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范文

時間:2023-03-30 02:38: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力的合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魯科版《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節

二、設計思想

(一)教學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一的內容標準涉及本節內容的有:“通過實驗,理解力的合成,區分矢量與標量,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痹摋l目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對力的合成的學習應達到理解的水平,并能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體現了關注物理與生產、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驗、勤于思考的課程基本理念。

(二)設計理念。

“力的合成”這一節研究的是力的等效關系,依據等效思想總結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明確提出力是矢量和運算法則。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讓學生體會運用“等效”思想研究問題是物理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對知識的真正理解。采用實驗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論證的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合作習慣。

(三)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定則是矢量運算普遍遵循的法則,而矢量運算貫穿高中物理始終。因此,本節內容為以后學習速度、速度的變化,動量、動量的變化等矢量及其運算奠定了基礎,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教材講述兩組基本概念: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一條規律: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對平行四邊形定則,學生感到抽象,不易理解,采取由特殊(求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到一般(求互成角度兩個力的合力)、由簡到難的思路。研究互成角兩個力的合力時,采用實驗驗證、總結歸納的認識物理問題的一般方法進行。整節內容貫穿等效思想。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學過同一直線上(同向、反向)兩個力的合成法則,教學中可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來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時學生已掌握代數運算的法則,由代數求和擴充到矢量求和,既是知識的跨越,又是概念的延伸,必然給初學者帶來難度。為此,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收集數據,作圖分析,強化認識??紤]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知識基礎,對平行四邊行定則的探究不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好實驗,再由學生動手操作,收集數據,作圖分析,得出結論。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從力作用的等效性來理解力的合成與合力的概念。

2.能通過實驗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方法與途徑。

1.能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通過實驗使學生明確“等效代換”這一高中階段常用方法。

(三)情感與評價。

1.培養觀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2.培養大膽猜想和實驗驗證的科學思維方式。

3.培養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四)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1.利用PPT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物理情景,豐富教學內容。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五、教學難點

能從力的效果正確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一)PPT課件制作。

(二)學生用實驗器材12套,每套包括:木板(1塊)、彈簧秤(2個)、橡皮筋(1條)、白紙(2張)、細繩套(2個)、圖釘(3個)、刻度尺(1把)。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欣賞兩幅圖片(課件展示),感受力與平衡的美妙與神奇,了解本章將要學習的內容(課件展示)。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共點力的合成。

【自主學習】請學生認真閱讀P81。

【思考提問】(1)什么是共點力?

(2)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分力?

(3)什么是共點力的合成?

(4)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樣的規律?

【教師點撥】結合課件分析:

(1)合力與分力是一種等效替代關系。

(2)等效替代強調效果相同,而不是物體重新受力,因此在受力分析中,不能同時出現合力與分力。

2.共點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情境創設】取一個質量較大的砝碼放在桌面上,要用細棉線把它提起來,用一根線易斷還是兩根線易斷?

【實驗演示】用一根細線可將砝碼穩穩地提起,而用兩根同樣的細線(故意使兩線間有一較大夾角)提砝碼時,細線斷開了。

【教師設問】為什么兩根線的作用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線呢?同學們猜測一下合力和分力之間可能存在什么關系?

【課件演示】用橡皮筋來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將橡皮筋一端固定在M點,第一次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F1、F2共同作用,將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點;第二次只用一個力,也將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點(兩次產生的效果相同)。如圖1、圖2。

【教師點撥】仔細觀察圖3分力F1、F2與合力F能不能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合作探究】1.播放動畫具體展示實驗的原理、步驟,詳細介紹實驗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教師點撥】用力的圖示法分別表示分力及合力,選擇適當的標準長度(3cm長的線段表示1N力),利用三角板,從O點開始,用力的圖示法分別表示兩個分力及合力的大小、方向。注意標準長度要一致。如圖所示,有向線段OA、OB、OC分別表示兩個分力及合力。

【合作研討】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

【教師點撥】1.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合力F的圖示和對角線重合。

2.一個規律,并不是通過一次實驗就能得到的。如果有同學實驗結果是對角線與合力相距比較遠,不要著急,課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問題出在哪里。

【教師總結】1.當作用于物體的兩個共點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這兩個力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則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表示。

2.平行四邊形定則也是其他矢量合成的共同法則。

【課件展示】1.合力與分力大小、方向的關系的動態情景。

2.多力合成的動畫。

【學以致用】例: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豎直向上,用作圖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思路點撥】1.分力、合力要畫實線段,輔助線畫虛線。

2.單位標度選取要合適,在分力、合力的線段上要嚴格按單位標度分段,若最后不是整數段的部分要照標度作合適的估測。

3.分力、合力的共點處要寫上“O”,這是作用點。箭頭形狀及分段劃點要恰到好處,見課本圖示。合力用平行四邊形的共點對角線來表示。

(三)課堂總結。

1.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不是簡單地利用代數方法相加減,而是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即合力F的大小不僅取決于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而且取決于兩個分力的夾角。

2.以等效思想總結出求互成角度兩個力合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它是矢量運算的共同法則。

八、教學反思

(一)為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而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取一個質量較大的砝碼放在桌面上,要用細棉線把它提起來,用一根線易斷還是兩根線易斷?這個問題情境既是學生熟悉的現象,又能產生認知沖突,學生非常感興趣。

(二)雖然老師事先設計好了實驗由學生來驗證,但是學生經歷了親自動手驗證的過程,仍可以使所學的知識得以領悟,所以這個實驗做得非常有價值。

(三)在實驗過程中部分學生使用彈簧秤測力時出現錯誤操作,直接影響數據的準確性。應在實驗之前強調彈簧秤的使用方法。

篇2

關鍵詞 物理;力的合成;實驗儀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3-0132-02

1 授課內容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1)》(新人教版)第三章第四節“力的合成”。

2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合力與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能理解合力與分力之間的等效思想;能通過探究(或驗證)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矢量相加法則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充分認識教材重要性與學生前概念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創設與問題提問,讓學生形成認知沖突,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利用巧妙的實驗與話語引導,通過師生合作,從而發現規律,讓問題得以解決。最后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體會到規律的重要性以及本節課所要滲透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積極探究總結規律,能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加強自信,形成克服困難、積極進取的良好態度。同時,教師通過對學生實驗給予方法指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與科研品質。

3 教材分析

等效思想方法是高中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教材通過等效的思想引出合力與分力概念。此外,矢量運算法則也在這一節,學過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都要遵循矢量運算法則,所以本節課對思想方法的理解、對規律的探究與驗證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規律,才能夠分析實際問題。

4 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幾種基本矢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常的3種力,但是對矢量僅僅是一個十分淺顯的認識。學生目前只掌握了同向與反向力的合成運算,對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沒有概念,遇到實際問題不能有效解決,所以這節課無論如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認識上的飛躍。

目前學生已有二力平衡概念,知道物體靜止時所受合力為零;學生已經學習過力的圖示,知道如何畫出一個力。

5 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

1)方木板、坐標紙、圖釘、彈簧測力計、細繩套、橡皮條、直尺、量角器;

2)方木板、坐標紙、圖釘、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直尺、小鉤碼量角器;

3)力的合成成演示儀。

6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問題1:作用在一物體上的3 N和7 N的兩個力從作用效果來看,是不是相當于給物體施加了一個10 N的力?

問題2:(展示河岸上的兩隊纖夫拉船)纖夫怎樣拉船比較省力一點兒?

師:下面,我們就要通過本節課的探究,把這兩個問題分析得更清楚、更徹底。

新課教學

1)合力與分力。教師先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吊起一個200 g砝碼。

問題3:可不可以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起砝碼呢?

答:可以。

師:一個彈簧測力計與兩個彈簧測力計都能提起砝碼,那么它們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我們就根據它們之間的等效關系,把力分為合力與分力(帶領學閱讀課本61頁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同時手書力的合成概念)。

2)如何探究合力與分力關系。

問題4:我們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實際上就是對分力與合力要進行定量研究,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才是我們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我們知道對于一桶水而言,無論使用幾個力,只要能把它提起來,力的作用效果就是相同的。那么對于作用在一根橡皮條上的力來說,力的作用效果又如何去判斷呢?

生:看橡皮筋的伸長量。

師:我們怎樣知道合力與分力的大小?

生:用彈簧測力計讀數(教師還要啟發學生,若沒有彈簧測力計,也可以通過帶質量的鉤碼知道力的大小)。

師:我們怎樣知道合力與分力的方向呢?

生:根據橡皮條與繩子的方向。

3)學生實驗活動。

①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探究合力與分力關系。

實驗出發點:合力與分力具有等效性。

如何實現合力與分力等效:利用橡皮條伸縮長度。

如何知道分力大?。豪脧椈蓽y力計。

如何知道分力方向:記下細繩的方向

②學生實驗活動。

第一組實驗器材:方木板、坐標紙、圖釘、彈簧測力計、細繩套、橡皮條、直尺、量角器。

第二組實驗器材:方木板、坐標紙、圖釘、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直尺、小鉤碼量角器。

第三組實驗器材:力的合成成演示儀(學生可根據實驗說明做實驗)。

學生分為3組,使用不同實驗儀器按照操作說明進行實驗。

4)教師指導活動。

①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及時標記“O”點位置與力的方向。

②做出力的圖示,選取標度要適合,盡可能多地利用白紙。

③由于實驗器材不同,有的學生可能很快就會發現規律。比如使用力的合成演示儀的一組學生很快發現力的合成規則,即合力與分力能構成平行四邊形,此時教師應鼓勵他們使用其他器材多做幾組實驗,再來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

④有的組做出來合力與分力后,經過連線發現很接行四邊形,而且有的學生更愿意相信合力與分力就滿足平行四邊形規律,所以教師要建議學生交換實驗器材,最好用力的合成演示儀再做實驗。

⑤還有的學生作圖后,由于誤差較大,一時難以發現規律,這時教師應該再次指導他們減小誤差的方法,養成謙虛謹慎的實驗態度。

5)實驗結果討論。經過3種不同的實驗,發現合力與分力基本構成平行四邊變形。由于實驗總是存在誤差,但是如果把誤差能控制到很小范圍內,還是能夠發現規律??茖W家也是經過不斷地進行實驗儀器改進與大量的實驗,證明了合力與分力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手書)。同時,這節課所做的所有實驗以及平行四邊形定則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這就是共點力(手書并帶領學生閱讀課本63頁的共點力);今后要學習的受力分析,基本上是對共點力的受力分析。現在來解決本節課剛開始提出的問題。通過多媒體展示圖1,其中F表示合力,其他表示分力。

由于合力F不變,由圖中可以發現,隨著分力的夾角的增大,分力在逐漸增大,因此,兩隊船夫拉船,繩子與河岸方向的夾角越小越省力。通過本節學習可以知道,任意兩個力或多個力的合成,不是簡單地把幾個力算數相加,而要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7 板書設計

1)力的合成: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

2)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力合成的時候,以表示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共點力: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或更多力的作用,有些情況下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點上,或雖不作用在同一點上,但它們的延長線相交于一點,這樣的一組力叫作共點力。

參考文獻

[1]閆廣錢.談“力的合成”的探究式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04(6):7-8.

[2]詹國榮.“力的合成”的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

2008(5):11-13.

篇3

一、分層次發現,逐漸深化認知

《力的合成》這節課是一節很經典的課,如何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將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分成了如下幾塊,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發現”.

1.發現“作用效果”相等

“等效替代”是合力與幾個分力之間的物理關系.

情境1展示生活中兩個女同學(同一方向上的兩個力提一個重物)和一個男同學(一力提重物)的圖片,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發現的“力學信息”.

發現1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合力與分力的概念自然得到.而且還能聯系到初中的知識得到兩分力方向相同時合力等于兩力之和.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分力與合力作用效果相等,可以等效替代,而這個恰恰就是整節課的核心,實驗的出發點.

2.發現“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

情境2在黑板上畫兩根繩子成角度吊起一個2.5 N的重物,聯系學生原有的認知:兩根繩子上都有力,且沿著繩子.

問題1能否找到一個力作用效果與兩根繩子的作用效果相同?

發現2[JP3]可以找到,這個力大小等于2.5 N,方向豎直向上.

設計意圖發現2是在發現1的基礎上的第一次遞進,從“作用效果相等”這個層面找到了合力,這一次得到是物理意義上的定性分析的量化結果,是和學生對“等效代替”的一次意識上的強化.

3.發現“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不等于兩分力代數和

情境3拿出自制的實驗板,兩根繩子互成角度吊起5個鉤碼(2.5 N),將其中一根繩套跨過滑輪吊3個鉤碼(1.5 N),另一根繩子固定.

問題2另一根繩子拉力多大?

學生這時異口同聲是1 N,為什么?前面有這樣經驗.

情境4用彈簧測力計測這一個拉力,讓學生讀數、發現.

發現3發現另一根繩子拉力不等于1 N.

進一步實驗操作引導學生繼續發現.

發現4“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大于兩分力代數和;發現彈簧測力計測這一個拉力大小變化的時候,兩個分力的方向、繩子的結點都在變化;“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不僅與分力的大小有關,還與方向、作用點有關.

設計意圖矢量的加法學生是不熟悉的,是容易簡單地認為是代數和,出錯是很正常的,通過這樣的設計,有效制造了認知沖突,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有效激發.

[HJ0.95mm]

4.發現“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1)自主實驗:在同一張白紙上作出合力、分力的圖示.

由于實驗板子與演示實驗板子相同,這里在實驗前只需要和學生討論的核心問題:各力的作用點在哪?如何記錄各力的大小?如何記錄各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

學生自主實驗,教師課堂巡視,幫助學生發現實驗操作上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體驗和對比中發現正確的實驗操作辦法.接著展示成果.

(2)發現“平行四邊形”

合力與分力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學生用尺量長度、用量角器量角度,還是得不到統一的規律,怎么辦?作輔助線.

實驗時,要求每個實驗小組做4次實驗,每個同學作一張圖,展示幾個特殊的實驗結果“菱形”、“矩形”和一般的“平行四邊形”,由于自制教具的誤差很小,各個小組大致都能發現“平行四邊形”,說明這個關系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具有普適性;

發現5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JP3]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分兩個步驟給學生提供了支架,讓學生的探究變得有序,發現的規律更有價值.

5.發現“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變化范圍

任務已知兩個力大小分別為90 N和120 N,用圖示法求這兩個力夾角為60°、90°、120°、150°時,合力的大小.

每個學習小組正好是4個同學,每人用作圖法完成一個,正好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然后討論發現規律.

發現6兩分力大小不變,角度越來越大,合力越來越小.

從這幾個特殊角度出發的發現對么?展示flash,和學生一起驗證,并歸納出合力的變化范圍:|F1-F2|≤F≤ F1+F2.

設計意圖設置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內化前面得到的規律.

6.發現“多個力求合力”的辦法

情境PPT展示多個力,提出問題如何求合力?這個問題是今天學習的延伸,學生的認知基礎是兩個力求合力,那么他們能想到的自然是兩個兩個求合力.

發現發現“多個力求合力”的辦法――仍然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旨在拓展延伸,筆者認為還可以進一步引申:“平行四邊形定則”除了用于合成力,還有沒有其他用途呢?主[JP3]動介紹后面的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也可以用,它是矢量合成法則.

二、幾點感悟

長期將發現式學習用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其教學效果有如下幾個方面:

(1)保證了教學的質量,由于是學生的自主發現,所以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長期保持,發現式教學加強了思維能力培養,因而也帶動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長期地實施,有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促使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向內在的學習動機有效轉化,最終實現學習能力的正增長;

篇4

一、物以類聚

例1:填空

① 3a2b+4a2b=_________

② 2√3+4√3=_________

分析:①中是同類項,②中是同類二次根式(同類),根據合并法則,可得①為7a2b,②為6√3(聚)

二、欲擒故縱

例2:化簡

分析:根據每一項的特點及其關系,可先把每一項拆成兩項(縱),然后再合并化簡(擒)。

解:原式

三、貌合神離

例3: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

① √4是無理數

② x2+2=(x+1)2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從表面看,①、②都可能正確(貌合),但√4=2,x2+2=(x+1)2可化為2x–1=0,所以根據無理數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的定義,便知√4是有理數,x2+2=(x+1)2是一元一次方程(神離)。

四、過河拆橋

例4:解方程x4-2x2-3=0

分析:先令x2= y(通過y“過河”),然后通過y的值求x的值(拆橋)。

解:令x2=y則原方程可化為y2-2y- 3=0

解之,得:y1=-1,y2=3

當y=-1時,x2=-1該方程無實數根

當y=3時,x2=3x1 =√3,x2=-√3

原方程的解是x1=√3x2=-√3

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例5:若(x+2)(x-m)的乘積中不含x項,求m的值

分析:乘積中不含x項(毛),可在合并同類項后,令x項的系數為0(皮),據此即能求出m的值。

解:(x+2)(x-m)=x2-mx+2x-2m

=x2+(2-m)x-2m

令2-m=0得m=2

m的值為2

六、形散而神不散

例6: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① (x+1)2=9

② x2+2x+1=9

③ x2+2x-8=0

④ (x-1)(x+3)=5

分析:此4道方程題,雖形式上不一樣(形散),但實質一樣(神不散),都可以通過構造(x+1)2=9的形式,用直接開平方法求解。

七、按圖索驥

例7:已知一次函數的圖象過點(3,5)與(-4,-9),求這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分析:用待定系數法求之。先設出一次函數的解析式y=kx+b(按圖),然后根據已知條件列出k、b的二元一次方程組,進而求出待定系數k、b(索驥)。

解:設這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kx+b

y=kx+b的圖象過點(3,5)與(-4,-9)

篇5

春天到了,河邊的一排排柳樹長出了嫩芽,長長的柳枝輕拂著水面,好像在和剛探出河面的小魚打著招呼,“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夏天到了,小青蛙站在荷葉上,用他那響亮的嗓子呱呱地叫著,好像在開著個人演唱會……

秋天到了,枯黃的樹葉一片一片的落下來了,像一只只黃蝴蝶在空中漫天飛舞,火紅的楓葉連忙也飛落下來,它們在空中跳起了優美的舞蹈……

篇6

關鍵詞:承載力;地基計算;可靠性

一、前言

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用地愈來愈緊張,無論地上還是地下空間均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眾多體型復雜、上部荷載大小相差懸殊的建筑不斷出現,很易導致地基的不均勻變形??辈斐晒氈苯討糜诮ㄔO工程,為便于理解和合理使用規范,我們對工程勘察資料中承載力確定和取值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處理原則。

二、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確定

地基承載力對于基礎設計至關重要,《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取消了《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 7-89]有關承載力表的條文和附錄。而實際工作中一些行業和地方規范、規程還保留地基承載力經驗表以及經驗公式。隨著眾多復雜大型建筑的出現,這些建筑的上部荷載往往差別較大,易導致地基的不均勻變形,設計時需要采用多種地基和基礎類型或考慮采用地基與基礎和上部結構共同作用的變形計算,解決不均勻沉降對基礎和上部結構的影響問題,不能簡單地按數據統計取值,查表來確定地基承載力了。

因此,確定地基承載了特征值時,在合理的選取工程特性的代表值同時,須充分考慮地質環境對地基的影響。例如某場地的兩個工程相距約20米,隸屬同一工程地質單元,其土工試驗指標含水量、孔隙比、壓縮模量差異不大,工程1、工程2主要壓縮層標準貫入試驗實測平均值N均為22擊,但是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分別為220 kPa、160 kPa。

從上面的結果可得出在確定承載力特征值、選取工程特性測試代表值時,兩者選取的原則不同,工程1選取的標準值為代表值,工程2選取略高于最小值作為代表值。明顯看出在同一工程地質單元選取的工程特性代表值不同,對確定承載力特征值影響比較大,所以科學合理的選取工程特性代表值是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關鍵。

從地質環境對地基的影響來看,也是關鍵因素之一。例如從某工程地下水位的影響分析,該工程地貌單元屬黃河沖洪積I級階地,階地高出河床5米。持力層為中砂,地下水位埋深為2米,地下水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地下水的升降與大氣降水及黃河有密切的水力聯系。確定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要充分考慮地下水位埋深和水位變幅因素的影響。通過水位以下和水位以上兩組平板載荷試驗結果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分別為280kPa、460kPa。

工程實錄表明因工程性質多樣,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不同,工程技術人員在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時要客觀、科學、合理地選取工程特性指標代表值,充分考慮地質環境對地基的影響因素,這樣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才是安全真實的。

三、地基承載力修正計算

國標《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基礎底面的壓力按下式計算:

Pk(Fk+Gk)/A Pk≤fa (1)

對建筑物基礎寬度和埋置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按下式計算修正:

fa=fak+ηbbγ(b-3)+ηdγm(d-0.5) (2)

目前眾多高層建筑存在著主裙樓一體結構和地下車庫緊鄰的兩種情況。在對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修正時往往被忽視,而只是簡單地按建筑物的基礎寬度和埋置深度進行了修正和估算,導致勘察成果結論的錯誤或不合理。

對第一種情況主裙樓一體結構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時,將基礎底面范圍內的荷載,按基礎兩側的超載考慮,當超載寬度大干基礎寬度兩倍時,可將超載換算成土層厚度作為基礎深度;當基礎兩側超載不等時,按小值考慮。

對第二種情況主樓與地下車庫緊鄰的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時,宜按不利組合的受力狀況考慮。往往還存在上部荷載大小相差懸殊,結構剛度和構造變化復雜,很易出現地基的不均勻變形情況,設計時需要采用多種地基和基礎類型。例如某高層建筑工程,其主樓為15-28層,其層數差異較大,擬采用筏板基礎,基礎埋深7.2米,基底壓力為500kPa;主樓兩側為地下車庫,基礎埋深6米。主樓地基持力層為④層粉細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60kPa。如不考慮周邊地下車庫受力狀況條件的影響,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2)式進行修正計算結果為691kPa。

基底標高位于④層粉細砂上,經基礎深度和寬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在不考慮周邊地下車庫受力狀況條件時能滿足天然地基設計要求。

按實際情況兩側地下車庫基礎埋置深度為6米,已改變了主樓地基和基礎的受力狀態,按不利組合的受力狀況考慮,其主樓的基礎埋深D應按1.5米,對地下車庫基礎底面以上的荷載按超荷換算為土層的相應厚度h作為基礎埋深計算,其主樓的基礎埋深為D+h=2.5米進行修正,按(2)式進行修正計算結果為395kPa。

經基礎深度和寬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在考慮周邊地下車庫受力狀況條件時,基底坐落在④層粉細砂,不能滿足天然地基設計要求。

顯然兩種不同的理解和考慮,對地基的使用性質也不同,第一種考慮雖能滿足天然地基設計要求,基礎設計時不宜采納。原因是沒考慮兩側地下車庫基礎埋置深度為6.0米的臨空面,即主樓兩側臨空面的實際受力狀況的影響。第二種按實際受力狀況考慮時,即考慮主樓地基側限的永久性消弱,基礎兩側的超荷因素,計算結果不能滿足天然地基設計要求,需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才能保證建筑物安全性。

四、綜合分析可靠性

在2002年國家對《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修訂后實施??梢猿鰢覍こ炭辈焯岢隽烁叩囊螅辈靻挝徊粌H局限于提供地質資料,而且要涉及巖土體的整治、改造和利用的綜合分析論證,以體現勘察應服務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

目前的巖土工程勘察資料,還處在傳統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水平上,巖土工程綜合分析內容較少,缺乏巖土特性參數反分析成果。不論原始資料數據臺理及可靠性與否,簡單地對物理力學性指標進行數據統計,直接采用其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采用幾種方法分別給出承載力,沒有分析那種方法的可靠性,綜合給出的值為最低值或略高于最低值,這顯然不符合巖土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

隨著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工程質量要求的趨于嚴格,尤其是對地基基礎設計乙級以上的工程,應考慮試驗方法的合理性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分析數據的合理性和代表性,以及工程的實際荷載組合及受力狀況,結合同類工程巖土特性參數反分析結果來選取工程特性指標,確定和選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篇7

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觀察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技能,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面對新的課程要求,實驗室建設應當關注對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支撐。物理教學中的一些對原理或規律的驗證性實驗,可以挖掘它們的探究教學功能,將驗證性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現有的儀器設備并不能滿足探究教學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對現有的儀器進行改進,設計和開發新的實驗器材;另一方面,探究性學習要求提供的活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感興趣,更加靈活多樣,開發多種形式的實驗資源,支持學生隨堂的實驗探究和課外動手實驗。物理實驗的改進與創新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實驗原理的改進與創新:現行中學物理教材中的大多數物理實驗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做法編寫的,具有所謂的“常規性”,但這并非不可以改變。所以,教師應樹立創新意識,不拘泥于教材,根據物理原理來改進或者創新出新的實驗。

3-2傳感器的應用實驗(光控開關)的改進和創新

教材提供的實驗用“面包板”完成,學生很難清楚里面的構造,所以很難理解電路原理,達不到實驗目的。

設計改裝過后的實驗裝置:用六非門集成板替代面包板,更能讓學生清楚知道電路原理結構,理解掌握光控開關是使用。很好達到實驗目的。

(2)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案的改進與創新: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某些反應原理,盡管教材中沒有規定做實驗,也可以設計一些操作方法簡單易行的實驗。對有些難于理解的物理概念或基礎理論,除了教材中規定的實驗外,還可以開發、設計一些新實驗。

3-2電感和電容對交流電的影響演示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把實驗設計成電阻、電感、電容器、對直流交流的影響放在一起同時比較更能直觀更容易理解直流電、交流電對三者的影響。(通過手搖柄搖動的頻率把直流電改為可控制頻率的交流電)

3-2傳感器的應用演示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廠商提供實驗器材改裝后的實驗器材

必修二超重失重演示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3-1與或非門演示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3-4四色光的干涉衍射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四種光同時比較,讓學生能夠直接比較不同顏色的光的干涉衍射現象。

(3)實驗手段的改進與創新:要想獲得好的實驗效果,多樣化的實驗手段必不可少。

3-1探究磁感應強度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這個實驗能夠定量分析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3-4共振演示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物理實驗在新課改的教學中仍待解決的問題:

(1)雖然新課改提出了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應試教育的高考指揮棒下和課時比較緊的情況下,通過學生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的要求得不到落實。體現在有些實驗老師干脆不做,只是通過練習來讓學生了解實驗。

(2)新課改新教材里的學生探究實驗多數是通過傳感器定量分析數據,這要求建設數字化實驗室,在一些班級比較多的學校來說班級安排就存在著問題。

(3)實驗報告冊和新教材不相符。比如3-2的《示波器的使用》,教材已經取消了,可是實驗報告冊還有。《電感電容對交流電的影響》,在教材上是演示實驗,可是在實驗報告冊里是學生實驗,這讓我們不知道以那個為準。

篇8

有人說,合力博成高調的來,低調的走: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是的,“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世人只會記住風頭正勁的成功者,哪會記得孤單的黯然退場者。

如今,盤點合力博程,其模式理論上講,還是值得可圈可點——

其一,配燈中心

“配燈中心”是依托燈飾店,借助“配燈系統”實行先體驗、后消費,使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創新型營銷模式。它注重虛擬體驗、互動、海量陳列以及完善的線下售后服務體系,代表著燈飾銷售模式的蛻變——降低成本、減少滯銷品、虛擬化體驗、高品質服務等等。

按合力博程的戰略發展規劃,“配燈中心”將會向“燈飾行業銷售服務平臺”這個方向發展。這個敞開式的平臺將對愿意在國內市場有所建樹,而又愿意嘗試或加入的照明燈飾廠家、經銷商開放,為他們提供最經濟、見效最快、風險最小的銷售渠道。

這,不正是廠商一體化的完美體現嗎?對消費者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呀。

其二,1+N連鎖模式

合力博程給上游供應商與下游經銷商帶來什么呢?其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這樣提到:“1+N”連鎖模式能夠充分嫁接和整合渠道資源,其核心動力來源于供應商、合力博程、連鎖店“三位一體”的產業競爭力,實現連鎖價值鏈中客流、物流、資金流、商流及信息流的對接和一體化協同運作。

這,也是縱向一體化,產業聯盟的體現。也是照明行業最值得嘗試的出路。

其三,標準化的管理及服務流程,比如上面的燈飾體驗、統一終端形象輸出、統一品牌輸出、統一的終端運營模式。

其運營模式中,諸多的閃光點,就不啰嗦了。筆者作為一個從家電行業進入照明行業的旁觀者,常自作多情的想,如果能將這些閃光點一一發揚光大,未嘗不能做大做強呀?何以弄得今日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尷尬下場?

據說,成功的企業各有不相同的模式,失敗的企業,其實也有各不相同的問題。簡單盤點合力博程,許多硬傷不得不令人感慨——

一是投資方的“急功近利”,照明燈飾連鎖,能否做成燈具行業的“國美”,眾說紛紜,但國美的成長,初生的幾年確實一直在“燒錢”,只不過此種“燒錢”的方式,很大一部分轉嫁給了供應商。合力博程初生之時,投資方即對短期利潤提出了要求,而不是先織網再捕魚,先修路再收費的模式。正如一個小孩沒有長大,卻要養家糊口,壓力可想而知。

二是上游主要合作方的“體制障礙”,合力博成依托的供應商平臺及投資方,在運營體制上,是典型的“買賣”思維與“作坊”思維,而不是企業思維,所以,筆者有位專家朋友說,古鎮,除了歐普,其他都是作坊。唯一的歐普,現在也北去東移,遠走高飛。所以,與這種成本轉嫁,追求短期利潤,生產效率低下的投資方合作,必然是問題層出不窮。

三是模式上的漏洞

除了投資方的急功近利,與體制障礙,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外,不可否認,模式上的一些漏洞,也是導致失敗的主因,比如產品的轉嫁成本過高,產品的性價比不高,供貨周期太長,客戶服務效率低下,終端店面的系統運營模式缺位,掌門人的“天馬行空”的過度想象。以及據說是同行的打壓等。

篇9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1)12-0205-01

摘要:獨立院校在我國如今的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獨立院校中學生能力和學生素質層次存在較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處作為高校中的一個重要部門在獨立院校的位置就顯得更加重要。而一個合理的科學的構成,是科學穩定發展的前提。

關鍵詞:獨立院校;學生處;學生處構成;學生處職能

獨立院校和公立高校和民辦院校存在一定的差異。公辦大學,是指由國家舉辦的學校;民辦高校是通過學習只頒發含學歷的教育機構。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

在這種獨有的機制下,獨立院校的學生管理必然包含于公立院校的管理模式下,構成與公立高校相似,但其必然要有自己的特點。首先闡明我認為獨立院校學生機構應有的基本構成

1.基本構成。

以上為獨立院校學生管理部門合理的基本構成。

2.學生管理各部門職責。

學生處和團委為高校中與學生接觸最多最廣的部門之一。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教育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養都有重要的意義和責任。所以應由我校內的主要黨辦負責人:黨委書記負責。黨委書記一直是準確保證高校思想與我黨的一貫政策一致的主要學校領導。學生處團委輔導員應在黨委書記的領導和指引下對大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教導。

學生處和團委分工明確。獨立院校的學生來源決定了培養的多元化,更加注重能力培養。

3.團委的構成。

團委下設學生會和社團,使學生在學習之余,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校園

生活中,成為獨立部門可以更好的貫徹我省市團委下發的各類文件和傳達精神。學生會和社團也應為各個獨立組織。社團更注重學生自發的組織活動和策劃活動,而學生會的主要職能是配合學校團委老師完成高校一系列在學生中的由學校和團委組織的活動和工作。

4.學生處的構成。

學生處分為:思想教育科;學生管理科;舍務管理科;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五大部門。

(1)思想教育科。

①負責全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制訂計劃并組織實施,檢查落實。

②負責學期初學生思想狀況摸底工作。并向有關領導和上級部門反映相關情況和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維護校園穩定。

③負責組織新生的入學教育和畢業生的安全文明離校教育活動。

④負責學生工作隊伍(輔導員和班主任)的管理培訓和考核。

⑤負責學生處網頁建設及相關宣傳工作。

(2)學生管理科。

①負責全院學生的思想教育行為管理;健全完善學生管理規定并組織學生學習落實,定期監督檢查。負責調查處理突發事件及各分院之間學生違紀事件

②負責掌握各分院學生工作現狀,提出可行性管理意見;對學生進行日常的規范化管理,徹查學生違紀情況,擬定學生處分處分撤銷等意見。

③負責協調各分院之間的學生工作,協助處長做好輔導員的考核評估工作。對分院學生工作進行督促檢查指導;負責學生紀律教室衛生的日常監督與管理工作;

④負責全院學生的基本信息統計工作。

⑤負責組織全院學生學費催繳工作。

(3)舍務管理科,

①負責大學生公寓的管理工作。

②制訂舍務科工作計劃并抓好落實,做好年終工作總結,準確了解學生思想動向,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③負責住宿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指導和檢查各公寓舍務老師的工作。

④負責住宿生寢室安排調整工作及住宿生的統計工作。

⑤負責組織和指導舍務干事對住宿生的管理工作,做好輔導員和班主任深入寢室的考核工作。

⑥負責學生公寓的管理和指導工作,深入寢室全面了解學生情況適時進行培訓,使舍務老師達到“四會”要求,并以校區為單位進行聯合檢查,及時消除各種隱患。

(4)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①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和文件精神,探索和完善學生資助體系。

②制定和完善各項資助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

③開展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困難情況調查和認定工作。

④建立健全動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管理。

⑤組織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評選發放和信息管理。

⑥負責學校獎學金的組織評定發放和信息管理。

⑦負責學校幫困助學金的評定發放和信息管理。

⑧負責辦理學校應急補助申請及發放。

⑨協助助學貸款經辦銀行進行國家助學貸款材料審核協議簽訂和信息管理。

⑩負責學生參保工作及后續服務。

(5)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①負責宣傳普及心理科學基礎知識工作。

②負責培訓學生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方法。

③負責對輔導員進行心理科學知識培訓,引導輔導員自覺地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做好學生工作。

④負責心理咨詢及對有心理疾病人員的治療工作。

⑤管理兩校區的宣泄室團體訓練室,在學生中組織開展團體咨詢和訓練活動。

以上是我認為在黨委書記領導下的學生處的合理構成。其中五個部門缺一不可。而個別的獨立院校將舍務管理科劃分到后勤管理部門就業部門劃分到學生處。本人認為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舍務管理科的工作重點在學生寢室。寢室是學生生活的第一地點。學習的第二地點。所以寢室中的主要工作也應當歸到學生管理中去。很多學生的問題都反映在寢室當中,而且學生的生活也是學生工作的一個重點。只有更加的深入到寢室中去才能更好的了解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把握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資料。獨立學院的性質決定了其生存和發展空間。招生是其重要工作,可以說是重中之重。而一個獨立院校的就業工作同時影響到它自身的招生情況。之所以不將就業工作放到學生處中,是因為應當將如此重要的一個工作部門單放出來,由專門院級領導負責主持全面展開工作,完成好就業工作,給學校的招生工作奠定一個穩定的基石。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城市水資源;影響因素;合理利用;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cities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and a region, soci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he key to sustainable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aso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cities, and discuss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cities.Keywords: urban water resources; influencing factors; rational util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TV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而城市水資源又是人類生存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對水的需求量急劇增長, 而水資源是有限的。因此, 有效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是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影響城市水資源合理利用的因素

1、人們的節水意識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節水成果。節約用水不僅可以解決水量短缺問題, 還可以由于減少廢污水的排放量而減輕水污染。應以“水資源危機”觀念取代“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觀念,提高人們高效、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意識。

2、節水意識僅是一種道德約束, 并不能很好的約束人們的行為, 必須借助法律、法規和政府相關政策作用, 以此來推動城市水資源合理利用工作的開展?,F行的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地下水資源保護條例》等等都必須得到貫徹執行。

3、經濟因素的影響可分為經濟規模和經濟水平的影響, 其中經濟規模的擴大, 引起水資源需求量的增加, 只會加重水資源的短缺情況。經濟水平的提高, 節水型器具的普及, 使得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也更有利于循環經濟的發展。

二、加強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管理的措施

1、切實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 城市水資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有限的水資源和嚴峻的環境將對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出路, 應該依靠自律型的方式在農業、工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大力節水。節水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目前, 我國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仍低于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 具體表現在單位GDP取用水量相對較高。

在生活用水方面, 據專家預測, 未來20 年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長將逐漸變緩并趨于穩定, 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壓力更多來自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 必須履行節水, 這關系到未來我們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因此, 大力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 推進生活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 開發推廣雨洪利用技術等都勢在必行。采取綜合措施加快供水管網改造, 降低管網漏失率, 是切實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的當務之急。

2、節水是協調人類活動與水資源關系的重要途徑。依據水資源復合系統中“天——地——人——水”互相耦合關系, 可以分析某一區域或流域內形成水資源問題的主要方面。在一定區域和時間尺度內,降雨量和蒸發量變化幅度較小;由于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條件引起產流量的變化有增加和減少兩種情況, 例如: 太湖流域人類活動劇烈, 流域下墊面變化較大, 根據太湖流域1956~ 2000 年降水系列, 采用“水資源產水量模型”計算得出, 2000 年太湖流域水資源產水量為161. 4 億m3, 建國以來該流域水資源產水量增長10. 2 億m3, 增長了6. 7% , 水資源產水量增加不多, 這是南方水網地區的普遍情況, 我國北方地區, 由于下墊面改變, 同樣降雨條件下水資源產水量減少, 例如海河、黃河流域產水量近20 年來減少10%~ 20%;社會經濟發展使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例如: 太湖流域2003 年水資源總用水量達到306. 3 億m3, 其中生活和生產用水量共298. 3 億m3, 占總用水量的97. 4% ,2003 年總用水量比1980 年的234. 6 億m3 增加71. 7億m3, 增長了30. 6%, 其中一產用水量減少33. 8 億m3, 二產用水量增加77. 8 億m3, 三產用水量增加7. 7億m3, 生活用水量增加12. 7 億m3。由此可見, 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 經濟增長、生活水平提高是必然趨勢, 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將隨之增加, 但必須有效控制。這是形成水資源問題的重要方面, 也是人類社會可以自我調控的最主要途徑。

3、回收可處理利用的工業廢水

(1)回收可處理利用工業廢水的必要性。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經濟發展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 由科學技術對自然資源的處理實現的??沙掷m發展的根本問題是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環境的改善。淡水、能源和土地資源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最重要資源。當前在城市供水十分緊張的條件下,回收可處理利用工業廢水, 有利于減少城市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的局面。

納米比亞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最干旱的國家。炎炎烈日使水分迅速蒸發, 而雨露給干涸土地的滋潤卻總是蹣跚遲緩。該國境內沒有一條全年不斷流的江河。首都溫得克市的居民除節水外還必須回收利用廢水。1960 年, 由于人口迅速增長, 溫得和克市附近大多數地下蓄水層和季節河都已枯竭。這種危機激勵市政官員執行一項極為嚴格的節水計劃, 包括回收家用廢水并將其凈化至飲用標準。該市的第一座水回收廠1968 年投產時, 每年可回收凈化4. 6 億加侖水, 現在回收凈化能力已翻了一番, 足以提供溫得克市每年水需求量的23%。

(2)工業廢水回收處理利用技術。經過常規處理后的工業污水應用“連續微濾技術”進行進一步處理,使其達到工業循環水的補充水水質要求; 并能繼續經反滲透膜深度處理, 使回用水達到除鹽水的水質指標, 從而實現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第一、蒸汽回收技術。該技術以閉路循環回收方式, 將用汽設備所排放出來的廢蒸汽及高溫凝結水,改變原來傳統回收方式。去掉疏水閥, 直接將乏汽、乏水通過蒸汽回收壓縮機加壓, 再以高溫凝結汽水混合物直接壓入鍋筒內, 形成產汽——用汽——回收——再產汽的閉路循環系統, 從而加快了設備的熱循環, 有效提高用汽設備的熱交換率, 降低鍋爐煤耗和燃燒負荷, 90% 的廢蒸汽潛熱全部回收。節能率達到25% ~95%, 比間接回收熱率更高。該技術適用于化工、建材、棉紡、印染、制藥、制革、煙草、石化、油田等企業。

第二、冷凝水及閃蒸汽回收利用技術。蒸汽在用汽設備中釋放潛熱后, 還原成同溫度下的飽和水, 即冷凝水。冷凝水具備可觀的熱能利用價值, 是品質較好的蒸餾水, 最適合重新作為鍋爐給水。冷凝水是高溫飽和水, 用普通離心泵輸送時, 由于水泵發生汽蝕,導致水泵效率下降, 嚴重時產生斷流。采用以噴射增壓原理可解決離心泵在輸送高溫飽和水時的汽蝕問題, 直接將冷凝水站高于120℃的冷凝水送入鍋爐除氧器, 省去了軟化水噴淋降溫。讓高低壓用汽設備的冷凝水分別進入高壓閃蒸罐和常壓罐, 再通過射流器將高壓閃蒸罐內的閃蒸汽提升后供給低壓用汽設備。這樣, 既解決了閃蒸汽的回收問題, 又解決了低壓用汽設備因背壓過高造成的疏水困難問題。

4、減少城市污水排放

據統計, 全國城市污水的日排放量已達6 822 萬m3, 而其中大約80% 未經處理就排入河流或湖泊, 水質污染和水質惡化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切實保護好城市水資源就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的輿論宣傳教育和行政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 對污染嚴重、日排放量大且不達標的工廠、企業進行曝光, 并采取一定的經濟處罰, 以觀后效。

(1)依靠媒體, 擴大對城市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力度。松花江遭受苯類污染——哈爾濱市飲用水源告急, 城市水資源短缺狀況日愈顯得捉襟見肘。在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和門戶網站的宣傳下, 松花江苯污染事件得到了舉國上下的關注。通過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的共同努力, 事態得到了控制, 哈爾濱市民飲用上了純凈的水。透過這一事件,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只有全民樹立保護城市水資源的意識, 在政府正確的引導下, 才能有效保護好城市水資源。

(2)運用經濟杠桿“正本清源”。通過對污染的工廠、企業, 采取不同金額的經濟處罰, 并責令其自行處理或委托具有污水處理技術的公司進行處理, 從而達到排放要求。對連年排放達標的工廠、企業, 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并錄制專題片在電視節目中報道, 從而達到樹立典型、影響一片的效果。對數次治理不徹底的工廠、企業, 我們責令停產, 并由行政職能部門對其進行教育, 促使其采取措施, 徹底根除對城市水資源的污染。

參考文獻:

[1] 陳夢熊.水資源與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J]. 資源科學. 1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