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藥方范文

時間:2023-04-10 11:31: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命的藥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命的藥方

篇1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就被主人公“艾迪”和“德諾”所感動,他們使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德諾十歲那年,因為輸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們全都躲著他”。這句話說明德諾很孤獨,只有艾迪跟他玩耍。艾迪也曾嘗試給德諾喝用花草熬成的湯,可是他的身體也并不見好轉。“艾迪的媽媽也不讓他找德諾玩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這種可怕的病毒。”可是艾迪不顧媽媽的反對,還是經常來找德諾。有一次,艾迪在雜志上看到奧新爾的費醫生找到了可以治艾滋病的植物,便不顧一切帶著德諾去奧新爾,但由于路途遙遠,藥和錢不夠用了,所以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過了不久,德諾住進了醫院,艾迪就常常去看他,也常常搞惡作劇,有病的德諾躺在床上裝死,艾迪就到醫生那里說他的好朋友死了,看到醫生緊張的樣子,他們就開心地大笑不止。又有一次,他們還是用這種方法來騙醫生,可是德諾這次真的死了。

友誼,是世界上最真摯的愛,讓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吧!讓我們一起給別人送去生命的藥方。

河北石家莊新華區國泰街小學六年級:張萌清

篇2

“德諾10歲那年因為輸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們全都躲著他?!痹囅?,沒有伙伴的德諾是多么孤獨,其實,有時候,孤獨比疾病更令人痛苦?!鞍系膵寢屧僖膊蛔尠先フ业轮Z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這可怕的病毒。但這并不能阻止兩個孩子的友情。”艾迪不僅不顧媽媽的反對經常來陪德諾,還給他找藥,甚至瞞著大人帶他去新奧爾良治病,歷盡艱辛,雖然最后不得不因為德諾病重和路費不足而回家。德諾住進了醫院,病情加重,但他是快樂的,因為“艾迪依舊常常去病房看他。兩個好朋友在一起時,病房便充滿了快樂?!标P在病房里無聊地打法時間的兩個孩子常常搞惡作劇,有病的德諾在床上裝死,艾迪便跑去騙醫生說德諾死了,看到醫生的慌里慌張忙來忙去檢查的樣子,床上的裝死的德諾會突然睜開眼睛跳起來,接著兩個孩子就開心地大笑不止。有一天,他們兩個還是用這個方法騙醫生,在醫生急急忙忙地檢查時,艾迪在窗外因為看到德諾裝得太像不露痕跡而忍不住大笑,可是德諾還是緊閉雙眼,像死了一樣??墒牵c上幾次不同,這一次,德諾真的死了。讀到這啊,真讓人心酸,既為德諾的死悲傷,又被艾迪的善良感動著。

德諾應該沒有什么遺憾了,因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能在茫茫人海找到一分珍貴的友誼,是件不可易的事情,但他與艾迪之間的友誼是永恒的,乃至于死。他們倆深切地愛著對方,且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雖然德諾是不幸的,但他能在生命中的最后仍然時刻享受友誼帶來的歡樂,我認為這是一種幸福。

俗話說,朋友居五倫文末,可我認為,朋友卻是極其重要的一倫。所謂友誼實際是人與之間的一種良好關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賞、信任、容忍、犧牲等等諸多美德。真正的友誼是無需打著燈籠去尋找的,它是人與人用心靈去鑄造的,但這種鑄造卻比沙里淘金還要時間,一旦真正鑄成了,便會堅同三金,永不退轉。

篇3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或非應屆本科畢業生,達到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歷的可用同等學歷身份報考,以同等學歷資格報考一般要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畢業證書,后經過二年或兩年以上的學習后,達到本科畢業生的水平才能報考;

2、國家承認學歷的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也只能以同等學歷資格報考、對同等學歷考生有些高校還需提交在公共刊物上發表與所報專業相關論文,不允許跨學科報考,且復試時至少要加試兩門本科專業基礎課。

碩士報名的方式如下:

篇4

關鍵詞:生物農藥;稻縱卷葉螟;防治效果;水稻

中圖分類號:S435.1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19

稻縱卷葉螟是危害水稻產量的重要病蟲害之一,在武平縣表現出明顯的周期爆發的特點,并且由于化學農藥的過度使用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以至于水稻的農藥殘留超標,這既影響了食品安全,又增加了環境的污染,還達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嚴重的損害了水稻的安全生產。為此,筆者于2014年8月在武平縣中山鎮老城村水稻田進行了3種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防治稻縱卷葉螟的實驗,希望為推動生物藥劑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地概況

試驗于2014年選在武平縣中山鎮老城村水稻田進行。供試水稻田地勢平坦,土壤類型為沙泥田,肥力水平中等,土壤具體養分情況見表1 。

1.2 供驗材料

1.2.1 試驗水稻品種

本次研究的水稻型號選擇兩優616號。

1.2.2 試驗藥劑

短急桿菌懸浮劑(100億孢子/mL,瓶裝100mL,青島正道藥業有限公司);甜核“蘇云菌”(可濕性粉劑,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武漢楚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可濕性粉劑,10億PIB/g,武漢楚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化學農藥

選擇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含毒死蜱5%、三唑磷20%,江西中源化工有限公司)。

1.3 實驗設計

本次試驗應用隨機分組設計,設置四個處理:甜核蘇云菌桿400g/hm2(a);短急桿菌1200g/hm2(b);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150g/hm2(c);毒死蜱1500g/hm2(d)。清水對照(ck),試驗小區面積為50m2,小區間設小土埂間隔,保持小區間獨立性。

1.4 試驗施藥時間和方法

試驗施藥時間安排在2014年8月4代稻縱卷葉螟幼蟲孵化的高峰時期,進行一致的施藥,采用工農16型噴霧器手動噴灑三種生物農藥和一種化學農藥,全部兌水1100kg/hm,讓田間保持3-5cm厚的水層。施藥時間為白天,天氣良好。

1.5 數據調查及方法

施藥后的1、3、8、15d,對各試驗田區進行分別取樣,取樣選擇固定的6個點,每個點取樣5穴,每個試驗田區取樣30穴。詳細記載受稻縱卷葉螟危害的束葉數和活蟲數,計算蟲口、束葉的防效,再采用方差分析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研究顯示:施藥后1d取樣分析結果,發現b的蟲口仿效可以達到60%,藥物的反應速度很快;施藥后3d,a、b、c三種生物藥劑蟲口防效都可以達到80%以上,比化學藥劑的療效更好;施藥后8d的蟲口防效,a為99.15%;b為 98.93%;c為94.53%,比化學藥劑的效果85.16%要明顯高出許多,而且對水稻的葉子還有很好的保護效果;施藥后15d的蟲口防效,a為98.95%;b為 97.15%;c為93.26%,相比較于化學藥劑的效果95.96%,防效相差較小。因此,a、b、c三種生物農藥對防治稻縱卷葉螟的作用效果十分顯著,。

3 討 論

生物藥劑的研究在我國早就開始進行了,但是在水稻等糧食作物上的應用卻并不廣泛。目前,在我國生物藥劑主要應用于蔬菜和水果上,在糧食等生產作物上使用較少。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農民對于生物農藥的作用和效果不了解;在對農作物防治害蟲的工作上,不能有效掌握害蟲的生活習性,把握好防治害蟲的最佳防治時期。常常是在害蟲達到高齡時期,形成了危害,才去施藥治理,這一時期恰是害蟲抗藥性最強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生物農藥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效果就不如化學農藥的好。

4 結 語

本次試驗最終得出,短急桿菌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最好,同時藥物作用時間更長;甜核蘇云菌桿菌、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可以有效防治稻縱卷葉螟的發生和發展。在試驗結果中表明,三種生物藥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極其顯著,同時對自然環境保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在水稻種植方面推廣大面積使用。

參考文獻

[1] 廖華剛,母先富,陳連恒,吳揚琴,張國升,陳德飛.3種新農藥對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治效果[J].植物醫生,2014,3(3):26-27.

篇5

文/李俊德

陳興之,男,漢族,生于1905年10月。上海市中醫門診部中醫外科主任醫師。擅長治療骨髓炎、脈管炎、骨結核及其它外科疑難雜癥。陳老于1982年被評為上海市第二屆健康老人。他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喜寫詩作畫,對中國古典文化尤有興趣。平日還常與“忘年交”談天論地。至今他耳聰目明,記憶力頗佳;內難經史、湯頭歌訣、詩詞名句尚能熟記,對典型病例尤能述清。85歲退休,現仍出專家門診。他的養生三要素,對老年知識分子的身心健康很有啟發。

我今年89歲,現在身體狀況良好。耳聰目明,能聽清低弱聲響,能看清報紙文章小字,但不宜久看,稍有倦意,便休息片刻。

我記憶力很好,這與注意用腦有關。用腦可謂健腦之無形良藥,其功效之大,實非有形之藥可比。大腦對于老年人,更是用進廢退。我對治病中的疑難問題,若日間思索未果,常在臥床入睡前繼以靜思。

我的養生體會是要把握好三個要素,即生活上的淡泊,事業上的寄托,精神上的怡情。當然并不排除飲食起居的養生,但對老年人來說,這三個要素更為重要。

生活上的淡泊,并非無所追求,也非苦行,而是要居于高處看待人生。古人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我以為自幼而少而壯而老,乃是不可移易的自然規律,應當坦然處之。今逢盛世,國家中興,將多年醫術經驗繼續貢獻于人民,何之有“只是近黃昏”的感嘆呢!

事業上的寄托,就是要老有所為。我于前年將治療骨髓炎的理論與經驗寫成書出版,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幾無“夕陽”、“黃昏”之感。故興而作詩:“更喜夕陽無限好,晚霞紅勝曉霞好?!?/p>

精神上的怡情,就是對生活要有積極達觀的態度,安逸舒暢的心境。我居處并不寬敞,門外有一小園地,雖無名花異草,但種竹栽松,洗桐灌柳,注目移情,自覺賞心悅目?!爸尾【热藶闃?,吟詩作畫養生”,這是我生活的寫照。

我非常喜以詩畫養生,其功效有獨到之處,可將言志、怡情、健腦熔于一爐。余題七律詩一首,名“雨霽”,愿與老朋友們共勉。

雨霽山河一片新,東南西北路途明。秧田有水秧苗壯,麥隴無蟊麥穗深。柳上黃鶯歌盛日,花間紫燕舞春城。夕陽滿地紅于火,種竹栽松惜晚晴。

懂得預防 壽更長

文/劉二軍

古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币嗉锤嬖V人們,要健康長壽就要把預防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醫歷來防重于治。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合適的方式。

對于老年人來說,懂得一些預防疾病的知識對于健康長壽尤為重要。老年人身體各個器官都趨于老化,最易感受七情六欲及四時不正之邪氣而染病。因此,懂得預防,善于預防,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篇6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童年最幸福。因為童年爛漫而純真,人在童年時會自自然然、踏踏實實地享受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時每一刻,而全然不在乎生命的目標。

一旦走過童年,人們便被生命旅程中的太多、太高的一個又一個目標所累,而忘記了享受生命旅程本身。于是,那么多人找不到了幸福,只落得苦嘆:幸福在哪里?

有一個故事很是耐人尋味。一位年老的盲人琴師帶著一位同樣雙目失明的少年四處漂泊,以彈唱為生。他們活得雖艱辛,卻堅毅。有一天,年老的琴師終于彈斷了他一生中的第一百根琴弦。琴師欣喜若狂,因為他師傅生前傳給他一個藥方。說只有在他彈斷了一百根琴弦之后,才可以用這藥方,也只有到那時這藥才靈驗——能讓他的雙目重見光明。琴師興沖沖地帶著珍藏多年的“藥方”跑到藥鋪,然而藥鋪的人告訴他:這藥方上一個字也沒有!琴師木然了,那個在心中支撐了他一生的強大力量頃刻間化為烏有,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很快,他就衰老了。走到人生盡頭時,他徹底醒悟了——師傅是為了讓他享受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臨終前,他鄭重地將藥方傳給了年少的盲童,并重復了當初師傅告訴他的那番話。他也留給盲童一個追求。因為他就是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享受了人生。

這個殘酷而美麗的故事給人諸多的啟迪。這位年老的琴師最終的追求是無望的,這是一種不幸;但極幸運的是,他得到一個人生秘訣,在不幸之中也能去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我們無須如盲人琴師那樣,在無可奈何之下靠別人開什么藥方。我們只要采取心理學的一個人生認知上的策略——轉移一下注視點,變注重結果為注重過程。若此,我們就會發現,生命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蘊含著應該享受的幸福。

當我們自自然然、踏踏實實去對待生活的時候,我們就從更高層次的意義上返回“童年”。

篇7

讀了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著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斷了一個又一根。原來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只有彈過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著“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的信念,彈親賣藝為生,不知不覺終于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臺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崩舷棺雍鋈幌肫鹆怂耐降?,他知道自己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來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為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為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為什么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崩舷棺诱f:“要想復明,必須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然后用藥才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一定好好彈下去。”于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作家對于讀者,呈現于文字背后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于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對于身殘的史鐵生,開始并沒有志堅。曾經千方百計尋找自殺機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今天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它為活著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擇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可以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道路的,可他卻比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為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因為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會;因為身殘,他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因為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這些,為他鑄就了長遠的文學道路,而且越走越遠。

讀完《命若琴弦》讓人更加知道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弦,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弦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后來,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不過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這不是一個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該如此!

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于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現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善茰?,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應該做到了,因為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為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系的唯一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著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須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意義。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意義的題中應有之義。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反而為戰勝自己,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意義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理想主義者看來,必須賦予它以意義,必須有東西證明它的意義。“只有人才把怎樣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只有人在頑固地追問并要求著生存的意義?!比吮仨氝x擇一種東西作為生存意義的證明。史鐵生選擇的是寫作。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意義的證明,他說“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p>

篇8

關鍵詞:醫者形象;醫術;醫德;醫心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1-0000-01

《南齊褚事遺書》中說:“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痹诩膊⑹轮?,畢淑敏選取醫護人員作為文本故事的主角,這些醫者都具有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以及仁愛的醫心,她通過這樣的設置批判社會不良現象,展現醫護人員的大愛情懷,呼喚普渡眾生的高尚的醫魂,完成自身對社會與生命的思索和對愛與美的追求。

一、醫術

《回春錄序》中說:“醫者,生人之術也,醫而無術,則不足生人?!痹卺t生對病人疾病的治療中,如果發生差錯,往往造成嚴重的后果。在畢淑敏的小說中,作為主角的醫生與護士人員都一直堅守在與病魔斗爭的第一戰線,刻苦鉆研,精通業務,以精湛的醫術完成對病人身體的醫治與靈魂的拯救?!渡灰选分械脑蠓颍皇菬o意間耳聞一位母親閑話自己女兒的表現,就能憑借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判定女孩得了重病,在病人家屬的悲痛與歇斯底里中,他冷靜的將疾病病情和治療方法以病人能聽懂的語言通俗的告知病人。在孩子死亡、女人重病后,他想出治療女人心理傷痛的方法,并幫助她完成再生一個孩子的心愿?!蹲詈笠恢鞯靥m》中的“牛鬼蛇神”焦如海僅憑臉色就可以推斷出岳北之來自全軍區最高的哨卡,因為他的臉色就是高原病的招牌。憑借多年的行醫經驗練就的精湛醫術,他從一口痰就可以察覺出郁臣患有某種嚴重的疾病,也最終證實他的推斷是正確的。連放射科的醫生也禁不住的夸贊:“現在手術,一切還來得及!誰給你診斷出來的?他有一雙X光的眼睛!”①為自己開出“紅處方”的戒毒醫生簡方寧,她審視的目光像B超一樣,從戒毒病人全身掃過,就知道他們有沒有復吸。她僅僅看了幾眼,就戳穿了吸毒者張大膀子的謊言,因為憑借這精湛的醫學技術,她看出張大膀子的腹部傷口,不像是正規醫生的手法,而那腐蝕性傷疤的形狀也不像是火堿燒灼而成的。

醫生護士們除了器質性疾病的有效治療外,對于心理情感方面的疾病也給與了準確的治療與拯救。在“拯救”的心理治療小組中,來自不同生活背景、年齡、性別的人,偉大導師程遠青針對不同人不同的心理癥結,開出不同的心靈藥方,最終拯救的不僅是,還是患者們的心靈?!杜睦韼煛分匈R頓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考試,用婚姻換取了自己的心理診所,在每日不同案例的診斷中,她幫助人們一步步走出陰影。為了一個無法判斷和診治的案例,她勇敢的揭開自己的傷口,進行徹底的清創和療治,最終完成自救與救人的和諧統一。

二、醫德

孫思邈在《論大醫精誠》中說:“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虐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載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盲也?!边@句話指出了醫生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醫生在與病人接觸的過程中,必須誠懇耐心,認真謹慎,擁有高尚的醫德。因為在醫生觀察病人時,病人也在觀察醫生,甚至比醫生觀察得更為仔細。醫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每個細小的表情和用語,對病人都有特殊的含義,直接影響著病人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病人病情的變化?!墩取分校踢h青在治療意安排癌癥患者們面對自己熟悉的陌生人――醫生。僅僅面對用白大衣堆成的醫生模型,病人們就充滿了害怕和痛恨,因為這群癌癥病人面對的醫生們沒有將他們要承受地病痛悉數告知,沒有將病人當作人來關愛。他們將病人當作試驗品,陳列病人的傷口任人觸摸;他們清高冷漠,使病人對醫生、醫院、醫療喪失信心,變成諱疾忌醫的鴕鳥。與之相反,畢淑敏設置了一系列具有高尚醫德的醫者們,他們能“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以誠懇的態度告訴病人病情,增強病人的信心,開除正確的藥方,最終解除病人的痛苦。程遠青在為癌癥病人進行心理療救時從小組活動的選址、房間桌椅的擺設到衣服妝容的設計,小組的各種活動她都十分仔細慎重;她對組員直呼其名,因為她心里沒有階級意識,不攀高,不貶低,當知道鹿路是時,她沒有鄙視與遠離,有的是無限的關愛與鼓勵;無論程遠青多么勞累,她傾聽病人的哭聲沒有絲毫倦怠?!都t處方》中的戒毒醫生簡方寧,更是傾注了作者滿腔的熱愛。她氣質典雅,人格崇高,有高貴的奉獻精神。病人身上發出惡臭以及恐怖的傷口讓旁人倒吸涼氣連連退后,簡方寧卻能鎮定自若,毫不嫌棄的為其近前診斷。②她與戒毒病人做朋友,鼓勵他們重生,為他們保守秘密,卻不取分毫。面對病人表現出的種種病態丑態,她從容自信,指揮若定,連最頑劣的癮君子也被她的為人和風度所折服。她還有著精衛填海般為醫學獻身的精神,為了戒毒病人,她忽略了家庭,把全部身心都獻給了自己鐘愛的醫學事業。

三、醫心

畢淑敏在《醫生提筆》一文中寫到:“因為淤積的苦痛太多,醫生便冷漠。因為對死亡無能為力,醫生便凄涼。因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醫生便悲壯。因為經年累月地用處方……那雪白的箋紙上寫著:‘愛人’?!雹坩t生因為對生命有透徹的體驗,胸懷著對生命的摯愛,存在著敬畏生命、拯救生命的自覺意識,這便構成了醫者最核心的品質,構成了醫者仁心。

畢淑敏的中篇小說《最后一支西地蘭》讓讀者看到了醫者焦如海的仁心仁術。在醫者焦如海眼中,一條名叫阿隨的狗和人的生命一樣的寶貴神圣,他說:“阿隨是一條生命,而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寶貴的東西?!雹苊鎸ρ傺僖幌⒌陌㈦S,焦如海意識到“醫生的職責就是修補生命,延續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神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都是大自然的恩賜。②”懷著對生命深深的敬畏與摯愛,焦如海毫不猶豫地獻出了維系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支西地蘭,阿隨得救了,而醫者焦如海卻逝去了?!督淌诘慕渲浮分刑杖羟咏淌谑且晃辉谑澜玑t學界享有盛譽的醫生,他用畢生精力研究出一枚神奇的戒指,實際上是一個極為精巧的人體生物電流傳感器,以這枚戒指為病人把脈,醫生就會在診斷的一瞬間幻化為病人,設身處地感受到病人的痛苦進而分析癥狀,教授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體驗了無數切筋入骨的病痛,筋疲力盡,最終英年早逝。教授對這個結局心知肚明,卻依舊無怨無悔,他說,“醫學是一樁需要獻身精神的事業,我只能如此……經歷的苦痛愈多,愈堅定我濟世救人之心?!雹?/p>

畢淑敏小說中的醫生護士都是善良優秀的,《最后一支西地蘭》中的焦如海,《教授的戒指》中的陶教授,《紅處方》中的簡方寧、《生生不己》中的袁大夫,《血玲瓏》中的鐘先生和魏曉日、《拯救》中的程遠青等這一系列以懸壺濟世為使命的醫生形象因仁心而美麗,因善良而優秀,畢淑敏對醫者形象的完美書寫,雖有“高大全”的嫌疑,但她對真、善、美的堅定呼喊是值得肯定與稱贊的。

參考文獻:

[1] 畢淑敏.生命[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8

[2] 畢淑敏.紅處方[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1

[3] 畢淑敏.傾訴[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年,

[4] 畢淑敏.生命[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

注解

① 畢淑敏.生命[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8第188頁

② 畢淑敏.紅處方[M].北京:群眾出版社.第166頁.

③ 畢淑敏.傾訴,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年,第113、114頁.

篇9

最便宜藥方的紀錄在不斷刷新,兩毛錢,一毛錢,6分錢……沒法再低了。“好醫生”的概念。在這個大處方、高價藥乃至天價藥的時代,也開始變成“治病+低價”,治病是永恒的標準,低價處方則是時代的要求。

治病與費用,治病第一,費用第二;一個“好醫生”,不在于能開出何種費用的藥方,而在于是否有治病的能力。是否能開“低價處方”,本質上不是判斷醫生好壞的標準。但整個社會對“低價藥方”有高度關切,不可謂不合理。醫療費用太高昂了,處方的權威性太強了,病人很少能夠跟醫院講價,也并不總是面對著疑難雜癥,更多地只是患上“簡單的病”,這使得能否開“低價藥方”成為重要的問題。而且,就算是“復雜的病”,誰又不希望有一種便宜的治療辦法呢?

好的醫療永遠是治病,以及在此前提下能夠使費用盡量減少?,F代醫學巨大的進步,在于治病能力的提高,它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健康和有質量的生命的期望值。而與此同時,人們在健康費用上的付出也在增長,問題是這種付出是完全個人性的,還是擁有一定的國家保障。

可以說,費用的上升發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醫療在發展,設備、藥物以及醫生培養的投入在上升,人們對自身健康的細微關注在增強,這就是為什么醫療支出越來越成為福利國家的負擔的原因。

按照現代的社會倫理,人的健康和生命權利高于一切,自然也高于金錢。為了治療而不計代價,這被認為是正當的。固然,這不是醫療漫天要價的理由,但又不能不說為人們全力支付醫療費用提供了一種社會心理基礎。無價的健康與生命,被有價的醫療現實地衡量,產生了巨大的沖突。人們支付的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堪承受,就越來越期盼“低價”,個別醫生作為例證,滿足了人們“可以低價”的想象。

但醫療不可能越來越低價,因為這既不符合醫療發展的規律,也不符合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切。只是我們需要探討的是,醫療費用如何才算合理,以及醫療費用應該由公民個人直接完全支付還是要依靠一種國家和社會保障體制。

人們樂于傳誦“開低價處方的好醫生”的傳奇故事,心情可以理解,只是我們時刻也不要忽略,醫療問題主要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問題,而不僅是醫德問題。

別讓職業病成另一種“礦難”

吳 帥

貴州省施秉縣恒盛有限公司195名工人不久前被確診患有矽肺病,這一數字創下了企業一次性檢出矽肺病人數全省之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高污染企業竟是當地“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典型。

去年農民工張海超以“開朐驗肺”的悲劇,引來媒體報道職業病事故的熱潮。盡管如此,這樣雷人的新聞卻依然延續不斷。今年4月28日,衛生部公布的《2009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表明,職業病依舊在不斷地吞噬和侵蝕著勞動者的生命,各種急性慢性職業病居高不下。

為什么這家高污染企業敢于囂《職業病防治法》于不顧?企業與當地政府部門的曖昧態度是個關鍵要素。雖然當地安監、衛生等部門曾下達過整改通知書,但為何“有關整改措施落實得都很差”?答案還是來源于權力背景的護犢。從新聞中得知,矽肺病患者的治療、賠償等問題,以及責任追究問題的解決仍遙遙元期。

此外,以錢息事,用錢來擺平的治理模式,同樣使當前的職業病防治難上加難。在這起事件中,這些矽肺病患者因病情的輕重不同,可能分別獲得10萬元至30萬元的賠償。要求矽肺病復查的261名工人,部分與這家企業達成協議,每人領取了2.3萬元的補償款。當地官員一再強調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這家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早日恢復生產。

篇10

“慢城市”的核心理念就是把“生活的城市”變成真正的“宜居的城市”,通過慢城建設,讓我們的生活節奏回歸自然,在保證輕松生活的基礎上追求可持續發展?!奥恰钡暮诵木褪且珜Ъ兇獾纳?,保護當地特色,強調生活的品質,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強調在悠閑的生活節奏中回歸生活的本質與體會生命的意義,重獲生命的品質與尊嚴。慢是一種品味,慢城主義是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訴求。

如果說“快城”是城市現代化的發動機,那么,“快客”就是城市現代化的動力源。在這個快時代里,人們的內心仿佛被一個聲音驅使著,賣力地工作、賺錢,快餐果腹,行色匆匆。很多人紛紛從那些可能符合慢城標準的家鄉或二線城市來到如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大都市。從此,他們的生活便如同按下了快進鍵,快餐、快車、快速、快艇……整個世界都被擠壓為一個字:快。白天上班,晚上或假日還得加班,壓力讓人透不過氣來。然而,人們的靈魂卻往往跟不上身體的步伐,當大自然的閑情逸致離人們越來越遠,當抑郁癥、亞健康開始籠罩職場的上空,當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剝奪了寶貴的童年,當暴戾的情緒在社會上迅速蔓延……

人們不得不開始反省這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于是才有對“慢生活”的渴望。繼意大利發起慢食文化后,新的城市哲學悄然在歐洲一些小城里誕生,這套哲學叫做“慢”。慢城內不能行駛汽車,只有行人徒步區;城內不能賣快餐,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應禁止;城內不準有霓虹燈,平常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營業。慢城對美好城市的理想是:“完美的理性城市以這樣的方式設計,使效率、寧靜、秩序以及它的居民的幸福最大化,而犯罪、混亂、罪惡、骯臟、疾病等最小化?!?/p>

以“慢城”為代表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破解城市病的藥方之一。如果說“快城”是享受“慢”的必要條件,那么,“慢城”就應該是“快城”建設的目的和結果?!奥恰彪m然并非世外桃源,但這個概念所體現出的環境和資源友好特點,以及對生活節奏的重新認知,正是現代人所向往的“忙碌而又悠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