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施工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4-03-13 16:44: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雨季施工安全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雨季施工安全應急預案

篇1

對橋梁施工可能發生的透水、觸電、高處墜落等災害提前做出安排,明確應急職責,識別緊急需求,降低和減少對環境和員工的危害。

2 、組織機構:

經理部成立應急搶險救援指揮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總工、副經理為副組長。成員:工程部、安質部、辦公室(含公安)、物設部、財務部。

3 、職責:

( 1)橋梁發生透水、觸電、高處墜落等災害險情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電話通知應急領導小組組長。

( 2)組長接到險情后,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啟動應急預案程序、應急搶險救援指揮系統立即投入運作,在現場設立指揮場所,相關人員到位,組織實施搶險工作。必要時采取措施防止透水、觸電、高處墜落等事態擴大,將人員和機械迅速撤出危險區。

( 3)副組長: 協助組長組織應急所需資源滿足應急需求,與企業外應急響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組織本單位的相關人員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定期檢查日常工作和應急響應準備狀態

( 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由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相關部門人員參加;評估施工現場以及生產過程的危險源的風險, 指導安全部門落實安全措施和監控工作、減少和避免危險源的事故發生,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響應的評估提供科學、合理、準確的依據;為應急響應提供及時的應急響應支援措施。

( 5)現場搶救組;由項目書記負責,相關部門人員參加,根據傷員情況,制定搶救方案,聯系就近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會同項目搶救人員,進行現場搶救處置工作。

( 6)技術處理組:由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相關人員參加,公司工程部參加,制訂其可操作性的應急響應方案,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技術儲備、圖紙。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文件。

( 7)傷員營救組:由項目書記負責,相關部門人員參加,根據傷員情況,制定傷員營救方案、進行事故現場傷員的營救、轉運等工作,聯系就近醫療單位進行妥善的營救治療工作。

( 8)消防滅火組:消防滅火組由公安分處(現場派出所負責人)負責人擔任組長,項目相關部門人員參加,制定滅火方案,組織施工現場人員進行事故現場的滅火工作。

( 9)后勤供應組:后勤供應組由項目財務、物資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公司物設部提供物資信息);制訂物資計劃,檢查、監督、落實物資的儲備情況。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響應物資資源到施工現場。

( 10)善后工作組;組長由項目書記負責;項目相關部門人員參加。 主要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撫恤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與保險單位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慰問傷員及家屬。

( 11)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組長由公司(項目)主管安全生產的領導擔任,相關部門人員參加。主要保護事故現場、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

部門:工程部 負責人;

應急物資:

1 、大于Φ 10cm圓木、工 10工字鋼, 5cm的木板、;

2 、抽水機 2臺;

3 、應急燈、扒釘、木工鋸、大錘、撬棍等;

4 、消防器材;

部門:物設部 負責人:

應急設備:

1 、臨時發電機、電焊機、氣焊設備一套,有線電話、擔架;

的2 、挖掘機、裝載機、運輸車;

3 、指揮車。

部門:物設部 負責人:

應急隊伍(編制、培訓):

組織 20人的應急隊伍,并由綜合辦組織提前進行培訓。

部門:綜合辦 負責人:

應急救治(藥品、器具、設備):

1 、可供臨時處置的醫藥衛生設備即氧氣呼吸機、清洗器具、急救箱、擔架等;

2 、立即與就近醫院聯系,將受傷人員轉移救治。

急救中心直撥電話: *******

*******

部門:綜合辦 負責人:

應急預案實施負責人:

項目經理: 項目副經理:

對內求助部門及電話:

公司安質部: 0910-3777661

對外求助部門及電話:

業主安全生產領導小組:

應急預案編制部門:

工程部

**** 年 *月 *日

批準人:

***** 年 月 日

演練記錄:

篇2

一、橋梁高空墜落事故

1、項目部成立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施工員、安全員、各班組長為組員,主要負責對項目突發高處墜落事故的應急處理。

2、一旦發生高空墜落事故由安全員組織搶救傷員,打電話 “120”給急救叫中心,由班組長保護好現場防止事態擴大。其他小組人員協助安全員做好現場救護工作,水、電工協助送傷員外部救護工作,如有輕傷或休克人員,由安全員組織臨時搶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值勤門衛在大門口迎候救護車輛。如事故嚴重,應立即上報省指揮部及有關部門,并啟動項目部應急救援預案。

二、橋梁機械傷害事故

1、項目部成立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施工員、安全員、各班組長為組員,主要負責對項目突發機械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

2、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立即送外搶救,值勤門衛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如事故嚴重,應立即上報省指揮部及在關部門,并啟動項目部應急救援預案。

三、物體打擊事故

1、項目部成立物體打擊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施工員、安全員、各班組長為組員,主要負責對項目突發物體打擊事故的應急處理。

2、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立即送外搶救,值勤門衛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如事故嚴重,應立即報告省指揮部及有關部門,并啟動項目部急救援預案。

篇3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預防為主,積極處理”的宗旨,牢固安全意識,提高防范和處理能力,一切以維護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為中心,進一步完善網絡管理機制,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二、組織領導及職責

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

主要職責:部署工作,安排、檢查落實網絡安全具體事宜。信息化管理員負責具體執行。

三、應急措施及要求

1. 各處室要加強對本部門人員進行及時、全面地教育和引導,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2. 信息化管理員嚴格執行網絡安全管理制度,規范辦公室上網,落實上網電腦專人專用和日志留存。

3. 建立健全重要數據及時備份和災難性數據恢復機制。

4. 采取多層次的有害信息、惡意攻擊防范與處理措施。信息化管理員負責對所有信息進行監視及信息審核,發現有害信息及時處理。

5. 切實做計算機好網絡設備的防火、防盜、防雷和防非法信號接入。

6. 所有涉密計算機一律不允許接入互聯網,做到專網、專機、專人、專用,做好物理隔離。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絕對不能存儲涉及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的文件。

四、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措施

(一) 當人為、病毒破壞或設備損壞的災害發生時,具體按以下順序進行:判斷破壞的來源與性質,斷開影響安全與穩定的信息網絡設備,斷開與破壞來源的網絡物理連接,跟蹤并鎖定破壞來源的IP或其它網絡用戶信息,修復被破壞的信息,恢復信息系統。按照災害發生的性質分別采用以下方案:

1. 網站、網頁出現非法言論事件緊急處置措施

(1) 網站、網頁由信息化管理員負責隨時密切監視信息內容。

(2) 發現在網上出現內容被篡改或非法信息時,信息化管理員做好必要記錄,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關記錄及日志或審計記錄,必要時中斷服務器網線連接。

(3) 追查非法信息來源,并將有關情況向信息化領導小組匯報。

(4) 若事態嚴重,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辦公室和公安部門報警。

2.黑客攻擊事件緊急處置措施

(1) 當發現黑客正在進行攻擊時或者已經被攻擊時,首先將被攻擊的服務器等設備從網絡中隔離出來,保護現場。

(2) 信息化管理員對現場進行分析,并做好記錄。

(3) 恢復與重建被攻擊或破壞的系統。

(4) 若事態嚴重,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辦公室和公安部門報警。

3.病毒事件緊急處置措施

(1) 當發現計算機被感染上病毒后,立即將該機從網絡上隔離出來。

(2) 對該機的硬盤進行數據備份。

(3) 啟用反病毒軟件對該機進行殺毒處理,同時通過病毒檢測軟件對其它計算機進行病毒掃描和清除工作。

(4) 如果現行反病毒軟件無法清除該病毒,應立即向信息化領導小組報告,并迅速聯系有關產品研究解決。

(5) 若情況嚴重,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辦公室和公安部門報警。

4.軟件系統遭到破壞性攻擊的緊急處置措施

(1) 重要的軟件系統平時必須存有備份,與軟件系統相對應的數據必須按本單位容災備份規定的間隔按時進行備份,并將它們保存于安全處。

(2) 一旦軟件遭到破壞性攻擊,立即將該系統停止運行。

(3) 檢查信息系統的日志等資料,確定攻擊來源,并將有關情況向信息化領導小組匯報,再恢復軟件系統和數據。

(4) 若事態嚴重,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辦公室和公安部門報警。

5.數據庫安全緊急處置措施

(1) 對于重要的信息系統,主要數據庫系統數據要進行備份。

(2) 一旦數據庫崩潰,信息化管理員應對主機進行維修并做數據恢復。

(3) 如果系統崩潰無法恢復,應立即向有關廠商請求緊急支援。

6.廣域網外部線路中斷緊急處置措施

(1) 判斷故障節點,查明故障原因。

(2) 如屬我方管轄范圍,由信息化管理員予以恢復。

(3) 如屬于電信部門管轄范圍,立即與電信維護部門聯系,盡快恢復。

(4) 如有必要,向信息化領導小組匯報。

7.局域網中斷緊急處置措施

(1) 配備相關備用設備,存放在指定位置。

(2) 局域網中斷后,判斷事故節點,查明故障原因。

(3) 如屬線路故障,應重新安裝線路。

(4) 如屬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故障,應立即從指定位置將備用設備取出接上,并調試通暢。

(5) 如屬路由器、交換機配置文件破壞,應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調試通暢。

(6) 如有必要,向信息化小組匯報。

(二)當發生自然災害時,先保障人身安全,再保障數據安全,最后是設備安全。具體方法包括:硬盤的拔出與保存,設備的斷電與拆卸、搬遷等。

(三)當發生火災時,若因用電等原因引起火災,立即切斷電源,撥打119報警,組織人員開啟滅火器進行撲救。

(1) 對于初起火災,現場人員應立即實施撲救工作,使用滅火器撲救工作。

(2) 火勢較大時,應立即撥打119火災報警電話和根據火災情況啟動有關消防設備,通知有關人員到場滅火。

(3) 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按上款保護數據及設備。

篇4

一、組織領導

1、成立縣2012年高考試卷安全保密工作領導小組。在縣考區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加強對高考試卷保密工作的領導。

組 長:

副組長:

2、試卷保密工作聯合檢查組:

3、試卷保密工作責任人:

4、試卷保密室負責人:

5、試卷值班與巡邏人員:

二、防范措施與處置辦法

1、規范保密室硬件建設,健全制度。提前兩周檢查保密室鐵門、鐵窗、鐵柜是否完好;檢查紅外線報警器、錄像監控設備、值班電話能否正常使用;滅火器是否有效;查看保密室合格證是否在有效期內;查看《保密室負責人職責》、《值班巡邏人員職責》、《保密負責及值班巡邏人員規定》、《試卷保管保密規定》四項制度是否健全;《試卷保密室值班巡邏記錄》和《試卷答卷接收和發放記錄》是否準備到位。以上幾個方面由招辦李秀杰負責,張昌海督辦,如存在問題,在5月20日前整改到位。

2、嚴格標準選聘、培訓試卷接送、保管人員??紖^、考點挑選當年無直系親屬參加高考,遵紀守法,責任心強,忠于職守,身體健康的干部、教師和公安干警承擔試卷接送、保管工作。由招辦主任趙國圣、縣保密局副局長江敏負責組織保密工作培訓。

3、試卷運送:由招辦副主任鄧倫勛同志帶隊,李秀杰、田密及公安人員一名,負責赴省領取試卷。選用車況完好,配套完善的面包車,不準搭乘無關人員及其他物品,不得在中途停留就餐,堅持卷不離車,車不離人。途中如遇交通堵塞等異常情況,及時與考區值班室取得聯系,通報相關情況;如遇嚴重事故,迅速撥打110報警,請當地警方予以保護。及時向考區負責人報告,由考區向上級報告作出應急處理。試卷安全到達保密室后,由李秀杰負責第一時間向省考試院值班室報告。

4、試卷保密:試卷進入保密室及時入柜、密封。由陳紅掌管保密柜鑰匙,李秀杰掌管保密柜密碼及防盜門鑰匙。啟動保密室監控設備,實施二十四小時全程錄像備查。加強教育局門衛責任,啟動院內紅外線監控設備。由張昌海、田密及兩名公安人員24小時晝夜值班與巡邏。保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工作規定》,認真履行其職責,作好值班與巡邏記錄,不得以任何理由離開崗位。工作責任人:張昌海。

5、試卷分發與回收:考試期間,試卷集中存放考區保密室,開考前1小時由考點到考區保密室領取試卷,采取考一場,領一場,送一場的辦法。各考點要按照要求,專人專車,警車護送,按規定路線、時間接送試卷。嚴格辦理試卷交接手續。試卷在接送途中不得??亢痛畛藷o關人員,如遇交通阻塞和其它事件,迅速繞道而行;如遇緊急情況,立即報警110,請求增援,并速報考點及考區委員會。試卷及備用卷都必須存放考點保密柜中,要有兩人值守。考試結束,回收的試卷、答卷、草稿紙,必須及時送回考區保密室。試卷分發、回收由李秀杰負責清點和記錄。

6、考試過程試卷安全:監考員領取試卷要認真核對科目和數量,簽字確認;往返試場堅持兩人同行;監考過程中嚴禁抄題、釋題;嚴禁考生不按規定提前出場,嚴禁遲到考生進入考點或考場;發現考生帶走試卷、答題卡、草稿紙,及時通過樓層協管員報告主考,迅速與考生所在學校校長和帶隊教師聯系,在封閉時間內盡快追回,嚴肅處理。備用卷必須存放考點保密柜中,如需啟用,必須由考點主考請示省巡視員,報請考試院批準,方可啟用,空白試卷由副主考登記,開考15分鐘后加蓋空白印章,裝入原試卷袋,此項責任由考點主考承擔。

7、嚴格報告與檢查制度:試卷保密室責任人李秀杰要嚴格按要求定時間向省、市考試機構報告。一是試卷安全到達考區,報告安全到達。二是堅持一日一報,每天下午6:00—7:00報告值班情況。三是堅持考一場報一場。有情況隨時報,重大事件第一時間報告的制度。每科考試結束和每日考試結束,上報考試基本情況、舞弊情況、安全情況。試卷保密聯合檢查組每半天對試卷保密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篇5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攻擊方式;應對策略

一、當前網絡信息面臨的安全威脅

1、軟件本身的脆弱性。各種系統軟件、應用軟件隨著規模不斷擴大,自身也變得愈加復雜,只要有軟件,就有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如Windows、Unix、XP等操作系統都或多或少的漏洞,即使不斷打補丁和修補漏洞,又會不斷涌現出新的漏洞,使軟件本身帶有脆弱性。2、協議安全的脆弱性。運行中的計算機都是建立在各種通信協議基礎之上的,但由于互聯網設計的初衷只是很單純的想要實現信息與數據的共享,缺乏對信息安全的構思,同時協議的復雜性、開放性,以及設計時缺少認證與加密的保障,使網絡安全存在先天性的不足。3、人員因素。由于網絡管理人員和用戶自身管理意識的薄弱,以及用戶在網絡配置時知識與技能的欠缺,造成配制時操作不當,從而導致安全漏洞的出現,使信息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4、計算機病毒。當計算機在正常運行時,插入的計算機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樣,進行自我復制、繁殖,相互傳染,迅速蔓延,導致程序無法正常運行下去,從而使信息安全受到威脅,如“熊貓燒香病毒”

二、常見網絡攻擊方式

1、網絡鏈路層。MAC地址欺騙:本機的MAC地址被篡改為其他機器的MAC地址。ARP欺騙:篡改IPH和MAC地址之間的映射關系,將數據包發送給了攻擊者的主機而不是正確的主機。2、網絡層。IP地址欺騙:是通過偽造數據包包頭,使顯示的信息源不是實際的來源,就像這個數據包是從另一臺計算機上發送的。以及淚滴攻擊、ICMP攻擊和RIP路由欺騙。3、傳輸層。TCP初始化序號預測:通過預測初始號來偽造TCP數據包。以及TCP端口掃描、land攻擊、TCP會話劫持、RST和FIN攻擊。4、應用層。DNS欺騙:域名服務器被攻擊者冒充,并將用戶查詢的IP地址篡改為攻擊者的IP地址,使用戶在上網時看到的是攻擊者的網頁,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瀏覽的頁面。以及電子郵件攻擊和緩沖區溢出攻擊。5、特洛伊木馬。特洛伊木馬病毒是當前較為流行的病毒,和一般病毒相比大有不同,它不會刻意感染其他文件同時也不會自我繁殖,主要通過自身偽裝,從而吸引用戶下載,進而使用戶門戶被病毒施種者打開,達到任意破壞、竊取用戶的文件,更有甚者去操控用戶的機子。6、拒絕服務攻擊。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為阻止接收新的請求,逼迫使服務器緩沖區滿;另一種是利用IP地進行欺騙,逼迫服務器對合法用戶的連接進行復位,從而影響用戶的正常連接。

三、網絡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1、防火墻。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門戶,可實現內部網和外部不可信任網絡之間,或者內部網不同網絡安全區域之間的隔離與訪問控制,保證網絡系統及網絡服務的可用性。2、虛擬專用網技術。一個完整的VPN技術方案包括VPN隧道技術、密碼技術和服務質量保證技術。先建立一個隧道,在數據傳輸時再利用加密技術對其進行加密,使數據的私有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3、訪問控制技術。是機制與策略的結合,允許對限定資源的授權訪問,同時可保護資源,阻止某些無權訪問資源的用戶進行偶然或惡意的訪問。4、入侵檢測技術。是指盡最大可能對入侵者企圖控制網絡資源或系統的監視或阻止,是用于檢測系統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機密性等方式的一種安全技術,同時也是一種發現入侵者攻擊以及用戶濫用特權的方法。5、數據加密技術。目前最常用的有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技術。使用數字方法來重新組織數據[2],使得除了合法使用者外,任何其他人想要恢復原先的“消息”是非常困難的。6、身份認證技術。主要有基于密碼和生物特征的身份認證技術。其實質是被認證方的一些信息,如果不是自己,任何人不能造假。四、總結網絡信息安全是一個不斷變化、快速更新的領域,導致人們面對的信息安全問題不斷變化,攻擊者的攻擊手段也層出不窮,所以綜合運用各種安全高效的防護措施是至關重要的。為了網絡信息的安全,降低黑客入侵的風險,我們必須嚴陣以待,采取各種應對策略,集眾家之所長,相互配合,從而建立起穩固牢靠的網絡安全體系。

參考文獻

[1]王致.訪問控制技術與策略[N].網絡世界,2001-07-23035.

[2]馬備,沈峰.計算機網絡的保密管理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1,05:22-29.

[3]衷奇.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應對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0.

篇6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所稱的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指在臨川區域內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可能發生的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一次死亡重傷合計10人及以上的事故,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及以上的事故。

事故類別包括:

(一)建筑物倒塌及深基坑坍塌;

(二)塔式起重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倒塌;

(三)整體模板支撐體系坍塌;

(四)多、高層建筑外腳手架倒塌;

(五)房屋拆除事故;

(六)其它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應急處理

(一)特大事故應急處理工作在區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區建設局負責,相關部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開展。(二)成立臨川區建設工程重大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以下簡稱區指揮部)??傊笓]由區建設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建設局分管安全的副局長擔任;成員由區建設局相關科室、單位負責人組成。

區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指揮部設在區建設局,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建設局工程綜合管理站,負責落實值班和應急處理具體工作。

三、應急處理指揮部職責

(一)組織有關部門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開展搶救工作,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力爭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根據事故發生狀態,統一布置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并對應急處理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三)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問題,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四)緊急調用各類物資、人員、設備和占用場地。事故搶救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及時歸還或給予補償;

(五)當事故有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的險情時,組織人員和物資疏散工作;

(六)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七)做好穩定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

(八)適時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向社會公布。

四、重特大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一)重特大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必須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情況及時、如實地的報區指揮部辦公室,并在24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報送區政府。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發生事故的單位名稱、企業規模;

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3、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和初步估計;

4、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5、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6、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部門事宜。

7、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和時間。

(二)指揮部接到重特大事故報告后,立即報告區政府并通知相關單位,同時派人迅速趕赴現場,進行事故現場的保護和證據收集工作。必要時可將事故情況通報給區公安局或駐軍及武警部隊,請求給予支援。

(三)重特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的有關部門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的擴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四)區建筑工程重大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電話:8436110、8447990、8282627。

報警電話:110或119。

醫療救護報警電話:120。

五、應急處理方案

(一)接報事故后5分鐘內必須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報告區建設局主要領導,并迅速上報區政府。

(2)指揮部根據事故或險情情況,立即組織或指令事故發生地建設開發單位組織調集應急搶救人員、車輛、機械設備。組織搶救力量,迅速趕赴現場。

(3)立即組織或通知就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調集應急搶救人員、車輛、機械設備。組織搶救力量,做好增援準備。

(二)應急處理措施:

(1)搶救方案根據現場實際發生事故情況,最大可能迅速調集需要的機械設備及人員、車輛迅速投入開展搶救及突擊搶救行動,調查現場情況,如有人員失蹤,立即判明方位,緊急安排技術專家根據工程特點、事故類別,制定搶救方案,同時安排受災群眾的生活問題,必要時請求武警、消防部門協助搶險,請公安部門配合,疏散人群,維持現場秩序。

(2)傷員搶救立即與急救中心和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并做好急救準備,確保傷員得到及時醫治。

(3)事故現場取證救助行動中,安排人員同時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以利于事故處理,防止證據遺失。

(4)自我保護

在救助行動中,搶救機械設備和救助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行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六、其它事項

(一)區建設局針對有可能發生的重特大事故,組織實施緊急救援工作并協助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的指導性意見,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隨機進行處理。

(二)各建筑開發單位要根據條件和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改和完善預案的內容,并組織人員認真學習,掌握預案的內容和相關措施。定期組織演練,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按照預案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開展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篇7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各級衛生計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樹立公共衛生治未病的理念,進一步完善重點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全面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標

(一)健康管理服務

1、加快健康管理服務聯合體建設。在上級要求和指導下建設縣級健康管理服務聯合體。

2、提高健康管理重點人群覆蓋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0%以上,糖尿病、高血壓、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達50%以上。

(二)重點疾病防控

1、艾滋病防治。完成高危人群艾滋病檢測1000人,新發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8人,符合治療標準成人和兒童抗病毒治療比例不低于85%(按照CD4計數小于500/ul的標準)。

2、結核病防治。免費篩查疑似結核病病人1575人,免費治療肺結核病人373人。

3、血吸蟲病防治。人群查病15000人次,擴大化療7000人次,規范免費救治14例晚期血吸蟲病人;釘螺調查2300萬平方米,藥物滅螺120萬平方米。

4、預防接種。完成6.3萬劑次第一類疫苗接種,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適地增加預防接種點。(宜昌下達指標為增加2個接種點)

5、慢性病防治與精神衛生。管理高血壓患者26098人、糖尿病患者10765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100人。

6、急性傳染病防治。按照要求規范管理散發傳染病病例,各醫療機構尤其是市人民醫院做好流感樣病例及疑似手足口病抗原快速檢測。

7、職業病防治。全市職業病報告率達95%。

8、疫情網絡報告。網絡直報正常運行率100%,進一步推進醫院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

(三)衛生應急工作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率達100%。

2、積極爭創第一批省級衛生應急示范縣(市、區)。

3、加強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衛生應急工作,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

(四)食品安全保障

1、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完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的饅頭、淀粉類制品、黃花菜、餅干、面包等5大類106項次樣品檢測任務,食品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監測的生禽肉、及時發酵豆制品、鮮榨果蔬汁等3大類340項次樣品檢測任務。

2、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驗室和哨點醫院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防控體系,各醫療機構按要求加強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及信息報送工作,更好的服務于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繼續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強基工程”

1、建立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強化多部門合作,統籌協調全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政策和措施。

2、積極推進疾病防控體系建設。推動落實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指導意見、疾控中心崗位設置指導意見和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意見,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疾控工作制度、程序和標準,切實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化建設。加強疾控機構實驗室管理,強化健康危害因素監測和干預,提高衛生檢測社會化服務水平。

3、繼續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強人才的更新與引進,探索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實施多元化培養模式。繼續開展疾控機構崗位練兵大比武活動,全方位開展全員崗位培訓,大力推廣疾病預防控制適宜技術。強化健康管理團隊服務能力建設,努力提高指導基層的能力。繼續加強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科規范化建設,強化全科型公共衛生醫師指導團隊和責任團隊的建設,加強社區和村級疾病預防控制服務網底建設,增強城鄉社區健康管理功能。

(二)逐步推進健康管理工作

探索健康管理運行機制。加快健康管理專家隊伍建設,推動健康服務業發展。加強健康管理中心能力建設,實現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轉變。爭取基層社區和網格管理政策支持,探索健康管理師參與網格化管理工作。爭取醫保部門支持,探索健聯體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總額預付、費用前置制度,用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發展社會力量參與健康管理服務。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一步增強新農合保障、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保障合力,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務。

(三)深入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重點工作

1、加大艾滋病綜合防治力度。全面推進“醫防合作”艾滋病綜合防治模式,落實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主動監測、分級診療、定點救治、全程管理”。探索阻斷經性途徑傳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預模式,強化青年學生、男性同性人群艾滋病綜合干預,擴大艾滋病檢測咨詢覆蓋面,努力降低新發感染。全面推進“五擴大六加強”和“四免一關懷”措施,進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發現和管理力度。切實加強艾滋病感染者的早發現工作,落實首診負責制。

2、加強結核病防治工作。結合深化醫改,依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當前“醫防合作、分級診療、定額支付、全程管理”結核病綜合防治模式,強化定點醫院診療路徑和一站式服務。加強肺結核患者發現及轉診工作,進一步落實患者治療管理、疫情監測和實驗室工作,加強督導檢查力度,全面提高工作質量。加強中小學校結核病防治工作。新涂陽肺結核病人數發現率保持在70%以上,肺結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3、落實血吸蟲防治任務。貫徹落實《血吸蟲防治條例》,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明確工作職責。開展血防健康教育,做好血吸蟲病疫情監測點監測工作,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蟲病的暴發和流行。做好沮漳河水系血防聯防聯控工作。落實晚血病人規范免費救治工作。進一步壓縮釘螺面積,鞏固傳播阻斷成果,努力實現消除血吸蟲病目標。

4、鞏固免疫規劃工作成果。繼續開展“三查三補”和“四項整頓”,鞏固預防接種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年活動成果。落實一類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免費接種覆蓋率達100%;實施消除麻疹行動,調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繼續保持無脊灰狀態。開展“互聯網+預防接種”試點工作,加強宣傳教育,普及預防接種知識,規范接種行為。加強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調查和診斷工作。加強全市二類疫苗規范管理,推進預防接種信息化建設。

5、加強重點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完善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布病防治工作,嚴防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綜合征、登革熱、瘧疾等輸入性傳染病在本地擴散蔓延。強化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和報告工作,針對重點傳染病及時開展疫情研判與分析,提高法定傳染病實驗室診斷率。加強學校、托幼機構的呼吸道與腸道傳染病突發疫情的預防控制與應急處置工作,指導督促教育部門落實托幼機構及小學晨檢制度。

6、加強地方病、寄生蟲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強化地方病防治監測體系建設,有效落實防治干預措施,推進消除重點地方病危害的工作進程,鞏固地方性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做好兒童、學生等重點人群的寄生蟲病防治工作。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首診測血壓制度。

7、加強精神衛生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精神衛生法》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實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依法推進精神衛生工作。強化精神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逐步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探索救治救助政策“一站式”服務。啟動精神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精神衛生科建設。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排查和隨訪工作,及時為轄區內診斷明確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

8、加強“四大衛生”工作。認真貫徹實施《職業病防治法》,進一步規范職業健康檢查等工作。加強職業病監測和報告,提高監測方案的科學性和監測覆蓋面。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建立完善職業病防治網絡。

(四)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推進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健全市、鎮(社區)、村三級衛生應急組織管理體系,繼續加強衛生應急“一案三制”建設,盡快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的《全國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衛生應急工作規范(試行)》。督促指導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負責院內衛生應急日常管理,明確規范醫院衛生應急職責,建立健全醫院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提升醫院衛生應急處置能力。積極開展省級衛生應急示范縣(市、區)創建工作。

2、規范衛生應急隊伍管理。按照省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加強全市衛生應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開展衛生應急人員技術培訓,規范應急物資儲備,積極備戰全省衛生應急技能競賽,提升衛生應急隊伍處置能力。

3、健全突發事件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完善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月評估、季會商、年總結制度,繼續開展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報告、風險評估等工作,并加強結果運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部門聯動和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機制,繼續聯合教育、食藥部門做好學校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從源頭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利用國家輿情監測平臺科學監測分析輿情,充分利用輿情評論手段為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決策支持,進一步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溝通。

(五)切實加強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篇8

三級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項目、班組三個級次的安全教育。

1、公司級安全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范、規程和企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等。培訓教育時間不少于15學時。

2、項目級安全教育的內容應包括:現場安全生產制度、現場環境、工程施工特點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培訓教育時間不少于15學時。

3、班組級安全教育的內容應包括: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本工種易發事故案例剖析、所接觸的安全設施、用具和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崗位勞動紀律等。培訓教育時間不少于20學時。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關鍵詞:旋挖鉆機 施工應用 安全管理

一 、前言

隨著橋梁及城市地鐵建設的迅速發展,鉆孔灌注樁運用在橋梁及城市地鐵基礎建設工程中日益增加,同時也促進了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旋挖鉆機施工的灌注樁是一種較先進的施工方法,該機采用動力頭裝置,具有軸向壓力及扭矩大的特點,并具有功率大、鉆孔速度快、移位方便、定位準確、垂直度高、質優高效、環保等優點。適用于工期緊、場地小的工程項目。旋挖鉆機也是大口徑樁基施工中最理想最高效的成孔設備。

二 、工程概況

哈爾濱市陽明灘大橋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部松花江干流上,因主橋穿越松花江陽明灘島而得名,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開工建設,為哈爾濱市首座懸索橋(雙塔自錨式懸索橋),全長7133米,其中橋梁部分長6464米,地基巖土主要以可塑或硬塑狀中偏低壓縮性粘土、亞粘土、中間夾有中密-密實狀態的粉砂層及中密-密實狀態的亞砂土層為主。主橋基礎和跨松花江大壩樁徑為φ2000mm,引橋樁徑為φ1200mm,深度都為60m以上。樁基全部采用旋挖鉆機進行施工。

三、 設備特點

用于樁基施工的旋挖鉆機有中國南車TR360D和意大利土力SM870,兩種鉆機適合大樁徑,樁長深、粘性土、粉質土、砂土、砂等地質的施工。鉆機通過鉆斗的旋轉、削土、提升、卸土,反復循環而成孔。

四、旋挖鉆機施工應用

(一) 旋挖鉆機規格型號的確定

根據工程所處位址的地質情況、施工工期、施工場地、樁長樁徑等因素,選用不同規格的旋挖鉆機進行施工作業。

(二) 施工準備

1、施工圖紙、地質報告、地下管網的會審,測量放樣,施工場地平整,機械設備、材料的進場。組織技術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收集與施工相關資料,采用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法,使樁基施工工序保持連續、人員和機械搭配合理有序。

2、施工主要設備:旋挖鉆機2臺,配備泥漿泵, 25T~75T汽車吊2-3臺,斗容量在1.5立方以上的挖掘機1臺,50裝載機2臺等設備。

(三)施工工藝

1. 樁位確定、鉆機就位、護筒埋設

施工場地平整處理,保證旋挖鉆機作業場地平整、夯實,避免在鉆進過程中鉆機產生沉陷。

樁位確定后,利用十字線放出四個控制樁位,并以四個控制樁為基準進行埋設護筒和鉆孔時樁位校對。

護筒埋設:護筒由厚度8-10mm鋼板制成,護筒直徑比樁基孔徑大200-250mm,每節護筒長度2-3.0m(根據地質情況確定護筒的長度),護筒高出地面20cm左右.以防止雜物、泥水流入孔內。 旋挖鉆機在埋設護筒時,首先由鉆機在樁位鉆孔,深度大于護筒1m左右,再于鉆頭本身自帶的擴孔器,根據護筒直徑的大小進行擴孔,擴到護筒長度3/4即可停止,用旋挖鉆機的副卷揚吊起護筒,垂直吊放到擴好的孔內,校準樁位,再由鉆頭對護筒進行下壓至規定高度。其間要由人工進行輔助配合。

2. 泥漿坑開挖,泥漿制作及指標

根據樁的位置及體積合理確定泥漿坑的位置及大小,達到一坑能用多樁的目的,然后做好防塌、防滲及安全防護處理,再根據不同的地質選定不同基質的彭潤土,按施工泥漿比重的要求摻入相應劑量的火堿和纖維素進行造漿。因鉆機施工中泥漿可以防止孔壁坍塌、抑制地下水、懸浮鉆渣等作用,為此泥漿是保證孔壁穩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基巖土中又夾有粉砂土層、亞砂層,地面水位較高的特點,調制出良好泥漿的各項性能指標尤為重要。泥漿各項目指標如下:相對密度:1.05-1.20,粘度:18-22s,砂率≤4%,泥皮厚度:

3. 鉆孔施工

本工程所采用雙層底門的撈砂鉆斗。旋挖鉆機就位后,首先調整桅桿垂直度,鉆頭下面中心對準四個控制樁所引十字線的交叉點,進行樁位校對后放下鉆桿,往護筒內注入調制好的泥漿,然后進行鉆孔施工。鉆頭進行正時針旋轉,斗齒開始削土,當鉆頭遇到地質較硬時可使用鉆機的動力頭對鉆桿進行加壓,使旋轉鉆斗對土層產生壓力,將土削入鉆斗內,當儀表顯示筒滿時,鉆桿反轉使鉆斗底門關閉,提升鉆斗將鉆渣卸于堆放地點。提升和降落鉆桿時操作手一定要速度均勻緩慢,不能使泥漿產生太大的沖擊力,來撞擊孔壁。同時鉆機施工過程中要保證泥漿液面始終要高于護筒底部,保證水壓正常才能保證孔壁的穩定性。通過鉆斗的旋轉、削土、提升、卸土和泥漿撐護孔壁,反復循環直至成孔。

五、旋挖鉆機的安全管理

旋挖鉆機是一種現代化的樁基施工機械,施工環境比較惡劣,場地狹小,鉆機本身重量大,重心高,施工時地下情況很難預料,并且旋鉆機在施工中伴隨有起重作業,所以旋挖鉆機在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和日常養護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1、鉆機行走的便道和施工平臺要求很高,操作人員如果不慎,違反操作規程,極容易發生旋挖機的下陷、傾翻等事故,鉆機行走之前,必須檢查路面壓實情況,禁止在左右兩邊和前后地基虛實不一的情況下行走,并應與溝渠、基坑保持安全距離;鉆機嚴禁在傾角超過15度的斜坡上行駛,在斜坡上行駛時,桅桿必須后背調整角度使其垂直于斜坡,禁止鉆機在斜坡上側向行駛;場地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鋪設厚鋼板,保證鉆機安全。鉆機行駛時要慢行,并密切留意鉆機垂直度的變化,萬一發生傾斜時,要立即調整鉆機,用鉆具往鉆機傾斜的方向頂壓,保持鉆機的平衡;

2、鉆機施工期間的操作安全:操作手要嚴格控制鉆斗鉆進、提升速度,避免鉆頭進尺較大,造成縮徑和埋鉆事故。鉆斗升降速度保持在0.75-0.80m/s.當鉆斗粉砂層或亞砂土層時,其升降速度應適當緩慢。由于旋挖鉆機本身護壁能力很差,進尺過大,會造成鉆筒與孔壁之間護壁效果不好,提升鉆頭提升力增大,如果過快,會使其下部產生較大的負壓力作用,致使產生吸鉆現象,從而造成孔壁縮徑,縮徑嚴重會使鋼筋籠無法下放,甚至發生塌孔的現象。

3、旋挖鉆孔樁是由要多臺機械相互交叉,共同作業的施工。所以作業時要有專人指揮,各操作人員要步調一致,相互配合。

⑴、開工前必須詳細了解施工地質狀況及地下管網、地下構建筑物的埋設、地上建筑及線網架設情況,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嚴禁冒險施工;

⑵、作業前檢查各轉動機構是否正常,主要部位連接螺栓有無松動,仔細檢查桅桿上的部件,特別是鋼絲繩,磨損情況應符合規定,保證不會有部件或工具落下傷人;

⑶、鉆機的拆卸、安裝、更換鉆具時,要有專人指揮,起動鉆機開始作業時,要察看旋轉半徑范圍內是否有人或其他障礙物。

⑷、起重傷害這類事故是旋挖鉆機最常見的事故之一,所以重點說一下起重安全。旋鉆鉆機在施工的同時要伴隨著鉆桿的升降起重作業,施工時需要起重機配合進行埋設鋼筋籠、灌注混凝土,旋挖鉆機轉場時需要大量使用起重機,極易發生起重傷害事故。所以起重安全至關重要。旋挖鉆機的鋼絲繩、牽引器、滑輪、鉆頭銷子等相關構件要做到一日一查、定期保養。首先在購買時就要選擇質量過關的,鋼絲繩要防旋轉的,其次要做到定期檢查;鋼絲繩有無破絲、斷股、亂繩等現象,牽引器有無卡滯,連接鉆桿和鉆頭的銷子有無裂紋、彎曲等現象;發現不正常要及時維修、更換,杜絕孔內墜落等安全事故發生。要定期用高壓油槍往牽引器里打壓鋰基脂,能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發卡攪斷鋼絲繩。延長牽引器的使用壽命(因為牽引器的工作環境大部時間是在泥漿里并伴隨旋轉)。

⑸、旋挖鉆機施工中還要預防機器傷害事故、高處墜落、泥漿淹溺、燃油爆炸、樁基坍塌,鉆機下陷傾覆、觸電事故、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4、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及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預案,建立嚴格的管理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執行“兩定”(定人、定設備),“三包”(包使用、包養修、包保管), “四會”( 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制度。配備固定操作人員和負責司機,建立嚴格的檢查保養制度,現場所有機械管理人員、機械操作人員(司機)及維修人員必須經過正規培訓,持證上崗。嚴禁無證人員管理和操作機械。要堅持“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原則,堅決杜絕“拖修欠保,以修代保,只修不?!焙汀爸赜幂p管、只用不管”的短期化行為,達到通常所說的“四項要求”:整齊、清潔、、安全。發現隱患及時維修檢查,杜絕鉆機帶病運行。

六、結語:

旋挖樁工藝是一種先進的樁基施工工藝,旋挖鉆機的效益高、質量好環保等優勢得到了公認,他的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廣泛;旋挖鉆機的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堅持、細致周密的工作,科學的管理應用旋挖鉆機,對推動工程質量更好、速度更快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篇10

關鍵詞: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系統動力學模型;仿真

中圖分類號:TS2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1-5389-05

The Regulatory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LI Chang-bing,JING Ai-jia,ZHANG Fei-m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food produc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groups and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all restrict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Aimed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food safety regulatory approach in the control of food safety risks, we build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y analyzing each related part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Through simulation we attempt to defin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policy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 words: food supply chain; regulatory; simulation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蘇丹紅”、“瘦肉精”、“空殼奶粉”到“工業鹽”、“三聚氰胺”等,引發國人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食品安全涉及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如何對眾多環節進行有效監管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

許多學者就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議。其中,國內學者左兩軍等[1]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的不同實施力度對食品加工企業質量管理成本的影響分析,提出政府的幫助是必須的,但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強制實施高水平的QMS并不是一種好的選擇。王海萍[2]對食品供應鏈中各環節的誘因進行了分析,最后從監管的視角對食品供應鏈中風險控制機制的構筑提出建議。王有鴻等[3]通過博弈分析,研究了食品安全風險為高低兩類的情況下,公共政策法規對生產企業建立食品安全體系的監管作用。國外學者Liddell等[4]通過對全球六個主要的豬肉進出口國的追溯系統進行比較,確認可追溯系統的經濟刺激因素有利于明確可追溯系統帶來的經濟利益程度。

綜合看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局限于定性的分析,缺乏系統的論證,方案建議的可操作性差。本研究構建了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通過仿真確定監管的關鍵要素以及具體監管措施,以便為食品安全監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1 食品供應鏈的安全風險分析

對于整條食品供應鏈來說,主要分為生產、流通、銷售三個環節,其中生產環節是整條食品供應鏈的上游環節,包括農林業、畜牧業、水產業,這部分風險的可控程度較低;流通環節是指食品的加工、包裝、裝卸和運輸,這部分的風險是長期性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道德性風險,其中系統性風險是食品生產企業的工藝水平和技術條件造成的,道德風險是某些企業為增添食品賣相人為添加過量的食品添加劑造成的;最后是銷售環節的風險,這部分風險最為直接,主要是因為監管力度不夠和消費者安全意識不高造成的。具體分析如圖1所示。

2 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系統動力學建模

2.1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建??尚行苑治?/p>

系統動力學是Forrester[5]教授于1958年提出的系統仿真方法。這是一個探索如何認識和解決系統問題,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信息反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之間動態關系的綜合性學科,其主要思想基礎是系統的因果關系和系統結構。

食品供應鏈監管的顯著特征是系統性、復雜性和動態性,食品供應鏈系統是一個多目標系統,它由若干相對獨立的上下游企業自主實體構成。同時,該系統處于一個動態的不確定外部環境中,其內部也隨時在不斷地調整,由此決定了食品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系統,且其中數據不充分,某些參數或關系難以量化。而系統動力學的模型以反饋環為基礎,動態模型中的多重反饋使得系統行為模式對模型中的大多數非關鍵參數并不敏感,只要參數的估計在合理的范圍內,系統的行為模式就不會表現出不合理的偏差。因此,系統動力學有助于解決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中數據不充分的問題。

2.2 流圖分析

本研究的系統流圖由兩個流位變量、兩個流率變量和其他變量構成。以兩個流位為核心建立了兩個子系統:以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為中心的子系統和以供應鏈食品總數為中心的子系統,及以政府監管指數為中心的輔助變量群。子系統內部各變量相互影響,子系統間存在關聯關系。見圖2。

在以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為中心的子系統中,流位變量為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流率變量為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當食品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分別生產、流通、銷售的食品量增大時,整條供應鏈上的不合格食品總量也必然會增加,從而將引起政府對其監管力度的加大。政府將使用各種方式來加大對食品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的監管力度,例如指導生產商建立相關的風險基金,完善流通環節中的可追溯體系,建立銷售環節中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來改善不合格食品數量增多的現象。

在以供應鏈食品總量為中心的子系統中,流位變量為供應鏈上食品的總量,流率變量為供應鏈食品增長量[6,7]。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食品供應給市場的增減量取決于生產商的生產量,食品加工流通量以及食品銷售的增減數量,且他們之間的增減呈正比。同時,政府對食品安全生產要求提高以后,生產商生產成本增加導致生產食品量又會有所降低。完善流通商加工流通食品的可追溯體系后,流通商流通加工的食品量會有所保留,增強對食品召回制度水平的監管也會遏制零售商銷售的食品量。因此,供應到市場的食品總量的增長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影響。

3 以重慶市為例的仿真分析

3.1 模型數據來源

模型所用數據來源于重慶市統計年鑒(2006—2011)。

3.2 模型主要方程

1)狀態變量(Stock) 供應鏈食品總量,指在一個時間段里,整條供應鏈上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產、加工、出售的食品總量之和。

供應鏈食品總量=INTEG(供應鏈食品增加量,5.571)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指在一個時間段里,整條供應鏈上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產、加工、出售的不合格食品總量之和。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INTEG(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0.05)

2)速率變量(Flow) 供應鏈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量的多少。

供應鏈食品增加量=(食品生產的積極性×食品生產數量+食品加工運送的積極性×食品加工運送數量+食品銷售的積極性×食品銷售數量)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中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不合格食品的增加量。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不合格食品生產比率×食品生產數量+不合格食品銷售比率×食品銷售數量+不合格食品運送比率×食品加工運送數量)

3)其他變量 食品生產數量、食品加工運送數量、食品銷售數量這三個變量主要用于給模型的仿真模擬提供真實的數據基礎。

食品生產數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094),(2007,1.345),(2008,1.461),(2009, 1.683),(2010,3.009)))

食品加工運送數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32),(2007,1.253),(2008,1.302),(2009, 1.412),(2010,2.089)))

食品銷售數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69),(2007,1.162),(2008,1.144),(2009, 1.141),(2010,1.169)))

社會影響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食品對于社會的正負面可能產生的影響的量化指標,通過這個指標,可以評價食品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社會影響指數=SMOOTH(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1)

政府管制指數是指由于供應鏈中不合格食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到一定程度,政府所采取的監管政策在數量上的反映,這個變量將用于模擬政府所采取的各種監管政策以及這些政策的推行力度。

政府管制指數=SMOOTH(不合格食品比例×0.6)+SMOOTH(社會影響指數×0.4,1)

抵抗生產風險水平=0.6×政府對生產商管制指數+0.2×零售商實施難度+0.2×流通商實施難度+0.2×生產商實施難度

不合格食品生產比率=0.6×(1-政府對生產商管制指數)+0.2×(1-生產商實施難度)+0.2×(1-抵抗生產風險水平)

3.3 仿真結果與分析

3.3.1 監管的關鍵要素分析 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地減少整個供應鏈環節中的不合格食品增長量,所以在考慮監管效果的時候著重從“不合格食品增加量”這一變量來評價。首先模擬出現行監管力度下模型運行的結果,然后再分別對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加強和減少監管,觀察并比對效果,根據監管的效果來確定監管的關鍵要素。

在圖3中,原型是指政府對生產商管制指數、政府對流通商管制指數、政府對零售商管制指數均為0時的仿真曲線;其他三條曲線是分別將這三個指數提高至0.2時的仿真曲線。

從圖3可以看出,在增強相同監管力度的情況下,對這三者的監管都可以使得供應鏈不合格食品數量減少。但增強對生產商監管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

在圖4中,原型是指政府對生產商監管指數、政府對流通商監管指數、政府對零售商監管指數均為0.09時的仿真曲線;其他三條曲線分別將這三個指數減少至0.001時的仿真曲線。

可以看出,在減少相同監管力度的情況下,對這三者的監管都使得供應鏈不合格食品數量有所回升,但減少對生產商的監管力度使得不合格食品回升幅度最大。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增強監管還是減少監管,生產商對于整條供應鏈上不合格食品數量的影響最大,說明生產商是監管的主要因素。

3.3.2 增強抵抗生產風險的預測分析 根據模型中的因果關系,可以通過增強食品生產商抵抗生產風險的方式來減少不合格食品的供應量。即要求政府增加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增加對生產商的支持,減輕生產商在生產安全食品過程中遇到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在圖5、圖6中,原型分別是指政府對生產商的監管指數為0.1時食品生產商抵抗生產風險的仿真曲線,以及不合格食品生產比率的仿真曲線。當對生產商的監管指數增強至0.2時,生產商抵抗風險的水平明顯得以增強,而不合格食品的生產比率明顯減小。說明加強對生產商的監管可以起到減輕生產商生產安全食品風險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不合格食品的生產。

4 結論

課題組從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角度,利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對其進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最后以重慶市的實際情況為例,試驗性地論證了生產商是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關鍵要素,并從生產商的角度出發,說明如何減少不合格食品的生產率,進而得出了以下結論:

重點監管生產商,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由模型的仿真可以看出,在相同條件下,政府通過對生產商推行監管政策可以獲得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生產商處于整條食品供應鏈的上游位置,生產商所供應的食品是否符合標準將直接影響到下游的加工以及銷售環節的安全問題[8-10]。

加強對生產商的監管有利于減輕生產商在生產環節中的風險,進而減少生產商生產不合格食品的數量。政府在增強對生產商的監管中,不僅要細化監管標準,嚴格執行監管策略,還要加強對生產商的扶持和補助。比如,增加財稅金融的補貼,幫助生產商抵抗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在重點監管生產商的同時,政府還應站在整條供應鏈的角度,致力于打造農產品安全產業鏈,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領銜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產業鏈,探索建立農產品流通、加工、銷售上中下游一體化的農產品運行模式,建立起食品生產各個環節質量集中控制體系和食品質量安全責任的可追溯制度,鼓勵和扶持大型超市、餐飲、加工食品等企業建立自己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參考文獻:

[1] 左兩軍,王雄志.不同管制條件下食品供應鏈成員企業的質量管理行為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2):70-77.

[2] 王海萍.食品供應鏈的安全監管[J].社會科學家,2010(9):110-112.

[3] 王有鴻,費 威.建立企業食品安全體系的聯合監管作用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2,33(6):57-59.

[4] LIDDELL,BAILEY1.Trace ability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of basic concepts,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J].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2001,1(1): 101-106.

[5]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M]. New York, London: 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M. I. T. Pre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John Wiley &Sons ,INC ,1961.

[6] 常亞平,覃 伍.食品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分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7(24):64-65.

[7] 劉 玫,吳 浪.從系統動力學視角談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J].商業時代,2011(18):30-31.

[8] 趙道致,孫德奎,李昊.基于系統動力學的農產品加工業對地區經濟推動效應研究[J].軟科學,2011,25(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