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范文

時間:2023-04-06 08:53: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天凈沙秋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天凈沙秋思翻譯: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小橋下流水潺潺,在小橋的邊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的道路上有一匹瘦馬,頂著西風馱著游子艱難前行。夕陽漸漸從西邊落下,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天涯。

2、《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是作者在表達自己思念故鄉,一直在外漂泊,感到疲倦的凄苦愁楚之情。這首詩以景托情,運用“枯”“老”“昏”“瘦”等字眼表現出悲秋的氣氛,烘托出自己凄涼的情調,將自己的感情和風景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通過詩句便能感受到作者的凄苦之情。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1、天凈沙秋思翻譯: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干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一位騎著瘦馬的游子緩緩前行。 夕陽早已往西沉下來, 漂泊未歸的游子還在極遠的地方。

2、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動的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致,前三行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 “斷腸”二字為詩眼。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瑟瑟的秋風不停的刮著,刮在臉上如刀割一般。

我孤獨的走在異鄉,已經疲憊不堪希望能在別人家借住一晚,但在這荒涼的古道上,一眼望不到盡頭。正如我現在的心情,過了今天,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走在一棵垂垂老樹下,一根枯藤纏繞著樹干。樹上的葉子全部掉光了,它們以前也有過美麗,但現在僅僅剩下幾根脆弱的枯枝了。樹上有匹骨瘦如柴的老馬,它也跟我一樣,疲憊不堪。還不時發出悲傷的叫聲,仿佛是在呼喚它的伙伴或是尋找它的主人。樹的上空低旋著一只年邁的烏鴉在呱呱的哀叫著,還一邊無力的抖動著翅膀,似乎在尋找食物,有好像在尋找它的同伴,聲音單調又刺耳。

篇4

2、原文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篇5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鑒賞關鍵點】凄惻纏綿。構思巧妙,意境蕭瑟蒼涼。情景交融,抒情凄惻纏綿。

【思想內容】 這首小令是元代散曲中的佳作,被譽為“秋思之祖”,表現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游子的思鄉之情。

【名句賞析】古道西風瘦馬

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漫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

【中考鏈接】

2010年四川省南充市

7.詩詞鑒賞(3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1分)

答:

(2)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參考答案:

7.詩詞鑒賞(3分) (1)深秋晚景圖(1分) (2)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2分)(意近 即可)

2010年江蘇省徐州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3.在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等具有明顯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種 的氣氛,表達了天涯淪落人 的心情。(3分)

篇6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其中渲染蕭條、冷落、凄涼的句子為:古道西風 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原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黃昏時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臎龅墓诺郎?,一匹消瘦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游子,在異鄉蕭瑟的秋風里躊躇而行。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卻不知何處是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圓月夜,西風起。月影橫斜,灑一地明光,若思,有所作。

古道西風,尋不見那匹瘦馬;老樹枯藤,未曾睹那個昏鴉。

雁飛萬里,帶不走半廂思念;簾卷西風,留不住一紙年華。

西風唱晚,小樓月夜獨酌;夜闌對酒,奈何幾度秋涼。

扶杯清茶,細讀半段歲月;執支瘦筆,譜寫一段年華。

篇8

在已經顯得古老的道路上,西風蕭瑟,詩人穿著已被樹枝劃破好幾個口的長衫,那長衫又破又舊,顯然許久沒換新的了。詩人騎著的馬又餓又渴,臉上泛著倦意。這匹馬可真忠心呀!即使再累、再餓、再渴,也會與主人如影隨形,不愿離去。

秋風吹來,樹上的葉子紛紛落下,最后只剩下一根光禿禿的樹干,被枯藤纏繞著。突然,詩人聽到了一陣烏鴉的叫聲,一群烏鴉也隨之飛來,回到各自的巢內。見此情景,詩人長嘆一聲,想到黃昏時的烏鴉都回家了,而自己卻有家歸不得,長年漂泊在外,感到心痛如割。

詩人繼續前行,來到了一條小河邊,河上的小橋直通著一個小村莊,那里炊煙繚繞著,詩人又想到自己已經一天沒吃飯了,不禁潸然淚下,不斷地想念著自己的家鄉。

夕陽從西方逐漸消逝,詩人也隨著肝腸寸斷,騎著饑腸轆轆的瘦馬,慢慢地遠去,繼續著自己的漂泊之路。

淮北市濉溪縣新城初級中學初一:隱秘

篇9

一條古道,向歷史的深處延伸,我想起了荊棘鋪滿飄雪的愴桑。讀懂古道,就如同背一部厚厚的小說。古道是歲月的一條長長的傷痕,紅色的馬,揚起詩歌的歲月,凹凹凸凸的路,平平的風,唱響了歷史的筆。古道,不僅通向遠古,它的延伸延伸入作者的內心,探詢古的夢愁。古道是留在戀人中的一條長長的飄帶。哎!世道愴桑!

西風無語,西風無語。一群大雁,傳來一聲雁叫,送來凜冽的西風。誰早已橫刀立鴻,意欲力劈秋色。田野的蟈蟈漸少,朝北的窗緊閉。西風,獨自在外吼著,慘敗成一團破絮。我站立于古道邊,望著迷朦的古道,鼻尖漸已發涼,西風越演越烈。

它在馬致遠的小令中“噠噠”而來,驚飛出一個安逸的夢。那荒草,鋪展了多么遙遠的歷史縱深,讓我與它不期而遇。它的身上坐著的他,一手撐開漸濃的暮色,一手裹緊單薄的衣裳,深邃的眼睛凝視遠方??癜恋奈黠L中,他抖擻精神,策馬而奔,炯炯的雙眼,射出兩道灼熱的光芒。一種姿勢,是那樣的放棄,追趕什么?那生硬的公文,抑或溫情的家書?還是英雄的氣質?你是個被歷史甩在身后的失敗者,還是走在前沿的激昂的勇士。此人此馬不語,一如既往地走著自己的孤獨。

古道上涌出一條藤蔓,擁抱大地。他的前方,響徹一聲的呼喚,那是它一生豐盈的希望。他忍不住一聲長嘯:“枯藤老樹昏雅,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薄?/p>

古道空曠,寂靜無聲。在季節里留下一串長長的疑問……

篇10

馬致遠(1250~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以字行于世。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曾任江浙行省務官,后過著“幽棲”生活。他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家,有雜劇15種,今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江州司馬青衫淚》、《西華山陳搏高臥》、《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半夜雷轟薦福碑》6種,并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寫《邯鄲道醒悟黃粱夢》一書。他也是一個散曲名家,輯本有《東籬樂府》一卷,現存小令一○四首,套曲二十三套。

馬致遠著有雜劇十六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梁夢》《西華山陳摶高臥》七種。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也負盛名,現存輯本《東籬樂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數17套。其雜劇內容以神化道士為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

在馬致遠生活的年代,蒙古統治者開始注意到“遵用漢法”和任用漢族文人,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一絲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他的一套失題的殘曲中自稱“寫詩曾獻上龍樓”,卻長期毫無結果。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大概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歷中,他漸漸心灰意懶,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同時又在道教中求解脫。

《漢宮秋》是馬致遠早期的作品,也是馬致遠雜劇中最著名的一種,敷演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歷上的這一事件,原只是漢元帝將一名宮女嫁給內附的南匈奴單于作為籠絡手段,在《書》中的記載也很簡單。而《后漢書·南匈奴傳》加上了昭君自請出塞和辭別時元帝驚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節,上一種故事色彩。后世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及民間講唱文學屢屢提及此事,對歷史事實多有增益改造。

十中初一:向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