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美文賞析范文
時間:2023-04-01 18:4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典美文賞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通識教育 英美文學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15-0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實用型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追捧。在此背景下,英美文學這樣的人文素質課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冷落與輕視。很多同學覺得提升文學素養與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沒有相關性,由此認為文學課不實用且不具什么商品價值。然而,大學應該具有獨立的精神,“盡管整個世界似乎都醉心于量化的生活,大學卻必須牢記自己的任務是使自己的畢業生成為高質量的人,”[1]不應該把自己單純定位為社會與市場的適應者角色。筆者作為多年從事英美文學教學與研究的高校教師,為了改觀學生的學習面貌,增強他們對文學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大學生都是90后的一代,大多數同學醉心于當今網絡時代的快餐文化,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閱讀文學經典。所以,首當其沖的是糾正他們對于文學的錯誤認識,讓他們明白:“從本質上講,文學并不是‘致用’的東西,而是一門‘致知’的學科……文學的‘用’是‘無用之用’――無用之用,方是大用?!盵2]要讓學生認識到:文學經典是人類智慧的體現,歷久彌新,長盛不衰;而網絡快餐文化只能流行一時,并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老師對學生的領導力并不是靠威逼和利誘獲得的,它需要老師和學生進行真誠而有深度的溝通,發自內心地對學生關心和愛護,從而獲得學生深度的信任,由此引發他們情不自禁的追隨與義無反顧的順從。
在學生認識到文學的價值與作用之后,我們就要給予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在課程之初給學生開列英美文學閱讀書目,其中包括必讀書目和擴展書目,大約每周一本書。難度上當然要循序漸進,先讀語言簡單一些的,然后再逐步沖擊高難度作品。對于基礎稍差一些的同學,可以借助一些簡寫本或中譯本。“文學是一種參與,一種交流,沒有讀者的參與、解讀和接受,文學不復存在?!盵3]要學好英美文學,必須要大量閱讀經典原著,通過閱讀經典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思辨能力。我們在教學中系統地、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先讀什么,再讀什么以及怎樣閱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分析和質疑,養成批判性思維方式,而不是被動接受文字承載的信息。我們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注重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要求學生閱讀的作品,我們事先都會給出一些能夠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同時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評論文章,指導學生根據自己閱讀作品的感悟對前人觀點進行評論,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與文學鑒賞的能力,還能提高寫作水平,使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與創造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主動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現、創造過程,逐步養成敏銳的感受能力,掌握嚴謹的分析方法,形成準確的表達方式。這種把豐富的感性經驗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的感受、分析、表達能力,將使學生受益無窮。”[4]
正確引導學生充分有效的課外閱讀,不僅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提高了教學質量,深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逐漸得到提高。
二、有效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和趣味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是超越傳統的一個體現,現代教育學的實踐證明,綜合利用聽覺和視覺的效果,理解會更深刻,記憶會更長久。有鑒于此,我們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用網絡資源,通過形象化的教學,對學生的視聽器官產生沖擊,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把許多由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資源引入到英美文學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多緯度地接觸文學作品?!巴ㄟ^原著影視,學生不僅能學習文學名著,更能對英美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有一個印象深刻的了解。現代影視藝術具有動感的畫面、悅耳的聲音、演員的生動表演、逼真的生活場景,它能把重大歷史事件,細微的日常生活,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談情說愛等等社會習俗生動地展示出來?!盵5]這些影視資料大大增強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加深了他們對英美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解和研究,繼而激發了他們閱讀原著的興趣和欲望。需要指出的是,影視輔助教學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終究代替不了文學作品的閱讀。我們的目的是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悠久燦爛的文學資源結合起來,使文學課發揮應有的作用。
將多媒體用于英美文學教學,使教學內容變得多樣化、形象化、可視化,有效地改進了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愉悅,愉快地去學習文學知識,同時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和英美文學課的學習效果。
三、提高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當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已滲透到各學科、各專業,英美文學教學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長期的、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學生仍然處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創新能力沒有得到真正全面的開發,大多數中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迷信權威、教師和書本,缺乏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創新教育實踐中要加強“導創”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改變了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滿堂灌,而是采用討論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營造了和諧、融洽、寬松并有利于學生創新的課堂氣氛。教師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學生是平等關系、互動關系。
為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每次討論課之前,我們鼓勵學生參與文學材料的收集和討論題目的設計。我們把學生分組,讓他們就一些關鍵問題和有爭議的問題查閱、收集相關資料,然后指導他們在課堂上做報告。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獨立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并且提高了他們組織材料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在討論中,我們大力提倡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批判意識,注重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對課本中已有的知識、觀點或教師的講授大膽地質疑提問,并闡述懷疑的原因、依據及自己的見解。課堂討論“激活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他們能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全面、生動地理解,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對該學科廣泛的興趣,培養了他們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力?!盵6]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倡導開放式教學,把文學作品看作開放性的對象,避免給學生過多的定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感悟作品,進行獨立思考,做專題報告、撰寫學術論文等。我們對學生的論文沒有字數的要求,而是強調獨立思考,思路開闊,觀點新穎。我們積極發現學生帶有創造性的批判思考,并且因勢利導,使學生的批判與創新意識不斷得到強化。經過我們的精心指導,有若干學生寫出并公開發表了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論文。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他們就會把寫作當成一件樂事,而不是一種負擔,而后發展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
四、挖掘人文資源,深化素質教育
大學教育首先是素質教育,而人文素質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學作品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個民族優秀文化思想的結晶,反映了一個民族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等許多文化的因素,記載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肯定和頌揚,記錄著人類對完美人格與和諧社會的不懈追求,蘊含著寶貴的人文教育資源。英美文學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傳統、社會、經濟等背景知識的機會,是培養具備人文精神、過硬語言技能的高素質英語人才必不可少的課程,是提高大學生文化認知、鑒賞能力和人文素質較為理想的陣地。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分析、欣賞優秀的英美小說、詩歌、戲劇、散文作品時,我們首先引導學生尋找作品中所蘊涵的或某一個人物形象身上所表現的人文精神,然后讓他們學習和借鑒這些優秀的人文思想來塑造自己健康、完美的個性與人格。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和文學素質得到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鑒賞能力得到增強,還在文明修養、禮儀文化、倫理道德等諸方面獲得有益的教育和啟迪。
文學是人學,是語言藝術和人文精神的整合體,不僅給我們審美愉悅,更給我們以心靈的滋養。其間所蘊含的人文教育資源,值得我們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去不斷地深入開掘,從而大力弘揚并不斷豐富、充實文學教書育人的思想內涵。
以上幾點做法是我們在21世紀的新時代條件下,為搞好英美文學教學所做的一些改革與嘗試。筆者認為,只有擺脫傳統英美文學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吸納時代精神,創建新型教學范式,才能讓該課程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水平、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歐文?白壁德著.張沛、張源譯.文學與美國的大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68
[2]虞建華.談我國高校英語專業“兩個走向”問題――兼及英美文學教學[J].中國外語,2010(3):14-18
[3]舒偉.對高校英語專業文學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2):46-48
[4]王守仁.應該終結“文學史+選讀”模式[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2(5): 10-11
[5]劉儀華.高校英美文學與影視輔助教學[J].電影評介,2006(10):76-77
[6]關鵬.外國文學教學方法初探[J]. 外國文學研究,2002(4):139-141
篇2
一、 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情景創設,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 是最好的老師, 想要培養好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只是一味地靠老師的講解是不行的, 應當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讓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好感, 從而形成學習語文的習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把文字、 圖像、 圖片、 音頻、 視頻等媒體結合起來放到學生面前, 為學生創造出真實的教學情景和畫面的即視感, 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既能增強教學氛圍, 又能使學生對于所學的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 以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 在學習 《天凈沙 · 秋思》 這首詩時: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首先, 使用充滿感情的語言進行課堂導入。在深秋的一天, 詩人騎著一匹瘦馬疲憊不堪地走在小路上, 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這時候, 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現這樣一幅畫面, 枯黃的藤條盤在一棵老樹上,樹上稀稀散散的站著兩三只烏鴉。太陽快要落山了,一人一馬在小路上緩緩地走著, 神情疲憊, 周圍非常安靜, 但是可以看到遠處的居民生火做飯升起的炊煙。同時還可以加上一首惆悵悲涼的音樂, 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詩人的思鄉之情。既對詩做了非常深刻的賞析, 又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F在的教材在文章選取方面越來越傾向于對于美文的選擇。初中語文教材除了蘊含著豐富的知識之外, 還蘊含著豐富的文章美、 意境美、 情感美、 情景美等, 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美文賞析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幫助。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搜集各種美圖、 美文、 音樂等提供給同學們進行賞析。對于教材中的文章, 只有教師的口頭描述, 自然是非??瞻追αΦ模?學生也難以真實體會和感受的文章的美之所在,但是如果利用ppt進行講解, 加上幾幅圖片, 加上一段視頻或者一段柔美的音樂, 那么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三、 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聽說讀寫能力
學習語文必不可缺的便是語文思維, 同樣, 掌握語文思維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而聽說讀寫能力則是語文最基礎的能力。運用信息技術, 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生動形象的, 非常直觀的教學材料。把抽象的文字轉換為形象的畫面或語言, 有利于學生的思維進行由淺入深, 深入發展的演進過程。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對文章背景進行介紹, 更好地讓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立場,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使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使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得學生接觸到的東西不只局限于教材里的內容, 他們還可以學到許多課外的書籍資料, 積累大量的閱讀經驗, 自然在使用的時候能夠得心應手, 寫出好的文章, 做出好的表達來,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 也可以推動他們語文思維和聽說讀寫能力的進步。
四、 大數據助力, 營造書香家庭, 共度 “悅讀” 時光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僅僅靠老師引導和培養是不夠的, 我們除了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為班級營造書香氛圍, 更要發揮家長的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作用, 倡導書香家庭, 實施 “親子悅讀工程” , 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經典詩文興趣。以下措施可作為參考: (1) 添置書籍音像資料, 建立家庭小書房。從學生的成長檔案中了解到, 學生的家庭藏書多達二十冊以上的有70%, 詩歌、 童話、 經典文化、 寓言、 名著等一應俱全。每晚進行親子閱讀的家庭也在81%左右, 低年級甚至達到93%以上, 呈現一派 “小手牽大手, 常在書中走” 的場景。還有的父母下載了 《弟子規》 《三字經》的mp3, 長時間在家里播放, 讓孩子在家也能堅持誦讀, 甚至提前預習感知。 (2) 親子共誦, 家長充當陪讀員, 陪孩子一起完成老師通過 “校信通平臺” 發送的十分鐘誦讀經典詩文的作業。從校園到教室再回到家庭, 學生整個身心都浸潤在了經典文化的大染缸里, 享受 “與經典為伴, 與圣賢為友” 的樂趣。
篇3
一、營造充滿詩意的校園文化
當你走進校園時,便有“書香滿園關不住,一屢墨韻順風來”的感覺。為了讓兒童對古詩詞產生濃厚興趣,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我校努力讓校園的一草一木都寓有詩情,一磚一瓦充滿詩語。草坪、花圃的柵欄、路燈柱等都寫上了詩意的語言,給孩子一種溫馨的體驗?!墩撜Z》、《弟子規》、《唐詩宋詞》等詩文作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板報、櫥窗、走廊常年刊錄古詩詞。校園紅領巾廣播站播放詩詞曲賦和詩詞音樂,整個校園充滿詩韻。只要你置身于校園中,隨時都會感覺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在這樣校園的環境中,閱讀成為一種隨時皆可行的事情。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
古詩詞誦讀能夠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文化精髓,對學生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在班級就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古詩文誦讀活動。
1.課堂引詩文
在活動開展之初,我就提出了“讓古詩文走進課堂”的要求。我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詩文的內涵,并引導學生圍繞課堂學習的內容,去搜集與之相關的古詩文。如學習《示兒》這首詩,引導學生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很快就領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學習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篇課文時,同學們不僅會誦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灑,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送別詩句。當我們教學到感謝母親的恩情時,同學們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游子吟》和《三字經》中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感悟母親的偉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案例真是不勝枚舉。學生百讀不厭,回味無窮。我還對“古今賢文”、“三字經”、“名言警句”、美文賞析等進行分類歸納出“志向篇”、“合作篇”、“勸學篇”,讀來瑯瑯上口,意思互為補充,層層深入,學生們愛不釋手。學了這些他們會主動到唐詩、宋詞、《論語》、《千字文》、《弟子規》等書籍中去搜集相關內容,探究其中的含義。
2.活動誦詩文
開展“每天一誦讀”、“每周一詩”的活動。在黑板開辟一塊“古詩天地”專欄,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詩,利用晨會、午間和上課的前兩分鐘讓學生讀背。在理念上,我提倡“休閑誦讀”,不強加“任務”,不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快樂的閱讀、背誦古詩文。
在班級舉行了詩文誦讀比賽,活動中評出了“古詩大王”、 “才藝展示獎”等,詩文競賽異彩紛呈,迭起,孩子們競賽中興趣盎然,如癡如醉。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動中,欣賞了孩子們誦讀的《論語》、《對對歌》、《沁園春?雪》、《赤壁懷古》、《春江花月夜》等,這些名篇通過稚嫩的童音,流暢而活潑地誦讀出來,讓大家暢想其中,久久回味。用中國最傳統、最樸素的教法把孩子們學古詩文熱情充分激發起來,把他們引入詩情古韻之中,與圣賢相約,與詩人握手,讓他們與高尚交流,與智慧碰撞。讓他們盡情地吮吸經典文化營養。
開展古詩文賞析活動。我根據詩文的內容把它分為寫景、勵志、惜時、孝道、誠信、愛國等不同主題,讓學生賞析。在形式上有吟詩、唱詩、畫詩和配樂朗誦的錄音磁帶播放,增強古詩的趣味性,提高古詩文的感染力。演詩是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有的詩被學生改編成課本劇表演,有的詩讓兒童半念半唱,伴隨動作手語,生動的語言形象就會在大腦中形成,這樣的誦讀記得牢,悟得深。很多研討被作成畫,詩畫對照,欣賞畫面,感悟詩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還提高了兒童的審美能力。
3.生活用詩文
俗話說:“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舞臺?!币龑W生誦讀古詩文,不光是增加語言積累、文化積淀,同時不定期為他們涂抹“精神底色”,讓他們在積累經典中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文化根基。我還針對學生中的某些不良習慣,開展了“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主題活動。例如針對學生浪費、攀比的現象,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钡染烂詠硪饘W生們對自己行為的反思;會說謊的同學從《弟子規》中的名言“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悟出做人要誠信的道理;學習不刻苦的同學從《三字經》的“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中受到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悄悄地烙印在無數的稚童的心靈之上。
三、分享經典文化帶來的成功樂趣
篇4
英譯中《如果你忘了我》詩歌
I want you to know one thing,
希望你知道
You know how this is.
這是我的想法
If I look at the crystal moon at the red branch of the slow autumn at my window,
當我憑窗凝望姍姍而來的秋日紅枝上的明月
If I touch near the fire, the impalpable ash or the wrinkled body of the log,
當我輕觸火堆旁似有似無的塵燼或是褶皺層層的木柴
Everything carries me to you,
我的心兒就會飛向你
As if everything that exists.
似乎一切都有了
Aromas, light, medals,
芬芳,光明和榮譽
Or little boats that sail toward.
就像小舟蕩向島嶼
those isles of your that wait for me,
那里,你等候著我
Well now. If little by little,
然而,假若
You stop loving me,
你對我的愛情淡去
I shall stop loving you,
我的愛火也會
Little by little.
漸漸熄滅。
If suddenly you forget me,
如果瞬間你忘了我
Do not look for me,
別來找我
For I shall already have forgotten you.
因為我早已把你忘懷。
If you think it long and mad,
我生命中
the wind of banners that passes through my life,
過往的獵獵疾風如果你嫌棄它過于悠長,瘋狂
And you decide to leave me at the shore of the heart where I have roots,
而決意離我而去在我愛情所深埋的心之岸
Remember, that on that day, at that hour,
記住,彼時彼刻,
I shall lift my arms and my roots will set off to seek another land.
我將舉起雙臂搖斷愛的根脈憩于他方。
But, if each day, each hour,
但是,如果每時每刻
You feel that you are destined for me,
如果你也感覺到你是我的真命天子
with implacable sweetness,
能共享奇妙的甜蜜
If each day a flower climbs,
每天綻若鮮花
up to your lips to seek me.
如果你迎向我的紅唇
Ah my love, ah my own,
啊,我的愛人,我心里
in me all that fire is repeated,
所有的愛火將再度燃起,
In me nothing is extinguished or forgotten.
永不會消失,永不被忘記
My love feeds on your love, beloved,
我情因你愛而生,愛人啊
And as long as you live,
情長今生
it will be in your arms without leaving mine.
不離你我臂彎。
相關文章:
1.雙語席慕容的《青春》中譯英賞析
2.適合初中生欣賞的英語美文賞析,附翻譯
3.超級優美的英語美文句子賞析合集,附帶翻譯了哦
4.中國經典古詩英文翻譯
篇5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如何選擇?教師必須指導大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經典需要我們認真對待、花力氣、下功夫。我們得先向經典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經典的真正價值。讀世人公認的名著,開卷有益。名著欣賞就是與偉人面對面地交流的過程。因此,閱讀經典名著就是一條獲取真理、提高個人修養的有效途徑。
(一)豐富大學生的情感。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是體驗他人情感、震撼自己心靈的過程。大學生涉世不深,對人生感悟淺薄,在形形的文學人物身上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人類復雜的感情。比如:霍桑《紅字》中的海斯特傳遞給讀者善良、寬容、忍耐,愛情、母愛與友愛的偉大等優秀的品質;梭羅的《瓦爾登湖》傳遞給讀者的是大自然的純美和寧靜、人類的暫時孤獨感、人與自然的和諧等不一樣的美感。在實際交往中,這有助于增進對他人的諒解和信任,有助于和他人建立長久的友誼。感情豐富的人都富有同情心、愛心,善于為他人著想,心態平和,態度謙虛,敬重他人,知道感恩等基本的人文素養。這也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前提。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素質被行為化為樂于助人、禮貌待人、溫文爾雅、樂觀向上等。良好的人文素養具有感染和遷移的功能以及擴散與泛化的規律,這種以情動人、以情育人的交際方式會使得更多的大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從而提高整體的人文素養。
(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英美文學是世人公認的西半球的優秀人類精神活動成果,也是東方文化孕育長大的大學生們精神和思想營養的重要補充。千條人生路、萬種生活態,每個人親歷邊角而已。如果要在短暫的時間內感悟繽紛的世界、豐富的人生,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借鑒于優秀文學作品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其次,經典文學閱讀有益于人的性格、氣質塑造。英美文學名著是智者洞察世界、體驗人生的智慧結晶,是偉人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的思想成果,大都具有超凡的教育指導作用。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一直深刻而恒久地影響和感召著世人。
(三)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尤其是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可塑性強。讓他們充分認識文學對其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指導他們主動地去學習優秀文化。閱讀中思想的共鳴、情感的波動將潛移默化的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閱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簡•愛》,女主人公卑微的出生、惡劣的生長環境、痛苦的遭遇,足以讓當今的大學生反思自己應該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社會、感恩這個國家、感恩父母無償地給了自己這么多。當今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發生著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與進步,包括人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文化價值觀念等。在優越的社會環境、安逸的生活條件下,部分大學生迷失了方向,喪失了理想與斗志,重物質和利益,多多少少人生觀發生著扭曲。國家正在實現偉大中國夢,中國夢也就是十幾億中國人的個人夢。因而,大學生有必要運用文學賞析來打造精神、堅定信念、修正世界觀、實現夢想。文學作品中傳承著人類優良的人文精神,能夠培育大學生理智、健康地追求真、善、美,能夠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恪守道德防線、維護人格操守。
二、結語
篇6
“書香潤校園
,誦讀千古文章”,傳承華夏文明通過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全體師生都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靈更加陽光,工作更有精神;孩子們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的規矩,可愛,有禮有節,而這將為孩子們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必將提高提高我校的經典誦讀水平。可以說經典誦讀在我校已形成規模,初見成效。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我們把經典誦讀作為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抓手,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學校制定了《誦讀經典詩文活動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學校的總目標,又有各年級的分目標。對于各年級經典誦讀的內容,我們根據小學生的實際,作了相應的規定。一年級到六年級以課本里的詩文為教材,開展誦讀活動。而在經典誦讀的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著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雖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承認個體差異,不求程度整齊劃一。教師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積少成多。
二、科學安排,營造氛圍。突出以“經典詩文誦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布置,突出傳統文化氣息,注重厚德載物、大氣沉靜的校園文化建設。
1、利用櫥窗、走廊、墻壁等空間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詩文圖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們充滿靈性的“詩配畫”加以裝飾。
2、在班級黑板報上,都刊出一些經典詩文,并提供歷史背景材料和詩詞析義,供學生閱讀、賞析、評比、積累。
3、各校的教室環境布置要求體現班級特色,除了詩畫、詩文,每個班級都可以開辟詩園,內容或是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或是古詩書法展、讀后感,或手抄報等。
三、開展活動,保證實效。
1、課前一吟,熟讀成誦。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前五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學而時習之”。
2、舉辦誦詩比賽,激發熱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隊活動時間以個人、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進行誦詩競賽,其內容設計豐富,有的是各種角度的歸類對詩,有的是詩句接龍,有的是你問我答,有的是對歌競賽,有的是游戲表演。
3、組織學生根據經典詩文進行編抄報活動和活動體會。
參加活動的老師誦讀經典美文有利于學生真切感悟經典文章之美,品味與書為友的樂趣,激發熱愛祖國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希望全體學生都能在“書香校園”中,獲得美的體驗與感受,做一個“真、善、美、健”的錦繡學生,從而擁有幸福人生的開端。
抓好古詩文誦讀活動領導重視是前提,老師參與是基礎,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關鍵,家長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我們肩負著歷史重任,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目前,我校古詩文誦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誦讀場面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在鼓勵學生背誦的同時,不忘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有一定意義的句子,使學生學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道德原則,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響。
篇7
【摘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利于學生在英語交流中消除“跨文化震驚”,從而能夠很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為此,跨文化意識培養成為公共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文章首先闡述了文化與語言的關系,借以說明公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作用,然后討論了公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公共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方法
語言是記錄文化的符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的運用技巧。當下對人才英語能力的培養偏重于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對英美文化有足夠的了解,能夠有效避免溝通交流中出現誤會和矛盾,最終有利于國際的合作。因此,公共英語教學中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對大學生的日后工作有重要的意義。
一、公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作用
(一)文化與語言的關系
文化是一整體,它不僅包含思想觀念、發明創造、人工制品、價值觀念、信仰和藝術作品,還包括經濟制度、社會結構和風俗習慣、政治體系、、法典法規等。實際上它包括我們能想象的一切事物。文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精神生活方面、社會生活方面以及物質生活方面。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人類的思維活動要借助語言。語言模式決定人的思維方式,語言結構決定人的世界觀,沒有語言這個工具,人類的思維是難以進行的。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習俗,每種語言都反映著其自身的文化。不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我們就無法正確地理解、運用所學的語言。
(二)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在當今高校的英語教學界,培養和強化大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已經成為關注的一個熱點。目前,我們的英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圍繞著語言知識來進行教學。在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授課的主要環節仍然是詞匯的分析、句型的操練、語法的講解和課文的翻譯,而較少關注語言以外的文化因素。學生記住了太多的單詞,鞏固了太多的語法,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他們在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下會經常犯語用錯誤,不能較好地應付日常英語交際。由此,我們認為,英語教學中只傳授語言知識是不夠的,語言教學必須和文化教學相結合,以此來幫助學生排除文化障礙,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公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方法
(一)賞析經典文學作品,提高文化素養
英語學習在本質上與語文學習是一樣的,在語文教學中要學習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佳作,在英語學習中也要欣賞英美文化中的經典作品。通過對英美文化作品的閱讀,可以了解到英美過往的社會生活,其故事情節反映了社會百態,其塑造的人物再現了其民族的靈魂特點。如果細細品味英美經典文學作品,就能夠對英美人在交際過程中的習慣有所把握,從而在交流過程中積極配合,最終能夠和諧交流。
公共英語教學在高校中的特點是,學生的英語課時少,但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多。這就給英語教學設置了障礙。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學習,在課堂上進行英文經典作品賞析,讓學生陶醉其中,意猶未盡,從而促進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
(二)重視內容導入,培養文化交際能力
第一,詞匯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和含義之外,還應該充分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夠準確地運用所學詞匯進行交際。第二,口語教學。要積極創設各種情境,營造真實的交流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體驗不同文化的差異,了解西方國家的風俗人情,掌握正確的與人交流的規則,避免問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尷尬問題,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得體的交流,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交際能力。第三,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文化信息的導入和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樣不僅能夠消除學生閱讀上的障礙,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舉辦中西文化比較講座,體現中西文化差異
高校公共英語是面向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設置的。這些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英語課程教學,對于英美文化等存在認知缺失。英語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是一種交流工具,學生的專業不同,將來從事的工作不同,對英語的需求側重也就不同。舉辦中西方文化講座,可以讓學生在短小的講座中快速了解到文化差異,最終提升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
舉辦中西方文化講座,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講座的內容要有內在的連續性。為了能夠更好地輔助公共英語教學,英語教研小組的教師要開展中外文化差異相關主題的系列講座。這樣,學生可以周期性地來學習,最終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第二,講座的主題要進行細致的分類,并且對講座內容的受益人群標明出來。這樣能夠讓不同專業的學生有的放矢地聽講座,從而提高效率。第三,講座的內容要由兩大人群共同確定。一是高校英語教研組的教師,這些講座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二是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這些學生選擇的講座內容是他們急需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講座的主講人最好能夠請到外國友人,外國友人用英語開展講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一舉兩得。在外國友人的講座中,可以增加師生問答互動的時間,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外國友人的回答也具有時效性,避免學生用不標準的英語與外國人進行交流。
(四)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文化敏感性
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既要有專門的時間來講解,又要有細微的跨文化知識滲透。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就可以滲透文化差異,這樣就能夠讓學生了解詞匯的用法,還能夠在日后的閱讀過程中觸類旁通,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lucky dog”這個詞匯學習中,教師就要將中西方對狗這種動物的態度差異進行講解。西方一直將狗當作朋友,用“dog”這個詞是褒獎?!癓ucky dog”的意思是“幸運的人”;“love me,love my dog”的意思是“愛屋及烏”。然而,在中國古代,狗在文化中的形象多數是貶義的,例如“狼心狗肺”“豬狗不如”“狐朋狗友”“走狗”等。當代中國人對狗的喜愛是人所共見的,但是語言的傳承不能隨意更改,這就會給當代學生造成誤解。因此,教師要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分析,便于學生日后對英語的運用。
(五)開設跨文化交際選修課
學習公共英語課程的學生,其英語功底參差不齊。開設跨文化交際選修課可以為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支援。選修課主要是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向導。在選修課中,教師要將跨文化交際中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羅列,從而讓學生知道自己有多少內容需要學習。此外,教師還要將各個內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缥幕浑H選修課上,教師要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深入淺出地講解一些跨文化交際的注意事項,并且確定學生聽進去且聽得懂。只有這樣,才算將學生“領進門”,為學生后續自己的“修行”奠定好基礎。
(六)充分利用校內網電子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學校的電子教學資源非常多。一方面,電子教學資源可以輔助教師進行授課,另一方面,電子資源可以助力學生課下自學。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生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師要指導學生激活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為了提高學生的公共英語學習成績,教師要對校內網上的電子資源進行細致整合,使學生可以各取所需?;ヂ摼W上有很多適合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教學資源。例如美國的《一分鐘英語》,就是將美國俚語的運用方法和產生背景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來,并且還配有風趣幽默的圖片以及演員的情景表演。這樣就能夠在一分鐘之內運用多種方式來對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再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制作微課,在微課中可以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表現出來。教師要給微課取一個醒目的名字,從而有利于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M行學習。此外,在學校的互聯網平臺上,學生與教師之間要進行高效的互動。例如,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過程中碰到的文化差異問題提出來,教師盡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中西方文化素養,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光顧校內電子資源的頻率,為學生了解和應用公共英語的電子資源做好鋪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通過英文經典文學作品賞析來提高學生的英美文化素養,從而為其跨文化交際奠定良好的基礎;要通過各種講座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差異,進而在英語交流中能夠“入鄉隨俗”,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要在詞匯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常識,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單詞大意和用法,還能夠將單詞用得更地道。因此,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和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都大有裨益。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語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將跨文化意識培養有效地納入到公共英語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李秀.英語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誤區及其應對[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04):553-556.
篇8
關鍵詞:西方影視;英美文學;應用價值
所謂的英美文學,簡單理解就是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對我國一些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講,例如高職高專成人教育的學生,經典的英美文學就像一面鏡子,有效的折射出了英語民族的悠久歷史,并為他們求知、求善、求美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在他們的課程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要的是,通過對英美文學的接觸,這些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具體的英美文學教學中仍然會有一些問題存在,并嚴重影響著英美文學的教學效果。而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們信息認知水平的提高,西方影視被廣泛運用到了英美文學的教學中,并憑借其信息量大和直觀性的優點,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從而有效的彌補了英美文學教學中的不足。
一、探索英美文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
基于相關院校對人才的培養角度來看,他們希望通過英美文學課程的開設,讓學生有效的了解到英美文學的發展歷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美文學不同發展時期的一些重要作品及其作者,最終實現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不僅如此,一些高職高專和成人教育也對此作了具體的要求:開設這種文學課程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對文學課程的興趣,并進一步培養他們閱讀、理解、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能力。建立在這些掌握內容的基礎之上,從而把握文學批評的方法和與之相關的一些知識。而學生在接觸英美文學知識的過程中,自身閱讀和分析相關文學作品的能力也會相應的得到提高,并在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和語言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試教育下,各種升學政策的影響,學生在中學期間接受的英語教學是不完善的,因為教師教學的重點主要體現在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等方面,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文學素養的提高是被忽略的。因此,學生在接受繼續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即他們英語學習的起點低,明顯缺乏相關的文學知識積累[1]。
二、西方影視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1、有效凸顯對英美文學史的介紹
英美文學教學中,文學史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它涵蓋的內容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英美文學不同發展階段中的主要作家和這些作家的代表作品、文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流派、英美文學作品賞析等,而以上所述的這些都是英美文學學習中最為基礎性的內容。但是,傳統的以說教為主的英美文學教學方式已經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很多學生就此反映,英美文學發展的背景太過復雜,其中涉及到的作品和作家也太多。經過深入探究,筆者也就此做了一定的思考:發現西方影視具有信息含量大、直觀性等特點,可以很好的完善傳統英美文學教學方面的不足,從而讓學生更為深刻的了解到與英美文學史相關的知識內容。例如出現在英國文學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威廉.莎士比亞,他在英國文學史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從相關的英國文學簡史來看,其中都是利用很大的篇幅和文字來對其進行介紹,介紹的內容不外乎其文學地位、文學創作、作品及其歷史意義等。但是,莎翁一生創作了三十七部戲劇,并且都被列為經典,教師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是很難完成這么重要的教學任務的。而此時,一部經典的西方影視作品《莎翁情史》則可以被拿來利用,讓學生通過影視欣賞來了解這個偉大的人物。[2]針對影視并非對真實百分百還原的缺陷,教師可以采取片段截取的方式,讓學生窺探到莎翁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風貌。如其中關于倫敦劇院的片段,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對有關倫敦劇院的情況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2、幫助學生明確對一些文學名詞的記憶
關于英美文學知識的考察,名詞解釋是一個重點。但是結合具體的英美文學教學來看,與其相關的文學名詞是令學生頭痛的一個問題,因為文學名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且零碎。不過,在深入探析的基礎上,筆者結合相關的實踐經驗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發現可以利用西方影視的價值來達到教師在英美文學名詞教學方面的目的。因為將西方影視引入到英美文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實現兩個方面的目的:既深化了學生對文學名詞的理解,又加深了他們對文學名詞的記憶。例如美國文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文學名詞:美國夢。針對美國文學的學習而言,學生如果掌握了這個名詞的意義,將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其他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文化意蘊有很大的幫助。不過,這個名詞的起源有些復雜,且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太過濃厚,僅僅依靠單純的記憶無法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3]對此,教師可以借助西方影視,利用圖文聲像結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名詞的深層含義。如曾獲得過奧斯卡大獎的影視作品《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解釋“美國夢”的一個最佳選擇。從影視的名稱就可想到,其對美國夢的闡釋可見一斑。其中,貧民窟和百萬富翁本就是一對矛盾的概念,但影視的主人公利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千萬大獎的美夢,在成為真正的百萬富翁的同時也獲得了甜美的愛情,這些與“美國夢”的主題是相當切合的。
3、可以被運用到文學理論介紹方面
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中,文學理論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文學理論的學習,學生可以有效的把握文學作品的深層次內涵,深化自身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挖掘出作品所要蘊含的思想意義。但是需要是注意的是,文學理論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化,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因此成為教師教學中一個難點。[4]結合文學理論教學的特點來看,教師可以利用影視欣賞的方式,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具體的實例來向學生講解這個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人們所熟知的一部經典影視?。骸渡系垡帛偪瘼颉?,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欣賞經典片段的方式,讓學生就“影視中人、動物、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可以采取分組的方式。學生就問題經過一番討論后,教師要及時的為學生拋出問題:“動物可愛,自然美麗,作為人類的我們,面對這些境況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其中,當學生對此做出肯定回答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時機為學生講述:從上世紀初開始,受到先進技術的影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創造出了大筆財富。但同時,人類目光短淺,破壞資源,屠殺動物,污染環境,最終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而以上的這些內容牽涉到的是與生態批評理論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影片中也有其他的一些與文學理論相關的內容,例如社會精神生態理論。對此,教師要積極迎合學生的心理,將理論性的內容用實證性別的方式給展現出來,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達到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的來說,對一些院校,例如高職高專和成人教育中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講,英美文學也是他們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并在他們文學素養的提升方面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在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中有效的引入西方影視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讓他們深刻的體會到寓教于樂的樂趣,在欣賞影視片段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質。另外,精選西方影視作品來輔助英美文學的教學,能最大程度的節約教師的教學時間,并提升英美文學的教學效率。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這種影視教學的方式會進一步被應用到英美文學的教育中,從而幫助教師實現有計劃的教學,并在教學效率的提升中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作者:張宏明 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參考文獻
[1]趙謙.西方影視在英美文學教學中運用實證舉隅[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34(7):43-46.
[2]陳瑤瓊.影視教學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導報,2015.
篇9
關鍵詞: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8-0276-02
Exploration on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Relevance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urses
Ding Shan
(Heilongjiang Polytechnic,Harbin, 150080)
Abstract: At present, colleges’ educational reform has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ed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hose core i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urses prov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potent literary qualit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so as to expand their quality;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urses help the students to change their knowledge into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ultimately, realiz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 teaching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教育的反思,教育的人文意義與價值正在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實踐的主流。培養具有人文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已成為現代教育實踐追求的目標。文學課程教學以文學為依托,既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夠培養人文精神,其特殊性不僅在于它能為學生增添語言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學生在文學世界里耳濡目染優美的文學作品以培養高尚的情操,了解異域文化風情的獨特魅力、開闊視野、不斷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加強高等院校的人文教育,可以使學生形成穩固的知識、能力,最終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二、英美文學課程對于提升人文素質的重要性
(一)優化知識結構,開拓文化視野
大學英美文學課程可以鍛煉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學生通過閱讀原版英美文學作品,可以直接獲取生動的英語語言材料,切身感受英美語言的獨特魅力,通過背誦名句和經典段落,可以豐富自己的語言能力,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提高自身文學鑒賞能力。
此外,英美文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尤其是一些偉大作家的經典文學作品,更加能反映國家民族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及社會現實。學生在英美文學課程的學習中,可以通過文學作品更加全面直接地了解英美國家的風俗文化、行為習慣、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等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狀況,豐富自己的知識。
(二)提升審美情趣,陶冶文化情操
英美文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大學生閱讀學習優秀文學作品,可以感知文學的魅力,獲得較高的審美體驗,提升自我審美品位。英美文學課程結合了人文教育和美學教育。文學作品是眾多作家對生命的體驗和感受,許多享譽世界的經典文學作品都屬于英美文學范疇,諸如莎士比亞、哈代、狄更斯、艾略特、馬克?吐溫等文學大家都是英美文學中的佼佼者。閱讀文學作品不僅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而且有助于塑造人的高尚品格。
英美文學課程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學生獲得基本文學常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培養和鍛煉學生品鑒文學作品的能力。同時,文學作品的內容大多懲惡揚善,宣揚真、善、美,具有道德教育作用。高校學生通過學習英美文學作品,可以了解歐美國家的歷史文化、生活狀況和思想感情,接受人文精神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豐富經驗,增長智慧,陶冶情操。
文學能培養學生的情感。英美文學作品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對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產生鮮明的影響。例如,海明威《老人與?!分械拿半U精神,艾略特《荒原》中對現代人類精神困境的書寫和解讀,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個性塑造。閱讀文學作品能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秘與偉大。作品能將學生帶到遙遠的地方,感受他們在生活中不曾經歷過的人生:與主人公一起去愛、一起去恨、一起冒險、一起分享勝利、一起分擔失敗。他們對人生的洞察力會更敏銳。英美文學作品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同情、憐憫、包容之心,通過人文教育使學生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凈化靈魂,理解人生的意義,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這就是人文素質培養。
三、在英美文學課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途徑
英美文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和文學素質、培養其創新能力,是加強人文價值學習的有效途徑,因此,英美文學課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英美文學授課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認真選擇教學材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英美文學課教材大都是文學作品“節本”或是“選段”。雖然課程教學要求學生閱讀原著,但現在偏愛“快餐文化”的學生似乎更愿意讀簡寫本甚至直接看名著改編的電影。如此一來,學生更注重實用功效,而不是精神收益,文學一詞本身所具有的閱讀實踐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因此,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要服務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這一宗旨。在英美文學課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途徑。
(一)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通過介紹作品歷史背景知識,作家生平,讓學生對作家的寫作風格和作品寓意有所體會,從整體和深層次上感受、領會文學作品。在文學課程教學中要真正實現人文素質教育,就應該認識到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首先是通過文學作品學習語言,其次是借助語言學習文學,第三是憑借文學學習文化。閱讀文學作品實際上就是和作家分享人生感悟。通過對優秀文學作品的賞析有效地啟發學生思考,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二)教學方法
很多英美文學課堂,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文學理論成為教學中的附屬甚至是點綴,教師往往用大量的時間來解釋詞句,學生不能通過教師的引導欣賞到文學之美,沒有形成對作品的感性認識,更談不上運用文學理論進行理性思考了。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中,要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其學習興趣,將先進的教學手段與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模式相結合,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提高人文素質的目的。假如文學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往往會對講授內容失去興趣。
活躍課堂氣氛,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真正提高教學實效。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有計劃地循序漸進閱讀,同時還應該介紹一些脈絡清晰,淺顯易懂的文學方面的書籍給學生看,還可以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技術,不斷更新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提升教學質量。
可采用如研讀短篇小說,朗讀劇本和詩歌、分角色進行英語戲劇表演,開展課堂討論等不同的方式來解讀原著,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從多個角度賞析文學作品,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在英美文學課堂上,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熟練運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添加圖片、音樂、視頻等資料,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更要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要求教師自己有較高的中外文學素養,對課程內容及其相關知識熟悉,為更好地實施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活動打下基礎。
(三)學習模式
由于文學作品篇幅都較長,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得講解幾乎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英美文學課教師應轉變教學指導思想,必須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模式,課下進行延伸性閱讀,提高文學鑒賞的能力。文學作品的閱讀包括課前閱讀和課后閱讀。課前閱讀要求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識、主題思想、基本情節等本體內容。課后閱讀則要求學生進一步閱讀特定作家的其他作品或所論作品的其他章節或其他相關知識,加深對所論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教師不僅僅傳授語言知識和文學知識,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梢越o學生列出書單,讓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閱讀,寫出對作品第一感悟的讀后感,此時還沒有受到其它評論的干擾,他們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因此,這種寫作練習對學生來說非常實用,不僅能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能大幅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將強化人文精神和培養跨文化意識貫穿整個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
(四)考察方式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隨時進行,對于學生在學習的各個階段的情況加以考察,即形成性評估。這種考查方式能相對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相應的方式多樣,如口頭報告課堂討論,課程論文,心得體會等,從而可以考察出學生的信息素質,在此過程中,學生逐步養成敏銳的感受能力,學習掌握嚴謹的分析方法,形成正確的表達方式。通過學生的內化行為,對英美國家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最終達到文化認知和文化認可。
四、結語
高等教育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英美文學具有獨特的人文教育功能,展示了作家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英美文學課程為學習者提供了權威的語言材料,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從整體上體驗、領悟文學作品。因此,在研讀英美文學作品的時候,既要學習文學家優秀的藝術創作手法,更要注重對文學作品精神內涵的解讀,英美文學課程要將語言、文學與文化結合起來,實踐中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學生思辨,培養創新能力,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 敏.英美文學課教學改革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N.中國教育報,2007-6-13.
[2] 玲 艷.高校人文氛圍的營造及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山兩高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7).
[3] 張蘊初.英美文學在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及應用探討[J].學理論,2011(2).
篇10
關鍵詞:課前 聽說 賞析訓練 精彩
鮮活躍動的課堂學習氛圍是我們所追求的,能張揚學生的個性才情、放飛思維、靈動激情的語文課堂是我們所向往的。課前的聽說賞析訓練是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思維力,啟迪學生智慧的語文活動,教師要善于開啟學生通往智慧的思路,應力爭讓他們盡情地發揮,讓他們的才思如泉涌,讓課前的聽說、賞析訓練變得更精彩。
課前訓練可以豐富多彩、靈動激情
這次的課前訓練,讓我大悟:原來,學生的能力訓練可以是激情生動的,課前的聽說訓練可以是靈動、多彩的。教師要善于開啟學生通往智慧的思路,讓學生們的思如泉涌。
曾有學生問我,老師,作文需要框架嗎?我回答曰:多看多積累,靈活運用,寫真情實感,不一定非要框架化。那些框框架架,有時或許會讓我們走不出架子里,丟失自己的個性特色。語文教育教學,不可套用框架失去課堂更多的教學美麗。我們的教師,有多少人面對不同文章走的教學路子是風格迥異的呢?我們的老師,有多少人面對不同的課文,其教學模式不是沿著一條線在奔跑呢?難怪學生少了學習的風景少了學習的情趣少了思維的靈動,難怪學生多了學習的疲憊多了上課的無聊多了學習的枯燥。我曾上過一堂公開課,下來有老師評價說,如果課前的美文賞析與該堂課的學習內容息息相關就更好了。其實,多數老師也有同感,都認為課前訓練必須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課前所做的一切都應圍著該節課的內容轉。我可不那么認為,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的學生在課前的美文欣賞和聽說訓練不是要把學生引入固定的圈子里去嗎?長此以往,為了進行聽說訓練,老師念及文章,學生無需動腦就知道這篇美文就是與該堂課要上的課本內容相關了,定勢心理或許就是這樣“錘煉”的吧。語文教育教學畢竟不同于數學、物理等其他學科,在我看來,課前活動是可以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可以唱唱歌、背背詩、讀讀課文、講講故事、說說笑話、賞析美文、驗收字詞、交流周記與作文等等。課前教學應該不拘一格,形式多變,模式多樣。否則,我們的教學路子始終會在原地打圈,走不出新局面,賞不到語文教學的更多風景。
課前訓練的內容是可以豐富多彩的,課前的聽說訓練對學生是大有所益的。常有老師牢騷或是埋怨孩子不夠聰明,其實是我們不善于去發現他們的智慧,或是沒能堅持訓練他們的聽說讀寫訓練的能力罷啦。我常在課前給學生念哲理性的散文,念經典的美文佳作,內容來自網上下載,來自于《讀者》、《意林》、《黨員文摘》、《今日教育》,來自于《品味人生》、《羊皮卷》、《心靈雞湯》等珍藏本中的好文章,我不斷的積累、收藏,然后于課前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念給學生聽,那些“美文佳作”,有教育學生做人的,有教育學生要有愛心的,有教育學生要志存高遠的,有教育學生要有恒心、毅力的,有體現人間真善美的……經過欣賞,經過熏陶感染,經過聽說訓練,學生的聽說、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
其實,我們的老師面對不同的文章不應該用統一的模式和框架程序教學。不同的文章應該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有不同的教學模式,萬不可每篇文章就是大致一樣的方式方法,字詞句段篇、合作探究、討論質疑等等需要因生而異、因文而異、因材施教。走出教學怪圈,特色課堂,思維鮮活躍動,張揚個性才情才是最好的語文課堂吧。
教師不要斬斷孩子智慧的路
這次的課前訓練,讓我之前的困惑得以釋懷,似乎如夢初醒:聰明的孩子在哪里?鮮活的笑臉、幸福的課堂在哪里?原來,智慧的學生就在我們身邊,富有詩情畫意的幸福課堂就在我們的教室里。教師不要斬斷孩子智慧的路。
語文課堂上的說話訓練,我們應該給學生們一個寬松的場所,營造一個學生愿意表達、樂于傾訴的氛圍,讓他們不要拘謹,要敢于亮出自己,放飛思緒,盡情暢談。再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很多的人、事、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面對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該給予鼓勵和贊賞,不要讓學生非要往之前設定的答案套子里鉆。那樣,學生會越學越死板,以至于沒有了學習語文的靈氣。
我喜歡真正的“寓教于樂”,教會學生學習、生活、做人。在我看來,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語文教學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應密不可分,潛移默化,融入其中。課堂上,不是為了德育教育而教育,不是牽強附會的把思想教育加在學生身上,而是要讓學生進入意境,內心深處受到感染、熏陶,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心靈的洗滌和凈化。
一次課前聽說訓練,師生的一次心靈對話,教師的一次幽默調侃,都是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難以忘懷的語文課。
多讀書,讀好書,遠離題海戰術
這次的課前訓練,讓我從內心深處驚異于學生的才情和智慧,它也讓我對素質教育、新課標新課堂進行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素質教育和提高學生成績是相容的,他們之間并不矛盾。原來,行走在新課改的路上,讓學生在輕松與快樂中學習,讓他們的智慧溢滿,走進語文的殿堂里領略學習的精彩,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踐行新課標,邁進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