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機械通氣的護理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5: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機械通氣的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生兒機械通氣的護理

篇1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169-02

機械通氣是搶救新生兒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療手段,氣道護理是機械通氣治療極其關鍵的環節,現對近年有關新生兒機械通氣的護理管理綜述如下:

1 嚴格無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戴口罩,資料表明洗手率提高10%,感染率下降35%[1],嚴格6步法洗手,每日進行手染菌監測,看洗手是否徹底。所有物品嚴格消毒,專人專用,定期更換消毒管道,避免交叉感染。進行氣道吸引時,要保證無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濕化液24小時更換一次,吸痰時先吸氣道內后吸咽部、口腔,以免氣道內污染。

2 口腔護理機械通氣的患兒一般病情危重,口腔分泌物相對增加,唾液流速下降,對口腔的緩沖能力很清潔作用也隨之下降,口腔內微生物得以迅速繁殖,容易發生口腔細菌感染,成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 [2]。臨床常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但短時間內細菌又生長,難以保持口咽部的清潔;有效的口腔清潔通過改變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觸頻率,減少細菌數量等來維持口腔的防御體系。是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重要途徑[3]。口泰的有效成分是洗必泰和滅滴靈,洗必泰廣泛應用于清洗口咽部可減少需氧菌和口腔內條件致病菌,預防性使用可減少口腔操作的醫源性感染。0.02%呋喃西林也是常用口腔漱口液,有廣譜的抗菌作用[4]。徐穎鶴[5]等報道使用口泰和呋喃西林清洗口咽部,對早期VAP的發生率有預防作用??梢蕴岢珜⑵渥鳛闄C械通氣中患兒口腔護理的常規清潔液,方法:每次行氣道內吸痰后用棉簽蘸口泰或呋喃西林清潔口咽部,清洗部位包括齒齦、部粘膜、舌,時間不少于一分鐘。

3 留置胃管的護理機械通氣的患兒常規放置胃管,不僅有利于排出胃內氣體,避免腹脹影響膈肌運動,而且便于觀察有無消化道出血,利于從胃管內注入牛奶以保證營養供給。但接受胃鼻飼的患兒有70%發生肺吸入和反流[2],誤吸是引起VAP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減少胃食道反流和肺吸入的機會,可將患兒直起45°(半臥位)。半臥位雖不能完全避免胃食道反流,但能有效的避免肺吸入[6]。因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機械通氣的新生兒應取半臥位。

4 加強呼吸機環路及人工氣道的管理呼吸機管道的污染是引起VAP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跟換管路時污染了管路系統,傳播來源于其他患兒或醫務人員的病原體[7]。呼吸機外管路每24小時更換一次,重視管路的消毒及管理[8],及時清除呼吸機管道內的冷凝水,嚴防誤吸,并及時清除呼吸道的積水,保持呼吸道通暢;護理患兒時注意使呼吸機管道內的水平面保持一定的傾斜度,防止倒流,降低呼吸機管道外源性感染的風險,提高救治率。人工氣道的管理是搶救危重患兒的關鍵,有資料證明,肺部感染隨氣道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9]。因此,良好的氣道濕化和溫化是防止和減少肺部并發癥,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措施。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和早產兒因呼吸頻率快(46-60次/分),氣管口徑細、氣道短,氣體在氣道內流速快,停留時間短,上呼吸道沒有充足的時間對吸入氣體進行加溫、加濕,所以新生兒機械通氣時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更高,一般要求經人工氣道吸入的氣體溫度要達到37°(指氣管導管與呼吸機管道接口處的溫度值),相對濕度95%-100%[10]。如溫度和濕度低于以上水平,就會引起痰液干燥、結痂,分泌物不易排出,導致通氣障礙、二氧化碳潴留甚至肺不張;而高于此水平,即可能發生液體過度負荷和患者感覺不適[11]。

5 氣管內吸痰

5.1 氣管內吸痰的時機雖然人工氣道的建立為保證呼吸道通暢創造了條件,但由于氣管內插管刺激了分泌物的產生,同時人工氣道使進入肺內的氣體失去了正常呼吸道粘膜的加溫,濕化和過濾作用,氣道粘膜干燥,痰液結痂不易排出。因此正確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氧療和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效果的關鍵,也是減少肺部并發癥的重要環節。但吸痰也帶來了許多的副作用,如人工氣道帶去氧氣將造成病人缺氧和低氧血癥;吸痰過于頻繁導致不必要的氣道粘膜損傷,而氣道損傷是VAP的危險因素。俞琬如等[12]提出:肺部感染的危險性隨吸痰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不應頻繁吸痰,只有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確需吸痰時才吸,尤其應掌握好吸痰的時機:(1)患兒突然發紺、呼吸急促、躁動不安時;(2)插管口溢痰或痰鳴時;(3)患兒變化前后;(4)有人機對抗,肺部聽診有痰鳴音時[13]。一般情況下,每隔2小時吸痰一次,每次吸痰時間小于15秒就能使呼吸道保持通暢[14]。

5.2 氣管內滴注生理鹽水氣管內滴注生理鹽水是氣管內吸痰時的一項常規護理操作,然而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明[15]吸痰滴注生理鹽水可以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并增加了感染機會。King等[16]的研究表明生理鹽水根本不能和分泌物混合,即使在實驗室充分搖動,鹽水和粘液也不能混合,當過量的生理鹽水進入氣道時會引起患者咳嗽,導致大量鹽水進入氣道和肺,使痰液進一步向縱深處轉移而進入肺部,所以滴注生理鹽水并沒有提高清除分泌物的效果。耿文麗[17]發現使用生理鹽水作為濕化液不僅不能稀釋痰液而且會導致細支氣管堵塞和感染。有學者提出[18]用0.45%鹽水代替生理鹽水,因為生理鹽水進入支氣管肺內水份蒸發快,鹽分淤積在肺泡和支氣管形成高滲狀態引起支氣管肺水腫,不利于氣體交換,而0.45%鹽水吸入后在氣管內濃縮而接近生理鹽水,對氣管無刺激作用。

綜上所述,近年來許多學者對新生兒機械通氣的護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概念,但在操作中如何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仍是今后護理研究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愛民,江楠,賴國祥,等.無創機械通氣搶救危重患者的護理研究[J].護理雜志,2005,22(5):56.

[2]蘇鴻熙.重癥加強監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45-346.

[3]字富雁,席延榮,耿琳.ARPS病人俯臥位常見問題及解答[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3):121-122.

[4]HeylandDK,CookDJ ,DodekPM.Preventionofpneumonia:current practiceincanadianintenivecareunits[J].critcare,2002,17(3):161-167.

[5]徐穎鶴,吳曉梁,方強. 機械通氣患者口咽部清潔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5):322-324.

[6]蔡升華.呼吸機相關性的預防新策略[J].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2000,27(6):-242.

[7]章渭芳,陳愛君,方雪玲,等 .呼吸機管道更換周期對呼吸機感染性肺炎發生的影響[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2):521.

[8]祝益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防治[J].實用兒科臨床學雜志,2000,15(1):51.

[9]李有蓮,郭桂英.氣管切開后呼吸道護理相關因素的監護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2):141.

[10]周小光,肖昕,農紹汗. 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9-499.

[11]俞森洋.現代通氣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72-864.

[12]俞琬如,許海琴 .ICU 機械通氣患者肺部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1(9):1329.

[13]Lce DL, Ckiang HJ, Lin SL, Prone-position Ventilation induces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oxygenstion in patients Withs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ckome who have a large shuntcare Med,2002,30:1446-1452.

[14]周秀華.急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37.

[15]陳淑琴,王茂娟 .對氣管內滴注生理鹽水常規護理操作的商榷[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3):211-212.

[16]King M,Zahm JH, pierrot. The rote of mucus get viscosiry spinnbility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in clearance by sirnrlated cough[J].Biorheology ,1998 ,26∶ 737-745.

篇2

【關鍵詞】優質護理干預;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機械通氣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臨床上雖然較為常見,但是由于病因復雜多變,治療起來有一定的困難[1]。機械通氣治療是臨床常用措施,在護理中對患兒實施有效的優質護理,可以提升患兒的治療質量[2]。因此,本研究抽取29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患兒,隨機挑選其中的15例患兒作為研究組,接受日常護理和優質護理干預,其余14例的患兒僅接受常規護理,即對照組,探討這兩種護理方法的效果,現將評價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9例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患兒為研究對象。將這29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15例)和研究組(14例),對組別之間的患兒的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和病程)進行差異統計學分析,最終組別之間的患兒具有可比性,(P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均實行相同的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患兒按照常規方法接受護理的同時,還要接受優質護理干預:保持住院病房里的環境干凈整潔,進行檢查與治療前,及時向患兒及其家屬介紹以做好準備,盡量減少患兒及其家屬對治療的恐懼感。密切觀察血壓和脈搏,以及毛細血管充盈時間、膚色和尿量等,以評估其病情。當初步判斷患兒病情嚴重,應密切觀察其神志和瞳孔變化,以評估其程度。保持護理工作的流暢性,減少感染幾率,操作中要科學,細膩還要兼顧患兒情緒,不能潦草行事。在護理中,預防患兒易出現的并發癥狀,做好護理的每一步,幫助患兒家屬樹立治療信心,在護理中保持微笑,給予患兒家屬戰勝病魔的信念。做好患兒診治的各項準備工作,在治療中,積極配合好醫師工作,協助患兒家屬對患兒進行洗臉、喂食等活動,確保呼吸道暢通,在護理中適當使用抗生素??梢越⒔】到逃w系,讓專業人員參與其中,建立健康檔案,開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以便提升患兒家屬的疾病常識。視頻方式更有利于學習,患兒家屬能深刻地通過視頻了解到優質護理。

1.3觀察項目

兩組患兒痊愈出院后治愈狀況,顯效=患兒痊愈、各項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兒痊愈、各項功能基本恢復;無效=患兒出院時還存在明顯癥狀??梢圆扇》怯浢绞?,讓患兒家屬盡量完整的填寫表格,降低廢表的數量。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經SPSS1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量(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愈情況

研究組治愈情況好于對照組(P

2.2 將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回收、整理、分析后得出:研究組家屬 “好”和“一般”的例數為48例,滿意率為100.0%,且“好”的人數顯然要比“一般”的人數多,相較于對照組的58.3%,具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優質護理干預秉承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護理中,依據患兒的情況,盡最大限度的營造良好護理氛圍,做好護理工作。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兒在治療時產生恐懼與焦慮的心理問題,能有效地平穩病情,達到長期的控制目的,它是在常規護理中,融入一些先進護理學知識,加強患兒的心理干預以及常見不良反應的處理與預防,對于平穩患兒的心情,提升治療依從性有所幫助[5,6]。

在護理中,更多的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內外先進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策略,融入多種優質護理理念,加強醫護人員的自身水平,將護理工作做實做好。優質護理干預本著以人為本宗旨,設計臨床護理措施。優質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策略,它摒棄傳統護理的模式化、流程化,采取人本主義精神,更多的關注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護理措施,兼顧治療環境的實際情況,開展全方位的優質護理。

在本研究中,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時,本院采取了相應的優質護理干預,15例研究組病例經過護理后,家屬滿意度為100%。證明本研究中優質護理方法是可行的。本研究中的優質護理措施,以患兒為主角,積極的為患兒的病情考慮,讓患兒能夠在舒適的醫治條件下,進行通氣治療,提高患兒的治療質量,并能夠減少患兒及家屬的焦慮。在護理中,患兒家屬對于護理工作的肯定和治愈率的提升,證明本院實施的優質護理是值得在臨床推薦的。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 機械通氣;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219—01

當呼吸機廣泛應用于臨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出現日益增多。該病癥屬于一種獲得性肺炎病,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的生命安全,對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癥的預防,已成為目前護理工作的重心所在[1]。同時,也給新生兒的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因此,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是 NICU 護理人員共同探討的焦點問題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2010.1 ~ 2013.1,在市醫院NICU 住院治療的機械通氣新生兒的120例,男79例,女41例?;純喝正g 1 ~ 28 d,平均體重( 3.93± 1.41)kg。均為足月產胎兒?;純杭议L均自愿參加本研究且簽定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干預方法

實驗組新生兒的給予 NICU 常規護理,對照組則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具體護理 干預措施如下:

1.2.1 嚴格執行管理制度

做好 NICU 的打掃工作,保持空氣潔凈和適宜溫濕度。每日進行定期打掃滅菌,盡量減少新生兒的家長的和病人交流,禁止患呼吸道疾病人員的和病人交流。

1.2.2做好預防工作

抬高新生兒的頭部 30度~45度,取半臥位來減少胃液反流、口咽部細菌定植和誤吸。加強新生兒的口腔和鼻腔的打掃,堅持監測口腔的酸堿度,根據酸堿度選用口腔護理液,以減少口腔細菌的定植,酸堿度中性時用生理鹽水;酸堿度>7時選用 2% ~3%硼酸液體;酸堿度

1.2.3 選取合適標本

正確的樣本采集時間和方法對機械通氣新生兒的血培養和口腔分泌物細菌培養的結果直接影響到血培養和口腔分泌物細菌培養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下一步護理工作的落實。

1.3 觀察指標

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基護合格率。由護理人員按照基護質量評價標準進行測評、新生兒的家長護理滿意的程度。由患者家屬填寫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進行來評價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6.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 χ2檢驗。檢驗水準α =0.05。

2 結果

2.1 不同組新生兒的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比較

3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實驗組新生兒的的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實驗組的基護合格率和新生兒的家長的護理滿意率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 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對機械通氣新生兒的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認識,規范了護理操作行為。( 2) 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新生兒的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家長對機械通氣新生兒的護理過程中常見風險提高了認識,減少了與機械通氣新生兒的接觸,減少病原菌的交叉傳播??梢姡瑑炠|護理服務顯著降低機械通氣新生兒的的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提高新生兒的的基護合格率,改善新生兒的家長護理滿意的程度[4]。

醫院怎樣才可以保證使用優質護理手段可以防止因機械通氣造成的新生兒的肺部感染? 本人以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一者,醫院必須強化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相關制度的執行力度,同時必須采用薪酬的激勵制度,鼓勵護理人員創新工作、積極工作,從而提高護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推動醫院護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為優質護理起到促進作用;再者護理工作人員必須提高自我的責任意識,嚴格執行護理流程和規章制度,不斷規范自我的臨床操作技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避免細菌入侵,加強臨床對新生兒的身體狀況的監護工作,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從而保證護理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但是僅僅是這樣的臨床護理措施,在臨床上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技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肺部感染。

參考文獻:

[1] 薛喚愛,何廣榮. 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防范[J].天津護理,2012,20( 1) :20-21.

[2] 馮萍萍.優質護理服務在預防 NICU 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7):35-36.

篇4

【關鍵詞】變更;機械通氣;新生兒;護理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19-2940-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小兒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治療時的常規為仰臥位,國內外已有相關報道各種對治療效果的影響,俯臥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的壓力、吸入氧氣濃度、PaO2、PaCO2與仰臥位時相比差異無顯著性[1]。為尋求在呼吸衰竭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中得到更佳及護理,減少護理問題,我們采用了仰臥位、俯臥位、仰臥位順序變換的方法。2004年5月~2006年5月對30例需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新生兒進行變更護理的臨床觀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擇2004年5月~2006年5月重度窒息致呼吸衰竭的新生兒30例,其中早產兒8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15例和對照組15例。兩組性別、平均日齡、體重指數、疾病危重度評分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30例患兒全部為經口腔氣管插管,氣管導管外露過長部分剪去,以減少無效腔氣量。采用德國Agilent M3046A心電監護儀持續監測血壓、心電圖、心率、血氧飽和度,用美國i-STAT血氣分析儀做動脈血氣分析。德國產Drager Babylog 8000 plue牌呼吸機,呼吸機參數初調為:模式為SIPPV+PEEP,吸氣峰壓( PIP)20~25 cmH2O,呼吸頻率40~60 次/分鐘,吸氣時間0.4~0.6秒,吸呼比1.0∶1.5~2.0,呼氣末正壓(PEEP)3~6 cmH2O,FiO2 40%~60%。實驗組采用變更,順序為仰臥位俯臥位仰臥位,間隔時間為3小時, 俯臥位時新生兒頭偏向一側,軀干及下肢為俯臥狀。對照組新生兒行常規持續仰臥位通氣。兩組分別在通氣后1小時,4小時(仰臥位后1小時),8小時(俯臥位后1小時),12小時(仰臥位后1小時)進行血氣分析,監測血流動力學指標,記錄心率,平均動脈壓,吸氣峰壓,血氧飽和度。

1.3 統計學方法: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各時段血氣分析:見表1。

2.2 呼吸壓力曲線及心電監護顯示, 變更對呼吸力學和血流動力學無明顯影響(P>0.05),心率及血壓僅輕微波動,吸氣峰壓下降(P<0.05),見表2。

3 討論

3.1 影響肺血流的分布[2]。正常肺組織由于重力因素的作用,使仰臥位時背部肺組織的血流較多。又因從前胸向后背存在胸腔壓力梯度,負值逐漸變小,經肺壓力相應減少,背部肺組織容易閉陷,產生通氣不足,而血流接近正常,使V/Q血流比例失調。而在仰臥位轉為俯臥位后,則使垂直線上這種壓力梯度減少,經肺壓力趨向一致,各部分肺的通氣比較均勻, 故能有效改變氧合,減少肺部并發癥。早產兒俯臥位時呼吸道阻力明顯低于仰臥位, 而動態肺順應性明顯高于仰臥位[3],能有效改變氧合,提高通氣效果,減少肺部并發癥,減少護理問題。

3.2 兩組比較:通氣5小時與9小時后PaO2均值高于對照組,但血流動力學無明顯改變。新生兒由仰臥位轉為俯臥位時, 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而PaO2和PaO2/FiO2卻顯著改變,這與相關的報導結果一致。由此說明,PaO2和PaO2/FiO2的變化與的改變關系密切。

3.3 變更護理時,2人同時進行變更護理實施,一人負責頭部、氣道及各種管道,另一人負責新生兒的翻身。機械通氣患兒的管道較多,改變時,易致管道扭曲、壓迫、移位和變形,需專人負責翻身時的管道,翻身后要檢查氣管導管的松緊度,如有松脫時須重新固定,避免導管上下滑動,損傷氣管黏膜及影響通氣效果。新生兒頭部偏向一側,以一直徑為5 cm、厚約1.5 cm的棉氣圈墊于頭部,增加舒適感,雙手向上墊于軟枕上,當新生兒俯臥位,為避免胸腹及關節部受壓, 需用空心軟墊墊于前胸、骨盆、髖部、膝和踝等關節處。在進行變更時注意有無禁忌癥,變更后首先要觀察血氧變化、呼吸機參數及胸廓運動,各種護理盡量集中進行,減少不必要的刺激。

3.3 仰俯臥位可有效減少護理問題。吸痰前充分拍背,促使痰液充分排出,加上的變換,重力作用,痰液易流入大氣道,吸引前預先提高吸氧濃度,使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6%以上,氣管吸引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氣管內吸引時間不超過10秒,注意吸痰管觸及氣管壁時負壓不宜過大,以免損傷氣管黏膜出血。對照組由于長期仰臥位,痰液引流不暢易滯結, 吸痰次數增加,有3例新生兒因痰痂形成,其中1例因出現吸痰頻次多造成氣管黏膜損傷,均影響有效通氣,經局部用藥后才得以糾正。而實驗組無1例出現因變化而引起的意外和并發癥,且由于吸痰的次數減少,胃管脫出率降低。

參考文獻:

[1] 王欣怡,張文彬,劉宏偉.對患兒機械通氣效果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05,21(9):847.

[2] 劉彐英,廖清華,一祝芳.護理在小兒呼衰機械通中的應用[J].2005,21(2):5.

篇5

[關鍵詞] 極低體重兒;機械通氣;氣道管理;新生兒

極低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1 500 g的新生兒[1]。由于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兒差。特別是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應用機械通氣治療,有效的氣道護理是機械通氣成功與否的關鍵?,F將本院新生兒科86例實施機械通氣的極低體重兒兩種不同的氣道管理效果進行總結分析,并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兒科收治的極低體重兒86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46例,女40例;胎齡28~32周;出生體重<1 000 g的35例,體重1 000~1500 g的51例;患兒原發?。禾ゼS吸入綜合征20例、重癥肺炎36例、肺透明膜病20例、感染性休克10例。在患兒家屬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2008年1月~2009年6月為對照組,2009年7月~2010年12月為觀察組,兩組患兒性別構成、胎齡分布、出生體重、原發病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兩組患兒按新生兒科護理常規專人護理,做好病情觀察,疾病全過程用心電、呼吸、血壓及經皮氧飽和度(TcSO2)持續監護,并給予保暖、營養支持、預防感染、加強基礎護理、機械通氣給予呼吸支持。機械通氣時兩組患兒均選用“Drag”嬰兒呼吸機,采用直徑為2.5~3.0 mm的RüscH氣管導管經口插管,0~24 h內行機械通氣,通氣方式為“SIMV加PEEP”,呼吸參數的調節相同疾病一致;氣道管理中吸痰的間隔時間與方法、氣道濕化的方法兩組患兒一致。

1.2.2 對照組:①患兒取仰臥位;②常規的手叩法叩背;③呼吸機管道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備用。觀察組:①患兒采取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交替更換,仰臥時在背下放置新生兒血壓計袖帶,接心電監護儀,每隔0.5~1.0 h自動充氣再放氣,反復操作以刺激患兒;②吸痰前15~20 min用復蘇囊小號面罩叩擊患兒背部,叩打速度100~120次/min,每肺葉叩擊、振動1 min,持續時間不超過5 min,力量均勻適合;③呼吸機管道消毒采用全自動清潔機清洗消毒后裝在無菌薄膜袋中備用。

1.3觀察指標

1.3.1 每天橈動脈穿刺采血做動脈血氣分析,觀察兩組患兒動脈血氣分析結果。

1.3.2 觀察兩組患兒心率(HR)、經皮氧飽和度(TcSO2)、24 h發紺的平均次數、24 h呼吸暫停的平均次數、機械通氣的時間、呼吸道感染率及兩組患兒治愈和死亡的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2.0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組間對照方法,計數資料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兒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變化及其他指標的觀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2、3。

3 討論

極低體重兒在運用機械通氣的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這是保證足夠通氣量的先決條件。但機械通氣中導管的刺激、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兒呼吸中樞、呼吸肌和軟骨發育不完善,氣道內徑相對狹窄,纖毛運動功能差,致分泌物排出困難,故易出現呼吸道阻塞。改進機械通氣中的氣道管理方法,可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極低體重兒呼吸狀況。

3.1對氣道通暢的影響

極低體重兒機械呼吸的傳統是仰臥位,但有學者發現健康早產兒及肺炎早產兒俯臥位時,潮氣量、動態肺順應性和氣道阻力均較仰臥位改善,可能與俯臥位時更為均勻的通氣分布直接導致背側肺區通氣量增加有關,這是氧合改善的主要原因。觀察組患兒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交替更換,而且在仰臥時置新生兒血壓計袖帶于背下,充氣放氣,反復操作以刺激患兒背部,亦可使氣道受到震動,黏性分泌物被擊碎、松弛、脫落,進而排出,保持氣道通暢。

3.2 叩背方法對氣道通暢的影響

吸痰是極低體重兒機械通氣的氣道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技術,如果患兒痰液黏稠時,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驟。叩背的目的是通過叩擊胸壁,震動氣道,使附著在肺、支氣管內的分泌物脫落,通過引流,使分泌物從肺葉到達細支氣管,再到達主支氣管,通過患者咳嗽或人為吸引排出體外。經典的叩背方法為手叩法,即操作者五指并攏,向掌心微彎曲,呈空心掌,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輕輕拍打患者背部[5-6],此法操作者手掌較新生兒而言較大,定位不精確,手部的力量輕重不容易掌握,叩擊力量過輕則起不到良好的排痰效果,過重則患兒不易耐受,甚至導致患兒胸內損傷,故效果欠佳;采用復蘇囊小號面罩叩背,其呈圓形,似手掌的中空狀,軟硬度適宜,力度均勻的持續叩擊,既可振動呼吸道、肺部,使附著在支氣管壁的痰液松動,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氣功能,又不會導致胸內損傷或感到不適。

3.3 呼吸機管道消毒方法對氣道通暢的影響

機械通氣是造成醫院內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機械通氣的過程中,管道系統滅菌不徹底或使用過程中的污染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致使抵抗力低的患兒并發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氣道不暢加重。本院傳統的呼吸機管道消毒方法為手工清洗、84消毒劑浸泡消毒后晾干備用。由于呼吸機管道結構的特殊性,管壁呈螺紋狀,管腔長,內徑小,硅膠有一定的彈性等,導致清洗難度大,一般在管道的兩端口部清洗消毒效果較好,深部清洗消毒效果較差且待干時間長。現使用由消毒供應中心用自動清洗機處理的呼吸機管道系統,全自動清洗消毒機具有最嚴格程序消毒,此程序主洗時加入了1∶50的有效含氯量1 000 mg/L消毒清洗劑,集化學浸泡法和熱力消毒于一身,洗凈滅菌依次完成,消毒效果較為可靠。本研究中的患兒呼吸道感染率的下降也說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更換患兒、改進叩背方法和呼吸機管道系統的消毒方法,可促進氣道通暢,增強機械通氣效果。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患兒的TcSO2、PaO2、治愈率升高,PaCO2、HR、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發紺和呼吸暫停的次數、機械通氣時間減少,說明改進極低體重兒機械通氣氣道管理方法,可改善極低體重兒呼吸狀況,提高患兒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張巍,童笑梅,華.早產兒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

金漢珍,黃德氓,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4-395.

薛辛東,王曉惠,張家驤.仰、俯臥位對早產兒肺功能影響[J].中華兒科雜志,2007,37(8):494-496.

宋亞君.早產兒的臨床意義[J].新生兒科雜志,2006,16(3):139-141.

肖荷妹,李蘭靜,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7):1041-1042.

篇6

摘 要:目的:觀察淺層吸痰在機械通氣新生兒中的臨床療效,評價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1年12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機械通氣的新生兒共60例,按不同吸痰方式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與對照組28例,分別在吸痰前后,對兩組患兒心率(HR)、血壓(MBP)、血氧飽和度(SpO2)及氣道阻力(R)等指標進行測定,并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后對兩組相關數值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兩組患兒吸痰前在HR、MBP、SpO2及R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吸痰前后HR、MBP、SpO2及R的差值與對照組相比,差值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淺層吸痰;新生兒;機械通氣

      機械通氣作為新生兒危重癥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廣泛應用于臨床。而吸痰作為機械通氣護理中最基本的一項技術,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1):78-79.

篇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s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o prevent NICU neonatal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Method:From June 2013 to September 2015,120 cas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ach group had 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two groups of hospital stay,mechanical ventilation frequency,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cidence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6 case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5 case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Role;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ral Hospital of Zhumadian C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21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機械通氣在新生兒疾病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隨之而來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也給臨床醫療帶來了新的難題,成為NICU導致患兒住院時間延長和院內感染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時,也給新生兒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指無肺部感染癥狀患者在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后出現的肺部感染,或是患者已存在肺部感染而經呼吸機治療后48 h內發生的新的肺部感染。如何避免和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已成為NICU醫護人員面臨的一大難題之一,本研究特選取2013年

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機械通氣患兒120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機械通氣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試驗組男34例,女26例;日齡1~27 d,平均(9.8±3.6)d;體重2.4~4.5 kg,平均(3.26±1.27)kg。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日齡1~26 d,平均(10.1±3.7)d;體重2.3~4.6 kg,平均(3.25±1.31)kg。兩組性別、日齡及體重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NICU常規護理,包括病房衛生清潔、基礎體征監測及用藥指導。試驗組行優質護理服務:(1)定期組織NICU護士進行相關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本院NICU的整體護理水平。結合科室情況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機制,為機械通氣患兒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1]。(2)全面落實NICU衛生的清潔與消毒工作,根據患兒體溫變化幅度,為其調整室內溫和濕度。告知患兒家屬應盡可能的減少探視的次數,若患兒家屬患有呼吸道類疾病,還需嚴禁其探視患兒[2]。(3)執行每一道護理程序時,都應遵守“嚴格無菌操作”這一原則,如接觸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后亦或者是對患兒進行氣管插管前,需嚴格洗手并消毒,預防交叉感染。護理全過程中,盡可能的運用一次性衛生用品,按要求定期對部分醫療物品進行更換,包括無菌注射器、無菌吸痰管及吸痰用物盤[3]。取含氯消毒液,1000 mg/L,1 次/d,對地面及相關物品進行全面擦拭[4-5]。若有必要,可利用紫外線對空氣進行消毒[6]。(4)實踐表明,仰臥位極易使患兒出現反流誤吸的情況,導致胃腸道感染。故護理人員需讓患兒取半臥位,即適當抬高患兒頭部,使其與水平面成30°~45°,如此便可降低胃液反流誤吸的概率[7]。增強對患兒的口鼻腔進行清潔的力度,并監測其口腔的pH值。此后,再結合pH測定的結果為患兒選取最適的口腔護理液,預防口腔細菌定值。其中口腔護理液的選擇標準為:①pH值大于7,選擇硼酸溶液;②pH值等于7,選擇生理鹽水;③pH值小于7,選擇碳酸氫鈉溶液[8-9]。(5)積極幫助患兒進行有效的翻身,并對其輔以扣背操作,以促進痰液的排出。濕化人工氣道(最好選取無菌蒸餾水),預防損傷患兒的氣道黏膜[10]。觀察患兒病情,同時在臨床醫師指導下給予患兒一定劑量的化痰藥物,如沐舒坦和沙丁胺醇[11]。(6)協助臨床醫師對患兒的口腔分泌物和血液樣本進行正確的采集,以提高細菌血培養結果的準確性[1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情況、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例數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情況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相關治療指征比較 試驗組住院(9.62±5.41)d,機械通氣(7.69±2.35)次,對照組住院(15.74±5.73)d,機械通氣(9.52±2.86)次,試驗組在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次數方面均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6例,占26.67%;對照組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35例,占58.33%,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81.6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綜上所述,NICU新生兒具有病情復雜多變、病死率高及預后差這三大特點[13]。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對呼吸機的應用得到了大范圍的拓展,尤其是呼吸科重癥新生兒,其對呼吸機的應用更加廣泛。雖然呼吸機在臨床上的實際運用可起到有效控制患兒病情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兒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概率[14]。資料顯示,患兒在接受呼吸機治療后,人工氣道的建立會嚴重損害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導致患兒更容易誘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癥[15]。臨床觀察發現,患兒在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后,會出現脫機困難、病情加重,甚者還有生命危險[16]。故需加強對NICU新生兒進行護理的力度,以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提高護理質量。實踐表明,于NICU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全程中為其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能促進患兒家屬與護士間良好合作關系的建立,還能預防交叉感染,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17-18]。

篇8

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已經被廣泛用于危重癥新生兒的搶救,氣管內吸痰是新生兒機械通氣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將呼吸道分泌物及時吸出,防止痰液瘀積堵塞,以維持機械通氣氣道通暢和充分的氣體交換,對預防和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采用的開放式吸痰往往要斷開呼吸機,使氧氣供應中斷,可引起患兒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生命體溫的變化,而且人工氣道與外界相通,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另外操作煩瑣。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我科開始使用密閉式吸痰裝置,密閉式氣管內吸痰操作無需分離呼吸機即可持續通氣,保持了呼氣末正壓(PEEP),減少肺泡萎陷的發生,增加了氣體交換的面積,改善了吸痰時患者的氧合,對氣道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過程簡單方便,設備簡化,工作人員容易操作,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及質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2例均為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兒監護室收治的實施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均符合《兒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1]。男15例,女7例;年齡lh~18d,平均(3.5士1.5)d;胎齡29~41周;呼吸窘迫綜合征10例,肺炎5例,肺透明膜病3例,胎糞吸人綜合征2例,其他2例;機械通氣3~14d,平均(6.3士2.1)。

1.2 方法

1.2.1 吸痰方法

密閉式吸痰裝置由透明三通、注液口、吸痰管、負壓控制閥、薄膜防護套和連接管等部件組成,分別與患兒的氣管插管連接口,呼吸機螺旋管道、吸痰器、負壓吸引控制閥連接,調節好負壓(8~13.3kPa),一手握著可旋轉接頭,另一手拇指及食指將管子旋轉移動插入氣管插管前端0.5~1 cm,當吸痰管到達所需的深度時,按下負壓控制鈕,同時將吸痰管向外旋轉提拉,吸出痰液;痰液多時可放慢提拉速度,避免反復上下提插,引起氣道粘膜損傷。痰液粘稠需濕化時,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取無菌生理鹽水連接至吸痰管上的注射口,注入濕化液,重復上述步驟。吸痰完畢將拇指松開負壓即消失,停止吸痰時將吸痰管退至黑色指示線以外的薄膜內,同時從注射口輸入液體沖洗吸痰管,待充分將吸痰管內沖洗液吸凈后,關閉吸引器,處理用物,做好記錄。密閉式吸痰管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消毒隔離,對密閉式吸痰管、濕化液、吸引器管道要標明使用日期、時間,濕化液、吸引器管道每天更換,密閉式吸痰管每周更換、如有損壞及時更換,使用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

1.2.2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吸痰前和吸痰后lmin記錄患兒血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MAP)及心率(HR)的變化。(2)以聽診器聽診吸痰前后患兒肺部音和呼吸音的變化。顯效:聽診肺部無音,呼吸音正常;有效:聽診肺部無明顯音,呼吸音基本正常;無效:聽診肺部呼吸音弱且有濕音。(3)觀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其診斷標準為:插管48h后發熱、膿性痰或氣管支氣管分泌物涂片革蘭染色可見細菌;白細胞增高或較原先增加25%;肺泡―動脈氧分壓差增加;X線胸片示肺部出現新的或進展的浸潤病灶;氣管吸出物定量培養陽性,菌落計數>103ml[2]。

2 結果

22例患兒機械通氣期間使用密閉式吸痰時心率增快5次/分~10次/分,SpO2

下降3%~5%,MAP基本不變,于吸痰后30~60s逐漸恢復。患兒吸痰前后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血氧飽和度保持穩定,稍煩躁,易耐受吸痰,無氣管插管堵管,除2例氣道黏膜損傷外,未見VAP等嚴重并發癥。

3 討論

機械通氣的危重患兒最關鍵的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掌握正確的吸痰技術對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痛苦,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減少吸痰次數,防止氣道粘膜損傷,預防低氧血癥以及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極易引起內源性感染,而氣管內吸痰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如果方法不當,則會導致肺部感染加重,引起外源性感染,所以醫務人員吸痰時應特別注意吸痰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吸痰技術不僅可以徹底吸凈痰液,而且也減少了頻繁吸痰給患兒增加的痛苦。氣管插管的內吸痰技術包括開放式吸痰與密閉式吸痰兩種,其中開放式氣管的內吸痰比較常用,其在操作時需要分離人工氣道與呼吸機,引起程度不一的低氧血癥,并且操作時程序較為復雜;而密閉式氣管的內吸痰在操作時無需將呼吸機與氣管插管,其操作程序更加便捷。

使用密閉式吸痰可以確保新生兒循環參數保持穩定,減少了機械通氣新生兒因吸痰引起的并發癥。采用開放式吸痰,可能造成新生兒血氧飽和度顯著降低,平均動脈壓驟然升高,吸痰開始后1min時,使用密閉式吸痰新生兒的心率顯著慢于開放式吸痰的新生兒。吸痰后,采用密閉式吸痰管新生兒的血氧飽和度恢復速度較采用開放吸痰管新生兒快。

采用密閉式吸痰管有助于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的幾率,密閉式吸痰可以使新生兒的氣道和外界相對隔離,從而避免環境、新生兒與醫務人員被污染,此結論已得到肯定。因為密閉式吸痰無需將呼吸機斷開,吸痰時可以減少由于人為操作引起的細菌向呼吸道內遷移的情況發生從而在對感染發生時間的延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有研究表明,對于機械通氣,病人感覺最重的不適是由吸痰引起的[3],使用開發式吸痰只能將吸痰管盲目地插入氣道深部后再邊吸邊退,對患兒刺激性大,易煩躁甚至對抗吸痰。而采用密閉式吸痰,吸痰管上有醒目的數字標識,使插入的深度一目了然,吸痰部位準確,對痰多的位置加強吸引,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證了患兒的相對安靜、舒適,更耐受吸痰。

總之,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搶救危重癥患兒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密閉式吸的應用能減少患兒生命體征的波動,保持了呼氣末正壓,減少肺泡萎陷的發生,增加了氣體交換的面積,改善了吸痰時患者的氧合,預防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癥,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且不會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操作過程方便簡單,容易掌握,且能有效減少每次吸痰的時間,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02.

篇9

南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河南南陽 473000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危險因素和病原學。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經過機械通氣且通氣時間大于等于48 h的10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符合呼吸機相關肺炎診斷標準的45例新生兒作為觀察組,未感染肺炎的55例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分析其發生的危險因素和病原學。結果 機械通氣時間大于等于48 h的新生兒中肺炎發生率為45%,發病患兒和未發病患兒在住院時間、插管天數、、出生體重、胎齡、營養不良、肺部原發疾病、留置胃管、反復吸痰、反復氣管插管等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生兒患有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早產、應用H2拮抗劑、體重低、平臥位、肺部原發病、機械通氣時間大于等于73 h等,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其他病菌,為了降低新生兒患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概率,需要避免上述危險因素和病原菌的侵入。

[

關鍵詞 ]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危險因素;病原學

[中圖分類號] R7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0(c)-0172-02

[作者簡介] 萇俊明(1982-),住院醫師,本科,男,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主要從事于:危重新生兒轉運及搶救,早產兒相關疾病治療,新生兒窒息,肺炎等。

呼吸機肺炎簡稱VAP,是指通過氣管插管進行超過48 h的機械通氣,造成肺部感染從而引起肺炎,或者肺部原有感染,經過48 h以上的機械通氣后又產生新的肺部感染[1]。呼吸機廣泛應用于新生兒相關治療中,呼吸機相關肺炎也已成為處于重癥監護室的新生兒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需要引起醫學界足夠的重視。本文選取100例接受48 h以上機械通氣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該病的危險因素和病原學,為有效防止該病在新生兒中的持續蔓延提供一定參考[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經過機械通氣且通氣時間大于等于48 h的10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符合呼吸機相關肺炎診斷標準的45例新生兒作為觀察組,未感染肺炎的55例新生兒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入院時間為1 h~20 d,平均時間為(4.5±2.4)d;胎齡分別為10例30周以下,20例30~38周,15例39~45周;出生時體重分別為8例1500 g以下,18例1500~2500 g,15例2500~4000g,4例4000g以上,平均體重為(2205.37±473) g。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入院時間為0.5h~22d,平均時間為(5.1±1.2)d;胎齡分別為10例30周一下,28例30~38周,17例39~45周;出生時體重分別為5例1500 g一下,21例1500~2500 g,14例2500~4000 g,5例4000 g以上,平均體重為(2362.25±512) g。觀察者機械通氣前肺部原發病包括反復呼吸暫停3例、肺透明膜病8例、肺出血3例、重度窒息并發癥2例、重癥肺炎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機械通氣方法通過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氣管插管在無菌環境中30 s內完成操作,呼吸機運作2~4 h后進行吸痰、翻身、氣道濕化、拍背,每天更換1次呼吸機管道,每周更換1次氣管插管[3]。呼吸機參數根據患兒患病狀況進行適當調節,動脈的血氧飽和度必須超過0.85,通氣時由間接指令過渡到持續呼吸道正壓,必要時直接撤機[4]。

1.2.2危險因素分析方法主要分析患兒在性別、胎齡、體重、肺部原生病、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吸痰濕化、通氣時患兒、鼻飼、胃內容物吸入等方面的影響,分析患兒在確診前10 d內是否在氣管內注入抗生素或者靜脈注射抗生素達2 d以上,患兒機械通氣時間是否達到5 d,患兒進行機械通氣時是否保證平躺仰臥且頭部呈30°以上,吸痰濕化液中是否加入慶大霉素,是否使用抗酸劑,是否注射大量丙種球蛋白等可能造成嬰兒患病的因素[5]。

1.2.3病原學檢查當患兒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超過48 h后,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6],采用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分離和鑒定細菌,同時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確定細菌的藥物敏感性[7]。

1.2.4呼吸機相關肺炎診斷標準確定患兒患有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癥狀有:血液中白細胞增多;胸部X線片顯示進行性的或新的肺浸潤影;氣管支氣管內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熱癥狀。

1.3觀察指標

通過對嬰兒性別、胎齡、體重、機械通氣時間、肺部原發疾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頭部位置、胃內容物吸入、鼻飼、組織胺受體拮抗劑使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使用的具體情況分析,探討其對嬰兒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影響,確定相關危險因素;通過對患兒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檢驗,檢測出含量較高的幾種病原菌,確定病原學方面對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影響。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比較用方差和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χ2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機械通氣時間大于等于48 h的新生兒中感染肺炎者45例,發生率為45%,發病患兒和未發病患兒在性別、、出生體重、胎齡、營養不良、肺部原發疾病、留置胃管、反復吸痰、反復氣管插管、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胃內容物吸入、鼻飼、組織胺受體拮抗劑使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使用等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病原學檢測結果如下,主要病原菌所占比例分別為表皮葡萄球菌3.53%、銅綠假單胞菌5.29%、溶血葡萄球菌6.37%、大腸埃希菌10.62%、鮑曼不動桿菌14.23%、肺炎克雷伯菌57.34%,其他病原菌占2.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據相關報道[8],目前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為28.3%~50%,就本組研究顯示而言,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為45%。呼吸機相關肺炎是造成新生兒機械通氣后病死的主要問題之一,通過對本研究結果的分析可以知道,VAP與新生兒住院時間、插管天數、、出生體重、胎齡、營養不良、肺部原發疾病、留置胃管、反復吸痰、反復氣管插管等方面有一定關系。住院時間越長、插管天數、插管次數越多,就增加了病菌侵入和潛伏的機會,從而帶來更多的感染,氣管插管同時也會對嬰兒的呼吸道造成一定的損傷,降低其自身防御能力和和清除細菌的能力,破壞有保護作用的黏膜;出生體重越輕、胎齡越小,VAP的發病率也會越高,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免疫功能較弱,肺部相關機能尚未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對病原菌抵抗力較弱,易發生感染;患有肺部原生病的新生兒由于自身肺功能有缺陷,再次受到傷害后就會加重病情或引發其他肺部疾??;隨著胎兒一天天增長,其所需的營養也越來越多,然而機械通氣患兒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導致營養不良,對病原體易感性變強。為了避免因這些危險因素增加嬰兒患病率,我們需要做好相應工作,定時對器械進行消毒和更換,縮短呼吸機治療時間,降低早產和低體重嬰兒的出生率,加強氣道和營養護理,積極治療肺部原發病。從研究結果還可以知道,造成VAP的病原學因素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呼吸機相關部件、嬰兒口腔和胃腸道中,且以上的病原菌均屬于革蘭陰性菌,與其他報道結果一致,根據病原學研究,初期應注射覆蓋相應病毒的抗生素抵御病原菌的入侵,提高首次注射抗生素的成功率,減少重復工作。總之,醫護人員應對呼吸機相關肺炎進行綜合性治療,減少高危因素對病情的影響,積極采取藥敏試驗,選擇適合每個新生兒的抗菌藥物,抵制病原菌的侵害,提高用藥的一次性成功率,為提高治療成功率,醫護人員還需不斷努力,發掘新的治療方法,研究更加全面安全的治療方案。

[

參考文獻]

[1]Elward AM, Warren DK, Fraser VJ.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ediatric care unit patients;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Pediatrics,2002,109(5):758-764.

[2]嚴純雪,陳園妹,賈玉霜,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危險因素與病原菌研究[J].河南診斷與治療雜志,2002,16(2):81-83.

[3]Torres A, Aznar R, Gatell J M, et al. Incidence, risk, and prognosis.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Am, Rer Respir Dis J,1990(142):532-534.

[4]于文成,呂秀文,翟振國,等.1200例次院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藥敏試驗分析[J].中國為重病急救醫學,1998,10(12):744-746.

[5]Elatrous S, Bonjdaria R, Merghi li S,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 one year prospective study[J].Clin Intensive Care Med,1996(7):276-281.

[6]胡丹元,余海英,應立英.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分析及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4,3(3):24-26.

[7]Kishor U, Madan T, Sarma PU, et al. Protective roles of pulmonary sufactantproteins, SP-A and SP-D, against lung allergy and infection caused by aspergillus furnigatus[J].Immunobiology,2002,205(4-5):610-618.

篇10

關鍵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機械通氣;病因

0引言

機械通氣是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應用適當可挽救患兒的生命。但它又是一項侵入性操作,如果應用不當,則可導致一些并發癥的發生,不僅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因此,正確應用機械通氣,仔細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患兒,積極防治并發癥,對提高療效和改善預后非常重要。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機械通氣48h后發生的肺炎,為NICU中最常見的并發癥,目前該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是嚴重危害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回顧分析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0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兒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至2013年來我院就診的20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兒,所有患兒根據臨床特點、X線表現和輔助檢查結果確定診斷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加強保暖,保持適中溫度,同時加強呼吸管理和機械通氣,調節呼吸機參數,維持血氣在適當范圍。根據病情及病原體種類選用合適的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采用利巴韋林霧化吸入或α干擾素(interferon α),輕癥20萬U/d,重癥100萬U/d,肌內注射,療程5~7d。巨細胞病毒可采用更昔洛韋、阿糖胞苷(Ara-A)、丙氧鳥苷及采用免疫增強劑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及嚴重肺炎可采用靜脈用人體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3~5d。

2 結果

2.1 患兒病因分析

2.2 治療結果分析

3 討論

從上表可以看出,給予呼吸機治療后患兒發生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加重的原因主要有接觸傳播、血行傳播和醫源性傳播等[1]。接觸嬰兒者患呼吸道感染時易傳給新生兒,導致新生兒發生肺炎。臍炎、皮膚感染和敗血癥時,病原體經血行途徑傳播至肺部而致肺炎。由于醫用器械消毒不嚴格引起肺炎。如吸引器、霧化吸入器、氣管插管、供氧用的面罩等消毒不嚴,暖箱濕度過高,則水生菌易于繁殖,使新生兒發生肺炎。醫護人員洗手不勤,將患嬰的致病菌帶給其他新生兒。輸血員血液巨細胞病毒檢測不嚴,受血者常可致病。)醫源性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患兒出生體重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兒臨床可表現為體溫不穩定、嗜睡、腹脹、外周循環灌注不良、呼吸活動改變、心動過緩、酸中毒、低血糖、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等[2]。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其氣管分泌物呈綠色、皮膚潰瘍為本病特點,厭氧菌膿液有臭味及氣泡,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中毒癥狀較重,而表皮葡萄球菌中毒癥狀較輕,且合并癥少。

當患兒進行呼吸機治療后出現發熱、膿性痰或氣管支氣管分泌物增多;痰液涂片革蘭染色可見細菌,白細胞計數增多>10.0×109/L,或較原先增加25%;X線胸片出現新的或進展中的浸潤灶;氣管吸出物定量培養陽性,菌落計數>105/L,臨床可診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機械通氣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往往導致患兒呼吸衰竭不能好轉,也是難以撤離呼吸機的主要原因,嚴重感染甚至造成患兒死亡。因此,預防和治療VAP是機械通氣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工作[3]。 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做好機械通氣患兒的預防工作,對患兒進行免疫學預防,由于新生兒免疫功能不成熟,體液免疫功能相對低下,給予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可增強機體防御功能和抗病能力,劑量為400mg/kg。及時清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胃腸道管理,減少胃內細菌定植,減少胃內容物反流。嚴格執行感染控制措,盡可能縮短機械通氣的時間。最大限度的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參考文獻

[1]朱蘊.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院內感染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醫刊, 2014,14: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