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過敏范文

時間:2023-03-28 13:48: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牛奶蛋白過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牛奶蛋白過敏

篇1

[關鍵詞] 牛奶蛋白過敏;嬰兒;腹瀉??;氨基酸配方粉

[中圖分類號] R72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1-0131-02

牛奶蛋白過敏是小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之一,在歐美發達國家,嬰兒牛奶過敏發生率達2.0%~7.5%[1]。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兒科醫師越來越關注牛奶蛋白過敏與嬰兒腹瀉病的關系。本文對近兩年來我科住院及門診由牛奶蛋白過敏所致嬰兒腹瀉病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20例1~6個月嬰兒,其中男15例,女5例,全部滿足下例條件:①主要癥狀除反復腹瀉外,部分伴膿血便、嘔吐、濕疹;②腸鏡提示腸黏膜有灶性紅斑、小結節、糜爛甚至潰瘍等不同病理改變;③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檢測一種或多種蛋白不耐受;④食物回避試驗或激發試驗陽性;⑤輔食添加至蛋清/蛋黃、鱈魚、牛肉、雞肉、小麥、西紅柿、大米中的3~4種。

1.2 方法

采集患兒喂養史、家族過敏史及臨床表現,對20例1~6個月嬰兒進行血細胞分析、凝血系列、肝功能、便常規及培養、腸鏡檢查、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檢測。

2 結果

2.1 過敏情況及喂養情況

20例患兒5例皮膚濕疹,2例家長患有過敏性疾病,15例配方奶粉喂養,3例母乳+配方奶粉混合喂養。

2.2 臨床表現

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給予添加配方奶粉喂養后,出現腹瀉、膿血便、嘔吐、濕疹等。發病時間大多為生后1~3個月,臨床上均以反復腹瀉伴/不伴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既往診斷急性腹瀉病或急性感染性腹瀉病,予抗感染、補液、止瀉等對癥治療后,大便呈黃色糊狀,無肉眼膿血便及鏡下血便,每日1~2次,不久再次發作。其中5例伴有皮膚濕疹,大部分濕疹見于顏面部、頸部、兩耳廓及四肢褶皺處,臨床表現為瘙癢,部分可滲出、結痂,皮膚科予外用藥局部治療后好轉,但經常復發。2例患兒家長有過敏性鼻炎病史。

2.3 輔助檢查

2.3.1 血細胞分析檢查 20例白細胞計數均正常,其中嗜酸性粒細胞升高14例,貧血5例,血紅蛋白(95~105) g/L。

2.3.2 便常規檢查及便培養檢查 便常規檢查:白細胞++~+++/HPF,潛血試驗陽性12例;白細胞+/HPF,潛血試驗陰性5例;白細胞(3~5)/HPF,潛血試驗陰性3例;20例便培養均為培養出致病菌。

2.3.3 凝血系列、肝功能檢查 20例患兒化驗凝血系列、肝功能均正常。

2.3.4 腸鏡檢查結果 20例全部行電子腸鏡檢,15例腸黏膜灶性紅斑、小結節、糜爛甚至潰瘍;5例腸黏膜無明顯改變。見圖1。

2.3.5 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檢測 采用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抗體檢測試劑盒(美國BIOMERICA公司出品的Allerqua-ntTM Food IgG ELISA Kit),酶聯免疫法檢測20例患兒對牛奶、魚、蝦、大豆、花生、蛋黃/蛋清、牛肉、雞肉、西紅柿、小麥、鱈魚、玉米、大米等14種食物的敏感性;結果判定在全自動酶標儀450 mm波長處測定每孔吸光度A值,通過與標準曲線比較得到IgG濃度(nakt/L)。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判斷標準:0級為陰性,+1級為輕度不耐受,+2級為中度不耐受,+3級為重度不耐受,20例患兒檢測結果示:15例僅牛奶+3;3例牛奶+3,蛋黃/蛋清+1;2例牛奶+2,鱈魚+1。

2.3.6 食物回避試驗或激發試驗 食物過敏的最好治療是回避不適宜食物,而激發試驗則是診斷食物過敏的“金標準”[2]。所有患兒在未給予特殊藥物治療前,回避原有配方奶粉、母乳喂養及添加輔食,更換為氨基酸配方粉(商品名紐康特),其中12例在1周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糞便轉為黃色糊狀,復查便常規白細胞(0~3)/HPF,潛血試驗陰性;5例3 d復查便常規白細胞陰性,潛血試驗陰性;濕疹患兒2周內濕疹完全消退。本研究隨訪3個月以上患兒15例,其中12例服用氨基酸配方粉3個月后替換為普通配方奶及添加輔食半年內無臨床癥狀,其余3例停用氨基酸配方粉后再次出現腹瀉、膿血便,嘔吐及顏面部濕疹,更換為氨基酸配方粉后不久臨床癥狀消失,表明小兒腹瀉病與牛奶蛋白過敏密切相關。

3 討論

嬰兒是食物過敏的高危人群,其中以牛奶蛋白過敏最多見。牛奶蛋白過敏是指機體牛奶蛋白的高反應性,可涉及多器官和多系統,表現為皮膚、胃腸道和呼吸道癥狀[3],臨床可分為IgE介導型和非IgE介導型,前者表現為皮膚搔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喘息發作、鼻炎、嘔吐、腹瀉等,常在進食后數分鐘內出現;非IgE介導型主要表現為特異性皮炎、慢性腹瀉、膿血便、缺鐵性貧血、便秘,濕疹等,部分患兒可出現生長發育遲緩,多于進食后數小時或數天后出現[4]。本研究對象為1~6個月嬰兒,以腹瀉、膿血便、嘔吐、濕疹等為主要表現,發病隱匿,以非IgE介導為主,與文獻相符。

牛奶蛋白過敏的診斷需要詳細地收集病史、喂養史、家族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臨床常用方法有:牛奶蛋白回避及激發試驗、雙盲安慰劑對照牛奶激發試驗、食物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異性IgE測定等[5,6]。雙盲安慰食物激發試驗是診斷牛奶過敏的金標準,此方法診斷周期長,程序較復雜,且條件要求高,目前較少采用。臨床上常用的是通過采集臨床癥狀、生長發育情況、家庭過敏史、喂養史及添加輔食等,結合皮膚點刺試驗和牛奶回避、激發試驗診斷牛奶過敏。臨床實踐中,小嬰兒牛奶蛋白過敏以非IgE介導為主,血清異性IgE測定陽性率極低。嬰兒皮膚嬌嫩易致皮膚點刺試驗不準確,痛苦較大,故臨床僅作為參考。本實驗研究對象為小嬰兒,其中5例皮膚濕疹,2例家長有過敏性疾病,15例生后奶粉喂養,混合喂養5例,提示病史資料的收集對牛奶蛋白過敏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牛奶蛋白回避或激發試驗對IgE介導或非IgE介導的過敏反應均有效,簡單易行,是目前臨床上診斷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最常用方法[7]。本實驗20例小嬰兒臨床表現主要為反復腹瀉伴/不伴膿血便、嘔吐、輕度貧血、皮膚濕疹等遲發型牛奶過敏。既往以急性腹瀉病或急性感染性腹瀉病治療無效或不久再次發作,而給予氨基酸配方粉(紐康特)替代飲食或回避牛奶蛋白攝入1周后,大便每日1~2次,性狀為黃色糊狀,未見肉眼血便及鏡下血便;2周內患兒濕疹完全消退。停用氨基酸配方粉再次進食普通配方奶粉及牛奶蛋白后,部分患兒臨床癥狀復發,與本實驗結果一致。

牛奶蛋白過敏的治療主要有環境控制,飲食控制、藥物治療,而回避牛奶蛋白及含牛奶蛋白的食物是治療的關鍵。氨基酸配方奶粉是以純化的氨基酸或寡肽為基礎,完全回避了牛奶蛋白,且含有正常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營養可保證嬰幼兒生長發育的正常需要,是目前解決牛奶蛋白過敏的最好選擇。

[參考文獻]

[1] 陳同辛,張慧. 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癥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21):1697-1700.

[2] Vlieg Boerstra GJ,Bijleveld CM,Vander Heide S,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hallenge materials for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s in children[J]. J Allergy Clinlmmunol,2004,113:341-346.

[3] Sicherer SH,Sampson HA. Food allergy:recent advances in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 Annu Rev Med,2009,60:261-277.

[4] 龔四堂. 小兒食物過敏的消化道表現[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1):17-18.

[5] 張鳳娟,孫正蕓,程蓓蕾. 口服益生菌對早產兒消化道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46(11):1069-1071.

[6] 張露,林燕妮,梁曉紅. 67例牛奶蛋白過敏癥臨床診治分析[J]. 當代醫學,2011,18(9):109-110.

篇2

最近,在其著作《無毒一身輕》一書中他以“完全顛覆傳統健康觀念”為主題,多次提及牛奶導致骨質疏松;牛奶不是給人是給牛喝的,以及牛奶致過敏等。

針對林光?!芭D逃泻φ摗钡牧鱾?國內15位權威醫學專家聯合撰文,予以反駁和回擊。2010年3月23日,衛生部網站全文刊登了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陳春明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陳孝曙研究員、軍事醫學科學院程義勇研究員等15位營養學、食品科學和預防醫學領域的權威專家聯合撰寫文章《健康宣教應當尊重科學與事實――駁斥“牛奶有害論”》。專家們嚴正提出,“健康教育應當以科學知識為依據,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而信口開河”。那么,雙方PK真理在哪邊呢?

PK觀點1牛奶是否有利人體健康?

林光常觀點: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

林光常認為:牛奶里的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3倍,而且它的蛋白質幾乎都是酪蛋白,這種蛋白質“堅硬、粗糙、非常難消化”,會造成人體消化不良。80%以上的現代“文明病”都跟蛋白質攝取過量有關,過量的蛋白質會殺人,蛋白質代謝時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導致人體體質偏酸,容易生病。

專家團觀點:牛奶是一種營養全面、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人體健康的食品。

專家團說:牛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研究證明:牛奶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在營養學上是公認的優質蛋白。在很多營養學實驗中,酪蛋白經常作為標準蛋白或參考蛋白。此外,牛奶中含有幾乎所有種類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有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生長因子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質。

世界各國數以億計的嬰幼兒和少年兒童,以牛奶作為主要輔食,獲得了良好的發育和健康狀況,就是極有說服力的例證。反之,幾年前發生在安徽阜陽的“大頭娃娃”事件,就是因為食用假冒偽劣“奶粉”中蛋白質含量太低,導致了幼兒營養缺乏、發育畸形,嚴重者乃至死亡。事實說明,牛奶這種食品對于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歐洲、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居民,即使在成年之后以至老年仍然大量消費牛奶及其制品,對其改善營養狀況、強健體質發揮了有益的效用。

PK觀點2牛奶會不會導致過敏?

林光常觀點:喝牛奶導致過敏。

林光常認為:喝牛奶會導致人體過敏,孩子過敏不要喝牛奶自然就好了。

專家團觀點:牛奶致敏只是個別現象。

專家團解釋說:牛奶蛋白引起的過敏問題,僅在很少的人身上發生。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有些人對蠶豆過敏,有些人對魚蝦貝類過敏,還有一些人對牛奶、大豆、花生、海帶過敏。

食物過要是少數人具有的過敏體質引起的,最常見于生命的頭1~2年,大部分人3歲以后過敏反應逐漸下降,只有1%~2%的成人仍然存在食物過敏問題。相比而言,我國居民更多見的食物過敏源是魚蝦和貝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應該用少數人的食物過敏問題作為全體國人禁食牛奶的理由。

PK觀點3喝牛奶補不補鈣?

林光常觀點:喝牛奶不補鈣反減鈣。

林光常認為:牛奶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質,在人體代謝的時候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經常喝牛奶,就會越喝體質越酸。而我們身體有一種自主機能,會從身體里面溶出堿性物質去平衡這個酸性,這時堿性特別高的鈣就容易溶出,體質越酸,鈣也就流失得越多。

專家團觀點:適量喝牛奶,決不會引起鈣的丟失。

專家團指出:過量攝入蛋白質確實可能影響鈣在體內的保留,但是我國居民膳食中的蛋白質水平并未達到西方居民那種過量的程度。一些美國人將牛奶當水喝,每天可以達到1 000 ml以上(含鈣1 500 mg),再加上進食大量的肉類,其蛋白質攝入總量每天超過120g;而我國居民目前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大約70g,每日鈣攝入量不到400 mg。因此建議大家適量攝入奶制品,用牛奶中豐富的鈣來補充我國居民膳食鈣不足的缺陷,決不會引起鈣的丟失。

PK觀點4牛奶是否會導致慢性病增加?

林光常觀點:牛奶導致慢性病增加。

林光常曾表示:喝牛奶會引發糖尿病、哮喘、骨質疏松癥等慢性病的增加。為了遠離慢性病,應該控制牛奶的攝入。

篇3

牛奶真的不能喝了嗎?這里,我們摘取《我為什么反對喝牛奶?》一文中的主要觀點,請相關專家逐一評說――

觀點一:牛奶導致蛋白質過量

林光常博士:蛋白質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適量的蛋白質對身體是非常好的,過量的蛋白質會殺人。所有現代文明病,80%以上的罹患,都跟蛋白質攝取過量有關。

體重乘上0.6,就是你一天需要的克數。比如說體重60千克,你一天需要的是36克??墒悄阒绬幔磕汶S便一杯牛奶喝下去,再吃一個蛋,你很快就會超過了……

洪昭毅教授:首先,根據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公布的最新標準,我國正常成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應該攝入1.16克蛋白質(大約相當于每人每天需要75克蛋白質),老年人應增加到每天1.27克/千克體重,小兒正處于不斷的生長發育中,其需要量相對更多。決不是“體重乘上0.6”。目前,大多數中國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蛋白質攝入不足。就喝牛奶而言,根據最近的調查,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年攝入的牛奶只有8.1升(人均每天22毫升),不足全世界人均值的1/12,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還奢談牛奶導致蛋白質過量,豈非可笑之至?

范志紅博士:蛋白質過多確實有害。然而,中國人膳食中的蛋白質主要來自哪里?其中一半左右來自于糧食類主食(大米蛋白質含量7%~8%,面粉為10%~12%),余下的來自肉類(含蛋白質15%~20%),以及豆類和豆制品(大豆蛋白質含量35%~40%,豆腐干含蛋白質20%左右,水豆腐5%左右),還有雞蛋(蛋白質含量13%左右),最后才輪到牛奶(蛋白質含量3%)。一杯牛奶含蛋白質只不過7.5克,僅占一個輕體力活動男人一日推薦量的10%,要控制蛋白質攝入量,少喝牛奶能起到多大作用?隨便一杯牛奶喝下去,就很容易導致蛋白質過量的觀點,真是杞人憂天。

王丁棉副會長:牛奶中蛋白質含量不是最高最多,但種類多且品質最佳。牛奶蛋白質中含有8種人體必需而自身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只能從食物中獲得,且其中的蛋氨酸和賴氨酸在植物蛋白中含量很少。大部分的中國人,他們對蛋白質與鈣的攝入不是超量而是不足。1杯牛奶加1個雞蛋就會使蛋白過量的說法,我認為是荒謬至極的謊言。

觀點二:牛奶是過敏的元兇

林光常博士:去年我回到臺灣的時候,我妹妹的小孩,才4個月大,身體過敏非常厲害,我就跟妹妹講:“牛奶不要喝!”結果,第二天就好了一半。我跟她解釋:很多小孩子會過敏,我在世界各地都看到,每天抓,癢??!我說牛奶不要喝就好了,蛋不要吃,就好了,就這么簡單。

再講一個在祖國大陸的研究,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花費了將近一年時間,研究人員對3140名2歲以下兒童進行食物過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4~6個月大的孩子,是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段,其中以牛奶和雞蛋為引起兒童食物過敏最常見的食物,占整個食物過敏患者的63.6%。當孩子出現嘔吐、腹瀉、打噴嚏和皮膚濕疹癥狀的時候,就是告訴你:我不能吃這些東西,不要再喂我吃了。

黎海芪教授:對兒童而言,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雞蛋,其次為花生、大豆、魚和橘子。在牛奶、雞蛋、花生三種最常見的致敏食物中,花生過敏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國外4個用牛奶誘發過敏的研究表明,有2.2%~2.8%的小兒在1~2歲時出現牛奶過敏。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首次在國內報告,0~24個月兒童食物過敏的患病率為3.5%~5.2%。

王丁棉副會長:發生食物過敏的小兒畢竟是少數,也不能籠統地把食物過敏的原因都歸結到牛奶身上。僅因極小部分的嬰幼兒對牛奶有過敏,就封殺所有的人飲用牛奶,這未免有些因噎廢食。

范志紅博士:醫學研究中發現,4~6個月的孩子用牛奶來喂,有可能增加皮膚過敏的發生率,但并不能得出長大后不能喝牛奶的結論。過去,中國人祖祖輩輩都不喝牛奶,照樣有人過敏,不能把皮膚過敏的成因都歸罪于牛奶。

觀點三:牛奶無法消化

林光常博士:現在牛奶里的蛋白質是母奶的3倍,我們身體根本沒有辦法處理,而且它的蛋白質幾乎都是酪蛋白,身體非常難消化,那就造成消化不良的問題。胃病、胃酸過多、胃痛,我說你酪蛋白不要吃就好了,就這么簡單。

根據英國營養學家的研究,英國目前至少有700萬人喝牛奶后,因為胃腸無法完全消化而產生了長期疲勞、關節炎、消化不良等健康問題,這些癥狀在醫學上叫乳糖不耐癥。英國專門治療這個疾病的馬太醫生就說,臨床上他對這些病人進行調查,在他們不喝牛奶之后,健康狀況就有顯著的改善,甚至完全恢復健康。原先喝牛奶的在不喝牛奶之后,疲勞、頭痛、持續性的腸胃不適、氣喘、心悸,卻完全消失。

范志紅博士:所謂牛奶蛋白質比母乳高3倍而難以消化,僅僅是對于1歲以內嬰兒來說的,而不能套用到成年人身上。難道說,牛肉蛋白質含量比母乳高9倍,就不能吃牛肉了么?大豆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30倍,難道就不能吃?成年人難道還要喝蛋白質含量1.2%的母乳?

至于喝牛奶會導致乳糖不耐癥,這是一個不準確的提法。乳糖不耐癥是因為多年長期不接觸牛奶,突然喝牛奶而導致的腸道消化不良反應。如果從斷奶后的1~3歲開始,經常喝少量牛奶或酸奶,維持乳糖酶活性,便不會發生明顯的乳糖不耐反應。

蔡東聯教授:盡管中國人發生乳糖不耐癥的比率較高,但是由于牛奶的營養價值很高,我們并不能因此反對大家喝奶,只不過喝奶要有正確的方式。少量多次地飲用乳制品,或同谷物(如餅干)一起食用,都是避免乳糖不耐癥的好方法。酸奶中的乳糖已經分解,所以乳糖不耐受者可以喝酸奶?,F在還有加入乳糖酶的鮮奶,乳糖不耐者完全可以喝。

觀點四:牛奶越喝越缺鈣

林光常博士:現在的牛奶含有大量蛋白質,蛋白質在身體里代謝的時候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這樣體質就會偏酸,體質偏酸就容易生病,而我們身體有一個自主機能,會從身體里面溶出堿性物質去平衡這個酸性,讓你不會那么快生病。

那么各位,我們身體里面什么物質堿性特別高???就是鈣。

所以你越喝牛奶,體質越酸,鈣又是儲存在骨骼里面,所以骨頭里面的鈣就溶出越多――越喝牛奶,就產生越多酸性物質,酸性物質越多,鈣就越流失,鈣質越流失,你越以為不夠,再去喝牛奶補鈣,越喝牛奶鈣越流失。

所以我的結論是:想得骨質疏松癥嗎?請多喝牛奶。

范志紅博士:林博士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牛奶并非酸性食品。相反,它呈弱堿性。關于這一點,有很多學術著作當中的數據為證。這是因為,牛奶中富含鈣、鎂、鉀等金屬元素,總體平衡的結果,堿性元素略占優勢。據我國測定數據,100克牛奶中含鉀高達120~130毫克,鈣110~140毫克(平均約為120毫克),而磷只有60~80毫克。林博士并不充分了解牛奶的化學組成,卻信口推斷牛奶為酸性食品,在學術上未免顯得有些不嚴謹。既然牛奶并非令人體質偏酸的食品,所謂“牛奶越喝越缺鈣”的理論就站不住腳了。

洪昭毅教授:其實,關于攝入過多蛋白質造成鈣的丟失問題,科學家早有研究,而且結論也很明確:每多吃1克蛋白質可導致10毫克尿鈣的丟失。但其原因并非林博士所說牛奶酸堿性的問題,而主要與蛋白質食物中所含的磷酸鹽(可能還有硫酸鹽)可與鈣結合成復合物,不利于腎小管對其再次吸收有關。

現在的問題是,只有當蛋白質攝入量超過了人體需要,才會出現促進尿鈣排泄增多的現象。而前面已經講過,大多數中國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蛋白質攝入不足。

即使有個別人多喝了一點牛奶,也絕不可能造成缺鈣。因為每100毫升牛奶含鈣120毫克,其吸收率一般在30%~40%之間,也就是有36~48毫克的鈣被吸收,100毫升牛奶含有3克的蛋白質,最多增加30毫克的鈣丟失,結果還是正平衡。當然我們并不是提倡過多地飲用牛奶,每天250毫升便已足夠,任何東西都是“過猶不及”的。

蔡東聯教授:經科學測試,牛奶中的鈣非常豐富,含量也高,且最易為人體吸收,是自然界中最好的鈣源之一。

骨質疏松癥不僅取決于膳食中是否缺乏鈣的來源,也取決于機體對鈣吸收和保持能力的強與弱。這種吸收和保持能力的強弱,又與人的年齡、體內的內分泌即性激素強弱、缺少陽光照射以及缺少運動等有很大的關系。不能簡單地把骨質疏松歸咎于牛奶。

觀點五:多喝牛奶易患乳癌

林光常博士:最近世界乳癌醫學會在渥太華開會,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的報告,其中一個研究報告發現,如果奶牛注射生長激素以后,牛奶中會出現一種叫IGF1的生長激素,而它是導致乳癌的禍首。為什么乳癌現在在沿海地區的城市是女性癌癥的第一名?跟牛奶有直接的關聯。正常乳牛的牛奶中并不含有很高的IGF1,可是如果打完生長激素,IGF1會比一般的牛奶高出40倍!IGF1加入到正常的細胞中,細胞就很容易癌化,而乳癌患者體內IGF1都非常高。就是牛奶喝出來的。

李躍民教授:林博士說的那種富含IGF1的牛奶在我國沒有,因為我國限制注射牛生長激素用于增奶和育肥,這和歐洲的規定相同。既然在我國沒有生產這種富含IGF1的牛奶,也就不應該將沿海地區人們喝牛奶較多與患乳癌多聯系起來。

洪昭毅教授:生長激素是一種非常昂貴的藥品,如果真的想要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提高牛奶的產量,那么簡直就是用黃金去換取同樣重量的廢鐵。除了價格昂貴以外,注射生長激素能增加牛奶的產量,是最近才報道的,養牛的牧民也不可能很早就應用這一科研成果。

蔡東聯教授:牛奶和奶制品干酪中含有一種叫CLA的物質,能有效破壞人體內有致癌危險的自由基,并能迅速和細胞膜結合,使細胞處于防御制癌物質侵入的狀態,從而起到防癌作用。而且,牛奶中所含的鈣能在人腸內有效破壞致癌物質,使其分解改變成非致癌物質,并排出體外。牛奶中所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等對胃癌和結腸癌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而且牛奶中還含有多種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體,也有防癌作用。

觀點六:牛奶,糖尿病的病因

林光常博士:我拿幾份最近的報告給大家做說明。芬蘭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喝500毫升,也就是半公升以上牛奶的兒童,他們親屬之中如果又有人得糖尿病,他們會比牛奶喝得少的孩子高出5倍的可能性發展成為1型糖尿病患者……為什么現在1型糖尿病越來越多?就是牛奶。

劉尊永教授:嬰兒選用牛奶喂養會不會引起糖尿病?對該問題的研究已經多年了,但進展較慢,正反兩方的觀點都有。也就是說,喝牛奶會不會引起糖尿病,現在并無明確的答案。林博士用尚未得到證實的理論來反對喝牛奶,未免太過草率。

那么,糖尿病患者還喝不喝牛奶?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研究人員最近研究發現,米飯和牛奶同時食用可以降低血糖指標,對于防治糖尿病很有幫助。美英等國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經常飲食牛奶,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療。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飲用牛奶有助于補體內鈣的流失,可緩解病情,又有助于預防經常性抽筋和背痛等并發癥。此外,牛奶還可補充患者膳食中蛋白質和熱量的不足,也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療。

(本刊下期將另文刊載國內營養學專家關于牛奶相關知識的介紹。)

編后:通過各方面專家的解答,相信大家對于目前牛奶紛爭的是與非已經有了一個判斷。事實上,人們對食品安全的理解與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有不同的聲音或新的見解很正常,把它們作為專業人士間的學術交流也無可厚非。但是,當它作為一種科普形式,面對的是普通百姓時,就應該慎重了。

篇4

牛奶喝多不好,原因如下:

1、牛奶喝多易造成人體缺鈣,牛奶有補鈣之效,這是眾所周知的,牛奶中鈣質的含量高,但磷的含量更高,磷和鈣質相互抑制,喝太多牛奶不能起到補鈣之效,反而會引起缺鈣。尤其是老年人,非常大可能加重骨質疏松;

2、牛奶喝多易引起皮膚過敏,牛奶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質,部分人對牛奶蛋白表現出過敏,這種現象隨著喝純牛奶的時間延長而加重,部分人免疫力差,喝牛奶過多情況下容易出現皮膚過敏;

3、牛奶喝多易造成消化不良,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極高,在食用時需要良好的胃腸功能消化吸收,對體內的乳糖酶、蛋白酶的消耗量比較大,長時間食用可能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多數食物過敏的兒童在3歲以前可自行消退。但嚴重食物過敏或多種食物過敏的兒童可持續較長時間,某些食物過敏可持續終生,如花生、堅果、魚蝦類食物。最常見的過敏食物是牛奶、大豆、雞蛋、花生、小麥、魚、蝦、堅果等。

臨床癥狀

有過敏家族史的兒童為發生食物過敏的高危兒童,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濕疹、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以及對藥物、化妝品或酒精等過敏。因涉及不同機制,可出現多種臨床癥狀。

皮膚癥狀 此為最常見癥狀,如濕疹、蕁麻疹,甚至是食物過敏的唯一癥狀。

消化道癥狀 此為家長較易發現的癥狀,如便稀、產氣多、腹瀉、便秘、惡心、嘔吐等。有的嬰兒可因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或母親食物中的某些蛋白質成分進入乳汁出現腸絞痛。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兒童,其大便可出現血或黏液,嚴重者可致貧血、生長落后。

呼吸道癥狀 有鼻塞、流涕、流淚、眼紅、耳炎。有的兒童接觸某些食物立即出現口周癢、刺痛,出現嘴、舌、喉頭水腫。

嚴重過敏癥狀 有些對花生、堅果、魚、蝦過敏的兒童可出現喘息、哮喘發作等嚴重過敏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診治

家長就醫時應盡可能詳細描述患兒的臨床癥狀,并做到以下幾點:

詳細記錄兒童飲食 注意癥狀是否與進食某種食物有關,進食可疑食物的量與發生癥狀間隔的時間,診治情況如何,有無食物污染的可能性等。家長如能詳細記錄近2周兒童的飲食與相關癥狀關系以及用藥等情況,可幫助醫生發現可疑食物與癥狀之間的關系。

配合完成診斷過程 如兒童對多種食物過敏,則食物排除和食物激發試驗需逐一進行,試驗時間較長,需要家長密切配合。激發試驗可能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治療過程中,家長給兒童進食的食物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因此,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隨訪診治。

避免誤食 家長在給兒童制作食物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食具的清潔,避免導致兒童過敏的食物殘留。購買食物時需仔細閱讀食物成分,避免誤食導致兒童過敏的食物,特別是易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食物。

藥物治療 有嚴重皮疹的患兒宜同時看皮膚科醫生。如若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如胸悶、呼吸困難等危及生命的急癥),家長需立即帶患兒去看皮膚科醫生。

預防

篇6

妮子的寶寶是天生的過敏性皮膚,別說吃配方奶粉過敏,就連吃母乳都會過敏??吹綄殞毮樕喜煌5匕l出一片片的奶癬,癢得小家伙嗷嗷直叫,妮子痛在心里卻束手無策,真不知該給寶寶吃點什么才好。咨詢了很多醫生和媽媽,有人建議可以嘗試羊奶粉,據說,羊奶粉不含過敏源,妮子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從網上買了一罐羊奶粉喂寶寶,情況卻有了意想不到的轉變。寶寶臉上的濕疹不僅得到了抑制,并在慢慢好轉,大便一天也能通上一兩次了,而且軟軟的呈淡黃色。寶寶的身體逐日壯實起來,妮子也變成了一個快樂的媽媽。

改喂羊奶粉后,寶寶的狀況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羊奶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歐美、日本、臺灣等地被視為“乳中珍品”,他們在提倡母乳喂養的同時,建議沒有母乳的家庭將羊乳作為哺育嬰兒的最佳替代品,并建議患有過敏癥、胃腸疾病、支氣管炎癥或身體虛弱的人群以及嬰兒飲用。那么,被稱為“奶中之王”的羊奶究竟有那些優點呢?

不含過敏源

羊奶和人奶的蛋白質形態相似,不含a-Is酪蛋白件奶中含),而a-Is酪蛋白不易被消化,是公認的過敏源。

脂肪球小,易消化吸收

羊奶含有的脂肪球小,大小和人奶一樣,僅為牛奶的1/3,所以和牛奶相比,羊奶更容易消化,嬰兒對羊奶的消化率可達94%以上。并且羊奶與母乳一樣含有豐富的中鏈脂肪酸(MCT),不會造成脂肪堆積,長期飲用身體結實強壯而不發胖。

含特有的EGF因子

羊奶中含有神奇的EGF因子上皮細胞生長因子,這種因子可以有效地幫助上皮細胞的生長,對氣管、腸胃、皮膚等粘膜細胞有修復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能有效預防和減輕感冒、支氣管炎、腸胃潰瘍等病痛。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羊奶中的蛋白質、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的含量都比牛奶略高;維生素A、B含量也高于牛奶,對保護視力、恢復體能有好處。羊奶的總營養價值高于牛奶,其中干物質營養含量一般比牛奶高10%左右,比人奶高5%左右。羊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如鈣、磷、鉀、鎂、錳等,絕對含量比牛奶高1%。相對含量比牛奶高14%,而鈣、磷的含量是人奶的4至8倍。

乳糖含量低

乳糖存在于人奶、羊奶、牛奶等哺乳動物的乳汁中,而牛奶中的乳糖含量高,分子大,不易被吸收,常造成胃腸部不適,如腹瀉、腹痛、腸鳴等癥狀,這屬子顯性“乳糖不耐受”癥。還有相當部分沒有不適癥狀的人被稱為隱性“乳糖不耐受”癥,在亞洲90%的人具有不同形式的“乳糖不耐受”癥。西方國家的醫院專家早就認識到“乳糖不耐受”癥和乳糖酶缺乏對人體的危害,而“乳糖不耐受”癥對嬰兒造成的危害更是令人擔憂,會造成人體營養吸收不良,造成鐵缺乏和鋅缺乏,影響嬰兒腦部發育。羊奶乳糖含量低,分子小,一般不會造成腹部不適,適合乳糖不耐受人群飲用。

授權制造:臺灣裕廊企業有限公司

生產銷售:天津市亞億實業有限公司

天津華苑產業園區榕苑路16號D1座c單元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8008180030

篇7

可口可樂和牛奶能一起喝嗎 不建議這樣喝。牛奶屬于乳品飲料,富含蛋白質和鈣,可樂是碳酸飲料,含有酸性物質,如果把可樂加入牛奶里,可樂中的碳酸根離子會和牛奶中的鈣離子反應,演化出碳酸鈣,同時可樂中的碳酸、山梨甲酸等防腐劑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變性,出現酪蛋白沉淀物,從而有白色絮狀物漂浮在可樂里,使飲品出現分層沉淀現象,不僅影響食欲,還會降低飲用牛奶的營養價值,增加腸胃消化難度,因此不建議將可樂加牛奶搭配在一起喝。

可口可樂和牛奶一起喝有毒嗎 沒有毒。牛奶和可樂搭配在一起,只是會產生一些沉淀物質,這些磷酸鈣、碳酸鈣在人體的胃里,少量存在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能通過身體代謝,不會產生結石,但對于一些腸胃消化能力不好的人來說,如果喝多了牛奶加可樂可能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

可口可樂和牛奶一起喝了怎么辦 如果對牛奶不過敏的話喝了并無健康影響。牛奶和可樂一起喝了基本不會產生什么健康不適問題,不過喝下去的蛋白質沉淀物質,還是建議多喝水些幫助其代謝排出,但部分人對飲用牛奶過敏的話,可能喝后會出現過敏現象,如皮膚紅腫瘙癢、腹痛、腹瀉等,建議停止食用,必要時就醫診治,服用抗過敏藥物治療為宜。

可樂冰凍了怎么防止爆炸 1、完全解凍再打開:如果可樂已經放冷凍室內凍成冰塊的話,建議將可樂拿出來完全解凍之后再打開,里面的冰塊受熱融化后體積會有所變小,這樣瓶內的壓力也會有所下降,能減少爆炸的幾率。

篇8

目前,我國羊奶主產區集中于陜西、黑龍江、山東等省市,總產量已90多萬噸,大多用于加工嬰幼兒羊奶粉,主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年產值數10億元。

羊奶營養功效

據營養學專家介紹,羊奶在國際營養學界被稱為“奶中之王”,羊奶中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明顯高于牛奶,美國、歐洲的部分國家均把羊奶視為營養佳品,歐洲鮮羊奶的售價是牛奶的7倍。羊奶粉是國內外營養專家一致認為最接近人奶的乳品,羊奶粉的蛋白質結構構成與人奶的基本相同,含有大量的乳清蛋白,且不含牛奶中的某些可致過敏的異性蛋白。因此,任何體質的嬰兒都可以接受羊奶粉,特別是胃腸較弱、體質較差的嬰兒;再有,羊奶粉中還特別含有在人奶中才有的上皮細胞生長因子(牛奶中不含),臨床證明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可修復上鼻、支氣管、胃腸等黏膜。國外專家們多次追蹤對比發現,從嬰兒期喝羊奶的孩子其智力發育、牙齒發育、身體靈活性、協調性都比喝牛奶的孩子指數更高。

羊奶與牛奶的主要區別

(1)羊奶的脂肪球與蛋白質顆粒只有牛奶的1/3,且顆粒大小均勻,所以更利于人體消化吸收,并且長期飲用羊奶不會引起發胖。

(2)羊奶中乳蛋白含量高,因此蛋白凝塊細而軟,也有助于被人體吸收利用。

(3)羊奶的脂肪結構中,碳鏈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呈良好的乳化狀態,更有利于機體直接利用。

(4)羊奶的酪蛋白結構與牛奶中的不同;在羊奶中主要含α-2S酪蛋白,β-酪蛋白,這兩種酪蛋白易被酵母分解;而牛奶中主要含α-1S酪蛋白,因此,對牛奶過敏和體質較弱的人群完全可以接受羊奶。

(5)羊奶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很高。免疫球蛋白在人體中的作用是抗生素類藥物不能替代的。通常感冒、流感、肺炎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不僅不能有效地殺滅病毒,相反會給人體帶來很多副作用,免疫球蛋白則能有效地消滅病毒,保護人體不受傷害。

(6)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羊奶中的蛋白質、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的含量都比牛奶略高;羊奶中12種維生素的含量比牛奶要高,尤其是維生素B和尼克酸要高1倍;和牛奶相比,羊奶更容易消化,嬰兒對羊奶的消化率可達89%以上。

(7)每100克羊奶的天然含鈣量是牛奶的2倍。

冒充羊奶的摻假牛奶

近年來,羊奶制品在市場上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不少消費者選擇了喝羊奶。嬰幼兒羊奶粉的價格也普遍高于牛奶粉。但也有些企業在不具備羊奶資源的條件下,推出了羊奶制品,一時間市場上真假羊奶制品難辨。有些企業在羊奶中摻入了牛奶,冒充羊奶,這是對消費者利益的侵害。

臺灣衛生署在其市場抽樣檢測中也發現,市售嬰幼兒羊奶粉中,有三分之一的品牌涉嫌造假,向消費者銷售摻有牛奶粉的摻假羊奶粉。隨后臺灣當局對這些企業進行了通報和罰款處理,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德國拜發R-Biopharm公司羊奶摻假檢測產品

在歐洲,以牛奶冒充羊奶,摻假加入羊奶及羊奶制品(奶粉、酸奶、奶酪等)中的行為是違法的。政府部門要求企業在自身產品質量控制和保證的同時,也要求檢測機構和監督部門對羊奶及羊奶制品進行摻假檢測。其中德國拜發 R-Biopharm公司的系列羊奶摻假檢測試劑盒和快速檢測條就作為通用標準方法廣為運用。

德國拜發R-Biopharm公司的羊奶摻假檢測試劑盒系列(見表1),利用羊奶和牛奶中蛋白質的不同,可分別檢測羊奶原奶、奶粉、酸奶和奶酪等奶制品中摻假的牛奶,及綿羊奶原奶中摻假的山羊奶。使用這一羊奶摻假檢測試劑盒系列,可以獲得樣品中摻假成份的定量值。德國拜發R-Biopharm公司同時還推出了摻假羊奶的快速檢測條,運用膠體金的原理,可以在5分鐘內快速定性檢測原奶中是否存在摻假的情況,操作非常簡單,完全不需要任何儀器設備,目測結果,非常適合現場鑒定檢測。

篇9

喝牛奶會致骨質疏松?

牛奶可以多喝嗎?美國哈佛大學食物科學家華爾特?維烈特教授說:“不要以為大量喝牛奶就可預防骨折。”他對這問題研究了30年,發現飲用乳制品和強健的骨骼并無關聯。美國康奈爾大學生物化學家柯林?康貝爾更進一步警告:“關心骨骼健康的人千萬不要喝太多牛奶,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制造一種破壞骨質的酸,這會造成骨質疏松?!?/p>

荷蘭人視為“國民飲料”的牛奶會是裹著糖衣的毒藥嗎?那些勸人多喝牛奶的宣傳廣告是在誤導大眾嗎?荷蘭健康委員會兼荷蘭骨質疏松癥基金會科學小組成員澤詹?查夫斯馬教授對美國專家的這些說法表示懷疑。他研究乳制品多年,認為維烈特的意見不僅有待商榷,而且不為大多數人所認同。他說:“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的官方建議和荷蘭健康委員會的見解一致,鈣并不是唯一影響骨質的因素。遺傳、維生素D、運動、鈉攝取量、酗酒過度、喝咖啡過量等都會對骨質有影響。換句話說,就算日常飲食中的鈣含量豐富,生活方式和先天體質照樣會導致骨質疏松?!辈榉蛩柜R也否定康貝爾的主張:“只要腎臟功能正常,食物中的酸含量會隨尿液中更多的銨離子排出而完全中和,骨質根本不會流失。高蛋白質飲食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理論不只過時,而且已被政府出版的刊物正式駁斥?!?/p>

多喝奶少生???

1970年,荷蘭每人每年平均飲用牛奶101公升,現在已減至約50公升。雖然牛奶飲用量看似急降,但很多人是轉為飲用其他由牛奶調制的飲料,以及越來越流行的優酪乳(即酸奶)。代表政府信息給消費者的荷蘭營養中心仍然把牛奶放在“健康飲食指南”中的重要位置。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人類飲食部研究員尚恩?德維利斯說:“牛奶含有人類健康所需的重要元素,如鈣、蛋白質和維生素等?!扁}是制造骨骼的主要材料,維生素B2、B6和B12則在新陳代謝和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此外,人體呼吸、制造紅血球、抗體、皮膚、指甲以及毛發等都需要維生素。牛奶是否會幫助人類抵抗某些疾病則很難認定。德維利斯說:“不過,研究發現牛奶和健康確實有關系,牛奶中的生物活性肽有助腸道內健康的菌群生長,以及降低血壓。”瓦赫寧根大學敦?凡霍伊東克教授說:“飲奶量減少可能對大眾健康有害?!彼母鶕碜悦绹鵂I養學家大衛?麥卡隆和羅伯特?辛尼的研究結果:乳制品飲用量提升到相應標準后,美國保健系統因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造成的開支明顯減少。

全脂奶制品最好避免

乳制品是鈣和高品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可刺激肌肉和骨骼的代謝和發育。因此,喝乳制品有助控制體重,特別是喝脫脂奶和低脂奶制品。有人認為全脂奶制品含鈣量最高,其實不然。脫脂奶、低脂奶、全脂奶的含鈣量基本一致,三者都是西方飲食中鈣的天然來源。討論牛奶的好處時有個重點一定要注意――乳制品的最佳飲用量并非越多越好。因為乳制品也有不好的一面。查夫斯馬教授說:“雖無法證明乳制品和心血管疾病是否有直接關系,但牛奶脂肪還是少攝取為妙。這種脂肪和固態蔬菜脂肪以及動物脂肪一樣,富含高飽和脂肪,會使膽固醇水平提高。因此,最好喝低脂奶和脫脂奶?!笔嫣匮a充說:“荷蘭營養中心把牛奶分為三大類:‘建議常喝’‘偶爾可喝’以及‘最好不喝’。脫脂奶制品最好,建議常喝;低脂奶制品還不錯,可偶爾喝;但我們建議盡量避免全脂奶制品?!辈榉蛩柜R教授說:“有時我們還會聽到一些老調,說牛奶本來是要給小牛喝的,人喝了沒用。這種看法很膚淺,人類天生是雜食動物,有些食物中含有牛奶,人體照樣能吸收,獲得里面的營養?!比祟愖詮亩灭B牲畜起,就開始喝獸奶了。換句話說,乳制品對健康有益的觀念幾乎和人類歷史一樣古老。查夫斯馬教授說:“我相信每天喝牛奶是明智的做法,牛奶相對便宜,也是平衡飲食的最佳食物。”

牛奶對兒童尤其重要

篇10

1、牛奶絲就是將牛奶蛋白質加上柔和劑,制成牛奶漿液,然后通過濕紡工藝及科學處理,紡制成牛奶蛋白纖維,并進一步紡制成可以織布的牛奶絲。

2、以牛奶蛋白纖維絨為填充物制成的牛奶被溫順松軟,保溫性能良好且富有彈性,具有促進睡眠,防螨抗菌,有益健康的功能,特別適用于過敏體質的人群。牛奶蛋白纖維家紡用品保管方便,除洗滌時注意不要使用強堿性洗滌劑外,不需要任何特殊處理。它卓越的功能,在日常使用能持久保持亮麗如新,并且容易打理。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