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服務理念范文
時間:2024-03-21 11:1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護理服務理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51
隨著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興起,“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逐漸貫徹于臨床和護理工作中?!耙曰颊邽橹行摹本褪侵冈谒枷胗^念和醫療行為上,處處為患者著想,任何醫療活動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緊緊圍繞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控制服務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簡化工作流程,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1]。“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就是這種原則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到位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近年來這種理念已經受到了來自醫學界和廣大患者的關注[2-3]。本研究為了探討優質服務理念對于提高手術室護理的應用價值,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術室收治的手術患者120例,對比觀察常規服務理念和優質服務理念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術室收治的手術患者120例,年齡28~50歲,平均(32.5±3.2)歲,其中男30例,女90例。包括闌尾切除手術20例,骨科類手術40例,剖宮產手術60例。將這12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為闌尾切除術和骨科類手術,在進行手術治療的同時予以常規服務理念的護理,觀察組患者均為剖宮產手術,在手術治療和常規服務理念的同時貫徹優質服務理念。排除標準:(1)年齡65歲者;(2)患者合并其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如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或衰竭;(3)患有腫瘤正在進行治療或已經到達晚期者;(4)患有嚴重的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如癲癇、抑郁或躁狂而不能配合者;(5)有手術禁忌證者,如凝血功能障礙者;(6)患者本人不同意參加研究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男性比例)、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服務理念,主要包括:飲食護理、基礎護理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的同時,貫徹優質服務理念,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主要包括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給予一定的心理支持。術前注意事項:為防止術中出現麻醉意外或窒息,患者應在術前8~12 h開始禁食,術前4 h開始禁水,必要時可應用胃腸減壓。對于闌尾切除手術,對消化道要求更高,患者應在術前1~2 d開始進食流食,必要時可酌情在術前1 d或手術當天進行灌腸清洗,并于術前2~3 d開始口服腸道制菌藥物,預防術后感染。此外,由于術后患者短時間內不能下床走路,很多日常生理活動需要在床上進行,如進食、大小便等,提前告知患者術前有意識地練習一下,提早適應術后的生活,同時教會患者正確的咳嗽和咳痰方法,以免術后長期臥床發生呼吸系統感染。術前2周應該戒煙戒酒。給予心理支持:患者術前難免會有緊張不安、恐懼焦慮的負面情緒,并對手術的治療效果和遠期預后有顧慮,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從專業角度出發,幫助患者客觀分析病情,就手術施行的必要性。實施手術的效果、預后以及可能帶來的并發癥作簡單明了的評估,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能夠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包括手術知情同意書等各種醫療文件都應簽署妥當。(2)術中護理:患者被推入手術室后,由于環境的改變等因素難免會產生緊張情緒。這時醫護人員應該熱情迎接并主動問候患者,打消患者的顧慮,緩慢平穩地將患者安置在手術床上,調節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以患者感到舒適為準[4]。麻醉時可以與患者聊天以轉移注意力更快達到麻醉效果;麻醉后完成后盡快行氣管插管和留置導尿管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麻醉師和術者,做出及時準確的處理。(3)術后護理:首先患者由于剛剛經過長時間的手術,各種途徑導致的體內液體大量丟失,加上麻醉的作用,術后不能立即進食進水,故此時患者應該通過靜脈補液接受足夠的能量和液體直到恢復正常飲食。術后補液要注意補液量和速度,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發生肺水腫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患者的痛苦。其次,注意患者導尿管和引流管的護理。由于麻醉的作用,患者術后常規留置導尿管,要注意導尿管的清潔,防止發生泌尿系感染。對于手術部位留置的引流管,要經常檢查引流管有無堵塞、扭曲或打結等,記錄引流物的量和顏色,換藥時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防止異物掉入阻塞等。最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每小時尿量和24 h出入水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和住院天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均為連續性,先做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用中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和住院天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手術室是體現一所醫院水平的重要窗口,其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患者對醫院的評價,優質服務理念應用于手術室護理時,不僅能夠使患者更加積極地面對手術,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率[5]。優質服務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通過加強對患者的細節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并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6-7]。
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優質服務理念和常規服務理念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和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于恩實.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0):153-154.
[2]高冰.淺談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2):116-117.
[3]高紅梅,張正義.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1):63-64.
[4]謝蓓蕾.人性化護理理念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36-37.
[5]陳萍.手術室融人人性化護理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2):2297-2298.
[6]孫冠.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胸外科手術術后深靜脈置管創優質服務的效果觀察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57-58.
[7]胡艷波.心胸外科術后深靜脈置管306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6):1472.
[8]張秀英,朱國紅,葉惠艷.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7-18.
篇2
【關鍵詞】無縫護理;小兒外科;手術護理
作者單位:434020湖北省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
通訊作者:熊茜無縫護理是由美國福羅里達州的醫療中心率先提出的醫療護理管理概念,這個新型的管理理念在國外醫療結構中不斷得到使用,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1]。小兒到達一陌生的環境,且無家屬陪伴普遍存在焦慮、緊張、恐懼、抵觸等負性心理反應,不但影響患兒對手術的順應性,還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影響患兒康復。從2012年1月對我院小兒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全程無縫護理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在我院擇期手術的患兒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分布在5~10歲,平均年齡8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選擇2011年1至10月100例小兒手術患者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術前訪視由非參加手術的護理人員完成,主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皮膚狀態、常規檢查報告等。選擇2012年1至10月100例小兒手術患者為觀察組,采用全程無縫護理:即由參加手術的巡回護士實行“一對一”的服務模式,于手術前1 d至病房對患兒進行訪視,跟患兒交朋友,告知將對其進行術中護理,并引導患兒對手術室感興趣,期待進入手術室,并對患兒家屬關心的問題如手術室環境、麻醉、護理等的一般情況予以詳細解答。手術當天患兒入手術等候室期間,由巡回護士核對患者,包括術前用藥、禁食、禁水,帶入手術室的物品等。安慰患兒家屬耐心等待,術中巡回護士陪伴在患兒身旁,給予輕柔撫摸和適當解釋,用安慰的語言告訴患者手術進程,手術過程中播放小兒喜歡聽的背景音樂,營造出一種舒適、放松的環境和氣氛,穩定患者的情緒,減輕無助、孤獨感,以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時向家屬通報手術進展。手術結束時即告之患兒,讓患兒安心,并給予安慰與鼓勵,包扎好傷口與麻醉師一起護送回病房,并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術后第2天回訪患兒,詢問患兒手術一般情況,進行術后健康教育,并了解患兒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3統計學方法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P
2結果
2.1兩組患兒麻醉種類比較見表1。
3討論
小兒生理及藥理上的反應和大人有相當大的差別,而且小兒的心理尚未成熟,即使手術中沒有任何不適,但幼小兒心靈對陌生手術室環境也易產生害怕及恐懼反應,可能使小患者在手術中無法合作,因此小兒的全麻手術較多,巡回護士術前去病房與小兒溝通交朋友,縮短了護士與小兒之間的距離,使小兒到手術室后有一位“朋友”陪在身邊而恐懼減少,積極配合局麻操作,從而使全麻手術顯著減少,局麻手術增多,患兒麻醉并發癥減少。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麻醉種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手術室全程無縫護理模式,即手術室人員把手術患兒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切以患兒入室前,在手術室和出手術室后給予不間斷的身心護理,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加了與患兒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達到手術的最佳時機。由表2可看出通過無縫護理,兩組患兒的溝通意愿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無縫護理是指通過初級、2級、3級健康部門、福利機構、家庭和社區的各種衛生保健人員的密切合作,將醫院的整體護理無縫提供持續性的、全人群的、全方位的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2]。無縫護理的手術室護理服務理念已經逐漸成為了現代手術室護理服務的發展趨勢,通過手術室全程無縫護理,轉變了護士的服務理念,提高了護士主動為患者服務的意識,改變了過去那種居高臨下,只注重病不注重人的工作態度,使手術患者得到護士親人般的照顧,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工作的責任心,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宗旨[3]。消除了患兒對手術的緊張、恐懼心理。提高了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表3可以看出,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無縫護理模式在小兒外科手術中應用使患兒的麻醉由高風險麻醉轉化為低風險麻醉增多,患兒麻醉并發癥減少,患兒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的意愿加大,患兒家屬滿意度增強,不斷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傅廣宛,侯志潔.無縫隙醫療機構的管理理念和實踐分析.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9(8):477479.
篇3
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門診手術患者共80巧人次通過科室專門的登記記錄結合醫院相關科室如辦公室、門診部、護理部、糾紛辦、優服辦等部門的護理投訴記錄共76起股訴發生率為0.95%。76起投訴分類如下:家屬或患者口頭投訴52起,占68.42%;書面投訴8起,占10.53%;電話投訴16起,占21.05%。共涉及護理人員33人次。經核查有效投訴44起(基本屬實30起部分屬實14起)。
1.2方法根據科室登記結合各部門對每起投訴的詳細記錄胺投訴發生的時間、起因、過程、結果、涉及的護理人員等進行分類、歸納、分析并對相關投訴事件進行綜合總結、分析。
2結果
76起投訴原因主要分類如下:就醫環境(包括導向指示牌)、手術室環境差占35%。服務設施不到位占20%?;颊唠[私保護意識差5%。服務態度、主動服務意識不強10%。標本送檢環節存在隱患占5%。門診手術都為自費手術,不能走醫?;蜣r合占25%#
3討論
3.1原因剖析
3.1.1環境因素:導醫指示圖、指示牌不醒目,患者不能最短時間獲得治療。º基礎設施差等候區座椅少,人員多時,不能滿足需要;空間狹小,通風不好。»過程復雜,不能靈活機動繳費窗口和急診區相距較遠。¼流程機械化、死板教條,不能根據輕重緩急調整就醫順序。
3.1.2管理因素:服務設施不到位:不能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平車、休息躺椅等;手術后患者短暫在手術床上休息后只能步行走出手術室冷別患者因為體質虛弱、疼痛、物殘留等有暈厥摔傷的可能。º人員、設備與門診需求不匹配:門診或日間手術時間短瀕率快,醫務人員少、工作量大而繁雜,手術多時器械、物品供應不及時。»護理記錄不完善:無專門的門診手術護理記錄單手術交接無文字紙質交流記錄,易造成安全隱患。¼病理標本處理存在隱患:門診手術切下的標本一般較小加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標本腐爛、損壞、混淆、丟失等;有時請患者家屬送檢標本致標簽脫落或交接不清容易造成失誤。
3.1.3護理人員本身因素:服務理念陳舊:隨著社會發展進步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患者逐漸對人權維護關注加大加被尊重、自身需求的滿足及心理感受的維護等。而相關護理人員提供服務過程中態度欠熱情工作主動性、積極性欠缺,交流時語氣生硬,醫學術語應用較多,不能用患者或家屬理解的詞語解釋;手術過程中不合時宜的說笑、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忽視患者的感受。º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差:患者的隱私、身體的私密部位保護未引起重視,忽略了患者作為社會人的需求;護理人員談論患者病史、病因甚至隱私,甚至有的醫務人員缺乏法律意識泄露患者的隱私。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從而埋下醫療糾紛的隱患。»服務態度、服務理念的隱患:當手術多而護士人員少時,抱著應付的心理和態度,每天忙于應付勢必會忙中出錯;常言態度決定一切對經濟利益的過多追求必然會影響正確的工作態度。1個護士同時巡回幾臺手術清點制度難以嚴格執行,底線會被突破,可能造成縫針等細小物品遺留在切口或傷口內。¼健康宣教存在缺陷:門診多為短小手術不需要住院,缺少護患親切的交流;另一方面,護理人員自身醫學知識的缺陷,對疾病的轉歸理解深度不夠,健康宣教不到位。從而導致介紹情況欠完善。
3.1.4患方因素:對收費不滿意:多數門診手術為自費,不能參加醫保、農合報銷業務。º對醫療服務效果要求過高:認為在醫院花費后應該得到滿意的服務和療效對醫療技術的局限認識不清簡單的把醫療過程等同于一般的消費過程。對手術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清創過程中的疼痛、對局部麻醉效果不滿意等不能正確理解。醫療技術發展速度與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速度不協調導致的糾紛隱患。
3.2應對策略
3.2.1徹底改善就醫環境:設置醒目的就診指示牌、指示圖開放縮短就醫通路,使患者最短時間到達就醫地點。º根據患者輕重緩急合理調配人員實行彈性工作制。做到/閑時有人歇戶陀時有人頂0的合理排班對急癥患者優先檢查、治療縮短患者等候時間。»改善候診大廳環境增加候診大廳空間、增加等候座椅、配置了飲水機、一次性紙杯、安裝了液晶電視等。
3.2.2完善管理職能:由院方組織急診綠色通道人員對急診就醫人員進行引導;門診導醫人員對正常就醫人員進行引導。º士曾加了收費窗口和急診專用窗口縮短了繳費時間。»實行院內就診一卡通,簡化了流程。¼士曾加手術后觀察室床位適當延長以進一步減少隱患。
3.2.3完善護理文書和手術登記:針對門診手術室的具體特點,專門建立門診手術專用護理記錄本,報質量管理辦公室同意后備案使用。首先由門診手術接待護士嚴格按手術通知單與門診病歷對患者進行身份第一步核對;再與各相應手術間巡回護士一起進行交接核對,第二步確認;入室后手術前由巡回護士、器械護士和手術醫生進行第三步身份確認(包括:患者身份、手術同意書簽字人員法律效應、手術名稱等)。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完善護理病歷及手術登記記錄。
3.2.4建立完善的手術標本管理制度:病理檢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嚴格的標本管理制度,包括:專用的標本登記本、包裝及標識、交接的等級簽字、責任追究等。項目包括日期、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標本名稱、手術醫生、巡回護士、接收護士與病理科交接時核對清楚,病理科專人簽收及備注,雙方簽字后確認。禁止家屬單獨送標本;家屬拒絕病理化驗的,一定嚴格登記寫明原因家屬代表簽字。
3.2.5保護患者的隱私:患者隱私部位的保護在保證消毒要求合格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減少隱私部位暴露。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談論患者隱私不做與手術病情無關的行為規范服務用語。嚴禁出現與手術環境不和諧語言和行為。»耐心聽取患者主訴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要認真聽取耐心解答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安然度過圍術期。
3.2.6強調醫療相關知識宣教:充分利用門診手術室門口周圍墻面根據門診手術的特殊性編寫各類手術的術前須知、術后注意事項及術后指導供患者隨時查詢,必要時進行講解完善圍術期教育使患者和家屬能夠了解手術相關知識。
篇4
關鍵詞 手術患者 人性化服務 護理
注重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護理學科的自身發展,要求護士要轉變觀念,護理活動要時刻體現人文關懷理念。既要提高護士的業務素質,又要提高護士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因此科室除了要有計劃的安排護理理論和業務素質方面的學習,更重要的要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注重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文關懷教育,加強護士溝通能力和技巧訓練,這樣可以使護士進一步了解人文關懷的本質和內涵,幫助護士提高對人文科學的認知,建立人文關懷的理念,并體現在行為上,貫穿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
加強護理制度的建設、落實和創新
①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為減少患者的痛苦,對護理人員進行各項操作的熟練程度及規范化標準化培訓。②規范護理人員的行為、語言等方面的要求。③規范圍手術期下病房與患者的溝通的行為。④增設后勤護士(總務班)一人,保證一線護理力量。⑤開展術中匯報制度:為減少患者家屬的忙目焦急等待,每一臺手術開始,均由總務班護士向患者家屬匯報手術開始時間和手術大約時間以及患者狀況,消除家屬焦急等待,體現了人性化的服務。⑥暢通24小時的手術服務:急患者所急,響應醫院的一切以患者為中心,能急診手術的患者均要求在患者入院1小時內入手術室,提供24小時的手術服務,保證“綠色通道”的開放。
注重術中患者的感受和舒適
換位思考把自己當作患者或患者家屬,來感受一下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才能體諒患者的痛苦。
病人入手術室的護理過程:患者進入手術間,巡回護士借助術前訪視建立的關系,用輕松的語調,適中的音量親切地與病人交談,握著他的手,尋問患者需不需要加蓋被子,告訴他你會一直在他身邊陪伴,會把手術情況隨時向家屬通報,減輕患者的恐懼感和焦慮感;手術中患者常需暴露身體會感到自己喪失了尊嚴,因此在手術及麻醉過程中要注意遮蓋患者,盡量減少暴露患者,必須暴露時,應先麻醉,有一些侵入性操作,如需導尿也盡量在麻醉后實施,減輕患者痛苦;全麻患者用四環素眼膏或紅梅素眼膏涂抹眼部,用紗布或棉球覆蓋以防止結膜干燥; 非全麻患者巡回護士在術中適當撫摸患者的肌膚,握住患者的手,可使患者感到舒適;手術中病人的床單一定要清潔平整,需要擺放時,在患者的骨隆突處關節等受壓部位要選擇大小適合的海綿墊,凝膠墊保護并用固定帶固定好患者,使各肢體處于功能位置,以減輕患者不適感,同時防止壓迫神經血管。
注重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也就是心理呵護,了解患者的內心,收集患者的意見。
①術前訪視:通過術前訪視的方法來使護患雙方相互了解,手術室接到手術通知后,即由護士長(護理學科帶頭人)安排本臺手術的洗手和巡回護士或當日二線班護士,她們即成為心理護理小組,手術前一天去相應的科室訪視患者,在接觸患者前必須先通過閱讀病史,詳細了解疾病情況,社會關系,文化程度等,向病房責任護士和主管醫生了解目前患者的心理狀態,情緒,對疾病的認識,對手術的顧慮及家人、社會團體支持情況等,以做好充分準備。進病房時儀表端正,態度熱情親切,以取得患者認可主動向患者介紹自己,介紹術前注意事項如禁食禁飲的具體時間、衛生整理,麻醉,術中將要采取的,術前用藥,保證晚上的睡眼,手術過程及術后注意事項;并專心傾聽他們說話,耐心回答問題,盡量鼓勵患者講心理話,尊重其隱私,通過訪視可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并且拉近了護患關系。②術后隨訪:通過術前訪視的方法,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傷口情況,疼痛程度、二便情況、手術過程中的感受,收集患者及家屬的意見,持續改進護理中的不足,提高手術護理質量。
安全舒適的環境以及先進的硬件設備
①改變環境:建造層流潔凈手術室,在潔凈、照明、溫度、濕度、噪音均達到國際標準,同時配有背景音樂、各種監測報警系統、數據通信系統、供氣系統、電視教學系統,為工作人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環境,也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診治場所。②通過增加儀器:如增加電刀、C型臂X光機、電動止血器等儀器滿足各種儀器的及時供應和手術的安全,減少因儀器不足造成的患者不必要的等待。③通過增加設備:如進口手術床等增加患者的的舒適感,避免或減少壓瘡的發生等。
討 論
人文關懷融入手術室護理,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的關心照顧,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了信心,感受到天使舒適服務與親人般的溫暖,在心理上獲得了滿足感和安全感,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并增加了術后獲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而且給手術室內外創造了和諧氛圍,給護士提高素質修養帶來了新的動力,更重要的是也進一步提高了手術室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惠玲.護理人文關懷的基本理論及臨床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05,(11).
2 常燕玲. 論醫院“以人為本”醫療服務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4, (9) .
篇5
關鍵詞:手術室護士 層級管理 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6-0169-02
當前醫學層級管理中,各施其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建立護理人員的層級管理制度顯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據護理人員的能力等級設定不同的管理層,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護理人員能夠享受不同的工作權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滿足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病人的需要,確保護理質量。
對手術室護士實施層級管理,是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以讓手術室的工作落實到人,讓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相應的職責, 這樣一來,在手術中,我們就可以使每例手術能夠安全、快捷、有序的進行,同時,也可以讓患者接受安全、滿意的護理服務,那么,針對于現在的狀況,如何對手術室的護士進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呢,我們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運作小組的組成
手術室護理專業護士層由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組成。
2 組成員的作用
2.1 護士長 。
在層級管理中,作為手術室護理團隊的核心人,是整個手術室工作能否正常運行的組織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術室護理工作目標,落實各項職能,提供資源,促進全員參與,另一方面,作為護理工作管理者,還應親自檢查績效,組織實施與改進,落實工作,用自身的領導作用帶動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努力的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確保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2.2 高級責任護士。
高級責任護士作為工作中的領頭人物,通常由資歷高且工作經驗豐富,業績出色、熟悉醫院管理狀況的人員擔任。高級責任護士在一個組織內對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行和改進起著重要作用。一般來說,作為高年資的護理人員來說,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著領導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手術室工作的運行起監督作用;對手術室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起參謀作用。同時,在質量管理方面起溝通領導和群眾之間的渠道和紐帶作用;起內外接口的作用;在質量體系的有效實施方面起事實作用。
2.3 初級責任護士。
作為手術室??谱o士層中資歷最低的一層,是手術護理專科的小組成員。需要高級責任護士的指導以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服從組織機構分工,從基礎做起,認真學習各項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輪轉期間按階段由淺到深參與??菩〗M的日常手術配合,并參與術前訪視和術后隨訪工作,處理護患關系,互相監督小組成員工作等。并且在高級責任護士和護士長的協同安排下完成崗位職責。
3 實施效果
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層管理,有效的實施護士層級管理模式以后,醫院的手術室工作效率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包括手術物品準備、術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術、病歷書寫等質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質量上實現了極高的跨度,以此帶來的病人滿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層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統性。護士長把握護理隊伍建設發展的方向,制定??谱o理工作目標,革新護理服務理念,重點加強對高級責任護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級責任護士的主觀能動性。高級責任護士作為手術護理團隊的中堅力量,對科室管理鏈起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對手術醫生提出的建議及需求能及時解決,參與制定各種手術配合流程指引,設置培訓計劃,掌握下層級護士的專業成長狀況,根據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專業能力給予不同的系統培訓及指導。初級責任護士在上級護士的帶動下接受系統的手術室??婆嘤?。掌握扎實的臨床實踐技能,了解手術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提供系統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保證護理工作的連續性、系統性以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同時,手術室護理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可以讓其按級別上崗、責任到人,使每一名護士均能在團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護理工作的成就感。
4 總結
總之,通過對手術室護士的分層級管理的實踐和探索可以看出,通過一系列措施后,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上已經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漆t生的滿意度,讓手術室??谱o士在層級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顯的體現,發揮每一個護士在護理團隊中的作用,激發了努力工作的熱情,同時也轉變了服務理念,將以前的對待病人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務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滿意程度;而對于一些資歷較高的護士來說,通過這樣的分工,更加強了他們的責任心,從而擔負起帶領及指導初級護士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其工作的潛能,臨床經驗豐富和護理專業知識全面,也讓他們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強人際溝通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對工作充滿成就感的同時,也為年輕的護士起到帶動的作用,并創造更加安全規范和輕松的工作環境,確保其護理的質量。而對于護士長來說,作為手術室護士團隊的領導者,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指導者和手術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著帶動全局,影響全局的作用,是手術團隊能夠正常有序運行的關鍵。由此,這也就對當前手術室各層級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個崗位各施其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安排每周工作重點,鍛煉思維及提高總結能力。同時,在日常工作中,也應當注重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的培養,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要善于積累工作經驗,在危、重癥病人及特殊病例的護理實踐和對下級護士的指導中獲得鍛煉及成長,充分發揮手術室護士層級管理的積極作用,努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讓患者滿意、讓整個手術團隊滿意。
參考文獻
[1] 湯秀云,湯銀惠,許志軍.層級管理在手術室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下半月刊(外科護理),2010,16,9,100―101.
[2] 林巖,潘麗芬,譚淑芳,彭剛藝.手術室專業護士分層級核心能力培訓階段性效果評價[J].護士學報,2010,17,03:044.
[3] 葉靈芝.層級培訓在手術室護士培訓中的實踐[J].全科護理,2010,08,13:323.
篇6
【關鍵詞】手術室;助理護士;醫療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241-01
目前,國內許多大型醫院都紛紛引進助理護士,將其吸納到護士隊伍中來。在一些國外醫院如新加坡等其工作偏重于照顧病人的個人起居和衛生護理,比如擦澡、換床單、量體溫和血壓、翻身、呼吸、脈搏等。在規定的界定下,助理護士不能給藥和打針,也不能從事其他的無菌技術。不需通過執照考試,只需經過護理專業培訓并取得結業證書即可工作。
1 手術室加入助理護士的重要性
加入WTO后,中國護理角色受到嚴重挑戰和沖擊,世界意識的培養,會帶動觀念的轉變[1]。這是入世以后我國醫療機構面臨的最大考驗。目前我國醫院服務模式和國際相比有很大差距,如在人員配置上,國內只分為醫生、護士兩個級,而在新加坡僅臨床護士(除護士長外就分為注冊護士、助理護士、護理員等,3者因所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各有自己的職責范圍。這不但有利于完善護理服務質量,還保證了人力資源運用的更充分、合理,從而也提高了醫院整體的工作效率。當然,手術室內轉變服務理念是手術室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保障。在手術室除了需要護士長等管理人員外,還需要包括洗手護士、后勤護士、輔助護士及總務護士等多個不同職能的護理人員。加入助理護士為手術室注入了促進人員發展的空間和潛力,此外也能減輕手術室的專業護理人員體力勞動,從而全力以赴搞手術專業配合研究和探討,加快手術室建設和發展。
2 當前手術室助理護士服務取向
2.1陪伴接送病人
手術室要配有專門接送病人的公務員,通過電話和科室聯系,安排公務員進行準時接送。用平車接送病人,防止病人步行。病房護士要按查對表逐項查對,檢查病人術前準備情況,用物備齊以后,用推床推送病人,公務員和護士共同推送,并規定護士在途中走在推床前面(即病人的頭端),以便能隨時觀察病人的病情。到手術室門口進行交接班,下面由助理護士和病房護士共同處理。完成交接推床后,幫病人戴上一次性手術帽,接著按《手術病人查對表》進行逐項查對。術后,將病人在復蘇室安置好,做好麻醉消退蘇醒后的護理,如有嘔吐,清理凈嘔吐物,并且及時更換集尿袋等。待病情穩定后,助理護士用電話通知病房,由助理護士和麻醉師將手術病人送到病房,并將手術中情況告知病房護士,將所帶用物當面清點歸還病房護士,包括病歷、X線片、衣物等。
2.2術前心理護理和陪護
術日,手術病人進入手術室以后,助理護士主動向病人打招呼,面帶微笑,并用安慰、鼓勵性語言幫助病人消除緊張情緒。遇天冷的時候,要及時為病人加棉被、護肩、護手被等,以防著涼,讓病人感到親切,充分體現人性化服務理念。
2.3協助后勤工作
助理護士可適當地協助手術室后勤工作,如協助后勤護士做好每日過期包檢查,打每日消毒小包,并做好后勤物品的添置工作。
3 優化手術室助理護士存在環境
一個新型護理人員模式保持有效、長期發揮作用,需要外部環境以及內部環境的協調。內部環境是必要保證,而外部環境是必要條件[2]。
3.1打造拴心留人的內部環境
3.1.1建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
手術室助理護士雖然不能從事手術室無菌操作,但可以為手術室的后勤工作添磚加瓦,能有效減少管理者和手術室護士許多后顧之憂,確保每個手術正常進行,是一種人力、人才資源。
3.1.2建立體現勞動價值的薪酬制度
當前,醫療衛生領域正在不斷推出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正在積極探索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機制。在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薪酬制度一定以業績和效益為基礎,要充分肯定以及體現人力資源的勞動價值,以此來留住勞動人員。
3.1.3營造奮發向上的人文環境
單位科室的人際關系及文化氛圍,也稱人們通常所說的“小氣候”。手術室的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科室內部人際關系和文化氛圍,努力向手術室的助理護士提供施展才能機會和環境,在科室內部保持一種團結、和諧的氣氛,提倡相互尊重和坦誠相待,與手術室專業護士團結合作,互相學習,激發手術室助理護士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這會對增強手術室在醫院的競爭力有著巨大作用。
3.2營造尊重助理護士的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也是人才環境的重要內容。想要優化人才環境,首先要從解放思想觀念入手,通過廣泛宣傳教育,動員社會力量來關心助理護士,讓其有適當的發展空間。
4結語
中國加入WTO后,醫院人才戰略首次需要面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對手,培養人才資源已成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性任務。引進手術室助理護士,解決了目前醫院人員短缺及工作量大的問題。如何使用和管理助理護士,將成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點。手術室想要提高手術質量,除合理的布局外,還必須完善工作制度、人力分配制度,不斷提高手術室崗位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及業務素質,這是保證手術質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護士 工作壓力源 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336-01
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手術室護士工作時往往搶救任務重,工作節奏快,工作時間長,工作期間注意力高度集中,是醫療衛生行業中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另外,手術室特殊的氣味,封閉的工作環境,易造成護士心身緊張性反應,導致心情壓抑、焦慮、疲勞感及情緒低落等不良的心理狀態,加重護士的工作壓力,危害護士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分析影響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壓力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有效的維護護士的身心健康,避免這些因素對護士工作的干擾,利于手術正常進行,促進各項工作的有序運行,具有積極的作用。
1.手術室護士的主要壓力源
1.1工作量大,且具有高風險性。
護理工作是一種體力和腦力高度結合的工作, 手術室護士專業性強,工作量大,節奏快,特殊性高,所擔責任大,需要護士與醫生密切配合,其工作流程要求熟練,準確,有條不紊,由于手術過程的連續性,無規律性,頻繁的倒班,人體生物鐘的紊亂,再由于護士長期站立工作,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及腰肌勞損,手術時間長,延誤進食時間易導致胃炎,胃潰瘍,這些都將造成護士身心兩方面的壓力。隨著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必須做到盡職盡責,精確細致,表現在藥物使用時的反復查對,手術器械,紗布等反復清點,懼怕手術中縫合針落地,對紗布遺留體腔這個話題非常敏感,這些都增加了她們的心里壓力,甚至導致強迫癥狀。
1.2無法感受到自身的職業自豪感。手術室護士的工作主要是輔助手術醫生,麻醉師,工作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較少,由于護士的社會地位比醫生要差。許多患者認為手術成功只是醫生和麻醉師的功勞,很少對護士的工作給予肯定,有少數醫生也輕視護士的作用,護士的付出長期得不到認可,其個人價值難以體現。
1.3人際關系帶來的壓力
手術室內的人際關系重要的是醫護關系,醫護關系由于各自角色不同,所得利益有別,護士的成就感低,導致在手術配合中容易出現矛盾,人際關系比較緊張,手術臺上有些醫生在遇到未預料的復雜病例或突發事件,或手術不順利時,往往情緒不穩定,態度過激,將不良情緒發泄到手術室護士身上,護士即使感到冤枉或存在歪曲事實的情況,為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必須保持冷靜平和理解的心情,容忍這一切,并幫助其解決問題,從而壓抑了自身的感受,付出了精神妥協,像這樣得不到理解,感情受傷害,是護士對工作滿意度下降,產生心理壓力。
1.4工作與學習時間難以協調。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就必須及時更新知識和機能,由于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性質,不可能全脫產進行學習,只能利用業余時間,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工作量大,遇長時間大手術不能準時下班,工作不定時,家庭壓力等不利因素,造成工作與學習時間的沖突。
1.5潛在的健康危險性
由于手術室護士每天頻繁地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極易被傳染肝炎,愛滋病等血液傳播性疾病,手術間內各種廢氣的污染,抗腫瘤藥的應用,揮發的化學消毒劑,放射線C型臂機等大量潛在危險因素的存在,護士每天要面對不同層次,不同心理狀態和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要壓抑自己的情緒,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情緒得不到宣泄,必將產生嚴重的身心反應。手術室夜班護士應對急診病人,勞動強度加大,精神高度緊張,而且夜班人員少,責任大,多表現為不自信,對做過的事情重復檢查或反復記憶,唯恐出錯,給護士帶來較大的精神壓力,頻繁的晝夜輪班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體力恢復不足,生活不規律造成胃腸道不適,影響護士的身體健康,給護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直接威脅自身身體健康,使人心情壓抑,精神疲乏,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1.6 工作環境封閉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外部條件,長期在不良的環境中工作嚴重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從而心理易產生壓力。
2 對策探究
2.1 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
大多數護士為女性,無論是生理結構還是心理承受力都不如男性,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這些因素無形之中增加了工作和心理壓力。醫院應該盡可能地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設備,保障護士心情愉悅地順利展開工作;并且要鼓勵護士參加各種社交、文體活動,豐富業余生活,關心、理解和尊重護士,緩解護士的工作壓力,使其安心工作,減輕心理負擔,營造美好和諧的人文環境。對于手術室護士緊缺的現象,醫院應科學合理地安排人力,實行彈性工作制,避免護士超負荷工作。
2.2 培養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
護士大多數為女性,其感情細膩,由于年齡、經歷和學歷的不同導致壓力的差異,護士之間有時難免會出現矛盾。因此,需加強護理心理學、倫理學等人文學科的學習,加強人文修養的提高,培養良好的心態,排除不良情緒干擾,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保持心理平衡。
2.3 轉變服務理念,進行自我調節
從目前“患者選護士”這一心理需求以及行業提出“賓館式服務”理念,不難看出患者越來越高的服務需求和醫院的發展需要。醫院對護士提出將過去被動的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理念,更好地服務患者。因此,管理者應該采取價值激勵法和情感激勵法管理護士,提升護士的自我價值,使之積極地進行工作。護士也要積極地配合,適應職業發展要求。
2.4 營造公平競爭機制
按職上崗,合理付酬在醫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要真正體現責任、風險、知識、技術等要素參與的分配原則,應科學制定職稱的評定標準,使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護理人員的價值得到不同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巨會萍;劉彩霞;蔣亞茹;張潔.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8(24)
篇8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護理工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259-02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護理模式的轉變,患者、患者家屬、醫生及護理管理者對護士的工作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護士給予患者人性化管理和關懷至關重要。而護理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1]。筆者現將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性分析匯報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我科手術室內手術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80例,女性40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實施提高護理質量的護理干預為觀察組,兩組時間內手術患者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手術種類、麻醉方式)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將護理管理細節化、優質化,現將具體實施方法匯報如下:
1.2.1增強優質護理理念,強化細節化護理管理優質服務需要制度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全面規范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達到細節化護理。將優質服務變為持久性工作,將個體自發行為變為全體自覺行為[2]。自訂各項規章制度如《護理質量標準》、《護理管理手冊》、《護理人員管理規定》、《規范化服務流程》等,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確保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實施動態護理質量監測,質量標準是評價護理質量和質控的基礎,完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下,提高護理管理,護理部為總體控制,科室之間相關監控,護士之間相互監督,使護理服務理念始終連續有效的監控之中。
1.2.2提高護理質量的護理措施
1.2.2.1術前護理手術前進行細節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手術能否按計劃順利進行并成功結束。術前巡回護士要到病房進行患者巡防工作,護士應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現病史、過敏史以及手術前的各種檢查結果,收集相關資料,制定手術室的相應護理計化。
1.2.2.2術中護理①洗手護士的細節護理工作:洗手護士在手術臺上為醫生提供無菌手術器械,迅速的配合醫生保障手術有序進行。時刻保持手術野以及器械托盤的無菌和整潔干燥。手術過程密切觀察手術進程及醫生的需要,做到迅速、正確地傳遞所需要的器械物品,及時將用過的器械收回,并將血跡擦拭,時刻保持物品功能狀態,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及時清點敷料的數目和觀察器械的完整性;術中切下病理組織應妥善保管好。手術結束時,協助手術醫生擦凈切口及引流管周圍的血跡,進行包扎傷口。②巡回護士的細節護理工作:巡回護士主要檢查手術間內各種藥品,物品以及設備是否齊備且處于完好狀態;按預定時間正確接進手術病人;協助安置麻醉和手術,并與洗手護士在手術前與手術后詳細清點、登記手術臺上敷料、器械等數目[3]。防止將器械或敷料遺留在體腔或組織內。隨時注意手術臺一切情況,監督所有人員進行無菌操作等。③術后護理:巡回護士在術后次日針對患者進行回訪,通過與患者的交談,了解患者對手術的態度和恢復情況,講解介紹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詢問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工作的滿意度。
1.3考核標準由科室優質護理服務服務小組進行調查考核。一項為我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滿意度;一項為應用護理部統一制定的護理質量標準進行護理工作評價;一項為手術期間兩組護理差錯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兩組比較手術室的護理質量調查與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明顯對照組差異顯著(p
3討論
細節化、優質化的護理管理對手術室護理工作、對醫生手術的成功進行、對病人生命安危來講,護理質量的重要性可以用100-1=0來進行比喻。作為一位醫療工作從事者,工作能力與方法是手術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在手術室的各項工作中,雖然醫生是病人的守護神,但是護士是這位守護神的哨兵。病人將自己的生命都完全的交到了醫生和護士的手里。如果護士在手術中沒能細致的配合醫生的進行手術,未做到細節護理,在手術中為患者造成了很小的損害,那么無論醫生的手術進行得多順利,也算不上手術的成功。因此,手術室細節化、優質化的護理管理可以明顯的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凌云,陳英.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33(8):281.
篇9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手術治療的肝癌患者25例、胃癌患者28例、乳腺癌患者39例,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46例實驗組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在43~75歲,平均年齡(52.6+7.2)歲;46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在39—78歲,平均年齡(55.1+6.4)歲。
1.2 方法實驗組采用手術室全程無痛護理管理體系,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進行術前疼痛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將在手術室完成無痛置胃管、導尿及靜脈留置針穿刺,讓患者克服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采用可視喉鏡直視下行無痛置胃管法,無痛靜脈留置針穿刺通過采用利多卡因軟膏局麻后靜脈穿刺的方法進行,無痛導尿在全身麻醉后行導尿術。對照組的46例患者均按照傳統的疼痛護理管理方法。
對所有患者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評議對疼痛治療方式的滿意度。采用美國疼痛協會制定問卷,該問卷采用5級評分法(完全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到完全不滿意)進行調查,該問卷具有良好的可信度。本問卷調查采用匿名方式填寫,當場回收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用x±s表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 比較(即:四格表或R×C表的 檢驗),P0.05),兩組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疼痛管理滿意度的比較 如表2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疼痛滿意度進行比較,其中實驗組的總滿意度為84.75%(39/46),總不愿意度為15.23%(7/46),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65.22%(30/46),總不愿意度為34.78%(16/46),2組的總滿意度和總不愿意度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疼痛的定義為: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實際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所引發的情感經歷或就這一損傷所做的描述。圍術期疼痛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間各種診療活動如手術、靜脈輸液、靜脈抽血、皮下注射、留置導尿管以及胃管等治療所產生的疼痛感及產生的心理上的壓力。解除圍術期的疼痛已成為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的術后疼痛護理,護士不用采取疼痛護理干預措施,國外有學者提出的以以麻醉醫師為督導、以護士為基礎建立疼痛服務體系,就是要充分發揮護士的作用 .為了倡導無痛理念,每年的1O月11日定為世界鎮痛日。
篇10
1手術室護理現狀
1.1醫、患間缺乏溝通:手術室護理主要集中在手術室內部,對手術操作進行輔助與配合,如手術器械準備、檢查所需儀器和藥劑、輔助麻醉師監護患者等[2],術前患者對手術過程不了解,對治療效果不明確,通常會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3],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較少,不能及時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降低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和配合度,同時患者的相關信息難以及時準確地傳達給手術操作醫生。
1.2手術室護理制度不完善:醫院的手術室護理各項制度長期沒有更新和完善,現有的一些制度已經不適應手術室護理的要求。針對不同手術室護理的各個環節規定不詳細,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沒有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團隊建設不夠完善。
1.3手術室護理與病房護理嚴重脫節:由于手術室護理與病房護理嚴重脫節,導致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期間不能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況[3]。
1.4環境不達標、設備不健全:在一些縣級、市級的小醫院,較多使用舊設備,缺少新設備,不能按時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且對設備操作不規范、不合理、設施擺放不當。手術室的清潔度和安靜度難以達標。
1.5護理人員水平有待提高:在環境污染加劇、食品安全堪憂、社會壓力陡增的當下,重大疾病發病率逐年提升,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量,手術室的特殊性對醫護人員的知識、反應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壓力。患者的醫療服務理念改變,更加注重精神治療。因此,一些責任心不強,觀念陳舊的醫護人員,不能有效地與術者溝通,易造成操作失誤和術者的不滿。
2手術室護理措施
2.1術前護理:手術前,除了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儀器和藥品,要及時加強主治醫生和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采用合適的語言,耐心地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基礎知識、手術注意事項、預期效果以及可能產生的并發癥等,以全面地提高其對于手術治療的認知水平,緩解不安情緒。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性格等信息制訂有針對性的手術室護理流程,采取責任到人的分工原則,明確各個醫護人員的具體工作職責,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2術中護理:患者在進入手術室時難免緊張,可通過語言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或適當肢體接觸,緩解其緊張感。手術過程中加強對術者的全面監測,發現問題積極處理并注意保護好患者的隱私,針對其隱私部位,需要及時地遮蓋。手術后,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需要及時地予以包扎和消毒,借助于0.9%氯化鈉注射液將殘留的血跡清理干凈,同時需要注意全面做好相應的交接工作。
2.3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地對患者和家屬進行鼓勵和安慰,講解手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拉近護患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信任度。術后,全面地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及時地予以飲食指導和生活指導,引導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縮短康復時間。
2.4管理制度:根據社會發展的形式和患者的要求,不斷改進和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并詳細規定手術室護理各個環節,明確護理人員的職責,確保護理責任、患者、護理細節落實到人,保證手術室護理管理有據可依。改善護理環境,制定人性化的護理管理措施,科學、合理地配置護理人員,分配崗位,構建高素質的工作團隊[4]。加強手術室護理和病房護理的交流合作,確保病房護理人員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的康復率。
2.5護理人員:由于護理人員知識和經驗有限,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過于盲目、隨機,沒有完整的體系,導致患者對疾病與手術治療的認識與理解不系統,對醫護人員配合程度不足[5],可對護理人員及時開展培訓活動,借助崗前學習、工作崗位的學習來彌補不足,從實踐、理論等方面提高技術水平。對護理人員講解先進設備的使用技能,這樣不但能進一步地了解新型醫療設備,還能從根本上規避手術室護理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合理排班和輪休,調整考核和獎懲制度,減輕護理人員的壓力,調動其積極性。
3討論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護資源的改善,人們對于健康的認知與醫療服務的需求發生改變,有效、優質的手術室護理是醫院優質服務的重要體現[6],也是綜合評估醫院業務水平的重點項目之一[7]。手術室整體護理將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融合為一整體,打破手術室護理的局限性,顯著地提高了手術室護理的系統性、連續性,有效減少交接所導致的疏忽,幫助醫護人員更為詳細地掌握患者信息[8],但實施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問題。而細節護理彌補了整體護理的不足,有效地規避護理風險,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因此,手術室可采用整體護理和細節護理相結合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人性化的服務,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水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8(21):362-363.
[2]馮滿清.手術室整體護理對婦科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1):41-42.
[3]范娜美.人文關懷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重要性[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8):912-913.
[4]郭亞榮.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4):154-155.
[5]蔡靂.整體護理在手術室運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4):142.
[6]趙春珊.適室護理對手術室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8):148-149.
[7]王偉紅.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11(9):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