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方式范文

時間:2023-04-02 02:52: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出行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出行方式

篇1

關鍵詞:自行車 出行 城市化進程 可持續發展

面向21世紀,自行車成為我國大城市交通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行車對我國大城市的交通具有重大的影響,它對于我國大城市居民的重要程度堪比小汽車之于美國人的重要程度。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大城市的機動化越來越高,自行車的作用和重要性會自然的被削弱。但是在交通擁擠的大城市,自行車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它在大城市當中仍然會長期存在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承認自行車在我國大城市中的合理地位以及作用不僅對我國城市居民有利,對我國的城市交通系統的長遠發展也是有利的。

可持續發展的交通是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我國城市交通問題日益嚴重,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幾乎成了困擾城市居民出行的頑疾,行車難、停車難也是令城市居民頭疼的大問題。日益嚴重的交通問題也嚴重造成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制約了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因此,如何優化我國城市的交通系統,保護城市環境,成為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自行車無疑是比較合適的出行選擇,它在節能和環保兩個方面都占有巨大的優勢。而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也正在大力發展自行車交通。

然而,自行車出行方式在我國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卻不容樂觀。據2009年《科技日報》的報道,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李秉仁透露我國城市居民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比例迅速下降,其中自行車出行比例正以年均2%—5%的比例下降。據統計,目前步行和自行車交通仍是中國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一般占全方式出行的60%。但在2000年以前,僅自行車交通就可占居民出行比例的40%左右,有些城市甚至更高。

李秉仁說,當前中國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狀況比較差,出行環境惡化趨勢明顯。近些年,很多城市雖然在道路里程、標準上都有了較大提高,但道路空間分配不均衡,步行和自行車使用的道路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壓縮甚至取消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占用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停車等現象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了行人和自行車的順暢出行和安全。李秉仁援引2007年的統計數據說,北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從2000年的38.5%下降到23%,深圳市更是從1995年的30%下降到4%。

城市交通問題是關乎國家民生的重要問題,是居民每日出行都要面臨的問題,這就使得選題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城市的交通問題,其實歸根到底就是自行車和小汽車的交通問題,政府對自行車和小汽車實施何種政策以及采取何種行動直接影響著我國城市將來的交通系統。我國城市交通區別去其他國家的地方就是,我國城市交通的混合性,也就是自行車和機動車這兩種快慢交通工具的混合交通。因此,我國如何建設和設計合理的道路以及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從而解決自行車和機動車相互干擾的矛盾,便成為解決我國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和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自行車具有方便靈活、節能無公害、有益健康等特點,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選擇。盡管,我國城市化進程在加快,而且,城市機動車輛以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也正逐漸成為城市交通中的主導力量,但是,從自行車的特點和我國的國情來看,自行車在短期內還不可能完全被替代。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自行車仍然是我國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因此,對城市居民自行車出行方式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提高自行車出行的比例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國號稱“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擁有量居世界首位,約5億多輛,城市里幾乎每個成人都有一輛自行車。自行車交通是當前我國客運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距離交通的有效方式,在城市居民出行結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自行車一直都是我國城市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其擁有量和出行量都很大。近年來隨著機動汽車的迅猛增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服務水平的提高,自行車的擁有量和出行量呈現趨于平穩甚至下降的趨勢,然而在我國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結構中,自行車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機動化程度的提高,但是如果道路建設跟不上機動車數量的增長,道路規劃不合理,再加上交通規則和制度不夠完善,這樣不僅會對自行車出行者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也會影響城市交通的順暢?,F如今,交通問題已經成為城市的重大問題之一,它時時刻刻影響著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政府、企業和居民都為交通問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而自行車出行者作為大城市交通系統中的弱勢群體,其安全何以得到保障,在今后的要何去何從,以及怎樣發揮自身的優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反思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周錢,陸化普,徐薇.城市居民出行特性比較分析.中南公路工程,2007,(2).

[2]黃樹森,宋瑞,陶媛.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為例.交通與安全,2008,(9).

[3]楊波霞,鄧衛,胡啟洲.大城市自行車交通發展的理性引導及對策研究.現代交通技術,2006,(4).

[4]黃純輝.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影響因素的結構模型分析.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1).

篇2

探索發展“云計算技術”

新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是信息的絕佳渠道,人們越來越多的選擇通過移動互聯接受和傳輸信息。而與智能手機息息相關的APP也迎來了爆炸式增長。作為一家IT企業,中航信毫無疑問的也“嗅”到了移動互聯網這一領域的巨大潛力。

早在2009年,中國航信就啟動了對云計算技術的研究以及產品化選型開發工作。2012及2013年,中國航信通過自主開發分別獲得了云數據復制產品(CDR)和云基礎架構平臺產品(TCD)的軟件著作權。依托這兩個云計算產品中國航信在近幾年逐步開展了面向政府機構、大型企事業單位的專業云計算服務。截至目前中國航信已為十余家政府及中央企業客戶提供了包括云資源租賃、云平臺建設、云容災等云計算相關服務。

“航旅縱橫”完善出行方式

多年來,中航信一直致力于成為航空旅游業領先的信息技術及商務服務提供商,中航信積極思考如何解決民航業現存問題,“航旅縱橫”APP便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昂铰每v橫”的目標是改變國內旅客現有的民航出行體驗,用手機解決民航出行的一切問題。設計者直面民航旅客切實需求,著力解決現存民航業的現實問題,本著用戶體驗至上的原則,以簡化出行為設計理念,形成航班、行程、社交多維一體化出行服務體系。

“航旅縱橫”改變傳統的值機模式,為旅客提供國內主要航空公司的手機值機功能,幫助旅客提取辦理值機手續,還開發了獨具創意的諸如同步查找同道中人、實時在線交流等特色功能,為旅程增添更多有趣的社交元素等。“航旅縱橫”目前注冊用戶已達500萬,累計獲得11項專利,并被蘋果APP STORE推選為2013年度精選,是在APP STORE保持五星級好評的產品?!昂铰每v橫”入選工信部兩化融合試點項目,獲得國內外互聯網產品和技術獎10多項獎項肯定。它是第一個支持全渠道行程一鍵自動提取的軟件,第一個具備機票驗證功能的手機軟件等。

創新發展 勇于嘗試

“航旅縱橫”是中國航信在B2C領域的第一次重要嘗試和創新。

首先,中航信推出的“航旅縱橫”APP利用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對行業的各個環節進行整合。

其次,創新采用內部孵化的方式,以公司市場部牽頭,從各部門抽調一批技術人員,組建了‘航旅縱橫’最初的團隊,形成了最早的‘航旅縱橫’的雛形?!?/p>

第三、創新以小團隊模式組建創新團隊。最初“航旅縱橫”項目組只有核心的4、5名技術人員,現在“航旅縱橫”仍然是一只近30人的小團隊。

第四、創新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產品更新速度快。作為一款移動互聯網APP,“航旅縱橫”的產品更新迅速。

篇3

關鍵詞:交通方式;出行成本;數量化

城市交通方式無論是采用自行車、摩托車、公共汽車,還是小汽車、地鐵運送乘客,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乘客的空間位移,當然作為客運存在舒適性的要求。然而在此過程中,不同運載工具的運送時間不同、運載乘客的數量不同、運載工具的使用稅費不同,占用道路設施的時間和空間不同、對環境和乘客心理的影響也不同,而這些方面直接影響運輸的成本和效益。城市可利用的交通空間和設施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哪一種交通方式可以取代全部的出行方式。然而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如何最大限度、科學地使用交通資源,并且從經濟性角度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就需要對城市交通的出行成本進行數量化的研究。

1研究現狀

1. 1國內的成本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在我國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有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出租汽車、公共汽車以及軌道交通等。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加入WTO的影響,我國的機動車擁有量急劇增加。尤其在大城市,由此導致的交通擁擠與阻塞以及居民出行時間的延誤、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加劇了交通成本的增長,尤其是外部成本的增長?,F在我國城市出行方式量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擁擠的探討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F代社會的發展必須有良好的交通與通訊系統,一個好的交通與通訊系統,可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資源的分配效率。[1][2]

由于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每種出行方式各有其適用范圍、相對優勢和服務范圍,因此既要發揮各出行方式的優勢,又要使其能互相協調以滿足居民出行的不同需求,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取得合理的社會、環境、交通、經濟及生態等綜合效益,這就需要對城市出行方式的成本進行量化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城市居民所希望的快速、可靠、方便、靈活、安全和舒適的交通系統,并使這個系統以一個合理的成本為基礎。我國對城市交通成本作過量化分析的城市并不多,只有臺北市做過此分析,而其他的城市(如西安、無錫等)都是從城市客運結構入手,通過某一方面進行成本分析。臺北市的城市出行總成本分為以下幾項,見表1[3]所示。

臺北市通過這幾個方面的成本分析,了解到了交通工具的使用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認識到了私人運輸工具所帶來的巨大的外部成本,正在研究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如加大私人運輸工具使用的稅費以控制其發展,從而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重等。臺北市已經引進臺灣地區的第一個捷運系統,并搭配實施公車專運,除解除了交通擁擠、塞車問題外,還改善了交通污染。另外,臺北地區在制定一種新的制度———共乘制度,通過共乘制度來減少車輛的使用數量,以降低能源的浪費和污染的產生。

1. 2國外出行成本的研究

在國外進行城市出行方式成本量化研究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法國、日本和加拿大等,而且大多數國家也只是進行片面的研究,只有加拿大研究的比較具體。

具有“汽車輪上的國家”之稱的美國是汽車機動化最早的國家之一,從20世紀初汽車在美國的出現到20世紀60年汽車在美國的普及,再到20世紀最后30年電力軌道交通在美國的興起,使它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區域交通系統。美國在提倡“多種出行方式”即以方便出行為根本目的,為人們提供可供選擇的多種交通方式,包括地鐵、輕軌、公共汽車、市郊火車以及小汽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增強公共交通的競爭力;也可以說,是為了提高小汽車的利用效率。與此相關的措施有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方便換乘,如采用全程通票和中途免費換乘;也包括改進公共汽車線路。設置公交快車專用線、增設“高峰小汽車道”(HOV--High-occupancyvehicle一般指道路中間的兩個或以上車道,與其它車道有一定的分隔;每天隨著上、下班高峰期車流流向的不同而改變車道的行車方向,如上午為進城方向車用道,下午變為出城方向車用道);還鼓勵騎自行車和步行開辟步行街等。

在法國的巴黎有著一套詳盡的數據資料可以作為城市出行方式量化分析的可靠依據。巴黎對城市交通外部成本的各項指標均以“單位乘車公里”為標準,得出的結果不僅適用于巴黎地區,而且可以推廣到所有具有高效率公交網絡的歐共體國家的城市。另外,巴黎根據城市交通在空間利用方面的頻率來衡量出行成本。日本的鐵路和地鐵網絡都很發達,承擔很大的客運量,若以單位乘車公里來衡量,其外部成本將很低。因此,一般來說,公交車輛的平均載客率越高,其相對于小汽車交通的優勢越是明顯。

加拿大一般將城市出行方式的研究可以按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內部成本與外部成本來分析,而且在外部成本中包括外部經濟成本與不經濟成本兩種。固定成本包括基礎設施成本等,變動成本包括交通設施的折舊費、駕駛員的工資等。內部成本在這里指的是出行者的出行時間以及選擇交通工具所承擔的風險等,外部經濟成本一般指外部效益,而外部不經濟成本則指環境污染、噪聲污染等。加拿大通過城市的巴士、公交、輕軌、自行車、摩托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等不同交通工具在以上各個方面所產生的成本研究,分析出影響交通成本的1/3為外部成本,并且有高達一半以上的為不經濟成本?;谌绱爽F狀,加拿大已經自行研制開發了一種計算機軟件系統———交通成本分析器。這是一種能夠滿足各種情況下交通成本估算的軟件系統,它能夠提供高達11種出行方式的20種成本在城市交通高峰和低峰時的成本計算。

2交通方式的構成及計算方法

2. 1交通方式的構成

城市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構成如圖1所示。從現有的城市出行方式入手,然后分別將其在使用者成本、基礎設施成本、出行時間成本以及外部成本四個方面分別進行定量的分析。由圖1可以看出,步行的出行方式只具有出行時間成本,因為它在其它各方面的成本相對于各出行方式來說很低,甚至接近于零,因此可以忽略不計。與步行相比,自行車的出行方式多了外部成本,因為自行車是造成道路擁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像摩托車、小汽車、出租汽車和公共汽車在這四方面的成本都有所體現。

對于大城市才有的輕軌和地鐵這兩種交通方式來說,它們的基礎設施成本屬于政府重點投入的,相對于其它交通方式來說費用昂貴,根據分析的需要可以忽略不計。

2.2各使用成本的計算方法

使用者成本"使用者在金錢方面的凈損失,比如乘坐交通工具購票費用等,按實際發生計算。

篇4

關鍵詞:均勻設計;SP調查;出行方式選擇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2)04-0075-06

Modeling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ravel Choice Based onUniform Design and SP SurveyJING Peng1,2, JUAN Zhi-cai1, JIA Ling-yu3

(1.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2, China; 2.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ed the SP survey constructed with uniform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that may be differented with the travelers and travel mode, the Logit model for two types basic utility of travel choice was established. The Logit model was verified and calibrated. Afterward, the calibr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analyzed from various aspects. Finally, the elasticity values for a variety of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sensitivity of travel choice probabiliti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using car for various factors affected is higher. The result prov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guide travelers to choose other travel modes instead of driving cars by the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policies.

Key words:uniform design; SP survey; travel mode choice

1 引言

為了調節交通系統的供需平衡,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擁擠和由此引發的環境污染等問題,交通領域的學者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的概念,其核心就是要通過誘導人們的出行來緩解交通擁擠[1]。主要內容包括: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公交;實施交通一體化政策,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綜合運用;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通調控等。因而,交通方式劃分及與之相應的出行方式選擇模型的研究成為需求管理策略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由于出行方式選擇涉及的因素多,加之出行者的習慣、喜好等難以測定的因素的存在,傳統的集計建模方法難以準確描述出行者對出行方式選擇的過程[2]。非集計分析以實際產生出行活動的個人為單位,對調查得到的數據不進行任何統計處理而直接用于建立模型[3]。因此,根據出行者社會經濟屬性、出行屬性,建立出行者交通方式選擇模型,利用模型對出行者出行方式選擇行為進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其行為準則,并通過科學地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引導和調控出行者出行方式選擇行為,從而到達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目的??紤]到通勤活動的方式選擇相對穩定,本文主要針對出行者通勤活動的選擇方式進行研究。

2. 調查方法

2.1 SP調查

非集計模型的調查可以分為RP(Revealed Preference)調查和SP(Stated Preferene)調查兩種。RP調查指的是已完成的選擇調查,SP調查為在假設條件下選擇主體的選擇意向調查[4]。SP數據與RP數據相比有可操作性高、數據誤差可調、選擇方案集合明確等優點,但也存在可靠性較低的不足。在保證一定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精簡調查表中被調查者的判斷次數,提高交通SP調查的工作效率和結果準確程度,進而保證模型的精度,成為交通SP調查表設計時最為關心的問題。

2.2 均勻設計

篇5

提高行政復議效率和權威,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發揮行政復議層級監督促進依法行政、化解行政爭議、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國發〔〕33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試點意見》渝辦發〔〕185號)要求,經區政府同意,現就我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依法實施、注重實效、強化監督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復議為民”建立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健全行政復議工作機構和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權,整合行政復議工作資源,強化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增強行政復議工作權威,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全面推進我區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的范圍

將我區法定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的職責交由復議委員會按本方案確定的運行機制相對集中履行,區政府成立“區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區復議委員會)實行相對集中行政復議權。法定行政復議機關不再獨立辦理行政復議案件。

法定行政復議機關包括:具有行政復議權的區政府所屬部門、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駐區機構(不含區地稅局)和各鎮人民政府。

三、工作內容

一)功能定位。

融指導、監督與救濟于一體的議決機構,區復議委員會是履行我區法定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職責。其宗旨是通過創新行政復議案件審查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實現化解行政爭議、提高辦案質量及行政復議公信力、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目標。

二)組織形式。

區復議委員會由常任委員和特邀委員組成。

委員若干名。主任由區政府分管法制工作的領導兼任,常任委員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副主任由區政府法制辦負責人兼任。其他委員由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有關單位負責人兼任。

實行聘任制,特邀委員5名。任期3年,由區政府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執業律師、行政執法人民監督員中遴選。

三)職責范圍。

1.區復議委員會是本級政府行政復議工作的議決機構。主要職責:審核區政府重大、疑難、復雜行政復議案件;分析總結階段性區政府行政復議案件中帶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并提出建議;對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提出辦理意見。

負責行政復議案件的受理、審理、調查、聽證、調解、提出意見等日常工作。主要職責是調處簡易行政爭議;集中承辦工作范圍內的行政復議案件;承辦區復議委員會的日常事務;組織開展行政復議案件的統計分析和相關調研工作;負責行政復議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宣傳;辦理區政府和區復議委員會交辦的其他工作。2.區政府法制辦為行政復議工作的日常工作機構。

四)運行機制。

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的運行機制實行“四統一”即統一復議人員、統一接受申請、統一審查案件、統一以區政府名義作出復議決定。

統一配備專職復議人員辦理納入試點工作范圍的行政復議案件,1.統一復議人員。區政府成立行政復議中心。保證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統一由區政府法制辦(區政府行政復議中心)代區政府統一接受納入工作范圍的行政復議申請,2.統一接受申請。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啟動后。調處簡易的行政爭議。具有行政復議權的區政府所屬部門、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駐區機構(不含區地稅局)和各鎮人民政府應當告知申請人直接到區政府法制辦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由區政府法制辦統一指派行政復議中心專職復議人員進行審查。3.統一審查案件。行政復議案件受理后。

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4.統一以區政府名義作出復議決定。具有行政復議權的區政府所屬部門、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駐區機構(不含區地稅局)和各鎮人民政府應當通知其具有行政執法權責的派出機構或下屬機構。應當書面告知行政管理相對人有權直接向區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以及區政府法制辦的詳細地址。區政府法制辦辦理的行政復議案件需要作出相關的行政復議法律文書的經區復議委員會領導審簽后,以政府名義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重大、疑難、復雜行政復議案件可提請區政府主要領導審定。

篇6

1. 開放性思維的概念

所謂開放性思維,是指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和狹隘眼界,多視角、全方位的思維。開放性思維本質上具有反教條和實事求是的特征,具備了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就能夠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創造性應當是人類思維的本性,是人類思維得以發展和進化的內在活力和內在根據。

2.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英語是初中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但是多年以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只顧著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們,雖然改革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但是初中英語課堂上唱主角的依然是機械性和傳統性的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被不斷地打壓,難于從英語學習中發現樂趣,思維陷入了定式,無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自身的長久發展不利。充分發揮開放性思維在教學中的作用,也就是打造高效率課堂,就顯得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困擾教育者多年的問題呢?我們將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實際等各方面來分析如何切實有效的開展開放性思維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改革。

3. 開放性思維下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3.1 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們要轉變思想觀念,大部分課堂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階段,學生既不想積極主動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們也沒有為學生提供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機會。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首先要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給予大家機會,給予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頻率,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成為課堂的主人。8B Unit 1第一課時的重點主要是談論自己、家人和朋友過去和現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往的課堂上教師會對學生滔滔不絕地介紹不同時代的交通工具,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思考的空間。這樣的課堂顯然是低效的。教師可以創設真實情境向學生提問: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從而引出交通工具的單詞,然后學生之間再互問對方假期去過的地方和出行方式,引出更多的交通工具的單詞,接著設置一個問題:Do you know how your dad went to school when he was a student? 從而進入本節課的主題。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角,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們不僅要熟悉教材,不容忽視的一點是,教師們要主動積極學習新的優良的教學理念,把優秀的教學方法帶入到課堂,做到與時俱進。

3.2 創新教學活動

教師們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要注重教學活動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初期備課過程中,注重課堂的引入效果。如果次次上課都是開門見山地打開課本直奔主題,雖然簡潔明了,但是重復總會帶來無趣,學生會對英語課堂產生疲憊和厭倦。因此教師們可以創設出多種情境,比如設問法、故事代入法、視頻欣賞法,來開啟一個精彩的英語教學。比如在學習《Natural disasters》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自然災害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呈現自然災害的英文名稱,接著結合視頻談論自然災害導致的后果。如果干巴巴地與學生談論自然災害,因為學生對其沒有直觀感受,因此也無話可說,課堂必然陷入沉悶狀態。 “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將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結合,讓學生掌握幾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此時可以考查學生么的詞匯掌握程度,并給出獎懲?!眗eading”部分通過一個臺灣地震幸存者的故事培養學生根據關鍵詞猜測課文大意的能力,教師們可以出一些閱讀文章讓大家練筆培養閱讀能力。在”Grammar”部分則要著重介紹過去進行時的構成和用法。還應該要注意的是,應該準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深入理解英語教學的獨特性。課余應該多和學生交流,解決他們對于英語教學的困惑。

3.3 利用教學工具,開展實踐活動

不能忽視教學工具和實踐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好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無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Fashion》這一單元時,可以運用PPT展示一些時裝秀或者T臺的照片,幫助學生加深對詞匯的印象,更加直觀地體現教學內容,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衣服,展示自己對于fashion的理解,這也能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可以開設英語角,讓學生從閱讀中愛上英語。更可以多多開展英語演講比賽和夏令營活動,鼓勵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使得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

4. 綜述

篇7

每天早上,在將兒子送到學校后,我便直奔菜市場,為他的午餐作準備。在菜市場長長的攤位旁,我一邊慢慢地走著,一邊在心里計劃著中午的菜譜。兒子好久沒吃魚了,就給他做一道糖醋鯉魚吧;兒子有點上火,再給他準備一道熗豆芽;兒子喜歡吃黃瓜,再加一道涼拌黃瓜……待我從菜市場出來后,我的購物袋里,已裝得滿滿的。

快到十一點時,我進了廚房,開始為午餐而忙碌。先將鯉魚洗凈,瀝干水,再在魚背上均勻地劃上幾刀,然后在刀口及魚腹里抹上鹽,腌上幾分鐘。接著,打開燃氣灶,坐好鐵鍋,放進足夠的花生油。待油燒開后,將鯉魚放進油鍋炸至熟透。隨后撈出鯉魚放進盤中,澆上事先準備好的番茄醬,一道酸甜可口鮮香酥脆的糖醋魚就大功告成了。接下來,還有醋熗豆芽、涼拌黃瓜……待兒子進了家門時,一桌豐盛的飯菜正等著他大快朵頤呢。兒子呢,總是很給我面子,一邊吃,一邊給我灌點“迷魂湯”:“媽媽最棒啦,是我們家的金牌廚師。”似乎為了證明這句話,離開餐桌時,兒子的小肚皮總是鼓鼓的。

有了兒子的夸獎,我對做飯更加熱衷。一頓飯剛吃完,我已在心里琢磨下一頓的菜譜了。

而在以前,我是個討厭做飯的人。記得剛結婚時,為誰做飯的問題,我和丈夫吵過多次。最后,兩人達成協議,輪流做飯,一人一周。這份協議持續了好幾年,但在兒子出生后,協議最終宣告無效――兒子對我做的飯菜情有獨鐘。第一次看著兒子將我為他準備的飯菜大口吃完后,我感到從未有過的驕傲與自豪。正是這種獨特的感覺,讓我愛上了做飯。

心境一變,廚房里的一切都變了。在煙霧繚繞的廚房里,翻炒豆芽的“滋滋”聲,慢燉豆腐的“嘟嘟”聲,油炸花生米的“啪啪”聲……一切,都顯得分外美妙。而我,在種種美妙的聲音里,精心地煎炒烹炸,為兒子端出一盤盤美味來。

篇8

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老齡委關于印發六盤市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及《鐘山區老齡委關于印發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實維護老年人在信息時代下的合法權益,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黃土坡街道辦事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行動的總體目標

    動員全社會力量推動老齡社會信息無障礙建設,促進全社會推進適應老齡化的改造和升級,提升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實現老齡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2 年底,家庭成員、社區服務人員、志愿者、老年大學等對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機使用實現常態化;預防網絡和電子通訊詐騙知識的宣傳實現常態化;醫療衛生、金融服務、政務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點行業服務場所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實現常態化。

二、行動的組織機制

   為確保“智慧助老”行動的有序開展,成立街道“智慧助老”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動員各相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統籌組織召開專題工作座談會,針對重點部門、重點內容組織開展專項調研。

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 王應釗    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

副組長: 亢強輝    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領導小組成員由街道各部門負責人及各社區支書和主任擔任。每個部門和社區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工作對接和上報。街道“智慧助老”行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衛生服務中心,由蔡正達同志承擔“智慧助老”行動的統籌協調及相關事務。

    三、行動的具體內容

    (一)建立健全“智慧助老”的常態化工作機制。街道老齡委將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列為年度工作要點,加強督促落實。將在“智慧助老”行動中事跡突出的機構、企業和個人上報區老齡委,納入全國“敬老文明號”和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評選表彰的重點推薦名單。各部門各社區根據職責分工,以老年人面臨的實際困難為導向,制定具體措施、明確時間表并抓好落實,每月28日上報一次本部門本行業推進“智慧助老”行動情況和經驗。

    (二)開展為老志愿服務培訓行動。各部門各社區根據職責分工,鼓勵在醫療衛生、金融服務、政務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點行業服務場所增設志愿服務崗,開設老年人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交通引導、就醫咨詢、金融服務、旅游指引等服務。動員社區服務人員開展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術培訓,組織興趣示范小組、智能技術運用比賽等形式,發動運用智能技術能力較強的老年人帶動、幫助、培訓其他老年人,提高有意愿的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運用培訓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

    (三)開展家庭成員助老行動。積極宣傳引導,鼓勵家庭成員加強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輔導,幫助老年人甄別各類不實信息。尊重老年人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在銀行、醫院、購物、出行等必須運用智能技術的場所和生活場景,動員家庭成員為老年人代辦相關業務。

    (四)開展老年人自我學習提高行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和科普講座、展板宣傳等形式,引導老年人正確認識網絡信息和智能技術,鼓勵老年人主動學習網絡防騙的有關政策、法規和知識,消除老年人對網絡信息和智能技術的恐懼和排斥心理,逐步將智能技術作為豐富晚年生活、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工具。

    (五)開展為老科普宣傳行動。制作主題宣傳片、公益廣告、圖冊等簡明易懂的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指南和防詐騙指南,充分利用大眾媒介和老年人密集活動場所進行宣傳推廣,引導全社會增強幫助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責任意識。

    (六)開展智能產品社會募捐活動。積極搭建慈善募捐平臺,廣泛動員愛心企業、社會人士以及通訊公司等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為城鄉貧困老年人捐贈智能產品,減免通訊服務資費,幫助貧困老年人解決無智能產品可用和服務費用昂貴的問題。

    四、行動步驟及安排

    (一)行動啟動階段(2021年4月)。街道制定印發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在街道啟動“智慧助老”行動。組織召開專題工作座談會,開展專項調研。各相關部門特別是醫療衛生、金融服務、政務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根據職責分工,圍繞實施方案制定細化具體工作措施和進度要求;組織開展一次本部門本行業的集中排查工作。

(二) 深入推進階段(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各相關部門根據集中排查結果,抓好問題整改;圍繞制定的具體工作措施和政策,深入開展教育培訓、志愿服務等主題活動,切實落實工作措施。組織開展針對行動的調研評估,街道做到每月一調度,積極宣傳開展行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接受上級老齡委針對行動的調研評估。

(三)總結階段(2022年6月)。對各部門各社區開展“智慧助老”行動進行評估,對街道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形成總結上報區老齡委。

    五、行動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各社區要高度重視,將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相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確保行動的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強宣傳倡導。要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及新媒體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宣傳“智慧助老”的具體措施和典型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全民行動、“智慧助老”的濃厚氛圍。

篇9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課程的探討和實施,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改變單一的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獨創性、協作性、對話性,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從“聽話”轉向“自主”,體現主體性

綜合性學習的前提是“自主”,即“主動”,能主動地在語文實踐中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梢哉f,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選擇、自我建構的過程:學生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訂學習制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做出相應的調適。這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的活動中,老師與學生一起確定課前準備:1.一、三小組收集關于金錢的詩句名言俗語;2.二、四、五小組探究金錢的小故事;3.六、七、八小組每個人反思自己的金錢觀;4.每一組準備回家調查家里的收支基本情況和反思自己的支出(用紙記);5.每個人搜查對古今錢幣的圖片和實物等等。小組同學互相協作,分工合作,將查找及篩選的“金錢”的資料制成圖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然后學生之間、小組內與小組之間在課堂上合作交流:1.走進“學術報告廳”:告訴同學們錢幣的發展史,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錢幣,請大家欣賞部分錢幣圖樣;2.開圓桌故事會:眾說紛紜話金錢;3.話家常:我也來當一回家;4.交流“我的賺錢計劃”;5.調查身邊朋友的消費方式與消費量,創建一個用錢方案,并寫出《調查報告》。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有話就說,大膽表達,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白:金錢是一柄雙刃劍,它能扶你步上康樂大道,也能把你甩入萬丈深淵,關鍵在于你是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它。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做到盡量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做出評價。當學生發現自己的見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就自然地被激發了出來,也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和要求,進而能真正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從“接受”轉向“探求”,體現探究性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睗M足學生的的渴求和愿望,讓他們學會探究,是我們教改的奮斗目標。

在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的活動課中,教師準備了一份學習的時間表,一份較詳細的閱讀書目和部分網址,與月球有關的科學文字、圖片和錄象資料,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民風民俗和文藝作品及每個學生一個資料袋。民主推選四位組長后以自愿組合的方式進行活動:1.網絡組(十二人)探究的課題是:月球奧秘知多少。五人負責網上查閱資料,下載圖片,三人負責文字資料,兩人負責圖書館查閱書面文字資料;2.“月亮小報”組(十二人)探究的課題是:我是月亮報小編輯。組長在活動中介紹說:“我們負責制作有關月球的知識和月亮的文化的電腦小報。沒做前,我們認為很容易,在制作過程中,我們才知道很難。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如文中的插圖、排版、彩色打印等。文曦遠家有彩色打印機,我們求助他幫忙,竟然把打印機的油墨都用干了,真是不可思議。制作小報過程中,我們查了大量的資料,才感到自己知識的膚淺。通過制作小報,我們鍛煉了動腦動手能力,也掌握了大量的關于月球的知識。”3.競賽組(十五人)探究的課題是:“我是月球小博士”。六人查資料出題,六人找答案。從100多道題中選出有代表性的20道關于月球的題五道關于月亮的題;4.“月亮文化”組(十五人)探究的課題是:“我是月球文化人”。展示后,組長總結說:“我們小組通過這次活動,對有關月球的知識和月亮的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養成了查資料的好習慣,同時提高了我們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史、科學史,我們作為一名華夏炎黃子孫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在查閱大量資料的過程中,感到自己目前的知識同茫茫的知識海洋比是那樣的渺小。所以我們今后一定會更加努力,為人類的科學獻身?!?在學習中,人人參與,分組合作,鍛煉了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現出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從“單干”轉向“合作”,體現協作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教師和學生交往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就意味著人人參與,共同發展就意味著師生之間要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雙向交流合作的關系,師生之間通過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同認識、共同分享、共同進步。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打破了常規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使學生能擺脫教師這一權威的束縛,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可以極大地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促使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與同學交流、與其他組成員交流、與教師交流。多層次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越來越強,每一位學生都有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機會。

筆者在《探索月球奧秘》活動課中,辦“月亮知識小報”時,既有和老師的交流,也有同學們的合作,還聘請了學生家長(報社的編輯)參與了全過程的指導:資料的篩選、內容的確定及版式的設計。

篇10

1. 利用多種方式,呈現句型學習情境

英語句型是經過多年的傳承而固定下來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適合的語境是句型應用的外界環境,也是學生理解句型的重要條件。教師可以利用插圖、談話、視頻、音頻、實物等多種多樣的資料,以恰當的方式營造一種句型應用學習的特定情境,強化學生對英語句型的第一印象。

比方說,在學習初中英語中的兩個重點句型“It is time for ...”、“It is time to do ...”時,教師借助插圖,為學生生動地呈現了一個“早上吃早餐”的場景,圖上一個鬧鐘正在響著,時間指向了7點整,一個餐桌上擺放著包子、雞蛋、牛奶等食物,讓學生根據這幅插圖合理的聯想,學生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非常容易地想到了這是早上吃早餐的時間,于是快速地用“It is time for breakfast.”進行了表達。接下來,教師轉換了另一幅插圖,鬧鐘正在大聲作響,時間指到了6點半,一個孩子正在蒙頭大睡,“該起床了?!苯處熣f,學生們順利地說出“It is time to get up.”

運用貼切的學習情境呈現句型應用的場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促進學生大腦的積極思考,能夠為學生學習英語句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句型學習做好鋪墊。

2. 變換不同形式,開展句型操練學習

課堂上進行有的放矢的句型操練是英語句型學習的必經之路。通常教師都會在這一環節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但往往都是少數學生得到了訓練,而大部分學生只是扮演了觀眾的角色。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一些新穎的句型操練形式,讓學生產生參與練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句型學習的效率。

比方說,在學習“It is bad for ...”句型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操練,沒有只是簡單地帶領學生朗讀例句,讓學生用這個句型造句這種形式,而是在現在的句型上進行了變式練習,讓學生結合對這個句型意思的理解,對這個句型進行變形,學生們開始想“bad”是個形容詞,可以用其他的形容詞替換,首先想到了good,useful等,教師還為學生補充了helpful,beneficial等詞匯,學生們用這些詞匯進行了造句,“It is bad for your eyes to play computer games too much.(玩太多電腦游戲對你的眼睛無益。)” “It is good for everyone to do some sports every day.(每天作運動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It is helpful for me to do some reading every day.(每天閱讀對我是有幫助的。)” “It is useful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decision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diseases.” 這種拓展性的句型練習讓學生學生們積極地想例子,造句子,體驗了主動探究學習的樂趣,拓展了學生們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英語句型掌握的靈活性。

變換不同的形式組織學生操練英語句型,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句型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的嘴巴都動起來,在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中,達到快速記憶掌握句型的目的。

3. 設計精彩活動,創造句型應用機會

應用英語句型進行表達不但是英語學習的根本目標,也是鞏固句型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句型,選用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活動,做好學生應用句型的監督和指導,讓學生真正能夠學以致用,并且在應用句型進行表達的過程中,實現句型的內化。

比方說,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somebody/something?”這個句型時,結合這個句型的應用語境,表達詢問“某人或者某物怎么了”,教師為學生應用這個句型提供了一個情境,“兩個好朋友在寵物醫院碰面了”,讓學生結合這種場景,分別扮演醫生和兩個好朋友,由三人應用這個句型進行交流。首先這三個學生進行了角色分配和對話語言的設計,“Hello, Li Qiang. What’s wrong with this dog? It looks very weak.” “Oh, I don’t know. I am going to see the pet doctor now.” “Let me see. What’s the matter with it?” “I picked up this puppy on the road, so I don’t know what’s wrong with it. Please help me to check it. Thanks.” 在這種角色扮演的活動中,學生們沉浸在其中,用句型進行交流,加強了句型應用的體驗,學習效果比較理想。

在形形的應用句型活動中,學生扮演著主角,教師做好輔助和指導,學生身臨其境,激活了學生的大腦,靈活地應用句型進行交流,深入地理解句型,鍛煉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