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愛情詩范文
時間:2023-03-15 15:4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普希金的愛情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普希金 愛情 藝術
引言
普希金的愛情詩歌優美動人,讓人不自覺地落入進去,去感受詩人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普希金的愛情詩表現的不僅僅是愛情的感人肺腑,還有詩人筆下動人的故事,曲折的生活經歷,這些和詩人自身的生活和個性是相輔相成的。普希金所展現給世人的熱情和溫柔,讓人如沐春風,讓我們去感受內心世界的那份美好和安寧,同時普希金的愛情詩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當時嚴酷的社會現實,體現出詩人對于現實的思考以及對未來充滿信心。普希金整體的詩歌特色和風格都充滿了生機和樂觀,讓生活在困苦之中的人們感受到美好和希望。
一、普希金愛情詩歌藝術欣賞
普希金的愛情詩成功打動人心的地方有很多,無論是他優美的語言,還是豐富的內在美,亦或是充滿人情味,都為詩歌增添了神韻,讓人在激動之余還能沉下心來進行思考:愛情無疑是美麗的,懂得愛一個人,人生才是完整的。
(一)向往純潔的愛情
在普希金的詩歌之中、言語之中都充斥著對于純潔愛情的向往和贊美,對我們而言,普希金的詩歌是具有感情的,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正是由于普希金本人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愛情的執著,才成就了他愛情詩歌的美好。例如普希金在1816年所創造的《月亮》中這樣描述到:“的歡快啊,你算什么?怎能比我真正的愛情和幸福,那種內在的美的歡樂?”在詩人看來純潔的愛情并不是單純的的歡快,而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動作帶來的心領神會的快樂,那種充斥在兩人心中的淡淡的交融感是所不能比擬和褻瀆的。正是由于對于純潔事物的追求也體現出詩人對于生活的態度,不喜歡虛假,不追求名利,他的要求是這樣的簡單,只要一個相愛的人一起到老就好。這些生活的態度和追求在詩歌《歡樂》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什么時候朦朧的青春之燈才能燃燒起來,放出光明?什么時候我的人生道路上的女伴才能以微笑照亮我陰暗的路程?”
(二)贊美的精神力
在詩人描繪美好愛情的同時,他的詩歌里面也處處描繪著美所產生的精神力,無論是美好的事物還是美好的心靈都能夠帶給世人巨大的鼓舞和美好的希望。例如詩人在1825年所創作的《致凱恩》的詩中這樣描繪凱恩的倩影:“猶如曇花一現的幻影,猶如純潔之美的精靈?!痹谶@首詩中,詩人以他獨特的視角和表現形式,如同執筆之人將凱恩的美好表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仿佛具體地感受到這位女郎曼妙的身姿以及純真的心靈。當時的詩人被幽禁在米海羅夫斯克村,讓他飽受孤獨和苦悶的折磨,在這種背景之下他創作了《致凱恩》。在詩人的詞語中我們絲毫沒有看到描繪女友面容的詞匯,但是卻能感受到她的美好,這種美不是外貌的美,而是內心深處的甘泉,瞬間滋潤了詩人浮躁而干枯的心靈。愛情不僅能夠使人快樂,它就像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撐著黑暗中的人們去相信希望、相信美好。
(三)充滿著人情味
普希金的愛情詩中處處洋溢著人情味,詩歌是詩人對于生活的體驗和感悟的結晶,自然離不開對于生活的反應和解讀。普希金的愛情詩并不是單一的描繪,通過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愛情有著不同的感受,細致地表現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于愛情的表現和感受。在詩人的前期描繪中充滿著對于愛情的激情狂熱,將青年人對愛情的追逐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是自身愛情表現的真實寫照。例如在《給娜塔莉亞》中這樣寫到“娜塔莉亞,我承認,你已俘虜了我的心,我還是第一次感到羞澀,我愛上了美麗的女性。一整天,無論我怎樣折騰,只有你縈繞著我的靈魂?!痹谶@些詩歌里,將青年人初嘗戀愛的忐忑、羞澀和激動表現得這樣清晰而直白,讓人感動。而在詩人后期的作品里面逐漸地顯示出成熟男子所具備的心態,不再是那種裸的愛念,而是一種內心的思考和回憶的甜蜜。有的時候是發了狂似的思念,有的時候是嫉妒時候的折磨,有的時候是離別的悲傷,將愛情更深層次的感動表現出來。無論是在詩人的《告別》還是《焚燒的信》中都能感受到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念,不因為時間的改變而忘卻,而顯得愈發珍貴。
二、普希金愛情詩歌風格賞析
每個詩人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普希金在其愛情詩中所蘊含的濃厚的憂郁情感也是觸動人心房的重要因素。這種憂郁風格的形成和詩人自身的個性和氣質有著莫大的聯系,同時詩人所經歷的坎坷生活對這種憂郁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個性氣質的影響
普希金就像是一顆憂郁的種子,一旦開花結果,就讓這種憂郁彌漫在它的詩中和天地間,讓所有的人去感受他內心深處的憂思。這種憂郁從普希金最開始創作詩歌的時候就已經誕生,早期普希金的愛情詩主要描繪的是主人公們對于愛情的渴望以及對戀人的思念之情。例如在詩《別離》中就將這種憂郁表現得尤為深刻,那種對于戀人之間離別的愁思,那種對于愛情的渴望,都透露著淡淡的憂愁,并且隨著詩人生活閱歷的增加,對于愛情的看法有了更深層次的變化,對于愛情內在的思考逐步取代了早期的狂熱和沖動。在詩人的詩中更多是對于現實生活的一種思考和關切,他的愛情詩中的憂郁色彩變得也愈加濃厚,這些情感和普希金自身愛情的經歷和感受也有著重要的聯系。例如詩人曾經流放于南俄的時候迷戀過沃倫佐娃夫人,但是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被迫與她分離,使得詩人遭受巨大的離別和相思之苦,由此創作了《焚信》以及《護身符》等等著作。
(二)坎坷生活的影響
不可否認,普希金擁有一個多愁善感、悲天憫人的心,對于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有著濃濃的同情之心,而正是這些因素造就了他坎坷的命運和生活經歷,鑄造了他詩中的憂郁。普希金的詩歌往往不是憑空想象或者臆斷的,而是以自身的生活經歷為原型進行創作的。詩中不僅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還重點刻畫出詩人內心世界的情感,那種多情的、細膩的、敏感的赤子之心。當然那種現實生活的孤苦也時時刻刻摧殘著這個多情的詩人,他是溫柔的、他是敏感的,就是那種一顆美好的心,帶給了我們五彩的世界。例如在詩人的《預感》之中他這樣寫道:“我的頭上又有烏云,在悄悄地聚集;那嫉妒的命運,又以災禍將我威脅?!北磉_出詩人經歷現實世界的悲苦,在這種痛苦經歷下的憂傷和無奈,但是詩人絕沒有沉迷于這種悲苦中而不拔,無疑詩人是樂觀的,無論現實世界有多苦悶,詩人仍然對生活有著激情和希望,依然相信未來的美好,帶著勇氣和信念堅定生活下去。
三、普希金愛情詩歌語言賞析
普希金的詩歌之所以能夠打動人,能夠優美決然,與其詩歌的語言有著莫大的聯系,無論是那一個個簡單的詞匯,還是那樣短短的一句話,就能將事物描繪得直白而深刻,往往最真實的東西最能打動人心。普希金的愛情詩內容真實,感情真摯,語言質樸,正是這樣的風格鑄就了普希金的成就。
(一)語言質樸、簡潔
普希金的詩中沒有華美的辭藻,沒有夸張的語言,有的只是詩,一種最真摯的情感的表達。對于文學作品,普希金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普通老百姓的語言才是最動人的,才是最真實的,比起那些矯揉造作的語言來得更加美好。正是普希金對于民間語言的重視和運用,才逐步形成了普希金詩歌中語言的生動和樸素,讓人讀之感覺到一種自然流露的美。詩人善于從自然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詩歌創作,領會到其中深層次的美,質樸的語言所反映的往往是最真實的事物,所表達的也是最質樸的情感,使得詩歌在情感和語言上達到高度的一致。而普希金的愛情藝術也是勻稱和完整的,沒有過多的奇幻色彩,沒有怪誕的理想主義,有的只是真摯的情感表達。例如在《焚燒的信》一詩中,詩人僅僅是描繪了焚燒的細節,裊裊的輕煙,嘶嘶作響的封口漆,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世界的深沉感受。
(二)詩歌短小精煉
詩人的愛情詩都比較短小,內容也都是描繪對于愛情的渴望和贊美,但是詩人對于詩歌的結構和角度頗為用心,善于從不同的愛情角度去描繪愛情,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愛情經歷和體驗,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愛情詩的短小造就了語言獨特的韻律美,精巧的形式以及完整的結構,讓整個詩讀來意蘊十足,同時詩人還善于將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優美風光融入到詩詞之中,整個詩歌有一種水融、清新脫俗的感覺。
結語
普希金作為俄羅斯文壇的重要成員,他的文學創作對于世界文學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細膩、豐富的情感以及熱情的生活理念,為我們帶來了別樣的情感體驗,在他的愛情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同人生階段對于愛情的看法和解讀,讓我們了解到普希金的坎坷生活。質樸的語言是他的本色,生活的熱情是他的信念,純真的愛情是他的追求,正是這樣的一位詩人帶給了我們一份精神世界的瑰寶。文章從普希金愛情詩歌藝術欣賞、普希金愛情詩歌風格賞析以及普希金愛情詩歌語言賞析等方面進行了論述,細致地分析了普希金愛情詩的特色,結合普希金的創作理念,不斷地促進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語
參考文獻
[1]陳建.情感與創作――普希金愛情詩《我愛國您》賞析[J].名作欣賞,2007(07).
[2]鄧建中.“縱然死,也讓我在愛中死去”――普希金愛情詩歌對“死亡”的思考[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2003(01).
篇2
20世紀60年代末,我響應號召到“廣闊天地”插隊落戶。臨行之際,我找了一些包裝箱板釘了一個小木箱,將平時愛看的書一股腦全裝了進去。其中有我上小學時看的小人書,更多的是上中學時讀的外國小說。當時帶這些書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是冒一定風險的,因為其中有不少小人書是“四舊”書,外國的那些小說大多是“黃色”書,都屬于“禁讀”之列。但是這些書在我“扎根”農村時卻幫我消除了不少寂寞。
當時,我白天上工,晚上就點著油燈偷偷看書解悶,倒也不覺得生活有多枯燥無味。等到所有的藏書都看完了,便想到要爭取外援。當時要得到外援十分困難,好在各生產隊幾乎都有知青組,幾番溝通“偵探”,竟獲得了幾本“新書”,其中有普希金的《愛情詩集》、手抄本《一雙繡花鞋》。但我的藏書也被人知道了。于是,他們一面高呼“烏拉”,一面指責我“大大的狡猾”。經過多次協商,最后我與他們達成“借書協議”,要看我那小木箱里的全部藏書,他們必須無償貢獻一本文學書。就這樣,我的小書庫漸漸得到了充實,我也被譽為“書籍資本家”。
但好景不長,有人把這事報告了當時的大隊支書。于是在一次大會上,知青們都被大隊支書“刮”了一下,支書還特別指名批評了我,說我藏有“流氓”(《牛虻》)書,是個壞痞子,勒令我交出并當眾銷毀。我生性耿直,不顧其他知青的勸阻,呼地一下站了起來,說我是有一本“牛虻”書,但絕不是什么“流氓”書。此“牛虻”是一個意大利的愛國志士,他忠于祖國解放事業,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與你所說的那種“流氓地痞”截然不同。但該支書大概從來沒有看過什么“牛虻”,只是聽別人匯報就以諧音來斷定是“流氓”書了。此時聽我這么一辯解有些知曉是怎么一回事了,但他仍干咳兩聲,厲言正色地吼道:“說你藏有‘流氓’書有冤枉你嗎?我說的就是這本‘牛虻’。這種書是大毒草,戕害廣大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比流氓還流氓!怎么你還為它辯護?”同組的知青見狀,趕緊為我打圓場,并讓我立馬回去交出此書。
一本優秀的名著就這樣被當眾付之一炬。
篇3
離開始講課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可會議室里早已擠滿了來聽課的學生和老師,他們中有大學生,也有白發蒼蒼的老者。對于我這個讀著舒婷的詩歌走過來的人,無疑更是一種期盼。大學8寸代,也正因為有她的詩歌,才使得生活變得充實、美好、有意義。
身著粉色簿衫的舒婷老師在潞潞老師的陪同下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竟引起明星般的轟動效應。這位習慣在公眾場合保持沉默姿態的詩人,用柔和低緩的聲音開始了她的講述?!拔襾碜詮B門一個小島,叫作鼓浪嶼,現在那里的天氣還很熱,而且每天都能聽到海浪的聲音,今天上午剛去太原晉祠游玩了一番,感受到了北方的另一種風光?!彼脑捯羧岷蛺偠?,恰如其名――“舒婷”。在她的講諢結束之后,我代表新作文同她進行了短暫的對話。
新作文:能談談您成長的經歷嗎?
舒婷:我出生在廈門的一個小島,叫作鼓浪嶼。記得很小的時候,我總問外婆,為什么我會生長在鼓浪嶼這么一個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明確簡練:上帝的旨意。最近出版的新作《真水無香》,書中所有的文字就是圍繞著故鄉小島鼓浪嶼而作,鼓浪嶼已經把我牢牢系在她的衣角上。她甩我不掉,我離她不行。不可否認,我的家族,我的認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寫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獻和不可企及的遺憾,都和這個小小島嶼息息相關。
我來自美麗的小島鼓浪嶼,但卻經歷了一段艱辛的青春時光。我在填履歷表時,只能填到初中,上初二時“”就開始了。到山區插隊時,詩歌成為了我最寶貴的精神支柱。之后我開始寫詩。當“”剛剛結束,社會處于一個轉型時期,文壇還存在“假大空”的風氣,詩歌還停留在歌頌式、口號式的審美水準上,有很多人寫文章甚至畫漫畫批評、抵觸“朦朧詩”,1980年,在福建省的一次詩歌討論會上,我當場就痛哭著跑了出去,我沒法和他們說詩。我只想關在家里寫自己的東西,任何重量級的桂冠對我來說都太沉重了。
新作文:一個作家的寫作和他(她)的成長或者成長環境是一種什么關系呢?
舒婷:每一個作家的成長和成長環境和他(她)的寫作有著很大的關系,成長對寫作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新作文:今天回過頭來,您又如何看待曾經的那一段歷史呢?有什么感想呢?
舒婷:那段時間只會成為一段歷史,我想,那個時代永遠不會回來了。
新作文:您現在對于自己的詩歌是一種什么感受呢?比如說《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現在讓我閱讀這些詩歌,我當然不會喜歡了。我并不覺得它們有多好,以至于有一段時間我非常排斥它們,也不愿意在公眾場合朗誦它們,可它們后來還是進入了大學課本、高中課本,也許有一天它們會進入小學課本。我遇到的深刻的評論家太晚了,當時能讀到的書也太有限,寫詩是靠自己的直覺,在有限的營養上種出來的植物肯定不是最漂亮的。
新作文:您說自己并不喜歡自己的《致橡樹》,但大多數讀者是從這首詩開始喜歡上您的,您如何看待這中間的差異?
舒婷:這個問題我早就預料到了。我想這是因為年輕時比較理想主義,寫的東西也比較幼稚。對我而言,寫出一首詩就像嫁出一個女兒,誰喜歡?作為母親沒有辦法,但如果有人說女兒漂亮,做母親的還是很高興的。
尹川:您覺得寫詩歌和寫散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舒婷:詩歌是青春期的流感,來勢迅不可防,熱度一下躥得很高,然后很可能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散文是一種太真實的文體。寫詩是一種高爐煉鋼,要將自己的情感化為血水表現出來,語言要追求字詞通俗唯美。每次寫詩就像被“凌遲”一樣,要是詩歌中實在找不下合適的詞,我寧愿空著。我在寫詩歌時語言要求很高,以至一年也不過10首,寫《會唱歌的鳶尾花》那個月瘦了5公斤。但寫散文語言上就放松多了,就像平和的散步,讓人從容地表達生活的感受,讓人寫起來很舒服。我是一個沒有計劃的人,想什么就寫什么,隨心所欲。新作《真水無香》就這樣寫了5年。至今出了10本散文書,但大家都說我是詩人,沒人認為我是散文家。
新作文:對于詩歌來說,它在您的心目中有什么樣的地位呢?
舒婷:年輕時,詩是我的全部,但時間改變了我,詩沒那么重要了,但文學依然是我的最愛。
新作文:您認為詩歌的現狀如何?現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
舒婷:現在詩歌已經回到了它們自己最初應該具有的那種狀態。假使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在我們這一代人中間,利用詩歌成名的機會去上大學,找一份文化館的工作,去談戀愛成功或者獲得其它什么好處,這是可能的。那么現在寫詩,回到一個非常本真的狀態,純粹是個人的體驗,不能把詩歌作為一塊敲門磚,得到詩歌以外任何一種東西了。那么現在的詩人寫詩,是詩人為了他自己的需要,也許這樣的詩歌才是最真正的詩歌。其實在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詩人是可以靠寫詩謀生的。用寫詩來獲得他的啤酒,他的面包,或其他什么,因此說,詩歌已成為更為民間的東西了。
新作文:您不再寫詩,是因為現在的詩壇不景氣的緣故嗎?對于“梨花體”詩,您是如何看待的?
舒婷:對于“梨花體”,我所認識的趙麗華是個很真誠的人,而且我認為一種文本的嘗試并不能代表一個詩人全部的創作,也不能就此斷言詩歌的淪落。我并不認為現在詩壇不景氣,也許看到的這種不景氣,只是我們的讀看看到好的詩歌發表的太少而不滿意。詩歌永遠是年輕人的事業,只要有年輕人在,詩歌就永遠有它的作者和讀者。當然它不可能和上世紀80年代來比,不會再有那么多人讀詩寫詩了,那個時代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永遠不要擔心,有很多年輕人的詩讓我感到望塵莫及。如果你們寫得不比我好,那我們還有什么意義?超越是詩歌傳承的重要原因。
新作文:您認為校園詩歌將走向何方?
舒婷:校園詩歌它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和整個的詩壇將融為一起。至于它走向何方,也許校園詩人更具有說服力。
新作文:您經常被邀請在外國作一些講座,在外國的學習和生活對您的文學創作有影響嗎?
舒婷:我寫作的風格是不會改變的。站在異國他鄉,使我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并開始關心更多的問題,比如環保之類,這使我寫作有了更為廣泛的內容和領域。與此同時,西方對我而言也不再只是個櫥窗、電影或者小說,也使我能夠更客觀地看待西方。
中國人在國外和外國人在中國,他們的感受是相通的。
新作文:您的詩被許多德國人翻譯成德語,當中勢必有
風格語言之類的問題,您對這是怎么看的?
舒婷:德國人非常地禮貌,我在聽他們讀詩的時候也認為很好。但是我不懂德語,不知道他們到底翻譯得如何,看聽眾的反應應該還不錯吧。
中國有一句話,叫“有總比沒有好”,而德國也有一句話,說“做得不好還不如不做”。
新作文:請問對您影響較大的作家有哪些呢?
舒婷:青年時期,我比較喜歡普希金、何其芳,后來比較喜歡海明威。我還很喜歡寫《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還有《追憶似水流年》的普魯斯特。影響只能融化在血液里,而不能顯示在作品里。
新作文:一直有觀點說詩人只有保持孤獨的個性才能寫出好的作品,但是今天看到您,感到您非常的隨和親切,請問您認為作家的個性與其作品有無直接關系?
舒婷:正是因為我太正常,所以至今沒有寫出好的作品。我在鼓浪嶼也不太合群,很自閉,但我想,如果今天在這里我還是這樣的話:我們今晚還能做什么。
我覺得作家的個性和作品關系不能太緊密,曾經和北島談到過這個問題:作品所表現的常常是自己缺乏的。
新作文:上個世紀80年代,北島和您的詩被稱為“朦朧詩”,您是如何界定自己的詩和朦朧詩之間的概念的?
舒婷:“朦朧詩”就像一個綽號一樣,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的審美習慣和標準尚未扭轉,《致橡樹》當時有很多人說看不懂,而現在,高中生就能看懂。那時我們的詩算是比較前衛的,而現在我的兒子都說我“老土老土”。
新作文:您喜歡外國文學嗎?喜歡的外國詩人有哪些?
舒婷:我比較喜歡海涅和歌德。當代一些外國詩人翻譯過來的作品能讓我感動的不多。也許這是翻譯的緣故。
新作文:您能談談有關顧城的一些情況嗎?這也是好多人一直在關注的話題。
舒婷:我和顧城是在北京和北戴河兩地舉行的第一屆“青春詩會”上相識的。當時,一個眼睛很大、個子不高的男孩走過來并伸出手來說:“舒婷,我是顧城?!边@是初次相識,之后我們一直保持著很好的交往。
對于顧城的死,他是那種連花都舍不得去踩的人,我不知道他究竟經歷了什么,會做出那樣的事來,很多人都在譴責他,但我沒有,雖然我憎恨暴力,但我覺得很傷心。如果他當時沒自殺,他的余生也會如同在地獄??伤辉诹?,我無法問他。我沒有像別的詩人一樣出國定居,也許“對我個人來講是一種拯救,我不能生活在一個沒有自己家鄉語言,甚至不能吃到中國飯的地方?!?/p>
新作文:能否對廣大愛好詩歌的中學生提供一些寫詩的經驗呢?
舒婷:對于中學生來說,現階段重要的就是積累,要學會閱讀大量的書,涉及要廣。當然從書本中積累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學會累積生活,積淀生活。生活始終是創作的源泉。只有這樣方能厚積薄發。
新作文:謝謝舒婷老師。
鏈接
舒婷,原名龔佩瑜,當代女詩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碼鎮,生長在廈門。初中未畢業即“插隊落戶”。1969年開始寫作,其時詩已在知青中流傳?;爻呛螽斶^多種臨時工:水泥工、擋車工、漿紗工、焊錫工。1979年開始在民間刊物《今天》發表詩作,同年在《詩刊》正式發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藝》編輯部對她的作品展開近一年討論,討論涉及到新詩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1981年進入福建省文聯專業創作,現為中國作協理事;作協福建分會副主席,兩次獲全國性詩歌獎。1982年出版詩集《雙桅船》和《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6年出版《會唱歌的鳶尾花》。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西德、法國、美國、荷蘭、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國家。1985年,應邀訪問西德、法國。1986年,應邀去美國舉行個人作品朗誦會。1987年,應邀出訪意大利。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吨孪饦洹肥请鼥V詩潮的代表作之一?!吨孪饦洹窡崆槎拐\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
致橡樹
舒 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目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