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食品衛生管理范文

時間:2024-03-20 11:23: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堂食品衛生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堂食品衛生管理

篇1

[摘要]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學校食堂管理人員的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基本知識知曉狀況,為量化分級培訓工作提供依據,方法:對牡丹江市直屬46家學校食堂管理人員48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單項知曉率分別為54.35%、93.48%、71.74%、76.09%、60.87%、86.96%、71.74%、76.09%;總知曉率為84.8%。結論:牡丹江市學校食堂衛生管理人員對食品量化分級管理知識的知曉率較高,但對個別知識點還需加強培訓。

[關鍵詞]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知曉率;調查

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是根據我國食品衛生監督工作現狀,由衛生部推出的一種全新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模式,牡丹江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自2003年10月起對市直屬學校食堂開展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為了解食堂管理人員對食品衛生量化分級基本知識的知曉狀況,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牡丹江市直屬46家學校食堂48名食品衛生管理人員。

1.2 方法:依據2003年版《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指南》和多年量化工作經驗,制做成統一格式的調查問卷,問卷共有8道題,由調查員對學校食堂管理人員一對一逐題調查收錄。

1.3 資料分析:用Excel進行調查問卷資料的錄入,對所得的計量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

2 調查結果

調查發出問卷48份,收回有效問卷46份,有效率95.67%。

2.1 單項知曉率: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中分有幾個等級,答對者有25個,知曉率為54.35%,哪一個風險最小、信譽度最高,答對者43個,知曉率為93.48%。實施量化分級的目的,答對者33個,知曉率為71.74%,取得衛生許可證最低要達到哪一個級別,答對者35人,知曉率為76.09%,食品衛生量化分級是通過哪個量化表進行評分,答對者28人,知曉率為60.87,量化分級結果是否向社會公示,答對者40人,知曉率為86.96%,食品量化分級是否終身制,答對者33人,知曉率為71.74%,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第一責任人是誰,答對者35人,知曉率為76.09%。

2.2 總知曉率:每份問卷答對5題以上(含5題)者為知曉。總知曉人數為39,總知曉率為84.80%。

3 結論

通過調查顯示牡丹江市直屬學校食堂衛生管理人員對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知識的知曉率較高,但個別問題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中分有幾個等級”、“食品衛生量化分級是通過哪個量化表進行評分”等的知曉率相對較低,對這些知識點衛生監督部門在宣傳培訓時應注意重點加強。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10-0952-02

【關鍵詞】 食品處理和加工;組織和管理;學生保健服務

為提高我國的食品衛生管理水平,使我國食品衛生監督模式與國際接軌,衛生部在總結國外食品安全監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于2002年出臺并于2004年在全國推行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以下簡稱量化管理)制度。該制度是將食品衛生監督的經驗管理模式向風險度和信譽度管理轉變的一種有益嘗試,實現了食品衛生監督由定性向定量的轉變[1]。

學校食堂由于具有就餐人數多、影響面廣的特點,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學校食堂食品衛生不僅影響到就餐人群的身體健康,還涉及社會多方面,一直是衛生監督工作的重點[2]。為加強學校食堂衛生監督管理,提高食堂經營者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暴發和流行,按照衛生部的要求,開封市于2006年全面啟動了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為探討量化管理在學校食堂衛生工作中的效果,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衛生監督工作水平,同時,進一步探討現行量化管理標準中不夠完善、不夠合理的地方,提出適當改進建議,筆者對量化管理前、后學校自身狀況、基礎衛生實施等指標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開封市2007年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并納入量化分級管理的大、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共計69所。資料來源于衛生監督所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檔案。

1.2 方法 根據國家衛生部制定的《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指南》[3]和《河南省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手冊》要求,采用《餐飲業衛生許可審查量化評分表》、《餐飲業經常性衛生監督量化評分表》,在年度審查衛生許可證和經常性衛生監督時對食堂進行評分定級。對參加量化管理的學校食堂實施量化管理前、后的食品衛生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對食堂的食品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并對實施前、后指標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量分分級情況 本次調查的69所學校食堂均持有效衛生許可證。見表1。

2.2 衛生管理狀況 實施量化管理前、后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的有效健康證明持有率、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考試合格率、采購原料的索證率和衛生管理制度實際檢查執行的有效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布局和衛生設施配備情況 自量化管理工作開展以來,有4所學校對原有食堂進行了擴建、改建,學校食堂硬件建設(如功能區布局、清洗水池分設、餐具洗滌消毒設施、專間、“三防”設施等)顯著改觀,見表3。

3 討論

3.1 量化分級管理提高了學校食堂的食品衛生安全狀況 實施量化分級管理之前,部分學校食堂由于對外承包,出現了衛生管理職責不明、管理上脫節、存在盲區等現象。通過實施量化分級管理,學校對食堂衛生的管理從被動逐步走向了主動,從而把政府的監督管理與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身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并強調了食品衛生與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仍應為學校負責人,有效促進了企業自律和誠信水平的提高。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使得衛生監督執法檢查標準統一,保證了衛生監督的公平、公正、公開,并對學校食品衛生工作起到了指導作用[4],得到了被監督單位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認可,學校食堂衛生發生了明顯改觀,提高了學校食堂的食品衛生安全水平。

3.2 量化分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施量化管理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學校在新、改、擴建食堂時未經預防性衛生監督,造成食堂布局不合理;食品衛生管理人員的素質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食品索證制度不健全、資料不全等。食品索證工作量大,存在問題較多,也是多年來食品衛生工作的難題。雖然國家早有規定,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索證的餐飲業很少,尤其是那些規模大的學校食堂,因品種多、工作量大,很難做到證件齊全。

3.3 建議 (1)重點食品必須索證。評審中應將建立食品采購索證登記、供貨單位有效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及油、面、米、肉、大宗調味品等主要食品應備有相關證件作為評審標準,使之便于掌握[5]。(2)進一步加強衛生知識培訓工作,建立規范的從業人員培訓制度。首先,對單位負責人進行《食品衛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使其樹立守法意識,自覺遵守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其次,要嚴把從業人員崗前培訓,使從業人員真正掌握有關食品衛生知識,并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操作規范。(3)促進學校食堂管理工作規范化。學校自身衛生管理是搞好學生用餐衛生安全的關鍵。學校食堂要制定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和獎懲制度,做到組織落實、制度落實、責任落實,形成自我約束機制,使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全面提高學校食堂衛生管理水平。(4)進一步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提高監督執法效能。在食品量化分級管理中,衛生監督機構、教育部門應密切配合,并進一步明確其各自職責。衛生監督部門要按照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的要求,對不同級別的食堂采取不同的監督方式[6],加大對信譽度低、風險級別高的企業的監督力度,把衛生監督管理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律意識低、風險度高的單位上,做到重點監控,目標明確,同時進一步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提高衛生監督執法效能,并實行及時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的制度,不斷強化學校領導的食品安全意識。(5)建議衛生監督部門在給每所學校食堂建立基礎檔案中增設誠信檔案,將就餐者對食堂的投訴作為不良記錄及時輸入,作為經常性衛生審查的扣分項目,進行累計扣分,并將衛生信譽度分級等情況定期向社會進行公布,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運用電視、報紙、電臺等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和衛生信譽度分級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形成強大的社會監督力量,有效促進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4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食品安全行動計劃.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3,6(1):71-76.

[2] 張漱潔,林萍.江蘇省部分學校食堂衛生狀況調查.江蘇預防醫學,2004,15(4):28-29.

[3] 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指南.北京:2002.

[4] 陳屏歷.從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談食品衛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5,21(3):216.

[5] 金志強,金建平,謝福生,等.餐飲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探討.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4,11(2):112-114.

篇3

1.開展好后世博愛國衛生工作,加強環境衛生治理,不斷提升校園環境面貌。

2.加強學校衛生管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衛生工作的管理制度與工作機制,重點推進學校食品衛生和衛生防疫工作,全面完成第三輪“健康校園”建設工作。

3.進一步推進食堂衛生工作,鞏固和提高食堂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水平,飲食衛生管理,確保食品操作過程的衛生、安全,杜絕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4.加強校園綠化、美化,抓好校園環境衛生工作,創建良好和諧的育人環境。

二、具體措施

1.成立以園長為組長的愛國衛生領導小組,做好領導、責任、措施、管理到位。

2.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繼續推進 “健康校園”、工作。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利用黑板報、宣傳畫廊、廣播等,對幼兒、教師、家長進行建設知識宣傳。

3.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的衛生習慣,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意識,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落實好本單位的保潔人員、落實環境衛生包干區人員。進行定期衛生檢查和不定期衛生抽查。環衛設施配齊、完好,車輛停放安全有序。

5.落實控煙措施,校園內禁煙,宣傳吸煙有害健康,保持無煙單位。

6.加強食品飲食衛生,食品衛生管理,嚴格按照衛生部14號《學校食堂與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食品衛生法》和《學校衛生各種工作條例》做好食品衛生、食堂衛生工作。一定要把好食品驗收關,二要把好食品烹飪關。一定要按規范進行操作。食品從業人員做好體檢及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工作,注意個人衛生,嚴防食物中毒發生。

7.確保幼兒衛生飲用水的足夠供應,安放飲用水的水桶要清洗、消毒,茶桶要上鎖。

8.繼續搞好除害防病工作,根據岳陽街道愛衛辦的除害工作要求。我園積極開展除害工作要求。我園積極開展除害工作,把突擊性除害與經常性除害結合起來。3 月開展以消除蚊、蠅滋生地和消滅越冬,早春蚊蠅活動;4月開展春秋兩季滅鼠活動;5、6、7、8月開展蚊蠅壓高峰及滅蟑活動。繼續與岳陽街道除害服務社簽訂滅蟲除害協議,對食堂及周邊環境進行噴灑除害藥水。

9.根據“三硬件”單位的衛生要求,我園繼續做好食堂、廁所、垃圾桶的衛生管理工作。食堂地面、墻面及食堂內設備保持清、無污垢。餐具用具清洗清潔后都要進行消毒,做到無臭無異味、無尿堿,管道暢通,廁所內物品有序,保持整潔,垃圾袋裝化。

篇4

食品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尤其是學生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關注。我所于2007年3月至8月對本市學校和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衛生狀況進行了專項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食堂、校內小賣部及學校周邊的食品經營單位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共調查學校食堂53家,其中大學食堂3家,公辦中小學校食堂40家,民辦學校食堂3家,幼兒園食堂7家;校內小賣部39家;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80家。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明辦理情況,學校食堂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建立情況和基本衛生設施情況,食品索證、食品加工過程和倉儲衛生情況,餐具清洗消毒設施情況和效果,冷凍食品、膨化食品、果凍食品的抽樣監測情況。

1.2 調查方法

采用統一的調查表,由衛生監督員負責調查填寫。對食堂餐具、冷凍食品、膨化食品、果凍食品分別按照GB2759.1《冷凍飲品衛生標準》、GB17401《膨化食品衛生標準》、GB19299《果凍衛生標準》進行抽樣監測。

2 結果

2.1 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明辦理情況

表1顯示,53家學校食堂均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100%,有324名從業人員持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率為99.4%;39家校內小賣部均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100%, 49名從業人員均持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率為100%;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有59家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73.8%,有122名從業人員持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率為79.7%。

2.2 食堂衛生管理狀況

44家食堂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合格率為83.0%。45家食堂的索證管理工作符合要求,合格率為84.9%。而民辦學校食堂均未建立組織機構和各項衛生管理制度,未開展食品索證工作。

2.3 食堂衛生設施狀況

按《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的規定設置相應食品處理場所和衛生設施的有40家,合格率為75.5%。共采餐具240份,合格146份,合格率為60.8%(表2)。

表1 常熟市學校和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兩證”辦理情況

表2常熟市學校食堂基本衛生狀況調查

2.4 食品經營單位衛生狀況

有46家單位正常開展了食品索證管理工作,合格率為38.7%。有72家單位倉儲設施符合基本衛生要求,合格率為60.5%。對經營單位銷售的食品各采1份樣品進行監督監測,共采119份,合格106份,合格率為89.1%,其中冷凍食品采41份,合格34份,合格率為82.9%;膨化食品采34份,合格30份,合格率為88.2%;果凍食品采44份,合格42份,合格率為95.5%(表3)。

表3常熟市校內和周邊食品經營單位衛生狀況調查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校食堂能按照《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的要求進行食品采購、加工、銷售、貯存,配置衛生設施、落實食品衛生管理和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有效預防了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大部分校內和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都能經銷符合相應衛生標準的食品。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3.1 民辦學校食品衛生狀況堪憂

我市大部分民辦學校硬件設施較差,學校食堂簡陋,面積與就餐人數極不相稱,廚房面積普遍偏小。食品原料加工、烹調、蒸飯、售菜等大多同一區域操作,餐具消毒未能有效落實,保潔設施和防蠅防塵設施不到位。食堂及校內小賣部的索證工作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小賣部內經銷的食品大部分均為價格低廉,衛生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食品。

3.2 食堂衛生設施尚有待改進

近年來,各校均投入大量的資金對食堂進行了新建、改建和擴建,并能與我所及時聯系進行預防性衛生審查,但一些老校老食堂(特別是城區)因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整改到位,有9家食堂的備餐間未設置二次更衣室。

3.3 餐具消毒工作落實不到位

本次調查發現的食堂餐飲具消毒合格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洗消設施和保潔設施不符合衛生要求,部分單位無專用保潔柜;消毒方法不正確,熱力消毒的溫度和時間掌握不當,消毒柜內餐飲具過多過緊放置,從而影響消毒效果;藥物消毒的濃度達不到要求,浸泡時間不足;操作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清洗、消毒等。

3.4 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存在安全隱患

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有一部分是未經規劃允許,利用民宅破墻開店,無法辦理相關證照,但受利益驅使,無證經營。有的超越衛生許可范圍,擅自經營中餐和煎炸食品,但其基本衛生設施卻達不到標準;有的利用自用的廚房供應學生餐,無防蠅防塵設施、無餐具洗消場所。在本次調查中,僅15家單位開展了索證管理工作,且日常衛生管理混亂,存在過期食品和無標食品銷售,不同程度存在食物和雜物混放、食品著地存放的現象。

4 對策與措施

4.1 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

各級政府及教育等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給予一定的扶持,幫助其改善辦學條件,并把好準入關。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使其食堂的流程布局和衛生設施符合基本的衛生要求;完善監督管理,規范民辦學校的食品衛生工作。

4.2 加大執法力度

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對學校周邊的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集中取締無證攤販,嚴厲查處食品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進一步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4.3 重視對相關單位食品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

篇5

【關鍵詞】學校;食堂;衛生

【中圖分類號】R155.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10-0090-01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國家衛生部制訂的《學生集體用餐管理辦法》,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我縣學校食堂衛生現狀,從根本上杜絕學生食源性疾病和學生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我們于2008年4月-7月,對鞍山市鐵東區所管轄的校內食堂的衛生現狀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管轄全區40所學校共計37家食堂,初中7家,小學20家,其他學校(技校、職校)食堂10家。調點是衛生管理、組織、制度,基礎衛生設施、設備布局和內外環境。

1.2方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集體用餐管理辦法》、《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學生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

2結果

2.1辦證情況37家食堂中持有效衛生許可證的36家,辦證率達到 97.2%,另外1家衛生許可證已經超過有效期限,未參加年度審驗。37家食堂共有從業人員354人,持有效健康證的341人,健康證持有率96.3%。衛生知識知曉率為95.2%。

2.2衛生管理組織及制度被調查的37家集體食堂都建立了各個工作崗位衛生制度及管理組織,并掛在醒目位置。

2.3原料選購如蔬菜、肉、蛋、奶、調味品等食品原料,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其進貨渠道多為集貿市場。

2.4基礎衛生設施情況37家食堂中,防蠅、防鼠設施齊全的35家,占94.5%,防蠅、防鼠設施未健全(未安紗窗、庫房未設防鼠板或下水道未設防鼠網)的2家,占5.5%。37家集體食堂全部設有冷藏設備,但普遍存在冰箱儲藏物品過多,重疊擺放,達不到預期冷藏效果,其次冰箱內生、熟食品混放,清理、消毒、除霜不及時,導致食品交叉污染的機率增加;烹調間的案板、刀具,以及售貨的容器無明顯標記,加工生熟食品工具混放,混用現象嚴重;按規定37家食堂在配餐間工作臺上方設置了紫外線消毒燈,但能準確使用的僅有17家,5家紫外線消毒燈已經損壞或老化達不到規定的功率,無法保證消毒效果;餐具消毒方面,35家采用熱力消毒柜,2家采用消毒劑,但均未設立專職衛生消毒,從業人員對熱力消毒的時間、保持溫度及化學消毒劑的配比不熟悉;烹調間操作臺面,25家使用不繡鋼或塑料材料,臺面清潔、無污染,5家使用木制臺面,因清潔、消毒不及時,大部分臺面不見本色,甚至出現霉斑。

2.5食堂布局調查的37家食堂,在建設初期,主動報請衛生行政部門圖紙設計審查的 5家,未接受衛生行政部門設計審查就竣工驗收的32家,食品加工間面積大于25m 的37家,餐廚面積之比1:1的0家,1:0.8的4家,1:0.6以下的33家,設有冷拼間的1家。有的食堂存在原料粗加工、烹調、面點蒸煮、餐具消毒、食品倉庫、餐廳等功能區劃分不清,布局雜亂等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問題。

3討論

我轄區的學校食堂衛生狀況存在一定的食源性疾病的隱患。造成上訴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我國現行用工制度的改革,學校食堂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無法對其進行系統有效的衛生知識培訓。如何建立一個衛生知識全面、相對穩定的面向學生的食品從業人員群體,成為目前重點考慮的問題。②隨著學校和學生數量的不斷擴大,學校在集體食堂的新建、改建、擴建過程中,由于學校領導對衛生法律法規的不清楚,未經衛生行政部門的審查,即自行設計施工,導致各功能區域和設施布局不合理,餐廚比例不符合衛生要求,食品污染隱患增加,整頓難度大。因此,提高學校相關領導的衛生法制意識,也是消除食源性疾病隱患的重要環節。

建議:解決學校食堂存在的諸多問題,在衛生行政部門不斷加大經常性衛生監督檢查頻次的同時,學校也應進一步完善食堂的內部管理機制,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學校對食堂的約束力,逐步加大對基礎衛生設施的投入,從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楊艱萍.上海市寶山區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現狀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4(12):75-76

[2]趙自發.學校食堂衛生問題與對策[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0(01)

[3]朱夏娣,馮碧君.寧波市學校食堂衛生現狀調查[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5(01):52-53

篇6

【關鍵詞】 食品處理和加工;組織和管理;學生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249-02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是一種科學、簡便、有效的預防性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目前國內外推崇的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為保障學生的飲食衛生安全,預防食物中毒,衛生部2003年頒布的《食品安全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在2006年所有學生集體供餐企業實施HACCP管理[1]。2005年10月新頒布的《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中又再次提出建立和實施HACCP管理體系的要求[2]。然而,目前中小學食堂中尚未推行HACCP體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基礎設施及從業人員素質的限制。

為了解中小學食堂是否具備建立和實施HACCP體系的基礎條件,筆者于2008年3-4月對沈陽市部分學校食堂的基礎設備、衛生情況和人員素質進行了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沈陽市皇姑區學校食堂55所,其中小學食堂32所,中學食堂23所。

1.2 方法 根據“沈陽市量化分級管理評分表”對學校食堂采用現場查看、詢問和填寫統一調查表的方式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食堂衛生管理、功能布局、衛生設施、食品儲藏、操作衛生、環境衛生、個人衛生、餐具消毒等。同時對528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調查。

1.3 統計分析 用SPSS1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以P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食堂建筑面積為(1017.4±1650.5)m2, 中學大于小學。 從業人員數量,小學和中學分別為(7.0 ±1.0)人 和(19.0±17.0)人,從業人員40~49歲年齡段占33.6%,初中文化水平占74.3%。

2.2 衛生管理 55所食堂均辦理了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持健康證達到100.0%。雖然絕大多數學校食堂制定了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衛生管理人員,但在實際工作中對制度的落實大多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監督、約束的作用。

2.3 建筑布局 55所學校食堂在選址上都能達到衛生要求,廚房面積合格率較高,但在主食間存在不足,合格率僅為52.7%。由表1可見,小學食堂在建筑材料、主食間及洗消間上都要優于中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4 衛生設施及環境衛生 所有學校食堂的供水充足, 均為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自來水。廢棄物容器配備合格率為58.1%,對廢棄油脂處理合格率僅為7.7%。由表2可見,餐具消毒和冰箱冷藏溫度指示合格率低。另外,用具混用的現象較嚴重,合格率僅為27.3%。

2.5 原料衛生 在原料索證、庫房通風設施及冷藏時是否有溫度指示上存在嚴重不足,合格率分別為18.2%,20.0%,10.9%。小學食堂在冷藏時食物生熟分開儲存方面做得較好,合格率為81.3%。專間保溫合格率為69.1%,中學(91.3%)優于小學(53.1%)(χ2=9.13,P

2.6 其他方面 55所食堂均無食品留驗制度,從未進行過食品留驗。從業人員衛生知識良好率為38.0%,不及格率為21.0%。

3 討論

HACCP作為一個完整的預防性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的基本條件是必須具備充足的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3-10]。具體應具備如下基本條件: (1)與供餐人數相適應的建筑面積及布局合理的加工貯存場所。 (2)必要的設備和工具,包括冷藏設備、餐具消毒設備、“三防”設備、生熟分開的加工工具。(3)合格的飲用水源。在正常條件下, 學校食堂的供水應當充足, 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4)原料相對固定采購,有原料索證和食品留驗制度。(5)從業人員掌握食品衛生及相關知識。

調查結果顯示, 該地區中小學食堂基礎設施不足,其中廚房建筑布局不盡合理、主食間面積較小,“三防”設施普遍不到位,而且運行效果差;冷藏設備冰箱數量比較充足,但指示溫度合格率很低,說明設備沒有正常運轉。餐具消毒和工具生熟分開使用的合格率很低,與學校食堂衛生狀況調查的相關報道結果[11-13]相似。食品原料索證率低, 無食品留驗制度??妵业萚14]對江陰市中小學校食堂調查也顯示,索證合格率僅占32.4%,基本無食品留驗制度。同時從業人員數量少,文化水平偏低,年齡偏大,衛生知識水平低,衛生知識不合格率高達21.0%。大多數從業人員不具備HACCP體系實施人員所需要的能力和意識。

綜上所述,該地區中小學食堂HACCP體系建立和實施的基礎條件尚未具備,推行HACCP體系任重而道遠。建議:(1)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增加從業人員數量,使其與就餐人數相適應。對食堂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及食品衛生法制教育,增強食品安全意識,以達到全員參與食品安全工作。(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污染、保證“三防”設施有效運行和食品留驗制度等。(3)保證工作間面積,加大食堂設備的投入,尤其是餐具消毒保潔、“三防”及廢棄物盛放的設施。

4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食品安全行動計劃.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3,16 (1): 75- 7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5,17(5):76-89.

[3] 李兆慧,吳玉萍.HACCP在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浙江預防醫學,2007, 19 (4): 32.

[4] 徐來潮.HACCP方法用于學校食堂衛生管理的探討.浙江預防醫學,2004,16(8):38.

[5] 郇岐山.HACCP管理體系在學校食堂衛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預防醫學論壇,2007,13(11):1003-1005.

[6] 盛明純.HACCP系統在學校食堂衛生管理中的應用.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4,10(6):343-344.

[7] 胡世洪,李云,許國平.HACCP在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應用.現代預防醫學,2009,36(5):965-967.

[8] 劉大良,仝志琴.論食品行業的ISO9000、HACCP和量化分級管理.實用預防醫學,2008,15(1):270-271.

[9] 宋鈺.學生營養餐實施HACCP研究概況.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6,13(6):250-254.

[10]HENROID D, SNEED J. Readiness to implement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systems in Iowa schools. J Am Diet Assoc, 2004,104(2):180-185.

[11]周紅霞,余德宏.學校食堂衛生存在的問題及其管理對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8(5):90-92.

[12]徐靜儀,姜軼,方耀華.廣州學校食堂衛生狀況分析與對策.中國學校衛生,2007,28(4):370-371.

[13]盧春燕,唐國琨,林爵勛,等.2006年防城港市學校食堂衛生狀況調查.應用預防醫學,2007,13(1):45-46.

[14]繆國忠,陸明華.江陰市中小學校食堂衛生狀況.中國學校衛生,2004,25 (4):505 - 506.

篇7

第二條對學校食品衛生負有監管責任的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管理責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食品衛生職責等失職行為,造成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應當追究行政責任。本規定適用于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以及幼兒園。

第三條學校的主要負責人是學校食品衛生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第四條本規定中的學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由學校主辦或管理的校內供餐單位以及學校負責組織提供的集體用餐導致的學校師生食物中毒事故。

第五條本規定中的食物中毒事故按照嚴重程度劃分為:

(一)重大學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二)較大學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現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三)一般學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及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第六條行政責任追究按照現行干部、職工管理權限,分別由當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實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行政責任追究應當堅持公開、公正原則,做到有錯必糾、處罰適當、教育與懲戒相結合。

第八條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學校有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一)未建立學校食品衛生校長負責制的,或未設立專職或兼職食品衛生管理人員的;

(二)實行食堂承包(托管)經營的學校未建立準入制度或準入制度未落實的。

(三)未建立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不落實的;

(四)學校食堂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

(五)學校食堂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明或存在影響食品衛生病癥未調離食品工作崗位的,以及未按規定安排從業人員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的;

(六)違反《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第十二條規定采購學生集體用餐的;

(七)對衛生行政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的整改意見,未按要求的時限進行整改的;

(八)瞞報、遲報食物中毒事故,或沒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組織搶救工作致使食物中毒事態擴大的;

(九)未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食物中毒調查或未保留現場的。

第九條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需要追究學校行政責任的,應當按以下原則,分別追究學校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和直接管理責任人的行政責任。發生一般學校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數少于29人的,追究直接管理責任人的責任。發生一般學校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數在30人及以上的,追究直接管理責任人的責任,但直接管理責任人在事故發生前已將學校未履行食品衛生職責情況書面報告學校主管領導,而學校主管領導未采取措施的,由學校主管領導承擔責任。發生較大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直接管理責任人和學校主管領導的責任。發生重大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直接管理責任人、學校主管領導和學校主要領導的責任。

第十條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有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一)對不符合學校食堂或學校集體用餐單位衛生許可證發放條件的單位,發放衛生許可證的;

(二)檢查發現學校食堂未達到衛生許可證發放條件要求,而未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通報的;

(三)未按規定對學校食堂或學生集體用餐供餐單位進行監督檢查或檢查次數未達到要求的;

(四)未按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的請求,協助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對主管領導、衛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食品衛生相關知識培訓的;

(五)監督檢查過程中,對發現的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行為未提出整改意見的;或者提出整改意見后未在要求時限內再次檢查進行督促落實的;

(六)接到學校食物中毒報告后,未及時趕往現場調查處理,或者未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事態擴大的;

(七)未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時間進行食物中毒報告的。

第十一條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

(一)未將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作為對學校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和重要考核指標或未按規定進行督導、檢查的;

(二)督導檢查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未提出改進意見的,或對改進意見未督促落實的;

(三)未督促學校制定學校食堂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培訓計劃或未定期組織培訓的;

(四)接到衛生行政部門的相關通報,未督促學校落實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的衛生監督意見的;

(五)接到學校食物中毒報告后,未及時趕往現場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調查處理,或者未督促學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事態擴大的;

(六)未按規定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的,或存在瞞報、遲報行為的。

第十二條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需要追究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有關責任人行政責任的,應當按下列原則,分別追究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有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發生一般學校食物中毒,追究行政部門直接管理責任人的責任。發生較大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部門管理責任人的責任。發生重大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部門主管領導的責任。

第十三條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情況應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篇8

一、認真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嚴格按照《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及學校食品衛生管理規定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和經營。

二、飲食原料及貨物購進,必須按《食品衛生法》有關規定,嚴把質量關,凡屬大米、面粉、食鹽、食油、味精、醬油等工業產品,必須通過正當渠道進購經國家有關部門鑒定檢驗認證的產品。肉類必須經過檢疫。進購發票如實填寫售物人詳細居住地址、姓名。禁止進購無商標、無出廠日期、無廠名的假冒偽劣產品。

三、食堂及倉庫內外,必須保持清潔衛生,應采取必需的滅(防)蠅、防鼠、防其他有害昆蟲措施.食堂的貯藏室內禁止貯放有毒有害物品。各操作間必須有相應的消毒、防腐、防塵、防蠅、防鼠、污水排放、垃圾存放等設施,嚴防食品污染。

四、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員進入操作間和庫房。新招炊事員,必須經過體檢,取得《健康證》后方可上崗。

五、禁止向師生出售腐變過期食品及國家明令禁止的帶毒帶污染作用的食品。

六、自覺接受學校主管部門以及上級行政執法機關檢查監督。凡學校檢查或學生舉報出的違反學校食品衛生管理規定及本協議的行為,一經查實,學校要對有關責任人予以批評教育、責令停業整頓、罰款等處理。凡違反國家政策法規的,由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處理。凡造成后果的,由國家司法機關追究責任人所有民事及刑事責任。

七、加強對食堂工作人員的管理,嚴格獎罰制度。定期組織一次食堂工作人員的學習,學習有關食堂工作的安全規定和食品加工常識,并要有記錄。

八、發生學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上報不得隱瞞并保護好現場。

食堂管理人是食堂安全的主要責任人,對食堂的安全負全部責任,必須嚴格執行以上各條規定。

本責任書一式三份,縣食安會辦公室存檔一份,簽訂雙方各執一份。

××縣教育局(蓋章)責任單位: (蓋章)

篇9

1、學校主要領導和管理人員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安全意識淡薄,沒有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責任,末將以往的衛生監督意見整改落實到位。平時檢查流于形式,效果不明顯。有些學校衛生管理制度健全,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2、全縣大部分學校食堂因面積狹小,食堂布局不合理,不能進行區域劃分.硬件設施不足,有的食堂硬件設施嚴重欠缺,連臺、架、柜使用都沒有,有硬件設施的也使用不合理,不符合學校食堂衛生管要求,本次檢查中我所對食堂布局不合理,硬件設施不足,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均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中國教育文摘

3、食堂內因設施不足,食品不能完全進行分類擺放,加工流程不能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動物類食品與植物性食品加工未能分開;餐用具洗消設施簡陋,消毒池未專用,餐食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餐用具沒有真正進行消毒。

4、學校對食堂衛生管理督查力度不足,衛生制度不落實食堂管理人員形同虛設,從業人員缺乏衛生意識;對食品加工流程不熟悉,食品加工操練環節不規范。導致食堂內各個環節衛生不能控制,整個食堂衛生較為混亂.有的食堂毒物與食品混放,有毒容器盛裝食品,交叉污染和毒物污染隱患非常大,必需下決心解決。

5、大部分學校食堂采購進貨驗收制度不落實,未進行索證索及臺賬登記,有的食堂即使作了登記,也項目不全,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6、個別學校存在許可證過期未及時換證,極個別從業人員未能進行健康體檢上崗,均以責令立即改正。

7、部分校內小賣部為謀暴利,不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竟然出售超期食品和不合格散裝小食品,大多“色素小食品”色彩斑瀾,很是吸引學生的購買欲。

篇10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承諾書范文一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師生)飲食安全,我店(食堂)鄭重承諾:

一、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切實做到依法經營,誠信經營;

二、切實履行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職責,確保本單位的食品安全;

三、自覺接受并積極配合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四、認真執行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堅持合法購進食品原料,嚴把購進關、加工烹飪關、餐具消毒關,并做好日常記錄備查;

五、認真落實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的整改意見,并將整改情況及時報告監管部門;

六、在經營過程中,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要求而造成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和傳染病發生,由我單位承擔全部責任。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承諾書范文二為加強學校飲食衛生安全管理,確保師生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作如下承諾:

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及學校食品衛生管理規定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和經營。

二、健全組織機構,配置專管人員。承包人是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承包人要將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列入食堂管理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會議;建立健全食堂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度與責任追究制,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制訂切實可行的群體性食物中毒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保證在事故發生時,能夠科學、有序的處置;將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全面落實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各項法律法規。

三、飲食原料及貨物購進,必須按《食品衛生法》有關規定,嚴把質量關,落實索證索票制度,按要求詳細登記食品進貨臺賬。采購的大宗食品必須是通過正當渠道進購并經國家有關部門鑒定檢驗認證的產品。嚴禁使用散裝食用油。肉類必須經過檢疫。進購發票如實填寫銷售人詳細居住地址、姓名。禁止進購無商標、無出廠日期、無廠名的假冒偽劣產品。

四、食堂及倉庫內外,必須保持清潔衛生,應采取必需的滅(防)蠅、防鼠、防其他有害昆蟲措施。食堂的貯藏室內禁止貯

放有毒有害物品。各操作間必須有相應的消毒、防腐、防塵、防蠅、防鼠、污水排放、垃圾存放等設施,嚴防食品污染。

五、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員進入操作間和庫房。嚴格主、副食庫專人專鎖,有條件的食堂可安裝監控設備,學校食堂應有食監部門核發的《餐飲服務許可證》,所有從業人員要持有效健康證,新招從業人員必須經過體檢,取得《健康證》后方可上崗。

六、食堂的設備和用具,符合國家衛生管理相關的衛生要求和安全要求。餐具消毒由專人負責,餐具每餐后都必須進行嚴格的洗刷和消毒。

七、保證所出售的食品衛生安全。完善食品留樣制,不采購過期、霉爛、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和三無產品原料;四季豆類、野生菌類、出芽洋芋、青西紅柿等蔬菜堅決不進入食堂;不出售涼菜和剩菜剩飯,不加工或使用感官狀異常的食品和原料。禁止向師生出售腐變過期食品及國家明令禁止的帶毒帶污染的食品。

八、加強對食堂工作人員的管理,嚴格獎罰制度。定期組織食堂工作人員學習有關制度和規定及食品加工常識,并留有記錄。建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檔案。

九、接受和配合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或食品監督部門對本單位的食品衛生進行檢查監督,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并對提出的整改意見認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