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景觀設計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6: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貿市場景觀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低山丘陵區;新農村;景觀規劃;綠化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rural greening lu zhongnan low hilly land problems, to weifang LingHe town new rural environment greening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scape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applying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pproach to the town of village and town resident, road, water, green land greening plan and design. Summarized in the general layout, function zoning, the specific planning of green space pattern and so on method and train of thought, put forward the \"three, three lines, six area\" of landscape layout, formed \"courtyard, compound green dot - street LuHuaXian - ecological greening\" of new rural greening structure. For lu zhongnan low hilly land in the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work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low hilly land; New countryside; Landscape planning; greening
中圖分類號:S731.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規劃區概況
凌河鎮地處山東省濰坊安丘市的西南部,屬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受沂山山脈的影響,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整個地勢大致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為低山,中部、東部為丘陵,汶、渠兩河流域為沖積平原。
凌河鎮現有68個行政村, 5萬人口,六萬畝耕地,是山東省小康鄉鎮、村鎮建設明星鎮。目前,該鎮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依山傍水、洼大灘多,同時堅持連年造林,現初步形成了“四嶺、三洼、兩河、一庫”板塊,兩萬畝林區的綠化大格局。
2 規劃理念和原則
根據凌河鎮的具體情況及“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的目標,運用景觀生態學、林學、園林規劃和城鎮規劃設計等理論,運用景觀生態學“斑塊—廊道—基質”理論對現有綠化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園林規劃理論與方法,以突出村莊特色為主題,將新村綠化與村莊周邊自然環境綠化相結合,將公共綠地與道路綠地、宅間綠化和庭院綠化相結合,構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體系,建立一個健康、持續、穩定的生態系統。
本著以人為本、生物和景觀多樣性、整體協調性、農村地方特色性、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性等景觀設計原則進行規劃與設計。充分發揮環境綠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鋒作用和主體作用,形成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生態優美,生活富裕的和諧新農村,把凌河鎮建設成資源高度利用、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優美、社會文明進步的新凌河。
3 總體規劃
3.1 集約化社區管理
針對目前村莊布局分散,進行環境綠化規劃時首先要對村莊進行撤并、聯合。遵循就近并入,規模小的并入規模大的,自然和交通條件較差的并入條件較好的,基礎設施差的并入基礎設施好的,能盡量并入鄉鎮駐地和中心村的盡量并入的原則。
通過村莊合并統一規劃,凌河鎮將從以前的68個行政村改造成為1個鎮駐地:包括大路村和凌河村兩個行政村;七個中心村:分別為偕戶、石家莊、北小溝、東北莊、鄭家河、秦戈莊和朱家埠;27個基層村:除鎮駐地和中心村以外的其它村莊,根據各村情況,逐步遷村并點,保留27個村莊。
3.2總體框架
在“集約化管理”工作結束后,圍繞打造生態型、花園式、現代化小城鎮,以扮靚“一點、一軸、一市場、三線、六區”為突破口,在主要干道,節點上種植景觀林,建街旁游園,形成“一路一點、一街一景”的新格局,提升村鎮形象,提高生活質量。經過科學的規劃后,以鎮為單元,實行山水田林路村全面綠化,做到“點、線、面”和“帶、網、片”有機結合,多樹種、多林種、多功能優化配置,喬灌草花合理搭配,從系統工程和景觀生態角度,完善和提高新農村居住環境綠化體系的結構和功能,構建一個集生態、經濟、景觀、文化建設為一體的新型綠色農村。
3.3整體功能規劃
村鎮規劃力求結構體系清晰,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通過景觀軸線和景觀節點的溝通與串聯,使各功能片區在各具特色、相對獨立的基礎上,自然銜接成為一個有機體。通過規劃,全鎮形成“一點、一軸、一市場、三線、六區”的景觀格局。
“一點”:指下小路與凌通街交叉口一級節點,是凌河鎮展示其面貌的主要標志,作為主要節點進行處理。其次,要控制好另外2個重要景觀節點,即下小路與兩條河流的交叉點。
“一軸”:指橫跨整個鎮的商貿經濟軸。其中心位于鎮駐地的南面,西通小關,東達下營,是連接外界的商業軸。
“一市場”:即下小路南的以大姜為主的農業產品市場,以此帶動全鎮形成的三大專業生產基地。
“三線”:景觀軸線主要突出三條綠化景觀軸線,分別為凌通街綠化軸線、行政街綠化軸線和路凌街綠化軸線。加上周邊河流綠化帶,整個鎮區形成二橫三縱綠化體系。
“六區”: 凌河鎮作為一農業大鎮,產業以養殖、種植、加工為主。因此,按照村鎮經濟進行區劃,分為:
一鎮駐地:位于凌河鎮中部偏北,是凌河鎮的政治、經濟、服務和信息中心。
一林果苗木區:位于凌河鎮西部,以偕戶、朱家埠、秦戈莊片為主;主要經營苗圃、種植果樹如柿樹、棗樹、毛桃等。
兩個瓜菜種植區:分別位于鎮駐地的左右兩翼,以石家莊、東北莊、北小溝片的瓜菜種植基地為主,主要經營大姜、蔥、土豆、圓蔥、蘆筍等蔬菜及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4 專題規劃
4.1凌河鎮鎮駐地環境綠化規劃
規劃后的鎮駐地包括大路村和凌河村兩個行政村在內,雖然現今綠化布局已初具規模,但仍缺乏較為系統的規劃設計,針對鎮駐地居住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諸如:街道綠地缺乏連貫性、樹種運用單一、規劃用地不合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設計方案,充分利用原有的植被、水系,充分挖掘現狀自然風光脈絡,根據景觀生態學“斑塊—廊道—基質”的理論設計出“點—線—面”結合的綠化體系,形成“三點、三線、六區”的景觀布局,構成“庭院、駐地綠化點—街道綠化線—生態綠化圈”的綠化結構。
三點:即新凌街與行政街、下小路與凌通街、下小路與凌河三個景觀節點。
三線:指城鎮中心景觀軸線、商業軸線、濱河綠化景觀軸線三條軸線。
六區:包括行政辦公景觀控制區、居住區景觀控制區、工業園景觀控制區、產業園景觀控制區、農貿市場景觀控制區和水面控制區。
庭院、駐地綠化點主要包括庭院綠化和鎮政府綠化。庭院是村民生活活動的主要區域,綠化應以精巧活潑為主,利用植物姿態、葉色、花期等季相變化來營建綠色空間,并結合宅旁綠地營造遮蔭、生態和景觀等多方面價值的庭院綠地。鎮駐地廣場綠化質量的高低是凌河鎮展示其面貌的主要因素,處理時可合理增加“斑塊”面積和數量。應有開放性活動場所和人行道,以起到集散人流和游憩娛樂功能;同時要設有象征性小品、彩燈、草坪燈。植物以高大樹木為主,花灌木為輔,點綴欣賞價值高的地被植物,形成層次豐富,四季有景的景觀。因此,無論從功能分區還是植物的配置、雕塑小品設置、健身器材擺放等方面都要著重規劃。另外,在重要街道節點處,可建設街旁游園,形成輻射點。
街道綠化線是指在主要街道兩側選用合適的綠化植物,喬冠草合理搭配,配置成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具有較高綜合效益的綠化模式。通過街道綠化,形成縱橫交錯的綠色廊道,將村周圍的生態綠化圈與各點的小塊綠地串聯起來,使“點、線、面”相互滲透,保持綠化空間的連續性。
總之,通過在鎮駐地四周建設不同模式的圍村林使村鎮置于有效的林網防護中,通過對街道、河流兩岸進行科學的景觀設計,不同模式的街旁游園合理布置,并拓展娛樂、健身等主要活動內容,提高公眾的參與性,創造因地制宜的新凌河鎮形象。
4.2 道路規劃
依托現狀道路,路網結構為方格網狀,主要道路間距在300~600m間。主框架兩橫三縱,即:東西向兩條主干道,分別是新凌街、下小路;南北向三條主干道,分別是大江路、凌通街、苗圃路。紅線寬度大江路35m,一塊板;下小路52 m,三塊板;苗圃路35 m,二塊板。其余次要道路25 m。村內街道綠化時,二層以上建筑均后退道路5m以上,留做綠化用地。沿路凌街、行政街、凌通街兩側控制20m綠化帶,下小路兩側各設10m綠化帶,形成一條綠色游憩長廊。
4.3綠地景觀規劃
規劃在鎮區形成以鎮級公共綠地為主體、包括生產防護綠地、道路綠地、專用綠地的綠地系統。生產防護綠地:沿凌河、史溝河兩側,設50-100m防護林帶,工業與居住交界處控制20m防護林帶,栽植成排喬木。公共綠地是人流比較集中的地帶,要重點建設,設立健身廣場、雕塑小品、鎮標等。村鎮內的各類空閑地、廢棄地和溝溏,適度開發成各類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有效面積,優化和美化鄉村景觀,充分發揮其作為人類生存環境的經濟、生態和美學綜合價值,使之更加適于人類生存。
5 結語
通過調查規劃科學合理的村鎮體系,對分散的自然村落進行撤并或聯合,是新農村環境綠化規劃的前提。針對凌河鎮的現狀,本文提出了“三點、三線、六區”的景觀布局,形成“庭院、駐地綠化點—街道綠化線—生態綠化圈”的新農村綠化結構。
參考文獻:
[1] 劉安宏,馮朝鵬,李鋒.西安新農村建設村莊綠化原則及樹種初探.2007(3):83-84.
[2] 于真真,王至誠,張志國.魯中南地區山地村落景觀規劃研究.北方園藝,2008(5):140-142.
精品范文
10農貿市場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