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英語范文

時間:2023-04-08 18:19: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筷子英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筷子英語

篇1

一、以已有認知基礎做跳板,增強學習英語信心

學生通過看電視、碟片等已經認識了CCTV、VCD、DVD、CD、TCL中的5個字母;在生活中常跟父母去購物,了解了服裝尺碼標注的L(大號)、M(中號)、S(小號)、XL(特大號)等4個字母;數學教學中學會了用字母表示單位,如M(米),KM(千米),T(時間),L(長度)等。若再問他們還知道哪些字母,學生會說出好多,如WC(廁所)、TX(出租車)、撲克牌中的J、Q、K以及QQ(QQ游戲)、X光片(胸透)、KT(卡通)等等。此時,教師借機鼓勵學生:英語字母只有26個,大家就已經知道了這么多個,快來讀讀你認識的這些字母吧!這樣學生會熱情高漲,爭前恐后地去認讀,很快就熟識了這15個字母,學習英語的信心倍增,渴望學到更多知識。

二、以拼音字母做跳板,讓學生體驗成功

漢字原來是沒有拼音的,最早的拼音雛形是清朝時期法國一名傳教士為了學習中文,用拉丁文給漢字注音。20世紀50年代為普及漢字,借鑒國際音標用拉丁字母編訂成了漢語拼音字母。英文的26個字母也是拉丁字母,低年級學生一見到它就會不由自主地按照漢語拼音的讀音去讀,這時我們就應因勢利導,以學生熟悉的拼音字母作跳板。如,b、p、m、f、d、t、g、h、n、z、s,這些字母,我們在漢語拼音中加入了元音音素,漢語拼音中的b讀[bi:],z讀[zed]等。教師便可借機強調英語字母的舌位和口型,引導學生辨別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發音的細微差別。認識了這幾個字母,學生感覺自己已經認識了大多數字母,成功感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我們就可乘勢而下,教完剩余的字母。

三、以元音字母做跳板,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

元音字母是學習英語的靈魂,沒有元音字母基本就不能構成單詞,輔音字母也要依附元音字母而存在。26個字母中最為重要的就是6個元音字母a、e 、i、(y)、o、u,嚴格說來是5.5個元音字母,因為Y在單詞前或元音字母前就是輔音字母,Y在輔音字母后或和元音字母連在一起的時候是元音字母。a、e、i、y、o、u字母的教學,只管放手讓學生讀,然后讓他們找出教師教的讀音和自己已有的認知讀音上的差距,進一步體會發音特點。這時老師告訴學生,在26個字母的學習中,你早就有積累,早就認識多數字母,只有個別幾個字母是老師教你認識的,我們只有不斷積累,才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四、以卡片游戲做跳板,掌握英語字母順序

字母表的學習是學習英語必不可少的環節。英語字母的教學應該劃分為:a b c d e f g // h i j k l m n // o p q r s t // u v w x y z 四個單元,這樣劃分有利于英語字母的教唱,也符合大眾識別和記誦的習慣?;顒訒r,老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人拿制作好的26張字母卡片。游戲開始,每小組成員同時打出一張字母卡片,比較幾張卡片上字母的先后順序,字母排列順序在最前的同學贏,將本輪全部卡片收為己有;之后小組內學生打出第二張卡片,如此反復打出第三張卡片、第四張卡片,無卡片的同學逐漸被淘汰,最后擁有全小組卡片的同學獲勝。這種卡片比順序的游戲,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字母的左鄰右舍,熟記26個字母,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比讓學生背誦字母順序更能增添學習樂趣。

五、以誦讀chant做跳板,將字母歸類得以內化

把字母按讀音進行分類是字母讀音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有學習難度的一項內容。為了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我采用“字母分家”的兒歌形式,將26個字母編成六句兒歌,最終編成一首音素家族chant幫助學生記憶:

A-HJK是第一家;BCDE,GPT-V,是第二家;FLMN,SX-Z是第三家;U-QW第四家;I-Y,是第五家;R和O很孤獨,它們各自是一家。

當然,這時不需要刻意給學生認音標。等學生年齡增大,積累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拼讀意識,其接受語音的能力增強到足以認識音標時,再讓學生認識音標就水到渠成了。

六、以書寫兒歌做跳板,寫好英語字母

字母的書寫是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學習的一個薄弱環節。要做到書寫規范,首先須觀察字母的性狀、筆順、占格情況;然后書空,使用活動手冊進行描寫;最后達到仿寫。教學時,教師應多進行書寫方法的指導,可運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母書寫的方法:書寫格式很重要,四線三格要看好。大寫均占上兩格,小寫格式要記牢:頭朝上占上兩格,尾朝下占下兩格,有頭有尾占三格,無頭無尾占中格。

篇2

我非常高興,大家知道為什么嗎?那我就告訴你吧,我們新世紀學校要舉行英語節了!

這次活動中我們組的二位同學也參加了比賽,她們分別是—張景軒同學和樊星同學。而且我們班還有其他同學參加這次活動。他們準備的英語歌曲都是一樣的,而且他們唱的非常好,我希望他們能得第一名,為我們五二班爭光。

我發現參加英語節的同學課下練習得特別辛苦,他們不僅要背歌詞,還要唱得好聽,而我們班的同學不僅全力支持,還不斷地為他們加油,讓他們充滿信心為取得一個好成績做充分的準備。

篇3

快樂學英語

今天,我和媽媽走在上學路上。我們一會兒唱英語歌,一會兒說英語歌謠,一會兒又猜英語謎語,特別好玩,我還能和媽媽用英語簡單地對話。上次,我和好朋友一起上臺表演英語小話劇,我一點也不害怕。辦公室的老師們都夸我們做得好。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見一個小孩子每天對著鏡子練習說幾句英語。我也要向他學習。

只要大家努力,英語學習其實也不難。

(指導老師:全月秋)

篇4

【關鍵詞】 自愿性會計變更; 盈余質量; 盈余管理水平; 盈余持續性

【中圖分類號】 F23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4-0042-06

一、引言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為資本市場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并進行投資決策提供服務。魏明海[1]指出,會計信息是公司利益相關者簽訂契約的基礎,盈余質量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典型代表。有效資本市場條件下,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起到決定性作用[2]。理論認為,兩權分離下管理層與股東之間存在問題,高管如果存在債務契約動機、薪酬契約動機等,往往會產生機會主義傾向,進而操縱盈余,導致會計利潤偏離真實的經營成果[3-4]。大股東為實現掏空等行為往往進行盈余管理,結果降低公司盈余質量[5]。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隨著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會計準則也越發完善且更加契合企業財務行為特征,但現行會計準則依舊給企業相當大的自由選擇空間,變更會計政策成為企業會計選擇的重要方式。企業采用不同的確認、計量、核算及披露模式變更會計政策,其結果導致不同的信息產出,通常情況下,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重要載體。相關性較強且如實反映的會計信息對于企業利益相關者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反映管理層解除受托責任的情況還是基于有助于投資者決策的角度,高質量盈余特征的會計信息有助于實現投資者保護。源于準則的企業會計政策自由選擇權,意在促進企業如實反映企業狀況,但同時為管理當局盈余操縱提供了機會。文獻表明,自愿性會計變更往往伴隨著企業管理層的自利行為[6-8],那么,企業發生自愿性會計變更是否會影響會計信息盈余特征?從可靠性和盈余持續性的角度來看,會計變更存在怎樣的影響?本文以2008―2013年發生自愿性會計變更的上市公司及配對公司為研究樣本,分析了會計變更對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特征的影響。一定層面上,企業的盈余特征主要包含盈余管理水平、盈余持續性等,盈余質量是衡量企業盈余狀況的重要指標,本文實證檢驗了與未發生變更企業相比,發生會計變更的企業盈余質量及盈余持續性是否存在差異。

以2008―2013年發生會計變更的上市公司及配對公司為研究樣本,考察企業會計變更的經濟后果,研究結果為會計準則的使用效果提供一定的經驗證據,對監管者規范上市公司會計變更行為并完善相應的會計準則制度提供支持。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盈余質量是各方利益相關者普遍關注的話題,高質量的盈余信息能夠幫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I情況,提高決策有用性。盈余管理是當前會計研究的核心問題。一般而言,在相當長的時間范圍內,盈余管理增加或減少企業實際收益并不顯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盈余在各會計期間的反映和分布,即盈余管理的影響結果體現在對企業會計信息尤其會計數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報告盈余的影響,而不能影響到企業的真實收益。既有研究認為,有關盈余管理的動機主要包括利潤平滑、洗大澡、避稅、避免虧損等,通過會計選擇的方式實現盈余管理也主要體現于此。Healy and Wahlen[9]提出盈余管理發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或變更財務報告陳述的過程中,影響以報告會計數字為基礎的契約,其容易影響股東判斷并獲取公司的真實業績及經濟產出。一定意義上,盈余管理可理解為公司在會計準則范圍內,在確認、計量、報告等會計過程中,為獲取某種私利而從變動方向、變動幅度和時間分布等方面對盈余的調整,而過度的盈余操縱必然帶來大量的應計盈余操縱,導致企業盈余質量下降。基于上述討論,提出假設1a。

假設1a:限定其他條件,發生自愿性會計變更的公司當年的盈余管理程度高。

兩權分離帶來了問題,在委托觀下,財務會計的目標在于反映受托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因此,作為資產的受托方,經營者通常盡可能提供關于受托資產的保全、增值和有效使用的情況,以及相關資產等在其經營的時間范圍內的運行情況,經營者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合理反映其受托責任的情況,最大限度地反映企業高管解除受托責任的結果,基于此,企業管理層根據外部的經濟環境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相應的會計政策選擇和調整,實現對企業更真實盈余狀況的體現?;谏鲜鲇懻?,提出假設1b。

假設1b:限定其他條件,發生自愿性會計變更的公司當年的盈余管理程度低。

盈余持續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業的盈余質量。根據會計的決策有用目標,會計信息需能幫助股東、債權人、政府機構等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進行相應的投資決策,盈余持續性越強,相關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越高,越有利于使用者評判企業過去的業績,分析當前的財務狀況進而實現對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測。Sloan[10]認為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源于對會計應計的判斷,由于會計應計存在較強的主觀性且在不同時期存在較大差異,容易造成市場對應計部分的錯誤估價。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盈余的持續性反映出會計的可靠性。

上市公司的會計變更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而此前提便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的不斷改變,企業需要根據當前的情況進行會計調整,即通過會計變更實現“如實反映企業各要素的現象或狀況”,從而能夠更深刻全面地反映當前的實際情況,實現可靠計量,提出假設2a。

假設2a:限定其他條件,會計變更提高了企業的盈余持續性,增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會計變更通常是管理層當局的主觀判斷,即使準則或相關條例強制要求變更,管理層也會通過擇時變更來達到自利目的,因此不排除在強制變更中,企業有選擇性地實現會計變更行為,而自愿性的會計變更則更有可能基于管理層的個人動機實現。同時,會計變更需要管理層結合企業資產等各要素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市場環境中相關要素的對比分析而進行,因此,不同的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變更時可能會基于特定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最終獲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提出假設2b。

假設2b:限定其他條件,會計變更降低了企業的盈余持續性,減弱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

基于上述討論,某些特定準則頒布后,企業管理層擇機選擇采用,因此,本文將發生會計估計變更的企業以及相關準則頒布后,同一行業中的不同企業擇機選擇采用的情況均作為發生會計變更的樣本,樣本區間限定為2008―2013年度,并依照以下原則進行Y選:(1)由于特殊會計制度規定,剔除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樣本;(2)剔除數據缺失的樣本;(3)結合變更項目的內容和分析,剔除會計變更內容描述模糊的公司,例如“采用新準則”的樣本。按照“同年度、同行業、近規模、當年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原則進行配對,最終獲得樣本2 299個。

(二)變量定義

1.盈余質量(DA):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利用截面數據來估計可操控性應計利潤。

2.盈余持續性(EP):公司當年盈余能夠持續到未來的程度取決于當期盈余中關鍵盈余的比重,而所謂的關鍵盈余主要是指那些相對穩定的能夠持續到下一期的盈余。通常情況下,營業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占利潤總額的比重作為關鍵盈余的變量,如果關鍵盈余較高,說明企業盈余中主要的盈余占比較高,盈余持續性較強。

本文同時分析了會計變更對年度間盈余相關性的影響,從另一角度分析會計變更影響企業盈余持續性的特點。

3.自愿性會計變更:具體而言,會計變更包括了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本文將自愿性會計變更定義為企業發生的會計估計變更和部分會計政策變更,這里的會計政策變更主要是指企業擇機選擇進行會計政策變更的樣本,不包括新準則或新制度頒布實施后相關企業同時變更會計政策的情形。

4.其他變量:文中的其他控制變量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Lev)、企業規模(Size)、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First)、總資產收益率(Roa)、企業是否交叉上市(Cross)、董事會規模(Bsize)、是否四大審計(Audit)、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合二為一(Dual)、企業所有權性質(State)、獨立董事占比(Indep)等。

四、實證檢驗

(一)會計變更與盈余管理水平關系檢驗

為檢驗假設1,以可操控性應計利潤作為企業盈余管理的替代變量,檢驗企業發生會計變更的影響。首先對樣本中各相關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并檢驗各變量間的相關系數,主要結果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可操控應計利潤DA在樣本中分布較為廣泛,向上的DA最大值為0.580,向下DA絕對值最大值為0.684,而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DA絕對值的平均值為0.078??刂谱兞糠矫妫ü咎卣髯兞?,資產負債率的最大值為2.529,最小值為0.084;企業規模的最大值為26.163,最小值為18.367;公司治理特征變量,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最大值為77.02%,最小值僅有8.57%;董事會規模存在一定的差異,而獨立董事比例則差別不大,均值為33.3%,與證監會的相關規定契合。其他變量方面,包括企業所在地的市場化進程、企業的所有權性質以及審計該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等,其分布均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將樣本按照是否發生會計變更(Change)、是否交叉上市(Cross)、是否國有企業(State)以及是否四大審計(Audit)進行分組,并對各分類組間的DA絕對值進行T檢驗,結果發現,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當年的DA顯著高于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交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顯著低于只在國內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國有企業的可操控性應計利潤DA低于非國有企業,由“四大”審計的公司的DA低于非“四大”審計的公司。

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檢驗是否發生會計變更與當年可操控應計利潤DA之間的關系,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會計變更與企業可操控應計利潤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變更當年企業并沒有表現出顯著的盈余質量高或低的特點,于是將操控性應計利潤取絕對值,并根據其取值分布在(0,1)之間,進行Tobit回歸,回歸結果見表3。

一定意義上,DA的絕對值代表了企業盈余管理的程度。首先進行大樣本回歸檢驗,結果表明發生自愿性會計變更公司當年DA的絕對值高于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且在5%水平上顯著;從系數來看,發生會計變更公司的DA絕對值比未發生變更的公司高0.00882,這占DA絕對值均值0.0777的比例為11.3%,表明發生會計變更與未發生會計變更公司樣本組間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刂谱兞糠矫?,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的債務融資越激進,當年的盈余質量越低;規模越大的企業,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當年的盈余質量越低,非國有企業的盈余質量低于國有企業,說明國有企業因受到政府監管、輿論監督而有較高盈余質量。將樣本按照DA正負取值劃分為兩組,通過亞樣本分組檢驗上述回歸,結果表明,當DA為負,即存在向下盈余管理時,會計變更與DA之間為負相關關系,即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DA向下調整的程度高于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而當DA為正時,會計變更Change與DA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其向上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高于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不過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二)會計變更與盈余持續性關系檢驗

1.以營業毛利/利潤總額衡量企業盈余持續性檢驗會計變更的影響

為檢驗會計變更對企業盈余持續性的影響,文章以營業毛利/利潤總額作為盈余持續性的替代變量,在此基礎上分析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當年及未來盈余持續性的特征。首先對相關回歸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見表4),結果顯示盈余持續性的替代變量(營業毛利/利潤總額)均值為52.54%,表明在樣本公司利潤總額中有一半左右來自于營業毛利,從中位數和均值的差異以及標準差值可見樣本公司的盈余存在較大差異。本文并未將EP值為負的樣本予以剔除,原因在于,當企業的營業毛利與利潤總額之間存在負向關系時,恰好表明企業的盈余持續性較低,且二者比值的絕對值越大,說明盈余持續能力越差。其他變量方面,代表企業成本結構的Dep均值為0.060,而最小值(0.002)和最大值(0.347)相差較大,說明樣本公司的成本結構也存在較大差異。

表5是對會計變更與盈余持續性相關關系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發生會計變更公司的盈余持續性比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明顯較弱,無論是否控制年度和行業變量的影響,二者的負相關關系均在10%水平上顯著。因此,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會計變更降低了企業的盈余持續性,支持假設2b??刂谱兞糠矫?,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企業的盈余持續性越強;企業規模越大,盈余持續性越強;成長性越高的企業,盈余持續性越強;國有企業的盈余持續性顯著低于非國有企業。文章同時以預先一年(下一年度)和預先兩年的盈余持續性為被解釋變量,z驗會計變更是否會影響以后年度的盈余持續性,結果如表5中的(3)(4)(5)(6)列所示(注:回歸時將連續發生會計變更的樣本予以剔除)。從(3)(4)列可以看出,Change與EP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下一年的盈余持續性顯著低于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對預先兩年盈余持續性影響的回歸結果表明,與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相比,發生變更公司兩年后的盈余持續性相對較低,不過未獲得統計上顯著的結果??刂谱兞糠矫?,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的企業盈余持續性越強,規模大、成長性較高的企業盈余持續性較高,國有企業相較非國有企業盈余持續性較低;同時,經營業績(Roa)與下一期及預先兩期的盈余持續性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當年的盈利能力越強,以后年度的盈余持續性越高。

上述檢驗了樣本公司在發生會計變更前后各年度企業盈余持續性指標的差異,下面檢驗發生會計變更公司在變更前后企業自身盈余持續性的變化,以獲得更穩健的經驗證據。以Post和Pre為虛擬變量,定義變更前一年Post為0,變更當年Post為1,變更當年Pre為0,變更下一年Pre為1,具體回歸結果見表6(回歸時將連續發生會計變更的樣本予以剔除)。由該表可見,會計變更當年與變更前一年相比,盈余持續性有所降低,且在5%水平上顯著,這說明會計變更降低了企業的盈余持續性;同時檢驗了會計變更對下一年企業盈余持續性的影響,結果發現變更下一年的盈余持續性要高于變更當年,但未在統計上得到顯著結果。

2.以年度間盈利相關關系檢驗會計變更對盈余持續性的影響

年度間盈余的相關性檢驗會計變更對企業盈余持續性的影響見表7和表8。其中,表7為本期盈余與下一期盈余的相關關系檢驗,表8為本期盈余與預先兩期(下兩期)盈余關系的檢驗。從表7可以看出,企業年度盈余間確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加入相關控制變量后依然成立。筆者加入Change和Earnings的交互項,檢驗會計變更對年度間盈余持續性的影響,結果發現交互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說明會計變更顯著降低了企業年度間盈余的正相關關系。從表8中關于本期盈余與前置兩期盈余關系的檢驗結果可見,與上述回歸結果相近,會計變更顯著降低了企業年度間盈余的相關性,再次支持了假設2b。

五、研究結論

本文從盈余管理和盈余持續性的角度研究了自愿性會計變更對盈余質量的影響,以可操控性應計利潤作為企業盈余管理的變量,實證檢驗會計變更當年發生變更的企業與配對樣本盈余管理水平的差異,結果表明,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當年盈余管理水平顯著高于未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檢驗了會計變更對企業盈余持續性的影響,包括變更對企業當年盈余持續性以及年度間盈余持續性的影響,結果發現,以營業毛利/利潤總額代表企業盈余持續性的檢驗中,發生會計變更的公司盈余持續性顯著低于未發生變更的公司;會計變更公司后續的盈余持續性低于未發生變更的公司;對會計變更前后企業盈余持續性的變化進行檢驗,發現會計變更當年的盈余持續性顯著低于變更前一年,而變更后一期的盈余持續性與變更當年不存在顯著差異;分析了跨年度間企業盈余的相關關系,并檢驗了會計變更的影響,發現企業年度間的盈余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會計變更降低各年度間會計盈余的相關性。

本文的研究結論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會計變更的經濟后果。從變更影響企業盈余質量的角度研究發現,會計變更降低了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筆者認為,企業會計變更過程存在較多的自由選擇和判斷的空間,且會計變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為更加全面地反映經營活動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管理層操縱盈余的工具,降低了企業的盈余質量,不利于投資者保護。

【參考文獻】

[1] 魏明海.盈余的預期管理與盈余管理[J].審計研究,2005(3):18-22.

[2] KOTHARI S P,RAMANNA K,SKINNER D J. Implications for GAAP from an analysis of posi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2):246-286.

[3] WATTS R L,ZIMMERMAN J L.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a ten year perspective[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2):131-156.

[4] 倪敏,黃世忠.非機會主義動機盈余管理:內涵分析與實證研究述評[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4 (1): 58-67.

[5] FAN J P, WONG T J.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33(3):401-425.

[6] BEATTY A, WEBER J. The effects of debt contracting on voluntary accounting method chang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3,78(1):119-142.

[7] 王玉濤,薛健,陳曉.企業會計選擇與盈余管理――基于新舊會計準則變動的研究[J]. 中國會計評論, 2009 (3):255-270.

[8] 丁庭選. 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與非正常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來自中國上市公司 2009―2011年數據分析[J].會計之友,2013 (17):8-15.

篇5

【關鍵詞】資產減值,盈余管理,信息披露

一、引言

2012年,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全年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57.68億元,是2011年該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的近十倍,一舉成為A股“計提王”,并導致中國中冶在2012年凈虧損103.48億元。2013年,*ST長油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46億元,導致凈利潤巨虧59億元,從而連續四年虧損,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第一家退市的央企。這些企業的“洗大澡”行為都與資產減值密不可分。盡管我國頒布了專門的資產減值會計準則,但由于其存在大量的會計估計,使資產減值成為了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時使用的主要工具。本文通過回顧資產減值會計的核心問題,指出現行會計準則和制度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創造了條件,并深入分析資產減值與盈余管理的關系,從規范會計準則、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加強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二、資產減值會計的核心問題

2006年2月15日,我國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正式實施。資產減值問題首次以專門準則的形式出現,其計提范圍和確認、計量方法等均發生重大變化。但從近年來的實施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核心問題。第一,關于計提減值的依據。準則規定企業在會計期末是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取決于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只有在存在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才要求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這樣的界定使得企業計提資產減值的依據多種多樣且需要大量的人為判斷,比如對企業經營環境的判斷、對市場投資報酬率的判斷、對資產經濟績效的判斷等,這為企業進行有意的盈余安排創造了條件。第二,關于可收回金額的確定。準則規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應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但是,現實情況是更加復雜多樣的,而準則只對資產減值計提金額的確定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原則性指導,這也為企業留下了大量的選擇和操縱空間。

由此可見,現行會計準則和制度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依據、時點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只要求在資產出現明顯減值跡象時計提減值準備,而計提減值的時點、依據和計提金額都需引入職業判斷,有時甚至需要利用專家的工作,這為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創造了條件。

三、資產減值與盈余管理的關系

大量的案例表明,資產減值的計提和轉回過程中伴隨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這會損害資產減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一)資產減值的計提動機。資產減值的計提動機包括扭虧動機、“洗大澡”動機、管理層變更動機、利潤平滑動機、穩健性原則、經濟因素和契約成本等。在我國資本市場,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主要集中于扭虧和洗大澡。

(二)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常見方法

1、資產減值計提不足。已有跡象表明資產發生了減值,但企業不足額計提減值準備或推遲計提,以保證當年盈利或微利。

2、轉回減值準備調節利潤。一般情況下,企業會在業績較好年度計提一定減值準備,而在以后某一業績不好的年度轉回,以達到預期財務目標。若企業估計當年必定虧損,就會一次性大量計提資產減值,即“一次虧足”,使得當年巨虧“洗大澡”,從而減輕以后年度的業績壓力或通過轉回減值準備實現盈利。

3、在當期計提減值準備使以后期間少確認成本費用以增加利潤。在保證當期利潤的情況下,企業通過在當期計提資產減值使以后期間能夠減少成本費用從而確保利潤的穩健。例如,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會使當期利潤偏低,期末存貨成本減少,但以后期間的銷售成本也將相應偏低,這能使以后期間的利潤反彈。

4、混用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以及會計差錯更正來調節資產減值進行利潤調整。例如,對于存貨,應按單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卻按照資產類別或總體計提,從而減少跌價準備以增加利潤。反之,應按資產類別或總體計提減值準備的卻按照單項資產計提,從而虛增跌價準備以減少當期利潤。

四、總結與建議

資產減值會計處理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盈余管理行為。為了避免管理層操縱報表,使財務信息客觀、公允、及時地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保護外部投資者利益,必須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加強企業信息披露力度與外部監管。

(一)增強資產減值會計規范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準則制定者必須改變過去僅僅以防止企業隱瞞利潤、偷稅漏稅為準則制定出發點的思想,應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并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以壓縮會計準則留下的自由空間、減少管理者的會計估計和職業判斷為指導思想,制定操作性較強、模糊性語言較少的具體標準,提高對會計實踐的預測性和前瞻性,及時規范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完善我國的資產減值會計準則。同時,應重點引導管理層在會計準則所允許的彈性空間內,運用職業判斷尋找會計選擇的平衡點,以提高資產減值信息的價值。

(二)提高上市公司資產減值信息披露的質量。首先,必須規范資產減值會計信息附注披露的格式。監管部門應出臺相關技術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資產減值會計信息自愿披露和強制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強制要求企業采用文字描述與數據列示的形式,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對導致資產發生減值的事實及環境、減值準備確認的具體方法及理由進行詳細披露,提高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和會計信息質量。其次,應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對于資產減值會計信息披露不足或故意隱瞞的公司,除責令其充分、詳細地補充披露相關會計信息外,還應追究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

參考文獻:

篇6

關 鍵 詞公民教育;快樂校園;主題活動;情境模擬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6)05-0039-03

培養社會主義公民是時代賦予中國教育的重大使命。正如檀傳寶教授所言,學校培養公民,最重要的是創造民主的學校生活,讓學生過一種民主的生活,這既是公民教育的有效手段,本身也是公民教育的實踐。[1]在民主的學校生活中,公民教育充盈著正能量,公民意識被最大程度地喚醒和激發,并且成為學生審美規則和精神疆域中嶄新的一部分;沉浸其中的孩子們是快樂的,教師和家長是快樂的。自然,這樣的校園也其樂融融,充滿了積極樂觀的元素。

然而在實踐中,學校公民教育或流于形式,或浮光掠影,或半途而廢,難有突破和深入,已是不爭的事實。學校公民教育不僅僅是社會對公民品行的要求,也是學校道德教育的需要。學校需要冷靜反思,在更寬廣、更本真的視域下,積極理性地創設公共平臺,引領學生在具體行動和切身體驗中實現公民意識、公民美德與公民人格的成長,進而營建一個充盈著濃濃公民意識的快樂校園。

一、現實追問:公民教育生態困境與快樂校園迷失

時下,一些學校的公民教育一直在“劍走偏鋒”:對人文情懷的輕視,對生命基本權利的漠視,對學生公共生活的包辦,致使公民教育平臺陷入岌岌可危的生態困境,致使校園陷入缺乏歡聲笑語的尷尬境地。

1.公民教育中熱情的“熄滅”

吸引學生積極投身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愉快的參與,但是當學校的諸多規定漠視學生的權利,缺少人文關懷,誰還能在公共平臺中“千樹萬樹梨花開”?

某中學《學生管理辦法》規定:“禁止男女學生一起散步、騎車、互贈生日禮物?!薄俺怂囆g表演等特殊專業的學生外,女生一律留運動頭、男生一律留平頭?!绷硪凰鶎W校規定:“下雪天不準堆雪人,課間十分鐘不準在走廊里說話……”如此之多的“禁止和不準”,與公民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人權、民主、法治,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等相抵觸,必將熄滅學生參與公民教育的信心和熱情。這樣的教育氣氛必然導致公民課堂的萎縮和坍塌,使本就岌岌可危的校園教育生態雪上加霜,快樂校園的創建也成為一句空話。

2.公民教育中權利的“侵犯”

無論什么樣的公民教育活動,都必須以公民的獨立人格為前提,以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為基礎,以合法性為底線。如果公民的諸多權利已經被“侵犯”,又何談創設一個“公正、透明、快樂”的校園呢?

例如,教師不經學生選舉,隨意指定某人為班干部;不經學生同意,隨意搜身、搜包、搜位凳;私自開拆學生的信件、偷看學生日記、電子郵件;采用恐嚇、脅迫、引誘等方式要求學生說出內心并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秘密;偷偷向學生的同學朋友“刺探情報”……如此“偷偷”與公民道德中的寬容、誠信和尊嚴等主題大相徑庭,與公民參與技能中的“參與選舉、處理糾紛和維護權益”等更是背道而馳。

3.公民教育中成人的“包辦”

許多學生之所以缺乏公民角色感,缺乏現代公民與社群應有的“自主、公心、寬容、理解、同情、正義、責任、參與、奉獻”等風范和風尚,追根究底是因為缺少參與的自和認同感。成人總是習慣以自己的決定代替學生的決定,置換學生的真實體驗,最終屏蔽了學生的獨特個性。

綜觀家庭、學校的公民教育,主題、形式和內容大多由教師“統攬全局”,少數學生承擔主要任務這一現象仍較普遍,成人化現象嚴重,缺乏學生視角下的考量。有專家指出:“學校德育之所以常常顯得‘別扭、擰巴’,是因為把‘根’扎到了政治、教化等成人的需要中,成為兒童的‘異己力量’”。[2]既然公民教育缺乏與學生心靈、生活的聯系,又何談從心底滋生快樂的因子?

作為被賦予了“促進人的社會化”和人格養成功能的公民教育,在其中應該確認什么、肯定什么、贊賞什么,應該警惕什么、避免什么、抵抗什么,實在是“巨大”的問題。

二、理想描述:快樂校園中公民教育活動平臺的創設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3]諸如“清新脫俗”的班級公民教育主題活動、深受學生喜歡的公共生活情境模擬、觸摸社會的小課題研究等等,都是“柔弱又強韌的細線”中不可或缺的因子。這些因子必將連結起校園與社會生活,建構起務實生動的公民教育平臺,營建快樂而有意義的校園生活。

1.“親力親為”的主題活動,累積公民意識

公民教育的開展需要扎扎實實的班級主題活動。因為學生只有通過“做、考察、探究、體驗、創作”等,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體察個人和社會休戚相關,進而積極主動地履行公民責任。讓學生睜大自己的眼睛,親眼發現、印證和思考現實中的公民公德現象,需要我們樹立把“班會還給學生的理念”[4]。

學校或班主任可在每學期初,擬出適合本年段學生公民教育的主題,從中選擇一些切入口小、新穎活潑的話題,和同學一起搜集、交流,積累一個好公民應該知道的公民知識點;在充分自主自悟的基礎上,教師給予肯定或指出不足。這樣,日積月累調來四面八方的涓涓細流,方可匯聚成充沛的水量托起公民教育之舟,為公民素質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開展“我是祖國小公民”主題班會、“公民美德伴我行”知識搶答賽、“好公民大家評”等活動。同時,讓學生每周收集一個與公民素質和成長有關的案例,包括當事者的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等,展示在“公民素質收獲本”上,多收集多獎勵。還可舉行與好公民結對子活動,鼓勵學生成為另類追星族,如“我”與美國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做朋友,“我”與特雷莎修女暢談一小時……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浸泡得愈久,愈能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

2.生動思辨的情境模擬,豐富公民體驗

公民教育需要一些憑借和抓手,不能“隔空對話”。學??梢酝ㄟ^“情境模擬”,搭建師生交流的平臺,給學生傾訴、實踐和反思的機會。借此撒播一些法律或政治文明的種子,培養一些生長點,讓學生對公共場域內的公民道德、公民價值觀、公民知識和公民參與技能,有更透徹的理解,更多樣的視角,從而帶來更豐富的體驗方式和理解方式。

為了教育青少年認識政治知情權的重要性和選舉的義務性,美國的非營利性組織――“美國學生選舉”,每年舉辦數次面向全國學生的模擬選舉。它與社區和學校配合,為未到選舉年齡的青少年提供模擬投票體驗。

借鑒美國的例子,學校策劃了“模擬法庭”活動,通過“獨立審判和公正審判”等環節,向學生呈現“公正審判權”的重要性。尤其是設計了“反方”情境:“領導發話了,就這么判吧!”“這些錢您收下吧,審判時多照顧!”在此基礎上列舉“公正審判”的主要原則,如法官必須保持中立;無罪推定;被告人享有獲得律師辯護和幫助的權利等,加深學生對“公正審判”的理解。

這樣的情境模擬必將在更深、更廣的層面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情感和心靈深處充盈著愛心、責任心和創新意識,校園成為了實驗場、創造場、生命棲居地……這樣的風景開始展現快樂校園的基本風貌,癡迷并浸潤其中的師生,其公德意識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必定會一步步蓄積、提高和延伸。

3.多樣化的小課題研究,觸摸公民情懷

學生只有投身社會大熔爐中,置身他人和群體之中,才能更好地觸摸公民情懷,更真切地意識到公民責任和權利。其中,以小課題研究為啟動點,讓學生積極地融入社區公共生活,應該成為學?;蚪處焺撛O快樂校園的基礎性工程。

例如,“文明廣告”調查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影視、街頭等各種途徑廣泛收集自己偏愛的廣告詞,整理歸類后編入“廣告點評臺”,評出高雅和惡俗廣告詞,并分別“因詞而異”寫出點評。又如,“低碳生活”調查活動。在學生中普及低碳生活常識,通過填寫“自我反省兩張表”,分小組在市區發放《低碳綠色生活問卷調查》,整理匯總并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調查報告和倡議書。還有“廣場文明”調查活動、“關于社區中寵物有效管理的研究”“關于小區健身設施建設與管理的政策研究”……

隨著小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生開始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真正體會到了教科書所言“人民群眾是國家真正的主人”。學生意識到,原來普通如我的中小學生也可以影響社會。能夠見證自己一點一滴改變公共生活的痕跡,這樣的校園生活是快樂而有意義的,并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活水。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都應該是全員參與,而不是個別能手“包辦一切”;都應該體現個性化和多樣化,而不是模仿、抄襲和雷同。正如一位專家所說的:“除了‘跟著走’,也要‘自己走’”[5]?;蜃灾髟O計,或合作交流,或探究延伸,正所謂:“多一點自主、有時間提升;多一點合作,有機會分享;多一點探究,有能力發現。”

以上種種,長期堅持下去,必能在學生心田種下一粒好公民的種子,假以時日,這粒種子必將生長舒展、開花結果。這樣的校園有滾燙的溫度,挾帶著激動人心的力量,成為有情有意的展示場、開放場和激勵場。這樣的校園是迷人的,學生、家長和教師是迷人的,與此相關的教育人生也是迷人的??鞓沸@應該在這樣的嘗試中起航,并漸行漸深,走向公民教育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檀傳寶.構建中國公民教育體系的重要探索[J].中小學德育,2015(10):15.

[2]程曉云.清華附小的“活德育”[J].教師月刊,2013(2):14.

[3]龍應臺.文化是什么[N].中國青年報,2005-12-22(5).

[4]袁子意.基于快樂教育的班會課實踐探索[J].中小學德育,2013(5):24.

[5]唐漢衛.中小學德育:除了“跟著走”,也要“自己走”[J].中小學德育,2015(9):1.

篇7

根據腦部專家研究顯示,孩子在歡喜及主動下,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所以,家長不要把和孩子一起讀圖畫書當成一個任務。一個很累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樣愛上圖畫書,你很開心,你的快樂也會傳遞給孩子,孩子從你的情緒中也會感受到對書的愛。

日本推廣圖畫書閱讀專家松居直先生說,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閱讀優質精致的圖畫書,那么他的眼光就會跟著提升起來。而市面上的圖畫書良莠不齊,要怎么樣才能幫孩子挑選好書呢?我覺得可以遵循幾個原則:

一是選擇榮獲大獎的圈一書:許多鼓勵圖畫書創作或出版的獎項,已經成立多年,有口皆碑,所挑選出來的書有一定的質量保證。例如美國的凱迪克大獎,不但重視文字表達是否精準,主題是否創新,更注重圖畫表現是否在水平之上,因此選擇該獎項的圖畫書,一定能培養出孩子閱讀圖畫書的大能力。

二是選捧圖書大師的經典作品:許多畫者例如安東尼?布朗、約翰?伯寧罕、安德烈?德昂等,之所以被尊稱為圖畫書大師,表示他們的畫風創新優雅,獨具一格。受到世人肯定,歷經多年而不衰。他們的作品是孩子的必讀之作,不可錯過。

三是選擇世界暢銷的圖畫書:這些圖畫書往往主題明確,故事動人,比如《花婆婆》這本書,不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情。還必須將這個概念傳承下去,一代接一代,永續美好。

哪些大師帶給我們的優美精致的圖畫書

安東尼?布朗:安東尼喜歡在圖畫書里跟孩子玩一些尋找游戲,或者讓孩子看一些細節,透過互動,讓孩子從靜態閱讀進入動態閱讀,大腦更活化,藉由觀察,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隱喻,學習思考與判斷。在《朱家故事》中,安東尼不斷通過圖畫讓孩子尋找,驚訝地發現餐桌的胡椒罐、鹽巴罐,連麥片、果汁的盒子上部是豬!

安東尼?布朗的精彩作品包括:《我爸爸》《大猩猩》《朱家故事》《小凱的家不一樣了》

約翰?伯寧罕:他是英國很有名的圖畫書畫家,小時候是在英國提倡自由的夏山學校里長大,從小就不受傳統體制的束縛,自由自在,他不期望孩子從這本書中“學”到什么。他最在乎的是孩子讀他的書是不是快樂的。他第―本創作的圖畫書是《寶兒》就得到英國格林納威大獎。他是個勇于求新求變的畫家,一直在追求怎么創作最好的圖畫書?!逗透什ビ魏印肪褪沁@樣一本書,他不期望孩子從這本書中“學”到什么,只期望為閱讀而喜悅。

約翰?伯寧罕的精彩作品包括:《外公》《寶兒》《和甘伯伯去游河》《莎莉,離水遠一點》

安德烈?德昂:他被譽為“打造夢幻世界的魔術師”,作品既溫暖。又純真,每幅圖畫都宛如一個夢幻世界,在他的筆下,色彩與情境的美妙共振,一直吸引著讀者的目光。

安德烈,德昂的精彩作品包括:《親愛的小魚》《月亮,你好嗎》《當牧羊人熟睡時》《足球萬歲》

余老師給0~6歲寶寶推薦的書單

0~1歲孩子開始認顏色及形狀,也準備學習一些用語及名稱,可以提供他指物認名的概念書,作為閱讀的第一步。選書時要注意插圖必須大而寫實,不要有復雜的背景,以免混淆學習焦點。

建議書單:“小熊寶寶繪本系列” “喬比系列”“第一次發現系列”

1歲孩子對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事產生好奇心,可以提供生活題材的圖書,引發閱讀的興趣。語言發展進入短句,而且喜歡重復句,帶領他閱讀此類圖書,會跟著一起念一兩句,逐漸學習更多句子。

建議書單:《蹦》《動物動物捉迷藏》《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嬰兒游戲繪本系列”“小玻翻翻書系列”

2歲孩子正在學習各種生活技能,例如拿湯匙、穿衣服、上廁所等,引導孩子閱讀生活教育圖書,可以讓他將書中示范的方法跟生活相結合起來。

建議書單:《抱抱》《我爸爸》《大衛,不可以》《阿力會穿褲子了)“米菲繪本系列”

3歲孩子的大肌肉與小肌肉正在快速發展中,可以提供玩具書給孩子。讓他一面看書,一面透過掀翻拉轉,靈活手指頭。

建議書單:《我好怕》《猜猜我有多愛你》《可愛動物操》《好餓的毛毛蟲》《忙碌的小蟲子》

4歲由于語匯越認越多,再加上了解的事物也逐漸豐富,對于外面世界充滿好奇,孩子喜歡閱讀童話繪本,也喜歡閱讀小小探險故事,對于書中有猜謎或可以預測情節的故事,特別感興趣。

建議書單:《逃家小兔》《小藍和小黃》《和甘伯伯去游河》《走開,綠色大怪物》“可愛身體系列”

5歲孩子的觀察力逐漸養成,喜歡觀察細微東西,可以提供圖畫細膩的繪本,讓他仔細觀察、探究細節。也可以提供介紹動植物的自然圖書。

建議書單:《和我一起玩》《小房子》《一園青菜成了精》《安的種子》《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篇8

關鍵詞: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 快樂 自主 高效 教學體驗

一、引言

目前中學英語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被動。一些學生甚至表示,英語課堂枯燥無味,一想到要上英語課就頭疼。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主動高效地汲取知識。此外,社會倡導推行回歸教育本位的素質教育,在學習內容不變的情況下,課時大量減少,這也對教師高效率地教學提出挑戰,所以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努力,構建“快樂、自主、高效”的英語課堂,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構建快樂的英語課堂——在創造性教學中感受樂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學生來說,英語似乎是一門“陌生、枯燥又難學”的學科。所以教師應當進行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師必須具有獨創性。”創造性教學是一種藝術,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都能感受到美和快樂。創造性教學從課堂導入開始,一個開放性問題的設置能在課堂一開始就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點燃他們的表達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比如探討一些與本篇課文相關的主題話題。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教師更像一個導游,用精心準備的一個個問題,活躍他們的思維并加深對課文層層深入的了解。比如在教學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二第一單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先觀看電影《E.T》的一段宣傳片,聊到外星人,幾個看過影片的學生就很踴躍積極地發言,然后我就趁勢啟發學生想想其他的世界待解之謎,大家的思維在熱烈的討論中變得活躍,有的想到了“麥田怪圈”,有的提到了“金字塔之謎”,還有的說起了“百慕大三角洲之謎”,從而對于當天要學習的reading部分“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一文中男孩的失蹤之謎自然就充滿了好奇心,課文的研讀就在學生的迫切之中順勢展開。

三、構建自主的英語課堂——在“授人以漁”教學方法中提升主動性

陶行知先生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如何自主學習,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有些學生自主性差,學習過于依賴教師,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不記筆記,課后不復習,課前不預習,不會科學合理地利用時間。這時教師就需要耐心地引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向學生強調英語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初期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強調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制定英語學習的目標和階段性的任務,為學生科學地選擇和指導運用教輔資料,如選擇適合他們的英語讀物,以免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走偏”。

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學的方法,如記憶單詞時可以教給學生構詞法、聯想記憶法等,培養他們的構詞分析能力、推斷能力等,這樣即使他們考試遇到陌生的單詞也不會過于慌亂,可以做些推斷或猜測。如fancy(仿似)想象力,幻想;hostile(恨死他哦)敵人的,等等,這樣的趣味單詞法能節省時間,還不容易忘記。再如閱讀時,要教導學生掌握好時間,學會尋找題干的關鍵字,熟練運用細讀和略讀兩種閱讀方式等。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具有活力,學生才具有自主學習逐步提升的能力。

四、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在合理的教學環節中提高效率性

(一)教師充分備課并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教師備課包括備教案、備學生、備自己、備媒體,等等,也稱“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后寫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文本形式,是教學藍圖,教案中要確定好教學目標和任務,標注重、難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進程。此外還有一個備課重點就是“備學生”,要了解班級的平均英語能力狀況,還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案要基于絕大部分同學的英語能力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差異性教學。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象他們會提什么問題,在什么地方可能理解會有困難,這樣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在難點上就會采取更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會靈動地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不同的教學情況。備自己,要求教師上課前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和清晰的思路,切不可將個人的消極抑郁情緒帶到課堂上。此外,教師還應在上堂課結束時就已經安排好預習工作,這樣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認真預習相結合,就一定能達到高效率教學的目的。

(二)精彩的導入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對課堂教學來說同樣如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前幾分鐘拋出一個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話題,可以講一個英語小故事,可以是與學生進行英語對話,等等,豐富多彩、輕松活潑的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與本堂課的教學效率有密切的聯系。一個新課文的導入是教師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良好互動的開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所以,利用精彩的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提高整堂課的效率。

(三)探究性的課程教學

我們強調師生共同研究,而不是教師“一言堂”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要按學生的能力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探討,啟發他們大膽思維創新。有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時可以設計一些需要不同技巧的閱讀任務,比如填空題、問答題、選擇題等,讓學生靈活采用scanning和skimming兩種閱讀技巧來最快速地解決不同類型的題目,以此培養學生高效的閱讀能力。這種探究性的課程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時效性。

當然英語課堂有時因各種情況,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發展,因為教師在設計教案時無法精準地把握學生對每個問題的理解情況,所以突發狀況會常常發生。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設置難易坡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選擇適合他們的問題來讓他們思考。真正優秀的老師并不是能事先預見所有課堂突發狀況,而是能夠根據現實狀況,巧妙地調整教學方案。而這種巧妙調整,正是英語課堂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

(四)在課堂回顧中強化鞏固知識

對本堂課的回顧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十分關鍵的環節,回顧本堂課學到了什么,難點重點是什么。這個時候利用課堂最后三五分鐘時間所做的簡單回顧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強化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理清脈絡。同時也可以進行拓展,不僅對本堂課作回顧,而且對接下去要教學的內容做一個鋪墊。

五、結語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矛盾的統一體,任何一方不努力不合作,都會導致整個教學活動的失敗。因此教師要秉著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根據不同的情況隨時調整教學設計方案。學生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在課堂中以積極飽滿的學習狀態思考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只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構建“快樂、自主、高效”的英語課堂就會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張瓊.讓課堂充滿生命情趣——提高《牛津高中英語》課堂實效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1(07):60-61.

篇9

一、借助事物,緩慢步入詞匯學習的“快車道”

小學生背單詞感到枯燥無味,容易失去學習興趣,但對新鮮事物能產生好感。對于才開始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圖片、多媒體、投影等貼近生活的生動的事物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教師可以借助這一點進行些簡單的單詞教學。例如:在教小學英語animals時,可以先讓孩子們仔細聽單詞的讀音,使孩子們從聽覺上正確地感受到單詞的讀音,然后把事先準備好的animals圖片展示給大家看。如,教師拿出兔子的圖片,讓孩子們說出是什么動物,再拼寫出單詞:rabbit――r-a-b-b-i-t。在教小學英語colours時,可以讓學生帶上美術課經常使用的水彩筆,可以讓孩子們在先行準備的畫板上畫出自己喜歡的顏色,使孩子們從視覺上正確地理解,然后教授學生顏色類的單詞。讓孩子們能夠從視覺的基礎上進行對單詞的理解與認識。

二、借助肢體,平緩進入詞匯學習的“快車道”

單詞的教法是枯燥無味的,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甚至一舉一動讓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興趣。

交警的肢體語言可以保證道路的暢通,同樣在課堂上肢體語言有助于兒童掌握單詞,如在教swimming, rowing, climbing, fishing, skating等單詞時,教師先示范,邊發音邊展示肢體語言,然后操練時采用多種形式:全班起立,邊發音邊做動作;小組展示肢體語言和發音;個別同學到教室前展示;小組合作――一人發音一人展示肢體語言、一人展示肢體語言一人發音。在同學們基本掌握發音的基礎上,教師可只顯示各種單詞的嘴形而不發出聲音,讓學生快速猜出單詞的讀音,這樣有助于矯正同學們的發音。

三、導入游戲,逐步推進詞匯學習的“快車道”

小學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比較喜歡玩。英語游戲可以帶著孩子在學習中玩。例如:Bingo的游戲。

1.制作單詞卡片,正確示范 如果讀的單詞和圖片是一致的,學生就跟讀;如果不一致,學生就大聲說Bingo。

2.學唱英語歌曲,提高興趣 說唱能力是兒童語言技能重要的方面,在《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分級目標中對小學生說小詩、唱歌謠的數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將詩歌引入小學英語課堂,不僅便利教學,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

3.通過游戲競賽,促進競爭 通過這個游戲更多地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的競爭性與合作性。

4.實施“雙邊”評價,加強鞏固 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游戲的過程中,達到了復習鞏固單詞的目的。教師還可以用別的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求知欲,來加強孩子們的記憶,如:大小聲、找朋友、What’s missing?單詞接龍(當然可以根據孩子們的水平加深要求)等游戲都能激發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創造活潑、快樂、高效率的課堂。

四、正確發音,加速推動詞匯學習的“快車道”

單詞是英語的組成部分,它在英語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單詞,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正確地發音、理解詞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用單詞的前后綴來理解詞義 讓學生說說某個單詞是怎么由一個單詞加、減后得到的,從而發揮孩子的聯想能力。如:“farm”加“er”變成farmer”;“hunter”去“er”變成“hunt”。

2.利用單詞的合成來理解詞義 英語單詞的合成詞,就是由兩個不同詞義的單詞合并而成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bookcase”由“book”和“case”組成;“policeman”由“police”和“man”組成;“cupboard”由“cup”和“board”組成;“mango”由“man”和“go”組成。如果教師用這個角度來思考、來講解,學生基本上能過目不忘。

3.利用拼音合成,記憶單詞 利用漢語拼音在英語語音學習中的正遷移作用幫助英語初學者解決讀記單詞的困難,實現快速、高效的拼讀單詞目的;同時利用認知語言學對詞匯學習的啟示,將詞匯進行分類,通過對比、分析、綜合的認知方式達到高效記寫單詞的目的。

五、適當獎罰,快速提高詞匯學習的“快車道”

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課堂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上,活動量較大,頻率較多,而小學生也是在參與――被評價――再次參與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學習樂趣、獲取新知的。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到如下兩點評價:①以鼓勵為主的評價 ② 注重形式多樣化的評價。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才能有所提高。

六、付諸實踐,加速提升詞匯學習的“快車道”

篇10

知識的蓬勃興起帶來了會計開發的巨大突破,由此產生了人力資源會計這一新型的會計分支。人力資源會計自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幾十年了,中外學者對此作了許多有益的研究與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與成果。然而,步入90年代,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卻停滯不前,緩慢,至今未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還停留于“紙上談兵”,無法付諸于實踐。究其原因,在于會計界至今尚未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尤其是確認、計量和報告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人力資源成本的內涵看,對“人力資源”的歸集和分配,只是原有會計核算程序的改革,并未突破傳統會計的范圍。帳面上人力資產的價值并不代表人所(能)創造出的價值。以現時重置成本計價,有個重置標準和不同的可比性問題,與財務會計的結合問題也沒有很好解決。

第二由于人力資源的確認與計量不是以實際成本為基礎,其中涉及到許多主觀因素和假定條件,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徑庭且過于繁瑣。因此,至今未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只能作為管理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來提供信息。

第三勞動者的權益未能明確界定。企業因取得,開發和使用人力資源付出一些代價特別是將人力資源上的支出資本化為一項單獨的資產,從投資者立場看似應屬于企業所有者,但人力資產上的那部分支出恐怕并不足以說明所有權的歸屬。勞動者權益和確定是人力資源會計的核心和本質所在,不解決好這一問題就無法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無法激發企業活力。這是知識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人力資源會計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假設

人力資源會計是把人作為有價值的組織資源,而對它的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和程序。它的目的在于用人力資源創造能力來反映組織現有人力資源的質量狀況,為企業管理當局和外部利害關系集團提供完整的決策信息。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包括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兩個方面。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指:為取得、開發和重置作為組織的資源所引起的成本的計量和報告。人力資源價值會計主要是研究人力資源對企業的經濟價值如何計量以及人力資源經濟價值的決定因素問題,目的在于用人力資源的創造能力來反映組織現有人力資源的質量狀況,為管理當局和外部利害關系集團提供完整的決策信息。

同傳統會計一樣,作為鑒別和計量人力資源數據的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也應建立在一系列會計假設的基礎上,這是建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所必須依據的先決條件。

目前,人力資源會計假設在我國會計界有著不同的看法,綜合各種觀點,可以提出五個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假設: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信息是不可缺少數據假設。

這是指人力資源的數據信息對現在的和潛在的信息使用者作出的評價都是有用的,無論是管理當局還是外部投資者都必須依靠人力資源會計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以人力資源作出正確的決策。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會計存在和發展的靈魂。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是不可缺少的數據信息假設,正是人力資源會計存在和發展的的前提條件。

(二)人力資源是會計資產的假設

這是指人力資源可能為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管理。這一假設是人力資源會計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如果人力資源不是會計意義上資產,那么也就無法進行會計核算,無法對使用者提供人力資源會計信息。人力資源會計資產假設是建立人力資源會計原則,決定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的理論基礎。由這一假設還可以派生出其他假設:(1)人力資源是會計主體可以控制的。(2)人力資源具有未來服務的能力。(3)人力資源是可以計量的,包括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

(三)持續經營假設。

企業界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持續經營下去,破產清算畢竟是少數。即使可能發生破產,也是難以預計發生的時間。因此,在人力資源會計上除非有證據表明企業將要破產、關閉,否則都假定企業在可以預見將來持續經營下去,持續經營假設可能派生出人力資源會計分期假設。按人力資源會計分期假設,可以把企業持續不斷的人力資源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一定期間,以便分階段考核企業的賬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持續經營假設是人力資源會計的一個重要基礎前提,即在確定人力資源支出的會計處理時,如果支出是短期的,則就費用化,否則應資歷本化。在進行人力資源投資時,也應合理確定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的關系。在確定人力資源價值的時,應考慮到其未來收益。

(四)勞動力資源對象假設。

這是指人力資源的對象可以表述為一個會計實體中作為生產要素的人力資源,既勞動力資源。它說明了人力資源會計價值所指向的對象是具有一定范圍和條件的,具體包括:(1)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對象僅限于一個會計實體所能控制、支配運用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投資成本和價值的計量應以一個會計實體為限,不能超過這個范圍。(2)人力資源會計所要計量人力資源是作為生產要素的過去資源。勞動力資源對象假設為正確確定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劃分權責關系奠定了基礎。

(五)人力資源的價值是管理方式的函數假設

這是指人力資源價值除了來自本身的技能、性質、健康等狀況外,還受到管理方式的。人力資源價值在不同管理方式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應。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其一,不同管理活動,可以使單項人力資源價值增長、耗竭或保持不變。其二,不同的管理活動,可以使人力資源的協作力或集體力增強、不變或減弱。人力資源的價值是管理方式的函數假設為人力資源科學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人力資源會計的內容

我們已經對建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會計假設作了,那么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應包括哪些方面呢?,隨著會計學界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日趨深入,普遍認為,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一)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較早提出來的,比較成熟的人力資源會計模式。早在70年代美國會計學者弗蘭霍爾茨就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定義為:“為取得、開發和重置作為組織的資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計量和報告。”這種開始意義的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模式所做的探索為人力資源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相融合創造了條件。通過增設一些相應的會計科目,使人力資源成本的會計信息能夠在遵循公認會計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傳統會計程序變通取得。對人力資源投資形成人力資源成本,這部分內容已經論證得較為全面,并且理論界基本達成共識。歸納人力資源成本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項:

1, 原始成本。即用人單位為了獲得人力資源而發生的費用,包括招聘費和調人費。

2, 追加成本。指各種正規的培訓費,包括新進員工上崗前的培訓和為了使勞動者者獲得工作技能和知識更新而進行的培訓的費用。

3, 使用成本。指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或間接費用,包括工資、獎金、福利的各種與人力資源使用有關的各種費用。

4, 安置成本。指職工內部凋動(轉崗分流)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和退職、退休后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按照收益費用配比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而預提的相關費用。

5, 流動成本。指職工因解聘,辭職而了生的各種費用,包括支付的解聘費用或職工“跳槽”過程中發生勞動爭議訴訟費等。

6, 機會成本。指職工在調動期間耽誤工作而造成的損失,或者在選擇工作崗位時放棄某種機會而造成的損失。

7, 沉沒成本。又稱旁置成本。指的是已經投入的人力資源成本,因某種原因沒有加以有效地使用而閑置起來造成的損失。

8, 重置成本。職工調動后,要重新物色合適的人頂替而發生的各種費用

對于人力資源會計帳戶體系的設置,會計界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初步確立了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帳戶,除保留傳統會計中的有關帳戶外,還應增高以下帳戶:

1, “人力資源取得成本”帳戶。核算企業在人力資源取得方面投資總額的增加、減少及其余額。

2, “人力資源開發成本”帳戶。核算企業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投資總額和增加、減少及其余額。

3, “人力資源投資”帳戶。核算企業因人力資源的取得和開發所引起的人力資源投資總額的增加和由于人力資源的離職而導致人力資源投資總額的減少。

4, “人力資源投資攤銷”帳戶。核算企業人力資源投資的累計攤銷額。

5, “人力資源投資損失準備”帳戶。理論上講,人力資源的取得和開發成本符合資產的確認標準,但是并非企業的每一位職工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因此,一方面企業對人力資源的取得邢成本應予以資本化;另一方面,為了充分遵守謹慎原則,企業應計提的人力資源損失準備?!叭肆Y源投資損失準備”帳戶用來核算企業計提的人力資源損失準備。

6, “人力資源投資損益”帳戶。該帳戶核算對人力資源投資所產生的的損益。

當然,人力資源成本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首先,開始意義的的人力資源成本,只是管理會計的簡單擴展;修正的模式也只是對原有會計核算程序的改良,即依據人力資源會計所反映的人力資源價值,只是將傳統會計中列入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有關人力資源開發取得費用,按一定的方式歸類并予以資本化計量為人力資產價值,未有所突破。其次,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并沒有對人的能力和產出價值進行計量,也就是說,帳面上的人力資源資產并不代表人力資源所創造或所能創造的價值。從而也不能體現出人力資源的真實價值。最后,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力資源成本沒能明確人力資源的所有權的歸屬,而只是將花費在人力資源上的支出資本化為一項單獨的資產,因而也就不能從跟本上調動勞動者的內在積極性。

(二) 人力資源價值會計

人力資源價值是蘊含于人體內的能帶來經濟利益的潛在勞動能力,人在運用這種勞動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人內在勞動能力的價值只能推測、判斷而無法準確計量,但它創造出的外在價值卻是可以計量。對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可以以過去創造出的價值為計量基礎,人力資源會計是對人力資源本身具有的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它所能反映的人力資源價值既可以是人力資源過去創造的價值,也可以是人力資源將來能夠創造的價

值。人力資源會計主要不是以投入價值而是以產出價值作為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基礎。這使得對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不可能絕對正確,而只能采用推算的。,常見的計量方法有經濟價值法、商譽評價法、工資報酬折現法、拍賣價格法、隨機報償價值法等。由于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計量不是以實際成本為基礎的,它的計量方法有悖于傳統會計原則,這使得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在西方至今未與財務會計融和,而只是作為管理會計的一個分支為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會計信息。

因此,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計量和確認,也就成了焦點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是,揚棄按籠統總利潤分配的傳統觀念,創立利潤分塊責任制,平均利潤稅后全部按資源分配,內涵利潤稅后小部分按資分紅,大部分留成論功性賞,生產者(人力資源)運用生產資料(物力資源)生產的產品價值是由C+V+M組成,C是補償生產資料消耗的價值; V是生產者的社會平均必要價值,以工資形式支付;M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創造的剩余價值,分為社會平均利潤與內涵利潤兩塊。具體而言:

社會平均利潤是按投資額乘以社會平均資本利潤率來的,是一個硬指標占用物力資本越多,上繳社會平均利潤的任務越大,又能形成自我約束投資機制,杜絕盲目建設重復建設,合理配置資源。社會平均利潤是簡單再生產與外延擴大再生產所創造的最低利潤,可作為總經理受托責任最低的“量”的界限,少罰多獎。還要強調指出,這是全員在社會平均生產力基礎上,運用生產資料,所創造的最低利潤,全員已按月領取工資(最低收入),所以稅后社會平均利潤應全部按資分配,以保證物力資本所有者的最低收益。

內涵利潤是人力資源所有者 (先進的經營者與員工)運用物力資源,努力技術提高生產力,進行內涵擴大再生產創造的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的利潤,是一項價值指標。但是,沒有物力資源的條件作用,這一部分價值仍然創造不出來。所以,稅后內涵利潤小部分(30%)按資分紅,以保證物力資本所有者享有越來越多的額外收益;大部分(70%)留成,首先重獎先進經營者,然后按事前事中各責任中心所創造內涵利潤的一定比例分配給先進個人,以保證先進經營者與員工的報酬越來越豐,激勵全員在同一社會資本利潤率起跑線上競爭,形成依靠進步多創造內涵利潤的公平競爭機制。

可以看到,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能夠避免傳統會計因無視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而低估企業整體價值的弊端。它通過對人力資源價值已創造的或未來能夠創造的價值進行計量,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人力資源潛在或現實價值數量化,從而向企業管理當局和投資者以及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較為完整的企業資源信息。同時它也能夠促進企業管理當局更注重與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投資,充分挖掘企業人力資源個人價值以及組織價值對企業價值增值的能力,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然而人力資源價值也有明顯的不足。人力資源價值會計仍然沒有解決人力資源所有權歸屬的。而且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計量也又待于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不足之一,即由于采用的計量基礎有悖與傳統會計原則,因而西方人力資源會計模式只是作為管理會計的一個子系統進行探索。人力資源價值會計不足之二,仍然沒有解決人力資源的產權歸屬問題,即便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反映人力資源真實價值,由于它不能實質上明確勞動者在中的地位,因而也同樣不能從根本上調動勞動者的內在積極性。

(三)勞動者權益會計

勞動者權益會計是在繼承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并對人力資源價值會計進行改造的基礎上提出的。勞動者權益會計通過對傳統會計等式的重構,實現了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相融合。它在承認人力資源是有價值的經濟資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人以勞動者的身份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對企業的貢獻高于其他任何物質資源,所以他們應該同物質資源的所有者一樣享有對企業新出價值的分配權。這種權益包含兩項:一是法定的勞動者權益,指國家為保障勞動者個人或集體利益而以法規形式明確從成本,費用中計提的補償性勞動者權益,按勞動力市場機制和當時的生活資料的價格來確定;二是實現的價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勞動者權益以及勞動者的實際貢獻,進行資產性收益分配和勞動者權益的收益分配后,劃歸勞動者權益的部分。人力資本參與企業分配的形式可以是貨幣形式(如效益工資),也可以是非貨幣形式。明確人力資源的產權歸屬。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勞動者權益會計為實現對傳統會計等式的重構,提出了人力資源投資,人力資產,人力資本和勞動者權益這四個概念。人力資產是指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業流入未來經濟利益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本與人力資產相對應,它代表勞動力的所有權投入企業形成的資金來源,性質上近似于實受資本。勞動者權益概念的確立則是勞動者權益會計的關鍵。勞動者權益是勞動者作為人力資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應權益,它包括:一是人力資本,二是新產出價值中的勞動者部分。在把前述四個概念引如會計等式后,勞動者權益會計就將傳統會計等式重構為:

物力資產+人力資產=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

這一公式表明,在人力資源會計管理體系內,人力資源已成為企業組織的一項首要經濟資源,并視同一項最重要的特殊資產進行價值核算與控制,勞動者不但獲得自身價值的補償,人力資源產權權益的體現,還將以知識性人力資源產權所有者的身份參與企業最終剩余價值的分配。

(四)重構會計恒等式對會計報表的

1 人力資產

人力資產投資

減:累計人力資產投資攤銷

人力資產投資凈值

人力資產價值

減:累計人力資產實現價值

人力資產未實現價值

2 流動資產

······

3 長期投資

4 固定資產

5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

······

6 其他資產

······ 1負債

·····

2 人力資源權益

人力資本

應付工資

應付福利費

職工基金

勞動保險基金

失業保險基金

未付獎金

公益金

人力資源權益分紅

人力資源權益分成

人力資源權益公積

3所有者權益

資產合計 負債及權益合計

人力資源信息的披露應包括兩部分:

1人力資源信息的披露。將人力資產列示與資產負債表方之首,是因為人是經濟中最重要,最活躍,最有創造力的因素。為了反映企業用于職工的成本以利與進行用人決策,應列示“人力資產投資”;為了反映人力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為企業提供服務潛力的預測總價值,應列示“人力資產價值”。

2人力資源權益信息的披露。人力資源權益應包括人力資本,法定人力資源權益和實現的價值增值部分。在資產負債表人力資源項下以“人力資本”反映企業擁有的勞動力投資;以 “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職工教育基金”,“勞動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公益金”,等,反映法定的人力資源權益;以“人力資源權益分紅”,“人力資源權益分成”, “人力資源權益公積” 等反映人力資源權益實現的價值增值部分。

四,如何推進人力資源在我國的

面對即將來臨的知識,面對知識經濟對人力資源的呼喚,我們應該改用人機制,從制度設計中體現重視知識,尊重人才的實質性。這就要求我們從實際出了,和改進人力資源會計,并將其盡快付諸實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用人機制,降低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損失,保障企業人力資源投資收益。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的職工經費計提比例過低(僅占工資總額的1.5%),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并且培訓費用不能作為人力資源投資成本資本化,直接計入企業的當期損益,勢必企業的短期經濟利益。這使得企業開發人力資源,提高人才素質受到嚴重阻力。與國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資企業的用人策略。外企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他們一方面向員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資,福利,醫療,保險,住房,養老等待遇;一方面有為員工提供進修,培訓,升職的機會,為員工創造發揮潛力的條件。據統計,外資企業中高級技術,管理人員的技工70%以上來自國有企業。

第二,鼓勵企業加大人力資源的投資力度,提高企業員工素質。人力資源是21世紀的戰略資源,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建設基金嚴重短缺,物質資源相對不足,唯有人力資源數量豐富而其潛力有待開發。有資源顯示,我國企業中,工程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46%,技校工人隊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7%,初中,技校程度的占30。4%,大專以上文化的占2。6%,顯然有著巨大的開了潛力。我國經濟建設人。財,物三大資源的特定格局收發室了我國的資源開發既不能以物質資源開了為中心,也不能以資源開發為中心,而吸能揚長避短,根據我國人力資源數量豐富,開發潛力大的特點,走大力強化人力資源開發的路子,使巨大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資源優勢,變人口壓力為人口動力,化包袱為財富,這才是我國資源開了戰略中最為明智的的選擇。

第三,明確勞動者權益,人力資產與物力資產共同創造價值,亦應共同分享剩余利潤?,F行會計制度中只有物化資產,沒有人力資產,將決定知識經濟的第一資源排除在外,顯然是不合理的。況且因為沒有體現人力資本,勞動者與所有者的產權結構不能明晰,勞動者失去了分配剩余價值的資格。

總之,我們堅信,人力資源會計尤其是勞動者權益會計模式的推選,將會促使人們從單純的人事關系組織,轉為全方位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從僅重視單個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到重視所有的各個層次的人才;從只考慮教育的經濟價值,到把人力作為組織的一項重要經濟資源,視同一項了重要的特殊資產進行價值核算與控制。一句話,其理論,是會計的一種創新;其實行,必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主要文章:

1, 怎樣開創人力資源價值會計/會計研究/2001。1/易庭源

2, 論勞動者權益的性質/會計研究/2000。10/袁振興

3, 人力資源會計-----二十一世紀的會計主流/人大報刊復印資料/2000。8/周婕

4, 芻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帳戶體系/財務與會計/2000。4/羅春艷、高昂

5, 建立人力資源權益會計要素的思考/財務與會計/2000。11/趙如蘭

6, 試論人力資源會計基本假設/財會通訊/2000。7/葉際剛、宋麗夢

7, 人力資源會計研究評述/財會通訊/1999。11/徐國君、劉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