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種生產指導意見范文

時間:2024-01-15 17:4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冬種生產指導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秋冬種生產指導意見

篇1

全國各地冬小麥播種即將大面積展開,為切實提高冬小麥播種質量,培育冬前壯苗,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農業部于日前了《2015-2016年度小麥秋冬種技術指導意見》。

從總體上看,今年7月以來,全國小麥主產區降雨較多,土壤底墑總體較足,前茬作物生長發育正常,大部分地區適期播種有保障。但西北部分地區降雨偏少,表墑不足。同時,氣象部門預測,受厄爾尼諾影響,北方冬麥區秋冬季降水較常年偏少,氣溫總體偏高,部分地區可能出現秋冬連旱,對冬小麥播種出苗和安全越冬不利。

具體到各區域,黃淮及北部冬麥區是我國最大的冬小麥產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水資源短缺,干旱、凍害、干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為害較重。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漬害和高溫逼熟,穗發芽時有發生,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條銹病為害較重。西南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日照不足,雨多霧大晴天少,還面臨前期濕害、冬春干旱、后期高溫、爛場雨等不利因素,是我國小麥主要條銹病越夏、越冬區之一,條銹病為害嚴重。西北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瘠薄、干旱少雨,同時甘肅和新疆部分地區是我國小麥主要條銹病越夏、越冬區,對小麥生產安全影響較大。

農業部召開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強調

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統領

高標準完成秋冬種各項任務

近日,農業部召開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強調,堅定穩糧增收的目標不動搖,堅持轉方式調結構的主線,注重創新,務實推進,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秋冬種各項任務,努力為實現今年全年農業豐收收好官,為明年農業尤其是糧食豐收夯實基礎。

余欣榮指出,秋冬種是翌年農業生產的開始,事關口糧絕對安全、事關農民持續增收、事關農業持續發展,必須抓緊抓好抓實。要準確把握形勢,積極應對價格拉動作用在減弱、生態保護的壓力在增強、氣象的不確定性在增加等不利因素。同時,也要抓住國家政策穩定、科技支撐有力、土壤墑情較好的有利條件,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打好秋冬種生產這場硬仗。

篇2

生產保持穩定。春耕期間,主要化肥品種生產平穩、供應充足。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預測,全國氮肥產量1900萬噸(折純,下同)左右,同比下降0.6%,全國氮肥供應量約2000萬噸。中國磷肥工業協會預測,磷肥產量740萬噸,同比持平,全國磷肥供應量約700萬噸。中國無機鹽協會鉀鹽(肥)分會預測,國內鉀肥產量約200萬噸,全國鉀肥供應量約620萬噸。

需求穩中略降。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普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多,農戶科學施肥水平有所提高,化肥施用更加合理,化肥利用率不斷提高,氮磷肥用量呈下降趨勢,鉀肥用量略增加,氮磷鉀比例更加合理。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戶調查結果,2016年春耕期間,全國農用氮肥消費量約為880萬噸,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農用磷肥消費量約為380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2.3%;農用鉀肥消費量約為325萬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價格持續下降。近年來,受產能過剩、原料價格下滑、需求減少等因素影響,主要化肥品種價格同比均有所下降,保持在較低水平。據監測,近期全國主要化肥品種出廠價、零售價出現“雙降”。其中,尿素平均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0%,零售價格同比下降6%;磷酸二銨平均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4.7%,零售價格同比下降4.7%。

當前化肥供應總體保持穩定,但受市場價格下降影響,部分企業虧損比較嚴重。為促進化肥行業健康發展,應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過剩產能,穩定生產供應,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強化科學施肥服務,確保農業生產用肥需求。

一是強化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我國氮肥、磷肥產能嚴重過剩,要進一步加強產業宏觀調控,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嚴控新建化肥企業,從源頭上遏制產能擴張。同時,大力推進化肥產業供給側改革,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生產新型高效肥料產品。

篇3

[關鍵詞]測土配方 施肥技術 基本路徑

[中圖分類號]S 1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064―02

2015年,我縣全面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切實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村入戶到田,進一步擴大企業按方供肥和農民按方施肥覆蓋范圍,通過項目實施,農民科學施肥意識進一步增強,傳統施肥習慣有所改變,有效提高了大田施肥的利用效率。2015年我縣在小麥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45萬畝,施用配方肥料14000噸,施用面積35萬畝,在水稻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45萬畝,施用配方肥料14000噸,施用面積35萬畝。

1項目技術推廣主要的成效

1.1經濟效益。小麥擬小麥調查情況看,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區施肥量施純N量平均為18.6 kg/畝,施P2O5量平均為6.2kg/畝,施K2O量平均為6.6kg/畝,小麥產量為463kg/畝;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施肥量施純N量平均為17.9kg/畝,施P2O5量平均為5.9kg/畝,施K2O量平均為6.3kg/畝,小麥產量為477kg/畝;農民習慣施肥區純N量平均為19.3kg/畝,施P2O5量平均為6.8kg/畝,施K2O量平均為6.8kg/畝,小麥產量為452kg/畝。推廣區與習慣區相比,每畝節氮0.7公斤,節磷0.6公斤,節鉀0.2公斤,畝節本7.28元,節肥總量675噸(折純);畝增產11公斤,畝增產增收26.4元,增產總量4950噸。畝純收益33.68元,總凈增收益1515.6萬元。

示范區與習慣區相比,每畝節氮1.4公斤,節磷0.9公斤,節鉀0.5公斤,畝節本增收13.27元,節肥總量84噸(折純);畝增產25公斤,畝增產增收60元,增產總量750噸。畝純收益73.27元,總凈增收益219.81萬元。

水稻擬水稻調查情況看,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區施肥量施純N量平均為18.8kg/畝,施P2O5量平均為5.3kg/畝,施K2O量平均為6.2kg/畝,水稻產量為648kg/畝;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施肥量施純N量平均為18.5 kg/畝,施P2O5量平均為5.3kg/畝,施K2O量平均為5.8kg/畝,水稻產量為673kg/畝;農民習慣施肥區純N量平均為20.3kg/畝,施P2O5量平均為6.5kg/畝,施K2O量平均為6.5kg/畝,水稻產量為629kg/畝。推廣區與習慣施肥區相比,每畝節氮1.5公斤,節磷1.2公斤,節鉀0.3公斤,畝節本13.29元,節肥總量1350噸(折純),節本總量598萬元;畝增產17公斤,畝增產增收51元,增產總量7650噸。畝純收益64.29元,總凈增收益2893萬元。

示范區與習慣區相比,每畝節氮1.8公斤,節磷1.2公斤,節鉀0.7公斤,畝節本增收16.23元,節肥總量148噸(折純);畝增產44公斤,畝增產增收132元,增產總量1760噸。畝純收益148.23元,總凈增收益592.9萬元。

1.2社會效益

1.2.1技術推廣到戶,轉變了農民的施肥觀念

為了把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全縣各鎮一手抓宣傳培訓發動,一手抓施肥推薦卡的入戶工作,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推薦卡入戶率達100%,直接面對面地指導農民,讓他們真正了解到測土配方施肥的好處,掌握科學的施肥方法、最佳施肥量、最適施肥時期。使農民施肥時有據可依,改變了過去盲目施肥的狀況,以前“糞大水勤,不用問人”的傳統施肥觀念逐步改變,“缺什么補什么”、“吃飽不浪費”的科學施肥觀念開始深入農戶。

1.2.2施肥結構優化,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測土配方施肥有效解決過量施肥和施肥比例不合理問題,給作物提供了營養套餐施肥技術,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了養分流失,帶動了有機肥增施,減少了化學物質和有機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1.2.3生態效益

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流失,保護了環境。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實施,有效促進了本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保證了糧食穩產穩收,增加了種植效益,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氮肥投入量,減少了因施肥不當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土壤肥力退化等問題,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2項目實施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野外調查與采樣測試。全縣共采集土壤樣品300個,對300農戶進行了施肥情況調查,共化驗土壤樣品300個,檢測大量元素1500項次,中微量元素900項次,化驗小麥植株樣品86個,測試258項次。

二是田間試驗。水稻在三河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1個,在三河、東雙溝實施氮磷鉀肥利用率試驗2個,在東雙溝、朱壩、岔河、黃集4個鎮(街道)實施主推配方校正與示范試驗4個,在三河、高良澗、朱壩、岔河4個鎮(街道)實施配方肥肥效對比試驗4個。小麥:在三河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1個,在東雙溝鎮、三河鎮、高良澗街道、朱壩街道實施氮磷鉀肥利用率試驗4個,在三河、東雙溝、岔河、朱壩4個鎮(街道)實施主推配方校正與示范試驗4個,在三河、高良澗、岔河、黃集、東雙溝、蔣壩6個鎮(街道)實施配方肥肥效對比試驗6個,在三河實施小麥鋅肥不同用量試驗1個。在東雙溝、高良澗開展水肥一體化試驗2個;在東雙溝開展茄子“2+X”田間肥效試驗。匯總分析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數據結果,建立了小麥、水稻、蔬菜施肥指標體系。

三是配方肥銷售。利用洪澤縣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結合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數據結果,合理劃分施肥類型區,設計小麥配方2個:45%(25-12-8)、45%(25-10-10)。設計水稻配方3個:45%(20-10-15)、45%(25-10-10)、42%(18-8-16)。江蘇蘇農測土配方肥料有限公司和江蘇中東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按配方定向加工生產供應配方肥,銷售小麥配方肥14000噸,施用面積35萬畝,水稻配方肥14000噸,配方肥施用面積35萬畝。搞好配方肥的銷售點建設,建立縣級配方肥供應網點2個,鎮級20個,村級73個,并進行授牌。建立配方施肥專業合作組織10個,在合作組織框架內實現統測統配統供統施。發放配方肥技術宣傳明白紙2萬份,小麥、水稻施肥建議卡14萬份。

四是示范推廣。全縣建成岔河和三河2個萬畝示范方,6個千畝示范方,建成73個村級百畝示范方。全縣示范區面積40000畝。岔河、三河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整鎮推進,73個村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整村推進。在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季節組織農戶進行現場觀摩12次。培植100個家庭農場主、100個測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戶和10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五是宣傳培訓。舉辦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班2期,培訓鎮技術指導員100人次,培訓肥料企業技術人員及經銷人員100人次,家庭農場主、種糧大戶200余人次,鎮級舉辦培訓班24期,培訓家庭農場主、種田大戶400余人次,培訓農民2000余人次,開展現場觀摩12次,印刷墻體廣告150條,開展媒體宣傳8次,發放技術明白紙2萬份,發放稻麥施肥建議卡14萬份。

六是數據庫更新。我們及時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數據錄入與上報工作,完善了測土配方施肥數據管理系統。完善了洪澤縣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并對系統數據進行了不斷更新。建成補充耕地質量評定系統。

七是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以12316農業信息服務平臺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試點工作,采用農民聽得懂的語音、看得懂的信息、收得到的方式,指導農民選肥、用肥。分別在岔河、三河購置一臺智能化配肥設備,放在岔河農技服務站和三河祥發專業合作社,正常運轉。

八是改進施肥方式方法。篩選確定化肥深施機械類型,引導農民選購使用,因地制宜開展基肥深施、追肥深施,改變化肥表施、淺施的方式,開展基肥深施面積90萬畝,追肥深施40萬畝,分層施肥面積20萬畝。同時,做好作物肥料統籌,確定更為合理的追肥用量和時期,推廣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實現水肥耦合,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5萬畝。

3農企對接進展主要成果

為加強農企合作,促進產需對接,擴大配方肥推廣應用,縣耕保站與江蘇蘇農農資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中東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構建配方肥推廣應用平臺,把配方肥直接供應給農民,因地制宜開展配方肥的供應。

3.1分工明確。耕保站負責田間試驗,篩選主推配方,利用洪澤縣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結合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數據結果,合理劃分施肥類型區,設計小麥配方2個:45%(25-12-8)、45%(25-10-10)。設計水稻配方3個:45%(20-10-15)、45%(25-10-10)、42%(18-8-16),印發施肥建議卡14萬份,培訓肥料經銷人員100人次,先后兩次邀請配方肥企業來洪與肥料經銷網點、家庭農場主開展洽談,同時現場指導農民配方肥施用技術。配方肥生產企業按方生產,定向銷售,運用連鎖、配送等現代物流手段,構建基層肥料直供網點,為農民提供質量優良、配方科學、價格合理的配方肥。肥料銷售連鎖店由縣耕保站和肥料銷售企業擇優授牌。建立村級肥料直供網點73個,鎮級網點20個,縣級網點2個。

3.2全程服務??h耕保站采取縣鎮聯合、以鎮帶村、連鎖服務方式,推廣應用配方肥。同時開展整建制推進技術模式的示范??h專家組成員掛鉤到整建制推進鎮、村,鎮技術指導員掛鉤到整建制推進村,協助配方肥企業做好配方肥的推介工作。

3.3智能配供自助。在整體推進鎮岔河鎮和三河鎮配備智能化配肥供肥設備。方便了農民就地查詢土壤和施肥信息,實現了就地配供配方肥料,提高了技術服務的針對性和到位率。

3.4行政推動。岔河、三河鎮作為整體推進鎮,召開專題會議,把推廣配方肥作為任務下達到村,鎮農技服務站主動與供肥企業一起對全鎮肥料銷售企業、種田大戶、科技示范戶、專業合作組織進行培訓,落實供肥任務,建立獎懲機制,并簽訂供肥合同。

3.5督導檢查??h農業執法部門及時加強肥料質量監管,開展定期和不定期肥料質量檢查,確保配方肥料質量,配方肥質量合格率為100%。

4測土配方施肥主要做法與經驗

4.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示范縣領導小組,縣農委成立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組,建立健全測土配方施肥聯席會議制度,按省總體方案要求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層層簽訂項目合同,做到項目區各鎮村目標任務明確。

4.2開展分類指導。根據實際,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特點,開展分類指導,細化目標任務。在春耕、“三夏”和秋冬種備肥用肥高峰前,制定稻麥科學施肥指導意見,因地制宜開展分類指導,使農民能夠根據土壤類型、肥力水平和目標產量基本掌握合理的施肥數量、施肥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

4.3強化督導檢查??h耕保站及時跟蹤了解和掌握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各項活動和任務的落實情況??h農委定期、不定期組織督導檢查,建立活動考核機制,行動業績作為先進表彰、成果獎勵的重要依據。同時加強肥料質量監管,確保肥料質量。

4.4開展“五個一”模式推廣。我縣開展“一個系統、一幅圖、一張表、一張卡、一次購肥”的“五個一”測土配方施肥模式??h級建成洪澤縣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利用系統為每個鎮建立一幅施肥分區圖,為每個村建立一張施肥推薦表,農戶根據施肥推薦表在村級配方肥銷售網點一次性購肥。技術人員將施肥建議卡發到農戶手中,印刷了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14萬余份。各鎮農技服務站按照要求,實地填寫施肥建議卡。上下聯動,建立了一個完善的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網絡。

4.5采用合同管理。為確保按期保質完成各項工作目標,我們把項目內容分解到各個鎮(街道),和鎮農技服務站簽定了相關合同,合同中明確規定甲(洪澤縣耕保_站)乙(鎮農技服務竭雙方在項目中應承擔的工作內容,乙方在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后,經甲方組織的專家組驗收,甲方按測土配方施肥資金補貼合同管理要求,補貼給乙方合理的項目經費。從實施結果來看,實行項目合同管理,增強了農技人員的責任心,提高了工作質量,使上下部門間的鏈式紐帶關系更加融洽。

5項目實施推廣存在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