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內容范文
時間:2024-01-03 17:51: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氣象觀測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氣溫測量;
Abstract: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use of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eyesight, on the near ground atmosphere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s well as to the free atmosphere in some phenomena are observ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everal elements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o study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work has direct sense!
Key words: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中圖分類號:P41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地面氣象觀測的內容很多,包括氣溫、氣壓、空氣濕度、風向風速、云、能見度、天氣現象、降水、蒸發、日照、雪深、地溫、凍土、電線結凍等。地面氣象觀測的許多項目都是通過固定在觀測場內的各種儀器進行的,所以氣象站的站址和觀測場地的選擇以及維護,儀器的安裝是否正確,都對資料的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有極大的影響。
一、氣溫的測量
氣溫是衡量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表示空氣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的大小。我們通常用攝氏溫標(t)來表示,也有用華氏溫標(F)表示的,理論研究工作中常用絕對溫度(T)表示,其換算關系為:t = 5*( F─32 ) /9t = T ─ 273.15測量氣溫的儀器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玻璃溫度計:感應部分是一個充滿液體的玻璃球或柱,與感應部分相連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閉、粗細均勻的玻璃毛細管,測溫液體通常用水銀、酒精或甲苯等。(2)金屬溫度計:能夠自動記錄氣溫連續變化的儀器。感應元件是雙金屬片,由膨脹系數相差較大的兩片金屬焊接成,將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隨溫度變化而發生位移,位移量與氣溫接近線性關系。
(3)金屬電阻溫度表:利用金屬絲的電阻正比于溫度變化的原理制成。常用的金屬絲有鉑絲、銅絲、鐵絲等三種,阻值在幾十到一百歐之間,其中鉑絲穩定性最好,可用來作標準溫度表。電阻溫度表適用于遙測。(4)熱敏電阻溫度表:感應元件由幾種金屬氧化物混合燒結成的導體電阻,電阻值通常幾十千歐,其電阻溫度系數大,靈敏度高于金屬電阻溫度表,但穩定性稍差,廣泛應用于高空遙測。(5)溫差電偶溫度表:利用溫差電現象制成,將A和B兩個物理和化學性質不同金屬導體,連接成一個閉合回路,稱為熱電偶。測量時,將熱電偶一個接點置于恒溫條件(如冰水溶液中)稱參考端,另一個接點放在欲測物體上稱工作端,兩個接點的溫度不同,就會產生溫差電動勢,電動勢正比于兩接點的溫度差。
二、濕度的測量
濕度表示空氣中水汽的含量或干濕程度,在氣象觀測中常用水汽壓、相對濕度和露點溫度三種物理量表示。 (1)水汽壓(e):是水汽在大氣總壓力中的分壓力。它表示了空氣中水汽的絕對含量的大小,以毫巴為單位??諝馕账幸欢ㄏ蘖浚_到了限量就不再吸收,這個限量叫“飽和點”。(2)相對濕度(rh):濕空氣中實際水汽壓e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E的百分比,即rh =(e/E)* 100%。相對濕度的大小能直接表示空氣距離飽和的相對程度。(3)露點(或霜點)溫度:指空氣在水汽含量和氣壓都不改變的條件下,冷卻到飽和時的溫度。形象地說,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變為露珠時候的溫度叫露點溫度。
三、降水量的測量
在一定時段,從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后)降水,在無滲透、蒸發、流失情況下積聚的水層深度,稱為該地該時段內的降水量,單位為毫米。在氣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時間內降水量的多少來劃分降水強度。測定降水量的儀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計兩種: 雨量器是用于測量一段時間內累積降水量的儀器。外殼是金屬圓筒分上下兩節,上節是一個口徑為20厘米的盛水漏斗,為防止雨水濺失,保持器口面積和形狀,筒口用堅硬銅質做成內直外斜的刀刃狀;下節筒內放一個儲水瓶用來收集雨水。測量時,將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內讀取降水量毫米數。
虹吸雨量計是可連續記錄降水量和降水時間的儀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狀和大小與雨量器相同。當雨水經過漏斗導入量筒后,量筒內的浮子將隨水位升高而上浮,帶動自記筆在自記紙上劃出水位上升的曲線。當量筒內的水位達到10毫米時,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筆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記錄。
翻斗式雨量計是可連續記錄降水量隨時間變化和測量累積降水量的有線遙測儀器。分感應器和記錄器兩部分,其間用電纜連接。感應器用翻斗測量,它是用中間隔板間開的兩個完全對稱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繞水平軸轉動,從而使兩側容器輪流接水,當一側容器裝滿一定量雨水時(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轉,將水倒出,隨著降雨持續,將使翻斗左右翻轉,接觸開關將翻斗翻轉次數變成電信號,送到記錄器,在累積計數器和自記鐘上讀出降水資料。
四、云的觀測
云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小水滴和(或)冰晶微粒組成的可見聚合體。常規氣象觀測要測定云狀、云量和云高。
(1)云狀:主要指云的外形特征的不同形態。由于云的形成原因不同,引起外形特征的差異,分成積狀云、層狀云和波狀云。積狀云的形成主要是不穩定大氣的對流運動,云中氣流垂直速度很大,常有幾米/秒甚至20米/秒以上。云體孤立、分散,垂直伸展與其水平擴散范圍具有同一個數量級。常見的積云和伴有雷電現象的積雨云就是積狀云;層狀云由大范圍系統性緩慢上升運動形成,多發生在鋒面、氣旋或低槽的氣流輻合區,云層范圍寬廣,均勻幕狀,無明顯起伏的連續云層。(2)云量:云量多少,全憑目測云塊占據天空的面積來估計。因為是目測,當然并不十分準確,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全世界的氣象站至今還是用這種目測方法估計云量。天氣預報廣播中的晴、少云、多云和陰,就是根據云量的多少劃分的。通常將整個天空劃分為10等份,碧空無云或被云遮蔽不到0.5份時,云量為“0”;云遮蓋天空一半時,云量為“5”。云量多時,應估計露出的青天,再推算出云量。云量少時,則直接估計云所遮蔽天空的份數,如云塊占全部天空的1/10時,云量為“1”;云塊占天空2/10時,云量為“3”,余類推。(3)云高:指云底距地面的垂直距離。通常用目力估計,也可用氣球、云幕燈,激光測云儀測定。五、天氣現象的觀測
篇2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學習要點;要求
Abstract: The surface weather observatio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learning points of the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observed,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good surface weather observations for future work surface weather observations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learning points; requirements
中圖分類號:P4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
一、地面氣象觀測的概述
1.1地面氣象觀測的內涵。地面觀測是指,在各種地面觀測平臺上,用儀器及目力對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進行測量和觀察的方法和技術。地面氣象觀測用目力和借助儀器對云和近地面的大氣狀況及其變化進行連續的、系統的觀察和測定。觀測項目有大氣壓力、空氣溫度、濕度、地表溫度、地中溫度、風、降水、云量、云狀、能見度、輻射、日照、蒸發、積雪、電線積冰等天氣現象。除氣壓外,地而氣象觀測都在觀測場內進行。國家基本站每天進行2 時、8 時、14 時、20 時四次觀測,晝夜守班。除此還要根據需要增加觀測項目和次數。高空氣象觀測借助儀器對自由大氣中各高度的氣象狀況進行觀察和測定。觀測項目有空氣溫度、濕度、氣壓和風等。主要的探測工具有無線電探空儀和測風氣球,以及氣象飛機、氣象火箭和氣象衛星等。
1.2地面氣象觀測的發展進程。地面氣象觀測是氣象觀測中開始最早、發展最普遍的一類。在沒有氣象儀器之前,全憑目力(風、云和各種可見現象) 和感覺(冷、熱、干、濕)判定。在氣象儀器發展的基礎上,17~18世紀歐洲陸續組建了氣象觀測網(見大氣科學發展簡史)。至19世紀末,隨著通信網絡的發展,基本建成了系統的氣象臺站網。此后,由于各種氣象儀器的創制和新技術的應用,常規觀測逐漸向自動化遙測過渡。
1.3地面氣象的分類。地面氣象觀測按其不同的內容和用途,可分為天氣觀測、氣候觀測、專業觀測和專項觀測等。(1)天氣預測。天氣預測主要是為天氣分析和天氣預報提供氣象情報進行的觀測。按其作用不同,它又分為基本天氣觀測、輔助天氣觀測和補充天氣觀測三種?;咎鞖庥^測按世界氣象組織統一規定的觀測時次和項目進行,為日常天氣預報繪制地面天氣圖提供氣象資料。觀測時間為世界時00、06、12、18時(相當北京時間08、14、20、02時)。觀測項目為:氣壓(包括測站高度訂正至海平面的氣壓值、3小時氣壓傾向和特性)、氣溫(包括測時氣溫和日最高和最低氣溫)、濕度、現在和過去一小時的天氣、云況(云量、云狀、云高、云向)、風向、風速、水平能見度、降水量、地面狀況和特殊大氣現象等。海上船舶天氣觀測還要測定船的航向、航速、海水溫度,波浪的方向、周期和浪高,海冰和海上特殊現象等。觀測結果經記錄和計算,編成電碼,在規定時次的正點后十分鐘內發出情報。輔助天氣觀測是為繪制輔助天氣圖提供氣象情報進行的觀測。觀測時次為世界時03、09、15、21時(相當北京時間11、17、23、05時);其觀測項目和基本天氣觀測大體相同。補充天氣觀測是在以上兩類觀測的時次之間,為更及時地觀測天氣的變化,或滿足某些特殊需要而進行的觀測。其具體觀測時次及觀測項目按需要而定。(2)氣候觀測。主要是為氣候分析研究積累資料而進行的觀測。其觀測時次和項目由各國自定,中國氣象部門規定:時次和基本天氣觀測一致,項目和天氣觀測類似,另增加日照時數、各層土壤溫度、蒸發量和積雪等。(3)專業觀測。指適應各專業需要而進行的觀測,如農業氣象觀測、林業氣象觀測、水文氣象觀測、航空氣象觀測等。它們的觀測時間、次數、項目都按各專業服務的要求而定。如農業氣象站,通常都加測各層土壤濕度、作物發育期和物候現象;航空氣象觀測要求著重對能見度、低云高、低層風向風速、以及霧、雷暴等危險天氣現象的觀測;水文氣象站則著重對降水、蒸發等的觀測。(4)專項觀測。指采用一些專門的設備,分別對云霧物理、輻射、天電、大氣臭氧、大氣污染等進行的觀測。其觀測項目(單項或多項)、時間、方法和設備,均按不同需要而定。如輻射觀測包括連續記錄太陽總輻射和天空輻射,定時測量直接太陽輻射,記錄日照時數等。
2.氣象要素觀測的學習要點在氣象要素觀測中,“新規范”對部分觀測項目內容進行了調整和修改,并對儀器維護和記錄的訂正查算做了具體規定,較大篇幅地增加了新型觀測儀器的結構原理和安裝維護內容。因此,在學習“氣象要素的觀測”時,應注意以下幾點:2.1隨著觀測儀器的發展更新,充實了大量新型觀測儀器,應掌握新儀器的探測原理、安裝和維護要求,并正確處理和掌握同類儀器之間的區別,以及探測結果可能出現的差異。2.2能見度觀測給出了“夜間燈光能見距離與白天能見距離的關系表”,日常業務中,注意區別不同條件下(黃昏和凌晨、月夜、黑夜)同一目標物所反映的能見距離的差異。2.3視程障礙現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為滿足服務需求,在天氣現象的觀測中,增加了霧和沙塵暴的等級定義,以及“揚沙”、“浮塵”現象起止時間的記錄[1-3]。當出現能見度
3.對做好地面氣象觀測的要求
3.1 提高思想認識。首先從觀測員思想抓起,重新認識本職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其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責任心,培養認真細致、耐心負責的工作態度,明確工作職責,加深對涂改為造等行為的危害性和惡劣性的認識。
3.2 提高對各項規章制度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組織業務學習和討論, 加深對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重要性的理解,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同時也注意調節人際關系,加強團結協作,增強集體凝聚力。
3.3 注意技術現代化。加強文化教育,提高文化層次,多進行技術交流,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加強對規范規定和技術規定的正確理解;同時提高計算機水平,將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相結合,努力適應現代化設備的要求,積極由單純測報員角色向綜合的、多種角色發展。
3.4 加強心理素質。新觀測員應努力克服心理緊張的問題, 同時老觀測員應該發揮“扶上馬送一程”的精神,對新觀測員多提醒點,實行“一幫一”的方式,幫助新觀測員度過“緊張期”;而對老觀測員,當儀器設備或業務運行方法發生變換時,一方面觀測站應該學習、觀測,比較差別;另一方面,老觀測員應調整心理狀態,打破慣性思維,克服依賴以適應新情況的變化。
3.5 保持最佳精神狀態。觀測員應注意班前休息,適時調整自已的生物鐘以適應觀測工作的要求,在觀測前,勤動手勤動腦讓思維活躍起來,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庀?;天祁A報;依據;地面觀測
中圖分類號 P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7)08-0035-01
天氣預報為人們的生活出行以及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而氣象觀測數據是天氣預報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地面氣象觀測數據,分析氣候,可以讓人們預知未來的天氣狀況,做好應急措施。因此,做好氣象觀測工作意義重大。為了提高地面觀測質量,筆者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借鑒建議,希望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借鑒。
1 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含義
地面氣象觀測也可以稱為地面觀測。在工作過程中氣象觀測人員憑借自己的目力及氣象儀器輔助,記錄氣象要素與天氣現象,并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得出預測結果,這一過程就是地面氣象觀測。
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尤其是科學水平的提高,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產生了極大影響。氣象儀器的發明是在17―18世紀,從歐洲一些國家中興起,最初建立了氣象觀測網,在19世紀時逐漸形成了氣象臺站網。在這以前,氣象觀測人員都是依靠目力、感覺和以往的經驗觀測氣象??萍妓降牟粩嗵岣?,促進了氣象儀器的使用和普及,為觀測人員的工作帶來了方便,并且預測結果的準確性有了明顯提高。但氣象儀器的使用也會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儀器的某個零件損壞等,會影響到數據的準確性,加上觀測人員在觀測過程中操作不當或是其他人為因素影響到觀測數據。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可能會受到氣象儀器的影響,要想提高觀測質量,需要從氣象儀器以及觀測人員入手。
2 影響地面觀測質量的主要因素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氣象儀器越來越精準,地面觀測水平取得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偏低
地面氣象觀測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業務性,在觀測過程中,觀測數據的準確與否與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有著直接關系,并且在進行觀測工作時,需要工作人員實時監督與管理,因此,工作人員對觀測工作質量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的氣象部門中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較少,并且缺少創新精神,對于新的知識與技術的學習能力不強,加上氣象知識儲備不全,導致工作中業務水平偏低,從而影響到整個地面氣象觀測工作。
2.2 各部門之間缺少協調性
近年來,我國的氣象工作得到了不斷完善與改進,業務不斷調整和優化,同時加快了觀測業務體制改革,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氣象站采取了業務分工的方式,將業務分配到各個部門中。在新的體制下,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存在溝通不暢、缺少協調性等諸多問題,嚴重情況會產生矛盾,導致各部門之間不和,影響氣象觀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在新形勢下,加強各個部門的協調發展至關重要。
2.3 氣象觀測儀器的技術水平偏低
目前,在國內一些氣象站中,因此資金限制,氣象儀器的技術水平并不高,會對觀測數據的準確性產生直接影響,而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一問題逐漸成為氣象站面臨的難題。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有一些氣象站開始引進了先進的氣象儀器,但是實際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員對先進儀器的了解較少,很難掌握氣象儀器的使用。
2.4 工作人員的態度有待改善
地面觀測工作具有較強的難度系數,尤其是觀測數據的記錄、計算和分析,不能存在任何偏差。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員往往存在“偷工減料”,應付了事的問題,最終影響觀測數據的準確性。
3 提高氣象觀測質量的措施
3.1 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提高地面氣象觀測質量的根本措施,也是地面氣象觀測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氣象站必須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的團隊。首先,要增強工作人員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能力,并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知識;其次,加強對培訓工作的考核與監督,建立員工激勵機制,對于表現優秀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最后,制定管理制度,對于員工工作懶散、怠慢、不思進取的工作態度及時調整和監管。
3.2 普及氣象觀測知識,做好基礎工作
基礎知識是觀測人員能夠順利進行氣象觀測的關鍵條件,只有具備相應的知識才能更好地解決觀測中遇到的問題及數據分析,并且地面觀測工作相對復雜、數據多,這就需要專業的知識儲備和技術。一名優秀的觀測人員必須熟悉掌握觀測技術和豐富的知識,確保觀測數據的精準性和可參考性。所以在各級氣象站中必須加強知識的普及力度,特別是業務部門,每一名員工都應該掌握基礎氣象知識,并鼓勵員工學習計算機知識,熟練使用先進技術與觀測儀器,減少人分為因素對地面氣象觀測的影響。
3.3 完善地面氣象觀測制度
制度是所有工作順利開展的標尺,尤其針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專業性要求嚴格,一旦工作中失誤,直接影響到觀測結果,而觀測工作中存在的失誤往往是因為違反了操作規范和制度。因此,各級氣象觀測部門應該不斷完善制度,建立科學,規范的業務制度,并將制度嚴格落實到工作中。
3.4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更新氣象觀測儀器
氣象觀測工作除了需要專業的人才外,更多的依賴于氣象儀器的精準性。各級氣象部門應該重視到對氣象儀器的更新,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設備,并嚴格監督工作人員對氣象儀器的維護和管理,延長儀器的使用年限。
4 結論
綜上所述,氣象觀測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由于工作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和人為因素導致觀測質量不高,尤其是地面觀測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業務性,難度系數非常大。為了提高觀測質量,各級氣象部門必須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更新氣象儀器、建立完善的業務規范制度并嚴格監督,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秦青梅.淺談如何提高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質量[J].農業與技術,2015(4):195.
篇4
關鍵詞:綜合氣象觀測;問題;解決方法
綜合氣象觀測是一項較為繁雜的工作,其作為氣象工作的基礎和支撐,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氣象預報預警、制作氣象服務產品、發展氣象科學研究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與積累重要的歷史資料。為了讓氣象工作能夠更好地為防災減災及人們的生活便利作出貢獻,一定要有效解決綜合氣象觀測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綜合氣象觀測體系,保障綜合氣象工作能夠高效進行。
一、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現狀
綜合氣象觀測是氣象部門工作的核心內容,其工作的正常進行也為天氣預報預測、氣候分析以及氣象信息服務等各項氣象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近年來,我國的綜合氣象觀測能力不斷得到優化,已經初步建立由天基、地基、空基等組成的較為完善的綜合體系,大力推動該業務的發展,將使氣象工作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我國的綜合氣象觀測工作仍不夠完善,存在較多的問題,值得繼續探索研究。
二、綜合氣象觀測存在問題
(一)業務一體化改進不夠徹底
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包含了農業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生態觀測等,用于預報與氣象服務產品的制作,以告知給氣象用戶未來的天氣情況,提醒人們提前做好氣象災害的預防工作,減小損失。目前已有80%以上的觀測項目實現了自動化監測、網絡傳輸及無紙化服務,但仍有部分工作是人為進行觀測操作的。在人工觀測的這些項目中,部分觀測站仍然是專人專崗,沒有形成一人多能的綜合氣象觀測模式,這是工作人員崗位調整滿足不了一體化業務運行的體現。一定要得到及時的改進,才能促進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的開展。
(二)業務功能集約化能力受限
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包含多個方面,包括觀測、探空、設備保障等。而我國氣象業務的發展使得其實現了多領域自動化的格局。然而,僅僅要求多個部門形成連接式配合是遠遠不夠的,應讓所有業務人員加強學習各類業務,了解并掌握其工作方式方法,以達到真正的集約化綜合氣象發展模式。否則,一定會使我國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功能受到限制,從而阻礙這項業務的繼續開展。
(三)業務人員的工作能力仍需提高
推動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更加精密先進的觀測設備外,更多的還要依靠在崗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目前,我國這方面的人才比較稀缺,很多觀測崗位人員趨于老齡化,認知與操作還停留在從前的觀測工作中,無法適應我國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的改革與發展。而新招入的人才因崗位編制限制,人員數量遠遠不夠,使得該項業務的人才隊伍建設發生了嚴重“脫軌”的現象,綜合氣象觀測改革與提升受到限制,從而影響了整個氣象業務的快速發展。
(四)業務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整體來看,我國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管理制度仍然不夠完善,不管是人員的考核制度還是業務一體化的要求規定,都不足以有效管理與約束業務人員的工作情況。很多業務人員在工作中比較自由散漫,積極性不高,處于“混”著工資等退休的狀態,從而導致無法提高綜合氣象觀測工作效率。完善管理制度,制訂可行性方案,是目前綜合氣象觀測業務中的關鍵問題,必須得到妥善處理,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動這項業務的發展。
三、綜合氣象觀測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進行一體化改進,實現功能集約化
就上述提到的綜合業務分工明確、專人專崗的問題,應對其進行一定的崗位調整,實現一人多崗、多責。但是,要不斷減少改革中的業務崗位人員調整頻次,根據崗位的要求來制訂周期輪崗的計劃,逐步實現一體化改進。同時,要順應基層業務改革的需求,建立起專門的業務管理部門及相關的科研培訓機構,從而加快完成崗位整合,更好地實現功能集約化。崗位的責任劃分同樣不能被忽視,一定要明確崗位的責任,可以制訂專門的考核目錄,不能使其責任界限模糊。
(二)培養與引入專業人才,提高綜合能力
工作人員對于任何一個部門都是極其重要的,觀測人員的工作能力決定了觀測質量。針對我國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高素質人才缺乏的狀況,可以通過提高薪資待遇、提高就業補貼、加大對專業教育培訓的投入,來培養與引入優秀的人才。在選擇人才方面,要注意選擇適合綜合崗位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學習能力較強的年輕員工,進而帶動綜合氣象觀測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完善業務管理制度,確保工作效率
在綜合氣象觀測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不斷修訂人員考核方法及考核要求,在發展中改進和完善業務體系與管理制度。要根據業務的一體化、集約化的工作要求,逐步完成綜合氣象觀測改革,堅持“統一中分類,分類中統一”原則,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四、結語
現如今,氣象工作對我國的多個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對于社會的發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綜合氣象觀測中存在問題應引起重視,并制訂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來提高我國綜合氣象觀測水平,進而提高整個氣象工作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楊富蓮.地面綜合氣象觀測能力提升對策[J].科技與創新,2017(9):47.
[2]吳佳麗,劉暢,李若楠.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6(27):241.
篇5
當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蒸發量的誤差在氣象觀測中,影響蒸發量的因素有多種,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日照情況、風速、問題、濕度。目前,我國大多數下級氣象部門都是采用小型蒸發器來進行蒸發量的測量,這種儀器受外在因素的影響較大,如果觀測人員在工作中沒有做好蒸發量的監測工作,就會影響觀測記錄的準確性。溫度表液柱的問題在氣象觀測工作中,溫度表是最容易產生故障的設備之一,其中故障的突出表現就是溫度表液柱的中斷,一般解決溫度表液柱問題的辦法有手甩、冷卻、加熱、撞擊等方法,其中,撞擊法是解決溫度表液柱中斷最為有效的方法。氣象站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質量高低主要由氣象站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決定。目前,我國很多的氣象站的氣象觀測人員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氣象專業培訓,專業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勝任當前的工作,加上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氣象站的設備也得到了更新,工作人員不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就更加難以適應氣象觀測工作的新要求,與此同時,許多工作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缺乏應有的責任心,這些主觀存在的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氣象觀測工作的發展。氣象觀測的工作責任不明確在我國地面氣象測報工作中,并沒有規定每個工作人員應當負責的工作責任,經常出現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不僅需要值班,還要處理工作中的日常事務,這就相應地減少工作人員的值班精力,導致測報工作頻頻出錯。
應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問題的對策
完善氣象觀測工作的規章制度制定嚴格的氣象測報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單位的管理制度已經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各大氣象站必須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的分析,根據實際來調整目前正在實施的制度,并增加一些新的制度,規定工作人員的接班時要仔細檢查所有儀器是否能夠正常運轉,能夠正常接收信息,查看值班日志,清點相關的報表和文件,防止數據的丟失,在接收報表和文件之后要及時簽字確認。同時,規章制度中也要制定處罰措施,提高觀測人員的危機意識,從根本上改變工作人員散漫的工作態度。對于測報工作人員來說,要嚴格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對于一些特殊的工作要特別留意,如更換儀器、危險報以及一些不正常記錄的處理等。做好地面氣象觀測月報表的預審工作氣象觀測的月報表預審工作是氣象觀測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氣象觀測工作質量的基礎。因此,氣象站要定期組織觀測人員對數據庫的信息進行更新,保證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同時,要對氣象站計算機的原始數據進行定期審查,每天將天氣情況與云狀進行對比,看兩者的原始數據是否吻合。此外,要將氣象要素的數據與原始數據的極端值進行對比,看兩者之間數據是否一致,如果發現兩者數據不一致,就要在第一時間參考原始數據做好修正工作。提高氣象站觀測人員的專業水平目前,很多氣象站的測報工作人員自身專業技能有限,且不注意氣象觀測知識的積累,氣象觀測工作完全依賴測報儀器,在儀器出現故障時就手忙腳亂,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觀測人員在平時一定要努力學習測報,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同其他的觀測人員做好溝通交流工作,防止缺測、遲測、漏測以及漏報問題的出現。此外,氣象部門可以定期組織觀測技術培訓,邀請專業的氣象觀測人員進行講解,組織整個氣象部門的觀測人員參與培訓,幫助觀測工作人員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同時,氣象部門可以派單位的觀測人員作為代表,到國家級或者是其他省市的地面氣象部門去實踐,學習其他氣象部門的觀測手法等,回來之后再將先進的經驗傳遞給各位同事。此外,氣象部門還可以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對于學習積極性高,成果好的觀測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工作態度不端正的觀測人員給予適當的處罰,不斷增強測報工作人員居安思危的意識,激發出其積極的工作態度,幫助觀測工作人員提高觀測能力。
本文作者:李偉工作單位:遼寧省葫蘆島興城氣象局
篇6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改革調整;質量提升;對策
在實際的地面氣象觀測業務中,經常會因人為操作不規范、儀器故障等因素而發生數據異常問題,進而影響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質量。因此,觀測人員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影響地面氣象觀測數據質量的因素,并探索出一些提升地面氣象觀測數據質量的對策,以期促進氣象觀測業務的有序開展,為人們提供更加有效以及有價值的數據參考資料。
1影響地面氣象測報工作質量的因素
1.1測報業務工作制度不嚴格
在地面氣象工作中,經常因沒有制定健全以及嚴格的測報工作制度作為支撐,而致使觀測人員在測報工作中消極懈怠、不認真,甚至不按規范操作,經常因此而無法獲取最準確的地面氣象測報數據。同時氣象主管部門缺乏管理能力,未能嚴格落實這些制度,沒有安排好工作人員的交接班工作,也沒有做好測報儀器設備的檢查工作。這些因素均會導致地面氣象測報工作出現差錯,進而對氣象測報業務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1.2觀測人員綜合素質較差
現階段,蘇尼特右旗的一些基層氣象臺站的測報人員大多數都未接受過專業化系統的培訓,業務改革后的測報業務了解得不深入,操作能力較差,假如遇到突發性狀況,其隨機應變能力差。還有些測報人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得過且過,不愿意深入學習新的測報業務知識及技術,也不能及時總結自身測報業務經驗,缺乏積極上進心,這種懶散的工作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地面測報業務的順利開展,最終致使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質量無法提高。
1.3地面測報儀器問題
隨著測報業務的改革調整,大量的現代化儀器逐漸替代了繁瑣的人工工作,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許多工作均要憑借儀器來完成。所以,儀器的質量以及工作效率對觀測結果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而在實際的測報業務中,如果未經常對儀器加以清潔維護,再加上觀測人員如果沒有依據操作規范流程操作,極易發生故障,這些因素均會對測報數據的有效性與完整性造成影響。
2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改革調整后質量提升對策
2.1建立健全業務工作制度
結合臺站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各類業務規范、文件數據質量管理、監督、檢查等相關制度,嚴格約束氣象觀測人員的操作行為,使其能夠認真對待測報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同時,還要制定完善的交接班以及值班等相關制度,規定觀測人員在值班以及交接班過程中要認真對待工作內容,并詳細查看所有的儀器設備。另外,要實行獎懲處罰制度,對于表現好的觀測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而對于表現相對差且操作失誤率頻繁的觀測人員要給予警告或相應的處罰,這樣可以培養觀測人員良好的工作習慣,有效降低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出錯率,確保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質量[1]。
2.2加強觀測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
加強對高素質觀測人員的培養工作。(1)培訓業務規章制度、氣象觀測知識以及操作技巧,要求每個觀測人員能熟練掌握并應用到各項業務中,減少操作失誤。(2)定期開設技術經驗交流會,地面氣象觀測人員之間可以積極溝通交流,分析討論測報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以尋出科學合理的處理對策,進而有效提升全體觀測人員的操作技能。(3)經常安排優秀人員聽取氣象學專家講座或深入經驗豐富的臺站進行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學習,學成歸來后要將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技巧傳授給其他觀測人員,以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4)培養測報人員的責任意識,在實際觀測工作中不僅要一絲不茍,同時還要有良好工作狀態,認真對待每一次觀測,以減少錯情率,確保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的完整[2]。
2.3加強觀測儀器的日常維護管理
觀測工作人員要加強儀器設備日常維護管理。值班人員需認真嚴謹按操作規范進行觀測,以防不正當操作損壞儀器設備。同時及時做好氣象觀測記錄。下班前檢查各項操作事項是否完成,交接班時同接班人員交代清楚儀器運行狀況、氣象要素觀測數據詳細情況及下一步目標任務等,認真查看班內各項記錄,以防因大意導致差錯,影響氣象觀測業務正常開展。另外,要做好儀器設備的雷電防護工作,定期檢測儀器設備的避雷裝置。觀測業務計算機嚴禁安裝與工作無關的軟件系統,及時對儀器設備查看巡視,定期對計算機系統殺毒,防止木馬等病毒對業務軟件系統侵襲,使新型自動氣象站能夠順利運行。
參考文獻
[1]李艷麗.地面氣象觀測業務調整后觀測質量提升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4):295.
篇7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站儀器;誤區
Abstract: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s a serious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people's life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 A loss caused by disasters often reach billions of even ten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the disaster areas to social economy produce fatal blow. Meteorological operations to raise the level of work,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s the meteorological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le of need we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study.
Key words: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utomatic station instrument; error
中圖分類號: P41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地面氣象觀測的概述
(一)地面氣象觀測的內涵
地面觀測是指,在各種地面觀測平臺上,用儀器及目力對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進行測量和觀察的方法和技術。地面氣象觀測用目力和借助儀器對云和近地面的大氣狀況及其變化進行連續的、系統的觀察和測定。觀測項目有大氣壓力、空氣溫度、濕度、地表溫度、地中溫度、風、降水、云量、云狀、能見度、輻射、日照、蒸發、積雪、電線積冰等天氣現象。除氣壓外,地而氣象觀測都在觀測場內進行。國家基本站每天進行2 時、8 時、14 時、20 時四次觀測,晝夜守班。除此還要根據需要增加觀測項目和次數。高空氣象觀測借助儀器對自由大氣中各高度的氣象狀況進行觀察和測定。觀測項目有空氣溫度、濕度、氣壓和風等。主要的探測工具有無線電探空儀和測風氣球,以及氣象飛機、氣象火箭和氣象衛星等。
(二)地面氣象觀測的發展進程
地面氣象觀測是氣象觀測中開始最早、發展最普遍的一類。在沒有氣象儀器之前,全憑目力(風、云和各種可見現象) 和感覺(冷、熱、干、濕)判定。在氣象儀器發展的基礎上,17~18世紀歐洲陸續組建了氣象觀測網(見大氣科學發展簡史)。至19世紀末,隨著通信網絡的發展,基本建成了系統的氣象臺站網。此后,由于各種氣象儀器的創制和新技術的應用,常規觀測逐漸向自動化遙測過渡。
(三)地面氣象的分類
地面氣象觀測按其不同的內容和用途,可分為天氣觀測、氣候觀測、專業觀測和專項觀測等。
1、天氣預測
天氣預測主要是為天氣分析和天氣預報提供氣象情報進行的觀測。按其作用不同,它又分為基本天氣觀測、輔助天氣觀測和補充天氣觀測三種?;咎鞖庥^測按世界氣象組織統一規定的觀測時次和項目進行,為日常天氣預報繪制地面天氣圖提供氣象資料。觀測時間為世界時00、06、12、18時(相當北京時間08、14、20、02時)。觀測項目為:氣壓(包括測站高度訂正至海平面的氣壓值、3小時氣壓傾向和特性)、氣溫(包括測時氣溫和日最高和最低氣溫)、濕度、現在和過去一小時的天氣、云況(云量、云狀、云高、云向)、風向、風速、水平能見度、降水量、地面狀況和特殊大氣現象等。海上船舶天氣觀測還要測定船的航向、航速、海水溫度,波浪的方向、周期和浪高,海冰和海上特殊現象等。觀測結果經記錄和計算,編成電碼,在規定時次的正點后十分鐘內發出情報。輔助天氣觀測是為繪制輔助天氣圖提供氣象情報進行的觀測。觀測時次為世界時03、09、15、21時(相當北京時間11、17、23、05時);其觀測項目和基本天氣觀測大體相同。補充天氣觀測是在以上兩類觀測的時次之間,為更及時地觀測天氣的變化,或滿足某些特殊需要而進行的觀測。其具體觀測時次及觀測項目按需要而定。
2、氣候觀測
主要是為氣候分析研究積累資料而進行的觀測。其觀測時次和項目由各國自定,中國氣象部門規定:時次和基本天氣觀測一致,項目和天氣觀測類似,另增加日照時數、各層土壤溫度、蒸發量和積雪等。
3、專業觀測
指適應各專業需要而進行的觀測,如農業氣象觀測、林業氣象觀測、水文氣象觀測、航空氣象觀測等。它們的觀測時間、次數、項目都按各專業服務的要求而定。如農業氣象站,通常都加測各層土壤濕度、作物發育期和物候現象;航空氣象觀測要求著重對能見度、低云高、低層風向風速、以及霧、雷暴等危險天氣現象的觀測;水文氣象站則著重對降水、蒸發等的觀測。
4、專項觀測
指采用一些專門的設備,分別對云霧物理、輻射、天電、大氣臭氧、大氣污染等進行的觀測。其觀測項目(單項或多項)、時間、方法和設備,均按不同需要而定。如輻射觀測包括連續記錄太陽總輻射和天空輻射,定時測量直接太陽輻射,記錄日照時數等。
二、地面氣象觀測的場地及儀器安置
(一)氣象觀測場
氣象觀測場安置室外儀器設備和進行觀測的場所。要求設在對當地的天氣和氣候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點,如:四周空曠,場地平坦,遠避坡谷、水澤和林木等地形地物的影響。場地的標準面積為25×25m,場內保持不超過20cm高的均勻草層,圍欄涂以白漆,防止輻射影響。
(二)儀器安置
測定空氣溫度和濕度的儀器安置在百葉箱內。百葉箱的種類很多,常用的百葉箱為木質結構,四壁呈百葉窗式,一面為門,箱頂和箱底由高低不同的幾塊木板做成,箱內外涂以白漆,以使箱內儀器免受太陽光直接照射和降水、強風的影響,且使箱內外空氣自由流通。箱下支架固定在氣象觀測場上,箱門朝北,箱底離地面有一定高度。箱內干、濕球溫度表球部距地面的高度為 1.5m,最高、最低溫度表則略高于 1.5m。測定氣壓的氣壓表安裝在通氣而無空氣流動、光線充足又不受太陽直射、氣溫變化小的室內。測定風向風速的儀器,其感應部分裝在觀測場內距地面10m高的測風桿上。觀測時讀取兩分鐘內的平均風向和風速值,可在桿旁直接觀測,也可由電纜通到觀測室內記錄和讀數。測量降水量的儀器是安裝在觀測場內的雨量器(計),雨量器(計)口離地高度一般為70cm。各種自記儀器分別安裝在室內(氣壓計)、百葉箱內(溫度計、濕度計)、觀測場內(雨量計、日照計),定時上自記鐘發條和更換記錄紙便能自動記錄。由目測發展到儀器測量,再由儀器測量發展到觀測過程、資料傳遞、計算和儲存的自動化,是觀測技術發展的方向。
三、地面氣象觀測儀器的更換
地面觀測儀器在兩種情況下需要更換,一是性能不符合要求;二是儀器運行到使用有效期。更換儀器時應保證觀測數據序列的連續性和準確性。如今,利用自動站儀器進行觀測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自動站儀器不同于人工常規觀測儀器,它主要由傳感器和采集器通過通訊電纜和主控電腦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對于自動站儀器的更換有其特殊性。一般情況下要求不能帶電接插各種接線端口,不要帶電撤換或安裝傳感器。在更換各類傳感器時(雨量傳感器除外)應先關閉采集器,然后再和傳感器的電纜連接。對溫濕傳感器進行常規的年度檢測時,建議先將一支合格的新傳感器置于百葉箱中,一旦檢測現用傳感器超標后,可立刻更換這支預先放置的溫濕傳感器。對地溫類傳感器(地面、淺層和深層地溫傳感器),建議先將其感應部分置于其工作環境中,以便使其感應部分盡快達到環境溫度,然后再迅速布置電纜,電纜布置好后再連接到地溫變送器,更換溫濕傳感器因不需要重新布置電纜,只需預先將其放入百葉箱中一段時間后,再連接電纜。這樣做的好處是使測溫類傳感器一開始的工作記錄就盡可能成為可用數據,避免人為的不正常記錄,因每一個傳感器所記錄的數據不僅有定時數據、分鐘數據,還有日極值等數據均來自該傳感器的記錄,如果記錄異常,很多數據都要進行人工干預,影響記錄的準確性。雨量傳感器由于其特有的電路工作原理,在更換時可以不用關閉采集器,但應注意先把信號線拔下再更換,避免出現人為的降水記錄。自動站在更換儀器時應避開正點,最好在正點的前半小時內完成檢測或更換。
四、地面氣象觀測中存在的幾個誤區
地面氣象觀測中由于各種原因會出現一些誤區,深入學習《地面氣象觀測規范》有助于我們更好更完善的進行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我們要積極強化自身,杜絕因個人主觀因素形成的誤區。
(一)霧的形成或消散與輕霧的關系
觀測員習慣于在霧的形成前、消失后記有輕霧,使記錄看來連續、完整。其實并不是所有的霧形成或消散都要經過輕霧階段。輻射霧是本地輻射冷卻促使近地層水汽凝結,逐漸加濃形成霧,必須經過輕霧階段;而來去比較突然的平流霧,或St等因高度降低至地面形成霧,或霧因增溫抬升成St、Fs等情況下霧的形成、消散可不經過輕霧階段。
(二)垂直能見度差時日照記錄的處理
垂直能見度差而又無云時,日照感光跡線時斷時續或全天無跡線,記錄應視為正常按實際跡線統計并在自記紙背面注明原因,而不應以感光藥劑失效、日照計感光孔堵塞等原因將未感光時段或全天日照按缺測處理。
(三)垂直能見度差時云的記載
近年來,隨著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常出現萬里無云但天空渾濁,水平能見度未達霧、浮塵、沙塵暴等視程障礙現象標準,此時如果未注意天空的連續演變,不仔細觀測比較,往往會認為天空被云覆蓋,造成記錄嚴重失真。
(四)夏季陣性降水與露的同時記載
篇8
關鍵詞:氣象觀測站;防雷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TM86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近年來,全球天氣變化十分突出,各個地方頻繁發生干旱、洪水等自然災害,而自然災害的觀測和預測是氣象站的重要工作,氣象觀測站準確的接收天氣預報,為社會服務。天氣預報的信息來源于氣象觀測站,氣象觀測站的防雷技術可以為天氣預報的準確接收起到保證。
1 氣象觀測站防雷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氣象觀測站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它需要建立在城市的邊緣地帶,近幾年,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建,城市氣象觀測站的地址在不斷的向外移動。氣象觀測站的建設對周圍環境、地勢的要求很嚴格,氣象觀測站需要建在地勢較高而且空曠的地方,當前的氣象觀測站大多采用的是自動氣象觀測站,自動氣象觀測站的天氣觀測工作是露天作業,因此需要對氣象觀測站進行防護。尤其是在雷雨天,氣象觀測站的防雷工作尤為重要。
雷電屬于氣象災害,雷電可以分為2部分:直接雷擊和雷擊電磁脈沖干擾。直接雷擊是由于云地之間的閃電形成,這種雷擊會造成建筑物的損壞以及人員的傷亡等。在生活中接收到的雷擊災害信息有:建筑物遭受雷擊出現裂縫、橋梁被雷擊而坍塌、某人被雷擊昏厥或死亡等,這些都是由直接雷擊引起的。雷擊電磁脈沖的產生是由于在雷雨天,云地之間放電以及云層間的放電所致[1]。這種雷擊又被稱為感應雷擊,感應雷擊產生的電流強度很大,可以將地面上一定范圍內的導體、半導體的電壓升高,產生千伏以上的高強度感應電壓,在金屬導體進行事故現場的條件下,會引發嚴重的雷擊事故。
為了防止以上雷擊事故的發生,在氣象觀測站進行防雷技術工作尤為重要。防雷工作主要是對雷擊進行攔截,將雷擊轉移到觀測站以外的區域,并建立雷擊接受設備和防雷擊設施。
2 氣象觀測站防雷技術工作
氣象觀測站的防雷技術工作從結構上可以分成3部分:
2.1 防護直接雷擊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直接雷擊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關注,觀測避雷針引下線、數據線以及所有的金屬設備。在發生雷擊時,如果雷擊將傳感器避雷針的引下線擊穿,就會導致避雷針桿體因自身的導電性將信號線擊穿[2]。如果是長時間的雷雨天,就會將信號線的擊穿概率增加,為氣象觀測站的安全埋下隱患。
2.2 共用接地
除了氣象觀測站觀測現場的金屬設備共用接地以外,其他地方的金屬設備也要和建筑物進行可靠性共用接地,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以及安全。
2.3 防護感應雷擊
該部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氣象觀測站防雷技術的應用過程,雷電信號以及防雷信號的接收是工作的重點內容,同時還要保證可以對感應雷擊進行很好的防護,獲取準確的雷電活動信息。
在一些容易發生事故的場所(例如易燃易爆現場),要設立完善的安全保證措施和緊急事故處理系統,工作人員按照要求、操作規范進行各項工作,減少違規違章事故的發生。對安全防護設備和設施進行定期的檢查,加大金屬設備所在區域的檢查力度,及時的處理地面連接線松動問題。在進行防雷技術工作時,要加大電子信息系統的應用力度和規范操作,尤其是在雷雨天氣來臨之前以及雷雨天時期,要加大對電子信息系統的檢查力度,及時、有效的將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
氣象觀測站的防雷技術工作要進行準確的定位,認識到防雷技術工作的重要性,其他部門的防雷技術工作定位也要充分重視起來,在當前的氣象觀測站中防雷技術已經成為非常重要并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導致防雷預測信息失真,所以氣象觀測站的防雷技術工作要先將定位工作確定,保證預測到的信息具有準確性和及時性[3]。
3 氣象觀測站防雷的主要措施
對于雷擊中的直接雷擊,可以采用設置避雷針的方法,將直接雷擊產生的影響進行規避。我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中,對建筑物的防雷工作有要求,常規建筑物要安裝防雷設備,例如避雷針、避雷帶等。而自動氣象觀測站的風桿有10m之高,風傳感器在風桿上安置,所以要在風傳感器上安裝避雷針。避雷針的下段要安裝防雷引下線,并在風桿固定住的方向,將引下線引出地面,接到避雷網上進行固定。
避雷針只能對直接雷擊產生作用,對感應雷擊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感應雷擊一般是通過電壓對用電設備進行攻擊,避雷針沒有辦法將感應雷擊產生的影響消除。對感應雷擊進行的防護一般是對機房、電源線路、信號系統、接地等進行雷擊防護。機房是氣象觀測站的控制中心,所以其防雷工作非常重要,機房設置時,可以將地板設置成防靜電地板,將靜電產生的危害降低。另外,減少各種設備、系統之間的電位差,可以進行等電位連接,將機房內的設備、機柜、機架等相近的電位進行連接,將電流引到地下。電源線路是氣象觀測站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源線路將各種信息傳輸到機房,然后通過機房傳輸到氣象中心,所以電源線路的防雷工作非常重要。要在電源線路上安裝電源電泳保護器,將雷擊時產生的電壓壓力減輕,電源線路的保護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安裝電源電涌保護器只是一部分,電源電涌保護器對電源線路的保護有三級,安裝在總配線開關處、安裝在各個分配電開關處、安裝在用電設備前的開關處或插座上,通過三級保護,當發生雷擊時,可以及時、有效地保護用電安全。
感應雷電通過各種信號將電壓引入到設備中,進而破壞設備的芯片或者接口,造成設備的損壞,所以要在信息線路上安裝避雷設備,防止設備因雷擊產生損壞[4]。接地線的防雷工作有獨立式和聯合式2種方法,當前主要采用的是聯合式接地,接地防雷技術要和其他防雷技術相結合,將氣象觀測站的雷擊事故發生率,降低到最小。
4 結語
以上是分析的氣象觀測站防雷技術,在氣象觀察站采取防雷措施對氣象觀測站進行保護,保證各種設備的安全運行,避免雷擊事故的發生。氣象觀測站的防雷工作要不斷的加強和規范,保證防雷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參考文獻
[1] 謝俊,覃永烈.芻議氣象觀測站防雷技術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2(05):54-55.
[2] 鄒瑋玉,胡燕輝.自動氣象觀測站防雷技術探討[J].安防科技,2010(09):87-88.
篇9
關鍵詞: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工作;思考
中圖分類號:S16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67
引言
隨著以新型自動站和新一代天氣雷達為主要標志的現代氣象綜合觀測體系的快速推進,綜合氣象觀測在現代氣象業務服務中發揮出了越來越重大的作用。發展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就要要實現縣級氣象機構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預測、氣象觀測和綜合氣象保障等各項業務綜合化。對于縣級氣象臺站而言,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等較之以前有了很大變化,縣級氣象業務以觀測為主向綜合氣象業務的轉變。這種轉變減輕了觀測員的負擔,但是對觀測員的綜合素質更高的要求?;诖?,對于進一步加強縣級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建設作了一些思考。
1 縣級臺站基本業務現狀分析
縣級臺站受編制等影響,人員較少,兼職多,職責任務繁重,與不斷增長的氣象業務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業務人員在學習業務知識或應用研究方面缺乏時間保障;服務任務繁重時,出現連續多天值班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縣級整體業務質量和服務能力的提高。
縣級臺站綜合業務流程和服務意識有待強化,由于縣局人員少,習慣于以觀測業務為基礎,服務意識也相對淡薄??h級臺站人員大多還停留在不出錯情即可,服務意識和服務觀念還須轉變。
2 提高縣級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的措施
2.1 引進人才,加強現有業務人員培訓
隨著儀器和網絡的不斷發展,在縣級臺站占基數比較大的老業務人員感到比較吃力,高素質的年輕人,特別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較大。新進的高學歷年輕人對網絡、儀器保障等接收比較快,同時科研能力相對較強,可以為縣級臺站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也解決了人員少的問題。對現有業務人員要不斷加強業務培訓,市局或者省局要定期對業務人員分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特別是天氣預報的學習,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綜合分析預報能力,熟悉現代天氣預報業務、平臺和系統操作使用以及對預報指導產品的訂正應用,能夠準確及時制作各類服務產品,應用各種服務產品。使每個業務人員成為多面手,都能勝任綜合氣象業務崗位。
2.2建立健全業務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
縣級臺站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適應綜合業務的各項規章制度,制度在制訂之初要廣泛征求大家意見,制度形成后要嚴格落實。業務規章制度的制定要從實際出發,密切結合氣象業務的特點,提高基層人員業務能力,從而全面促進氣象業務的發展。隨著業務不斷發展,對各項制度進行適時調整、完善。為使業務質量不斷提高,要建立一體化業務流程,建立和完善集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警預報、氣象觀測和綜合氣象保障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氣象業務流程,實現崗位多責化、業務一體化。業務流程要區分日常工作和臨時性工作,日常工作要單獨列出,臨時性工作要緊隨業務工作的變化而制定和修改,提早計劃流程,使每個業務人員每天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做完一項登記一項,未做完要對接班人員交代好,做到日清月結,責任到人。
2.3 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
健全以觀測、預報、服務、保障等綜合業務質量為主的業務考核、創優等評價激勵機制,激勵縣級綜合業務人員工作積極性?;鶎优_站業務比較繁雜,很多臨時性難以責任到人,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提高業務人員的積極性。在實際工作中要體現多勞多得,有獎有罰,不能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孬一樣,激勵大家去爭先創優。
2.4 加強氣象服務工作
氣象服務是氣象部門面向社會公眾和決策部門等領域開展的多項氣象信息服務過程,氣象服務的基礎本質屬于公共服務范疇??h級氣象部門處于氣象工作的最基層,直接與工農業接觸,是氣象服務的最前沿陣地。做好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工作首先要實現縣級氣象機構的公共氣象服務、氣象觀測預警業務及氣象技術保障等綜合業務的一體化布局、分工,統籌協調發展。氣象部門應及時通過微信、手機短信、大喇叭等多種方式,向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社會公眾提供氣象服務,擴大氣象信息的覆蓋面,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傳播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2.4.1 做好決策氣象服務
根據工農業生產、氣象防災減災、重大活動氣象保障的需求,向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的呈閱件、重要天氣預報、氣象服務快報、特色氣象服務專報等。特別是災害性、關鍵性天氣來臨前,及時通過呈閱件、重要天氣報等向領導做好決策服務。
2.4.2 做好公眾氣象服務產品
每天向公眾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短期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重要實況監測信息等內容以及春運、節假日、高考等重要時段的氣象服務信息。特別要加強氣象災害預警,開展實時氣象災害監測,開展強對流天氣和突發氣象災害的臨近預報預警業務及短時臨近預報的訂正業務,及時各類氣象災害預警。
2.5 做好綜合業務保障工作
綜合業務保障工作主要是儀器維護和MDOS一體化。綜合氣象業務中做好儀器維護至關重要。儀器運行良好可以提高設備正常運行率和數據可用率,避免出現儀器故障,進而提高業務質量,同時為氣象服務提供具有代表性、正確性的原始氣象資料。在實際工作中除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巡視儀器外,要進行儀器的日常維護,特別是易出現故障和異常數據的儀器。同時要加強質量監控,通過業務軟件發現有故障或異常時要及時排除。
MDOS一體化后對原先報表審核人員減少了工作量,月初不用再月報表,但對一般業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注、紀要信息需要在規定時限內上傳到一體化系統,同時省局反饋下來的異常數據要及時作出處理,并反饋給省局。這就要求每個業務人員每天至少3次到氣象資料業務系統查看國家站數據質控信息處理和區域站數據質控信息處理,若有疑誤信息及時判斷反饋。
3 結語
篇10
關鍵詞:地面觀測;識別與記錄;基礎;要求
Abstract: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alysis, of which the artificial observation and other surveying project is a unifi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rojec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ccurate visual for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ground observation; recognition and recording; basic requirements;
中圖分類號:P41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地面氣象測報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氣象觀測是氣象的基礎, 它對一定范圍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 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 為天氣預報、氣象情報、氣候分析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依據。地面氣象觀測及其發報是氣象觀測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每個氣象臺站的根本任務之一, 要想做好地面氣象測報工作,必須嚴肅、認真、負責。首先, 從主觀上要樹立對本職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 堅持實事求是, 嚴守工作崗位, 密切監視天氣演變。嚴格執行規范規定和崗位責任制, 嚴肅對待每項觀測、每個數據、每份電報、每份報表。本文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觀測員觀測質量的要求,如何控制和降低測報錯情率。
1.地面觀測的基礎。
作為一名合格的測報人員, 應掌握地面氣觀測、地面氣象觀測規范、氣象電碼、氣象學、天氣學等基礎知識。
1.1地面氣象觀測
講述了地面氣象觀測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內容包括云、能、天、溫、壓、濕、風、日照等天氣要素的觀測原理, 各種觀測儀器的使用和維修方法及概況等。
1.2地面氣象觀測規范
是氣象臺站從事地面氣象現測工作的業務規范和技術規定, 對觀測員的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嚴格的規范。觀測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 以保證獲取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的氣象記錄。它是一部操作性很強的技術規程, 對觀測工作的任務、項目、程序、時制和日界、鐘表對時、觀測工作的基本要求都作了詳盡的闡述, 并且對云、能、天、溫、壓、濕、風、日照、雪深、雪壓、蒸發、地溫、凍土、電線積冰等氣象要素的觀測以及記錄報表的編制都作了規范性的敘述, 是我們進行觀測工作的操作指南。
1.3氣象電碼
指的是基本天氣報、補充天氣報和航危報及旬月報的編碼規則和具體說明,在觀測的基礎上, 認真填寫電碼, 及時準確的發報是提供真實可靠氣象信息的保證。氣象學給我們提供了一部完整翔實的地球大氣中所發生的各種物理現象的本質和這些現象演變規律的科學論述。
1.4天氣學
天氣學的知識可以研究大氣中天氣變化的規律, 并運用這些規律對未來天氣進行預測。有什么樣的天氣預示征兆就有相應的云、能、天的變化, 以及氣象要素的演變。我們根據實際的天氣背景, 就更能準確地對觀測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觀測, 提高氣象記錄的三性, 而且還可以為天氣預報提供事實依據。
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平均分布情況, 即天氣和各氣象要素長期的變化規律就是氣候學 研究的內容。在實際工作中, 周期性地重復勞 動是測報工作的一大特點。每天、每周、每月、每季甚至每年周而復始,在什么季節一般有什么樣的氣候, 出現什么天氣是有周期性規律的。在各種時候具體的氣象觀測中, 云、能、天及各氣象要素的變化肯定是呈現出相應規律性的變化, 這對于我們充分把握實際觀測中出現的問題, 就有一個明確的尺度。為達到獲得氣象記錄的三性要求必然是相得益彰。
2.地面觀測的識別與記錄
2.1地面觀測的識別
無論哪種天氣現象均以某種特定的天氣條件為前提,只有具備對應的天氣條件,大氣中才會出現不同的物理過程。在氣象觀測項目相關的操作規范中對觀測項目均有相應的規定,其所對應的作用也是特定的,因此每個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進行天氣現象的識別與記錄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其一,要準確、熟練的理解各種氣現象的意義,即某種天氣現象是基于何種條件生成的,其表現形式、特征等均要熟練掌握。比如霰,其產生于擾動強烈的云中,云層中的過冷卻水滴與雪花或者冰晶共同合并而成,其形狀為圓錐形或者球形,顏色為白色,是顆粒狀固態物。直徑大概在2mm~5mm,當氣溫環境為0℃左右時會降落,通常在下雪前或者伴隨著陣雪、陣雨同時降落,在落地時會反跳,且有松脆易碎的特點。再比如霾,它屬于空氣普遍混濁時的一種現象,出現霾代表有大量的非常細微的干塵粒在空中均勻的浮游,使得空氣的水平能見度低于10.0km。出現霾時,遠處的光亮物體會稍帶黃紅色,而稍暗的物體則稍呈藍色,通常出現霾里,空氣的相對溫度不會超過80%。
2.2地面觀測的記錄
在記錄觀測結果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關于夜間雨后露的記錄,通常降雨會在植物的葉面上形成很多水珠,而不大可能只在單獨的葉尖上形成水珠。如果前夜出現了微量降水后,一些觀測站沒有設置夜間班,則早晨在觀測時發現植物的葉尖上有露珠生成,此種情況可以記錄為露。如果觀測站設有夜班,假如上半夜有少量的降雨現象,則要等到雨停轉晴后,把一定面積范圍內的植物的水滴清理干凈,如果在后半夜或者早上重新在植物葉片上觀察到水珠,則可以記為露。此外還有結冰的記錄問題,不能只以濕球紗布結冰當作標準,記錄結冰時要以露天水面出現結冰現象為準。
3.對做好地面測的要求。
3.1 提高思想認識。
首先從觀測員思想抓起,重新認識本職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其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責任心,培養認真細致、耐心負責的工作態度,明確工作職責,加深對涂改為造等行為的危害性和惡劣性的認識。
3.2 提高對各項規章制度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
組織業務學習和討論, 加深對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重要性的理解,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同時也注意調節人際關系,加強團結協作,增強集體凝聚力。
3.3 注意技術現代化。
加強文化教育,提高文化層次,多進行技術交流,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加強對規范規定和技術規定的正確理解;同時提高計算機水平,將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相結合,努力適應現代化設備的要求,積極由單純測報員角色向綜合的、多種角色發展。
3.4 加強心理素質。
新觀測員應努力克服心理緊張的問題, 同時老觀測員應該發揮“扶上馬送一程”的精神,對新觀測員多提醒點,實行“一幫一”的方式,幫助新觀測員度過“緊張期”;而對老觀測員,當儀器設備或業務運行方法發生變換時,一方面觀測站應該學習、觀測,比較差別;另一方面,老觀測員應調整心理狀態,打破慣性思維,克服依賴以適應。
新情況的變化。
3.5 保持最佳精神狀態
觀測員應注意班前休息,適時調整自已的生物鐘以適應觀測工作的要求,在觀測前,勤動手勤動腦讓思維活躍起來,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