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11:20: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明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清明的作文

篇1

難忘的清明作文范文一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叫掃墳節,也就是我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去給他們上墳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為我要去鄉下給爺爺上墳,爺爺的墳墓在我們隔壁的一個縣城,坐車大概要一個來小時,一路搖晃著不知不覺就到了,一下車,哇!人真多呀!縣城的,鄉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們先到街上買了些小紙作就上山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可不一樣哦,陽光明媚的,大老遠就能看見山上的祖墳,我們先到了老爺爺的墳上,按照我們這里的風俗,先要除掉墳墓旁邊的雜草,然后再進行祭祖儀式,由于今年政府規定不能在山上點香燒紙,以免引起火災,所以我們只是象征性的在墳上壓了些紙錢,在墳墓旁邊圍上了我們親手采摘的映山紅。

掃完了老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得掃爺爺的墳墓去,翻過了一座山就到了,爺爺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輕的,到了爺爺的墳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爺爺的許多往事,嚎啕大哭起來,受她的影響,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的情緒,同樣我們也是把爺爺的墳墓清理了一下,壓上了香紙,就下山了。

一天的掃墓活動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爬山有些難,但是我還是跟著隊伍順利的完成了這次活動。我喜歡清明節這一天。

難忘的清明節作文范文二

清明節記事又是一年春來早,清明節到了,學校放假三天,我隨爸爸媽媽又能回老家祭祖,踏清了。星期天,爸爸駕著車,載著我和媽媽,沿著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了我的老家吳莊村——一個美麗的小善村。

我們到達老家的時候已經是夕陽,在老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也就是4月5日清明節,我們一大早就起來了,吃完早飯,我們帶著鮮花、果品、酒、紙錢和鞭炮,隨大人們去村外墓地掃墓,紀念祖先。在野外,我看到麥子綠油油的,果樹都開了花,很美麗,有很多人在田里辛勤的勞動,讓我想起辛勤的蜜蜂,爺爺說,只有努力勞動才會有收獲,希望我努力學習。到了墓地,爸爸教我看了一些石碑上的刻字,我知道了吳莊建立于四百年前的明朝,這位了不起的祖先就是村子的創立人。

午飯后,我們告別了爺爺奶奶,離開了老家,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又回到了城里自己的家。媽媽夸獎爸爸的駕駛水平又提高了。

難忘的清明節作文范文三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烈士的日子。今天下午我們學校五年級全體師生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來到東山革命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瞻仰他們的豐功偉力。

走進陵園,遠遠地就看見高高聳立在東山之巔的革命英雄紀念碑。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登上長長的石階,我們來到了英雄紀念碑下。碑的四周刻著一幅幅革命先烈英勇戰斗的壁畫,記錄著革命烈士的光榮事跡。

在莊嚴、肅穆的紀念碑下面對鮮艷的隊旗,我們舉行了宣誓儀式。全體師生為革命烈士默哀3分鐘。那一刻,我想了許許多多:我們今天這美好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拋投顱、灑熱血,用生命為我們創造出來的。我一定要發憤學習,將來好報效祖國。隨后,我們想革命烈士們獻上了一朵朵小白花。安息吧,先烈們。我們會永遠懷念你們的。

最后,我們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里珍藏著革命烈士的遺物和英雄事跡介紹。

這次掃墓活動讓我們很好的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看了難忘的清明節作文的人還看

1.難忘的清明節作文600字

2.小學生難忘的清明節作文

3.難忘的清明節400字作文

4.難忘的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節的來歷

濱東小學 三年級三班 林琛琪 指導老師: 許麗萍

你知道清明節是怎么來的嗎?哈哈!不知道了吧還是我來告訴你吧!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 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節與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掃墓。今年清明節前后,我們學校組織了春游,就是去革命英雄紀念碑。我們帶著太陽帽,拿著小白花,浩浩蕩蕩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紀念碑,在那里,有許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面的,我們低著頭,來到長清樹面前,把我們的小白花寄在長清樹上,默默地看著長清樹上的小白花……依依不舍在離開了革命英雄紀念碑……

篇3

我們留不住她。

留不住。

想我們前一天去看她。她側躺在病床上。手上輸著液,鼻子上還通著氧氣。頭發已經全都掉光了。眼睛睜得很大很大。她是在想努力看清我們每一個人的臉吧。

走進去??諝舛寄亓恕P⌒〉牟》繑D了二十幾號人。有些人一走進去就哭了。

她的眼神是茫然的。卻努力地睜到最大。她媽媽說在之前她眼睛都不睜開的。我們來了才睜開一下。

大家一句一句地說著話。我趴到她耳邊悄悄跟她說,我和冬瓜后天還來看她。她艱難地點了點頭。

沒想到。她竟然等不住了。竟然等不住了。

那天人那么多,什么話都沒來得及講,怎么就不給我機會了。

還有太多事情沒有做。怎么就來不及了。

怎么就可以先走了。

在那個世界。你會感到孤獨的。

以后,我們身邊再也沒有翁倩文這個人了。

這簡直就是一個不能想象的事實。

兩個月來的第一面竟然成了最后一面。記得當時我走進去,走到她面前,然后我握住她的手,本來她的手放在比較里面,也很艱難地將手移出來。當時因為剛從外面進來,我的手是冰冷的,她因為一直躺在病床上,手是溫暖的。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就將手縮了回來。后來大家一個個地走上前去鼓勵她,我退在外面。當我好不容易將自己的手弄暖了再想去握她,老師已經讓我們走了。

想不到。那一次不溫暖的握手竟是最后一次。

再也看不到她的笑容,再也聽不到她的聲音。再也沒有機會了。

怎么生命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呢?

昨天我們都去醫院看她,今天卻要商量去公墓看她了。老天??!你太殘忍了。

前一天晚上還幼稚地許愿說要讓她好起來??墒乾F在……

對于生命,我們都顯得這樣無奈。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杏花村有酒。飲盡它。

奈何橋有湯。飲盡它。

遺忘!

一路走好!文!一路走好!

記住,你的身邊有我們。永遠有!你不會孤單。我們永遠和你在一起。永遠!

留不住的是人。留不住的是你。但是請你記住。愛永遠都在。

篇4

20xx清明節的作文300字范文今天是清明節,是吃清明團的節日。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坐在院子外面聊天,吃清明團。哥哥姐姐來了,他們說:“弟弟,我們一起去放風箏,玩捉迷藏吧!我隨口地答應了哥哥姐姐的要求,我和哥哥姐姐在院子后面的路地上放風箏,我和哥哥姐姐配合,哥哥一手拿著風箏的頂端,我和姐姐在后面拉著線。我們就放成了一個玩偶風箏。接下來我們該玩捉迷藏了。我們石頭剪刀布,啊,我輸了,我只好用紅領巾把自己的眼睛綁起來,開始數數。1、2、3、4……數到20了,我把綁起來的紅領巾趕緊解開。四處張望,發現沒有人。就在每個草叢里仔細觀察起來,啊,找到姐姐了,還有哥哥呢?姐姐說:“哥哥一定在院子里面,我走到院子里一看,馬上發現了哥哥。媽媽爸爸都笑了,說我真是一個捉迷藏的能手。清明節真是一個好節日,我愛清明節!

20xx清明節的作文300字范文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跟我說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的懷念,每年媽媽都要去后海祠堂燒紙,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里以后,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和冥幣,然后捧著那一大堆東西,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在上面寫字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寄到那里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著我的臉,我們往里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媽媽親姥爺真的能收到嗎?媽媽只是說用這種方法來寄托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20xx清明節的作文300字范文清明已經來臨了,不知怎么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里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這里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接著拿出并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后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占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么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20xx清明節的作文300字范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過兩天就是四月五日——清明節了,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給過世的親人上墳,為對國家做出貢獻的烈士們掃墓。

每年清明節我們都要去給外公上墳,今年也不例外。

篇5

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 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梢娺@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澋奶厥鈿夥铡?/p>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

篇6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 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到了春秋時代,晉國公重耳逃亡在外,在饑寒交迫之時,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奈只好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帶母親出來,誰知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于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便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禁火吃冷食。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蕩秋千,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各地的不同,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稱鼠曲草),中草藥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卜絲與春筍,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在一些地方,于清明頭一夜,把雞鴨卵煎熟,染成藍黃雜色,在卵殼上加以雕鏤成畫,作為冷食禮品贈送。據說吃畫卵,在隋唐時盛行全國。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清明節的英文標準譯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篇7

而想起清明,我們又不會不想起那沉睡地下的烈士,他們,用一槍一刀”,為人民拼出了前往新世紀的大道,而他們,卻為此永遠閉上了雙眼!若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烈士們生得偉大,死的光榮!而生活在他們創造出的安適日子中的我們,怎能不感謝你們?怎能不向你們表達深深的敬意呢?他們為人民,為祖國而倒下,他們是中國人民永遠的英雄!

清明節已在日歷的一天天減少中過去,但我們對烈士的敬佩怎會因此減少?他們,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驕傲: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寧死不屈;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作戰計劃,在不留情的火海中不吭一聲……這一個個事例帶給我們的是什么?是劉胡蘭的堅毅,是的寧死不動,是……

今日今時,我們悼念著烈士,在烈士的陵墓前握拳痛思,在哀樂聲中感動、悲憤;今日今時,我們悠閑地走入校園,坐在整潔的教室里,是誰為我們創造了這番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們,正是這許許多多英勇的烈士們!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篇8

雖靜靜地佇立,心卻不平靜,因為這是一個神圣的地點——烈士陵園。此刻,代替情感的不再是淚水,而是深深的回憶;那一幕幕血戰沙場的悲壯,那一幕幕感人如歌的場景,無疑不令人潸然淚下,但是我沒有,不知道為什么,心雖酸,卻無淚。

回想: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全都是烈士們用血和肉換來的嗎?難道為了這感動,就僅用淚來回報嗎?這樣未免太輕浮了。

烈士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曾經是否干過大事,僅在于是否為人民的幸福而奮戰過;只要他曾經心懷過人民,那么,他就可以配得上這種稱號。正如雷鋒,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雖沒有像那樣去堵敵人的胸口,也沒有像那樣去炸敵人的碉堡,僅僅做著一些平凡的事,但這些平凡卻并不平凡,因為每一件事都是為人民服務的。

這些烈士們,眼神中透出的是堅定的信念,這些信念,是與戰斗的勝利一起永恒的。這些烈士們,我們雖沒能真正了解過他們的思想,但是從他們的光輝的歷史事跡中,我們卻能體會到這之中深深的愛國情感。

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他們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

戰爭的年代反映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應該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祖國,我們要愛人民,我們要發奮學習,為祖國增光添彩!

永遠懷念吧,這些偉大的烈士們!永遠記住這種情感吧,偉大的愛國之情!永遠珍惜今天的幸福吧,為明天而努力!

篇9

清明的一天

今天,我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去掃墓。出發時,我的爺爺帶了一些祭品與一只大公雞,便開始了我們的旅程……

來到了老家,已是蒙蒙細雨,我們一進家門,頓時驚呆了:中間大大的坪里以前都是泥巴,只有一些小草,這次回來竟長了許多草,有高的,有低的,有粗的,有細的……我不禁被陶醉在其中。但是,我們卻要把它們除掉,因為如果把它們留下,那下次回來,一定會星羅棋布的長滿大坪。于是我與奶奶留下了,“武裝”起來,準備把這些草”消滅”掉。我們揮舞著鐮刀,冒著小雨,割著坪里的草。十幾分鐘過去了,院里的大坪終于清理干凈了,我們又來到了外院,準備去清理,外院的草比里院的更多,更大,更茂盛。所以會更難清理的,可是我們還是不怕,繼續勞動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于把外院的草清理干凈了。這時爺爺和爸爸他們掃墓的也回來了,因此我們就開始燒水處理雞毛了,首先要燒著火來,我拿著打火機點著了柴火,并同時在鍋里放好了水,不一會兒,水燒開了,我看見奶奶把開水往已殺好的雞身上淋去。雞毛被拔干凈后,我看見奶奶從雞肚子里掏出了腸子等內臟。看的我直想吐,太可怕了。這只雞真可憐我正這樣想著。突然噼哩叭啦傾盆大雨的聲音把我從沉思中驚醒過來。這時奶奶也已經把雞放入了鍋里,我們就在休息了,等全部菜煮好后,我們大家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吃飯。

飯后,我們就坐上車子往城里回家。在車上,我心里在想,雖然我今天沒有去掃墓,但是我今天所做的事也是很有意義的。

篇10

清明清明,囈語。

那是死在大旱中的人們,執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匯成魂靈,他們不甘,他們憐惜,他們害怕,他們低嘆。他們在生前缺少水,因此在他們的心中雨是最寶貴的東西。于是,雨在清明那天的上空,伴著他們最真誠的禱告降臨了,如同新的生命,生的希望。抬起頭,你可能會看見他們欣慰的笑容,他們將最珍貴的東西給了我們。綠芽在雨中抽出,那是自然的回饋。

奶奶說,有些種子要在清明后才能播種,那么這一切都顯得那么理所當然,再生的精華中,種子才有了生的希望,在雨中扭動著自己的身軀,探出腦袋,看一看世界。其實在我的一貫印象里,清明是沉重而哀痛的,陰雨霾霾,壓抑得令我透不過氣來。我想起從前每年掃墓的時候,我和姐姐都是站在更高的臺階上,看著他們用鐮刀出去長出來的雜草,其實我想,那些草是祖輩們的眼睛,是祖輩們的玩伴,它們替他們看一眼世界,與他們做伴。盆里的火在絲絲雨中冒出了濃濃煙霧,那時,年輕而不懂事的我們總是會不停抱怨山上好泥濘,聲音被雨與傘的碰撞聲遮掩,定格成畫面。

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轉換了念頭,也許養活一株花的時候,也許是參加葬禮的時候,總之,也許......

我開始覺得那時的世界沒有那么黑暗,卻是成了踏青的專屬時刻,柳已抽芽,花已芳香,墓旁彌漫的已不是哀愁,而是祝愿,祝愿活的人能開心,死的人能安心。那時,可以把一年來高興的,煩心的都默默傾訴,如同找到了一位知己,共同分享。

欲斷魂,欲斷魂,怎么會欲斷魂呢?我想在這個日子里,我們該做的是將自己內心的平和與寧靜通過自然傳遞出去,找到共振的規律,心臟與自然一起跳動,呼吸著雨中泥土的芬芳。也許有人會怪我想的太簡單,說我沒有真正面臨死亡,一切只是想想而已,但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人站在墓前仔細想過,在墓前,哀傷與痛哭的區別,或者是快樂與平靜的區別。

雨隨著風進入傘下,那是人們在那日,心中的溫情聚成的風。風伴著雨,晃啊晃,世界在做夢,我在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