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范文
時間:2023-04-05 01:42: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孩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不少父母都有打罵孩子的習慣,而且在打完孩子之后還要為自己找一些理由:比如,孩子不聽話;孩子太淘氣;孩子不好好學習;孩子太懶;孩子愛說謊……有的父母還不錯,打完孩子之后也做一點自我批評:比如,脾氣不好;讓孩子氣得沒了辦法;完全是為了孩子好;哪有時間跟他講道理……也有的父母對打孩子始終持一種贊同和支持的態度,而且還有點理論: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才是害;棍棒下面出孝子;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屬核桃的,非砸著吃不可……
我絲毫沒有排除父母對孩子的刻骨銘心的愛,我也不否定父母對孩子的高度責任心,我更不能說父母都不懂教育孩子。但是,我應當說,打罵孩子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不應該的,或者說都是沒有理由的。
我們先不說打罵孩子符合不符合教育學、行為學和有關法律的要求,我們只說打罵孩子在孩子的心靈上造成的巨大創傷,就可以發現打罵孩子的父母的確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有一天,我從一所小學門口經過,看到一位母親領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去上學。當走到學校門口的時候,這個小女孩說什么也不進學校的大門,母親無論怎么說都無濟于事。大概母親急于上班,或急于做生意,她看了看手表,一下子提高了嗓門:“你去不去,再不去我非打你不可!”小女孩還是不動身。母親急了,彎腰從地上揀起一根一次性筷子,態度十分嚴厲地威脅道:“你說,到底去不去!”說著,把筷子高高地舉了起來。就在這一剎那,我看到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傷痛像泉水一樣涌流出來。她雙臂緊抱,縮成一團,渾身發抖,彎著腰,并發出了撕心裂肺地尖叫聲。母親在一旁繼續咆哮著。大約持續了三分鐘,小女孩像發了瘋似的跑進了學校。
看到這驚心的一幕,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雖然母親舉起的筷子并沒有落在孩子身上,沒有給孩子造成任何肉體上的傷害,而且只是一根一次性筷子,即使落在了孩子身上,也不至于損傷孩子半根毫毛。那么,為什么孩子會渾身發抖,并發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呢?通過孩子那一瞬間的表現,我敢肯定地說,這個小女孩心理上的傷害是很深很深的。我猜測,這個小女孩可能經常受到父母的這種威脅和恐嚇,甚至經常遭到父母的打罵,以致使她在這種恐嚇來臨的時候不由自主地瑟瑟發抖,聲音凄厲。我們可以想見,這個小女孩的心理是多么脆弱,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她能承受得了什么壓力?
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教育孩子時千萬不要采取懲罰手段,因為它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的精神傷害。這種傷害如果太深,很長時間很難愈合,有些甚至是終生都無法治愈的。
父母可能不這樣認為,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孩子就吃這一套。是的,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孩子犯了錯誤,痛打一頓,孩子認錯,父母高興,既教育了孩子,也證明了自己方法有效。但是,在孩子心理上留下的創傷父母是絕對看不到的。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有時一個人躲在一個角落里哭,有時一個人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哭,有時一個人在廁所里哭。
我接觸過一個中學生的父親,他含著熱淚向我講述了他和孩子中間的一段感情糾葛:
晚上,孩子已經睡覺了,他還在那里批評孩子,孩子很不高興地叮了他幾句,一下子點起了他的滿腔怒火,他揭開孩子的被子將孩子通打了一頓,并叫孩子“滾”,孩子爬起來只穿著一個小褲頭就跑了出去。夫妻倆嚇壞了,趕快開車去找,直到凌晨兩點多鐘才把孩子找回來。
回到家里一句話也不說,似乎變了一個人。父親發現自己錯了,馬上向孩子承認錯誤,可是孩子用被子把自己埋的嚴嚴實實,一句話也不說,從孩子的被子抖動的情況看,父母知道孩子在痛哭。第二天,孩子到了學校,從此他就再也不回家了。父母找到學校,也看不到孩子,因為孩子怕父母來找,便不回宿舍睡覺,直到很晚,估計父母不會來找了,才回宿舍睡覺。
晚上,下著蒙蒙細雨,父親一個人開著車來到學校,他怕孩子會躲著他,便專門從黑暗的樹陰里走。晚上十二點多鐘,他來到學校的操場上,他發現孩子一個人在操場上漫無邊際地溜達。他的心縮緊了,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他不顧一切地沖了上去,拉住了孩子的手,但是孩子甩脫了他,很快逃走了。他怕孩子出意外,沒有回家,仍然在校園里轉悠。凌晨兩點多鐘,當他來到學校的舞臺上的時候,他發現孩子孤零零地一個人躺在舞臺上睡著了,凍得縮成了一團。他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一下子沖上去跪在了孩子面前,可是孩子還是掙脫了他跑開了。這位父親一個人在學校的操場上呼天搶地地痛哭了一場才慢慢地回家去了。
可以設想一下,這個孩子在離開父母以后他精神上能很愉快嗎?他就不思念他曾經擁有的那個溫馨的家嗎?他就不想愛他疼他的父母嗎?他那孤獨郁悶的生活能使他快樂嗎?假如你是他的父母,你看到他一個人在雨中漫步的時候,你的心理好受嗎?當你看到在凄冷的雨夜,一個人躺在舞臺上縮成一團的時候,你的心里感到舒服嗎?
篇2
第一:尊重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小孩子也一樣,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以朋相處。不要總是以嚴厲的父母形象和孩子相處,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處,及時幫助孩子疏導壓力,心理等,讓孩子遇到事情主動跟父母溝通。
第三:言傳身教。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言傳身教,如果父母愛看書、愛書法,孩子從小耳濡墨染也會受到影響。
第四:及時鼓勵。教育孩子時要及時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變得更大膽自信,而不是總是對孩子說教。
第五:明辨是非。父母要明辨是非,不要貪小便宜,不要無中生有,要分清對錯,并且告訴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讓孩子從小三觀就非常正。
篇3
一、用故事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
我看到班上有些小朋友從不關心人,干什么事都以自己為中心,總告訴老師別人不跟他玩或不給他玩具玩……于是我就給他們講了《雪孩子》《小雞小鴨》等故事。如:雪孩子喜歡幫助小動物,小動物們都喜歡他;因為雪孩子愛幫助別人,所以小動物們都愿意和他一起玩。這以后,每當遇到需要互相幫助的情景時,我就用“雪孩子”等故事來提醒孩子們。慢慢地大部分孩子逐漸改掉了“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懂得了關心別人,有東西分享的道理。
二、用故事培養孩子安全意識
每學期開園,老師們在班上都耐心、細致地進行安全、環保等教育,可效果不明顯。于是我就把所要講的安全、環保知識編進故事中,講給孩子們聽。這樣孩子們會聽得非常認真、仔細,還不停地問一些不理解、好奇的問題。老師就及時解答、糾正或改正孩子們的不良做法。從表情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聽懂了,并且喜歡聽。所以,當我聽見關于安全方面的知識、事故時,我都會編成故事講給孩子們,時時提醒孩子們安全意識要牢記。
三、用故事幫助孩子樹立是非觀念
現在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全家人都圍著“他(她)們”轉,所以就成了什么事都不愿學也不會做。我就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媽媽每天很辛苦,不僅要忙于工作,下班后還要做家務,小朋友應該學著幫媽媽分擔家務:“如媽媽做飯你洗菜、媽媽擦窗子你洗抹布”等。只要用心,你就能成為媽媽的好幫手。而且,你還能因此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又如故事《小雞和小鴨》,讓小朋友懂得了很多時候,人們需要合作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小朋友樂于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四、用故事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和表演能力
為了萌發孩子對故事的興趣,我在班上開展各類故事活動。如“娃娃之聲小廣播”“故事表演”“每天說一句話”等。幼兒在情景性的故事中邊玩邊說,激發了幼兒表達和表演的興趣,也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才能。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開展編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等方式,給幼兒提供參與性的表演故事環境,讓幼兒在富有創造性、情景性的活動中互相交流,積累經驗,提高學故事的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篇4
2、一個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很大,家庭的和睦,夫妻之間相敬如賓,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受到良好的影響,如果爸爸媽媽天天吵架,那么孩子會受到嚴重的心靈損傷,因此夫妻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安寧的家。
3、任何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這樣孩子才能有一個獨立的人格?,F在的一些爸爸媽媽,總喜歡給孩子劃出一大推規矩,這樣你的孩子就會變得毫無個性,未來的生活根本無法獨立。
4、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愛心,父母親也要培養孩子的愛心。一個有愛心的孩子,才知道孝順父母,尊重老師,友愛同學。這樣孩子在將來進入社會,也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成年人。
5、很多家長最關心的是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不是優秀,其余的事情家長基本忽略,這是一種畸形的教育方式,會使你的孩子在思想品德方面有所缺失,未來孩子步入社會,一定會吃虧。
6、許多家長覺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不能讓孩子在物質上受限制,可是你現在把最好的給了孩子,那么未來孩子步入社會以后,會得到最好的一切嗎?得不到的話,你的孩子心態會怎么樣?所以千萬不能驕縱孩子。
篇5
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位漁夫撈到一顆晶瑩圓潤的大珍珠,但珍珠上面有個小黑點。漁夫想,如果把小黑點去掉,珍珠就會完美無瑕,價值也會不菲。于是,他開始耐心地剝珍珠上的黑點。可是,他去掉一層后黑點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層后黑點還存在……最后,他終于去掉了黑點。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那顆碩大的珍珠也不復存在了。
讀了這則故事,讓我感觸良多,由此聯想到了現在的教育。我們的孩子就像是那顆碩大的珍珠,而像漁夫那樣的家長和老師也大有人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有些家長和學校老師,總是不辭勞苦或不遺余力地想把學生身上的“黑點”剝掉,以為這樣的學生就會沒有缺陷,就會符合自己心目中“優秀”學生的標準。其實,這樣一廂情愿地教育孩子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得到的是自己打造出來的“標準”學生,而失掉的則是更有價值的學生的真實感受和真實思想,以及他們自己個人的情感、興趣、愛好和智慧。我們常說,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成長經歷、學習背景、認知特點、個性風格迥然有異,怎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呢?
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我們一些家長、老師習慣于“剝珍珠”,并且樂此不疲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長期以來,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家長和學校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學生在踏入社會前都擁有淵博的知識、健康的體魄和完美的人格。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家長和老師便會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待和希望,便會一次次地“剝珍珠”。殊不知因為我們的孩子也需要理解、尊重,越剝只會導致離珍珠越遠。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過一句話:“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茍且,因為不茍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焙⒆邮怯兴枷?、有情感的人,孩子的教育需要智慧與寬容,需要以情動其心,以德導其行。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進而從心里接納你、認可你、視你為知己。
教育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程,“剝珍珠”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是一種傷害。有時,“黑點”也是美麗的,因為它呈現的是生活的真實,是生命的本真。
篇6
強勢家長不能容忍孩子有缺點
小玉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學。但就在開學后不久,她竟跑回家來對父母說不想上學了!
小玉的父母都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對小玉要求非常嚴格,無論干什么都要求做到最好。小玉小時候,媽媽覺得她手工做得不好,就會代替她做,第二天讓女兒拿著自己做的東西交給老師。小玉學習成績優異,也很有領導才能,小學三年級就獲得了“市十佳少先隊員”光榮稱號。
小玉的父母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對孩子許多過分的要求卻是孩子無法做到的。這時,母親就會代替她來完成。久而久之,強勢父母的行為在小玉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不能讓自己滿意的實質是不能讓媽媽滿意。在強烈自尊心的驅動下,她努力讓自己去完成一項又一項任務。在這種重壓之下,小玉的脾氣也越來越壞了。
同時,小玉的父母從來不給她指出任何性格上的缺點,而是以代替她完成任務的方式去做,這不僅不能讓孩子的不足得到改善,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當她來到大學里,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給她提出意見和建議時,她的內心承受不住了。一方面,她極不愿意聽別人對自己的否定;另一方面,她又用對自己更加嚴格的要求來彌補內心世界真正的自卑與惶恐。于是,小玉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她的人際交往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問題。開學不到一個月,她就跑回家了,說再也不想上學了。
強勢家長讓孩子沉默
小博的媽媽是某銀行的領導,爸爸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在家庭的各項事務中,媽媽往往都是說一不二的角色。
小博目前就讀于一所重點高中,但這并非自己的本意。在中考前夕,小博原本想報考一所美術中專,因為他覺得自己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卻對美術設計非常感興趣。他想早點工作,一方面能較快地融入社會;另一方面,也想盡快獨立,不想再受媽媽的“約束”。但媽媽卻希望兒子能讀大學,最好是經濟管理類的專業,畢業后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這樣作為媽媽會很有面子。最后,還是媽媽的意見占了上風,小博最終報考了一所重點高中。上高中后,媽媽為他制定了很多規定。比如,不準在學校結交朋友,晚上復習功課必須到10點鐘,雙休日要參加輔導班,電腦游戲更是被列入了“黑名單”。“我從不把同學帶到家里玩,一回到家,我就感覺自己像是身處在地獄里,時時刻刻都在受煎熬?,F在,我不愿跟家里人多說一句話,只盼望自己能早日離開這個冰冷無情的地方!”
強勢家長教育孩子應注意
1.不斷研究新問題
家長應不斷研究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新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現在的獨生子女生活在迅速發展的開放時代,出現許多新的問題,老的教育經驗有的不適用,新的教育經驗又沒有。這就需要采取研究的態度,從實際出發尋找解決的辦法。比如孩子離不開電視、電腦、網絡游戲、唱流行歌曲、攀比消費等,都是家長以前沒有經歷過的。如果不研究分析,采取簡單化的禁止措施,往往難以奏效。
篇7
出處:宋?王辟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故事:宋大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后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后,立志宏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保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篇8
當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覺得新鮮、好奇;看看這張臉、摸摸那個頭,就像一枚枚蓓蕾仰著小臉,渴求著陽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師,您早。”那童稚的問候,給我們帶來一天的快樂和生機;每天傍晚隨著一聲聲“老師,再見?!苯o我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
老師與孩子間相處的點點滴滴,不僅包括老師對他們的好,也有一些令他們傷心的語言、動作或行為,這些都會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著去觀察過,當老師無意中對孩子的回答做了否定的判斷:“不對,錯了……”時,孩子的臉上會飄過一絲烏云,只因為老師說我做得不對。如果這時老師能和藹可親的幫著孩子糾正錯誤,對孩子進行鼓勵:“這次回答還不是太準確,老師相信你下次會想得更全面?!蓖瑯邮菍⒆訂栴}的評價,我想,后者的回答一定會讓孩子更加充滿信心。
也許有人會說,當我們在對孩子發脾氣時,內心并不是本意。只因為孩子太調皮了,有時心情不好,難免會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也難免無意中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老師們,不要為自己的過失尋找任何的借口,這些冠冕堂皇的辭藻不是理由。要知道,你的一句無心,會抹殺掉多少孩子的希望和自信。我們要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幼兒,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孩子佩服,從而效仿。
親愛的園丁們,當我們把愛心潑灑給孩子的時候,會收到從孩子內心傳遞來的愛:一朵路邊的野花兒、一句簡短的問候、一個親吻或是一件小禮物……這都是孩子愛的表達。而那時,你會真正地體會到孩子也是幸福的、快樂的。
有位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都是一片綠色的世界!是啊,雖然每片綠葉都不同,但它們都需要雨露的滋潤和陽光的普照。雖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他們都需要關愛和呵護!
篇9
昨天星期天,孫女7點多起床,照例去取鮮奶。可她發現牛奶箱里沒有奶時,便嘟噥著嘴回來了。我問她怎么了,她不開心地說:“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個送牛奶的到現在還沒有來,我都沒有牛奶喝?!?/p>
聽孫女這么一說,我頓時有種不太舒服的感覺,覺得孫女的話有些剌耳。我裝作沒聽見,又問她:“你說什么?”孫女又嘟噥了一句:“我說那個送奶的怎么還不來,我要喝牛奶……”
“什么送牛奶的?”我立刻打斷了孫女,很嚴肅地對她說:“人家送牛奶是一份工作,他們是送奶工。每天給你送奶,你至少應該喊人家一聲叔叔吧。奶奶見到他不也是喊一聲師傅嘛?再說了,你什么時候變得這么不講理了?不允許別人偶爾遲到一會么?也許人家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給耽擱了呢?”
孫女點點頭,似懂非懂地聽著。我繼續告訴她:“我們這個社會上,有干著各式各樣工作的人們,有清潔工、郵遞員……雖然他們工作辛苦.卻服務了城市里的每一個市民。雖然他們做的是服務工作.但是職業無貴賤.我們都得尊重他們。如果看到他們時喊掃大街的、送報紙的,或者像剛才你說的送牛奶的,不僅讓他們感到別扭,更顯出你自己缺乏教養。相反,要是你喊他們一聲叔叔、阿姨或者師傅,感覺就大不一樣了,大家都會夸你是個有教養的小朋友。”
孫女聽我這么一說,點點頭說:“奶奶,你說得很對。我喝的牛奶都是那位送奶工叔叔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地送到家門口。我剛才確實不應該那么稱呼他,我錯了?!币姷綄O女如此懂事,我進一步趁熱打鐵:“知道錯了就好。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自私,要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孫女認真地點點頭。
篇10
1、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第一要義,教育子女要盡孝;
2、如果國家有難,在忠孝難兩全時,要以大義為重,大義就是盡忠,在忠孝選擇時,要以忠為優先,教育子女要盡忠;
3、節是指做事講信用,守規矩,古人對禮上的規矩要求很嚴,沒信用沒規矩是很嚴重的事,教育子女要講信用;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教育重要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