長技術,使隊員逐步形成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個人技術特點。所以根據隊員自身的特點,在訓練中貫徹全面、實用、準確、熟練的要求。
四、四個注意事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但從全局考慮,每位隊員還應完成以下四個方面的使命:
⒈隨時注意接球,完成區域戰術銜接。
⒉隨時注意傳球,傳給機會最好的隊友完成進攻或防守進攻。
⒊隨時準備進攻,進會稍縱即逝,要抓住機會完成任務。
篇2
二.本周訓練計劃
(一)在糾正個別明顯錯誤的基礎上,以提高擊球落點準確性為主,加強基本技術的綜合訓練,提高訓練難度。
(二)在掌握一般戰術基礎上,結合個人技術特點進行綜合球路練習,強化攻弱點,壓底線等基本戰術意識。
(三)發展全面身體素質,適當增加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四)組織參加各種比賽。
三.周期劃分
(一)準備期
1.第一階段:星期一到星期三
2.第二階段:星期四到星期五
(二)比賽期:星期六
(三)調整期:星期天
四.各周期訓練任務要求
(一)準備期第一階段:
1.在鞏固單一基本技術基礎上,以提高頭頂區擊球步法手法為重點,加強各基本技術單線和復線訓練。
2.加強全面身體訓練,增加速度、力量比重。發展專項素質練習,以適應全場綜合技術訓練。
3.組織全隊身體素質測試。
(二)準備期第二階段
1.基本技術訓練應提高到位擊球能力,加強基本技術單線與復線結合訓練和各基本技術的綜合訓練,提高落點準確性。
2.增加專項身體訓練比重。
3.提高綜合技術應用能力,增強戰術意識。
4.組織內部循環賽
(三)競賽期
1.按照競賽規程要求,做好參加各種性質比賽的各項準備工作。
2.以固定、半固定線路練習和綜合技術、戰術訓練為主,提
高比賽能力。加強專項步法和各種輕負荷力量訓練。
(四)調整期
1.做好本周參賽總結和訓練總結。
2.整頓思想作風,整頓組織紀律,學習技術理論。
3.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基本技術補缺訓練。五、各周期訓練比例
(一)準備期第一階段
基本技術50%,全面身體素質30%,專項素質10%,基技配合約10%。
(二)準備期第二階段
基本技術30%,固定球路和綜合訓練40%,專項素質29%,全面身體素質10%。
(三)競賽期
固定球路及綜合訓練30%,戰術練習30%,基本技術20%專項素質20%。
(四)調整期
基本技術30%,補缺練習30%,全面身體訓練30%,理論10%。六、各周期訓練內容
(一)準備期第一階段
頭頂直線對角單一線路,頭頂區高、吊、殺練習,網前搓、推、挑單線練習。
(二)準備期第二階段
頭頂正手復線練習,頭頂區高吊殺固定球路,高吊殺綜合球路,網前搓、推勾配合練習,各種固定球路、個人不同特點的綜合球路練習。
(三)競賽期
一般進攻、防守戰術,各種固定球路、個人不同特點的綜合球路、戰術練習。
篇3
論文摘要:乒乓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對乒乓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特別是專項身體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確保以良好的身體狀態迎接各類比賽和競技,乒乓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訓練已成為體育界普遍關注和調研課題。
1 發展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的必要性
首先,發展專項速度及靈敏素質。研究表明,來球在空中往往會經過0.3-0.5秒的運動,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應判斷出球的速度、旋轉性能和落點,同時按照對手的站位快速決定對策,最后通過變幻莫測的戰術和巧妙快速的手法,乘虛一擊而取勝對方,同時這也體現了運動員良好的靈敏素質。
其次,發展耐力。乒乓球運動屬于球類運動中的個人對抗項目,大型比賽往往會持續幾天,且在改用大球后,增加了比賽回合,也增加了運動員體能消耗,因此,運動員必須具備足夠的專項耐力來完成比賽。
最后,發展力量素質。在乒乓球競技中用力回球能加快球在空中的飛行速度,使對手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無法控制回球質量,進而處于被動狀態。所以,運動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力量素質。
2 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
2.1 靈敏素質訓練
靈敏性也叫做靈活性,指的是擊球手的靈活性、快速改變動作方向的靈活性、重心不斷變化的靈活性、反應判斷的靈活性。運動員對動作應變速度的快慢及判斷的準確性決定了其靈敏度。提升專項靈敏素質的一個主要的措施就是注重發展專項的協調性。
2.2 速度素質訓練
體能訓練的重點在于速度。速度素質是人體的基本身體素質之一,在身體訓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乒乓球運動中,成績的好壞,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受速度素質的影響。比賽時,無論是技術發揮,還是戰術應用等等每一個環節都與速度素質密切相關。日常訓練中,速度素質是衡量身體訓練水平,競技能力高低的客觀依據速度素質直接反映運動過程中的效果,提供改進技術、提高運動成績的客觀數據。
2.3 耐力素質訓練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在長時間進行工作或運動中克服疲勞的能力。也是反映人體健康水平或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
乒乓球比賽中,要求迅速判斷,快速反應、移動,合理擊球。它是一個連續的運動過程,從揮拍擊球到回合間隙,運動強度不斷發生變化,這就要求要有良好的耐力素質作為基礎。
2.4 力量素質訓練
身體素質的核心及基礎是力量素質,所以體能訓練的核心就在于力量的訓練。目前,我國乒乓球力量訓練主要是上肢及下肢肌肉群的訓練。下肢力量訓練主要是為了提升下肢的起動及移動的速度,而上肢力量訓練的目的是為加快揮拍速度。
3 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方法
3.1 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
靈敏素質訓練措施包括手法結合步法的模仿動作練習、移動速度練習及反應速度練習。教練員拋球可用假動作讓隊員判斷接球的步法及靈敏柔韌練習,而側身躲閃乒乓球練習由教練員在一米處連續投擊。
3.2 速度素質的訓練方法
速度素質的訓練方法包括提高反應速度的練習;觀察教師的手勢,沿球臺作不同方向的滑步練習;聽信號做急停急跑練習;對墻距1.5米左右站立,教師在學生背后用多球對墻供球,練習者連續還擊從墻上反彈回來的球目視教師向上擊球,練習者按旋轉球落臺反彈的方向原地轉一周后,沿球臺跑一周等訓練方法和提高移動速度的練習;以左右側前、側后移動摸球臺兩角;推、側、撲練習;加快多球供球速度,迫使練習者加快步法移動速度;沿球臺變向跑一周,要求練習者始終保持面向一個方向移動等訓練方法。
3.3 耐力素質的訓練方法
耐力素質的訓練方法有800-1000米變速跑;3分鐘長短球步法練習;利用多球連續扣殺;3分鐘左推右攻練習;3分鐘各種步法練習;原地練習:如做原地高抬腿跑,小步跑,車輪跑等,每組100~150次,做5~6組,每組間歇2~3分鐘;跳繩練習單搖結合雙搖,每組2-3分鐘做8-10組等訓練方法。
3.4 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
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包括發展上肢的訓練方法如:用輕量啞鈴規定時間做各種揮拍動作練習;正握啞鈴彎舉,并做外旋動作練習,持瓶轉手腕練習;反握持啞鈴彎舉,做前臂繞環;雙手持啞鈴于肩上做前臂繞環;多球扣殺半高球,規定板數、時間等訓練方法和發展下肢的訓練方法如:肩負杠鈴負重半蹲,做靜力練習或下蹲做慢速動力練習;肩負杠鈴做側滑步、側跨步和跳躍的練習;腿綁沙袋進行跳躍練習;快速提踵練習,單、雙腳進行連續跳躍障礙等訓練方法。
4 運動負荷的控制
4.1 運動負荷的專項性。
4.2 練習強度。
練習強度決定能量供應性質,改變練習強度,就可以改變能量供應的方式。在乒乓球專項身體訓練中,可以通過練習時的心率大致確定該練習對何種能量供應系統產生作用。
4.3 持續時間。
為了提高非乳酸無氧能力,可采用短時間(5~10s)極限強度的練習。為了提高有氧能力,練習的持續時間可以長達數小時,即在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中,某些技術練習方法或整堂訓練課從運動負荷量安排的角度來看,本身就可以作為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來進行安排。 4.4 間歇時間。
在乒乓球專項身體訓練中,一般可以根據心率指標來安排間歇的持續時間。在工作能力最低時心率最高,工作能力的恢復,一般和心率的恢復是一致的。改變間歇的持續時間,可以發展各種不同的專項身體素質。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的判定,與專項素質的三個問題有密切聯系,即素質練習方法的專項化、能量供應特征及各種素質的主次關系。在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辦法專項化程度的區分,以及實施過程中的控制中,這三點發揮著理論指導性的作用。競技乒乓球運動屬一項強度平均值不高的耐力性負荷運動項目。如果增加負荷的持續時間,也就相對增加了運動員憑借脂肪供能的比重,乒乓球運動總的負荷強度不高,是休息——中等負荷——短暫的大強度負荷不斷變化而導致的結果。練習方法專項化程度區分主要是為了明確專項練習方法的類型,通過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及專項基礎身體素質訓練兩個概念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在具體訓練中有效地選用。
5.2 建議
實時的評價及反饋對乒乓球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訓練標準應隨著不同時期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通過不同的評價標準使教練員能夠對運動員的成長周期和訓練周期有一個客觀的把握。
參考文獻
[1]普拉托諾.運動訓練的理論和方法[M].武漢體育出版社,1984.32-45.
[2]梁波.不同負荷乒乓球多球訓練間歇時間的回歸預測[D].遼寧師范大學,2006,12-15.
[3]譚愷.體育教育專業乒乓球專修學生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探討[J].懷化學院學報,2009,11(4):25-50.
[4]劉偉.對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及訓練負荷安排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6,34-42.
[5]羅蕾,劉鵬.我國乒乓球運動專項體能研究現狀[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28-33.
[6]唐建軍.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研究狀況及其訓練方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7,14(2):10-22.
[7]李智偉,陳志軍,周烈銘.乒乓球運動員體能特征分析及訓練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7,2(3):80-95.
篇4
[關鍵詞]身體素質 心理素質 提高措施
中圖分類號:C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動將直接影響管制員處理應急事故的能力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突發事故,這就要求管制員有較快的反應能力和現場處理能力,因此管制員必須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在心理能力訓練中有很多方法,但總體上可歸納為、集體訓練與個體訓練相結合訓練法和模擬訓練法,下面有幾點具體的做法來提高管制員的心理能力:
在進行心理訓練時,要隨時進行心理測評,可以進行心理教學,并且對不同階段的管制員進行持續的心理測評[1],通過橫向比較與縱向深入探討發現管制員的共同的心理問題和重要問題。并開展以解決問題為主體的講座,并針對不同性質的問題進行系統的解答,可以向管制員提供自我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使管制員能夠自行的進行心理調控與心理能力訓練,因為管制員在心理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較大差異,所以不同的管制員之間心理訓練重點不同,要從從根本上提高空中管制員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與持續的提高,并且經過研究某種心理品質獲得后,若不進行經常性的穩定和強化則有可能會消退甚至消失??罩泄苤茊T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是通過簡單的培訓就一勞永逸的,他需要通過多次練習的潛移默化,并緩慢的提高,而且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后才能顯現出來。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的形成,需要進行長期科學的訓練,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因此,對于空中管制員有必要從入校起就開始開始進行心理素質訓練,這里面包括進行管制工作訓練前、訓練期間以及訓練結束后,直到進入民航單位都進行持續的心理素質訓練。按照從輕到重、從易到難的順序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并且及時測試訓練結果,幫助空管員了解訓練效果和還應加強的地方,提高管制員的心理素質,可以為其打下良好的職業素養基礎,這可以減少由于心理因素導致的工作上的失誤和訓練中安全隱患,提高訓練過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心理訓練過程中,可以事先在訓練學員不知情的情況下,模擬飛行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這樣不僅鍛煉了管制員的處理事故能力,同時可以加強管制員的心理素質。在解決問題上要采取個人解決和集體解決兩種方式,在集體解決中要讓空管員認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二、飛行員既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又必須具備強健的身體素質
在實際飛行過程中,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是并存的,因此,在訓練時也要將其共同發展[2],心理能力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共同發展,生理訓練在某種角度是是心理訓練的一種補充方式,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不但可以增強體質,而且可以提高心理運動能力、反應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品質。這樣在鍛煉中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增強注意力和加強情緒的控制,加強心理素質。
(1)有氧運動中的跑步
發展身體素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跑步,通過持續地跑,加強耐力和鍛煉意志力。比如越野跑、樓梯跑等都可以提高空管員的身體素質,而且跑步訓練時綜合性的提高身體素質,對提高心腦血管系統運行、呼吸系統功能是顯而易見的。跑步很經濟 , 不需要過多的設施,可以圍繞飛機場的進行鍛煉,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是什么有效的方法。
(2)進行體育競賽
在民航單位的內部可以舉行種不同的比賽項目[3],比如籃球、競走等運動項目,也可以運用運動會的比賽方式來進行各項比賽。這不僅會提高空管員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更能加強空管員隊伍之間的相互交流,增強空管員隊伍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對于表現優秀的適當的給予嘉獎,讓空管員擁有堅持體育鍛煉的一個外在動力,這樣可以養成一種鍛煉習慣,從而實現終身鍛煉。
(3)水中鍛煉
游泳訓練是提高身體素質的正要手段,其能有效的促進人體的綜合發展,增強體質,培養頑強、吃苦耐勞的良好作風,在水中還以鍛煉肺活量并且適應缺氧的環境,水下的氣壓比水上的大,這樣與空中的高壓環境向適應,并且水下活動更加鍛煉人的心態.
(4)分層次鍛煉
訓練時要根據不同地域、不同部門的具體情況采取適宜方法。在身體素質訓練時我們要充分的做到區別對待的原則,這不能掛在口頭,需要我們在實際行動中落實。首先不同位置的工作人員要有不同的訓練方法,比如眩暈練習、重力練習等。其次身體素質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練習負荷與強度做充分的準備和準確的安排[4]。練習的強度應由小到大,在身體適應了現有的強度后,逐步加強力度,使身體再次產生不適應但是能夠承受的現象,身體素質的提高就是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再到不適應的一個循環過程。在訓練過程中,安全是首要的原則,一切訓練的項目必須要保證訓練人員的安全,身體素質訓練過程中有許多危險的因素存在,比如器械的不合理運用,高密度、高強度等,這可能會造成肌肉的拉傷和對身體造成損傷,因此訓練要符合科學規律,避免非常規的受傷。
三、總結
空管員的素質訓練應從全面出發,不僅發展身體素質還要加強心理能力,科學的訓練計劃、完善的訓練體制是提高空管員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必備條件,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引進一些身體素質訓練和心理能力訓練的相關專業人員,在提高的過程中要注意負面影響的產生,無論在什么時候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空管員的工作不僅是飛行過程中的核心,更是航空系統安全有序運行的樞紐,所以空中管制員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應該時刻關注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杜毅.空中交通管制員心理素質探討[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3,S1:71-73.
[2]郭育森.空中交通管制員的心理素質培養[J].科技創業家,2012,18:245.
[3]李姝,慶鋒,杜醒.面向職業需求的飛行心理學教學改革初探[J].知識經濟,2013,04:140-141.
篇5
一、關于身體素質、專項素質、專項力量訓練和絕對力量訓練的安排
1、發展摔跤運動員的全面身體素質。包括:一般性素質練習、專項素質練習、專項力量練習和絕對力量練習。機械性的包括:杠鈴和綜合器械練習。
2、一般性身體素質練習有:短距離的,30m快速沖刺跑,來提高速度和反應。100m跑提高速度耐力。400m計時跑,提高耐力速度和心肺功能。1500m跑。按著比賽時間每局2′,中間休息30”按著比賽強度要求。3200m和每一周至二周一次10000m計時跑,來提高運動員的耐力和頑強意志品質。
二、專項素質和專項力量訓練同技術的有機結合
1、專項素質訓練。每天技術課訓練,練完了都有專項素質訓練和專項力量訓練。這是我們黑龍江摔跤隊十幾年一直堅持的一條訓練方法。技術課有技術訓練,專項素質課里又有技術課內容,兩者始終結合起來訓練,通過實踐證明,我們取得了好的成績。
2、訓練內容和時間。每次技術課結束后,留出20′-30′來練習綜合素質。如:推小車、俯臥撐向前走、俯臥撐橫著走、左右練習,主要練習支撐能力。蛙跳、跪跳起、爬行、高爬行、低爬行,來提高腿部力量和快速跪撐靈活反應抓握能力,跟跪撐防守爬行、俯臥撐擊掌等來提高專項的力量。
3、墊上練習。提高專項力量的有:5m爬繩,不用腿和腳去往上爬,提高摔跤運動員的手握、抓和小臂力量。背人30m往返跑,抱人30m往返跑,扛人30m往返跑,正涮人,反涮人,騎馬站馱人跑,插捧抬人跑等,這些內容主要提高摔跤運動員的專項力量和身體專項能力。
三、發展摔跤運動員肌肉塊和上肢、下肢、腰腹能力主要用杠鈴和綜合器械來提高運動員絕對力量。杠鈴力量練習每周練次至三次,訓練要求:時間不能太長,每堂課1小時30分鐘完成。八項指標,本著小力量,多組數,快節奏來完成。包括每周一次循環力量練習,賽前訓練中循環力量練習安排較多。循環力量訓練安排如下:
30″/項×10項為一組,每項中間休息30″,每組完成后休息1′30″共完成三組至四組。
四、身體素質訓練對技、戰術的影響和作用
摔跤人常說:“身體素質力量是基礎,速度是保障,技、戰術是關鍵。”所以說,摔跤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角斗中,沒有很好的體能做基礎,使得速度提高不上來,技、戰術也運用不上。我國有好多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技術看上去很好,做得也非常到位,但在重大的國內比賽和世界性的比賽中,尤其是在和一些歐洲摔跤選手對抗時,總是戰勝不了對手,歐洲國家的摔跤運動員的身體非常強壯,力量大,身體素質和專項能力比較好,所以,我們同他們拼到最后時總是輸在“體力”上。這些都是我國國家隊出訪回來后總結出來的一些原因。因此近幾年來,從國家隊到地方省隊,都開始對專項能力訓練,專項力量訓練,綜合素質訓練和技術訓練練習的比例進行了調整。不允許重技術,輕體能的訓練再發生,應兩者都必須兼顧。從摔跤項目特點和規律上提高到一個新的認識。從本項目在世界發展趨勢和比賽規則的不斷變化上來看,我們應該科學的,合理的安排好訓練計劃。
五、大賽前訓練安排和測試情況
主要以強度課安排為主。強度要在量的基礎上,使強度安排必須達到比賽所要求的強度,或超過比賽的大強度。所以強度訓練的安排必須是合理的。分析強度大小,測試生理生化指標強度分類,五種情況,如下表:
篇6
一、組織健身隊,豐富中老年生活,增強中老年人身體素質
中老年人大多離開工作崗位,生活單調,身體素質不強。為豐富中老年人生活,增強中老年人身體素質,我們組織成立健身隊,在黃玉葉的帶領下鍛煉身體。起初人數不到10人,現在已發展到100多人,其中正式入會人數80人。健身隊成立以來,秉承為中老年人服務的宗旨,從不收取隊員學費,教練中老年人學習太極拳、劍等各項健身遠動,開展了拳劍扇、民族舞、秧歌舞、無極球等各類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中老年健身隊的隊員不僅學會了各項健身活動,豐富了晚年生活,而且身體素質明顯增強,促進了和諧家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積極參加比賽,活躍縣里文體生活,取得優良成績
我們中老年健身隊在認真努力搞好本隊健身活動的同時,積極參加縣里組織的各項比賽,既活躍縣里的文體生活,又展示了我縣中老年人的靚麗形象,提高了中老年人的生活品位,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在參加縣里組織的各項比賽活動中,我們中老年健身隊取得了優良成績,2005年參加全縣太極拳比賽榮獲三等獎,2006年參加全縣太極劍比賽榮獲2等獎,2008年參加全縣木蘭扇比賽榮獲優勝獎,2014年參加全縣健身舞蹈比賽榮獲二等獎。
三、積極參與縣里各項公益宣傳活動,貢獻中老年健身隊的力量
篇7
【關鍵詞】分層教學 中學生 籃球效果
隨著社會各界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籃球運動的進一步開展,還有當今媒體直播籃球的各項比賽,特別是美國NBA職業籃球聯賽,學生經常關注,對廣大中學生影響很深,倍受中學生的喜愛。尤其是校園各年級的籃球聯賽,更是發展奇特,經常搞得如火如荼。在每年的選項編班中也會發現,幾乎70%的學生,特別是男同學,會選擇籃球這項運動。這充分說明,籃球運動是中學生非常喜歡的運動項目,具有較大吸引力。
但是,我們體育教師在現行的課堂教學中卻發現這樣一種現狀:①由于學生在初中學習期間所處學習環境不同,對體育的認識及受體育教育的程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學生從基本活動能力,身體素質水平到籃球技術方面有著顯著差異。②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運動技能水平、智力水平、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學生對籃球基礎理論、基本技術、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出現了顯著差異。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如何從實際情況出發,在同一時間內,讓所有學生的籃球水平有所提高,身體得到鍛煉,體質得到增強,終身體育的意識得到啟蒙和培養,是我們面臨并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籃球選項課的教學質量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筆者根據幾年來籃球選修課的經驗,就我校選修課教學的幾個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收到了較好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一、制定籃球分層教學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精心鉆研教學大綱,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學生,合理確定籃球分層教學的目標。下面就是根據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為前提,以學生的體能、技能和運動基礎,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教學目標,(見表1),實行分層教學。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分層
學生的分層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學生所處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以動態的觀點來觀察學生所處層次,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綜合能力的評判,要隨時注意層次的變化,因人因時制定,調整教學方法與要求。在分層時應遵循多維性、自愿性和動態性的原則,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明確分層教學的目的,了解分層教學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作些調整,合理進行升降,消除學生的心理不平衡狀態。
具體分層方法如下:把技術水平接近學生安排在同一層次小組進行教學,可在選項授課前對學生進行興趣態度、專項技術、身體素質3個方面測試。興趣態度:指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對籃球運動的了解情況及專項學習的態度。
專項技術:指籃球專項技術。包括1min定位投籃(技評達標),半場左右側運球上籃(技評達標)。
身體素質:指籃球專項素質折回跑(記時)。
根據以上各項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把學生分成3個層次。
C層:技術較好,身體素質好,有一定的籃球基礎。
B層:技術一般,身體素質好或較好。
A層:技術很差,身體素質差,未參加過籃球訓練。
這樣分層是在技術考核的基礎上的分層,是以籃球技術做為最重要的標準的分層,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其目的是更有利于層次分明的教學,避免重復教學,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三、有效地進行籃球技術分層指導和籃球知識專題講座
分層教學其指導思想是努力尋求班級教學與個別教學的結合點,分層指導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否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這也是分層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實施個別輔導時,還要注意針對性,注意及時性,同時注意反復性,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在學生練習過程中,老師必須對照目標及時指導,了解學生掌握情況,進行改進教學,并根據情況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在課外,體育教師應該組織行之有效的籃球知識專題講座,使學生對籃球理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促進籃球技術的掌握,讓他們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調整
要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重視階段性的總結,通過總結,改進一些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在教學中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計劃。對學生來說,學生強化技能,糾正錯誤,縮短差距,改進學習方法,隨時調整層次;對教師來說,通過總結,可以使自己在掌握教學效果與反應,改進教法,以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及時總結,師生可以不斷地糾正和調整,從而實現有效地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五、制定各層次的評價機制和考核標準
分層評價是進行分層次教學的主要環節。根據不同層次籃球教學目標與要求,結合教學大綱規定的考核辦法,制定相應的評價機制和考核標準。由于分層次后,各層次差異懸殊,同一標準和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應將考核內容和標準進行調整:內容上,高層次學生適當增加難度,而低層次學生可適當降低難度,使所有的學生通過教學都有所學、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目標遞進,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水平。
總之,分層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顯示了其教學效果的優越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練習,增大了課堂容量,使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有效增強了學生的體質,提高了課堂效益,更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與學更緊密更協調地相互配合,有利于培養出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身心全面發展,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一代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與實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周俊平.體育課“分層”教學模式探討.體育科研.2002.
[2]朱萬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2003,(6): 61-67.
[3]王建民.因材施教與體育課程改革[J].體育教學 2001,(4).
[4]吳美玲.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遞進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2.
篇8
按照跑程,短跑全程跑技術又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與終點跑四個部分。短跑的成績以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秒計,短跑起跑技術是影響短跑成績的重要一環,并且隨短跑項目距離縮短而更加凸顯。但是,由于“蹲踞式”起跑技術復雜、身體素質要求高,對于中學生來說,難度更大。由于種種原因,基層的短跑考試和測驗對起跑方式又無“采用‘蹲踞式’的起跑姿勢”的限制。因此,在中學生短跑起跑技術教學和普通學生短跑起跑技術的選擇上,一線的體育老師存在不同意見?,F筆者結合多年初中短跑和短跑起跑技術教學的實踐,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參考。
一、正確理解起跑技術原理,合理設計適應中學生的“蹲踞式”起跑動作規格
起跑的任務是獲得向前的沖力,使人體盡快擺脫靜止狀態,為起跑后加速跑創造有利的條件。根據規則,短跑的起跑分為“各就位”、“預備”和“跑(鳴槍)”三部分。通過教師自身體會與學生的學練實際,為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動作要領,筆者在教學中總結了“蹲踞式”起跑動作的技術“要訣”DD“三DD四DD五”和“二過”?!叭盌D即短跑起跑分為“三部分”:“各就位”、“預備”和“跑”;“四”DD即“各就位”動作(姿勢)做到“四個一”:“各就位”時有力腳放前,前腳尖距起跑線“一腳(半)”長;后腳尖距前腳尖“一小腿”長,后膝跪地膝蓋與前腳腳尖持平;兩手撐在起跑線后,兩手距離“一肩”寬;兩腿(腳)橫向間距“一拳”;“五”DD即“各就位”動作還應符合規則要求的“五點支撐”?!岸^”DD即“預備”時“臀過肩、肩過線”,“預備”時臀部抬起高過肩,同時肩部前伸超過起跑線。其目的是通過“預備”動作使身體重心向前上方移動。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應DD動作習慣
(1)培養學生養成“聽或看信號作反應(DD動作)”的良好習慣。即聽的時候不看(發令者),看的時候不聽。
(2)反應DD動作練習時學生應注意身心集中和放松的時機。
(3)反應速度練習,不練則已,一旦練習一定要保證高質量。同時,注意安排在學生體力、精力充沛和興奮度高的時機進行。另外,反應速度訓練應結合專項需要。
(4)不宜在每次跑的練習中都采用起跑。
(5)杜絕“壓槍”起跑方法。
三、及早加強短跑起跑技術關鍵身體(運動)素質訓練
人們把某種身體素質增長特別快(最快)的年齡階段稱為該項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在不同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階段前期,學生這幾項身體素質雖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即所謂“敏感期”,但大多已進入敏感期的末期,女生表現尤為明顯。因此,一定要抓住這一最后時機抓緊訓練。需要一定身體素質基礎、技術較復雜的動作,可以等學生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基礎和具有一定的運動技能儲備再開始學習。
四、采用對比教學,讓學生自主選擇運用適合(自己)的起跑方式
現實中,在起跑姿勢不限的前提下,短跑的起跑方式不外乎三種:“蹲踞式”、“站立式”和介于兩者之間的“半蹲踞式”。對于蹲踞式起跑方式,不少同行認為,像這些一般的初三學生,受他們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的影響,采用蹲踞式起跑方式似乎不太適合。筆者通過多年初三教學實踐深感未必如此。真正把站立式和蹲踞式兩種起跑都教好了,學生掌握了,也通過對比方式,如“劃格定時短跑”。絕大多數的男生和相當一部分女生會選擇蹲踞式起跑(主要因素個人認為是臂力),即使在不用起跑器、不穿釘鞋的情況下,蹲踞式起跑方式還是優于站立式起跑。
五、正確理解起跑技術的合理性、有效性,為學生起跑技術動作提供有效指導
起跑好壞除了合理的各就位、預備動作和迅速做出反應DD動作等(外觀形式)以外,保持身體的合理前傾十分必要,并隨著距離延長(跑速加快)逐步抬起。所以判斷起跑的好壞要和疾跑的前段綜合考量,如其稍稍落后于他人而保持更好的前傾和加速趨勢姿態要比一啟動就抬直上體可能更有潛力,當然一些學生就習慣直體加速(短時又難以改變)另當別論。
總之,通過多種短跑起跑技術教學,注重有計劃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協調用力習慣,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短跑起跑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短跑成績和速度素質,對于幫助初中學生體驗、了解田徑運動體育文化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素質訓練 學生 體育教師 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079(2008)10-0081-02
素質訓練是貫穿整個體育教學的主線之一,它對人體生長發育有著頗遠的影響。初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如何抓住這個有利階段,通過訓練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促進身體機能的提高至關重要。同時,初中學生面臨著體育考試。如何促進學生正常身體發育的前提下,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以期獲得成績,也是諸多同行一直在積極探索的一個課題。在這幾年初中教學的過程中,我通過不懈的實踐、總結、搜集和整理,對體育訓練總結自己一些體會和收獲。現歸納如下:
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各器官系統是相互緊密聯系的。通過訓練有機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產生適應性變化也總是相互聯系的。然而,任何一種運動對身體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速度性練習神經、肌肉影響較大,而耐力訓練則側重于發展心肺功能等。所以從學生體質來看,應施以多種訓練方法,以達到身體全面發展的目的。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歸納起來不外乎有以下幾方面:
一、力量素質的訓練
力量是指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肌肉工作使克服阻力的能力。
量是最主要的運動素質,是掌握各項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
發展力量的訓練。主要有兩大類:即克服外部阻力的練習,如舉杠鈴、拉橡皮等;和克服本身體重的練習,如引體向上、俯臥撐。
初中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有不同的訓練方式,初一、初二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第一階段,身高增長緩慢,肌肉的縱向增長比橫向增長快,神經、肌肉的協調性不高,力量增長緩慢,這一階段應大量采用動力性力量練習(輕器械練習:啞鈴、輕重量的杠鈴或克服身體重力的練習),同時可逐步進行局部的靜力性練習,但要注意避免給脊柱增加過大壓力,負荷量和強度也不宜過大,到了初三,學生大多進入青春期第二階段,這時可加大力量練習,以促進肌肉橫向發展,增大肌肉力量,但要注意正確的訓練方法,防止學生逞能(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而受傷。同時這一階段可逐漸增加靜力性練習,不過,不能過多,與動力性練習比例為1:3左右,負荷不宜過大。
二、靈敏素質的訓練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復雜條件下,快速協調,準確地完成動作的能力,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
發展靈敏素質,和采用的方法是及其廣泛的如:看手勢定方向、反口令練習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13-15歲階段是人的快速生長期,靈敏素質有所下降,在度過快速生長期后靈敏素質又處于穩定,并能逐漸提高。一直到成熟后又出現下降趨勢,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一般來說在青春期前,女少年比男少年靈敏素質稍好一些,在青春期后,男生的靈敏素質明顯高于女生,所以,在青春期前。要抓緊對女生的靈敏素質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時,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時間、空間判斷的準確性,在教學中我們應對動作的時間、空間指標(如動作方向、幅度、速度、節奏等)作出嚴格要求,以提高學生對時空的判斷能力,從而提高靈敏素質。
三、柔韌素質的訓練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關節的活動幅度,肌肉和韌帶的伸展能力,它取決于骨的結構,關節周圍組織的體積、韌帶、肌肉和皮膚的伸展能力和彈性。
完成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柔韌素質,它是掌握技術,提高運動質量不可缺少的因素,對某些運動來說,柔韌還有顯示動作完美,姿態優美的作用,發展柔韌素質的練習形式,主要有兩種:即被動練習和主動練習。
柔韌練習的最好時期是少兒時期,初一、初二年級學生生長迅速,身高增長明顯。柔韌性下降,所以更要進行柔韌性訓練,,但強度宜少,并結合力量練習進行,以保持相對平衡,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初三柔韌素質受到限制(因為此時大部分的學生關節發展過程結束,韌帶牢固。拉伸的作用變小)因此,要加大柔韌訓練的負荷。
四、耐力素質的訓練
耐力是指人體在長時間活動中克服疲勞的能力,耐力是衡量身體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對其它素質的發展和運動成績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展耐力素質的一般手段有:各種形式的跑;長時間進行一般的技術練習 。
對初一學生來說,他們無氧代謝能力較差,不宜過多過早進行無氧代謝耐力訓練,以免使心肌壁增厚,心腔變小,所以對他們主要是發展有氧代謝,改進氧氣輸送系統和肌肉代謝功能。到初二可進行無氧代謝訓練,但強度不宜過大,初三可進行大強度(75%的強度。心率170-180次)的無氧代謝的耐力訓練。
篇10
關鍵詞:二傳手 戰術意識 培養途徑
一、二傳手戰術意識的概念、內容及作用
(一)戰術意識的概念
戰術意識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為達到特定戰術目的而決定自己戰術行為的思維活動過程,包括運動員的知識經驗、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合理運用技術和完成戰術的能力。具有較強戰術意識的隊員能夠在比賽中主動的、有目的的運用戰術。
(二)二傳戰術意識的內容
二傳手戰術意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善于做出正確及時的預見,對于瞬息萬變的賽場局面能進行預測并作出正確判斷。二是善于靈活多變地運用技術,在場上著眼于人員、時間、地點三個要點,把握有利時機,組織有效進攻。三是善于隱蔽戰術意圖,通過變換多端的假動作誤導對方,以取得時間,空間、位置、距離等有利條件,取得比賽主動權。四是善于與同伴配合,通過對隊員性格、身體素質、臨場狀態的了解,加強集體配合,因人而異傳球,巧妙靈活地組織各種戰術進攻,充分發揮戰術進攻的威力。
(三)培養二傳戰術意識的作用
排球比賽場面激烈,局面變換莫測。二傳手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進攻隊員的扣球成功率,進而決定比賽中的主動權,特別是當今比賽新規則“每球得分制”的實施,使得二傳的組織進攻尤為重要,特別是在關鍵球關鍵分的把握上更看出一個二傳的水平。
二、 二傳手戰術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 二傳手戰術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排球比賽中,二傳是整個球隊的核心,二傳手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全面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戰術意識。但是,專家研究資料結果表明,在日趨激烈的排球比賽中,對二傳手的戰術意識的培養還有待加強。目前二傳手戰術意識培養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不能做出準確的預見;二是不能很好的隱蔽戰術意圖;三是不能很好的與同伴配合;四是不能靈活多變的運用技術等等。這幾個方面正在阻礙二傳手技術水平的提高甚至整個球隊比賽水平的提高。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產生上述幾個問題的原因,一方面來源于運動員自身,包括運動員身體素質、基本技術水平、觀察能力不佳,隊員基本配合能力不強,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積累不足等。另一方面在于教練員對二傳手戰術意識的培養思想上不夠重視,在制定培養計劃時,更多的側重于扣球、攔網等技術水平的練習,因而造成戰術意識的薄弱。
三、二傳手戰術意識的培養途徑
教練員對于二傳手戰術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日常訓練和高水平比賽實踐兩種途徑。培養戰術意識要從小開始,教練員應該在日常的技術訓練之中,注意加強二傳手戰術意識的培養。賽前,鼓勵二傳手全面把握各種相關信息,做好充分準備。場上,杜絕遙控指揮二傳手的做法,鼓勵二傳手根據場上情況變化,靈活運用戰術。賽后及時幫助隊員,對照比賽場上的失誤和發揮,分析查找原因,總結經驗。一個好的二傳要有清晰的頭腦和思路,善于把握控制場上的節奏。
(一)身體素質訓練是培養意識的基礎
全面、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完成高難技術與戰術打法的基礎。排球比賽中,隊員身高高大化是一種潮流。身高越高,所需要的運動量就越大。排球比賽速度快,強度大,對抗性強,爭奪激烈,運動員如果不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就無法適應比賽的要求。排球比賽中,二傳手需要進行大量的起動、移動、起跳,這些動作都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基礎。二傳手必須加強身體素質訓練,,這是培養二傳手戰術意識的基礎保證。
(二)技術訓練是培養戰術意識的前提
發揮良好的臨場戰術意識需要以嫻熟的技術基礎。在日常訓練中,需要通過嚴格、科學、系統的訓練來強化基本技術的掌握,包括基本手型、手法的訓練,移動傳球的訓練,傳戰術球的訓練等。
(三)提高觀察能力是培養戰術意識的保證
二傳手在組織進攻中需要正確捕捉臨場戰機,準確分析采取行動。二傳隊員的眼睛靈敏度越高,視野范圍越寬廣,場上移動、分配和轉移球的能力就越強。因此,無論是在平時訓練還是比賽場上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二傳隊員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用余光觀察的能力,擴大自己的視野范圍,提高突破的預見性。在臨場上,除了緊盯對方發球手的手勢、來球、自已以外,還要運用余光注意對手、同伴的位置,有意識地把他們放在自己的觀察和行動范圍之內。
(四)教練員幫助、總結經驗是培養戰術意識的關鍵
排球戰術意識的形成需要通過訓練比賽現實中的感知觀察、激烈對抗條件下的瞬時思維判斷、準確的行動應答等方式積累,除了靠運動員自覺學習以及臨場經驗積累外,還離不開教練員的指導幫助。教練員在技術訓練中應培養二傳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二傳學會打“聰明球”。日常訓練中,指導二傳手學習了解排球理論知識、發展簡史等,擴大知識面,豐富戰術意識,其次,教育二傳手了解各種戰術的不同特點,運用時機與效果的關系等來加深對戰術的理解賽前,應指導二傳做好準備工作,保證賽場上出現危機時不驚慌失措,冷靜對待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復雜局面。賽中多鼓勵,少指責,培養二傳獨立思考的能力。賽后,通過回放錄像,與二傳分析每一局比賽的情況,進行經驗總結,培養二傳手自己觀察、思索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其臨場戰術水平進而帶動整個隊伍水平提升。
四、結束語
排球比賽場上,二傳手擔負著組織進攻、戰術應變、調控節奏的重任。對二傳手戰術意識的培養,能夠提高全隊整體戰術水平,二傳擔負著為本隊的進攻創造存利機會的職責,通過巧妙地組織進攻,把握比賽節奏,進而掌握比賽主動權。通過對二傳手戰術意識的培養,不斷提高其組織進攻、實施戰術的能力,使之真正成為“場上的靈魂”,帶領球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作者單位:山東大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