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運營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7 17:52: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商運營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商運營方案

篇1

1、存在問題

1.1、安全機制1)設備安全:目前各地市由于建設成本原因,都只設置了一臺防火墻設備,盡管設備采用雙上行連接城域網核心路由器和地市DCN網核心路由器,一旦設備出現故障所帶業務將無法通過其他設備進行接管,將全面影響到全市營業廳的業務辦理,無法達到電信級高可靠性的運營標準。2)設備故障:各地市購置的LNS設備(百兆防火墻)均是在2005年左右設置的,設備嚴重老化且早已出保,廠商早已不再生產和提供維保,已經處于故障頻發期。

1.2、管理機制1)賬號設置管理:賬號設置無序且無組織架構,在后續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特別是事后審計和基于組織架構的準入策略部署。2)賬號撤銷:VPDN的賬號開通需經過CRM系統,但由于管理缺陷,如果某營業廳撤銷了,那么這個賬號則無人在CRM上進行相關撤銷操作,也沒有其他措施對這個賬號進行管理,累積下來,AAA中存在大量的無效賬號信息,而這些信息一旦外泄(營業網點外聘人員流動很大),被人利用則會造成企業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發生。

1.3、能力擴展隨著電信運營商渠道的快速建設,目前各運營商都在搶占龐大的農村市場,需要在鄉鎮、農村建立大量的營業網點,而目前LNS設備(百兆防火墻設備)均是在2005年左右購置的,設備能力有限,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VPDN撥入需求。1.3.4、訪問權限1)IP地址訪問權限:由于目前的VPDN地址是隨即分配的,故不同等級的營業網點所獲取的地址都具備全網通行的能力,這無疑是非常不安全的,甚至會對DCN網內的其他平臺造成安全攻擊(一般營業網點人員安全意識不高,電腦拔插U盤等存儲設備容易使電腦中毒,從而造成對DCN網內系統的攻擊)。2)賬號訪問權限:一般系統會對賬號進行權限設置,如只讀、部分功能訪問等,但目前由于賬號的設置沒有組織架構,故無法區分賬號使用者的等級,故目前大多數的賬號都具備全系統通行的能力,如可訪問CRM系統的全部功能,這勢必會造成信息安全問題。

2、全省集中式建設方案

根據上面的分析同時結合集約化建設,統籌考慮工程造價等因素,建議采用全省集中的方式建設VPDN平臺,以接入全省各地市的營業廳網點和解決員工移動辦公。

2.1、組網架構1)平臺組網在省中心設置2套VPDN設備,關于設備選型建議采用BRAS設備,主要是因為BRAS設備在電信運營商使用較多,運維人員可熟練的進行維護管理,同時設備擴展性較高,只需擴容license和端口及可進行線性擴展。網絡架構圖如下:通過設置2臺防火墻和2臺LNS設備組建省中心VPDN系統,防火墻和LNS設備分別通過雙上行的方式接入上級設備,所有鏈路均通過路由實現安全負載和備份。2)L2TP隧道建立省中心平臺設置了2臺LNS設備,考慮到安全負載,本期不再在BRAS(LAC)上配置LNS的IP地址,主要是配置靜態IP地址,一旦LNS出現故障后,需要逐一登陸到BRAS(LAC)上進行修改,加上故障查找的時間和逐一登陸LAC配置,故障恢復時間較長,無法滿足電信級業務運營標準。動態LNS地址下發方案:在BRAS與LNS建立L2TP隧道的時候,由AAA系統指定LNS的地址給BRAS設備(LAC),動態的建立隧道,當這臺BRAS下第二個用戶發起連接時,這臺BRAS會根據AAA給出的另外一個LNS地址與第二臺LNS也建立L2TP隧道,總共會建立2條L2TP隧道,當然這樣可以線性擴展,如果有3臺LNS,那么就可以建立3條L2TP隧道。這樣這臺LAC下后續用戶發起連接時,會遵循輪詢算法把流量負載給2臺LNS,滿足負載備份功能。而且一旦某一臺LNS出現故障,都不會影響現有業務。

2.2、賬號開通及使用流程1)AAA認證仍然采用固網AAA平臺,但是需要固網AAA平臺與信息化部的4A平臺開發相應的接口,實現以下功能:a)AAA平臺需要將現有的VPDN用戶相關信息通過接口傳遞給4A平臺,由4A平臺建立相關的組織架構。b)一旦某用戶賬號信息需要撤銷、修改等,由4A平臺把相關指令傳遞給AAA平臺,AAA平臺做出相應的措施,如刪除某VPDN賬號信息。2)用戶的賬號申請及開通由分公司負責,4A平臺能夠具備分權分域的功能,流程如下:a)新建營業廳,分公司接到開通賬號的需求,在4A平臺組織架構中建立相關的賬號和密碼,同時在CRM系統中進行受理,CRM受理后將工單傳遞給激活平臺,激活平臺進行施工,將賬號信息傳遞給AAA平臺和4A平臺。這里需要注意:在受理工單時需指定相應的IP地址信息,以便后續進行權限控制。b)用戶撥號直接到AAA平臺進行認證;c)一旦該營業網點撤銷,分公司需要在4A平臺的組織架構中將該用戶刪除,刪除后,4A平臺將指令傳遞給AAA平臺,由AAA平臺將該用戶相關信息也刪除。

2.3、權限訪問控制及4A審計根據以上的方案可以IP地址和賬號進行雙重的權限控制。1)IP地址:由于本次方案在CRM受理時就指定了IP地址,故可以在防火墻上建立相應的ACL策略,對相應IP地址能夠訪問的目標地址進行規定,某個級別的營業點只能訪問CRM和計費系統,級別高的營業點可以訪問CRM、計費系統和終端管理系統等,管理人員和領導可具備全網通行的能力,這樣可根據需求靈活配置ACL策略,首先在三層上進行一次控制。2)賬號:由于賬號是根據4A系統里面的組織架構進行設置了,故賬號的權限和系統的權限是進行相應的綁定的,可以根據相應的賬號尋找到所屬的域,而某個域內的用戶只能訪問系統的諾干頁面和內容,做到權限控制。由于用戶地址和賬號以及組織架構是一一對應的,故一旦出現故障和其他安全事件,可通過相應的訪問記錄進行審計,確保信息安全。

3、增值運營

根據現有的網絡架構和系統部署,可以對外提供MPLSVPN+VPDN解決方案,2臺LNS設備與客戶端CE設備建立MPLSVPN,大客戶的員工通過VPDN撥入LNS設備,AAA平臺可根據后綴區分不同的設備廠商,并且根據策略分配不同的IP地址給員工客戶端,LNS設備可根據不同的源IP地址區分,根據自身VRF路由表,將流量轉發至相應的公司,這樣員工就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公司內部網絡,而不需要先接入公網。網絡拓撲圖如下:

4、結束語

篇2

【關鍵詞】MVNO 管制政策 移動通信轉售 攜號轉網

中圖分類號:F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3)-05-0049-07

1 MVNO概念及發展概況

MVNO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權威的是ITU(國際電信聯盟,2004)、OFTEL(英國電信署,1999)和OFTA(香港電訊管理局,2002)的定義。ITU認為,MVNO是向用戶提供移動通信服務,但自身沒有頻率資源和牌照的運營商;OFTEL認為,MVNO是提供移動電話服務但不擁有頻率資源的機構;OFTA認為,MVNO是通過接入移動運營商的無線通信基礎設施,提供移動通信服務的企業。

根據上述定義可以判斷,1月8日工信部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到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從擁有移動網絡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銷售給最終用戶的移動通信服務”其實就是MVNO業務。

根據MVNO Directory的統計,截至2012年10月,全球共有633個MVNO商業應用,由500多家公司運營。根據Informa的統計和預測,2015年MVNO用戶將達到1.86億。

關于MVNO的種類劃分,有兩個極端:一端是“完整MVNO”,除了沒有頻率資源和無線接入網以外,其他一概俱全;另一端是“單純轉售商”,僅僅負責品牌和運營商業務的轉售,其他所有環節都由運營商負責。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介于二者之間的其他商業模式。

按照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的劃分,MVNO有圖1所示四種形態[1]。

2 國際MVNO管制經驗

根據各國政府對MVNO的支持態度,MVNO管制可以分為五種:強制運營商向MVNO開放網絡、為MVNO發展提供便利、不主動干預、限制MVNO的發展和禁止成立MVNO。每種類型的代表國家及MVNO數量如表1所示:

本文將選取香港、法國、美國、拉美地區和卡特爾進行重點分析,五種類型的管制都將涉及。

2.1 香港

香港地區MVNO起步早、政策支持力度大。香港電訊管理局在2000年就提出,要借鑒英國、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典的經驗,發展MVNO,實現“網絡運營和服務提供相分離”,并隨后出臺了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從而使香港成為全球MVNO發展最領先的地區之一。

(1)政策背景

香港發展MVNO與3G牌照的發放緊密相關。2000年3月,香港電訊管理局了《3G移動通信服務管制框架——行業征求意見稿》[2],表示3G牌照發放的數量很可能少于已有的2G移動運營商數量,建議引入MVNO,使得沒有獲得3G牌照的運營商也能夠為用戶提供3G服務。

香港電訊管理局認為,發展MVNO有如下幾方面的積極作用:

1)降低3G服務價格:在內容和應用的提供上引入競爭,從最大程度上防止3G運營商把牌照拍賣價格直接轉嫁給用戶。

2)增加服務種類:通過網絡運營和服務提供的分離,服務提供商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和多媒體服務,讓用戶擁有更多的套餐選擇。

3)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如果MVNO與多家移動運營商進行合作,那么用戶能夠享受更好的網絡覆蓋。

(2)政策要點

1)牌照發放和市場準入

如果企業想在香港提供MVNO服務,需要向香港電訊管理局申請PNETS(公共非排他性電信服務)的牌照。企業需要填寫PNETS牌照的申請表,并提供相應的證明文件,OFTA將在14個工作日以內進行處理并回復。

移動虛擬運營商被歸為“服務營辦商牌照——第三類服務”,牌照頒發和續期的費用為750元,每100個或以下的移動終端繳付費用800元,MVNO還需要交納每個號碼3元的號碼費。

在市場準入上,申請者只要符合香港的公司法規定即可,沒有外資企業控股權的限制;而且,香港對MVNO的數量也沒有限制,隨時可以接受申請。

2)網絡強制開放及平等接入

為了更好地促進內容、應用、服務層面的競爭,香港電訊管理局規定3G運營商有義務開放30%的網絡容量給非關聯的MVNO,這被稱為網絡“強制開放準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MVNO都適用該準則,而是指那些在無線接入網之外的電信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力度較大的MVNO。這些MVNO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為一定的客戶群體(包括公眾客戶)提供或計劃提供移動通信服務;

擁有自己的移動交換設備和網關設備,支持分組交換和電路;

簽訂網絡互聯和漫游協議;

擁有自己的業務支持系統,如計費系統和客戶服務系統等;

擁有自己的歸屬位置寄存器(HLR);

滿足通訊管理局關于呼叫控制的要求(如緊急號碼呼叫、號碼可攜帶等);

發行自己的SIM卡。

上述“強制開放準則”僅針對3G運營商,而不適用于已有的2G運營商。另外,隨著3G運營商的網絡擴容,新增的網絡容量同樣也要按30%的比例開放給非關聯的MVNO。

在平等接入上,香港電訊管理局規定,除非相關各方達成一致,否則3G運營商應該為MVNO提供與自身用戶相同的傳輸和支持能力(如數據速率、智能網功能),不能對MVNO的話務量和數據流量進行歧視性的處理。

3)移動網絡代碼及號碼資源分配

根據國際電聯和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的規定,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是區別移動用戶的標志,包括MCC、MNC和MSIN三部分,如下所示:

MCC + MNC + MSIN

其中,MCC是移動用戶所屬國家代號,一般為3位數字(如中國大陸為460、香港為454);MNC為移動網絡代碼,最多由兩位數字組成(如中國電信在國內的MNC為03),用于識別移動用戶所歸屬的移動通信網,香港有0-99共計一百個移動網絡代碼;MSIN是移動用戶識別碼,用以識別某一移動通信網中的移動用戶。

由于移動網絡代碼為有限資源,香港電訊管理局認為應該謹慎發放。2001年,電信號碼咨詢委員會指出,移動網絡代碼應該僅發放給“完整MVNO”,這種MVNO與電信運營商的唯一區別就是沒有頻率牌照和無線接入網?!巴暾鸐VNO”擁有自己的MSC、HLR、VLR等,需要移動網絡代碼來與其他網絡進行路由交換,從而對通話進行完整的控制。而其他類型的MVNO依賴3G運營商的網絡設施,可以與其共享移動網絡代碼。

另外一個重要的資源是號碼資源,MVNO有兩個選擇:與運營商共享號碼,或者分配獨立的號碼。香港電訊管理局認為,與運營商共享號碼存在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將會限制MVNO轉換運營商的自由;如果MVNO與兩個及以上的運營商簽訂合作協議,號碼的管理和分享也會比較困難。因此他們認為,MVNO應該被分配獨立的號碼資源。

關于號碼資源,需要重點提及的是香港的攜號轉網政策。早在1999年3月1日,香港就啟動了攜號轉網政策,用戶能夠轉移到其他運營商,并保留自己的電話號碼。該政策受到用戶歡迎,以2001年為例,平均每個月攜號轉網的用戶達到6萬?;谝延械某晒涷?,香港電訊管理局也將支持攜號轉網列入3G牌照的強制性要求。

(3)發展結果

香港政府積極支持的管制政策促進了MVNO的發展。自從2001年第一家MVNO——Trident Telecom成立以來,香港的MVNO數量不斷增加。截至目前,香港共計有12家MVNO,用戶數超過一百萬,占手機用戶數比例達7%,成為亞洲MVNO滲透率最高的地區。

香港2005-2011年的MVNO用戶數如圖2所示:

MVNO的興起推動了香港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香港2000年的移動通信普及率為64.14%,到2012年10月則高達225.5%,移動用戶數達到了1609萬。

2.2 法國

法國的MVNO最早出現于2004年,但早期主要是在市場力量驅動下發展,監管部門的態度是放任自由,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也無所作為,既有的法律條款甚至還限制了MVNO的發展,使得MVNO處境艱難,也導致了移動通信市場滲透率低、發展緩慢和價格高企,多次受到歐盟委員會的批評。

后來,在歐盟委員會、法國競爭委員會、法國電信監管機構ARCEP等多方的推動下,法國推出了諸多促進MVNO發展的舉措,促進了移動通信市場的快速發展。

(1)政策背景

2004年6月,德國的Debitel和法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SFR簽訂協議,成為法國第一個MVNO。但MVNO發展緩慢,截至2006年9月,法國先后成立了12家MVNO,但用戶數只有95.4萬,市場份額僅為1.99%,遠遠落后于英國、荷蘭、德國等歐盟國家。正如歐盟委員會2008年所說,“很顯然,MVNO并沒有給法國移動通信市場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3]。

在缺乏競爭的情況下,法國移動通信市場發展不如人意:移動業務收入的增速從2004年的12%下降為9%(2005年)、4.1%(2006年);移動通信普及率2007年10月為82.87%,遠遠落后于歐盟27個國家的平均水平(111.8%);市場競爭格局保持穩定,三大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基本上沒有變化;與歐盟其他國家相比,法國的移動通信價格相對較高,而且多年來下降幅度較小。

法國的MVNO遭遇到的“隱形天花板”主要來自于如下兩方面:

1)攜號轉網沒有得到有效實施。法國從2003年6月開始推行攜號轉網,但是實際推行情況并不理想,流程復雜、耗時漫長,快則一個月,慢則長達兩個半月,這就使得現有用戶很難從套餐中“解套”,MVNO發展用戶困難。三大運營商對此很開心,但是MVNO怨聲載道,覺得政策推行力度遠遠不夠。

2)網絡接入的歧視。在2011年之前,由于運營商的限制,法國的MVNO只能采取“簡單MVNO”的模式,無法擁有自己的網元設備(如MSC、HLR等),只能完全依賴合作的運營商。MVNO對此頗有怨言,它們認為如果能夠管理自己的HLR,將會使得與其他運營商的網間漫游更加簡便。

(2)政策要點

1)攜號轉網更加便捷

2007年,法國實施了攜號轉網的新規定,將轉網所需時間從兩個月降低到“最多不能超過10天”;同時簡化轉網流程,為用戶提供攜號轉網“一站式服務”。通過這一規定的實施,法國2007年固網電話攜號轉網平均耗時降到了4天,移動電話攜號轉網平均耗時降到了7天。

2011年11月7日,法國最新的攜號轉網系統投入使用,使得移動電話攜號轉網的時間進一步減少為3個工作日。2011年攜號轉網的移動用戶數為335萬,比2010年增加了45%。

同時,為了幫助用戶從運營商的套餐中“解套”,法國電信主管部門2008年規定套餐最長時間為24個月,用戶使用超過12個月之后只需繳納有限的費用就能夠解約。

2)鼓勵發展“完整MVNO”

2011年,法國進行了4G頻率的分配,四大運營商在被分配頻率的同時,必須承諾支持“完整MVNO”。在法國政府的不斷推動下,2011年,法國首次出現了“完整MVNO”:Omea Telecom(Virgin Mobile)、NRJ Mobile和Lycamobile。這些“完整MVNO”擁有自己的SIM卡和HLR,以及核心網的網元設備。法國的第四大運營商Free Mobile還承諾,未來將在網絡上支持多達四個“完整MVNO”,并且只收取成本價格。

“完整MVNO”的模式使得MVNO能夠在網絡基礎設施上進行更多投資,并享受更大的自主性,包括客戶管理、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等,還讓MVNO在選擇運營商時擁有更大的自和議價能力。

(3)發展結果

在法國政府的持續推動下,MVNO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數量來看,MVNO從2006年的12個發展到了2012年3月的59個。2006年,MVNO用戶數為95.4萬,市場份額為1.99%;到了2012年第一季度,MVNO用戶數達到了750萬,市場份額達到11.2%。MVNO的發展也推動著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2006年10月,法國移動通信普及率為82%,2011年達到了102.2%。

2008-2012年法國MVNO發展情況如圖3所示:

2.3 美國

在MVNO的發展上,美國起步非常早,美國最大的MVNO——TracFone在1996年5月就已經成立,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其用戶數高達2164萬,在全球范圍內都很難有其他MVNO能夠望其項背。

(1)表面的“無為而治”

美國的管制思路就是“無為而治”——不管制。美國對電信行業采取的是放任自由的態度,沒有對資費、服務捆綁的管制,也沒有強制運營商向MVNO開放網絡,而是通過放寬市場準入、一視同仁的方式來鼓勵市場競爭。

由于沒有任何管制,連備案都不需要,甚至出現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結果:主管部門FCC并不清楚美國有多少MVNO,更不清楚每家MVNO有多少用戶數,所以只能依靠公開渠道、第三方數據或者自己的推測。例如,FCC在《第15次移動通信市場競爭報告》中認為,“據推測,2010年第一季度的MVNO數量為43或61個”,而這兩個數據分別來自于CTIA和Verizon[4]。

(2)內在的“有所作為”

美國的電信監管部門FCC不斷地對移動通信市場評估,結果發現是有效競爭的,因此認為政府的管制干預完全沒有必要。2002年11月24日,FCC廢除了關于移動轉售業務的規定,這是美國唯一的一個有可能在MVNO進入移動通信市場中起到幫助作用的條款。事實證明,規定廢除后,美國新成立的MVNO數量反而增加得更快,說明政府的干預是多余的。

但是,美國政府對MVNO的不加管制是建立在其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基礎上,“無為”的根基是“有為”,從如下兩方面即可看出:

1)攜號轉網。美國的攜號轉網起始于2003年11月24日,是“本地號碼可攜帶”:用戶在同一個地理區域,可以從原有的移動電話、固定電話、VoIP轉換為新的運營商,保持號碼不變;如果是到一個新的地方,那么號碼有可能無法攜帶。FCC要求攜號轉網的處理時間是一個工作日,據報道最低2個小時即可。攜號轉網政策的實施促進了MVNO的發展。

2)普遍服務基金。美國在普遍服務基金的申請上,MVNO和運營商一視同仁,而不像法國等國家長期存在歧視性條款,TracFone成為該基金項目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

2.4 拉美

MVNO在拉美地區的發展非常困難。印度電信部門TRAI在2008年指出:拉美的移動普及率平均為60%,而且80%的用戶都是預付費用戶,不像MVNO在其他地方出現時市場趨近飽和;拉美移動用戶的ARPU值非常低,只有每月15美元,MVNO的生存空間較小。

從政府的管制環境來看:

(1)拉美的攜號轉網政策推出緩慢,而這對于MVNO的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如玻利維亞,雖然在2012年的電信法中包括了攜號轉網,但目前尚未推出;智利和阿根廷的攜號轉網政策也都是在2012年才開始推出。

(2)政府缺乏針對MVNO的法律框架。直到2010年第二季度,智利才成為拉美第一個出臺MVNO相關規定的國家。

(3)政府對MVNO和運營商合約的限制性條款缺乏干預。如拉美第一個成立的MVNO——玻利維亞的Cotas Movil,不堪忍受運營商Nuevatel的種種限制性條款,試圖通過購買無線頻率資源來擺脫約束,沒有成功,最終決定停止提供移動通信服務[5]。

2.5 卡塔爾

卡塔爾沒有發放MVNO的牌照,但起初并不排斥,對于2010年成立的MVNO——Virgin,卡塔爾公司持觀望態度。然而,在運營商Vodafone的強力推動下,卡塔爾主管部門ICTQatar的態度發生急轉,于2011年迫使Virgin關閉服務。

(1)Virgin Mobile的折戟沉沙

2010年5月,Virgin和本地第一大移動運營商Qtel合作,開始在卡塔爾提供MVNO服務。Virgin使用自己的品牌,聚焦低收入和年輕群體,資費結構簡單,充值的費用有效期長,在目標客戶群體中很受歡迎。

主管部門ICTQatar對Virgin采取了觀望態度,但是作為兩大移動運營商之一的Vodafone對此強烈反對。Vodafone于2008年6月獲得了卡塔爾的第二張移動通信業務牌照,耗資21.2億美元,并于2009年3月1日投入運營。Vodafone認為Virgin是以MVNO的方式提供移動通信業務,但主管部門并沒有發放任何MVNO的牌照。

在Vodafone的推動下,ICTQatar于2011年2月命令Virgin停止發展新用戶,并確保遵守相關規定。但隨后,ICTQatar聲稱Virgin在宣傳上有誤導作用,使得最終用戶不清楚到底是誰在提供服務,影響了市場競爭,要求Virgin于2011年8月前停止服務。

(2)現狀

目前,卡塔爾沒有一個MVNO,只有Qtel和Vodafone兩個移動運營商,是中東和北非地區移動通信市場保持雙寡頭格局的三個國家之一(還有阿聯酋和敘利亞)。

Vodafone從Virgin的退出中獲益巨大。截至2012年底,Vodafone卡塔爾公司移動用戶數超過100萬,同比增長26%,市場份額達35%;2012年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2012年用戶的ARPU值達到121里亞爾,同比增長8.4%。

目前,Vodafone在推動卡塔爾政府部門推出攜號轉網政策,據路透社透露將于2013年1月底正式推出[6]。

3 試點方案解讀及未來政策建議

3.1 試點方案解讀

從目前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來看,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1)試點方案最突出的特點在于把開放移動轉售業務與鼓勵民資進入電信業相結合。方案中明確提出:“申請者為依法設立的中資民營公司?!睆?00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到2005年“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再到2010年“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信建設”,及至2012年6月“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本次試點方案終于將政策落到了實處。

(2)從前文的MVNO分類來看,試點方案定義的“移動轉售業務”其實就是除了“完整MVNO”之外的其他MVNO類型。移動通信轉售企業“不自建無線網、核心網、傳輸網等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但可以自建客服系統、業務管理平臺、計費和營帳系統等。

(3)與香港制定網絡開放容量相比,試點方案的底線是制定合作企業的最少數量。方案規定“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保障在試點期間至少與2家轉售企業簽署合作協議”。

(4)移動轉售企業的號碼資源需要基礎電信運營商進行分配,“分配連續號碼資源或整個號段供其使用”。

此外,試點方案還對服務質量、批發價格、排他性條款、業務終止的用戶承接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3.2 未來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對MVNO管制政策國際經驗的分析,針對我國下一步的管制政策,有如下幾個建議:

(1)申請企業范圍放寬,逐漸包括國企和外資企業。本次試點方案將申請者局限于中資民營企業,但這只能是短期的權益之計,從長遠來看既不利于行業發展,也不利于消費者利益。比如,外資電信企業的進入,可以有效降低國際長途通話費用,以TracFone的“國際鄰居”業務為例,墨西哥與美國的TracFone用戶互相撥打電話,雙方都不需要繳納國際長途費用。

(2)開放“完整MVNO”業務,允許企業擁有核心網設備。國際經驗已經表明,“完整MVNO”模式使得MVNO企業擁有更大的自主性,能更好地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

(3)加大力度推進攜號轉網政策。從目前的試點方案來看,攜號轉網政策并沒有與移動轉售業務試點相結合,這必將導致MVNO發展用戶困難。下一步可以考慮從如下幾方面推進:首先,擴大目前攜號轉網政策的范圍,從天津、海南向全國范圍擴大;其次,通過對攜號轉網平臺的投資及相關政策出臺,減少運營商的限制性條款,使得攜號轉網更加便捷;最后,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實施從運營商向MVNO的單向攜號轉網。

(4)在開放“完整MVNO”業務后,可以考慮為MVNO分配獨立的移動網絡代碼和號碼資源。參照香港的經驗,這將有利于MVNO對用戶、通話進行更好的管理。

(5)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要求基礎運營商開放一定比例的網絡容量。

參考文獻:

[1] 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 of India. Recommendations On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MVNO)[S]. August 2008.

[2] OFTA. Licensing Framework for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Services[R]. March 2000.

[3] European Commission.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Regulatory Package, 2005-2009[R].

[4] FCC. Mobile Wireless Competition Report (15th Annual)[R]. June 2011.

篇3

奔流(RollingStream)是UTStarcom自主研發的IPTV系統,通過5年在IPTV領域的研發積累,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已經成為業界領先的、開放的、支持多業務、多服務終端的寬帶多媒體業務平臺,并得到世界范圍的大規模商用。奔流(RollingStream解決方案是目前業界唯一超過百萬用戶商用規模的IPTV整體解決方案。其系統構架如圖1所示。

系統優勢

UT斯達康的奔流(RollingStream具有明顯的系統優勢。它是全球唯一超百萬用戶規模的商用解決方案,技術先進,產品成熟,系統穩定;它提供豐富的視聽類和增值類互動業務,特別是業界首家創新推出的時移電視,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暫停、2-32倍速前進或后退真正解放了電視用戶,使電視變成我的電視。它是真正開放平臺,支持多CP和多SP的無縫接入,真正做到系統架構與編解碼格式無關,解決了多運營商聯合運營IPTV行業難題。它的開放的中間件系統,可方便與第三方系統對接及開發新業務和新功能??商峁┬阅茏吭降南到y側中間件和成熟穩定的終端側中間件。

奔流(RollingStream)技術領先,多項創新技術徹底解決大規模業務部署中存在的瓶頸,保證完美電視服務體驗UT斯達康公司能提供包括mSwithMSTP/RPR、GEPON、IPDSLAM在內的IP承載網和整體解決方案,具有無與倫比的網絡建設經驗,幫助運營商快速啟動IPTV業務。運營商可以通過UT斯達康特有的綜合業務管理平臺引入多種渠道的節目內容,能夠有針對性TV展獎地進行用戶管理、EPG管理、終端管理、網絡管理、SP管理和經營分析等功能。解決了電信運營商同時管理多個內容渠道的復雜需求。

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為IPTV業務提供了端到端的業務解決方案,先進的系統架構對Codec完全透明,可透明支持AVS,如圖1所示。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包括內容制作、內容存儲/加密、內容分發、內容播放、終端顯示的各個方面,都可提供基于電信級的解決方案。

奔流(RollingStream)采用模塊化的組件架構的通用性設計,在內容、運維支撐和網絡分發3個部分,與視頻數據的具體編碼格式是無關的,透明的。

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采用分布式體系架構部署,整體分為內容服務平臺、存儲分發平臺、運營支撐平臺、網絡分發平臺、終端服務平臺5大部分。其主要平臺分類如圖2所示。

關鍵技術

如何保證高品質的視頻質量,提供完美的個人體驗,取得最終用戶的認可,是運營商在IPTV商業部署和服務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作為該領域的先驅,UT斯達康公司自2001年始便開始了積極的探索和技術創新,最終成為了該顛覆性技術的領導者,幫助運營商解除后顧之憂。

傳統流媒體系統中一直存在流媒體服務器與內容存儲設備之間的瓶頸問題,奔流(RollingStream)方案中將流媒體服務器與存儲服務器整合,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讓運營商應對比傳統PC流媒體業務更加高的IPTV業務并發率。

當大量的用戶同時看同一部電視或電影,或每個用戶看的都是不同的節目時,系統將面臨承受極限的挑戰,奔流(RollingStream)的動態負荷均衡和快速內容復制技術很好地解決了該問題。

奔流(RollingStream)擁有專利的寬帶媒體分發技術(BMDP),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運營商定義的內容策略有效地在全網上分發內容,最大化地減少網絡擁塞,提升系統命中率。

傳統的文件交換包處理模式很難適應超大型媒體文件處理需求,造成節目頻道切換時間長等不符合用戶收看習慣的問題,嚴重影響觀看效果。運用內容切片技術,完成對內容的高效交換和快速檢索,徹底改變媒體交換技術,最大程度地提升了系統響應速度,提供完美服務,使時移電視、多頻道切換等成為可能。

特色設計

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不僅僅支持以LiveTV、Timeshift-TV、VOD、TVOD等為基礎的各項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功能上的可擴展性,在此平臺上可以支持眾多豐富多彩的增值互動業務?;诒剂?RollingStream)具有無限的業務增長空間,提供以最終觀眾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業務。

成熟穩定的內容運營平臺是符合國內廣播電視業務國情和IPTV現狀的一套成熟系統。UT斯達康為內容運營商提供的內容運營平臺可與各種電信運營商的運營平臺進行完美對接,使得內容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可以實現聯合運營,收入分成。這既符合內容運營商對內容監管的需要,也為電信運營商的寬帶建設引入豐富多媒體內容,滿足電信運營商提高自身ARPU,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需求。

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具備開放的中間件系統,可方便與第三方系統對接及開發新業務和新功能。系統側中間件包括媒體管理中間件、OSS中間件、EPG中間件系統等。其開放性構架如圖3所示。

奔流(RollingStream)機頂盒中間件用于屏蔽STB底層資源,為應用程序提供開放的標準API,基于標準的API實現的應用程序可以運行在任何廠家機頂盒上,應用程序借助這種軟件在不同的技術之間共享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

面向多個電信運營商的開放平臺,支持多CP,多SP引入,電信運營商可以通過該平臺引入多種渠道的節目內容,并對各個CP,SP進行方便地管理,滿足運營商方便管理多個內容渠道內容的復雜需求。

功能超強的IPTV媒體運營平臺IMSP(IPTVMediaServicePlatform)可為運營商提供內容及運營服務的功能強大的統一平臺,可以分布式部署在各駐地,中央運營平臺可與駐地第三方業務/內容運營平臺無縫對接,可提供豐富多彩的節目內容和媒體運營業務。支持運營商對EPG的Trailer進行配置、支持運營商對EPG上欄目的顯示和屏蔽、EPG上的智能化搜索結果的排序、媒體資產管理GUI具備增強功能等。

以行業大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行業化方案,提供完善的酒店解決方案,滿足酒店用戶個性化需求;根據廣電行業用戶特點,定制系統,符合廣電行業用戶特殊需要,提供雙模機頂盒,可以通過Cable和Ethernet接入節目,EPG具備混合編排多種節目源的能力并通過統一的EPG頁面展現給用戶;為各國營大廠、鋼鐵廠、化工廠、石化企業、部隊用戶等行業特殊用戶提供方案和滿足特殊需求;可為各種行業如銀行、政府機關、學校、企業等提供解決方案,滿足各種行業信息化需求。

運營支撐和網絡管理

“客戶成功,我們成功”是UT斯達康始終如一的服務宗旨。作為運營維護的重要決策依據,運營支撐系統和網絡管理系統承擔著重要的管理職能。UT斯達康基于對電信網絡多年的研究,深刻理解電信運營商的運營需求和管理模式,自行研發了奔流(RollingStream)運營支撐系統OSS和網絡管理系統NMS,協助運營商創造無限價值。它同時是奔流(RollingStream)的后臺數據處理中心,向EPG,CSS以及計費系統提供相應的信息,提供數據庫生成工具,內容提供防管理,SVOD管理,電視管理,分級管理,廣告管理與功能。

奔流(RollingStream)NMS是為綜合管理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而設計的一種先進的網元和網絡管理系統,同時滿足流媒體系統所需的獨特的管理和維護要求,力求為運營商和終端用戶提供功能更加完善的多元化服務,幫助運營商提供更為靈活優質的網絡管理服務和業務,為運營商創造高效益、降低維護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承建上海電信IPTV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可以支持百萬級別的用戶規模,支持3級和多級部署架構。包括中心節點(CMS)、區域匯聚節點(HMS)以及邊緣服務節點(EMS)。奔流(RollingStream)系統對于寬帶IP網絡的容忍度是很高的,可以支持各種網絡承載形式,也可支持各種接入方式。如LAN接入、DSLAM接入、GEPON接入。對于IPTV系統,可建設專網,CMS和HMS、EMS直接相連,也可以旁掛在城域網上。另外,無論PPPoE還是DHCP上網方式都可以支持。

IPTV業務自在全球開展以來,受到了來自運營商、內容提供商以及寬帶用戶的極大歡迎,歐、美、亞各洲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UT斯達康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經為各大洲超過十余家運營商提供了系統設備和終端產品,助其提供了完美的Tripleplay業務。

上海電信共有寬帶用戶220萬,為發展IPTV業務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整體解決方案UT斯達康的奔流(RollingStream)解決方案憑借整體優勢,從眾多的競爭廠家(UT斯達康、西門子、阿爾卡特、華為、中興參與競標)中脫穎而出,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為上海15個區局中的8個區局提供IPTV系統。這進一步鞏固了UT斯達康作為國內IPTV系統商用規模最大的廠商的領導地位,也進一步印證了UT斯達康奔流系統的成熟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彰顯了UT斯達康在IPTV領域的強大的技術實力。

上海IPTV項目是國內首個采用H.264編碼格式的大規模商用點。上海IPTV業務是上海電信和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強強聯合,共同打造的新媒體服務,提供最適合用戶的、與眾不同的視聽服務。

奔流(RollingStream)為上海IPTV項目提供:60個直播頻道,5000小時的VOD點播節目,48小時時移,豐富的交互視頻應用:NPVR、虛擬頻道、電視書簽,小康、時尚以及全能IPTV三種套餐包,豐富多彩的互動增值業務,成熟穩定的業務支持能力。

上海IPTV業務自2006年9月1日放號以來,發展十分迅速。截止10月7日,上海電信IPTV業務共計發展用戶達2.2萬。奔流(RollingStream)借助整體方案優勢,在中國電信各IPTV項目建設中,力挫群雄,先后承建了上海、浙江、廣東、福建、云南、安徽、海南等地的IPTV系統。

助力哈爾濱網通

哈爾濱通信公司2004年下半年開始建設IPTV項目,“IPTV-百視通”是哈爾濱市通信公司和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共同打造的互動電視業務品牌,UTStarcom作為系統和終端提供商提供了全套系統?!癐PTV-百視通”業務不僅包含比傳統電視更豐富的頻道,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傳統電視的收看方式,實現了“想看就看,想停就?!钡氖找晧粝?,同時提供大量精品電影、電視節目點播。

系統一期提供10萬并發的規模,采用三層部署架構,二期提供20萬并發規模。

“百視通”第一階段推出的內容包括:至少50個電視頻道;時移電視功能;3000小時的在線點播庫。同時“百視通”將不斷擴充內容,電視頻道將達到150-200個,在線點播庫達到20000小時容量。截止2006年10月,哈爾濱IPTV用戶達到8萬,是目前國內最大的IPTV商用網。

此外,奔流(RollingStream)借助整體方案優勢,在中國網通各IPTV項目建設中,先后承建了黑龍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等多省市的IPTV系統。

國際案例

Yahoo!BB是全球最大的IPTV業務提供商。Yahoo!BB是日本BB科技公司和yahoo!日本公司聯合推出的寬帶業務,使全日本最大的寬帶服務運營商。Yahoo!BB從2002年9月開始在東京地區開展基于ADSL線路的TV業務試驗和試運營。開始采用了系統集成的思路進行建設:視頻服務器、機頂盒、DRM、中間件…均采用不同廠家的產品,提供實時電視(LiveTV)節目和VOD節目。

在經過了兩年的業務試驗和小規模商業運營后意識到了原有采用系統集成方式的局限,決心采用奔流(RollingStream)來建設其IPTV系統!

墨西哥Telemax用奔流(RollingStream)方案提供IPTV服務。系統規模:開通60頻道LiveTV,10頻道PPV,Time-shiftedTV。

篇4

受訪人:NDS亞太區資深副總裁兼總經理,NDS中國區董事長素天樂Sue Taylor

衛視傳媒:請介紹一下NDS公司目前在國內的運營情況(哪些用戶采用了NDS解決方案、他們都來自哪些地方、有哪些國內機頂盒廠家支持NDS方案)?

NDS:NDS于1998年在北京設立辦公室,創建了最優秀的本地工程師團隊及客戶服務隊伍,為迅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F在NDS已經在北京、深圳、上海設立分支機構為客戶提供商務支持、研發實驗室、質量控制及前端研發中心,用以創造針對中國市場獨特需求的產品。

NDS始終致力于為中國市場提供本地化、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并積極利用其全球資源和經驗,全面推動中國數字付費電視市場的發展。最近,NDS深圳新辦公室落成,為日益壯大的中國客戶加強本地化解決方案的開發。

隨著NDS在中國市場的日益壯大,我們將更好地支持國內客戶,如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有線、廣數傳媒、深圳天威視訊、重慶有線、四川省廣播電視網絡、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中山廣電視訊、天津廣播電視網絡,安徽廣電信息網絡,中廣有線(溫州)等。

NDS目前在中國的機頂盒合作伙伴包括創維、長虹、同洲、九洲、康佳、華為和全景等。

衛視傳媒:NDS的主要產品是什么?有哪些增值服務產品?

NDS:NDS是數字電視解決方案的領先提供商。NDS創新和開發的安全、實現技術,以及互動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幫助運營商為最終用戶提供所需的內容和增值服務,并通過提供一系列世界領先的解決方案,以改善終端用戶娛樂和獲得內容的方式,從而使運營商可以自由推出激動人心的增值服務,創造新的收入。

VideoGuard®是全球條件接收(CA)市場及數字版權保護(DRM)市場的領導者,現在NDS已經有超過1.04億有效終端部署了NDS條件接收及內容保護技術。VideoGuard®安全保護了超過400億美元的付費電視業務收入。NDS中間件,包括MediaHighway®已經支持了多個針對訂戶的高級業務,并已經部署在1.15億個終端上。以XTV為核心,NDS DVR技術以1900萬的終端部署量始終處于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

NDS為我們的中國用戶提供了一系列的創新性增值服務:

1、電子節目指南(EPGs):

NDS將運用我們在嵌入式系統傳送方面的技術,與運營商一同根據每個運營商的設計規格對EPG進行定制。這將會是性價比最高、速度最快的EPG施行方式。此外,NDS還可提供一份現成的可在所有運營商的播放系統上適用的EPG。

EPG已經超出了節目指南的范疇。現在,它還是互動和點播娛樂服務的入口。NDS EPG鼓勵觀眾訂閱和觀看更多的內容,強化運營商的品牌效應,并幫助降低觀眾流失率和增加ARPU。

2、數字視頻錄像機 (DVR)

DVR改變了電視觀眾收看廣播電視的方式,他們可以暫停、錄制、回放和快進內容。訂戶能夠決定在何時何地收看他們選擇的內容,并且能夠建立他們個人的播放列表。XTV使得電視觀眾可以在收看一個節目的同時錄制一個節目,或者把兩個節目都錄制下來。

付費電視運營商現在可以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業務,將廣播電視、點播、互聯網中最佳的和用戶自己創作的內容合并在一起。世界各地的運營商正在推出包括DVR在內的訂閱套餐,作為吸引和留住用戶的促銷手段。

3、推送視頻點播(VOD)

推送視頻點播(VOD)解決方案由在本地與DOXTV共同開發,滿足了高級DVR功能和友好的用戶體驗。該解決方案的獨特之處在于,可以幫助運營商實現在正常的廣播流上對內容進行標記,并將其錄制到硬盤。

4、互動電視 (ITV)

NDS擁有一攬子先進的互動電視應用,可幫助運營商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務。這些應用包括通過IP向雙模機頂盒的互聯網視頻內容傳送、下一代互動游戲、多玩家游戲,以及跨平臺游戲等。

NDS 互動電視應用提供:

一種使觀眾有機會在觀看節目的同時獲取相關附加資訊的增強電視收看體驗。 例如,正在觀看有關烹飪節目時,訂戶就可以獲得關于烹飪的一系列信息。

參與類電視比增強電視更進一步。NDS廣播技術現在可以在電視節目中創造出可愛的卡通人物,與身在直播室或者在家中觀看的觀眾進行互動。

訂戶與信息服務是經證實的有效收入來源,是運營商推銷節目和銷售廣告的主要手段。對旅游、休閑、運動和教育類的產品尤為適用。

5、互動游戲(Interactive games)

NDS為運營商提供一個靈活的合作機制,使得他們能夠建立一個擁有眾多高質量游戲的游戲頻道。品牌游戲將互動引入到傳統的電視節目中,通過延伸節目外的互動性提高觀眾對頻道的忠誠度。

6、互動電視廣告解決方案(NDS Dynamic)

這是一套收視測評和廣告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一個豐富的收視測評系統,一個針對目標廣告以及交互式廣告平臺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幫助運營商、廣播商和廣告主創造更多的收益。其中一些新的功能,使付費電視運營商能夠為廣告主以及內容提供商提供可尋址、有針對性并具吸引力的廣告宣傳服務。運營商還可以通過該套解決方案了解包括觀眾收視習慣在內的全面信息,從而開發出更多創新的廣告,滿足觀眾的個性化廣告需求。

衛視傳媒:增值服務產品有哪些部署?尤其是在IPTV、手機電視領域有什么新產品、新服務推出?

NDS:2008年,為了北京奧運會,中國廣播商與運營商對數字電視業務進行了大量投入,目前正在考慮如何收回投資。廣大終端用戶對電子節目指南(EPG)、數字視頻錄像機(DVR)服務、互動電視技術以及媒體多平臺融合等領域表現出了巨大的興趣。我們將在中國市場繼續投入。目前,我們正在中國設立更多的辦公室,以期更加接近我們的客戶,更好地支持他們的業務。此外,我們還會向運營商展示如何將電視從公用事業階段邁入更高的每用戶平均收入市場階段。

在中國,DOXTV選用NDS端到端技術解決方案以保護并擴大其業務,并正在通過領先全球市場的解決方案――VideoGuard®條件接收、MediaHighway®中間件以及安全可靠的具有推送視頻點播(VOD)功能的NDS XTV™數字視頻錄像機(DVR)技術,為付費電視提供商提供高質量的全套節目以及技術。同時,DOXTV與NDS還共同設計了交互式電子節目指南(EPG)。

DOXTV計劃為中國的觀眾帶來變革性的創新收視體驗:數字付費電視運營商能夠給數字電視用戶選擇觀看內容和觀看時間的自由。這是首次將DVR與推送視頻點播功能引入中國市場。DOXTV擁有大量中文精選節目的獨家播出版權――其中包括好萊塢大片、流行劇集、娛樂和教育節目,DOXTV已經向有線運營商推出3,000小時高清及標準版本的國際及本地內容服務。DOXTV 的服務將幫助本地數字電視運營商有效發展其數字電視業務,使運營商能夠向用戶提供更好的內容,由此,數字電視用戶也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獲得引人的內容及特色節目。

中國政府及有線電視行業都對諸如改善數字電視用戶體驗的推送視頻點播等先進服務表現出了極大興趣。我們期待通過與DOXTV的合作,以獨特內容和靈活性吸引逐漸壯大的中國中高端用戶。

關于移動電視的發展已經有過很多的預測,然而我們認為一種合理的全球化經營模式至今還在摸索中。如今手機在交付服務方面還存在許多困難。這不只是因為交付服務的原因,還有交付付費服務所覆蓋的成本的原因。此外實際設計費用、終端傳送費用,還有受限制的帶寬都是產生問題的原因所在。我們的觀點是,移動服務支持部分形式的內容和服務提供,但它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經營模式。而CMMB服務也許可以提供這種模式。

NDS的移動電視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將做到兩全其美:

通過額外服務實現有線傳播的實時線性規劃或衛星信號增強;

通過網絡寬帶進行內容和信息傳送;

更讓人驚喜的是,由于NDS雙模解決方案已經具備了適應不同寬帶連接速度的傳送能力,因此運營商無需在網絡傳送方面進行投入。

同時使用雙模網絡機頂盒,運營商獲得了可傳送如視頻點播、最佳互聯網視頻和高級互動電視應用的新利潤增長型服務的,安全的雙模網絡能力。

衛視傳媒:NDS在深圳的研發中心承擔什么任務?是針對大陸市場研發?還是作為研發基地為全球提供技術支持?

NDS:新的深圳辦公室將側重于以下領域的開發:用于先進中間件的軟件、定制化的電子節目指南(EPG)、創新的數字服務能力,以及滿足中國付費電視市場獨特需求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NDS新近成立的在華研發中心與位于印度班加羅爾和韓國的現有亞太研發中心通力合作,一起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本地解決方案。它們將在NDS下一代核心技術的開發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NDS公司致力于將其豐富的全球資源和經驗與本土專業技能相結合,針對特定的市場為客戶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

衛視傳媒:可以介紹一下NDS公司在產品以及團隊的本土化方面的情況嗎?

NDS:對于NDS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NDS堅信,讓中國本地的技術專家充分參與開發并創建新的軟件和應用,對于力助中國運營商提供用戶所需的服務來說,是最好的策略。

目前,在實施數字電視整體轉換以后,數字電視運營商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如何從數字內容中獲得收益,到2015年,中國將全面邁進數字電視時代。為了全力支持和配合他們實現這一目標,NDS將著手開發和集成旨在創造高收入、快速投放市場的服務和應用的方案,譬如定制化的互動服務、游戲、用戶界面和其他增強型電視服務。此外,NDS還將增加目前在華員工人數超過50%以上,以支持新落成的深圳研發中心以及區域用戶,這是NDS繼續擴大在華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華投資的不斷增長將使中國消費電子(CE)和機頂盒(STB)制造商與NDS全球集成團隊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同時,開拓出重要的新興出口市場。在2001年NDS首爾研發中心建立后,韓國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NDS韓國的集成項目在NDS全球客戶中均有部署,為韓國機頂盒(STB)和消費電子(CE)廠商帶動了20億美金的收入。

衛視傳媒:可以介紹一下貴公司對未來幾年的發展預測嗎?

篇5

作為網絡接入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Verizon部署了多年寬帶網絡的摩托羅拉,其發展歷程反映了寬帶接入市場的現實狀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寬帶接入市場的變革

繼今年1月發運第10萬臺GPON ONT(光網絡終端)后,摩托羅拉于8月發運首批GPON ONT至中國,這標志著摩托羅拉拉開了進軍中國FTTH(光纖到戶)市場的大幕。摩托羅拉看好中國FTTH市場,源于用戶寬帶接入市場發生的新變化。

這一變化要從固網語音業務發展緩慢說起。為了彌補語音業務丟失的損失,必須要依靠新的數據業務,于是“發展寬帶接入技術成為運營商的重要策略之一”,摩托羅拉中國寬帶及移動網絡事業部寬帶網絡技術方案總監周春生介紹說。

視頻需求的發展要求運營商提供更高的帶寬?!叭缃?大家已經注意到視頻通信越來越頻繁。用戶不僅從網站上下載視頻,還制作視頻傳送到網站上,而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通過視頻互相聯系?!蹦ν辛_拉網絡接入解決方案部全球營銷與傳播總監Floyd Wagoner描述了視頻業務快速發展的態勢。

過去,運營商主要應用DSL技術,這是一種以電話線為傳輸介質的傳輸技術。但DSL在一定范圍內只能提供1Mb、2Mb、4Mb的帶寬,“如果我們未來提供10Mb~20Mb的帶寬,DSL就成為了一個瓶頸。而PON(無源光網絡)技術可以把更多的帶寬帶進用戶的家?!敝艽荷硎?。

其實,光通信技術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但在近幾年才出現高速發展趨勢。除了市場需求因素外,成本也是促使運營商開始考慮使用PON技術的一大因素。

據了解,銅纜的價格是不斷上升的,而光纖的材料很多是玻璃的,所以成本下降非常快。周春生透露:“我們最近對兩個不同渠道的數據進行了比較,一個是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的數據模型,還有一個是來自中國移動的模型。從這兩個模型可以看出,在一定模式下,使用純光網絡技術的投入成本已經開始低于使用DSL技術的了?!?/p>

實際上,電信運營商一直被下面這個問題困擾著?!癉SL技術是以電話線為傳輸介質的,電話線的主要成分是銅?,F在很多運營商面臨著銅線被盜的情況,這使得他們的維護成本很高?!敝艽荷赋?“PON技術就能解決這一問題。所以無論是帶寬還是成本,PON技術都具有優勢,將成為未來寬帶接入的主要技術?!?/p>

然而,應用于FTTH市場的PON技術包含著EPON(以太無源光網絡)和GPON(千兆位無源光網絡)這兩個主要的技術標準,它們是否能夠共存?未來是誰的天下呢?

GPON將成主導技術

在亞洲,EPON是目前FTTH市場的主流技術,但在Floyd Wagoner看來,GPON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FTTH市場的主導技術。

“在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電信運營商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GPON。而在中國,一兩年前,電信運營商只考慮EPON,因為當時EPON確實是一個非常適用的解決方案,但現在中國運營商也開始和摩托羅拉談GPON的應用了?!盕loyd Wagoner介紹說。今年,摩托羅拉就幫助江蘇聯通部署GPON,取代了原來EPON的部署?!坝昧薌PON之后,江蘇聯通可以繼續增加新的服務。”周春生談道。

GPON能提供比EPON更高的帶寬,同時,GPON所提供的功率更大、傳輸的距離更遠?!霸诜召|量保證(QoS)上,EPON主要支持數據業務,而運營商要實現三網融合,未來肯定要做語音和視頻業務,對服務質量保證要求比較高,GPON內在的服務質量體系就能夠滿足需求?!敝艽荷枋鲋鳪PON的強大優勢。

GPON能夠支持視頻等多種業務是吸引移動運營商的一大原因。摩托羅拉剛和Verizon合作的前兩年,是作為他們的服務托管提供商。Verizon不僅要求摩托羅拉提供PON產品,還要求為其運營視頻服務?!澳菚r,摩托羅拉運用自身成熟的視頻技術,為Verizon提供了視頻娛樂服務。”Floyd Wagoner介紹。

據了解,摩托羅拉的GPON解決方案可以提供豐富的個人媒體體驗,支持多個高速寬帶服務層以及一系列高級視頻服務,包括最高質量的高清電視、視頻點播等。

“目前,全球排名比較靠前的運營商多數都把GPON作為自己的單一選擇,要不就是GPON和EPON并存?!盕loyd Wagoner介紹說。

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采用GPON技術,讓產業鏈上從芯片研發到設備制造的各類企業都熱情倍增地加入其中。全球GPON產業的規模也隨之擴大,GPON的建設成本得以下降。

“我們從業界看到的信息和數據,以及與運營商的交流中了解到,按單位帶寬計算,GPON的成本已經低于EPON了,而從端口來看,GPON和EPON的成本差距也非常小。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的運營商現在開始重點考慮GPON的原因?!敝艽荷嘎读怂私獾囊恍┣闆r。

運營商的真正需求

摩托羅拉長期以來為Verizon提供基于PON技術的寬帶接入解決方案,除此以外,還服務于其他多家運營商。調研公司Infonetics Research在2008年第三季度的一份報告指出,摩托羅拉是GPON市場的領導者,其收入占全球GPON市場收入的22%。

摩托羅拉成功的一大原因是其產品能夠符合運營商的真正需求。那么運營商們有哪些需求?

“我們看到的趨勢是設備的融合,今天大家家里的各種各樣的設備未來都會集中到一個設備上?!盕loyd Wagoner介紹道,“所以運營商希望在客戶住地的設備上整合更多的功能,比如說把用戶的寬帶路由器、Wi-Fi功能集成到一個設備上。這樣可以幫助運營商在配置設備時速度更快,管理的設備數更少,給運營商帶來很大的好處?!?/p>

如今,發展IPTV被越來越多的運營商納入到戰略規劃中?!斑\營商有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就是希望GPON能很好地支持IPTV業務?!盕loyd Wagoner說道。

為了滿足運營商的這個需求,摩托羅拉在提供GPON方案時,不是把GPON設備作為單一的產品來提供,而是作為公司解決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要為運營商提供三網融合的解決方案,使得運營商能為自己的最終客戶提供業務,我們在產品規劃里有機地綜合了語音、視頻服務,比如說做OLT(光線路終端)的同時,就把視頻解決方案融入其中,將原來的光傳輸前端和視頻前端設計成通過統一的模式傳輸,用一些疊加的形式傳下去。”周春生介紹了摩托羅拉的解決之道。

篇6

1 共建共享技術可行性

室內分布系統是針對室內用戶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內移動通信環境的一種成功的方案,其原理是利用室內天線分布系統將移動基站的信號均勻分布在室內每一個角落,從而保證室內區域擁有理想的信號覆蓋,有效改善建筑物內的通信服務質量,同時,通過建設室內分布系統可以擴大網絡容量,從整體上提高移動網絡的服務水平。

室內分布涉及到CDMA800、GSM900、GSM1800、WCDMA、TD-SCDMA、CDMA2000、WLAN等系統,因此室內分布的天饋系統共建應盡量采用支持800MHz~2500MHz的寬頻段器件,從而避免未來在加入其他系統時再對天饋系統進行改造。

2 共建共享工程管理總體原則

2.1 規范性

共建共享的實施應符合工信部及相關管理單位的通知及要求,合理推進共建共享工作的開展,工程的實施應符合工信部(包括原郵電部、信產部)及相關行業的行業標準。

2.2 科學性

工程的實施應符合電信技術發展趨勢,結合三家通信企業管理模式和移動通信業務發展策略,合理布置站點,確保工程實施符合實際需求和信息化發展需要。

2.3 前瞻性

各通信企業在WLAN建設過程中應按照山西省熱點區域的自身特點,有重點有針對性進行建設,在滿足當前覆蓋需求的同時,也要考慮未來的WLAN網絡發展重點。

2.4 公平性

合理論證各通信企業的近期及遠期需求,本著節約資源,控制成本的基本原則,確保公平合理的推進共建共享工作的順利開展。

2.5 可操作性

認真分析WLAN熱點區域條件,包括機房、設備、布線、供電等情況,合理規劃,新建與共建共享相結合,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的實施方案。

3 WLAN技術要求

在設計目標覆蓋區域內95%以上位置,接收信號強度大于-75dBm;在設計目標覆蓋區域內95%以上位置,用戶終端無線網卡接收到的信噪比(SNR)大于20dB;用戶接入認證失敗次數≤1次;認證接入時延不大于5秒;Ping包時延不大于10ms;Ping包的丟包率不大于3%;用戶下線認證失敗次數≤1次;同AP下用戶隔離要求,兩個終端Ping不通;AP間切換成功率不小于90%;要求在下載過程中沒有明顯中斷;要求單用戶接入時,在信號強度大于-70dBm的區域,802.11a和802.11g模式終端平均速率不低于18Mbps。

4 WLAN共建方案

4.1 方案一:多SSID方案

現網中多SSID在WLAN中是可行的。多SSID一般用于多運營商共建共享模式中。多個邏輯AP具有不同的SSID和能力集,即多個SSID用戶接入點,運營商可以設置不同的SSID,支持不同的業務、計費、安全策略。熱點的 AP 采用多SSID,并通過不同的 VLAN 隔離數據,在熱點駐地網(如接入交換機)實現接入分離,分別連接各自的運營網絡。

承建運營商通過分配給其它運營商不同的SSID,每個運營商通過共同的AP連到各自的認證計費和網管平臺。在這種共享方式下,即使運營商在WLAN認證、安全、計費等方面有不同的選擇,運營商的網管平臺和計費認證系統也不需要改動,只需升級和添加承建運營商的網關、AP及業務的網間結算功能,而不需要改變各運營商的用戶體驗和使用習慣。

網絡分離點的位置建議:熱點區域的出換機。AC及網管:網絡建設運營商所有,根據協議可開發受限的管理權限。場點網絡設備:網絡建設運營商所以,其他運營商共享。

多SSID方案優缺點

(1)優點

各運營商之間上網速率相同,可以保持一致的體驗。網絡交互簡單,不涉及復雜的系統間對接。

(2)缺點

網絡管理和維護由建設運營商負責,網絡故障時,建設運營商需要與其他運營商協商處理。費用結算精確度差。無法精確的根據運營商占用網絡資源的比例進行費用結算。網絡質量管控難。統一一個AP下,多個SSID的用戶并發數較大時,QoS保障機制非建設運營商不可控。

4.2 方案二:共SSID方案

多個邏輯AP具有相同的SSID、不同的能力集,用戶使用同一個SSID,通過 Portal的方式接入各個運營商的鑒權、認證、計費系統。各運營商共享一個SSID,通過共WEBPortal的方式接入各自的承載網絡,承建運營商在網關處進行業務分流。

在這種共享方式下,即使運營商在WLAN認證、安全、計費等方面有不同的選擇,運營商的網管平臺和計費認證系統也不需要改動,只需升級和添加承建運營商的網關、AP及業務的網間結算功能,但運營商需要改動Portal服務器,用戶登陸的方式將改變,影響運營商的品牌和用戶的業務體驗。

網絡由一家運營商全權所有;共SSID,多個運營商公用1個SSID;其他運營商用戶通過“跨運營商漫游”的認證方式使用網絡;運營商通過網絡互補方式共贏。

共SSID方案優缺點

(1)優點

網絡間費用結算精確網絡維護和所有權清晰,用戶故障感知明確。

(2)缺點

用戶需選擇自己的歸屬運營商,感知較差網絡質量管控難,統一一個AP下,多個SSID的用戶并發數較大時,QoS保障機制非建設運營商不可控。網絡間設備交互對接流程復雜。

4.3 方案比較

從兩種方案比較可以看出多SSID 方案雖然網絡故障處理不方便,費用結算精度差,但可以通過運營商之間共同協商解決。而共SSID方案存在網絡設備交互對接流程復雜,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建議采用多SSID方案來實現WLAN網絡建設的共建共享。

5 分布系統共建共享方式

共建共享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5.1 收發合纜的方式

當運營商接入的系統較少時,可以采用此方式。主要技術是采用POI或合路器根據信號的特性,采用一級、二級、三級合路的方式。將信號合路后由一路分布系統進行覆蓋。特點是投資小,抗干擾能力弱。

5.2 收發分纜方式

多運營商系統在共用室內分布系統時,若采用收發合纜方式,不同的頻率組合可能會產生互調干擾,因此,在存在互調干擾的情況下,需要采用收發分纜方式組網。收發分纜方式是將各制式系統的上、下信號分為兩套分布系統建設,有效減少系統間產生的雜散和阻塞干擾問題。對于時分雙工系統選擇其中一套進行合路。特點是投資較大,抗干擾能力強。

5.3 光纖分布方式

篇7

在世界移動大會?上海(以下簡稱MWCS)上,華為運營商BG ICT首席技術官王紀奎表示,在‘互聯網+’時代,運營商要滿足這種ROADS化的用戶需求,數字化轉型之路已經開啟,大數據正在成為數字化轉型使能的關鍵所在。

需求驅動數字化轉型

行業的顛覆和重構早已開始,全方位客戶體驗、靈活高效的業務流程、智慧化產品與服務、創新的商業模式被各大運營商不約而同地選擇為其轉型戰略的核心,而這些方面的基礎則都是大數據。

用戶行為和需求的變化已成為電信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正如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所說:“要做可靠的數字化服務專家?!边\營商向數字服務提供商轉型勢在必行。從語音、短信、寬帶服務等簡單的傳統電信業務轉變為提供音樂、物聯網、視頻、智能家居等多樣的數字業務。

在產業環境正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契機下,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全球超過60%的企業已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者和實踐者,而在電信行業,預計到2024年,包括數字媒體、云服務市場、垂直行業解決方案等領域,電信行業數字化轉型將醞釀超過15億美元的巨大市場機會。

在國內,三大運營商的各級公司已經將大數據作為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的戰略性工作,并在不同程度上開始試點大數據系統的建設與應用,以充分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創造新的利潤點。

把握大數據引擎

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轉變,電信運營商坐擁社會化的信息傳輸管道,是數據的共享和交換的天然平臺和中心,擁有無可比擬的海量數據。

對于大數據的整合和挖掘深化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催生新的運營模式、應用和新的業態的出現,運營商目前對于大數據的的應用提升了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化水平。

若要登上互聯網時代的高地,在華為看來,要做國家ICT規劃師、成為全業務運營商、數字使能運營商與智能管道運營商將是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的四大戰略定位。

“從數據、到洞察、到形成商業模式,華為在實現大數據價值的各個階段愿為運營商業務運營、業務調度提供大數據分析的綜合平臺解決方案?!蓖跫o奎表示。華為大數據平臺解決方案FusionInsight,正是基于華為對電信行業大數據應用的深刻理解,深諳行業ICT轉型的需求,通過聯合創新、深度探索運營商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增長點而提出的。

為了幫助電信運營商要真正利用自身海量的數據資源優勢,將數據分析運用到實際運營中,以進一步提升業務模式、利潤及用戶體驗,華為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自設計之初就是以業務為中心,真正形成業務驅動的大數據架構,為運營商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記者了解到,華為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包括多個平臺。其中大數據基礎處理平臺提供海量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的采集、存儲、批處理、內存計算和實時流計算的能力;大數據洞察平臺提供百萬維大數據特征的提取、管理、建模的能力,使客戶更專注大數據業務開發本身。

王紀奎介紹,目前,華為的大數據解決方案通過建立融合的數據模型,可提供超過900種數據適配模式,為運營商的數據整合和處理效率獲得30%的提升。

在平臺層面,已經聚合了超過1000家合作伙伴,包括500種數據產品,具備超過300個開放的API接口,能夠為運營商更方便地使用大數據提供快速部署能力。在智能控制中心層面,3000多個客戶標簽和300多個業務知識的形成和積累,能夠為客戶提供小時級的分析能力以及數百萬/秒的處理能力。

在此基礎上,擁有多種成熟、高效、靈活的方案實踐和場景,華為大數據解決方案能夠幫助運營商把握大數據這一業務發展的引擎,引領電信大數據應用的方向。

為運營商謀數字紅利

在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路徑方面,華為認為,電信模式、平臺模式、數據模式再到全連接模式,是電信數字化轉型呈現出的四個主要階段。全球運營商分別處在不同的階段。雖然全球的運營商在轉型架構方面目標統一,但是,不同運營商實施的步驟和發力點卻各有異同。

與國外相比,國內運營商從大部分收入以傳統語音、短信等基礎服務為主的享受“人口紅利”的階段,已經邁向了以語音和數據業務為主的“流量紅利”的階段,但仍不如國外運營商所享受到的效益高。

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催化下,運營商要享受互聯網模式的“數據紅利”還有很多路要走。從智能運營、企業數據運營到為數字轉型使能,大數據價值的實現要求運營商逐漸開放分析結果、開發分析能力,最終引導數據運營的整個生態系統的形成。

篇8

11月30日,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因特網數據中心業務和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市場準入工作的通告》,在這一長串繞口的文件名稱背后,中國寬帶接入市場大門正式向民營資本敞開。

文件規定,自2012年12月1日起,擬經營因特網數據中心(下稱IDC)和因特網接入(ISP)的企業,可按照相關實施方案及相關法規要求向電信主管部門申請辦理業務經營許可。據悉,長城寬帶等企業已經向工信部提出了在全國開展因特網接入的申請。

按照工信部今年6月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民間資本可以參與移動通信轉售、接入網和駐地網、網絡托管、IDC和ISP、通信工程、基站設施、參股基礎電信以及走向海外市場等八個領域。

作為市場條件最為成熟的兩塊業務,IDC和ISP向民營資本開放,僅是民營企業進入通信市場的開始。數日前,《經濟參考報》援引一位專家的話稱,工信部等相關部委正在加速推進民營資本進入電信行業的試點方案出臺,當前已經完成了整體方案的框架和具體的實施細則。

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士透露,在IDC和ISP領域向民營資本放開之后,其他電信各領域的開放實施細則會逐漸公布。雖然市場最關心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開放細則還沒有確定,但開放這一領域已是大勢所趨。

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是指民營企業可以從電信運營商手中購買電信服務或租用電信設施,包裝成自有品牌的電信服務,再銷售給用戶,從中獲取利潤。新的電信服務可能附加了新的價值,也可能沒有附加。由于有頻率資源的限制,傳輸通道的經營者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在移動市場上業務轉售有更重要的意義。

IDC、ISP以及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向民營資本開放,將成為中國通信行業向民營資本開放的起點?!跋蛎駹I資本開放是既定的方案,對于具體開放的程度以及可能會帶來的效果和風險,工信部還需要再做權衡,要做到風險可控,還要具備可操作性?!笔煜し桨高M程的工信部人士說,但他拒絕透露方案的具體進展。

十年前,長城寬帶等民營資本獲得了寬帶接入服務牌照;兩年前,有線網運營商也通過三網融合試點開展了寬帶接入業務。但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仍然控制了絕大多數的寬帶接入市場。這就好比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掌控了類似黃河、長江等骨干寬帶網,而長城寬帶、有線網運營商只能引流到支線河流,且需要向前者付費以獲取寬帶出口,因此在帶寬及用戶體驗上均沒有保障,這迫使長城寬帶等公司,不得不將服務價格降低30%-40%,以吸引部分對價格敏感的用戶,但在整體競爭上,與電信和聯通相比,劣勢明顯。

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也承認,此前向民營資本的開放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果競爭的結果仍然是壟斷,那用戶還是沒有選擇權,沒有解決根本問題?!?/p>

現有的方案在形成有效競爭方面能否有較大的突破?業內人士認為,這要看工信部能不能徹底放下主導運營商的利益。

始于寬帶接入

寬帶接入曾經是民營資本的天下。

十年前,通信行業之外的資本率先進入這一領域,小網通、長城寬帶、藍波等公司開啟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寬帶圈地運動。但是,這一運動并沒有開花結果。

資本市場的低迷以及主導電信運營商的狙擊,都限制了民營資本的發展。2001年6月,當時的信息產業部發文,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等13個城市放開寬帶用戶駐地網運營(一般是指用戶終端至用戶網絡接口所包含的機線設備,通常在一個樓房內),允許非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進入寬帶用戶駐地網運營市場。

今年11月30日,工信部所發文件正是13個城市駐地網試點的延續。過去11年中,寬帶接入市場滄海桑田,民營資本的主導廠商——長城寬帶,在長城集團和中信集團兩大資本勢力之間輾轉,漸漸式微,最終于2011年底,被鵬博士(600804.SH)收購,而網通則已經被收編入主導運營商體系,藍波等寬帶公司則銷聲匿跡。

從2004年開始,通過推出低價的ADSL包月服務,中國電信和當時的中國網通(后并入中國聯通)開始成為寬帶接入市場的主導者。截至2012年10月,中國電信寬帶用戶為8798萬戶,中國聯通的寬帶用戶為6332萬戶。而在2011年底,長城寬帶的寬帶付費用戶僅為75萬戶。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通信運營商雖然在移動通信業務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但是在寬帶接入領域,歷史形成的南電信、北網通格局延續至今,相互介入不多。因此,對于競爭激烈的移動通信業務而言,寬帶接入業務的收益更為穩定。

寬帶接入市場的穩定回報,吸引了非通信行業的投資者,電力、廣電等行業企業一直希望更大范圍地進入這一領域。2010年7月,“三網融合”試點正式開啟,各地有線網運營商獲得了寬帶接入服務的資質。

今年,工信部的一紙通告,使得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寬帶接入市場成為可能。在工信部下發的通告當中,工信部要求申請企業具備一定的注冊資本、網絡、人員、場地設施等必要條件。有提出接入申請的企業人士認為,相關要求并不太高。

長城寬帶副總裁吳少凡認為,接入牌照的進一步放開對于長城寬帶而言會是一個很大的促進,使其業務不再局限于個別地域。

除了長城寬帶等現有寬帶接入企業,“三網融合”試點開始之后,廣電有線網已經進入寬帶接入服務領域。中國移動也一直希望進入寬帶接入市場的競爭當中,雖然它旗下的中國鐵通具有固網接入牌照(即骨干網),但此前工信部曾經發文,只允許中國移動投資發展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之一)無線寬帶,限制中移動在寬帶領域發力。不過,這一文件今年已經到期。這些企業都可能成為新的寬帶接入市場的競爭者。

新一輪的寬帶接入競爭早已開始,在過去一兩年中,長城寬帶以及其他一些小型的寬帶運營商已經在武漢、西安、重慶等城市給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帶來一定的挑戰。

“這些小運營商的手段更為靈活,通過與各個小區、樓宇直接合作的方式,它們拿下了不少的客戶,讓電信、聯通非常頭疼。”一位華為公司人士透露,“與運營商相比,它們的價格更為優惠,速率更快。”

這種局域市場的競爭,很難帶來寬帶接入市場整體格局的變化。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移動和有線網運營商是較為可能挑戰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壟斷格局的角色。

去年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曾遭遇國家發改委的寬帶反壟斷調查,至今沒有結案。

過去一兩年中,中國移動在寬帶接入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光纖基礎設施投資。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曾經透露,2011年,中國移動建設光纖達到4800萬芯公里,而同年,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總計的光纖建設不過4100萬芯公里。

“一方面,中國移動在為移動網絡升級到LTE(Long Term Evolution,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即通常所說的4G)做準備;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在寬帶接入市場有所作為?!表f樂平分析認為。

當下,中國移動繼續通過中國鐵通拓展其固網寬帶接入業務,但是,其管理層也不掩飾對固網接入牌照的渴求。數月之前,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奚國華就曾經對外承認,正在申請固網寬帶接入牌照。隨著11月30日工信部相關通告的下發,中國移動集團獲得一張固網接入牌照已無懸念。

雖然與中國移動相比,有線網運營商在寬帶接入領域的作為至今不大,但是在利益的推動下(單位用戶的寬帶接入收益遠高于有線電視的收益),它們勢必要積極投身其中。

2011年,歌華有線(600037.SH)的寬帶用戶數從12萬增長到了16萬,雖然很難撼動北京聯通的霸主地位,但也看出了歌華有線的決心。

那么,在中國移動和有線網運營商的攪動下,民營資本能否獲得更多的機會呢?

在歡迎工信部出臺相關牌照發放政策的同時,多數民營資本也非常清醒地看到,要想在寬帶接入等領域真正獲得規模收益也并非易事。

中國電信壟斷了多數的國際出口帶寬,當前的互聯網內容絕大多數存放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網絡之上,高額的網間結算費用令中國移動、有線運營商等新寬帶接入服務商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更為不利的是,最近兩年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明顯加強了對寬帶基礎設施的投資,而民營資本很難負擔大規模的光纖基礎設施的投入。在現有方案細則之中,仍然看不到相關方案的配套內容,這將直接影響到民營資本的投資熱情。

民營資本該如何在寬帶領域獲利,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F在的利好是,不僅寬帶接入向民營資本敞開了大門,它們還可能通過經營移動轉售業務分得中國通信業的一杯羹。

虛擬運營新入口

隨著互聯網接入牌照的發放,在向民營開放領域當中,移動轉售業務的開放方式和程度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市場熱議多年的虛擬運營商(通過租賃網絡提供服務的電信運營商),有可能會隨著工信部向民營資本開放移動轉售業務而最終落地。

國際上一個較有名的虛擬運營商代表是英國維珍集團,雖然維珍擁有基礎網絡設施,但它是通過租賃其他運營商網絡而在英國、法國、美國、印度等國家打開了市場,并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對于監管者而言,引入虛擬運營商對促進移動市場的競爭有相當大的作用。此前,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等專家曾經呼吁多年,希望在中國引入虛擬運營商資質。原信息產業部以及工信部也曾經對此開展調研,但直到今天,移動虛擬運營商才真正進入決策者的考慮范疇。

一位參與了工信部前期方案討論的人士透露,當前,工信部對于具體的虛擬運營商操作方案還不明確,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對于引入虛擬運營商資質所產生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還在評估當中。

“必須加強虛擬運營商的獨立性和選擇空間,網絡不能是唯一的,這是一個前提條件。必須讓虛擬運營商有足夠的選擇權,否則,虛擬運營商對網絡運營商依賴程度較高。”263通信董事長李小龍分析認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包括中國有線和電力行業最好一起加入進來。

另外,李小龍還認為,在碼號、頻率等資源方面應給予虛擬運營商較多的支持,“究竟是政府直接發放還是移動運營商發放,區別巨大”。

當前,歐美各國對虛擬運營商參與程度的限定也不盡相同,英國、美國等國家開放程度最大,維珍等虛擬運營商的表現也最好。而中國臺灣等地,則僅將虛擬運營商定位于渠道商的角色,發展規模不大。

上述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透露,目前,工信部對于虛擬運營商進入之后的管理風險仍然顧慮重重。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認為,隨著虛擬運營商進入市場,有關部門對內容管控的難度勢必增加,虛擬運營商的通信服務質量責任也需要明確地界定。

舒華英認為,當前實施虛擬運營的難點還在于,在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沖擊下,移動語音業務收入也已經開始下滑,數據、信息服務業務比重提高。究竟向虛擬運營商開放哪些業務成為了當下要解決的難點。

當前的共識是,很少有民營資本甘愿將自己定位于簡單的通信代售角色,充當運營商簡單的渠道很難有太大的發展空間,若要真正吸引民營資本的投資,必須將發展空間廣闊的業務領域開放給民營資本。

“渠道商的定位對于263這樣的企業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因為中間沒有任何有創造力的空間?!崩钚↓堈f。

樂觀的預計

據透露,除了IDC和ISP業務牌照,開放虛擬運營商資格之外,工信部可能會向某些民營企業發放特定的基礎通信運營牌照,目前尚不明確具體的范圍以及向哪些企業發放牌照。

而且,除了發放新牌照,6月出臺的工信部文件中還提及,允許通信運營商向民營資本轉讓更多的國有運營商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與多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一樣,當前,三家運營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仍然過高,動輒超過70%。德意志銀行亞洲區投資銀行部主席蔡洪平認為,國有企業過高的持股比例毫無必要,效率太低,完全可以通過更少的持股比例達到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力。

蔡洪平建議,國有企業可以在二級市場有步驟地釋放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股份。這對于資金需求巨大的三家運營商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對效益最差的中國聯通而言,意義更為重大。

最近一年來,中國電信旗下子公司天翼視訊引入了數家外部投資者,也是其向民營資本放開的嘗試。但是,監管部門的開放步伐似乎很難滿足民營資本的投資需求。

接近工信部的人士認為,此番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通信領域,其背景源于決策層對于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希望通過吸引民營資本投資,來達到提升國民經濟增速、提高國民經濟活力的目的。

但是,決策層和主導運營商對于民營資本的介入仍然充滿戒心。一位民營通信企業負責人說:“工信部明顯顧忌太多了,完全多慮了?!?/p>

“過去十年的通信監管政策嚴重滯后于行業的發展,現在的政策看不到任何的想象空間?!?另外一位民營互聯網服務企業負責人更為悲觀,他反問說:“十年前,民營資本已經進入寬帶接入市場了,現在才發放牌照,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工信部的立場應該站在如何促進市場競爭,如何保護好消費者的利益,而不是如何去提高GDP,保護國有壟斷企業的利益。”上述互聯網服務企業人士說。

李小龍認為,當前出臺的方案,可能對民營資本進入通信行業有促進作用,但是很難說有什么本質的改變。“通信行業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市場壟斷的行業,不一定是行政壟斷造成的,美國同樣也是這樣的局面,更何況美國還是非對稱管制的市場,這是由這個行業的特點造成的?!?/p>

篇9

如今,澳大利亞電信公司(Telstra)、澳都斯(Optus)和麥格理(Macquarie Telecom)等電信運營商都在興致勃勃地談論云服務。隨著運營商對此關注度提高,形形的云服務開始涌入中級市場,比如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軟件即服務(S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

各類云服務解決方案的出現為準備選擇云服務的客戶提出了一個難題:到底應該選擇IT服務提供商還是選擇電信運營商?

這邊廂,傳統的IT服務公司會告訴客戶說:“云技術仍然相對不大成熟。我們在管理復雜的IT解決方案方面有著多年經驗,這是企業云服務應用取得成功的關鍵?!?/p>

那邊廂,電信公司會說服客戶:“我們擁有網絡方面的先天優勢,而且在計量、計費和管理龐大客戶端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可以為云服務的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p>

對于以上IT服務提供商所提出的觀點,很多客戶的耳朵都已經聽出了繭子。因此,我們不妨深入了解一下云服務市場的新玩家:電信運營商,看看它們是否具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性。

電信運營商

為何親睞云服務?

Gartner公司的分析師Rolf Jester認為,電信運營商在云服務領域的投入完全是出于尋求新業務增長點的考慮。當傳統的固定電話業務持續萎縮之時,電信運營商可以藉此將業務范圍擴大到新領域。當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電信運營商也在試圖更為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專長。

Jester表示說:“電信運營商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從技術層面來說,它們自身是擅長管理數量龐大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的。要知道,從已有業務構成上來看,電信運營商既可沿用資產密集型的經營模式,又擁有自動化的服務交付方案?!?/p>

“另外,電信公司已經擁有了大型數據中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提供云服務自然很合適。它們為數據中心和基礎設施服務交付這一塊帶來了集中性的資產,而且還有實力進行巨額投入,然后慢慢賺取收益?!?/p>

Jester表示,電信公司的長處在于,能夠向數量眾多的客戶交付服務,并且自動管理和執行服務配置、計費和計量等流程。

電信運營商的云服務有何特點?

作為早期的云服務采用者之一,澳大利亞電信公司早在2008年就開始提供云服務。這家公司現在有一項名為Silver Lining的IaaS服務,還有一個被稱之為T-Suite的SaaS平臺。

澳大利亞電信公司云計算總經理Mark Pratley表示:“我們提供了一種混合模式,既滿足大企業和政府的要求,又滿足中小企業的要求?!?/p>

他特別強調說,澳大利亞電信公司之所以斥巨資進軍IaaS領域,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對大規?;A設施的管理能力。

Pratley說:“IaaS服務一開始是面向大企業市場的。由于他們的企業軟件規模并不簡單,因此擁有大型IT部門和龐大IT系統的大公司首先會從IaaS服務入手。”

澳大利亞電信公司同時與跨國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進行了合作,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幫助他們整合舊系統。

麥格理公司也在涉足云服務領域。該公司的托管部董事總經理Aidan Tudehope表示,此舉是繼管理型托管和虛擬化之后的一種自然演進。

Tudehope把麥格理的云計算服務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包括IaaS、SaaS和PaaS;第二個部分則主要關注面向客戶的服務是管理型服務還是非管理型服務,是公共服務還是私有服務。

麥格理的平臺主要面向公共或私營領域的大企業,而其最近所成立的子公司Ninefold推出的服務則聚焦于開發人員和新興公司。

Tudehope說:“我們覺得自己在企業云服務方面所做的不是簡單的二選一(要么選擇靈活性,要么選擇緩解風險),而是二者兼顧。關鍵是要把云服務作為一種管理型服務來提供,而不是作為一種非管理型的公共云服務來提供?!?/p>

他認為,云服務是管理型托管之后的自然演進,動因是許多IT部門希望能夠更加輕松地處理峰值負載,“許多電信運營商都看到了將電信與IT整合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因此紛紛以運營商的角色開發云服務。”

“然而,問題在于,企業的客戶經理果真了解云計算嗎?還是說他們關注的其實只是移動、語音和廣域網連接等業務?”Tudehope說。

麥格理的Aidan Tudehope認為,如果電信公司能克服文化和體制上的障礙,認真看待云計算的話,那么它們的優勢就在于能夠更快地了解與云服務密切關注的流程、程序和擴展方法。

誰都不想被排除在外當旁觀者。澳都斯公司通過與思科、VMware和EMC組成的VCE聯盟合作,也部署了基于云的IaaS平臺套件。

澳都斯公司董事總經理Rob Parcell表示,該公司為客戶提供了數據網絡以及網絡上的計算存儲。

Parcell說:“不同的人對于云有著不同的解讀。我們認為,電信運營商有能力去關注IaaS應用。而這也并不妨礙我們在將來涉足PaaS或SaaS服務。不過我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讓客戶習慣于從已有的企業網絡外面獲取計算和存儲資源。這些資源會借助運營商級解決方案呈現,通過私有云來交付?!?/p>

今年2月,總部設在南澳大利亞州的墨爾本皇家護理中心(RDNS)為該機構的災難恢復站點部署了澳都斯的云服務。

墨爾本皇家護理中心的CIO Jodie Rugless表示,將四個主要的辦事處合并成一個總辦事處之后,該機構的雙重備份和災難恢復場景實際上也就相應關閉了,因為分支站點已經不存在了。因此,數據保護模式要進行一些改變。經過了一番分析后,Rugless表示,墨爾本皇家護理中心重點討論了澳都斯的災難恢復云服務方案。

Rugless說:“電信運營商提供了可以直接連接到我們網絡環境的云服務,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對方的云環境來滿足全部的災難恢復需要?!?/p>

墨爾本皇家護理中心的IT經理Grant Ironside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澳都斯云服務的一個獨特優點是,其為包括廣域網和局域網管理在內的所有網絡服務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而IaaS服務是在此基礎上的一種擴展。

Ironside說:“方案選型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與澳都斯之前就有合作,因而早在這套解決方案投放市場之前,我們就已經很了解了?!?/p>

“部署澳都斯云服務的技術與我們之前在內部使用的技術一樣,所以確保了一旦定價模式的話,我們可以很快做出決定是否采用。針對這一解決方案的試用很成功,于是我們立即就開始了正式部署。”他說。

慎重考量電信運營商的云服務

綜觀業界數量眾多的云服務提供商,我們可以看到,在云服務中人們最為關注網絡的部分,這也常常被認為是衡量電信運營商云服務優劣的一個關鍵,實際上也是成功要素。

Ovum公司的高級分析師Claudio Castelli提到了網絡是關鍵要素,讓電信公司處于有利地位,得以向客戶提供云服務。

Castelli說:“大家所說的云計算其實就是廠商所提供的一項服務,這個服務可能是應用程序,也可能是計算能力、存儲資源,更有可能是許多不同的內容、基礎設施,甚至是SaaS或者PaaS。不過,無論如何,如果廠商想要對客戶交付這種服務,那么他們就得有網絡和數據中心。”

“電信運營商在這方面無疑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主要是在于它們基本上都有很好的網絡解決方案。許多電信運營商都有數據中心的業務,所以它們習慣于提供這種類型的托管服務或托管設施?!?/p>

Gartner公司的分析師Rolf Jester同意這一觀點,但他也指出,電信運營商在復雜IT解決方案的銷售方面缺少經驗。

“電信運營商通常擅長以一種完全重復的方式,將高度標準化的服務賣給眾多客戶。在傳統意義上,這一做法是能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但是IT解決方案與之相反,它包含的每個部分都很復雜,有時甚至很雜亂?!?/p>

富士通、Melbourne IT、IBM、惠普和CSC等公司在IT管理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屹立行業數十載。與此同時,他們在運行大型數據中心方面也有著幾十年的經驗。而且,它們已經制定了一套完備的規范、服務管理方法,擁有專有的工具以及多年來積累起來的經驗,這確保了它們最終可以交付可靠的基礎設施服務。

Jester認為,這一切更有力地證明了有必要選擇傳統的IT公司作為首選的云服務提供商。

Castelli同意這一觀點:“富士通、Melbourne IT等公司在現有的流程和關鍵基礎設施方面有著長期的經驗,這個優勢是電信運營商目前所無法企及的?!?/p>

麥格理的Aidan Tudehop認為,電信運營商在向云服務提供商轉變的過程中面臨文化和體制上的障礙。而Jester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認為電信運營商的組織結構和營銷實力其實是兩個重要的強項。

篇10

    根據各運營商LTE試商用網/測試網所選擇的頻段和制式情況,結合我國移動通信頻譜分配現狀,對各運營商獲得LTE牌照制式、頻段和時間進行如下假設(假設要點僅為簡化分析,不影響本文分析結論):(1)發放牌照時間假設:2013年下半年,三家運營商均獲頒LTE牌照;(2)發放牌照制式、頻段假設:中國移動獲得TD-LTE牌照(1.9GHz、2.1GHz、2.3GHz、2.6GHz等多個頻段);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獲得TD-LTE和LTEFDD牌照之一或TD-LTE與LTEFDD牌照組合(制式選擇和獲得頻譜捆綁),其中TD-LTE頻段為2.6GHz,LTEFDD頻段為1.8GHz或2.1GHz。國內各運營商對室內分布系統建設的需求分析綜合考慮成本壓力、網絡布局調整的限制和選址難度,運營商建設LTE室外網絡時普遍采用與原有2G/3G共用站址(適度補點建設)的方式。由于采用更高頻段會帶來更大的空間傳播和穿透損耗等原因,高頻段LTE網絡覆蓋能力明顯弱于國內運營商已部署的2G/3G網絡,在室內需要LTE網絡提供更高數據速率時覆蓋能力差距更為明顯。因此,為滿足LTE需求,運營商通過改造現有和建設更多的室內分布系統,以保障LTE網絡可提供更好的網絡覆蓋(消除室內盲區/弱覆蓋區)、容量(提高熱點區域容量)和質量(增強主導服務小區,提升網絡質量)成為必然的選擇。LTE網絡建設室內分布系統的重點區域和典型覆蓋需求如表1所示。LTE牌照發放后,預計各運營商對于室內分布系統移動通信覆蓋制式和頻段需求如表2所示。分析表1和表2可知,在LTE網絡情況下,各運營商自身對重點場所的室內深度覆蓋需通過多頻段、多系統、多制式室內分布系統建設滿足需求,而各運營商對頻段、覆蓋的總體需求基本一致,多運營商間共建共享室內分布系統具備較好的技術協調、成本共擔基礎。

    LTE時代室內分布系統共建共享方案探討

    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監管部門的要求2008年9月工信部《關于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緊急通知》(235號文件)中對于各基礎電信企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室內分布系統共建共享有如下相關明確要求:“新建其他基站設施(其中包括室內分布系統)具備條件的應聯合建設,已有基站設施具備條件的應開放共享;基礎電信企業租用第三方站址、機房等各種設施,不得簽訂排他性協議以阻止其他基礎電信企業的進入?!备鶕募?在工信部、各省通管局的大力推進下,各基礎電信企業均已將共建共享考核結果納入企業業績考核體系,共建共享推進情況與各省、市運營商主要負責人的利益直接掛鉤,監管部門的要求是促動多運營商共建共享室內分布系統工作落實的重要抓手。(2)運營商節約成本的訴求如上所述,為滿足LTE覆蓋、容量和質量要求,各運營商自行新建或改造現有2G/3G室內分布系統時需要提供多系統、多頻段、多制式覆蓋能力,室內分布系統建設規模和建設投資明顯加大。且因LTE高頻段高數據業務需求,各運營商間室內分布系統建設方案選擇趨同,此時多運營商間共建或改造共享室內分布系統,額外投入成本較少,共擔成本比自建節約投資效果明顯。(3)業主方的特定要求LTE系統覆蓋能力弱于現有的2G/3G系統,同等覆蓋面積下室內分布系統天線數量明顯增加。在民眾環保意識日趨增強的背景下,具備較強話語權的重要場所經營管理者(如地鐵、機場、車站、重要經營場所業主單位等)普遍反對各運營商獨立建設分布系統而導致室內天線林立的情況,此時多運營商分布系統共建共享將成為運營商和業主博弈的妥協選項。共建共享的主要內容移動通信網絡室內分布系統主要由以下兩部分組成:(1)信號源:主要為宏蜂窩、微蜂窩基站、RRU設備、直放站等;(2)信號布線系統:主要包括POI等多頻段合路器、同軸電纜、泄漏電纜、光纜、功分器、耦合器、室內天線等無源器件,以及補償信號源功率的干線放大器、線路放大器等有源器件。此外,還包括保障室內分布系統正常運行的安裝空間、電源、傳輸接入等配套基礎設施。室內分布系統功能結構組成如圖1所示。多運營商共建共享室內分布系統的核心是多制式合路,即將多系統無線信號合路后共用一套信號分布系統。多運營商共建共享一般采用的方式為:信號源有源設備各運營商獨立配置;附屬基礎配套設施(市電、開關電源、蓄電池及其他配套設施等)、設備安裝空間(機房、走線路由、天饋線安裝位置等)應滿足多運營商總體需求;信號分布系統中的無源天饋部分由運營商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