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園欺凌安全培訓范文
時間:2024-04-18 16:55: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校園欺凌安全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明確工作任務,規范安全管理
1.明確工作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層層簽訂《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全面貫徹落實《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做到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切實建立起學校安全管理責任體系。
2.加強例會制度。學校每月召開安全管理工作例會,掌握情況、分析形勢、研究對策。針對發現的安全隱患,能解決的及時研究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制定整改計劃,序時推進整改,直至徹底解決。
3.強化排查整治。采取綜合檢查與單項檢查相結合、學校自查與教育局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安全檢查全覆蓋,安全隱患零容忍,排查整治過程實行痕跡化管理,保證有跡可循,確保排查整治到位。
4.實行臺帳管理。學校對重要部位實行每日檢查制度,并及時記錄時間及發現隱患和整改情況。嚴格執行“隱患排查-建立臺賬-落實整改-復查銷號”的管理制度,確保開展隱患整改到位。
5.完善聯防機制。完善學校安全聯防機制,努力實現校園周邊綜合治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協調相關部門適時開展校園周邊隱患排查整治活動,有效解決校園周邊交通、網吧、流動飲食攤點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6.強化責任追究。堅持事前追究制度,凡發現存在安全隱患、防范措施不力的學校,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對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進行約談。凡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堅持“四不放過”和“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二、加大排查力度,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7.加強消防管理。鞏固“四個能力”(檢查消除火災隱患能力、組織撲救初起火災能力、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建設成果,提升學校消防安全水平。嚴格執行消防安全制度,打牢消防安全基礎,樹立“隱患就是事故”意識。落實校園消防安全檢測規定,做到滅火設施、器材和消防標識配備齊全。保持校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道暢通。
8.加強校車管理。加大校車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力度。完善校車檔案,并有校車、駕駛員和隨車照管員安全管理制度,學生日常乘車要有記錄;嚴格規定校車駕駛人員的資格條件,對校車駕駛人員定期進行安全培訓。加強乘車學生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校車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堅決打擊非法營運“黑校車”,杜絕違規和存在隱患的車輛駛出校門、駛入路面,切實打牢校車運行安全基礎。
9.加強治安管理。學校落實門衛管理制度,實行24小時封閉式管理,嚴禁外來人員、車輛進入校園。加大管制刀具和危險器械管理。各學校主動爭取屬地派出所合作與支持,加大對管制刀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排查管理力度。嚴格執行日巡查制度,嚴禁各類危險器械進校園。
10.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相關規定,做好學校食堂的原材料采購、加工、銷售、餐具清洗消毒、每餐留樣等工作。定期對飲用水進行檢測。強化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做到從業人員持證上崗。中小學和幼兒園在廚房、配餐間、操作間等安裝監控攝像裝置,實現食品制作實時監控。
11.加強宿舍管理。學校要嚴格落實管理人員值班值宿制度、領導帶班值班制度和巡查檢查制度。杜絕學生無故曠寢、外人留宿、宿舍內使用明火、存放危禁物品等現象。特別要注重完善和強化對女生宿舍的管理。嚴禁夜間鎖閉宿舍應急疏散門。
12.嚴防踩踏事故。各校要周密安排、精心組織各項大型活動,堅持放學時段教師引導疏散學生制度,建立課間防踩踏崗位責任制,加強教育引導,杜絕學生踩踏事故發生。
13.開展校園欺凌與暴力專項治理。學校應主動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以防范校園欺凌為主題的法制講座,并組織廣大師生認真學習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法規、政策和措施,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員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事件的職責,進一步增強預防校園欺凌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14.加強疫情防控。嚴格執行師生教職工因病缺席登記報告跟蹤制度、重點場所消殺通風制度、個人衛生清潔制度、學校健康管理制度、食品衛生安全制度、物質儲備等制度),做到措施到位,責任到位,物資到位。
15.全面排查校園周邊小餐桌、小公寓情況,會同市監等部門做好規范、清理和整改工作。
三、加強教育培訓,強化安全意識
16.抓好安全教育。在安全月、防災減災日、119消防宣傳日特定節假日等特殊時期開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動。根據季節特點,適時對學生進行以防火、防震、防雷、防電、防溺水、防欺凌、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一氧化碳中毒等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知識教育,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中小學校每學期學生安全課不少于8課時,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幼兒園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應急疏散演練,提高學生的逃生自救能力。
17.抓好業務培訓。教育局校安辦組織學校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學習和培訓,特別要組織好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學校要做好教職工的安全知識培訓和食堂從業人員相關專業培訓,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和知識水平。
18.抓好遵紀守法教育。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育學生遵守學校紀律,遵守國家法律,增強法制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自覺抵制各種違法行為。
四、夯實工作基礎,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19.加強檔案管理建設。重視安全檔案建設,提高檔案管理水平。按照創建“平安校園”的標準要求,進一步規范各類檔案資料的收存、歸檔工作,做到數據準、情況清、信息明、材料全。
20.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
(1)全市各校專職保安配備達到100%。
(2)校園封閉化管理100%,按校門前配備硬質防沖撞設施。
(3)校園警務室警務裝備和防護裝備全部達到標準要求。
(4)“一鍵式報警”裝置處于良好狀態并與公安部門聯網,從業人員會使用和解除“一鍵式報警”設置。
篇2
一、嚴格落實安全工作責任
按照國家、省、市關于做好防控肺炎疫情的系列要求和《市學校安全穩定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暫行規定》精神,明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黨政主要領導是安全穩定工作第一責任人,各分管領導和業務科室負責人對分管的業務負安全監管責任,各崗位人員對本崗位工作負安全管理責任??h教育局將重點對各崗位人員安全穩定工作履職情況進行督查,對工作崗位職責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二、充分做好開學安全準備
開學前,各學校要切實做好安全準備工作,做到“七個必須”,即:必須加強疫情防控,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必須制定開學安全工作方案,把學校安全管理作為開學方案的重要內容;必須召開安全專題會議,開學前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學校安全工作;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專門向學生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必須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全面排查治理各類校園及周邊風險隱患;必須加強重點安全防控,對建筑、消防、食堂及食品、治安、學生宿舍、實驗室等重點事項和區域進行專項治理;必須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健全完善校園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做好各項應急準備。
三、扎實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開學前一周,各學校要恢復網格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組織各網格人員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活動。對學校校舍建筑、食品衛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設施設備、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校園周邊環境等方面進行“拉網式”的排查治理。特別是對學生宿舍、教室的外窗、樓梯、天井和通往樓頂的設施等進行排查,加強防護和改造,避免學生隨意攀爬和翻越,防止出現墜落事故。屬于消防疏散通道的樓頂天臺,要在天臺通道的安全門上加裝報警系統,避免人員隨意進入。對于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完畢的,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制定詳細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時間表。要把排查出的各項隱患,按要求錄入“全省學校安全隱患網格化管理平臺”,及時上報、整改銷號,如實填寫排查責任人、整改責任人。
四、不斷提升學校安全防范能力
按照省教育廳《關于全省中小學幼兒園設置一鍵報警裝置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學校要嚴格門衛管理,切實做好進校人員登記、測溫和消殺工作。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校園,嚴防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帶入校園。在上學、放學、課間、集體活動等重要時段,組織有關人員在校園門口、通道、樓梯、操場等重點部位疏散、巡邏、值守,隨時處置突發事件。
五、深入開展師生法治、安全教育
一是做好疫情期間居家安全教育。結合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工作,向學生普及用電、用火、防溺水等居家安全常識,保障安全。開展心理安全疏導,幫助他們緩解因疫情帶來的焦慮、煩躁、恐慌、壓抑等負面情緒。二是堅持法治、安全教育進課堂。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有關要求,確保法治課和安全課均隔周一節,專課專用;確保安全教育教材每生一冊,不向學生收費;確保專兼職教師安排到位,在校生3000人以下的學校要配備1名專職教師或3名兼職教師,3000人以上的學校至少要2名專職教師或6名兼職老師;確保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教師素質有提升。三是開展“法治安全教育周”活動。通過開展“六個一”活動(即:開學前后召開一次安全工作會;上一節“開學安全第一課”;邀請兼職法治副校長上一節法治教育課;開展一次安全實踐演練;在學校醒目位置懸掛一幅校園安全宣傳標語;開展一次安全家校聯系),集中對師生進行防溺水、防踩踏、防交通事故、防震、防火、防食物中毒、防重污染天氣、防校園欺凌和暴力、防實驗事故、反邪防邪等為內容的法治、安全教育。四是開展法治、安全教育主題活動。適時開展防溺水專題宣傳教育、安全教育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產宣傳月、防災減災日、“6·26”國際禁毒日、“11·9”消防宣傳日、“12·2”交通安全宣傳日、“12·4”憲法日、教育部“憲法小衛士”活動、“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活動、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競賽、“掃黃打非”主題活動等一系列法治、安全主題教育活動,通過組織主題班會、倡議書、公開信、實踐演練、專題報告、實地參觀、知識競賽、發放宣傳品等系列活動,對中小學生、家長和全社會進行法治、安全宣傳教育。五是建立和完善學校應急預案體系,開展自救自護和逃生疏散演練。結合學校和學生特點,至少每月有針對性的開展一次自救自護和逃生實踐演練活動。在突況時,確保樓梯轉角等重點部位的責任人迅速到位,指揮學生疏散。演練活動要制定應急演練活動方案,避免演練造成師生傷亡;注重趣味性、實效性,提高演練效果,避免形式化;提高演練的專業水平,積極邀請公安、消防、衛生、地震、應急、環保等有關部門專家對演練活動給予配合和指導。六是開展教育行政干部、校長和教師的法治、安全學習培訓,重點對《憲法》《安全生產法》《食品安全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的意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省安全生產條例》《省學校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學習,提高學校依法治校和安全管理水平。
六、切實強化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
各學校要通過釘釘、微信等方式,對學生和家長進行防溺水宣傳教育。開學后,要堅持把防溺水教育作為班會課、安全課的重要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挖掘、滲透安全教育內容;堅持在節假日和假期前對學生進行專題防溺水教育;堅持家校聯系和聯防,通過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對家長宣傳,提醒家長盡好孩子監護責任,向家長宣傳防溺水知識。
七、大力抓好學校消防工作
各學校要配齊配足消防栓、滅火器、應急燈、疏散指示牌、煙感報警系統、噴淋系統等消防設施設備,定期進行維護檢查,保障正常使用,確保各個部位消防通道暢通。建立和完善學校應急預案體系,開展自救自護和逃生疏散演練。
八、加強學校特種設備安全管理
切實加強學校壓力容器、食堂液化氣罐和燃氣管道、鍋爐、電梯等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明確安全管理人員,配備有資質的作業人員并持證上崗,定期對作業人員開展安全培訓,落實設備定期維修和隱患排查治理,規范操作規程和行為,建立特種設備專項安全管理臺帳。嚴禁使用未經檢驗、超檢驗周期、未辦理注冊登記等存在隱患的特種設備;對達到國家規定使用年限的特種設備進行報廢處理;對使用20年以上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使用15年以上的電梯,由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開展安全性能評估鑒定,根據評估鑒定結論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