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方法范文

時間:2023-04-07 10:4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發音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發音方法

篇1

1、單音訓練法,發音之前先做好閉口打哈欠狀。在氣息推出的同時,胸腔打開,嘴里發長元音[i:](或[u:][a:]皆可),并盡量拖長(30秒-60秒)。意念中想象體會胸腔打開狀(可想象手風琴的風箱張開或雄鷹展翅)多次反復練習就能獲得胸腔共鳴的效果。

2、長句(段落)訓練法,發音之前做腹式呼吸一次,作聞花狀。在氣息推出的同時,嘴里開始朗讀句子(段落),盡量不要換氣,堅持拖長至30秒-60。意念中想象并體會:胸腔打開狀或手風琴風箱打開狀。堅持反復練習即可獲得胸腔共鳴效果。

3、“木塞”訓練法,如果以上兩種方法的效果都不明顯,說明你的發聲習慣非常頑固,“牙關太緊”,“共鳴點”無法象美國人一樣“靠后”,所以為了幫助你盡快地養成正確的好習慣,教給大家一個“野蠻”的辦法,那就是使用常見的“木塞”進行訓練,聽起來不太“”,但對于“反應稍慢”的學員,效果卻是非常直觀、有效!

正如俗話所說:一蠻三分理!將木塞清洗干凈,然后放置于牙根處,感覺口腔空間增大。然后做腹式呼吸,在氣息推出的同時,開始朗讀句子(段落)。意念中想象并體會:胸腔打開狀或手風琴風箱打開狀。堅持反復練習即可獲得胸腔共鳴效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聲母;發音部位;發音方法

作為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師范院校的學生特別重視學習普通話。但他們往往重視語音訓練,而忽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或許“知其然”,卻未必“知其所以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聲母時,只是注重發音訓練,跟教師學,跟錄音學,反復模仿,不斷練習,而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理論知識不感興趣,甚至有些發怵。比如,學會了聲母t的發音,但是對“舌尖中、送氣、清、塞音”很多學生頗感棘手。究其原因,一是對理論重視不夠,二是找不到簡單有效的記憶方法?!熬殹币惨锌茖W的理論做指導,盲目訓練的結果不是誤入歧途,就是事倍功半。這個問題應該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

聲母的發音部位,分為:雙唇音b p m、唇齒音f、舌尖前音z c s、舌尖中音d t n l、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面前音j q x、舌面后音ɡ k h七類。聲母的發音方法:按形成和消除阻礙的方式的不同,聲母分為塞音b p d t ɡ k、擦音f s sh r x h、塞擦音zh ch j q z c、鼻音m n、邊音l五類;按發音時聲帶是否振動,聲母分為清音(b p f d t ɡ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和濁音(l m n r)兩類;按發音時氣流的強弱,把聲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分為不送氣(b d ɡ j zh z)和送氣(p t k q ch c)兩類。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記憶的難度確實不小,但它又是最重要的基本理論知識,必須熟練掌握。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漢語知識》(1999年4月第1版)(見P21頁)、《聽話和說話》(2004年6月第1版)(見P40頁)、《幼兒教師口語》(2011年7月第1版)(見P34頁),三本教材中均有聲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列表,多年來筆者發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教師不能只注重內容講授,還要敢于創新,不斷改進教法,摸索出更簡單有效的記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理論學習變為趣味性的理論掌握。那么,該如何幫助學生巧妙地記憶呢?原則只有一個:由易到難,先整后零。既要記得快,還要記得準、記得牢,不妨從以下三步驟來入手。

一、先記住21個聲母

把21個聲母分成三行六組。如下圖:

左右正好對齊:左手b p m f,右手d t n l;左手ɡ k h,右手j q x;左手zh ch sh,右手z c s。左邊是4、3、3,剛好10個;右邊也是4、3、3,剛好10個。中間再加一個r,總共21個。左手右手一起比劃,用這樣一個直觀的辦法,隨時隨地都能記住21個聲母。

二、再記住發音部位

把七個發音部位分成三組:①唇部;②舌尖;③舌面。

最容易記下來的當然首先是唇部,分為雙唇(b p m)和唇齒(f)。

其次是舌尖部,分為舌尖前(z c s)、舌尖中(d t n l)、舌尖后(zh ch sh r)。

然后是舌面部,分為舌面前(j q x)和舌面后(ɡ k h)。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并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三段,而是指發音時同舌尖相對形成阻礙的部位,即由低到高依次為上齒背、上齒齦、硬腭前端。

三、最后記住發音方法

相對于21個聲母及其發音部位,發音方法顯得難記一些。我們可以先記住整齊的,再記住零散的;先記住少的,再記住多的;先記住簡單的,再記住繁雜的。還可以適當地編成口訣,幫助記憶。

正象記住21個聲母一樣,分成三行六組,在腦子里構成一個圖像。所不同的是,每組開頭兩個劃上單橫線或波浪線,如下圖: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腦子里形成了以上的圖像,記住每組開頭的兩個(劃單橫線的塞音、劃波浪線的塞擦音)以后,也就大局已定。一個邊音最易記,兩個鼻音也不難記,最后只要用排除法,就可以較輕松地記住六個擦音。

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可以編成口訣來記憶:

聲母總共二十一,分為三行成六組。

塞音塞擦頭兩個,前不送氣后送氣。

邊音只有一個l, 鼻音兩個m和n。

巧妙使用排除法,剩下六個是擦音。

其中的“送氣”和“不送氣”,只限于塞音和塞擦音,并形成整齊的對應,應該說相當好記。至于“清”和“濁”,我們用“記少不記多”的辦法,只要記住濁音4個:l m n r,剩下的就是清音了。

篇3

一、教從表象入手,學在直觀感知由于低年級學生具有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無意注意又占據優勢的特點。

只有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1、情境圖示法 :實驗教材拼音部分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畫面出現了優美的鄉村河畔晨景圖,我們要選擇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圖,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學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邊練嗓,開口唱aa a ,公雞啼叫 o o o,鵝在水中倒影 e e e. 2、實物演示法: 用直觀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準確發音,記住字形。教學聲母f和t時,我拿一把帶鉤的雨傘做教具進行直觀演示。下雨打開傘,傘柄朝下,雨水“tt”滴到地,雨?!癴”把傘收起,傘柄朝上。然后在問答中揭示f和t的讀音及寫法,再通過實物演示來檢驗發音的方法是否正確。在區分b和p,d和t,g k和h發音是否送氣,我拿一張薄紙放在嘴邊,有意識地發出不同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

二、創設倩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表演活動。在活動中掌握所學內容。

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可采用制做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好朋友,一塊出去玩,路上碰見小ü。小ü小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在教學中,組織同學進行一次小表演活動,讓四位戴有“ j、q、x、ü”頭飾的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大聲朗讀兒歌,在四位同學的即興表演中記住“j、q、x”與“ü”相拼的規律,然后在各組之間、同學之間亦進行類似的表演。通過這些表演活動,使學生既掌握了“ j、q、x” 與“ü” 相拼的規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編說童話故事,寓教學內容于故事情節中。

聲調教學中,應主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蓪ⅰ八穆暋?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來學習。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開了家商店,東西非常好賣,這不,小熊今天又該去城里進貨了。開車行駛在平坦的大道上,想著商店紅火的生意,小熊高興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坐,前方出現了一個斜坡,為了爬上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門,汽車在坡上吃力地行駛著,小熊嘴里哼的歌也變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這道斜坡,低頭一看,眼前的路又讓小熊吃了一驚: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難走的路!小熊是樂觀的,盡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車上下顛簸著前進,但它仍然沒有忘記唱歌,不過此時的歌已變成了“ǎǎ?!?。走完了這段難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現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頂,已能看見城里了。小熊高興得不得了,大聲叫著“ààà,進城啦!”汽車飛快地下了坡,小熊為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又進了很多貨物。

同學們在聽上述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a”的四個聲調的讀法及四種聲調符號。

三、編創游戲,開展愉快教學處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潑好動的。

單靠圖片和活動教具學習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所以上課時讓他們動動手、動動腦,做做知識性游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動手、動腦能力,加深記憶,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記憶法。

將要學習的拼音字母配上兒歌、口訣,伴以簡潔、鮮明的節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讀、易記,便于學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時,可采用以下兒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進行教學。兒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兒唱起歌。張大嘴巴“aaa”,嘴巴圓圓 “ooo”,嘴巴扁扁 “eee”,牙齒對齊 “iii”,撅起嘴巴“uuu”,口吹哨子“üüü”。

2、問答法。

采用“師問生答”“生問師答” 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時,可采用以下問答的形式進行。

(1)師:左下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

生: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2)師:左上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

生:左上半圓q、q、q,右上半圓P、P、P.(3)生:一個門洞是什么?兩個門洞是什么?

師: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通過以上一問一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掌握了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摘果子讀字詞游戲。

篇4

關鍵詞:英語語音;教學法;興趣

語言是人類進行社會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果人們要更好地進行社會思想交流,達到使對方正確無誤的把握你所要表達的意思,首先你必須正確發出語詞的語音,通過語音的傳播,讓對方清晰明白你的意圖;其次,如果你所發出的語詞的語音偏離原音,就會使對方感到含糊,無所適從,無法與你建立起交流、對話。特別是當我們進入到英語世界,就感到茫然,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更多地重視詞語的機械記憶,而缺乏一種學習英語的語言情景,無法建立起英語語感,又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從心里無法親近他國語言,很難再短時間消除其心理上的認同障礙。又因為我們是中國人,缺乏一種學習英語的文化背景。諸種原因使得我們很難在學習英語上有所突破。但不管怎樣,我們在學習中國漢語、英語、法語、德語、希臘語等方面,總是有一些普遍的方法,這種方法對我們掌握一門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來說,學習一門語言,最好就是能夠深入到語言使用的地方,通過與那種語言使用區的人們進行親密接觸,這不僅可以了解他們的文化,而且能很好把握他們使用他們語言的規則,通過對語詞語音強弱的辨識,能夠更好地區分語詞的一般使用和特殊使用。然而,當我們沒有條件進入我們所學語言使用區時,我們就只好通過音響、傳媒和其他方式和途徑,學習某種語言。就我們所學英語而言,傳統教學僅局限老師的傳授,這種傳授受應試指揮棒的影響,只是強化了學生的語匯,通過題海戰術,更是鞏固了機械記憶的詞匯,而對于真正掌握英語則差距更遠了。

我認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使用“游戲”營造學習英語的語境,使學生在“游戲”的游戲中,強化口頭發音,識別詞義,辨別語音的語調,準確地把握語詞的讀音,突破傳統英語教學對英語語音重視不夠的局面??梢哉f,語言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三部分構成。語音是語言教學的基礎,更是學習好英語的第一步,如果你跨不出這一步,那么要實現英語交際便是空中樓閣。

我們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詮釋語音在英語語言的教學中所具有基礎性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意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語音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能夠掌握好語音,這就既能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又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認為,如果學生能夠學好英語語音,比較準確流利地拼讀單詞和朗讀課文,順利地聽懂語音材料,自信地開口,這就會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語音學習影響其他語言項目的學習,諸如詞匯、語法等。語言( language)是社會交際的工具,是音義結合的詞匯和語法的體系。語法(grammar)是語言的組織規律,它賦予語言以結構系統,而詞匯(vocabulary)則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它通過語法而賦予語言以意義內容。作為社會交際工具的語言首先是有聲的,它所傳遞的信息首先是通過語音系統表達出來的,所以語音是語義的物質媒介,是語言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3.良好語音有助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技能。如果學生沒有培養起良好的語音感,那么他的聽力與口語匯一定很差。當然,除良好語音外,影響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因素還有其他的,如詞匯量、語法基礎、相關的背景知識、聽力策略等等。

4.學好英語語音是提高自己的聽力和口語前提,是實現學習外語的最終目標——與人交流的途徑。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交流的工具,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是能夠在使用英語的不同的場合恰如其分地使用這門語言與他人進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

從上表明,只要學生掌握良好的語音,他們才能在英語交往中,正確地理解別人,以及表達自己;只要學生學好語音,他們才能建立和增強語感,在交流過程中實現正確接受信息、正確傳遞信息的目的。與此同時,英語語音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探索一套科學有效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搞好語音教學,已成為當代英語語音教師共同的責任。這對推進英語教改也具有重要意義。

英語教學實踐表明,興趣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直接的關系。正如英語學家張士一先生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一旦學生對英語有了興趣并努力地發展這一興趣,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他們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去進行大量實踐練習。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干勁和動力,他們對學習英語語音將很難堅持下去。所以 我認為,“興趣教學”是英語語音教學法方面的主要方法。

所謂“興趣教學”法是指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兩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語音的興趣。首先,在教學方法上,除應用了一些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對比法、手勢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還增加使用了錄音法,對鏡發音法、英漢繞口令練習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電影對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電視、VCD、電腦、錄音機等音響、影像及其他多媒體設備。其次,在教學內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內容知識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網絡、圖書手段等搜尋一些適合教學的、實用性較強的影像資料與教本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梢哉f,英語是國際語言體系中重要的一種。學習英語,語音是第一關,純正的語音和語音教學所包含的諸多內容是首先應該弄清的重要環節。以模仿、說明、比較和對比為主要手段的語音教學方法和技巧,在具體實踐中奏效明顯。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 在英語語音教學中,我認為可以采取“分階段,多手段”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大綱的編排,語音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包括以下內容:音素和單詞音節、句子節奏、音變和語調。就音素這部分教學內容而言,可以采用對鏡發音、口型傳遞、學繞英漢繞口令等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徹底掌握該部分內容。具體實施步驟如下所示:

首先讓學生意識到音素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引起重視。音素是英語中最小的單位,掌握音素的正確發音,是我們改善語音面貌的基礎和關鍵。音素的正確發音方法直接影響著信息的傳遞結果。其次,用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音素的正確發音方法,即在課堂上應用對鏡練習,傳遞口型。接著也可以使用學繞英漢繞口令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篇5

關鍵詞:拼音教學字母發音辨正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普通話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認可,英國“專業學校和學院基金會”主席、政府顧問西里爾泰勒曾說“它作為一種全球性戰略語言……應列入課程,越快越好,漢語普通話將會取代歐洲國家語言,成為英國未來幾代人使用的一門重要語言。普通話在美國小學,也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F在的時代,競爭是十分激烈的,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也成為了一種時尚。普通話正在走近越來越多的人,但美中不足的是,帶有濃郁方音的普通話隨處可聞,往往使不同方言區的人不能充分溝通,成為影響語言交際質量的主要障礙。

由于受地方傳統語言習慣的影響,“方音”有著其與生俱來的頑固的“烙印”特征。我們的學生地處粵方言地區,生活語言都是以“粵語”為主,在長期的粵方言影響下,很多教師、家長的普通話也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方音,這些方音也一直熏染著學生。這是導致“粵式普通話”的主要原因。根據我的教學觀察,發現本地區學生方音主要表現在舌面音、舌尖前音與舌尖后音,前鼻韻母與后鼻韻母相互混淆,認讀與運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漢語拼音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即是孩子學習普通話的“拐杖”又是孩子認知的橋梁和紐帶。說好普通話的關鍵環節是發音,發音的教學更是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的重中之重,因為學生發音是否規范,影響到以后認識漢字、口語交際和學說普通話。實踐告訴我們,對學生進行方音辨正指導宜早不宜遲,那么在拼音教學中如何進行方音辨正指導使“拐杖”立起來。我的做法是:

一、規范發音,突破方音辨正難點

對于粵方言地區的孩子來說,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舌頭的放位問題。抓好發音環節是方音辨正指導的第一步,而發音的關鍵在于讀準音值,而讀準音值的難點是發音部位與發音要領不清楚,而這些往往被教師忽略了,他們認為學生跟著老師能發出音就行了,其實不然。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觀念,從根本上糾正學生錯誤的發音,努力做好一看(指導學生看清發音圖,認識發音部位)、二摸(親手指摸發音部位,也可在教具模型上指摸)、三讀(多種練讀力求當堂到位)、四查(師生、生生互查,對錄音自查)四項工作,加強訓練,指導學生在源頭上學好拼音。

1、借助圖畫,讀準字音。

如果教師只是教給學生方法,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實在太難。如果采用直觀的方法讓學生親眼所見是怎么發音的,舌頭應該放哪里,氣流應該怎樣呼出,那學生的思路就會更清晰。在教學時我除了做好上文說到的四項工作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外,我還充分利用課本插圖。課本上每一個拼音的學習都配有一幅相應的圖畫幫助學生學習。如“zhchshr”的學習,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本上的四幅插圖,“織毛衣”的“織”、“吃東西”的“吃”、“大獅子”的“獅”來教學字母“zhchshr”的發音。

2、借助媒介,辨正發音。

學生嘗試發音,清晰發音要領之后,我們就可以借助錄音、多媒體等進行辨正發音練習,讓學生反復聽音辨讀,力爭讓每個學生發音到位準確。

3、看圖說話,鞏固讀音。

可以在網上搜索大量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話,如:蜘蛛織網圖、知了在鳴叫圖、小朋友們被雨淋濕了等圖片,在說話交流中既鞏固讀音,又訓練說話表達能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二、激趣,誘導參與辨正活動

一年級的學生處于語言的積累初期,而拼音的學習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師只是讓孩子們簡單地一遍一遍地讀去寫和拼,學生肯定不感興趣。所以我們的教學要按低年級的思維水平和心理特征,想方設法創設拼音教學的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從而不斷地去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

1、在游戲中強化。

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游戲中學習記憶拼音可事半功倍。寓學習于娛樂的教育模式。以喜聞樂見的游戲為手段、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拼音基礎。在粵方言中一般是沒有舌尖后音zhchshr的,所以學生常常把它們和舌面音jqx和舌尖前音zcs混淆了。要學好普通話,必須把這三套音分開。為了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學生在這方面的缺陷,我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游戲練習,在課前我收集一些這方面的詞語讓學生練習比較,如:師長—司長、主力—阻力、長度——強度、詩詞——稀奇等詞語讓學生辨別,并且把它們制作成為拼音卡片給學生做游戲。例如:采取開火車的形式,用字母卡片,進行快速讀出字母;也可采取游戲方式,四人或二人一組,用學生學具里的字母卡片,輪流出“牌”,誰最先讀出“牌”,“牌”就歸誰所有,最后比誰的“牌”多等游戲。這樣,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在“玩”中掌握了拼音知識,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讓學生樂學。在拼音教學中,開展一些有趣的競賽和游戲,給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學內容注入了活力,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上有緊張思考、激烈的競爭,又有歡樂、愉快的享受。

2、在兒歌中強化。

第一、重視課本上的兒歌,指導學生讀準讀好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第二、采用自編兒歌進行強化訓練。例如:在教聲母發音時,教會他們《聲母發音歌》:“聲母發音不一樣,用心練來仔細想。雙唇用力bpm,唇齒用力f;舌尖用力d和t,鼻音邊音n和l;舌根用力gkh,舌面發音jqx;舌尖平放zcs,舌尖翅起zhchshr;嘴角向后y,嘴巴小圓w”和《聲母詩》春日起每早,采桑驚啼鳥,風過撲鼻香,花開落,知多少。把拼音變身成漢字更容易讓學生所掌握。在教鼻韻母發音時,則教會他們念一首《鼻韻母發音歌》,即:“單韻母,連鼻音,前后鼻音要區分:前鼻韻母舌前伸,后鼻韻母抬舌根”。

第三、進行繞口令的強化訓練。如:天上一個盆,地下一個棚,天上的盆掉下來砸壞了地下的棚,地下的棚碰破了天上的盆。棚要盆賠棚,盆要棚賠盆(en/eng)。這些兒歌和繞口令瑯瑯上口,小朋友們讀得津津有味,很快從中記住了發音要領,從根本上糾正了不良的發音習慣,也比較順利地闖過了拼音發音難關。這樣即激活了課堂,又提高了效率,根據我的檢查這些拼音的讀音,課內的過關率就達95%以上。

三、巧妙遷移,鞏固方音辨正成果

由于方音的頑固“烙印”特征,方音辨正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僅有訓練而不注意堅持運用,其結果只能事倍功半。受方音區大環境的影響,往往會形成校內和校外、課內和課外分別出現“一種語言,兩種說法”的情形,這種情形的形成從一定程度上會弱化訓練效果。因此教師應努力為學生設計針對性較強的語言遷移練習,形成氛圍,以鞏固方音辨正成果。

1、生活中練。

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時時練語音。在辨正方音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方音與普通話相異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也非常重要。一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所以只要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學習效果也會特別明顯。為了提高認識我會把課室的事物貼上寫有音節的卡片,讓學生自己去試著拼讀,或者在平時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也寫成音節,讓學生比賽讀,并且要求學生回家也試著給同學的姓名、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家具、電器等物品標上拼音練習讀,試著做小老師和家長一起學習,如果遇到困難時及時請教老師、家長或同學。同時我們也可以要求家長與我們一道進行方音辨正成果的鞏固練習,家長與孩子共處時,要求家長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觀察說話的訓練。

2、閱讀中練。

篇6

一﹑巧設情境,讓學生了解漢語拼音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這種重要性也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多年的低年級語文教學讓我形成了一種習慣,每當我接過一群天真可愛的一年級小朋友,在帶孩子熟悉小學的學習環境后,我并不急于讓他們學習漢語拼音,而是給學生帶來一個小小的測驗,先找一些很簡單的漢字,考考他們,以此來表揚肯定他們成績,然后出一些他們不常見的字故意難住他們,這是我就告訴他們:“如果學會了拼音,你們自己不僅會認識這些字,而且還會認識更多更多的字那樣你們就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了?!比绱艘粊?,孩子們既認識到了漢語拼音的重要,又提高了興趣,還增強了自信心。接著我會教給學生一首兒歌:“拼音字母用處大,看書識字需要他,幫助學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睂W了這首兒歌后,我就引導著同學們以極大的熱情進入了漢語拼音的學習中。

二﹑加強直觀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強調學生要喜歡學習,有學習興趣,從中感受學習的興趣。而低年級的孩子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以在教學中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就非常重要了。

在教學發音時,我主要通過“看圖”﹑“示范”﹑“演示”等直觀手段,讓學生觀察﹑模仿﹑掌握要領,形成技能。如在教學中“A O E”時,先利用插圖引導學生,插圖活潑大方,字母的音既表音又表形,美觀大方,容易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借助“啊”“喔”“鵝”來讀準A O E的音,接著教師示范,讓學生觀察﹑模仿,然后利用口型圖,結合直觀教具的演示,讓學生掌握發音要領。

教學字母的形,我們要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如教學d t時,可以用硬紙片剪成和課本圖形上的馬蹄印﹑傘把兒相似的字母卡片與之重合,幫助學生建立直觀形象,告訴學生:馬蹄印兒d d d,,傘把樣兒t t t 。這樣,學生就很形象的把d t記在腦子里。教材上的圖能示形的,我就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圖不能示形的,我就引導學生要聯系生活中能示形的物體幫助記憶字形,如小2 Z,半圓C,半個8字就念S。復韻母教學可以用連讀方法記憶。利用以上教學方法學漢語拼音,直觀形象,便于學生學習,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暢游

環境對孩子學習漢語拼音也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時刻處在漢語拼音這種大環境中,在語言環境中學習漢語拼音,那么孩子們認識漢語拼音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在教學漢語拼音的那段時間里,我時刻注意營造一種學習環境,把一些易混肴的字母,如b—d、p—q、ei—ie等,配上各種顏色用剪紙形式表現出來,掛在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里,讓學生反復比較、認讀,這樣做不僅美化了教室,還讓孩子們反復學習鞏固了拼音。我還會讓同學們用漢語拼音試著拼寫自己的姓名、全班同學的姓名、學習用品的名字等。一段時間下來,同學們拼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四、寓于教學,讓學生輕輕松松學拼音

初入學的孩子自制力一般都比較差,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重復單調講授,兒童注意力往往處于分散狀態,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要進行形式多樣的練習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可采取“念口訣”、“讀兒歌”、“做游戲”、“開展競賽”等方式進行拼音教學,是兒童始終在興趣盎然中學拼音。如在教學j q x與ü相拼ü上兩點省寫規則時,可利用口訣:“小ü碰見j q x去掉兩點還念ü或u。小ü小ü有禮貌,見到j q x就摘帽,摘帽還念ü”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把這一規則記住了。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記憶。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時,我們就可以把一些知識點編成兒歌,如在教學“b p m f”時,讓同學們學習兒歌:“右下半圓b b b,右上半圓p p p,兩個洞門m m m,一根拐杖f f f?!睍r間一長,孩子們自己也能編出兒歌來。采用兒歌形式教學漢語拼音,學生樂學易學。

篇7

一、形式多樣,寓教于樂

一年級學生由于受心理發展水平和受知識經驗的制約,其主要的學習動機直接與學習活動相聯系。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如:“圓圓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學到聲母“t”時,我問“你準備怎么記住t的樣子呀?”一名學生立刻說傘把“t”。我聽后大加表揚,然后在對“f”和“t”加以比較,同學們很快就記住了他們的字形。后來的漢語拼音學習,基本上是學生自己編兒歌記字母,我只是稍加指點。如“姐姐弟弟來摸瞎,兩個門洞mmm”,“椰子樹上椰子多,左i右e ie ie ie”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了發展。

除此以外,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發揮想象編造故事,吸引學生。如:“j、q、x,小淘氣,看到ü眼,就挖去”這樣就使同學們很快記住了“j、q、x”與“ü”相拼的規則,而且學生對這類故事特別感興趣,印象特別深刻,新知識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二、課件展現,圖音結合,色彩記憶

多媒體計算機應用于漢語拼音的教學能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激發興趣,展現色彩鮮艷的情境圖把學生帶入了美的境界,進行美的享受。如:在教學單韻母u:圖上畫著一只烏鴉在池塘邊的大樹上做窩。出示投影片學生仔細觀察。這田圖上畫著什么?它在干什么?它跟單韻母u什么相似點?學生仔細觀察后得出答案:單韻母u的發音和烏鴉的“烏”第一聲相同。樹上的窩就像單韻母u。這種方法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三、可以組織一些游戲活動,以鞏固學習效果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總是運用傳統的方法,背呀、寫呀、念呀,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感。這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安排一些活動膠體、振奮精神的游戲,調節一下氣氛。如:在學完了聲母和韻母后,我就組織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寫著聲母或韻母的頭飾。游戲開始后,先請一位同學到前邊來,說:“誰是我的朋友?”下面的同學誰的頭飾上的字母能與前面同學的字母相拼,就走到前面來,回答:“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學再齊拼組成的音節,接著其他同學再繼續作找朋友的游戲。通過這次游戲活動,學生們從緊張單調的學生氛圍中解脫出來,變學為玩,活躍了學習氛圍,鞏固了拼音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8

在西方音樂劇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從早期二、三十年代的《演藝船》、《引吭高歌》、《波吉與貝絲》,到五十年代的《西區故事》、《窈窕淑女》,六十年代的《屋頂上的提琴手》、《你好,多麗》、《啊,加爾各答》,七十年代的《耶酥基督超級明星》、《油脂》、《艾維塔》,一直到九十年代的《貓》、《歌劇院的幽靈》、《西貢小姐》、《悲慘世界》、《美女和野獸》,音樂劇一直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伴隨著音樂劇的發展,音樂劇的演唱方法也同樣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音樂劇的演唱方法從最初的單一的、類似輕歌劇的美聲唱法為主再到爵士、流行、搖滾等各種唱法并存,并且在這種基礎上形成一種以美聲唱法為基礎,融合了各種唱法特點的音樂劇主流唱法,我在這里稱之為“音樂劇唱法”。西方音樂劇的大量經典曲目以及目前正在紐約百老匯及倫敦西區這兩個世界音樂劇中心上演的音樂劇基本都是采用這種唱法在演唱。

在演唱技巧上音樂劇唱法重視呼吸技巧的運用,大多采用與美聲唱法相同或相似的深呼吸支持――也叫做“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尤其是在高音區這種呼吸方法的采用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從而可以比流行唱法采用的“胸式呼吸”具有更多的藝術表現力,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強烈藝術感染力。但在很多抒情的段落和中聲區,音樂劇唱法又往往采用與流行唱法相似的較淺的呼吸支持的“氣聲唱法”,這種呼吸的支持因為借助于話筒能使演唱者的發音吐字自然清晰、有親切感,更容易被普通的觀眾所接受。在共鳴的運用上,音樂劇唱法主要使用較低位置的口腔和胸腔共鳴,因為有電聲音響擴音的幫助,音樂劇演員不必象歌劇演員那樣為了獲得最大的音量而追求“全共鳴”,尤其是“頭腔共鳴”。美聲唱法對于歌唱共鳴的要求是全共鳴和保持聲音的位置的統一,其中尤其涉及到美聲唱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關閉”(close),簡單地說這一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做到聲音在高、中、低音區位置和音色的統一,而這一技術的掌握也是美聲演唱中最難的歌唱技巧之一,尤其對男聲部來說。而音樂劇唱法因為在中聲區就多采用口腔和胸腔共鳴,因此進高聲區時就不必采用“關閉”的技巧,借助話筒的幫助,音樂劇唱法在高聲區唱法往往采用“開放式”的唱法,主要依靠良好的深呼吸支持和聲帶閉合能力來完成這一技術,這種技巧的掌握從難易程度上比美聲唱法的“關閉”技術也要容易很多,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正是因為音樂劇唱法的這種“共鳴位置的不統一”反而增加了它的藝術表現手段。

總的來說,“音樂劇唱法”的演唱特點是:深、淺呼吸支持的靈活運用,共鳴多采用口腔、胸腔共鳴,高音區多采用“吶喊”式的開放唱法,咬字比較強調字頭、字尾的形狀,比較注重音色的明亮度,善于運用麥克風進行多種音色的靈活變化,行腔、走句、潤腔、裝飾音的處理細膩、自然,在情感表達和藝術形象的塑造上有很強的運用能力。

將音樂劇發展過程中的演唱方法進行歸類總結,大致可以分為:美聲唱法、流行唱法(包括爵士、搖滾唱法)、音樂劇唱法。(在我國音樂劇的創作中對于西方音樂劇演唱方法的類型有了創造性的發展。從中國音樂劇的最早雛形――歌舞劇如60年代的《劉三姐》開始,直到我國原創音樂劇如90年代的《秧歌爛漫曲》、《白蓮》、《秋千架》、《中國蝴蝶》、《五姑娘》、《同一個月亮》等作品,在唱法上將中國的民族唱法、民間原生態唱法、戲曲唱法都運用到其中,這些唱法的采用可以看作是我國音樂劇工作者對西方音樂劇演唱方法的大膽開拓和創新。)在音樂劇的表演過程中,上述的幾種演唱方法往往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根據作品的題材和風格進行相應的組合。

音樂劇的演唱有強烈的戲劇性和角色的多樣性,很多的演唱唱段完全是流行歌曲的升華,要做到歌手與人物角色、聲音與演唱表現的完美結合,甚至在同一首歌中,有多種不同的聲音位置變化,即不同“支點”的運用,這些看似很單一的問題,聯系在一起,其實是一個很綜合的運用過程,我們以《回憶》為例:

《回憶》(MEMORY)這首歌是大家較為熟悉的經典唱段,它是音樂劇《貓》中“魅力貓”格瑞澤貝拉的內心獨白,它的旋律好聽,被眾多的聲樂演員選擇為參賽曲目,這說明歌曲難度較大,有很高的藝術性。我們試著分析,如果這首歌曲只是用純粹的、自然的聲音來演唱,歌曲的技術含量就體現不出來了。正是因為扮演“魅力貓”的演員在演唱中用到了表現悲哀的聲音,顫抖的聲音以及絕望的呼喊等等,這些聲音的運用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具體表現為在垂直通道中,然后建立不同“著力點”,最后將“著力點”的理性使用上升為下意識的舞臺演唱運用。

一、分析劇中人物的需求,選擇相對應的適用聲線。

運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時,氣息穩定和腔體打開是演唱歌曲的前提。氣息作為演唱的根本和支點,在任何演唱中都不會變化。而腔體也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于我們的肉體之中,它是由上共鳴腔中的口腔、咽腔、鼻腔、鼻咽腔、頭部的孔腔和下共鳴腔的胸腔共同組成。這些共鳴腔體是根據人體的生理條件決定的。由于每個人的生理條件不同,思考方式不同,產生的聽覺和感受就會不同,運用“垂直通道”時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因此獲得的聲音效果就不一樣了。我們把氣息作用在自然發聲的同時,訓練共鳴腔體的運用,最后獲得的聲線就是在一定合理用聲的方法下,形成的自己最本質自然的聲線。

人聲作為一種“器樂”的聲音也是有多種聲線,根據不同角色的需求我們可以在原聲上,進行控制和調節,變化后的聲線更適合于歌曲的需要。二十歲左右的演員,要演唱“魅力貓”這種聲線,就必須把聲音做得成熟,厚重一些。據個人聲線的不同,本身偏厚重的聲線,變化不會很大,而較為細窄的聲線就要夸張的運用到“垂直通道”的共鳴。這個腔體的管道越大,聲音就越大越厚實;腔體的管道適中,一般是自己的自然聲道;刻意收住腔體的管道,聲音會變得細膩、單薄一些??傊?,腔體調節到不同的開度,也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

二、分析劇中人物唱段要表達的情緒,來選擇修飾的具體運用。

找到最合適的聲線后,對歌曲的音樂情緒表現要進行分析,在音樂的哪個部分表現得悲傷或絕望等等?!靶揎椧簟敝械膮群?、上滑音、下滑音、顫音、抽泣、假聲包括一些氣聲的特殊運用等等,都是演繹歌曲的憂傷、悲泣、真摯、委婉、激情等聲音表情的一些適用從技術用聲的演唱技術上來講,每一種“修飾音”的發聲位置又有不同的變化。例如“吶喊”的聲音位置用在喉咽腔較末尾的部位,“著力點”在咽壁的最里端;“抽泣”的聲音位置在鼻咽腔,強烈的“抽泣”在中部,一帶而過的下“抽泣”,“著力點”在鼻腔的前端。在這些細微的音樂表現中,我們也能感覺到聲音位置的細微變化,這就是“橫向共鳴”在“縱向腔體”中所產生的具體聲音特點。不假思索的運用“修飾音”的話,會導致“修飾音”失去個性的特征,亂用聲音導致嗓音損耗,原本修飾的效果變成畫蛇添足的敗筆。

我們要關注的是這些聲音的位置,都是在不同的共鳴腔體中涉及到的發聲器官的肌肉運動。每一個“著力點”也是“共鳴”與“垂直通道”的“焦點”。它所對應的是一些發聲器官的一些不同的肌肉或肌群,這些肌肉或肌群是一個大的機理的組成部分,要想正確的找到所需的聲音,應對每一個聲音位置依次進行訓練,直到各部分肌肉或肌群都得到了神經系統很好的支配,不需費更多的力氣就能自如的運作??梢?,我們獲得的聲音,不是單一的一條渠道可以完成的,深入到音樂中每句演唱,我們就不難發現,每一個或每一組聲音都是有據可查的。

三、在完善演唱技巧的基礎上,用真實的情感帶動演唱。

我們在做好聲音的主要線條時,要有一個聲音傾斜的方向。例如《回憶》的部分“Memory”這一句的演唱,樂句起音”ME“的位置較高,要做到很有張力的聲音效果,“著力點”必須靠后,一張嘴就要打到口腔共鳴的最高點,小舌頭的部位就是“橫向共鳴”在整個腔體中的“著力點”,后面的“MORY”的演唱是延續前面的聲音位置,但是當開口音逐漸轉化到閉口音“I”上時,我們的 “著力點”的位置又轉向到口腔的前方,聲音在唇齒之間受力。需注意的是,在這種很短的旋律當中,位置發生變化時,我們要提前做好用聲“著力點”的傾向,不能很唐突的變換聲音位置,要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狀態中,提前感受聲音的位置做到流暢、圓潤的轉化。如果音樂演唱中,沒有了這些細微的聲音變化,音樂就會變得淡如清水,毫無滋味。

篇9

一、生理缺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障礙因素

生理缺陷的學生學習漢語拼音與正常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不同,其面臨的困難更多,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難度更大,學習漢語拼音的障礙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功能感知能力比較差

生理缺陷的學生,往往因為其某個生理器官功能的喪失,使學生生理器官功能的感知能力比較差,甚至完全喪失,教師在對視覺上有生理缺陷的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注意這些學生的器官功能弱點,并盡量選擇其較好的器官功能進行配合學習,以彌補器官功能的缺憾。

(二)注意力和興趣狹窄

生理上有缺陷的學生,因為其身體上的缺陷,使得其社會行為非常不便,這也使缺陷學生的興趣與正常學生的興趣更加狹窄;同時因為學生生理缺陷造成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甚至一些學生的注意力常常處于渙散狀態。

(三)語言與思維能力欠缺

聾啞學生因為其先天性聽力和語言能力的喪失,使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完全失去其能力,在思維邏輯方面受到影響,在理解一些概念時會出現混亂不清的情況。

二、生理缺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方法

針對有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學校對其的關心,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教師在針對生理缺陷的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學習時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理解漢語拼音的作用,掌握漢語拼音的用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自信

自信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礎,自信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生理有缺陷的學生來說,幫助其建立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進行漢語拼音的學習,則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對其漢語拼音的學有幫助。筆者針對聾啞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進行學習,效果較好。筆者經常與學生溝通,因為學生為聾啞患者,在溝通的時候,筆者學習了相關的手語,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參與體育運動,在游戲和運動中通過手語的方式贊揚學生的出色之處。并且將漢語拼音的學習融入到運動和游戲中,還會用手語的方式告訴學生一些關于拼音的兒歌,幫助學生進行拼音的記憶。一些學生在運動和游戲中表現出眾,對拼音的學習也增加了興趣和信心。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情感,讓學生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溫暖,因此學生的情感也會發生變化,對拼音的學習更加具有熱情和自信。

(二)調動學生綜合感官,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拼音學習

生理有缺陷的學生因為生理上的障礙,使其一部分生理感官不能參與到拼音學習中,不能像正常學生一樣進行聽、說、讀、寫的拼音學習和聯系,因此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已不適合這些“特殊”的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調用學生的其他健康感官,讓學生“感受”拼音字母,通過其他感官的補充,彌補其他器官的缺憾。比如,針對聾啞學生,因為其聽力器官和語言器官對于漢語拼音的學習產生障礙,于是筆者便采用“摸”式聲音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拼音教學。筆者在對拼音教學中,通過左手的活動表現口中舌頭的變化,通過右手的輔助表現口腔的與舌頭接觸的位置和情況,以此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覺,即使在聽不到的情況下也能通過看學習拼音。筆者還讓學生摸自己的喉嚨和鼻息,感受聲音的震動,感受呼吸的配合,通過“摸”的方式把握發音的技巧,對于聾啞學生來說,手是他們感受世界最好的方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拼音學習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雙手“摸”來學習拼音。

(三)教師家長溝通,構建拼音學習氛圍

學校的學習只是學生學習環境中的一部分,如果僅僅依靠學校的學習,學生難以掌握拼音的實質,難以鞏固拼音學習成果。因此,教師要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與家長一起共同構建拼音學習的氛圍,讓課堂的教學延伸到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讓學生隨時隨地鞏固知識。教師與家長是學生學習非常重要的兩個協助因素,只有教師與家長達成學習的共識,家長配合教師的學習進度,才能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比如,筆者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與學生的家長溝通,告訴家長當前學校學校到的知識點,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定時開設家長交流會,讓家長學習教師所運用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家中教學,并且還可以運用家中的相關設備進行擴展教學,如運用音響,在上面放上豆子,讓學生感受聲音的律動,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學生的拼音教學更上一個臺階。

三、結語

篇10

1.比較、歸納與遷移的學習方法。

[例1]學習元音字母的發音規律

第一步是比較與歸納,朗讀已學過的單詞,體驗字母a的發音,如Aa apple animal antAa發[?覸]。第二步是遷移與運用,根據所總結出的發音規律嘗試朗讀生詞,如Aa[?覸] tap。第三步是再次比較與歸納,[?覸]taptape(name plane)Aa發[ei]。第四步是通過類比,發現規律,如“找規律:a e i o u的發音”,呈現單詞第一排tap bed bit not cut,第二排為tape these bite note cute。

引導學生將5個元音字母的發音現象放在一起,尋找規律??偨Y出:第一排的是“閉音節”元音字母發短音,第二排的是“開音節”,由一個元音字母加一個輔音字母,再加一個不發音的e組成,這里的元音字母發它本身的音(即長音、字母名稱音)。

2.用符號記錄語音現象的學習方法。

[例2]

在朗讀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充分模仿錄音朗讀,還可以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來記錄語言現象。如升調↗,降調,重讀,連讀 ,停頓/,等。在初學階段,用標記來輔助朗讀,可以使朗讀更流暢,語調更自然,發音更地道,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自主制作語音詞匯表。

[例3]含字母a的發音的例詞有:[?覸]cat, bag,cap,black,apple,have;[ei]cake,grape,plane,bookcase;[?藁∶]class,banana,dance,after;[?藜]banana,balloon,cinema,above;字母組合ea[e]bread,sweater;等等。特殊發音的單詞有:orange[i] water[?蘅∶] what[?蘅]...

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有一定的耐心來做一些收集和歸類的工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所學的單詞根據發音歸類到表格中,新學一個,添加一個,同一個單詞也可以既屬于這一類,又屬于那一類,如:banana。平時學生可以經常朗讀自己所制作的詞匯表,通過發音記憶單詞,既幫助學生發準了音,又牢牢記住了單詞的拼寫。

二、組織有趣的語音游戲活動

1.發音旅行。

[例4]例1的活動開展以后,要求學生練習區分單詞中的元音字母發短音還是長音。

第一步:游戲前說明。請學生每人在自己的旅游地圖上用鉛筆畫出旅游線路,判斷單詞中的元音字母發短音還是長音,發短音的向左轉,發長音的向右轉。

第二步:教師逐個給出單詞cutcuterubmute

第三步:學生核對答案并說明每一次轉彎的理由。

2.“去字母”或“加字母”,變成新單詞。

[例5]an加一個字母,可以變成and,ant,man,fan等等;there去掉字母,可以變成the,here,her,he等等。

學生在玩“變新單詞”的游戲中,不僅體驗了單詞中的相同發音組合,還可以通過比較,發現字母在不同組合時的發音變化。

3.看口型,猜單詞。

[例6]在新授了五官類的生詞以后,老師無聲地讀單詞mouth,讓學生看著老師的口型來猜讀的是哪個單詞。這個游戲的實質是讓學生關注單詞發音時的口型和舌位。老師還可以繼續無聲地讀three,tooth等單詞讓學生猜,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鞏固th發[?夼]這個難點。

三、利用多種資源教學語音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例7]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中Part H Say a rhyme有這樣一首兒歌:A letter for me/I’m rowing in the sea./A bottle is near me./There’s a letter for me.It’s from my Uncle Lee./It says,“Let’s meet at three/On the beach under the tree.”

這首兒歌中的韻腳是[i∶],用這首兒歌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字母和字母組合e,ea,ee都發[i∶]。同時,因為兒歌的節奏感強,學生在朗讀兒歌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英語的節奏、弱讀和意群等語言現象。因此,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兒歌資源,對提高學生的語感有很大的幫助。

2.充分利用繪本資源。

[例8]

繪本資源打破了因反復模仿體驗而引起的枯燥感,喚醒了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