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22:1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美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中學作文教學 生活 寫作能力
作文的本質是什么?是生活的反映。葉圣陶先生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寫出什么樣的文字?!?/p>
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追求中考作文模式,急功近利地進行應試技能訓練,閉門造車,其結果是老師教得生硬,學生寫得呆板,缺乏個性,寫人千人一面,議論人云亦云。致使許多學生發出“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我心煩”的感慨,而老師看到學生的如此作文,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作文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要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F在的中考作文也大大增加了與現實生活的直接關聯,要求考生跳出為作文而作文的老路、套路,寫身邊的人、事、物。
為解決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問題,我嘗試著讓學生把眼光投向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寫熟悉的生活,說想說的話題,即向生活要作文。
一、向生活要作文,讓學生作文內容充實,感情真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寫作素材,就是再著名的作家也寫不出好文章來。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可見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寫出什么樣的文章來。學生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中,每天都會有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這些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要把這些寫下來,就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認識客觀世界、增加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只有“心”入生活,用心去看,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才能從生活中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因此要先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認真觀察,思考分析,積累材料。
起初,學生都認為自己的生活“三點一線”,枯燥乏味,無材可用。例如讓學生寫感受幸福的作文,學生都只會寫父母照顧生病的自己,雨天送雨披等老套的毫無新意的內容。于是,我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細節,從衣食住行入手,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學生張亞梅家庭條件較差,媽媽省吃儉用給她買了新衣,自己卻穿著破舊的衣服,她感受到了幸福,于是寫出了作文《新服——幸?!?。這篇文章,一掃過去的無病,做到了內容充實,感情真摯。
二、向生活要作文,讓學生作文立意深刻,觀點鮮明。
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同時,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對觀察的對象進行由表及里的思考。如果說精細的觀察是礦石的采集的話,那么活躍而深刻的思考就是對這些礦石的冶煉和加工。只有將觀察和思考密切結合,有機運用,才能大大提高學生洞察幽微、神思妙悟的能力。
同樣是寫“社會實踐活動”這件事,第一次作文,大部分學生僅局限于對活動過程的泛泛敘述,而缺乏深入的挖掘,主題膚淺。于是我啟發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認真思考,透過所看到的現象去分析它所包含的本質意義。改寫后,大部分文章主題深刻了。其中汪鑫同學的《如此參觀》一文針對活動過程中的一些不文明現象,發出了“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的呼吁,反映了作者對社會認識的深度,表現了作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同時,我還引導初三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每周都組織學生對本周內的重大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可長可短,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向生活要作文,讓學生作文積極樂觀,充滿熱情。
只有將感情融入生活,才能產生深切的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才能看清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向生活要作文的同時,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生活,激發他們對生活的興趣,使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成為生活的真正主人。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生活,改變了以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考高分”的生活態度。
我班學生董雷學習成績一直不夠理想,尤其是寫作,他總說自己不會寫,不知道寫什么,一度情緒低落。我引導他從自己最感興趣的電影寫起,寫自己對電影的喜愛,寫看電影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把自己的興趣與學習、作文結合起來。他的《我的電影之夢》一文寫得生動感人,反映出他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開掘作文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容才能越充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從豐富學生生活,積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入手,多積累,多儲備,作文時才不會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無情可抒,才會有真情實感的優秀篇章誕生。
向生活要作文,既改變了過去學生作文難的狀況,變“要我寫”成了“我要寫”,使學生領略到了寫作文的樂趣,又提高了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作為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篇2
發掘生活的“語文美”,就是要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去學習或運用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善于將眼睛看到的世界、耳朵聽到的世界、鼻子聞到的世界、嘴巴品嘗的世界、肌膚觸摸的世界、心靈感受的世界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能力,只有善于發掘生活中的“語文美”,才能產生用語言文字表達的行動和激情,這應該是語文教育的一個出發點。
一、發掘自然世界的“語文美”
我們生活的自然世界,有浩渺的星空,有壯麗的河山,有輪換的四季,有繽紛的山林,有形形的動物,有美輪美奐的音色。感觸這樣一個豐富的自然世界,必定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或宏大、或細膩,或慷慨、或低婉等等不同的情感體驗。自然世界是學生學好語文、增加積累、培養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培養學生有面對大海抒發“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浪漫情懷;面對飛瀑抒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瑰麗想象。要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感觸等方式關注自然風光,提高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肩負起融入自然、保護自然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就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他常把學生帶到野外去,稱這為“藍天下快樂的學?!?。例如在春天里,很多教師能夠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春天,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沐浴細細的春雨,或放飛多彩的風箏,嬉戲河里活潑的游魚,親吻那柔柔的小草;最后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吟春頌春,或作文、或吟詩、或繪畫、或高歌。學生會在盎然的興趣中加深對“春”的體驗,豐富了“春”的語言,學習語文和體驗生活相得益彰,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發掘自然世界的“語文美”來逐步達到的。
二、發掘社會生活的“語文美”
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獨特的人類社會,城市、鄉村,電視、電話,汽車、輪船,鄰里、鄉親,合作、交流等等構建成龐大的人類社會生活體系。語文是社會構建、社會交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每天上學或是放學回家的路上,所見所聞都可以成為他們關心、思考、評論的話題:逛馬路,馬路旁邊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小販叫賣,別有韻味的吆喝,社會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發掘出“語文美”。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語文素材、善于搜集語文素材,自覺形成社會生活“語文化”的能力。鼓勵學生走上街頭,一覽文字廣告的奇妙世界;讓學生走進鄉村,收集整理當地的風土人情;讓學生走進工廠,參觀流水線,嘗試寫產品的市場調查報告……調動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中,自覺運用“語文”這個武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興趣,逐漸形成服務于社會,盡一份小公民責任的能力。
家庭生活也是社會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在這其中學生品嘗了成長過程中的苦樂酸甜,也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父母節日或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體驗親情,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每周談一次心,把成長的困惑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親情,也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社會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讓社會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獲得各色人生經驗,品位各色別樣人生。
三、發掘人文情懷的“語文美”
一場電影、一部戲劇、一首詩歌、一幅兒童畫,一個雕塑,生活中的人文藝術構建了語文教育的“人文美”。讀諸葛亮《出師表》感慨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心志;看《孔雀東南飛》感動于劉蘭芝對愛情的執著、堅貞;習帖《蘭亭序》,觸摸中華書法的藝術魅力……有生活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創作,有創作才能表達精神品質。接觸生活中偉大的、平凡的作家、藝術家的文藝作品,是重塑學生個性發展、精神品質等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
今天,隨著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人文精神散發出新的、更加濃郁的人文氣息,有關愛他人,樂于奉獻的公德意識,有開拓創新,勇于拼搏的進取精神,有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的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語文理念賴以確立和發展的靈魂內核、精神支柱。教師應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善于分析尋找和感受人文藝術閃耀的人性美,達到教育學生,美化學生心靈的作用?!笆箤W生受到優秀的文化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地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篇3
曾何幾時,一心向往語文的世界;
曾何幾時,靜靜品味語文的美;
然而,語文在不知不覺中,已從我身邊輕輕走過……
曾經幼稚的認為,語文是一門枯燥的學科;曾經幼稚的認為,語文與扣人心弦的小說比起來,無滋無味;曾經幼稚的認為,語文是無聊的課本,是沒勁的課堂…可是,就在這時,語文已從我身邊輕輕走過……
現在我發現,原來語文不只是學科,語文是“英雄舍我其誰,勝利當仁不讓”的氣概;語文是潛在的,所有人的,精神支柱;語文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真實寫照。語文,好美。
當我發現這些時,語文已從我身邊輕輕走過……
每當夜深人靜,捧一本藏書,沏一杯濃茶,執一支鉛筆,感悟《紅樓夢》四大家族的興衰;沉醉在《水滸傳》英雄好漢的驚天氣概;傾聽著《朝花夕拾》的辛酸回憶;品味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興衰;這時,我感到,語文離我好近,好近。我的每一絲汗毛都滲透著語文的氣息……這才感嘆:語文中的生活好美,好美……
就在這時,語文已從我身邊輕輕走過……
考試將至,下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決心;奮筆疾書,進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奮斗??荚囃戤?,豁然開朗,回蕩“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心情……語文啊語文,你竟是如此的惹人喜愛…生活中的語文,好美,好美。
語文,已從我身邊,輕輕走過……
原來,語文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品位,是一種生活,是一種獨特的美!
語文的海洋,是豐富多彩的;
語文的世界,是令人神往的;
語文的美,是最讓人心醉的。
語文在生活中,處處皆美;生活在語文中,其樂無窮。
篇4
當“春風有綠江南岸”之時,是語文,它讓我得以品味江南的韻味;當“墻角一枝梅,凌寒獨自開”之時,是語文,它讓我得意領略花中四君子的傲骨:當“舉杯妖明月”之時,是語文,它讓我得意理解詩人那灑脫不羈的情懷。對生活多了理解,因此而更美麗!
語文,裝飾著我們的生活
冷清的街道,又不時穿梭在喧鬧的城鎮,兩旁不可能缺少的是那形體各異、大小不一的店名或是宣傳,眼花繚亂。在那目不暇接的文字之中,不僅包含了語文,而且蘊涵了語文的靈魂與精髓,它們被文字所體現,裝飾那似乎缺點東西的大街與城鎮。缺少她,世界也許會變得乏味,沒有底蘊可言,而一旦有了她,世界將是另一番模樣,情趣增添不少,生活因此而更美麗!
語文,豐富著我們的生活
從五六十年代的叫賣,到八九十年代的廣告詞,再到如今的推銷語,久久得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一句被誤解的話,因為語文,化解了矛盾;一句優美的旋律,因為語文而配上歌詞,使其悅耳……語文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中穿行,她如一縷春風,經過之處,遍地五彩繽紛。生活因此而更美麗!
語文,指示著我們的生活
篇5
對于生活之所以和別人有不同的感嘆,不是因為生活和命運賜予我太多幸福與美好,而是我不同于別人對幸福和生活的思維方式。面對事物的坦然,使我感受到了生活中更多美好。
我坦然,所以我快樂,生活也隨之美麗。
坦然是平淡中的快樂。
曾經看到那些假日垂釣者,獨釣一天,空手而歸。但在美麗的夕陽下臉上仍有燦爛的笑容。雖然有些迷惑,但換個角度想,便不再那樣認為。垂釣者雖然空手而歸,但他卻釣來了一天的快樂與閑暇。對于垂釣者來說釣到最大的魚是快樂,最大的收獲也是快樂,釣來了快樂,便釣來了一天的好心情。
坦然也是失意后的自信。
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整天掃大街的清潔工人,雖然他們從事著世間最平凡的工作,可他們仍盡職盡責,為社會環境的美好默默地奉獻著。對他們來說掃除最潔凈的道路是他們人生最大的責任,他們的生活是純潔的,所以他們與其他人一樣自信。上帝剝奪了他們活得高貴與奢華的權利,卻賜予了他們活得崇高偉大的權利。他們的奉獻使他們崇高!他們平凡的工作也同樣偉大,他們的生活也因此自信、美麗。
坦然是失敗后的樂觀。
在生活中,我們難以預料失敗與成功:失敗與成功往往失之交臂,幸福與痛苦也往往擦肩而過,它們往往在我們最想接近時設起屏障。面對現實,我們不必消極悲觀,坦然接受,會使人走出陰影,走出困惑,重新找回自信找回自己生活的位置。
篇6
秦文琰,女,1996年4月生于湘西南某小鎮,現為湖南邵陽市第一中學高二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發表作品,作品散見于《年輕人》、《初中生》等刊,還多次在各級作文大賽中獲獎。
作品展示
老橋
前腳跨過去了
后腳卻沒有跟上來
這樣一彎就是千百年
不知什么時候起
人們喊它老橋
它有多老
水面游動的鴨子不知道
橋上走過的雞鴨騾馬不知道
甚至石縫里那株千年何首烏也不知道
我們仔細撫摸它的每一塊骨骼
卻總數不清它的年輪
其實橋上最熱鬧的是草和野花
風向和季節輪轉讓它們如此興奮或憂傷
橋的表情是一貫的
它沒想過沉淪
也從沒想過要崛起
冬茅草花
冬茅草花一襲素衣不施粉黛
站在山脊迎風的一側
站在冬天最溫暖的原野
她們聚族而居――
一個把純潔寫進譜牒的部落
一個把美麗刻進基因的家族
我潛伏在巖石后面
用長鏡頭偷獵著每一絲微笑每一個舞姿
她們就像傳說中那一群膽小的狐仙
在遠離工業和商業的坡地
在遠離人心和世俗的山岡
翩翩起舞嘰嘰喳喳地調笑
我遠遠地守護著這一群精靈
還有這世界上唯一純美的角落
真想為她們擋住一切驚擾
除了清風
除了白云和陽光
又是一年中秋時
望著天上那一輪圓圓的皓月,腦海中又浮現出了遠在深圳的外公、外婆的身影。
人們常說月圓之時便是團圓之時,我和外公、外婆卻從未在中秋的時候團圓過。似乎永遠是那根望不到頭的電話線傳遞著彼此的思念與慰藉。
從小到大,每年最開心的事就是去外公、外婆家訪親。這種喜悅是任何贊譽、成績都無法帶來的。還記得去年到外婆家拜年,外婆一見我便將我拉到身邊,看我長高了多少,長胖了沒有,還拍了拍我的背感嘆道:“我家文文都比外婆高一個腦袋了,成大丫頭啦!”吃過晚飯,一家人圍坐在火桶里。這時外婆又開始興致勃勃地講起那不知講了多少次的往事:文文,還記得你小時候嗎?你才一點點大。有一次,我到后院去干活,你外公去菜地了。那時候我們的房子剛修好,地上還鋪著煤渣。突然我聽見你在大喊外婆外婆,我扔下鋤頭就跑回屋里,看見你打著赤腳,兩只手提著鞋子邊哭邊喊,膝蓋上都出了血……每次一家人團聚時,外婆都會講起這個故事。我從來不忍心打斷她,只默默地望著她那瞇得如兩片小月牙的雙眼,并默默地感受著她緊握我的雙手所傳遞過來的溫暖。
時光匆匆,每一年中秋的月亮都是這么豐滿、潔白,可年逾花甲的外公、外婆已愈發衰老了。外公原本直挺的脊背一點點彎了。原本愛四處看熱鬧的他現在卻總是發呆,有時望著遠方,一望就是好幾個小時。外婆呢,記得有一次,她得了重病卻不肯去醫院。她哭著說:“我不去醫院,我怕去了,就回不來……”是的,外公、外婆都老了,原本烏黑的頭發一天天花白了,身子也一天天羸弱。那時常幫我從表弟、表妹的“虎口”中搶出零食的外公、外婆,那時常撫摸著我的背,拍著我的腦袋的外公、外婆,那時常期盼著我回家的外公、外婆,也許會在某一天永遠離我而去。每每想到這里,我的眼淚就會失去控制地滾滾而下。
外公、外婆,又是一年中秋,你們過得好嗎?
專家評點
精微的感知與純美的意境
曾 冬
《老橋》里的老橋承載了歷史、現實、未來和我們的夢想……它是一個文化符號,豎立在村莊的一隅,見證了風調雨順和悲歡離合。它或許也是一個父親的背影,安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記掛著遠走他鄉的兒女。
“遠離人心和世俗的山岡”上的冬茅草花,是一群不怕寒冷、迎風而立的少女形象,純潔而美麗?,F代社會的浮躁與喧嘩,也無法“驚擾”她們。在這里,秦文琰用精微而細膩的感知去發現美和表現美,營造出一種純美的意境。同時,她以一個少女的視角思考自然、生命與成長,并對人生給予了冷靜而富有哲理的解說。
在《又是一年中秋時》里,作者將視線投向了童年。那種溫馨與祥和,不經意間觸動了人心底那根柔軟的琴弦。時光會老,而愛,是永恒的。
(曾冬:青年作家。所出版的《唐詩素描》、《宋詞素描》、《古詩素描》等風靡校園,并被多個省市一百多所學校列為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課外讀物。)
寫作感言
練就一雙慧眼
秦文琰
經常聽人說想寫作,但就是沒有什么可寫――生活太平淡無奇、波瀾不驚了,因而沒有什么能夠激起我們的寫作欲望。關于這一點,其實羅丹早就為我們做出了回答: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篇7
在生活中,處處都會有引人注意的地方,比如說,那天空中變化多端的云彩,以藍色背景為主,在上面繪出千變萬化。有時看著那變化便使人浮想聯翩,但是有誰過多地去關注支撐我們任意創造的大地呢?它讓我們擁有了五谷和美景……
你看,生活在大地上弱小的螞蟻,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當同伴中有誰遇到了困難,它們就會齊心協力地去幫助。在勞動中,它們從不知道勞累,只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創建家園,為家人尋找食物。它們的那個家不像我們人類只有幾個人,那是個大家庭,有好幾百甚至千只或無數只螞蟻生活在一起,竟然可以做到那樣團結有序,我們人類是否也該好好地思考一下了呢?生活中,人們總在不停地對抗:車與車相撞了,雙方卻不懂互相謙讓和幫助,而是一味地耍嘴皮子,如果口齒斗不明白,就會在拳腳上見功夫。想想人都不如螞蟻,互相幫助,謙讓寬容可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美德呀!
看那大地上萌發的小草,就知春天的到來,告訴人們季節的轉換。它們一點一點地從地下吸取營養,用自己的耐力信心和勇氣,在春季里萌發蓬勃的綠色,為春色添彩。當人們看到它們時,感覺是耀眼又養眼。而小草的付出,源于我們生活的大地,大地接受小草的心愿,使草兒變得美如春天里的一枝花。于是小草又成全了人們期盼美麗的心愿。在這些事物中循環的真諦就是舍己為人的愛。因特蕾莎修女的愛,對窮人對病人對孤獨的人的愛,才使當時的人們獲得了生命的喜悅,而不起眼的小草不正如特蕾莎修女的性格嗎?那為什么卻有人去傷害去結束小草的生命呢?
大地為人類奉獻的一切都是寶貴的,而我們有些人卻不懂得珍惜,更不會去俯視這里的一切的一切。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將要重新去俯視大地,去了解大地。那么你們呢?
篇8
生活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講,或許都是一條路上的苦苦付出,還有所有等待的機會,讓我們能夠看懂的辛勤結局,可是卻也是因此,讓我們看懂更多。
我知道,每一次想象,我們都游故宮安國。我們都喜歡,在一個美麗的風景中,需要讓自己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需要讓自己去等待,去沖鋒。
沖鋒陷陣,我一直都感覺這是個很美的詞。
我也看過那么多人的詩詞,可是如果真的要忘記干凈,那么當初我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寫出來每一句風雨詩詞,到最后換來了什么呢。
篇9
中職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基礎課,它的傳授方式將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的工作能力。中職美術的教育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美術工作人才,所以符合行業需求是很關鍵的。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日新月異的換代速度,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新的理論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建筑裝潢,平面設計,動漫設計和制作這些都離不開現代的計算機技術。這些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無法完成的,書本上的知識一般都比較落后,甚至有些知識是錯的,所以要隨時掌握市場動態,掌握本行業的前沿技術,這樣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才能增加學生的競爭力。這逼迫學校不得不調整教學思路,越來越趨于生活化。生活中不是缺少美麗,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著名畫家達芬奇在小時候,師從雕塑家費羅基俄。學習的第一天,費羅基俄就要求他畫雞蛋,正著畫,反著畫,橫著畫,豎著畫。畫著畫著,達芬奇就問老師為什么要他整天畫雞蛋,老師說,每一個雞蛋都有獨特的一面,即使是同一個雞蛋,在不同的角度觀察,也是不一樣的,于是達芬奇在老師的教育下,終于成為了一名大畫家。這就說明了美術源于生活,源于人的生產實踐。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書本的束縛,走進社會,在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
二、中職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特點
中職美術生活化在社會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表現出了很多顯著的特點。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實踐性。中職教育作為一種面對社會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時間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傳統的美術鑒賞與畫圖。而是要求具有獨立的設計,實踐,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對動手能力有較高要求的環節,這就要求學校增強實踐能力,學校應該針對企業所需的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組織關于此類的實踐活動,即將教學與生活有機的結合。中職美術教育的開放性是顯而易見,因為它的就業是面對社會,這就要求學校和學生都要有一種開放的胸懷,教育要面向社會,必然要開放。中職美術教育既然是面向社會的教育,這就要求,老師要給學生自己發揮的空間,因為以后的工作還是要自己完成的,沒有人會幫助你完成。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的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培養出自主的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中職美術教育生活化的包括: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情景化,教學成果市場化。從教學內容方面來講,現有的教材的更新換代速度遠遠跟不上美術行業的發展。而現在的學校一般還在沿用以前的老教材,所以教育部門要加大教材的研發力度,使之能夠跟上社會的發展,重視教學環節的創新環節,還應該深入市場,調查企業所需的技術。并且將技術提煉和整合進入課堂。如果有條件,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與真實的工廠中,讓學生體會到工作的環境,了解未來工作的情況。生活化,也并不是僅僅要求面對市場,還不能脫離生活,教學的內容應該從生活中取材,選取一些關于學生身邊的事物,還有老師可以帶學生去寫生,走進大自然,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世界上許多的發明都取自于大自然,走進自然,你會發現世界如此美好,會帶給學生很多靈感。關于教學過程情景化,就是要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如同面對真實的生活場景。老師可以去模擬一些生活場景去上課,設置一些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去解決,在場景中可以看得出學生的合作精神,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開放的場景可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和發揮余地。學習環境學認為:課堂環境影響一個人的學習效率。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上課,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了解到現代的技術,了解到高科技帶來的好處,有利于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從而對美術表現出更強的興趣。學習的目的是用,所以一個學生的價值,不是看他的學習成績是多少,而是看他的作品能不能被社會所接受,僅僅以學生的成果作為評價標準,無疑會大大扼殺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學校還應該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將有價值的創意盡快投入市場,這樣學生的創新激情將大為增加。
三、結語
篇10
何為合格小公民呢?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女孩身上,我認識到了合格小公民的真正內涵,這一切,都是那么地凄美。一個小女孩為了將那些個“高尚人士”的“手中棄物”丟進馬路邊的垃圾箱,在媽媽的贊許聲下向馬路對面奔了過去,誰知,一輛汽車對她猛撞過來,她倒在了血泊中……她的母親也因此而精神失常,經常望著那條馬路發呆,直至死去。這個小女孩雖然年少,卻能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也因此,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許多合格小公民的身影,也可以說,她是許許多多合格小公民行為的典范。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小公民呢?
首先,必須要有愛心。對于任何人,不能有所離棄,要傳播不需要理由的愛心,因為,當一顆火熱的心引起世人注意時,等到的,總是一陣陣贊嘆和認可聲。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需要不同階層的人的愛心和認可,對于這些,每個人都會很高興地接受。
第二,要有恒心和決心。作為一個合格小公民,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做作任何事之前,必須要慎重考慮。一旦認定了的事,一定要達到目標。完成任務,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第三,要有誠信。古人曰:“一諾千金”,說得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要想在某個環境中立足,就得講誠信,對于任何事,一旦承諾,就絕不能后悔,無論如何,都要做到。如此才能在別人心中樹立一個好形象。所以人說得季布一言比得黃金千兩還開心。
第四,要堅強。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在它們面前,我們要學會堅強,不能被它們嚇倒,因為人最可怕的對手不是別人,是自己。只要學會了堅強,也便學會了走出挫折和戰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