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區教育范文
時間:2024-04-01 15:34: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社區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保健娛樂只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此,必須要大力宣傳社區老年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屬性,糾正對其錯誤的認識。三是轉變社區老年教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年教育的觀念。社區老年教育是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有益結合,具有非正規的特性。當前推進老年教育社區化,主要是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利,彌補學校老年教育在辦學規模、受眾范圍局限以及教育資源有限的不足。因此,必須要在全社會樹立起正確的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目標和方向,大力推動社區老年教育。
二、優化辦學外部環境,提高推進社區老年教育的積極性
外部環境主要是指黨委和行政對辦學的主導作用,也就是企業黨政領導、黨政職能部門對老年大學和老年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以及社會各方面對老年大學的關注度和支持度。我認為,從老年大學發展的現狀來說,辦學外部環境對于推進社區老年教育至關重要。行政主導的作用是基礎條件,沒有黨委和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很難辦好老年大學。因為企業的老年教育不同于地方,彈性較大,沒有強硬的約束。如果領導重視且經濟效益好,老年大學就能辦好。但是辦學實踐告訴我們,老年教育不僅需要辦、而且特別需要辦好。因為老干部的主體已經由過去的離休干部為主轉為以退休人員為主,企業的退休人員越來越多、特別是隨著改制破產的不斷實施,退休年齡越來越年輕,離退休老同志已經成為社區的主力軍。面對沉重的就業壓力,他們進行二次就業幾乎沒有可能,在家又無事可做,老年人再學習就顯得特別需要。老年人可以通過老年大學、社區活動等,增長知識和技藝、促進身心健康、充實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機制,形成社區老年教育聯動發展的局面
針對當前社區老年教育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的問題,各級黨委、行政部門要根據社區老年教育的特點,理順關系,明確管理主體,劃分職能界限,充分調動各相關單位的積極性,形成聯動發展的局面。一是建立或明確統一協調的社區老年教育組織機構或體系。可以明確黨委行政的主要或分管領導作為牽頭負責人,理順和整合各部門職能,建立社區老年教育領導和協調小組,實現區域內推進老年教育社區化的統一管理和協調,推動社區各項老年教育活動和服務的開展。二是形成社區老年教育的統一發展規劃。目前社區在開展老年教育方面之所以無序以及難以形成聯動發展的局面,主要在于當前老年教育社區化的推進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要求。因此,各區域應該在社區老年教育領導或協調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展開調查研究,摸清各自轄區內社區老年教育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行動規劃,作為指導老年教育有步驟、有計劃進行的藍圖。三是建立社區老年教育統一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強對社區老年教育各相關單位的考核,推動各項老年教育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確保年度任務的完成。四是加強內部管理,著力提高社區老年教育效率。各社區要著眼自身實際,加強對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章立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積極探索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路子,形成穩定的師資保障。
四、整合資源,大力營造共建共享的教學環境
篇2
一、老年社區教育的意義
社區老年教育跟普通的老年大學相比較而言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老年人在自己家門口的居委會社區就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去學習,這不僅節約了老年人來回路上的時間,而且可以更好的兼顧家庭,十分靈活。老年社區教育不需要特別建立專門的活動場所,可以利用社區活動中心、會場、公園等現成的場所來開展教育活動,極大的降低了辦學成本。另外,老年人有著比較高的個性化需求,而社區老年教育的機動靈活性恰恰能夠滿足老年人這方面的需求。因此,社區教育逐步的被老年人所認可和推崇。老年教育的主體和重點也是老年社區教育。
二、老年社區教育的現狀
?S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深,目前與老年人相關的一系列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法律制度層面
從法律制度層面來看,我國目前在老年教育方面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老年人受教育權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證。但是由于發展還未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因此仍然存在著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律體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政策制度層面
2007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頒布,使得我國老年政策日趨完善,更有利的推動了老年教育的發展。但是在一些制度保障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待以加強。
(三)教育資源層面
從老年大學和學習場所資源層面來看,學校數量還偏少且各地區分布不均。如何將老年社區學習建設,特別是在社區教育、遠程教育方面普及到各個區域也是需要極力發展的一部分。
三、老年社區教育的推進途徑
(一)創新社區養教結合新模式
堅持社區養老與社區老年教育相結合的模式,讓老年人在享受社區養老資源的同時吸收老年教育的各類素材。在充分保障自身養老需求的情況下,開拓業余生活,提高生活情操,掌握自己感興趣的一些基本知識技能,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
(二)積極推進老年學校教育模式
地區老年大學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辦符合本地區特色的課程體系,助力老年教育健康有序發展。以本地區社區為根基,特色建設為發展目標,積極探索“家門口的老年大學”,開發符合本地區老年大學的專業課程、現代技術的老年電視大學、富有特點的教育培訓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老年自主學習圈,調動老年人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學校教育在老年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
(三)培養社區團隊學習模式
同一社區的老年人平時往往交流相處比較密切,彼此生活在一個社區,相互熟悉。往往大家參與社區教育活動也是一起進行的。發揮團隊學習的模式,更加有利于老年人對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還能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豐富彼此之間的業余生活。因此,要提倡老年學校社團與老年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
(四)大力發展數字化學習,形成老年自主網絡學習模式
信息化已經在我國教育行業中的大量的普及開來,對于社區老年教育而言,信息化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傳統的受教模式,數字化、信息化學習模式更加便捷高效。對于社區老年教育,可以開設“在線老年社區教育大課堂”,幫助老年人建立自主網上學習、參與網絡老年競技比賽的新模式。這樣不僅更好的滿足了老年人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提升了課程資源的利用率。與此同時,對于一些老年社區教育網絡平臺還需進行更好的優化提升,更好的為老年人提高舒適的學習環境。
四、老年社區教育的發展前景
(一)發展老年教育必須與社區教育更緊密的相結合
隨著大眾教育的不斷普及,社區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更多的教育資源被社區所掌握,社區居民也越來越接受并參與到社區教育中去。作為老年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社區教育對老年教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社區都是基礎。老年教育的責任越來越多的由社區教育來賦予。社區教育擁有著充沛的課程、基礎設施資源,這給老年教育提供了先天的現實條件,老年教育與社區教育更加緊密的結合是大勢所趨。
(二)完善老年社區教育的管理體制
隨著老年社區教育的普及,各地都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何規范和統一各地區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這將更好的整合資源,制定統一的管理標準。比如加大政府工信部門對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開拓資源渠道,加強老年社區教育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等標準化建設。各社區之間應加強聯系,充分發揮資源共享。
篇3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978.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087-02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并出現相應的后果[1],盡管藥物治療是防治高血壓的有效手段,但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才是高血壓防治方面十分重要并且行之有效的根本手段?;诖耍瑖L試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開展了關于健康教育的臨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對婁底樂坪辦事處街心社區的100名60歲以上的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進行隨機分組,分為教育組和跟蹤組,每組五十人。對教育組的老年人進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再通過電話回訪,上門輔導等措施,跟蹤監測健康療程在該組成員中的實施情況。而跟蹤組的成員,則只跟蹤,不進行健康教育,在跟蹤的過程中記錄該組老年人不符合健康療程的行為與習慣,統計并歸檔。
1.1 設置健康教育課程、發放宣傳手冊、設置宣傳欄。通過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人們宣講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起到科普宣傳的效果。
1.2 開設有針對性的健康課程
1.2.1 健康飲食:注重家庭對患都的支持更有利于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控制疾病,尤其是飲食控制方面,要進行合理的膳食調理。教育老年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熱量飲食;肥胖者要限制總熱量的攝入,使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多食纖維素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戒煙,控制飲酒。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2]。
1.2.2 健康心理:舉例說明精神因素與本病的關系,對疾病產生錯誤認識是老年人容易發生的事情,老年人過分擔憂高血壓疾病,害怕有朝一日患上腦中風,對此整日憂心忡忡,過度緊張情緒導致其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過度興奮交感神經,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平衡失調,引起血壓升高[3]。根據老年人不同階段不同的健康問題及時指導,應針對患者情況講解疾病知識,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以積極的態度應對疾病。指導老年人訓練自我控制能力,從而做到穩定情緒,培養寬容的態度,保持良好心態,避免暴怒、焦慮、憂郁、悲觀等負面情緒。
1.2.3 健康運動:鼓勵老年人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根據老年人的愛好和條件安排適當運動。選擇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慢跑、爬山、游泳、降壓舒心操等。提倡循序漸進,按運動前后脈搏變化及自我感覺來調整運動量,運動時心率一般控制在102~126次/min,如運動中出現心悸、胸悶等應立即停止運動。
1.2.4 高血壓病并發癥的教育 如心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眼的病變、腎臟病變的防治。向老年人及家屬詳細介紹并發癥的可能性和風險性,使其認識到良好的血壓控制,可極大延緩并發癥的出現并改善預后。
2 結果
跟蹤回訪,統計歸檔,數據對照:
2.1 對教育組的跟蹤回訪則重于教育課程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的持續情況,并統計教育課程持續情況最好的老年人的數據。
2.2 對跟蹤組的老年人則側重于數據的統計,記錄不良習慣的發生率。
2.3 結果:
3 討論
根據一年半的跟蹤統計,以及數據對照,我社區的五十名高血壓老年患者在經過精心設計的教育療程中,不良習慣得到了相當不錯的改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另外沒有接受教育療程的五十名老年人的不良習慣改善率,復發率都明顯低于前者。
對高血壓老年患者的教育療程展現了它預期的效果,對于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起到了非常好的輔助作用,減輕了老年人的病痛,增強了體制,健康教育是基層高血壓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干預措施[4]。為我社區后續的高血壓教育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 內科學[M].(6).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47
[2] 李潔瓊,李亞茹,伍宏艷.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行為干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4.1(2):9
篇4
【關鍵詞】 2型糖尿?。谎强刂撇涣?;糖尿病教育;效果評價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問題[1]。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系統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癥或應激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代謝紊亂而危及生命。因此,長期的、穩定的、持續性的、嚴格的控制血糖,預防和減慢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降低其致殘致死率,成為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目標[2]。而且要求血糖控制越嚴越好,使血糖盡早達到正常[3]。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和自我管理水平對血糖的控制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患者的健康指導非常重要。但大部分老年人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不同程度下降,給健康指導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我們通過強化教育,使患者最終掌握相關知識,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促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現將實施的方法及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過院的糖尿病患者156例,均符合1997年ADA的糖尿病診斷標準[4]。其中男性99例,女性57例,平均年齡(71.7±8.24)歲,糖尿病病史3 a~21 a。入選條件:年齡≥60歲;出院時空腹血糖≥7.9 mmol/L;文化程度小學以上;神志清楚,四肢活動無明顯障礙。
1.2 方法
將出院回到社區時血糖仍未得到控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對觀察組給予為期10個月的強化教育,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 向每位患者配發教材
《糖尿病基本知識手冊》、《糖尿病飲食指南手冊》供閱讀;病情自我監測記錄本:包括每日的飲食、運動、血糖、血壓、體重等內容記錄。
1.2.2 教育的實施與資料收集方法
由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負責,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對患者從出院回到社區開始為期10個月的個體化教育、指導:采用交談、觀察、傾聽等方式評估患者存在的具體問題,找出血糖控制不良的具體原因,制定個體化飲食、運動計劃、減肥方案,有針對性地實施個體化強化教育、心理與行為指導。具體方法:采用個體化理論知識講解;心理疏導、觀摩和認識食物模型;閱讀《糖尿病基本知識手冊》 、《飲食治療指南》;提問與討論;動員、指導、督促、陪同患者參與運動,組織小組運動等形式;參加小組專題講課、討論與交流;指導自我監測方法、學會記病情監測日記?;颊呓邮軅€體化強化教育時間:1次/周,1 h/次,持續至第10個月末,教育后評價、反饋教育效果,對未掌握的知識、未改進的行為再次強化教育,直至掌握、改進。強化教育第1天、第10個月末記錄、評價相關代謝指標的變化。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s表示,所得統計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處理。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見表1。表1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略)注:*P
觀察組教育前、后對比,上述各項代謝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教育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轉貼于
3 討論
3.1 強化教育促使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行為、代謝狀況改善明顯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大多為肥胖體型,尤其是腹部肥胖者居多,飲食結構大多數不合理。通過強化教育顯示患者的飲食、運動行為、心理狀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代謝指標有明顯的改善(P均
3.2 對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實施強化教育的作法與體會
3.2.1 加強溝通,增強信心
告知患者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系統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長期的、穩定的、持續性的、嚴格的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目標。患者只有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堅持體育鍛煉,配合治療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3.2.2 調整飲食結構,制訂個體化飲食治療方案
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多半是肥胖體型或營養狀況較好的糖尿病患者。故該類患者的飲食療法以低糖、低脂、低蛋白、低熱量為好。根據患者身高算出標準體重,根據標準體重、體型及活動強度確定每日所需的總熱量,然后根據患者的生活條件、習俗、飲食喜好等制定出個體化的飲食方案。
3.2.3 加強運動,制訂并落實個體化運動處方
體育運動可促進糖的利用,減輕胰島負擔,使血糖下降。應根據患者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不同條件制訂個體化的運動方案,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我們的指導原則是:病情較輕、無并發癥者采用慢跑、爬樓梯等有氧運動項目;年紀較大者活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心、肺功能不良、有糖尿病并發癥者在病情許可情況下,以散步為主,2次/d~3次/d,堅持30 min/次,至少不少于20 min/次,因為運動15 min后機體才開始動員、利用糖原,如運動時間少于20 min降糖效果不明顯。步行以70 m/min~100 m/min的速度進行[5]。強調循序漸進,如不能耐受可減少到50 m/min。運動時脈率為100次/min~160次/min(170-實際年齡)左右,運動后疲勞感于10 min~20 min消失為宜。
由于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缺乏,思想上不重視,對控制飲食、藥物治療、運動、血糖監測等執行不嚴格,致使血糖長期控制不理想。正確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認知、態度、行為發生變化,從而提高對自身健康的維護能力,促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而且大多數老年患者記憶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上合并糖尿病并發癥或其他慢性疾病,治療依從性較低。因此,對該人群更應加強健康指導。
參考文獻
[1]范秀珍.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78.
篇5
[關鍵詞] 健康教育;老年;高血壓;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c)-0021-02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屬于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可引起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1-2]。有研究表明[3-4],高血壓病中最為危險的類型是指短時間內血壓重度升高,舒張壓>130 mmHg和(或)收縮壓>200 mgHg,并且伴有重要的器官功能障礙和不可逆性的損害,嚴重者危及生命的安全。該研究為探討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選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176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176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125例,女51例,平均年齡(75.8±7.6)歲,176例高血壓患者均參照WHO/國際高血壓聯盟的高血壓診斷標準。60~69歲(96人),70~79歲(56人),80~89歲(24人),其中大學學歷48人,大中專學歷各占64人;176例高血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頭昏、頭痛、惡心、煩躁不安,部分患者有嘔吐、神志不清、昏迷等臨床癥狀。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等心腦血管疾病,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176例高血壓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本項調查,根據是否實施健康教育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組)76例和觀察組(常規治療聯合健康教育組)100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社區高血壓患者常規治療。觀察組:社區高血壓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聯合常規治療,從高血壓患者進行本項調查開始,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和個體特點做好各項準備,從心理疏導等方面出發,實施優質的健康教育宣傳措施。社區服務中心介紹:向高血壓患者介紹社區服務中心診治環境,生活環境,提高患者對于醫療服務的信任感。心理疏導:針對高血壓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如緊張、焦慮、憂郁等,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提高對于治療的依從性,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調查工具
1.3.1 觀察兩組社區高血壓患者24 h動態血壓監測情況 通過動態血壓監測儀對患者晝夜血壓變化情況進行測定,主要包括24 h、白天、夜間的收縮壓、舒張壓情況。
1.3.2 觀察兩組社區高血壓患者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情況 參照SF-36量表[4],針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總體健康(General Heath,GH)、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職能(Role-Physical,RP)、軀體疼痛(Bodily Pain,BP)、活力(Vitality,VT)、社會功能(Social unctioning,SF)、情感職能(Role-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Leath,MH)等方面進行評價,得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者,健康狀況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社區高血壓患者24 h動態血壓監測情況
觀察組社區高血壓患者24 h動態血壓監測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高血壓患者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情況
觀察組社區高血壓患者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社區高血壓患者急癥是老年科常見病癥,約占高血壓病的5%,并且伴有心腦血管功能障礙,甚至衰竭[5-6]。臨床治療原則是在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內將舒張壓降低100 mgHg或者平均動脈壓降低20%[7-8]。有研究表明[9],當血壓的上升超過自動調節能力之外,可能引起多器官能功能損傷,自動調節對于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對老年社區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通過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聯合常規治療的觀察組和常規治療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對照組進行比較,如表1所示,觀察組社區高血壓患者24 h動態血壓監測情況優于對照組,提示。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活動,通過建立和完善醫療服務機構的整體水平,應采用對于社區高血壓患者責任包干的制度,分別對老年社區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認知、治療依從性、社會角色認可。鼓勵老年社區高血壓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飲食上注意減少鹽的攝入,按照國際標準每日攝鹽量不超過5 g,遵醫囑服藥,避免遺漏服藥導致血壓不穩。鼓勵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作息時間,保證優質的睡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進行少量的運動,漫步走、打太極拳,根據自身條件決定運動的量和次數。
3.2 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如表2所示,觀察組社區高血壓患者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優于對照組,此結果和以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0],該調查作者體會到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由于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文化背景、家庭狀況和自身職業特點不同,對于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認知不一致,健康宣教過程中不能統一應用一成不變的宣教方式,要根據社區高血壓患者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社會角色,采取相對應的談話方式和談話內容,多傾聽社區高血壓患者內心聲音,從內心了解之后再向社區高血壓患者做誠摯而又可接受的健康教育,進而提高社區高血壓患者對于高血壓健康教育的依從性。
4 結論
實施健康教育,老年高血壓患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燕杰,葉楠,魏星.健康教育對門診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2):4246-4248.
[2] 廖艷,林殷,張聰.社區老年人高血壓中西醫營養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82-84.
[3] 李厚雋,黃軍安.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4):132-133.
[4] 張磊,黃久儀,范鳳美,等.美國簡明健康測量量表與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表的對比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6):601-602.
[5] 周麗明,粱小敏.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08,6(6):57-58.
[6] 張力.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的控制作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7(3):328.
[7] 岑偉義.健康教育路徑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外醫療,2009,8(22):11-12.
[8] 吳樅生.健康教育路徑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及服藥依從性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0,31(5):697-698.
[9] 李綠,邱永珍.健康教育提高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研究[J].醫學信息,2009,22(6):997-999.
篇6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社區管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于糖的攝入越來越多,糖尿病的發生也越來越常見。作為一種慢性終身疾病,糖尿病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會繼而誘發眼、神經、心血管以及腎臟等多種慢性并發癥,目前糖尿病以及一系列并發癥的致殘率和病死率都比較高,需要人們給予足夠的重視[1]。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的糾正和情緒的安撫,不良生活習慣的改變,飲食調整等健康教育知識,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于健康行為的認知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我院為探討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社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專門成立護理研究小組,由于現將研究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社區隨訪的老年糖尿病20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56~74歲,平均年齡66.4歲,其中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94例;對照組女性患者55例,男性患者45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7.2歲,其中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96例。所有患者均依據中國糖尿病學會頒布的標準診斷(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3]。排除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腎臟病。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給予糖尿病知識教育,包括飲食控制、血糖的自我檢測、藥物以及運動療法、生活方式等方面,在社區為患者提供有關資料可供學習。對于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了解患者的情況,針對性地指導患者護理,比如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飲食以及運動療法、口服降糖藥物以及胰島素注射法、低血糖時的表現和處理方式、定期監測血糖的重要性以及生活方式指導等等。對于對照組患者僅給予普通護理,不作其它干預。為患者建立個體資料檔案,社區隨訪第1個月每半個月1次,之后每個月1次。主要以詢問和評估的方式進行,記錄患者的有關資料并提出護理問題與解決措施,評價治療效果等。取患者的晨尿作為樣本,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尿微量蛋白,早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ml分離血清,酶法檢測尿尿素和血肌酐。儀器選用自動尿液分析儀(優利特-200(A)型)以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390)。
1.3統計學分析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單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空腹及餐后血糖,肌酐情況都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傳統的腎功能監測指標尿素和血肌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討論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由于護理在患者康復和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重要作用,人們對于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如健康教育比較普遍,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康復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糖尿病治療過程十分漫長,需要患者在出院后繼續進行自我治療[4]。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只有患者正確地遵照醫囑進行自身管理,才能保持血糖情況穩定,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目前許多患者對于醫囑的遵守不夠完善,因為糖尿病并發癥出現過程緩慢,且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往往當發現疾病時已比較嚴重。并且由于糖尿病的終身性,容易使患者產生消極懈怠的情緒從而不配合治療。部分患者還存在經濟上的困難等。健康教育能夠很好地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通過督促的方式讓患者遵照醫囑控制血糖并預防并發癥發生。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不但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更需要患者自身的配合[5]。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對老年糖尿病的治療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情況[6,7]。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在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和干預效果很好,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柏玉萍,王超紅,喬燦華,等.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血糖值的影響[J].實用護理雜志,2012,16(3):27-28.
[2]周達生,姚華庭.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社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0,26(6):25-26.
[3]許樟榮.應重視糖尿病足病的預防[J].中國醫學雜志,2010,26(35):32-33.
[4]朱雪明,單衛民,張國平.糖尿病社區管理的難點討論[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3(3):218-219.
[5] 楊紅玉.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60-61.
篇7
一、老年教育目標體系的解構與融合
老年教育是繼老年大學之后的概念,老年大學設立之初是對老干部的學習補償教育,老年教育是在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終身學習體制的實踐中提出的,是在老齡人口快速增加的社會現實中提出的。老年教育既有教育的社會屬性,又有養老的社會屬性。老年教育是一種特殊教育,是針對老年人這一特定對象開展的教育活動,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標、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評價方式;老年教育又是老年人養老的一部分,是養老過程中的一個階段?,F實社會中具有指導作用的老年教育目標是在老年大學的辦學宗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前,老年教育的目標體系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學習知識,也可以用“增長知識”“老有所學”等來表達,主要是指通過接受老年教育獲得新的知識,如在書法、繪畫、電腦、家政等方面的知識。第二個方面是豐富精神生活,也可以用“陶冶情操”“老有所樂”等來表述,主要是指提升欣賞音樂戲曲、欣賞書法繪畫等美術作品、領會文學藝術作品等方面的能力,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第三個方面是學習養生之道,也可以表述為“老有所養”“教育養老”“健康長壽”等,主要是指學習健康養生的知識,調節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長壽的目的。第四個方面是服務社會,也可以表述為“老有所用”等。這四個方面的目標子項,當前仍然適用,特別是對剛邁人老齡的參加老年教育學習的人非常適用。從教育的本質來講,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老年教育的目標在上述四個方面從教育的角度是切實的、是可行的。但是從老年人養老的方面講,老年教育是養老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講,老年教育更應該是尊重生命、生命尊嚴的教育,通過老年教育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嚴。老年教育是特殊的教育,是針對老年人特殊群體的教育。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在老年時期特別是暮老時期,關注的是如何面對疾病,如何面對死亡。然而我們的老年教育在這方面是避而不談的。尊重生命、尊重老年人就要勇于面對疾病、面對死亡,把病人關懷、養老關懷列人老年教育的目標。這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養老的終極目標。
二、老年教育管理體系的解構與融合
據2014年底的統計,山東省建認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老年教育辦學網絡,全省共建有老年大學(學校)7897所,在校注冊學員54.89萬人,有64.9%的鄉鎮和10.3%的村建起了老年學校。濟南市基本形成市、縣(區)、鄉(街道)、村(社區)四級辦學網絡。老年大學的管理體制是歸口黨委組織部門管理。省、市、縣三級老年大學都是歸口各級黨委組織部,由同級黨委老干部局代管,形成了從上到下的管理體制。從山東省實施老年教育的主體看,各級老年大學承擔著主要的老年教育工作,體現著老年教育的特點。因此,老年大學的管理體制基本上體現著老年教育的管理體制。這種體制在創建老年大學之初和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促進了全省五級老年教育辦學網絡的形成,使老年人及時獲得了教育資源,享受了老年教育的權利。但這一體制在新的形勢下遇到了挑戰。首先是與國家制度層面上定位的不符?!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重視老年教育”。這為老年教育在國家制度層面上定了位,老年教育屬于教育并且歸屬繼續教育范疇。老年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國民教育,既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整個養老事業的重要內容,是公益事業。但是,在國家制度層面上,老年教育終歸屬于繼續教育的范疇。其次,當前的體制有利于干部身份的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而對分布在社區的基層老年人來講,出現了教育不公的社會現象。這種老年教育不公現象,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老年教育當前的體制不利于老年教育的統籌規劃。各業務管理機關在計劃老年教育工作時,考慮的前提是本部門工作要求和業務形勢,老年教育工作規劃應放在國家及各省市繼續教育總體框架內實行規劃。再次,目前老年教育經費非常不足,特別是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的老年教育經費十分短缺。老干部局和老齡工作委員會每年都有老年教育經費預算,但無法統一規劃使用。老年教育經費應納人教育經費的大盤子,并制定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統一規劃老年教育的建設和發展。確保各級老年教育的發展有規劃、制度,有編制、人員,有足夠的辦學經費、較好的教學設施;確保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
三、老年教育辦學主體體系的解構與融合
濟南市承辦老年教育的主體,既有各級老年大學(學校)也有鄉鎮(街道)、村(社區)負責組織工作的部門,還有濟南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濟南出版社、電視臺開展的老年電視大學。省市各區縣的老年大學辦學條件相對較好,有固定的校區、相應的教學設施設備,師資相對充足。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的老年教育學校多數沒有固定的場所,沒有所需的教學設施設備,師資更是相對匾乏。由此來看,社區開展老年教育工作困難相對較多,各級老年大學無法滿足社區老年教育的需求。為解決這一現實矛盾,一是承辦老年教育的主體可以嘗試擴大到少數高等學校進行試點,由高校繼續教育部門承擔社區老年教育工作。由于老年教育的對象是特定的老年人,老年人在參加學習的過程中,應離家相對較近,而且交通方便。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屬地原則,由少數高校試點開展老年教育。高校不僅有充足的教育教學場地、設施設備、師資等資源條件,而且具備開展老年教育研究的科研條件,便于加快老年教育的理論研究,促進老年教育健康發展。二是嘗試引人做慈善事業的企業開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公益事業,嘗試開展老年教育的企業應有相應的資產資金投人,禁止向參加學習的人員收取任何費用。目前,濟南市館騷街社區引進濟南天瑞集團開展老年日間照料服務工作,并對社區老年人開展義務老年教育。
四、老年教育課程體系的解構與融合
老年教育當前設置的課程,主要是閑暇教育的課程,圍繞滿足老年人自身發展個人愛好、天賦和潛能,提高生存質量,開設了陶冶心理健康的文化藝術課程和以提高身體健康的養生課程。如:開設的陶冶心理健康的文化藝術課程有文學鑒賞課、書法繪畫課、音樂戲曲課、舞蹈課等。這些課程的開設不僅使老年人通過鑒賞閱讀文學作品,可以領悟書中的哲學真諦,反思自己前半生的經歷,將讀書的心得體會運用于生活,同時使得老年人通過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來滋補自己的心理。開設的提高身體健康的養生課程有太極拳、網球、棒球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不僅使老年人軀干平衡性、靈活性有明顯改善,同時對老年人感知覺、思維、記憶、情感、意志品質、個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影響。老年教育課程,應按照人發展由成熟到衰老的客觀規律來設置。根據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將老年人分為三個階段:60歲至68歲為初老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身體健康良好,尚能從事適當工作,或是在家從事家務。這一時期的老年人在接受老年教育時主要學習適合自身發展個人愛好、天賦和潛能的課程。68歲至82歲是中老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年人行動開始遲緩,記憶開始減退,疾病開始逐漸增多。這一時期的老年人在接受教育時應主要學習“病人關懷”“養老關懷”“死亡關懷”等課程。82歲以后至死亡是暮老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年人行動進一步遲緩,記憶進一步減退,疾病進一步增多。這一時期的老年人在學習時應以聽為主。根據目前老年教育開設課程的情況和老年人三個階段的劃分以及老年教育是生命尊嚴的教育的內含,克服懼怕疾病、懼怕死亡的心理,在老年人初老階段的后期和中老階段的初期開設“病人關懷”“養老關懷”“死亡關懷”等課程。開設這些課程,其一,體現老年教育是生命尊嚴的教育的內含,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嚴,讓老年人無畏懼、無恐怖地開心舒適走完人生的歷程。其二,引導老年人正確地認識人類生老病死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是自然界的必然規律。向老年人傳播正確疾病觀、死亡觀,使其明自疾病和死亡對于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可避免性、終極否定性和不可逆轉性,澄清對死亡的種種困惑和誤解,勇于面對疾病,勇于面對死亡。其三,引導老年人努力活在當下。只有科學地認識和思考疾病、死亡,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努力活在當下,才能提高生命的質量,實現和創造生命的價值。
五、老年教育理論研究體系的解構與融合
篇8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社區護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指年齡≥60周歲后發生糖尿病或者是60歲以前發病而延續到60歲以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老年人胰島素細胞功能相應下降以及活動減少,基礎代謝率低,成為糖尿病的高發人群。社區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延緩糖尿病的病情進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效果明顯?,F將社區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男32例,女54例,年齡60~87歲;病程5~42年。合并冠心病18例,高血壓28例,腦梗8例,視網膜病變14例,周圍神經病變2例。
1.2方法
1.2.1建立社區糖尿病檔案 由專門社區醫師和護士建立檔案,詳細記錄患者一般情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
1.2.2社區護士定期電話回訪,家庭訪視及門診咨詢,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及用藥情況,指導正確用藥及定時檢測血糖。
1.2.3成立社區糖尿病患者活動中心 由社區醫護人員每月集中講授糖尿病的知識,護理技能的操作訓練,觀看錄像通過網絡宣傳并向社區居民發放宣傳單。
1.2.4成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1] 由社區全科醫生對其進行培訓,再從中選出2名組長,采取小組授課,小組成員互相交流經驗的形式,充分發揮患者的主動性,提高了對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2結果
經過積極治療和社區護理均康復出院,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并發癥也明顯減少或減輕。
3社區護理
3.1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程長,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颊哂捎趯μ悄虿∪狈φJ識,使血糖控制不理想,導致患者悲觀失望,缺乏戰勝疾病的信心。因此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采取單獨談話的方式,首先是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傾訴對疾病的初步認識[2]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所想達到的治療效果。然后針對患者的病情作出通俗易懂,科學合理的解答。讓患者認識到糖尿病是可控性疾病,只要堅持藥物治療,合理飲食,適當的運動,就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3.2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是慢性非傳染疾病,需要終身治療。發病原因除遺傳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特別是攝入高脂、高蛋白、高糖飲食,造成營養過剩。攝入過量的脂肪和蛋白質會導致血糖、血脂增高,糖耐受量降低,胰島素的抵抗作用會增加[3],從而加重糖尿病的癥狀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要加強社區飲食健康教育。①使患者明確飲食治療的目的,控制總熱量,針對病情、年齡、性別、患者胖瘦及身高、活動量以及有無并發癥來制訂不同食物產生熱量及三餐分配表。同類食物可等份交換,確保品種多樣化。三餐分配:一般為1/5、2/5、2/5或一日三餐均為1/3。其中碳水化合物為50%~60%,脂肪為25%~35%,蛋白質為15%~20%。改善患者膳食結構,提倡粗制米面,低鹽低糖食物和含維生素及鈣鋅豐富的飲食,少食動物內臟,高脂高糖高淀粉的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②社區成立糖尿病活動中心,每月開展一次糖尿病飲食健康指導,讓通過專業培訓的醫生和護士授課、專題討論、小組交流心得和飲食搭配操作指導等。③出院患者組建家庭飲食干預小組,由社區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各一人,每周進行電話隨訪,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監督和指導患者認真執行飲食計劃,讓患者做好飲食記錄和治療心得。④加強健康教育將患者合理飲食的相關知識匯制成手冊,發到患者和家屬手中,讓患者主動配合健康飲食的治療。
3.3運動指導 運動能促進糖的氧化利用,有利于減輕體重,改善血糖和脂代謝,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老年糖尿病患者如無心臟病和腦梗等嚴重并發癥,每天要定時,定量,循序漸進的堅持運動,避免過度疲勞。運動時間為餐后1h,30min/次,運動前做5~10min的熱身運動,在運動中不斷加強運動強度,運動后再做幾分鐘的放松運動。運動強度為患者心率達到60%最大耗氧量心率。注意運動中,運動后的感覺,運動前后多飲水,并隨身攜帶糖果和餅干,防止低血糖的發生。運動方式選擇低強度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交誼舞等。
3.4用藥指導 糖尿病患者需要堅持長期治療,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治療。加強用藥教育使患者明確用藥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患者用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由醫護人員向患者講解口服降糖藥的使用方法、時間、劑量、用藥注意事項,不可隨意增減,明確用藥療效、藥物副作用及相應的處理措施。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通過集體授課、個別指導、患者溝通交流、模型教學等健康教育的方式,讓患者了解使用胰島素藥物的療效及掌握胰島素的注射部位及使用方法。①首先指導患者嚴格按時用藥,防止提前或延后用藥,說明提前用藥容易導致低血糖反應的發生機率,延后用藥影響糖尿病的治療效果。②確保注射胰島素劑量準確,舉行1次/w注射筆及注射器的使用方法現場示范操作,并讓患者親自參入操作。同時加強患者注射劑量知識的教育,告知患者使用1ml注射器和注射筆刻度認識方法,注射前排盡空氣再確定劑量,確保劑量的準確性。未經醫生同意,不得擅自調整劑量。③正確選擇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可選擇三角肌下緣、腹部兩側和大腿外側,用人體模型讓患者熟悉注射部位及穿刺方法,注射部位忌用碘酒,只能使用75%的酒精消毒。注意無菌操作,防止感染。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免發生皮下結節和肌肉萎縮,導致胰島素吸收不良,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藥物治療期間定期檢測血糖,根據血糖情況,遵醫囑調整用藥。④正確保存胰島素,用圖片示范法讓患者了解胰島素的保存方法,加深患者的記憶。尚未使用的胰島素應冷藏在2~8℃的冰箱里,并避光保存[4]。正在使用的胰島素從冰箱取出后應復溫后再行注射,注射完畢的胰島素應取下針頭做好無菌保存。
3.5并發癥的護理
3.5.1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 指導老年患者穿柔軟合適的鞋及棉質襪子,每天堅持用溫水泡腳,水溫為38~40℃為宜,時間10min為宜[5],修剪趾甲,不宜過短,防止損傷皮膚。定期檢查足部血管及神經功能。
3.5.2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患病時間長,對低血糖的耐受也不相同,應定期檢測血糖。有條件的患者應1d/w到醫院監測三餐前后血糖,共6次,社區護士每周到患者家里探視,了解病情及血糖變化情況,根據血糖及時調整相應的防治措施。血糖低入39㎜ol∕L,就是低血糖范疇。如出冷汗,心慌,頭暈,意識清楚者可口服葡萄糖,糖果糾正血糖。昏迷患者應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低流量吸氧,靜推葡萄糖。
4結論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延續。通過全方位的全過程健康教育的社區護理,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飲食的正確攝入,促進患者自覺地改善膳食結構,逐步形成有利疾病的飲食習慣。注重患者心理健康教育,適度的運動以及正確地用藥指導。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提高了對疾病認識水平,讓患者能夠主動地配合科學地系統地治療。提高患者控制疾病的信心,有效地控制了血糖,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和進展,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孫令磷,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⑶:189-191.
[2]王英麗,等.基層醫院心理健康輔導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J].醫學信息,2012,25⑻:100-101.
[3]楊中香,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膳食結構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7):32-35.
篇9
[關鍵詞] 聯合式;糖尿??;健康教育;作用分析;老年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098-02
隨著患者年齡逐漸的增長,機體組織器官都會逐步老化,尤其是與糖代謝密切相關的組織器官,會遭受常年累月的侵蝕,而逐漸老化,胰島素分泌作用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失去意義[1]。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著遺傳因素,隨著歲月累積,就會逐漸表現出異?,F象。糖尿病與諸多異常代謝都存在著較大的相關性,如高脂血癥、肥胖、高血壓等等,都是經過長時間累及起來的,存在以上因素的人,糖尿病發病率非常高?,F如今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特別是在大城市中,老年化現象較為嚴重,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藥物治療、健康教育、飲食控制、血糖檢測以及運動鍛煉,是臨床治療糖尿病最重要的幾項對策,在治療過程中,其作用不可替代[2]。另外,因為糖尿病呈慢性進展,一旦患上,需終生接受臨床治療,基于此,社區管理中,在治療老年糖尿病方面,其作用十分重大,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可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生存質量提升。該次實驗以該院8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為實驗對象,嘗試開展家庭、醫院與社區聯合式目標健康教育與常規健康教育實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間該社區8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與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30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齡61~79歲,平均(71.2±3.1)歲,學歷:小學9例、中學21例、大專及以上10例。常規組2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齡60~80歲,平均(70.1±2.7)歲,學歷:小學10例、中W19例、大專及以上11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比較發現兩組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健康教育,包括:①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保持良好舒適的居住環境,安排患者生活,并予以有效疏導患者負面情緒,針對不同患者心理情況,擬定有關心理疏導計劃,消除患者緊張、憂慮,讓患者真正認識到疾病特征。②飲食指導: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于平衡患者糖代謝以及體質量,少食多餐、均衡營養、少糖少鹽,以低鹽、低糖、清淡飲食為主。③運動鍛煉:鼓勵患者日常進行適量的鍛煉運動,使肌肉對糖的利用率提升,進而降低對胰島素的需求以及血糖值。④藥物治療:針對住院患者、非住院患者,醫師需指導患者用藥,幫助患者正確合理服藥,患者不可擅自增加或減少藥物劑量或停止用藥,用藥治療過程中,注意血糖監測,告知患者實施血糖監測的必要性,強化其意識。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之上實施家庭、社區、醫院聯合式健康教育,以電話隨訪、集中聽講座、集體式與個別式教育相聯系的辦法,以提問回答、口頭講解、派發圖文并茂宣傳手冊、廣播、黑板報以及視頻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針對住院患者,收集患者資料,對其病情全方位評估,而后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目標;針對出院患者,成立一個糖友之家,予以知識講座、電話隨訪、針對交流,而面對出院在家的患者,予以上門督查、電話隨訪、支持教育,面對出院在社區管理中的患者,則予以落實檢查、健康教育處方以及上門隨訪。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生活質量、血液生化指標等改善情況。追蹤觀察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全方位評價,量表包含36個條目8個維度,每個維度分數介于0~100分之間,綜合8個維度分值,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佳。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以 P
2 結果
2.1 血液生化指標控制情況
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血液生化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但研究組患者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好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患者群體比較特殊,在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治療順從性以及自我保護方面,能力較為薄弱,大多數患者經濟條件并不十分寬裕,盲目相信不正確的治療方法、生活方式,而致使患者血糖無法良好控制,進而導致發生諸多并發癥,給老年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影響[3]?,F如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現如今已經被視為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據大量實驗發現,健康教育之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此外,并發癥發生率也得到了良好控制,要想保證健康教育實施的效果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重視對患者的飲食控制、血糖檢測、健康教育、運動鍛煉以及藥物治療等5項措施;②在此基礎措施之上,進行深入化、廣泛花以及持久化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治愈疾病的信心,為其提供對癥支持治療,適當鍛煉以及飲食控制,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
聯合式健康教育,將社區的延續性、醫療單位科學技術優勢、社會家庭的支持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醫院到家庭再到社區有效、持續的全程化督導和健康教育體系,把握健康教育重點,強化老年患者行為,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4]。持續不間斷的健康教育,取得了連貫知識技能,實施聯合式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健康意識、自我保護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與此同時,也使醫院、社區與患者家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加能夠隨時掌握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以及社區管理情況,患者家庭積極有效的參與,使健康教育的力度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5]。家庭、社區以及醫院3個方面的密切配合中,其中占主要地位的為醫院。此次實驗結果表明,實施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得到顯著改善,但研究組患者改善狀況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高度重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其作用意義十分重大。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到來,以及空巢老人的增加,更加突出了家庭、醫院、福利機構以及社區等聯合式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國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僅僅依靠醫療技術,是無法獲得滿意療效的,在結合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的基礎前提之上,進一步普及“防大于治”等健康教育觀念,使健康教育社會化、大眾化。家庭、社區以及醫院聯合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同時,還能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參考文獻]
[1] 焦鳳影.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社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2(16):3486-3487.
[2] 縱蒙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評價[D].南京:東南大學,2015.
[3] 雷先陽.農村社區2型糖尿病篩查及初步干預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3.
[4] 韋薇.授權原理與多階段改變理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作用的探討[D].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4.
篇10
關鍵詞 高血壓 個體化健康教育 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0-0035-03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高血壓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衛生部2004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1]報告顯示,全國高血壓患病率已達18.8%。高血壓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胡大一等[2]認為,做好社區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社區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內容。為探索社區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提高社區高血壓管理的水平,我中心在多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自2011年開始在社區高血壓管理中引入個體化健康教育的內容,并進行對照研究,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1年7月,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東王衛生服務站管理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版)》診斷標準;②本社區常住居民,年齡>60歲;③無嚴重心、腦、腎并發癥,無惡性腫瘤;④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剔除標準:死亡、外出、遷移,未能完成全部觀察者。符合條件的對象共224名,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120人,其中男51例,女69例,平均年齡(67.31±7.52)歲。對照組104人,其中男43例,女61例,年齡(66.51±8.7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MI、血壓分級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開展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服務。主要內容如下。
1)提高認知水平 做到《高血壓自我保健手冊》人手1冊,每月舉辦高血壓健康講座1次,內容包括高血壓危害性,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法,自我管理技能等。根據自愿原則成立高血壓自我管理俱樂部,通過制定目標、群組學習、經驗分享、相互督促,提高患者參與治療的主動性。
2)合理膳食教育 傳授合理營養知識,教會患者自行計算熱卡攝入量,幫助患者采用食品交換法制訂食譜,控制食鹽和食用油的攝入量、限酒戒煙,多吃蔬菜水果。
3)運動治療教育 增強患者對運動鍛煉重要性的認識,了解運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學會有氧運動,推薦快走慢跑,每天運動30~60 min, 每周3~5次,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4)血壓監測教育 提高患者對血壓監測重要性的認識,鼓勵患者自測血壓,學會血壓自我測量的正確方法,每月至少1次,特殊情況增加測量次數,做好記錄并由社區醫生定期輸入電腦。
5)服藥依從性教育 平穩降壓是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關鍵,向患者傳授基本的藥學知識,教患者使用“服藥盒”,將藥片分天裝入小盒凹槽,防止多服及不服;采用電話、短信平臺督促患者按時服藥。
6)合理情緒教育 衛生站設有談心室,每季度舉辦1次集體心理輔導,學習釋放壓力的放松技術,設立24 h咨詢電話隨時接受患者咨詢。
1.2.2 對照組
門診治療、進行常規社區的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
1)血壓控制情況 按照《中國血壓測量指南》[3]的操作規范,由東王衛生站的家庭醫生或患者自行進行測量,并登記在高血壓管理軟件中。
2)治療依從性 采用Morisky等[4]1986年提出的用于測量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問卷(Morisky問卷) ,Morisky問卷的條目為:①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②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③當你自覺癥狀得到改善時,是否曾停藥?④當你服藥自覺癥狀改善不大時是否曾停藥?以上問題的答案在本研究中均設置為“是”或“否”,問卷全部答“否”為依從性好。依從性(%)=依從好的人數/總人數×100.0%。
3)高血壓知識知曉率 自制高血壓防治知識問卷調查表,每次調查10題,每題1分,問卷得分≥6分為合格。知曉率(%)=合格人數/總人數×100%。
在干預前,干預24個月后分別進行治療依從性、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血壓每個月測量1次。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試驗所得數據錄入SPSS l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24個月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比干預前下降,但干預后,干預組的收縮壓、舒張壓的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依從性和高血壓防治知曉率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服藥依從性和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24個月后,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組的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靜安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區域經濟發達,居民文化層次較高,居民的老齡化程度已經達到22.05%。人口的嚴重老齡化導致心腦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實施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多因素、全方位干預勢在必行。以健康教育為先導和基礎的社區綜合防治是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必由之路,探討適合上海市中心城區高血壓患者的綜合干預模式也顯得十分必要。
社區健康教育是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利用這一功能,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開展健康促進工作。但是非藥物的干預方式,形式多樣,效果很難量化,作為健康教育的受眾—高血壓患者,在接受相關健康教育時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所以開展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很重要。個體化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①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及隨訪,增強了醫患溝通,提高了患者的藥物治療依從性,確保了醫療質量;②個體化的健康教育由熟悉信賴的家庭醫生進行,更有針對性、說服力,也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和情緒穩定,避免不良情緒對治療的影響[5];③個體化健康教育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提高知曉率;家屬的參與及“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同伴效應,更有利于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采取低鹽飲食、戒煙、限酒、堅持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減輕高血壓的危害,改善預后[6]。
干預的結果顯示:在社區進行高血壓健康教育時,注重個體化的方式能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時使患者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 2004, 2(12): 919-922.
[2] 胡大一, 郭藝芳. 遵循指南原則提高高血壓的防治水平,高血壓防治策略[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9: 1.
[3] 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 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1, 19(12): 1101-1115.
[4] 許衛華, 王奇, 粱偉雄. Morisky問卷測量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7, 15(5): 424-426.
[5] 王崇行. 高血壓社區防治與健康教育,高血壓防治策略[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