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12:1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檢驗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檢驗技術論文

篇1

1.1課程的調整與整合將生理學、病理學、病生學的實驗等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整合成《機能學實驗》;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實驗整合為《醫用化學綜合實驗》;將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整合成《臨床醫學概要》。這樣既減輕了繁重的教學任務,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包括《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專業基礎課包括《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這些課程之間存在著部分內容重復以及內容銜接不當的問題,以至于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常會遺忘了之前基礎課中所學過的相關知識。為此,老師授課時不得不重復基礎課的內容。因此,建議將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程合并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完專業基礎知識后更好地繼續學習臨床技能?!斗治龌瘜W》包括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學時較多,針對現代檢驗技術專業的特點,即已進入儀器檢驗的時代,因此該門課應側重儀器分析的講解,減少化學分析授課的比重。

1.2設置臨床見習期現有的課程設置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還不夠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致使部分學生并不知道臨床檢驗報告是什么,不知道檢驗報告上各項指標代表何意,也就更談不上有專業感情。因此,建議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課教學之前應安排學生在醫院的檢驗科臨床見習一段時間,具體了解檢驗工作的流程,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檢驗知識的印象,達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醫學檢驗專業的課程教學應該針對檢驗技師的培養目標,強化檢驗專業的特色,突出檢驗技師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具體表現在檢驗方法學、實驗種類、檢驗項目、技術種類等教學內容的特色和優勢。

1.3增設一些有特色的選修課以加強學生對當前最新技術的了解和應用。如針對檢驗科的大型儀器設備,檢驗人員只需了解儀器性能及常見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將《檢驗儀器維修》這門課程改為選修課或以專題講座形式開出。也可將幾門臨床主干課程中的臨床檢驗儀器集中為臨床檢驗儀器學課程,避免重復講授。為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開設《臨床實驗室管理》課程,可以將生化、免疫、細胞等質量管理的內容集中起來,不必在多門專業課中重復講授;而針對《臨床實驗室管理》內容比較抽象,可以組織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邊實踐邊學習,其教學效果會更好。

2課程開設順序

課程開設順序總體要求是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臨床醫學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這樣依照學科的發展、知識的關聯與銜接來設置。有平行課程時要平衡開課實驗室和教研室的學年工作量。實訓課中的軍事訓練建議在新生入學時安排,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組織紀律觀念、集體觀念和講求規范及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促進校風校紀建設;社會實踐課應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進行;臨床見習時間宜安排在進入專業課之前;畢業實習安排在最后一學年。

3課程學時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要求

篇2

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于2010年7月在我院乙肝治療的4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齡分布為35~55歲。調查的40例患者均為感染性疾病患者,全身均無系統性疾病和藥物過敏史?;颊咝枰M行采血、化驗等輔助檢查。現將4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人數20人,男11人、女9人,對照組人數20人,男10人、女10人。分組完全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來進行分組,不考慮年齡、性別及疾病。顯示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納入和評價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在35~55歲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沒有免疫缺陷等疾病、智力正常、自然狀況一切正常;排除標準:存在感覺功能缺陷;先天性的疾病;高血壓等。

3.方法:

實驗組采用生物芯片技術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進行檢測,對照組采用傳統檢測方法對患者進行檢測,即常規的ELISA檢測。兩組的用藥方法用量相同。對照組:傳統檢測法;實驗組:生物芯片技術檢測法,根據對感染性疾病病毒的敏感度進行評價。

4.效果評價標準:

觀察檢測感染患者病毒的靈敏度作為評估標準。5.統計學處理:采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定性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成組設計的t檢驗用于組間比較,當P<0.05時,可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數據顯示P值小于0.05,表示調查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即表明生物芯片技術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檢測效果優于傳統檢測法。

三、討論

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和細菌引起的。除了理解感染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之外,臨床上通過檢測病毒/細菌其相應的免疫標志物在人體中的存在,對病因診斷與治療意義重大,但傳統檢測的方法,如ELISA費用較高。由于生物芯片技術的引進,大大增強了對疾病的治療與檢測的效率。由乙肝病毒(HBV)、丙肝病(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生物芯片技術能夠同時檢測出不同的HCV抗體。與ELISA技術相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且易操作、低成本,非常適用于體外HCV抗體的檢測。Duan等用納金免疫擴增和銀染為基礎構建的蛋白芯片可以同時快速地檢測HBV和HCV的相應抗體HBsAb、HBeAb、HBcAb和HCVAb,而且不存在交叉反應,結果與ELISA檢測的結果無顯著差異。而且芯片技術引入光學生物傳感器技術,突破了常規ELISA技術所采用的底物顯色方法。Ivanov等首次應用IAsys+雙通道光學生物傳感芯片,記錄固定在生物傳感芯片上的抗HBs單抗與血清樣本中的HBsAg的相互作用,從而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進行鑒別。與酶免疫技術對比,它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特點。生物芯片的應用給臨床檢驗帶來了方便與快捷,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進行的一項偉大影響力深奧的研究計劃,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之后的基因組計劃、蛋白組計劃、疾病基因組計劃的都是為了這一目標而產生的。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采用生物芯片檢測技術,檢測靈敏度要優于對照組采用的常規檢測手段,并且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

四、結語

篇3

2、錘管法。它是利用氣動穿梭矛在鋼管(空心套管)的后面,將鋼管頂進至終點來完成鋪管任務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在進口和出口各挖一個工作坑。在進口坑內,用一個特殊的管夾將穿梭矛置于鋼管后部,靠壓縮空氣通過氣動矛推動鋼管,無需設置后座。當第一節鋼套筒全部進入地層后,拆除管夾,將第二節鋼管焊接就位。繼續上述過程,直至全部鋼管安裝完為止。當鋼管抵達出口坑后,用強大的空氣壓力推動管中的泥土一次性排出。此方法通常使用各種型號的穿梭矛,適宜于鋪設各種孔徑和長度距離的鋼管或鑄鐵管。由于此法對土層擾動極少,特別適合于運輸繁忙的鐵路、公路、機場等地鋪設管道,實現“零沉降、零開挖、不限速”施工。同時由于避免了鉆進法擾動土堤,造成漏水管涌等嚴重后果(2005年5月瀏陽河大堤發生鉆孔形成管涌,淹沒農田,動用了數千名武警搶險的特大事故),所以此法在水利工程穿越河堤、水庫大壩中發揮獨特優勢。

3、拉管法。是用氣動穿梭矛從一個較小的進口坑鉆進,在壓縮空氣不斷推進下,穿越地層,牽引緊鎖在穿梭矛尾

部的新管到達終點。若鋪設的管線口徑較小,距離不太長,穿越處為碎石、沙土或松土等易于塌陷的地質時,或者要安裝的是PE管、PVC管、熱塑膠管,使用此法最為有效。

4、脹管法。它主要用來更換、修復和擴大城市各種地下舊有管線。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許多始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供水、排水、天然氣等管道銹蝕破損嚴重,況且舊管道尺寸是按當時需求而設計的,都在超期服役,遠遠不能滿足目前城市逐年開發增長擴大容量的需求,需要及時更換和擴孔。如果采用傳統開挖方式進行管道的更換、擴孔,不但工期長,造價昂貴,更主要對市政、商業、交通以及城市居民生活造成極大干擾和影響。而如果采用一般的非開挖工藝重新鋪設管線,則由于近年來各種新鋪地下管線迅速增加,各種管線縱橫交錯,再插新管恐怕十分困難,而且風險太大。因此,利用先進的脹管技術在原有管線路徑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地下管線的更換、擴孔,已經成為當今城市管線建設的必要手段。

脹管法又分為氣動賬管法和液壓脹管兩種方法。

(一)氣動脹管法

1)氣動穿梭矛(簡稱氣動矛)與液壓卷揚機結合使用。氣動矛體頭部用鋼絲卡筘與卷揚機相連,在氣動矛套上一個由高質合金鋼制造并通過熱處理加工而成的特殊脹管頭,氣動矛置于待新鋪的PE管內,脹管頭與PE管相連。氣動矛從進口坑進入舊管管口,在動力沖擊下劈開舊管,并將舊管碎片擠壓至周圍土壤中,同時牽引同等口徑或更大口徑的新管即時取代舊管的位置,以達到去舊換新的目的。施工中,卷揚機提供持續的牽引力,引導氣動矛保持準確的前進方向。

2)空氣錘與水平導向鉆機結合使用?;驹砼c氣動矛和水平導向鉆機結合使用相似,鉆機從地面鉆入,并沿現有管線鉆進至另一端工作井,連接空氣錘,空氣錘外面套裝脹管頭,脹管頭與新管線相連,當高壓空氣通過鉆桿傳遞給空氣錘時,空氣錘沖擊脹管頭,脹管頭破碎舊管線,同時牽引新管線前進。鉆機始終提供一種穩定的拉力,保證脹管時沖擊錘正確的方向與傾角。

(二)液壓脹管法

液壓脹管法是依靠脹管機的液壓油缸提供拉力牽引脹管頭。它類似于鉆機與虎鉗系統。施工時,脹管機將一根根鉆桿從舊管一端進入,達到要更換的舊管的另一端后,將破管刀具連接在鉆桿的末端,刀具后面是擴孔器,緊接其后連接著要換上的新管,然后脹管機將鉆桿逐根回拖,這時刀具切開舊管,擴孔器則將破開的舊管及碎片擠入周圍土壤中,新管即被牽引穿過舊管位置替代了舊管,完成了新管換舊管的作業。

脹管法可對既有管線進行整體更換,通常直徑可增加20%~30%,條件許可最大可增加原來尺寸的150%,每節連續更換長度最長可大200米。適宜破除陶瓷管、塑膠管、混凝土管,以及薄壁鑄鐵管。由于用原有管道作引導,因而不會造成對其他相鄰管線的損壞,也不會使新管受到污染。當管道出現局部破損、缺損、滲漏、堵塞、錯位時,或者原有管道已不堪負荷需要加大口徑時,使用此法最為合適。

以上幾種非開挖鋪管技術與傳統的開挖施工相比,具有不影響交通,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路面永久平整,鋪管精度高,施工安全性好,周期短,成本低,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等優點。作為綠色建筑技術,國際上稱之為“環保工程”。此外,還可以在一些無法實施開挖作業的地區鋪設管道,如鬧市區、古跡保護區、穿越高速公路、鐵路、建筑物、河流等。國家寬帶光纖主干網絡和城市網絡的建設,需要鋪設大量的光纜?!拔鳉鈻|輸”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該工程將建設長距離輸氣管道,各種管道的鋪設需要穿越不少的公路、鐵路和河流。長沙市的液化氣石油管道工程和天然氣管道工程,也有不少的管道需穿越鐵路、公路、市政道路、河流等。如此大規模的管線鋪設工程量為非開挖技術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鑒于,這項綠色施工技術在我國正處于高速推廣的階段,因此,在引進推廣中出現了一些需要盡快完善的問題,引以思考。

首先,是城市管網的檔案建設還遠遠趕不上非開挖技術進步的要求。過去我們有城市檔案,但總的來說既不齊全,也不準確。剛開始非開挖單位還去規劃部門購買管線圖,后來發現已有管線在圖紙上記錄基本不齊全,標注粗糙,尺寸不詳,幾乎無法利用。最后,只得主要靠利用管線探測技術來查清已有地下管線的坐標、高程。而管線探測目前也是處在前進探討階段,尤其是非金屬管線包括鋼筋混凝土管道幾乎一般小型探管儀器都難以探測,以致釀成經常打壞各種地下管線的惡性事故。羊城晚報、長沙晚報都曾有報道,打壞一根燃氣管道或自來水管道,旋即就會殃及附近成百上千居民斷水、斷氣,投訴市長辦公電話。至于打壞軍用光纜、國防光纜、長途通信光纜其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

為此,作者建議兩點:其一,向廣州等先進城市學習,立即著手開啟“數字市政”工程,建立以城市供水、排水、燃氣、光纜、電纜、路橋設施為主線的空間地理信息系統(GIS)。實現各種地下管線“家底”的信息化。當然,GIS系統的建立不僅是為了非開挖施工技術的運用,也大大提升了整個城市的抗風險能力,一旦發現險情,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找準險情發生的位置、地點、程度,一方面出動應急搶險方案,一方面及時組織疏散居民、學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以減少事故的傷害。

加上近幾年來大量的非開挖鋪管施工完畢后既無竣工資料又無檔案登記,許多同行專家楸心地將錯綜復雜又無檔案記錄的地下管線喻為“地下迷宮”、“地下污染”。再不盡快加強管理,更可怕的災害甚至災難都會不斷的出現,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快進行有序管理。

其二,對非開挖技術專業,目前國家既無行業管理,又沒有正式的設計、施工規范,也無專業資質管理,也無工商注冊登記。據不確切估計全國將近有60%非開挖施工單位,文化技術專業知識偏低,不管誰,買臺國產機子就可以承攬業務。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快實行有序行業管理,含工商法人注冊登記、資質考核、人員上崗培訓與資格證發放,編制全國統一的設計、施工規范,使原本先進的綠色建筑技術非開挖技術迅速發揚光大,造福城市,造福人民。

篇4

對于民辦學院的“現代通信技術”的授課對象來說,涵蓋的專業非常廣泛,不僅有理科出身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通信)、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統開發),還包括文理兼有的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以及純文科的英語,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物流),且包括每年專升本的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這兩個經管類文科班。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課程組教師由于具備較深的數學基礎知識,往往在講授的時候覺得授課內容非常簡單,而實際上,很多同學采用文科的“抄背記”的機械方法,往往對一些看起來非常簡單通信知識都無法理解,在最終的考試中都全部暴露。由此,課程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教師過于主要技術細節的教學法之間產生了較大的隔閡。

二、東西方教學模式的對比

筆者由于長期在紐約理工大學(NYIT-NUPT)從事計算機通信的教學,對東西方的教學之間的不同有深刻的感受。主要差異化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學生、教師、環境。學生差異:東方的學生更害羞、更“內斂”,不愛發言,不愛提問題;西方的學生活潑、主動、希望能發言、愛當場提問題。教師差異:西方的教師由于是雇傭制,除非是終身教授,都需要經過學生的綜合評估(Evaluation),才能獲得每個學期(Semester)的職位,東方的教師大都沒有這個問題。環境差異:西方的行政人員是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行政人員會主動完成許多冗余的事務,讓教師和學生更專注與教學內容本身;東方的行政人員主要是用來完成“管理”功能,教師和學生需要處理的表格和文檔比較多,在形式和格式上要求更“嚴格”。

三、構建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歷經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中,伴隨著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多煤機技術、實驗設備的引入。對“現代通信技術”的授課建設了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理念是“立足課堂,素質培養”。具體分為三大建設模塊。

(一)充滿人文特色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最具面對面特色的一部分,“現代通信技術”首先將“生動第一課”作為授課內容,將當前最新的技術以多媒體的方式播放出來,以同學們身邊使用的通信產品終端入手,極大提高了同學們對后續課程的興趣。在日常授課中,鼓勵教師“走下講臺,走入學生”,以豐富的語言、特色的表情將知識點演繹。選擇具有人文功底的青年教師,將教材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活中可以比喻的案例。授課內容上也做了較大的刪減,比如光纖通信中刪去光纖等物理理論,衛星通信中刪除多種調制方式,移動通信中的無線信道特性等等,以及3G、4G技術中的擴頻、跳頻等原理。注重在系統整體應用和應用前景。圖1立體化教學培養體系要求課堂設置主題討論,比如“傳感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無線身體網”,指定學生實現做好主題研究,完成主題講座(Presentation),不注重技術細節,主要從應用和接口的角度討論對將來社會的作用,社會的推動?;有缘沫h節增強了學生的參與程度,當場的即時提問和評點打分激發了學生的競爭的斗志。

(二)以應用驗證體驗為主的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時最能將理論與技術結合起來的,“現代通信技術”將課內實驗方案設計為操作性強、體驗感高的驗證型實驗,比如對“SIP交換機的通信”,“基于中間件的呼叫中心平臺”,“3G通信過程”,避免的過多技術細節的干擾,給文科基礎的經管類學生以感性直接的體會;同時,在實驗報告的文檔撰寫上,引入“華為公司”的文檔規范格式,強調文案處理的標準化。為將來大部分可能從事通信行業項目助理的同學打好嚴謹細致的行為習慣。

(三)以網絡課堂視頻的在線式教學

手機網絡時代無法避免,在無法勸阻經管專業學生少用不用手機上網之后。課程組將每個章節,每個知識點做成主題視頻,并配置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對于一些脫課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彌補缺課的損失,對應要求上進的同學,將知識點的精要可以鞏固提高。實時在線的網絡課堂提供了論壇,完成在線答疑(學生和教師都可以代為回答),模擬測試題,一些無法用實際設備操作的技術通過制作的Flash課件展示給同學。從實踐結果看出,網絡課堂的點擊量通常在授課人數的6~10倍左右。由此,以課堂、實驗、網絡課堂三大主體的立體化教學建設中,“現代通信技術”課程實踐取的較好的效果,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從內心不再排斥這個“專業”課,督導組和專家旁聽也得到了很好的響應。

四、引入創新型的過程考核標準

篇5

1.1原發性與繼發性

人們在建造各種建筑物時,有意或無意間創造了建筑語言裝飾,這既體現了建筑物的實用功能,又發揮了各種建筑材料性能特點,使建筑物的質感、肌理、色彩、形體等符合視覺審美要求。因此,建筑語言裝飾具有原發性特點。建筑語言裝飾包含物質技術性和社會功利性。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建筑語言裝飾像某種信息一樣被記錄保留或繼承,追求美觀,建筑物在建造中通過建筑手法將建筑實體元素做一些組織安排或造型處理,因此建筑語言裝飾又具有繼發性特點[2]。原發性與繼發織在一起,以建筑本體作為承載和基礎,因而對于建筑語言裝飾的原發性與繼發性很難進行明確區分。從起源看建筑語言裝飾的原發性特點,屬于初級建筑語言裝飾層次,繼發性特點屬于高級建筑語言裝飾層次。

1.2依存性和純粹性

建筑物帶給人們的審美具有一定依存性特點,建筑裝飾所表達出來的語言也有相同特點,它們均依賴于建筑物而存在,并受到建筑物工程的限制。體現建筑裝飾語言的素材要受到機械規律的制約,建筑語言裝飾則是承擔對外在自然加工的任務,使外在與內心結成某種密切關系,從而成為符合人們審美觀念的外在形態??傊?,建筑裝飾語言必須服從物理規律,因而帶有一定的依存性,但又要按照審美觀念去進行造型設計等處理,因此,又帶有一定的純粹性。當依存性和純粹性有機結合并形成統一,即達到材料與造型、技術與藝術以及物質和精神的統一,才能夠準確反應出建筑裝飾語言裝飾的本質特點。

2傳統建筑裝飾非建筑語言屬性

2.1承載性和制約性

裝飾元素無法憑空存在,建筑物實體則是其物質載體和表現基礎,為裝飾元素充分體現提供了表達場所?!捌ぶ淮?,毛將焉附”十分貼切地說明了裝飾元素與建筑實體的關系。建筑物是建筑裝飾元素存在的前提條件。建筑實體元素居于首位,裝飾元素居于次位。裝飾元素屬于建筑實體元素以下的二級概念,如果裝飾元素不依賴于建筑物實體,那就會變成一種空想或者設計、規劃理念,這體現了非建筑語言的承載性特征。裝飾元素在依托于建筑物實體的同時,會對建筑裝飾元素產生程度不同的限制。如形態的制約性、位置的制約性、結構功能的制約性以及材料制約性等,只有在建筑物實體的制約下,才能使建筑裝飾元素既具有獨立性,又與整個建筑物形成統一性。從審美而言,承載性和制約性也是審美的一種主觀要求,建筑物既要具有局部的外觀的美,又要具有整體的內在的美,二者相互統一、對立和制約。

2.2附加性和靈活性

建筑物最主要的功能是實用功能,建筑裝飾元素則是屬于附屬性的非功能性因素。非建筑語言起到修飾、美化的作用,于技術本身無內在關系,而這正反映出了建筑裝飾元素附加性[3]。非建筑裝飾語言如同身上的首飾或服飾,它是通過雕刻、繪畫等形式體現出修飾、美化的作用,即非建筑語言以圓雕、浮雕、繪畫等形式存在于建筑物實體上,充分體現了附加性的外飾藝術屬性。盡管建筑物實體裝飾元素有較大制約性,但是在這種制約中裝飾元素又表現出了靈活性。表現手法有淺浮雕、雕刻、繪畫,題材有幾何紋、動植物紋,正是裝飾元素這種相對獨立性,使得同一建筑構件可以存在多種裝飾表現形式。因而,非建筑語言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

3結語

篇6

2、原理

在介紹化減法之前,先說明三個概念:

蘊涵項──在函數的任何積之和式中,每個乘積項稱為該函數的蘊涵項。對應于卡諾圖中的任一標1單元(最小項)以及2m個相鄰單元所形成的圈都是函數的蘊涵項。

素項──若函數的一個蘊涵項不是該函數中其它蘊涵項的一個子集,則此蘊涵項稱為素蘊涵項,簡稱素項。

實質素項──若函數的一個素項所包含的某一最小項,不包括在該函數的其它任何素項中則此素項稱為實質素蘊涵項,簡稱實質素項。

列表化簡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邏輯函數的最小項,通過對相鄰最小項的合并,消去多余變量因子,獲得邏輯函數的最簡式的。列表化簡法的思路是先找出給定函數F的全部素項,然后找出其中的實質素項;若實質素項不能覆蓋F的所有最小項,則進一步找出所需素項,以構成F的最簡素項集。

下面用列表化簡法將下列函數化簡為最簡與或表達式。

F(A,B,C,D)=Σ(0,3,4,5,6,7,8,10,11)

3、建立素項表

首先,找出給定函數的全部素項。

(1)先將每個最小項所對應的二進制數按其“1”的個數分組得表1;

(2)將表1中的相鄰兩個組之間二進制數進行比較、合并得到一次化簡結果,稱為一次乘積項,其項號記為i(j-i),其中i為最小項中的小項號,j為最小項中的大項號,得表2;

(3)再將表2中的相鄰兩組內的二進制數進行比較、合并、便得到第二次化簡結果,稱為二次乘積項,其項號記為i(n,m),其中i為兩個一次乘積項中的小項號,n為原最小項的項號差,m為一次乘積項的項號差,得表3;

不能與其它一次乘積項合并的一次乘積項是素項,分別以a,b,c,d,e,f記之,不能合并的二次乘積項也是素項,以g記之。

4、實質素項

建立實質素項產生表,找出實質素項。

先用×標出每個素項覆蓋最小項的情況,再找出實質最小項5、6,在×上標括號以示區別,可找出對應實質素項g,在其前標*,最后一行用“V”標出實質素項覆蓋最小項的情況,可看出還有最小項0、3、8、10、11未被覆蓋。如表4所示。

5、素項產生式

第三步:建立所需素項產生表,找出所需素項,所需素項集應覆蓋所有未被實質素項覆蓋的最小項,得表5。再用行列消去法來找,選優勢行b0(8),e3(8),劃去劣勢行a0(4)及d3(4)得表6,再選最小項為0、3的劣勢列,劃去最小項為8,11的優勢列,得表7。找出新的實質素項b,e,取該兩項作為所需素項后,尚有最小項10未被覆蓋,可選取c或f求得所需素項集為(b,e,c)或(b,e,f),

得F=g+b+c+e=AB+BCD+ABD+BCD

或F=g+b+e+f=AB+BCD+BCD+ABC

篇7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的供熱和空調已成為普遍的需求。在發達國家中,供熱和空調的能耗可占到社會總能耗的25-30%。我國的能源結構主要依*礦物燃料,特別是煤炭。礦物燃料燃燒產生的大量污染物,包括大量SO2、NOX等有害氣體以及CO2等溫室效應氣體。大量燃燒礦物燃料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已日益成為各國政府和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國的供熱已經歷了一家一戶的小煤爐到燃煤鍋爐的轉變?,F在又進一步禁止在城鎮建設中小型燃煤鍋爐房,體現了政府對保護大氣環境的高度重視。因此,除了集中供熱的型式以外,急需發展其他的替代供熱方式。熱泵就是能有效節省能源、減少大氣污染和CO2排放的供熱和空調新技術。

熱泵(制冷機)是通過作功使熱量從溫度低的介質流向溫度高的介質的裝置。建筑的空調系統一般應滿足冬季的供熱和夏季制冷兩種相反的要求。傳統的空調系統通常需分別設置冷源(制冷機)和熱源(鍋爐)。建筑空調系統由于必須有冷源(制冷機),如果讓它在冬季以熱泵的模式運行,則可以省去鍋爐和鍋爐房,不但節省了初投資,而且全年僅采用電力這種清潔能源,大大減輕了供暖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

采用熱泵為建筑物供熱可以大大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通常我們通過直接燃燒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產生熱量,并通過若干個傳熱環節最終為建筑供熱。在鍋爐和供熱管線沒有熱損失的理想情況下,一次能源利用率(即為建筑物供熱的熱量與燃料發熱量之比)最高可為100%。但是,燃燒礦物燃料通??僧a生1500-1800℃的高溫,是高品位的熱能,而建筑供熱最終需要的是20-25℃的低品位的熱能;直接燃燒礦物燃料為建筑供熱意味著大量可用能的損失。如果先利用燃燒燃料產生的高溫熱能發電,然后利用電能驅動熱泵從周圍環境中吸收低品位的熱能,適當提高溫度再向建筑供熱,就可以充分利用燃料中的高品位能量,大大降低用于供熱的一次能源消耗。供熱用熱泵的性能系數,即供熱量與消耗的電能之比,現在可達到3-4;火力發電站的效率可達35-58%(高值為燃氣聯合循環電站)。采用燃料發電再用熱泵供熱的方式,在現有先進技術條件下一次能源利用率可以達到200%以上。因此,采用熱泵技術為建筑物供熱可大大降低供熱的燃料消耗,不僅節能,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燃燒礦物燃料而引起的CO2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熱泵利用的低溫熱源通??梢允黔h境(大氣、地表水和大地)或各種廢熱。應該指出,由熱泵從這些熱源吸收的熱量屬于可再生的能源。

二、空調熱泵的分類及其優缺點

以建筑物的空調(包括供熱和制冷)為目的的熱泵系統有許多種,例如有利用建筑通風系統的熱量(冷量)的熱回收型熱泵和應用于大型建筑內部不同分區之間的水環熱泵系統等。這里主要討論利用周圍環境作為空調冷熱源的熱泵系統。就其性質來分,國外的文獻通常把它們分為空氣源熱泵(airsourceheatpump,ASHP)和地源熱泵(groundsourceheatpump,GSHP)兩大類。地源熱泵又可進一步分為地表水熱泵(surface-waterheatpump,SWHP)、地下水熱泵(groundwaterheatpump,GWHP)和地下耦合熱泵(ground-coupledheatpump,GCHP)。我國對熱泵系統的術語尚未形成規范的用法。例如對地下水熱泵系統有“地溫空調”的商業名;而地下耦合熱泵則在一些文獻中稱為“土壤源熱泵”,或直接稱為“地源熱泵”。

空氣源熱泵以室外空氣為一個熱源。在供熱工況下將室外空氣作為低溫熱源,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經熱泵提高溫度送入室內供暖??諝庠礋岜孟到y簡單,初投資較低??諝庠礋岜玫闹饕秉c是在夏季高溫和冬季寒冷天氣時熱泵的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其制熱量隨室外空氣溫度降低而減少,這與建筑熱負荷需求趨勢正好相反。因此當室外空氣溫度低于熱泵工作的平衡點溫度時,需要用電或其他輔助熱源對空氣進行加熱。此外,在供熱工況下空氣源熱泵的蒸發器上會結霜,需要定期除霜,這也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寒冷地區和高濕度地區熱泵蒸發器的結霜可成為較大的技術障礙。在夏季高溫天氣,由于其制冷量隨室外空氣溫度升高而降低,同樣可能導致系統不能正常工作??諝庠礋岜貌贿m用于寒冷地區,在冬季氣候較溫和的地區,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已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

另一種熱泵利用大地(土壤、地層、地下水)作為熱源,可以稱之為“地源熱泵”。由于較深的地層中在未受干擾的情況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溫度,遠高于冬季的室外溫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溫度,因此地源熱泵可克服空氣源熱泵的技術障礙,且效率大大提高。此外,冬季通過熱泵把大地中的熱量升高溫度后對建筑供熱,同時使大地中的溫度降低,即蓄存了冷量,可供夏季使用;夏季通過熱泵把建筑物中的熱量傳輸給大地,對建筑物降溫,同時在大地中蓄存熱量以供冬季使用。這樣在地源熱泵系統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空調系統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

地下水源熱泵系統的熱源是從水井或廢棄的礦井中抽取的地下水。經過換熱的地下水可以排入地表水系統,但對于較大的應用項目通常要求通過回灌井把地下水回灌到原來的地下水層。最近幾年地下水源熱泵系統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應用這種地下水熱泵系統也受到許多限制。首先,這種系統需要有豐富和穩定的地下水資源作為先決條件。因此在決定采用地下水熱泵系統之前,一定要做詳細的水文地質調查,并先打勘測井,以獲取地下溫度、地下水深度、水質和出水量等數據。地下水熱泵系統的經濟性與地下水層的深度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地下水位較低,不僅成井的費用增加,運行中水泵的耗電將大大降低系統的效率。此外,雖然理論上抽取的地下水將回灌到地下水層,但目前國內地下水回灌技術還不成熟,在很多地質條件下回灌的速度大大低于抽水的速度,從地下抽出來的水經過換熱器后很難再被全部回灌到含水層內,造成地下水資源的流失。此外,即使能夠把抽取的地下水全部回灌,怎樣保證地下水層不受污染也是一個棘手的課題。水資源是當前最緊缺、最寶貴的資源,任何對水資源的浪費或污染都是絕對不可允許的。國外由于對環保和使用地下水的規定和立法越來越嚴格,地下水熱泵的應用已逐漸減少。

地表水熱泵系統的一個熱源是池塘、湖泊或河溪中的地表水。在*近江河湖海等大體量自然水體的地方利用這些自然水體作為熱泵的低溫熱源是值得考慮的一種空調熱泵的型式。當然,這種地表水熱泵系統也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此外,由于地表水溫度受氣候的影響較大,與空氣源熱泵類似,當環境溫度越低時熱泵的供熱量越小,而且熱泵的性能系數也會降低。一定的地表水體能夠承擔的冷熱負荷與其面積、深度和溫度等多種因數有關,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計算。這種熱泵的換熱對水體中生態環境的影響有時也需要預先加以考慮。

地下耦合熱泵系統是利用地下巖土中熱量的閉路循環的地源熱泵系統?!暗叵埋詈蠠岜谩钡拿Q直譯自英文,不通俗。通常也稱之為“閉路地源熱泵”(closed-loopgroundsourceheatpump)以區別于地下水熱泵系統,或直接稱為“地源熱泵”。它通過循環液(水或以水為主要成分的防凍液)在封閉地下埋管中的流動,實現系統與大地之間的傳熱。在冬季供熱過程中,流體從地下收集熱量,再通過系統把熱量帶到室內。夏季制冷時系統逆向運行,即從室內帶走熱量,再通過系統將熱量送到地下巖土中。因此,地下耦合熱泵系統保持了地下水熱泵利用大地作為冷熱源的優點,同時又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作為傳熱的介質。它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節能新技術。1998年美國能源部頒布法規,要求在全國聯邦政府機構的建筑中推廣應用地下耦合熱泵供熱空調系統。為了表示支持這種節能環保的新技術,美國總統布什在他的得克薩斯州的宅邸中也安裝了這種地源熱泵空調系統(見2001年5月18日參考消息)。

三、地源熱泵供熱空調系統的經濟性分析

地源熱泵系統可實現對建筑物的供熱和制冷,還可供生活熱水,一機多用。一套系統可以代替原來的鍋爐加制冷機的兩套裝置或系統。系統緊湊,省去了鍋爐房和冷卻塔,節省建筑空間,也有利于建筑的美觀。地源熱泵系統的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大大提高了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具有高效節能的優點。地源熱泵比傳統空調系統運行效率要高約40-60%。另外,地源溫度較恒定的特性,使得熱泵機組運行更可*、穩定,整個系統的維護費用也較鍋爐-制冷機系統大大減少,保證了系統的高效性和經濟性。超級秘書網

迄今為止制約地下耦合熱泵系統在我國應用的障礙主要是在地下埋管的初投資較高,以及政府、建筑設計人員和公眾對這一技術缺乏了解。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的經濟性取決于多種因素。不同地區,不同地質條件,不同能源結構及價格等都將直接影響到其經濟性。根據國外的經驗,由于地源熱泵運行費用低,增加的初投資可在3-7年內收回,地源熱泵系統在整個服務周期內的平均費用將低于傳統的空調系統。

篇8

林甸縣隸屬于大慶市,擁有耕地面積23.8萬hm2,林地面積4.9萬hm2,屬于典型平原區。地勢平坦開闊,海拔高度為153~155m,地表徑流條件較差,地下水位在2.0~2.8m。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約為4℃,無霜期129d左右。

2森林資源

林甸縣無天然林,現有林分均為人工林,并且樹種單一,森林資源相對匱乏。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生態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三北防護林和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后,該縣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林業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成效顯著。目前,全縣林地總面積3.2萬hm2。有林地面積2.1萬hm2,活立木總蓄積260.8萬m3。其中,用材林面積7738.8hm2,蓄積80萬m3;防護林面積2.4萬hm2、蓄積178.7萬m3;疏林地面積46hm2;四旁樹蓄積2.09萬m3,人工未成林造林地3025.3hm2,其他單位森林面積1063.4hm2,森林覆蓋率8.3%。在全縣農用地總面積中,耕地與林地所占的比重分別為86.8%、9.7%,集體林地面積占全縣林地面積90%,林業產業的年產值約為1.2億。

3水曲柳的生態習性

水曲柳(FraxinusmandschuricaRupr.)為木樨科白蠟屬落葉喬木,高可達30m,是東北林區的三大珍貴闊葉樹種之一,是良好的造林綠化樹種。為陽性樹種,喜濕潤,耐輕度鹽堿,可在pH值8.4、含鹽量0.1%的鹽堿地生長[2];耐寒性好,在大興安嶺-40℃的嚴寒條件下生長良好;水曲柳的主根短,側根發達,生長速度較慢,伐根具有較強的萌蘗性;花期在4—5月,15~20年生開始大量結實,翅果8月漸成熟,樹皮可入藥。水曲柳的木材具有材質堅韌、紋理美觀特性,具有較好的光澤和硬度,耐磨、耐濕,是重要的人工林用材樹種。水曲柳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目前水曲柳天然林的數量日趨減少,大樹已不多見。因其能耐鹽堿,材性優良,生長快,可在鹽堿土區大面積栽植和推廣。

4播種育苗技術

4.1選地整地

苗床地宜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的地塊,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秋季耕翻深度25~30cm,次年春季耙地整平。整地同時,可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施入充分腐熟的廄肥,以利于水曲柳幼苗期的快速生長,形成發達的根系,廄肥施用量一般為2.5t·hm-2。

4.2種子處理

4.2.1越冬埋藏催芽

即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水曲柳的種子成熟后立即采種并加以調制,將種子以1∶3的比例混沙埋藏進行催芽,催芽所需時間較長,一般為8~9個月。催芽前將種子先以30℃溫水浸泡2~3d,期間每天換水并攪拌1~2次。浸種后將種子撈出,以濃度0.3%~0.5%KMnO4溶液浸泡1~2h,再經清水反復沖洗,陰干后催芽。宜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在秋季土壤凍結前挖好藏坑,規格為深度1~2m、寬度約1m,坑的長度視種子數量而定;坑底中間挖深、寬各25cm的小溝,內鋪卵石,以利排出積水,坑底鋪上10cm河沙;將種子混以3倍體積的濕沙,手握成團且不出水,堆放到坑里,當堆至距地面10~20cm時,再覆蓋濕沙,其上蓋土,呈沙丘狀;坑中央每1m距離需設立垂直地面的通風孔。定期檢查,溫度保持在0~5℃,同時保持濕潤。于翌年春播前10d左右取出種子,攤平晾曬,夜間堆起覆上草席等以保持溫度和濕度,每天翻倒晾曬,適當噴灑溫水保持濕潤。約有30%~4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4.2.2室內變溫催芽

如未能及時進行越冬埋藏處理種子,也可采取室內變溫催芽處理,可大大縮短處理時間。即將種子經過清選、浸泡和消毒后,按1∶3的比例與濕沙混合均勻,含水量以手握成團且不出水為宜。先在室內進行高溫催芽,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高溫處理時間為2個月,然后轉入低溫催芽,即將種沙移至室外陰涼處或置于冷窖中,使種沙溫度保持在2~5℃,低溫處理時間為1~2個月。

4.3播種

春季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進行,播種方式一般采用大壟條播或撒播,壟的規格為壟底寬60cm、壟面寬30cm、壟高15cm,條播,每壟播2行則行距在15~20cm、播幅寬3~5cm,每壟播1行則播幅調整到12cm左右,便于將來保留2行。播種后及時覆土鎮壓,覆土厚度在1.5~2.0cm。水曲柳種子發芽率在50%~60%,適宜的播種量為187.5~225kg·hm-2。

4.4苗期撫育管理

播種后到幼苗出土前,加強水分管理,適時澆水保持床土濕潤,以利于種子萌發和幼苗出土。一般在5月下旬幼苗可出齊,及時進行間苗定苗,保苗株數應不小于40株·m-1。苗木速生期開始追施氮肥2~3次,兩次追肥的時間間隔為10~15d,硫酸銨的施用量在75.0~112.5kg·hm-2。每次追肥后應給幼苗噴灑適量的清水,沖洗莖葉以免灼傷,也利于提高肥效。當年要鏟、趟4次,每次灌水后及時中耕,做到土壤疏松、無雜草。

4.5病蟲害防治

在出苗后到幼苗速生期開始之前,苗木營養組織幼嫩,易患立枯病,特別是在黏重土壤或連作育苗地上發病較多。防治藥劑通常選用波爾多液,方法為在出苗后立即噴灑,濃度為0.5%~1%,連續3~5次,每次噴灑時間間隔為1周,可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4.6起苗

篇9

關鍵詞:計算機;硬件設計;安全

1 概述

計算機硬件指的是組成計算機系統的物理成分,其中包括輸入/出設備、芯片等。在計算機系統中,信息安全包括硬件、軟件和通信方面的內容,因此可從硬件、軟件和用戶方面來實現對計算機信息安全的建設管理,但在這一過程中,硬件無疑成了影響計算機安全的重要因素。通過調查發現,計算機硬件主要在輸入/出設備和存儲介質上存在安全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在輸入設備上,安全問題包括非法輸入和輸入不安全數據信息,其中前者是指非法輸入可能損壞計算機內部的數據信息,而后者是指輸入的信息帶有病毒等。

(2)在計算機系統中,一些輸出設備具備記憶功能,因此僅需重復操作,便可再現有關信息,這無疑會造成計算機數據信息泄露。

(3)計算機存儲介質一般未設信息數據安全屏障,因此無法抵御暴力破壞、惡意攻擊和非法拷貝等行為,從而造成數據信息泄露。

可見,計算機硬件在安全方面仍存在問題,且若不加以完善,極易造成保密信息泄露,從而嚴重損壞了用戶的利益,甚至造成社會恐慌。

2 計算機硬件設計安全分析

計算機硬件的安全性能一般取決于設計階段,且目前,在計算機硬件安全設計上,已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績,其中較為常用的設計方案包括如下幾種:(1)基于變異的硬件安全設計方案,其中“變異”主要從芯片老化、IC時序、噪聲、溫度和功耗等方面體現出來,且這些因素一般會受到CMOS制造技術、射頻互聯技術、等離子技術、納米技術和光纖技術等的影響,因此這一設計方案在基于新興技術的硬件中發展前景較好。但需強調的是,芯片內在的變異將不利于對惡意攻擊的檢測。(2)硬件木馬檢測,其中硬件木馬指的是惡意修改、嵌入和變更原始芯片設計的行為,其是現今社會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一般來講,常規的功能與結構測試無法檢測出這一類攻擊。在實際應用中,若不考慮工程變異,僅需先測出一段輸入序列的泄漏功耗,再與仿真模型比較即可,但工程變異卻增加了硬件木馬檢測的難度??梢?,需進一步深化對硬件木馬的檢測。(3)PUF(不可復制技術)是計算機硬件安全設計的重要研究課題,其提供的是一組從輸入至輸出的映射關系,且這一關系依存在芯片制造工藝下,因此無法采用數學方法來進行逆向操作,從而保證了計算機數據信息的安全。但在目前的眾多PUF方案中,一些因素的存在卻使得PUF的安全性大幅度降低,如芯片結構的非線性特征較弱等。(4)非對稱加密技術是一種基于PPUF的非對稱加密系統,其中加密與解密所用的秘鑰有所區別。一般來講,通過用公共密鑰和進行仿真,便可測出挑戰信號的發出的響應,因為PPUF的結構會以公開的形式發表。但即便如此,也無法趕超原始設備的速度,因此可采用非對稱加密技術來創建一種公共秘鑰加密協議,用以地域物理和旁道攻擊,甚至可將其看作可信設計的模塊。

總之,計算機硬件設計的安全性將對計算機的使用性能產生直接影響,且基于硬件的安全協議可解決基于第三方的可信計算、遙控/感芯片的開啟等問題。

3 計算機硬件設計的安全策略

綜合上述分析,作者針對計算機硬件設計提出如下安全策略:

3.1 內置安全確認

在計算機硬件中內置安全確認無疑對保證計算機數據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原理如下:在制造計算機芯片時,通過將PUE技術與EPIC技術結合來對計算機硬件的IP進行保護。其中,EPIC技術是一種針對IC設計理念的技術,即先利用EDA工具來得到所需的物理版圖,再采用PUE技術來繪出以芯片變異為基礎的PUFIC,最后再通過與加密的IC管理員版權促和來生成檢測秘鑰。實踐表明,采用上述設計理念繪出的加密型驗證模塊可通過保護IC版圖來保護原始模塊,從而實現對計算機硬件的安全進行保護。

3.2 外置輔助安全檢測裝置

外置輔助安全檢測的方案采用了RAS技術,即先由秘鑰管理中心制作一對秘鑰(私用、公開秘鑰),并用公開秘鑰來保護計算機數據信息的安全,最后再通過安全芯片與秘鑰存儲器驗證來共同組成外置輔助安全驗證裝置,其中秘鑰存儲器保護的對象是私用秘鑰存儲的數據信息,即在檢測時,可利用RFID來對芯片內的電路數據信息進行讀取及對芯片的安全進行驗證,進而保護數據信息的安全??傊谟嬎銠C硬件中外置輔助安全檢測裝置可通過秘鑰管理來保護計算機硬件的安全。

3.3 計算機硬件開發中的安全設計

關于計算機硬件設計的安全問題,內置安全確認和外置輔助安全檢測裝置都屬于技術層面的策略,但很顯然,這一問題并非僅為技術性問題,因此還應從硬件本身來考慮問題,即分別從下列三個方面來將安全設計貫穿在計算機硬件開發的全過程:(1)目前,計算機硬件的開發者普遍看重的是硬件的性能和質量,卻忽視了安全保護的問題,這極易使計算機硬件設計出現安全問題。對此,應通過培訓教育來提高計算機硬件設計者的安全保護意識。(2)為了保護用戶的數據信息安全,在計算機硬件開發中,應對硬件的安全性能有所側重,具體應著手于內設與外設層面,逐一完成對硬件的安全設計。(3)一般來講,在計算機硬件設備設計完成后,既要測試其性能和質量,還應評估其安全性能。其中,在評估計算機硬件的安全性能時,應著手于輸入/出設備、存儲設備,從而提高計算機硬件的整體安全性。

3.4 改進計算機硬件安全設計技術

與信息竊取技術相比,計算機硬件安全技術的發展存在滯后性,這將對計算機數據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對此,應從如下方面進一步改進計算機硬件安全設計技術:(1)從計算機硬件安全設計技術的現狀出發,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從而提高計算機硬件設計的安全性能。(2)健全計算機硬件安全技術體系,即進一步密切計算機硬件之間的聯系及在技術上的交互,從而實現對硬件安全的保護。(3)改進計算機硬件安全技術,其中較為前沿的技術包括量子、光學和生物計算機硬件,且這些技術的應用在保證硬件數據信息安全上提供了更為周全的思路。

4 結束語

經過多年的研究,計算機硬件的安全性能有所提高,但在硬件設計上的安全問題仍是影響計算機數據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鑒于此,作者通過查閱資料和結合工作經驗,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一是在計算機硬件中內置安全確認來保護計算機硬件的IP;二是在計算機硬件中外置輔助安全檢測裝置來保護硬件的數據信息安全;三是將安全設計理念貫穿在計算機硬件設計的全過程,并對硬件的質量、性能和安全進行統籌考慮;四是改進計算機硬件安全設計技術,并進一步完善硬件設計安全技術體系??傊?,計算機硬件設計的安全研究是維護用戶切身利益的要求,也是促進整個計算機行業健康發展的選擇,因此應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聶廷遠,賈蕭,周立儉,等.計算機硬件設計安全問題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2,10:17-19.

[2]梁丁.計算機硬件的設計安全探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110.

[3]陳興欣.計算機硬件設計安全問題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6:232.

[4]阿布都維力?阿布都米吉提.計算機硬件故障與維護研究[J].通訊世界,2015,6:58-59.

篇10

關鍵詞:高校;實驗平臺;核算

一、高校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必要性

高校的實驗技術公共平臺是指在高校,以學科研究工作中方法學的共性為基礎,把各學科實驗研究中可共同使用,價值較高、大型精密儀器設備集中管理、使用、開展有償服務的一種充分利用儀器設備,提高使用效率,節約科研成本的使用方式儀器。

目前,高校儀器設備的擁有量是比較大的,少的幾千萬,多則十幾個億。如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用率,避免重復購買和閑置,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是很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從高校儀器設備的管理上看,目前存在著一些問題。

1.重復購買。由于各個學科單位只考慮自己使用的方便,而在一些高校存在著對某項儀器重復購買的現象。特別是10萬元以下的儀器設備,由于經費來源使用的是學科的經費或個人課題專項經費,而在經費的使用方面缺乏制度上的硬性規定,學校的主管部門審批也就十分容易,所以常出現重復購買的現象。例如,幾萬元低溫冰箱、二氧化碳培養箱,在各個學科更是常見。至于十幾到二十萬的酶標儀儀器,汕頭大學醫學院就有13臺之多。

2.使用率并不高。儀器設備由各學科自行購買,使用權歸小單位,因而缺乏全局觀念,則常限于本學科的研究與個人課題的使用。而其他學科或課題組需要使用要憑借個人的關系,也缺乏適當、合理的安排。使用率究竟如何,也極少有人去考核。近年由于高校引進人才的需要,不惜為一些引進的人才購進專用貴重的儀器設備,有價值幾百萬元,但由于某些原因,人才流出,購進的儀器長時間閑置,十分可惜。如汕頭大學醫學院十幾萬元以上的超低溫冰箱就有5臺,是否有此需要,有無閑置,卻無人常去過問和檢查其使用的情況。

3.沒有詳細進行經濟上的核算。各個學科和課題組科研人員著重考慮科研工作,出數據,出文章,而較少仔細進行核算??蒲械闹鞴懿块T只重視出科研成果,而輕經濟核算。目前的高??粗乜蒲谐晒?以學術水平和科研論文的發表作為業績考核指標。各學科同樣是側重業績,并經常呼吁學校應對科研給予大力支持,課題給予配套經費。至于水電費的核算、維護費用、管理人員的費用,等等,無從查核,或只是象征性的扣點水電費。貴重儀器設備只有簡單的使用時數登記表。

以上可見,如何充分發揮學校的儀器設備的作用,提高使用率,防止資源的浪費,取得資源的共享與更好的效益,是科研經費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構建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幾種模式

從目前高校的情況看,實驗技術平臺的構建主要有幾種形式

1.以學科(或學科群)為依托的組建模式。筆者認為,這種形式必須依據學科特點及需要,平臺大中型設備分別依托相關學科投入(或學科群),制定統一嚴格的管理、運作和考核制度,全方位為學科、全院、全校各學科提供實驗技術服務。適當地開展對外服務。從汕頭大學醫學院的情況看,屬于規模比較小的院校,所處的區域高校較少,地區的經濟和工業、科研并不十分發達,所以采取的就是這種以學科群投入的模式。并于2008年7月出臺了文件,設立分子實驗室、分析細胞實驗室等三個公共技術平臺。在2008年9月又出臺了《汕頭大學醫學院貴重儀器設備開放管理條理》,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促進汕頭大學醫學院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2.以學校投入為主的組建模式。儀器設備、場地,全部由學院或學校投入,人員直屬學院或學校,主要購買較大型的又比較普遍實用的貴重儀器設備。同樣制定統一嚴格的管理、運作和考核制度,為全校服務并積極開展對外服務。

3.聯合社會力量共建的組建模式。有的高校處于省會等較大的城市,與中央各有關部門或省相關部門或大型企業有著較好的聯系,雙方協作,互利互惠,建設相關的實驗室技術平臺,依托學校的科研力量,與企業合作,開展社會服務。例如,內蒙古農業大學與蒙牛集團共建的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科技園光電實驗室與入園的企業共建等,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三、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經費收支核算方式

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的核算,以上述的幾種構建方式分開進行。除聯合社會力量的形式比較復雜外,目前高校實驗技術公共平臺主要是學科群投入或學校投入的模式構建,因而這兩種核算方式最為普遍。由此,本文主要是探討學科群或學校投入的核算方法。

從總體上看,核算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如何進行各個項目各種儀器明細的分開核算,應由財務和主管部門進行協商,取得共識,原則是維護學校的利益,即在有較多收入的情況下,學校得大頭,部門得小頭。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勤儉節約,合理收費。

1.收入的核算。所有的收入按部門或各個小組進行核算,納入財務部門統一管理。主要核算各項儀器設備開展對內、對外檢測、觀察等的收入。平臺的構建主要是以為學校的科研服務為主,在此基礎上,為充分發揮儀器設備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可以逐步考慮對外服務。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開展對外服務有利于該地區的科研工作的發展,加強交流,提高學校的科研能力和高校的知名度。但畢竟內外有別,收費的標準應高于成本,我們認為,對外的收費可較校內的收費提高100%~30%。每個項目的實驗收費標準,由實驗平臺的負責人根據成本核算提出方案,然后各有關部門進行研究確定,報有關部門審批,并在實踐中給予逐步完善。

2.成本的核算。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的成本,主要是包括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的薪金、水電費、儀器設備的購買、耗材的支出、維修費的支出等。

從成本核算上看,還有一個儀器設備折舊的問題,但是一些貴重儀器的價值昂貴,其分攤后的費用如加入成本進行核算,那么,成本將是很高,例如,汕頭大學醫學院進口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需約240萬元。假如電子設備的使用年限為5年(新制度規定才3年),按平均折舊法計算,每年約為48萬元左右。由學科投入經費購買的,學科來分擔折舊的費用,負擔將過重。如是由學院投入的,一般使用的是專項資金,例如“211工程”公共服務體系項目的資金,從核算上無需提折舊。因為根據《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規定,目前高校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所以我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特別是對剛剛起步構建實驗技術平臺或業務量不是太大的高校,可以暫時不提折舊。

(1)管理人員薪金的核算

公共平臺的建設主要是學科群投入的,則以學科群或學科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管理者、技術骨干的基本薪金,應該由學校負擔,其獎金應視管理者的業績而定。其他的輔助技術人員,其薪金、獎金應由學科負擔。由學校負擔主要的管理人員的薪金,是從考慮扶持學科的實驗技術平臺考慮,特別是剛剛起步或收入不多的院校,目前還是應以這種方式較好。如是由學院投入建設為主的,管理者、技術骨干、輔助人員的基本薪金,應該由學校負擔。其獎金應視業績而定。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在以學校投入為主的運行模式中,管理負責人在應聘此崗位時,也應自己提出一些方案與建議,對此問題供領導決策。我們可以采用兩種方法:第一種以每年的純收入(扣除應有的成本)或工作量作為一個基數,超過部分的純收入40%作為管理人員的獎金。例如,電子顯微鏡的觀察費,假設以每年的純收入基數為10萬元,實際純收入為13萬元,超過的3萬元,按分成的方法計算獎金;第二種以總收入為核算的,則扣除成本后,純收入同樣按分成的方法計算獎金。

儀器設備消耗性物資、維修和水電費等的核算。作為公共的平臺,其開展的項目實驗所需的試劑及耗材由誰申請的實驗,誰負責的原則。其耗材可以自購,也可以由實驗室購買,并按實際給予核算。日常的儀器維修,以一個標準的基數為原則,例如,單件材料為5000元,由實驗平臺負責,并攤入當年的成本核算,5000元以上至1萬元以內的在實驗平臺的發展基金負責,超過1萬元的由實驗平臺負責人寫出書面報告,經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提出意見,由學院領導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學科負責或由學?;驅W院負責支付。水電費的核算,我們采用安裝電表,按實際支出數核算,計入當月成本,并返納給學校。稅金的核算也應同步進行,當高校開展服務有收入之時,應注意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領取統一的發票,辦理稅務登記,按規定進行納稅。

3.結余的核算。收支相抵后,結余資金的處理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利潤的分配。利潤的分配,應考慮學校、學科群、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之間的利益,如在執行上述分成即學校得三成,學科得三成,管理人員得四成。利潤分配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最主要的是應視業務發展的情況,在剛起步時,管理人員的獎勵可適當提高,當規模越來越大,收入越多,應注意適當調整分配的比例。

(2)建立基金的核算。在上述的利潤分配后,歸屬學科或學校的利潤,應建立專項基金,作為購買大型儀器設備或大維修之用,用于實驗技術平臺的再發展。

四、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存在的幾點問題

1.人才的問題。構建實驗技術公共平臺,目前最大的困難仍是管理負責人的人選問題。這個問題在規模不大的院校,尤為突出。從總體上看,負責人必須技術比較全面,大公無私,協調能力較強,總體素質較高,能全心全意為學校的各個學科服務,而不是為自己的課題服務。因此,應公開招聘,選出比較優秀的人才來承擔平臺的負責人的工作。但作為學校,其本人如何進行年度考核,應另制定相關的規定。

2.平臺是否能維持自收自支的問題。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要維持自收自支,從內部看,必須提供優質服務和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其收費合理,并且高校的規模較大,能提供全面的實驗檢測和觀察項目。從外部看,必須有一定的特色,在區域上位于較大的城市,有較多的科研單位和企業作為依托,開展對外服務的業務比較多,收入資金達到一定的規模,否則,較難辦到自收自支。但是,由于學校規模、特色、科研能力及所處的區域的條件的限制等因素,技術平臺的發展與創收會受到一定的制約。所以,依靠學校的投入主要的設備與大項的維修,還是比較重要的,使學科的科研工作得到扶持與發展。筆者認為,作為高校的實驗技術平臺,主要是為學校的科研服務,資源合理配置、達到共享,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其次,提高科研的層次與擴大學校的知名度。所以應綜合考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3.關于與企業共建的科研成果如何歸屬與分配的問題。與企業進行共建實驗技術平臺,在進行實驗之前,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科研成果歸屬、第一作者的署名、專利權等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共識,簽署有關的合同,以免日后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4.注意進行對技術平臺的宣傳。實驗技術平臺投入使用后,應注意把有關的儀器設備名稱、開展服務的項目、技術力量的水平等編印成冊,分發給附屬單位及社會上有關單位,并利用網絡、甚至新聞媒體開展宣傳、報道。開拓更多的合作項目與交流渠道。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Z]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12號,2007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