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文化范文
時間:2023-04-03 01:3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綜合文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利用文化活動中心的電化教育場地和文化共享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活動,提高群眾各種素質和致富技能,使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的熏陶,從而培養造就一大批有夢想、懂經營、善管理、愛科技的新型農民。
盡管文化部制定了《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省市縣也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加強了綜合文化站建設。但是,綜合文化站的職能作用仍然不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這里邊既有管理體制機制不順的問題,也有角色定位不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管理體制問題。由于《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缺乏剛性的約束機制,難以保證文化站人員不務正業、當雜差使用。文化站上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下受當地鄉鎮政府的直接領導,導致管理體制不順,文化政令不暢,行政干預較多,嚴重影響自身職能的發揮,影響文化站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建設。二是專職專用問題。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干部常年充當鄉鎮干部和文化員的雙重角色,長期承擔鄉鎮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務,很難履行文化工作職能,很少有精力去考慮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產生了文化專干不專的問題。一些鄉鎮隨意變動文化站干部的崗位,有的則長期在編不在崗,更有甚者,個別鄉鎮連文化站長都是身兼數職,人員不穩定,結構不合理,致使文化站干部常常不務正業。三是職能錯位問題。一方面服務職能泛化。鄉鎮綜合文化站就像一個小文化局,管了大量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很多需要垂直部門解決的問題,上級文化部門卻要下指標、定考核。另一方面管理職能弱化。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權力層層上劃,而責任層層下壓,文化部門的工作任務層層加碼,導致權力與責任不相稱,在實際工作中鄉鎮綜合文化站往往只負責任,沒被賦予權力。四是管理考核問題?,F階段,各地鄉鎮綜合文化站實行的是“條塊并重、雙重管理”運行模式,表現在管理考核上重行政工作、輕文化活動,重陣地建設、輕文化服務,重量化指標、輕結果運用,從而導致鄉鎮文化站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開創性普遍不高,熱衷于得過且過,應付了事。
3.強化綜合文化站職能作用的幾點對策
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程中,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要在辦站理念上實現從單一功能向綜合功能轉變、從單向供給向雙向互動轉變、從看門守站向開門辦站轉變,必須要在理順管理體制、完善運作機制、發揮服務作用、加強自身建設上下功夫、找出路、求突破。
3.1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
要進一步明確鄉鎮對綜合文化站在人員編制、經濟待遇、硬件建設、日常維護及經費保障等的行政管理職能,進一步強化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對綜合文化站的隊伍管理、業務指導和專業化建設職能。要通過鄉鎮綜合文化站法人登記,賦予獨立法人主體資格,確定一名專職的文化站站長為法人,使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專職專用,分工明確,并在人員調配、計劃制定、經費使用上有更多的自。進一步落實文化站法人地位,對規范文化站標準化建設、強化文化站服務職能、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2進一步完善運作機制
一是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根據文化站年度考核辦法,分解任務到人,量化細化職責,文化站站長要與鄉鎮政府和縣市文廣局分別簽訂目標責任狀。二是推行項目管理。為化解文化站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服務效能,對全年工作計劃推行項目化管理,把任務量化到人,落實責任,年終考評。這樣,既便于跟蹤工作進度,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實行激勵機制。以文化站考評定級和創建文化強鎮為載體,對星級文化站和優秀文化員進行表彰獎勵,并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宣傳,以提高文化人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年度考核為依據,注重實績,獎勤罰懶,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先進評比、職稱晉升、人事調動的主要依據;以展示展評為動力,通過文藝作品創作、表演的評獎,出戲出人出精品,以此來激勵文化員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3.3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
改革文化站人員錄用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公正、健全的從業資格制度,對于新招錄文化站人員,建議采用先面試后筆試的辦法,重點錄有具有藝術類專業知識的高校畢業生,或者直接向社會上招收有文藝特長的專業人員充實到文化站隊伍,逐步扭轉鄉鎮文化站人員學歷偏低、特長欠缺、輔導不強的狀況。同時,全面加強在職文化員隊伍建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組織文化員才藝大比武活動,形成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競爭態勢。建議省文化廳出臺政策鼓勵在職人員通過崗位培訓、學歷進修、繼續教育等形式,提升專業素養和學歷層次,逐步形成以大專以上學歷、中高級職稱為主體的文化站專職干部隊伍。
3.4進一步發揮服務作用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應突出綜合文化站的主導地位和主體作用,制定綜合文化站的服務標準和業務規范,完善服務公示制度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一次性向農民群眾告知開放時間、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認真做好現場咨詢、窗口接待、場所引導內容講解等服務工作,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站工作人員要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樹立“群眾第一”的服務理念,堅持“普遍均等”的服務原則,在服務中完善規范,在規范中提升質量,使廣大農民群眾在免費開放服務中享受文化、豐富人生、得到實惠。
3.5進一步拓展管理范圍
篇2
關鍵詞 :中國畫 綜合表現 文化屬性 表現形態
當代藝術的多向性發展,逐漸顯現了綜合表現觀念的特殊魅力。打破傳統束縛,突破表現困惑,就需要立足于綜合表現的認識觀念上,走出畫種的狹隘認識,在廣義的文化屬性認識中,拓寬審美視域,推進其表現形態的現代性發展。
“中國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畫種,秉賦著濃郁的文化特性和獨特的精神意蘊。然而,無論是出于國際間、區域間的文化界別需要,還是民族意識的文化自覺,“中國畫”概念的指涵,即是包括“文人畫”在內的“卷軸畫”傳統。盡管徐悲鴻的改良主義,使其具有了“面對現實、再現生活”的表現功能,但單向性的表現觀念,仍無法使其擺脫傳統規則的束縛和形態表現的困惑。
上世紀80年代的現代藝術思潮,使中國畫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實驗水墨”畫派的產生與引自日本的“綜合材料”表現體系,雖然出于藝術發展的現代自覺,但尚缺乏自身文化傳統的深入認識和文化屬性的秉賦。
綜合表現的認識觀念,是基于原發性美術形態的實物結構和文化屬性認識,來喚起文化意蘊和精神表現的,材料技術的認知,實驗方法的運用和綜合表現手段,為多向性表現形態的摸索,提供了多重可能性;它所觸及和引發的多向性思維方式,個性主體的表現精神,使形態表現的現代意識自覺,獲得多向而廣闊的自由空間。
單向性認識觀念的束縛和表現困惑,來自于傳統的畫種規則,最鮮明的兩個例子就是古典寫實主義和傳統卷軸畫體系。打破觀念束縛,就需要走出畫種的狹隘認識。美國當代藝術家路易斯·內韋遜說道:“盡管我們淡化規則,但我們也知道,好的藝術是打破規則的?!?/p>
工業革命觸及和引發的觀念認識,徹底改變了藝術的發展方式?,F代藝術的自覺性變革,使傳統“學院派”的單向性表現觀念受到猛烈的沖擊,個性的解放和充分自由的表現,在形態表現上產生了橫向的放射式發展?,F代藝術的平面自覺意識,不僅在形式構成體系的建立上,而且在表現需要上,發現了古代各種美術形態的價值存在,原始的、宗教的,包括民間、兒童和瘋人藝術,均納入現代藝術家們的審美視域。隨著現代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的認識觀念不斷發生著快速而重大的改變,繼現代主義而起的后現代主義,更寬泛地容納了包括寫實主義在內的一切藝術形態,這使國際間、區域間不同文化屬性的藝術,在多元發展方式中,獲得了自身形態的多向性探索和現代性文化自覺。
現代藝術的平面自覺與“卷軸畫”的平面屬性,有著更直近的內在關系,然而卷軸畫體系因缺乏現代藝術的形式構成基礎,致使其表現形態束縛于臨、仿傳承方式中。筆墨表現與材料工具的傳統屬性關系,嚴格束縛于包括寫實主義在內的單向性表現觀念,這使中國畫表現形態的現代性轉換充滿束縛和困惑。
基礎決定觀念,觀念決定表現形態。我們有理由認為,形式構成體系基礎上的表現觀念,是實現中國畫現代表現形態的認識基礎,打破傳統束縛,突出表現困惑,就需要在現代基礎的認識上實現觀念的轉換。
形式構成基礎與實驗表現方法是現代藝術帶來的重大成果。認識觀念的重大改變,使現代藝術家們在形式的需要中,找到諸多驚人的發展。那些原始、原發、原創性的眾多形態跡存,那本于文化屬性的實物結構表現,為綜合表現的多重需要,提供了豐富的實物參照。
“中國畫”概念的廣延,是實現其表現形態現代性轉換的重要前提。相對于“卷軸畫”傳統形態,中國畫的現代性發展,就要建立在以文化屬性為基點,以卷軸畫形態與綜合表現形態相并存的發展方式上。廣義中國畫的現代指涵,就是基于民族文化立場的多向性形態的發展方式。
綜合表現形態是以材料認識、實驗方法、形式的物質結構和文化屬性的認識觀念為基礎的。也就是說,中國畫的綜合表現形態,需要立足于自身文化屬性及其形態的充分認識上,從形式、形制到符號、造型;從材料技術到表現手法,在實物的發現和實驗的表現方式中,觸及精神意蘊的表現思路,引發表現形態的多重可能性。
實驗手法中喚起的精神和想象,由材料認知引發的復合技術手段,使二維平面的形態表現拓展為立體多維的實物結構形式。藝術家的想象力、創造力獲得空前的解放,這也使個性主體的表現需要產生了對文化內蘊的認識渴求。綜合表現的認識觀念,經由物質結構性的形態探索,在更深層面上實現了文化屬性多重表現。那么,綜合表現中的文化屬性認識,就成為中國畫現代表現形態中最根本的立場和出發點。
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為我們保留了極豐富而完整的歷史實物資源,那蘊藏其中的濃郁文化氣息,感知不盡的藝術特性,不勝枚舉的實物形態、材料技術和表現手法,均滲透著綜合表現所需要的文化精神和意蘊趣味。文化屬性的內秉和精神意蘊的表現,就是現代表現形態探索的審美核心。美國藝術家戴維·史密斯說道:“在沒有任何傳統的藝術中,什么也不會有?!睙o論是二維平面的還是立體多維的形態,或是材料技術和表現手法,都需要源自文化屬性的深入認識和現代性領悟。
國際文化圈中的多元發展方式,越來越顯示出不同文化屬性內秉的特殊價值和地位。然而,文化屬性的現代語言方式,需要通過多向表現形態的引發,才能獲得現代性的充分表述??梢哉f,中國文化特殊的魅力遠大于其現有的形態發展,“中國畫走向世界”的呼聲,盡管出于自身文化特性的意識自覺,但人們對其現有的表現形態尚缺乏足夠的現代性認識。
綜合表現的文化屬性認識,決定著其形態的內蘊精神;中國畫的形態,就需要在堅定的文化立場和文化身份意識上,以廣義中國畫的現代指涵,認識和研究多種多樣的傳統美術實物資源,以觸及綜合表現的多重需要。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始的就是現代的”,正由于現代多元化的發展需要,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才能在現代表現形態的探索中實現形態上的橫向展開。中國畫的綜合表現形態,就是在實驗方式的探索上,向自由而多向的廣闊空間推進,在國際多元化的發展方式上,實現同步或超越發展。
參考文獻 :
篇3
論文關鍵詞:歷史文化保護區;市政基礎設施;管線綜合設計;北京市
前言北京,正如梁思成先生所歌頌的一樣,是“古代中國都市發展的結晶”。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分三批劃定了40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其總面積占舊城總面積的40%。
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研究工作由市規委組織規劃院、市政管委、市政管理處、市政院、市自來水集團、燃氣集團、供電公司、路燈管理處、通信管理局、通信公司、歌華有限等十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筆者參與了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南池子試點片的市政工程綜合設計。
l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概況
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包括南池子、東華門大街兩個片區。該區位于舊皇城內東南部,北起東華門大街,南至長安街,西鄰故宮后河和勞動人民文化宮,東接南河沿大街。總面積34.5hm,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30.2hm2,建設控制區面積4.3hm2,現況居住用地19.92hm2,區內自然院落600多個,原有居民4351戶,戶籍人口9130人,人口密度為265人/hm2(圖1)。
1.1路網交通狀況及文物古跡狀況現況南池子大街為機動車由南向北單向行駛,東華門大街和南河沿大街機動車雙向行駛。街區內部有大小胡同17條,死胡同多且曲折,有場地臨時建筑,不能滿足消防車、緊急救護車的通行要求。保護區內大部分為舊城形式的四合院及部分后建的居民住宅,區內還有普渡寺、皇史殘、普勝寺等文物保護單位及市政協、市房管局、歐美同學會、東城商業學校等單位,具有一定車流量。
1.2市政設施狀況街區內的現況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基本配套齊全的建筑物只占2O%左右?,F況雨污合流,合流管經常出現堵塞;現況無暖氣、天然氣管線。
2市政基礎設施設計概要街區內部市政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是小區規劃實現的重要環節。
2.1道路交通設計概要根據規劃,結合拆遷,滿足道路交通和市政管線布設需要。
(1)道路橫斷道路橫斷面寬度不小于3m,由于道路寬度較窄,為方便道路雨水排除,道路路拱坡度采用1.5%,一面坡,兩側設置平緣石,較低一側設雨水口。道路兩側除保留原有樹木外一般不設綠化帶,不設人行道。胡同內道路寬度為3~6m。
(2)道路控制標高建筑室內地坪標高高于院落外地面0.3m,豎向設計參照現況道路標高完成。
2.2市政管線設計概要市政管線設計本著“滿足居民現代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保護歷史文化”的原則,合理布置市政管線。因道路較狹窄,不考慮敷設中水管線及熱力管線,居民采用燃氣采暖或電采暖。該工程中市政管線有:雨、污水、給水、燃氣、電力、電信、有線及路燈纜等八種管線。
2.2.1給水根據試點片周邊現況給水管線情況,擬從南池子大街及南河沿大街兩處引入給水,對寬度小于4m的胡同采用DN100給水管,其余采用DN200給水管。DN100給水管小區內每個路口均需設置消火栓,消火栓可置于路口附面布置不太緊張的地方。另經調查,普渡寺院內本身已設置消防管道及6個消火栓,其中4個消火栓分設于普渡寺院內四角,普渡寺內消防既可相對獨立,又可與其四周居民區消防相結合。
2.2.2雨水根據《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危改試點片外部市政工程排水規劃方案》,該街區屬于御河下水道的流域范圍。將該區雨水分東、西兩個方向分別經普渡寺西巷、燈籠庫胡同及磁器庫胡同等,最終排入南池子大街現況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現況御河下水道內。確定街區內雨水排除以管道為主,路面徑流為輔。雨水管線設計參數:重現期P=1a,徑流系數=0.70。道路橫坡采用1.5%,一面坡向,管道位于道路單面坡的內側,雨水口串聯。根據《恢復菖蒲河(金水河~南河沿大街)工程規劃》以及《菖蒲河公園市政工程雨污水設計》等相關資料。對街區外部的市政雨水管線進行了合理的改造方案設計。
2.2.3污水根據相關規范,南池子試點片內生活用水定額采取240L/cap/d(平均日),澆灑道路、綠地和其它市政用水按綜合生活用水定額的20%考慮,則保護區內人均綜合用水定額為290L/cap/d。污水定額按用水定額的85%考慮。根據該街區內規劃的居住人口數量進行污水量計算,D300管道可滿足污水排除要求。
由于道路狹窄,化糞池及進水管置于院落內。小區內污水管管徑為D=300mm,污水經普渡寺西巷、燈籠庫胡同管排人南池子大街現況D=500污水管內。
2.2.4電力電力設計最終方案在試點片的北部和南部建設兩個地下變電室。根據市政府決定,以架空纜線全部人地的原則,采用直徑為10~150管道。
2.2.5電信、有線電視電信:由燈籠庫胡同自西向東引入,為12孔,交接箱設在燈籠庫胡同東北角的設備用房內,交接箱后電信按6孔設計。
有線電視:區域信號由磁器庫胡同引入,交接設備設在燈籠庫胡同東北角的設備用房內。有線電視按2孔設計,與電信置于同一位置。
2.2.6照明路燈纜埋設最淺,一般置于道路側邊距建筑物0.3m的位置,埋設在建筑物基礎之上。
路燈的設置可考慮采用。a.掛墻形式;b.在院落門及建筑凹處設置燈桿;c.在道路側邊設置燈桿。
2.2.7天然氣未考慮熱力管的引入,居民可利用燃氣或電進行采暖。
設計天然氣中壓管線從南池子大街由普渡寺西巷接入該設計區域內。在普渡寺西巷A區的西側設天然氣調壓箱。經調壓后的低壓天然氣引至各使用點。
3市政工程綜合設計中的特殊處理
該市政工程綜合設計中采用的規范主要是《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及《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鄉規劃部(建標[2002]179號)。
3.1實施目標與原則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基礎上盡量減短各種管線在道路上的鋪設長度,但仍導致部分管線之間的距離低于規范要求。對于違反規范要求的情況需要經過研究論證,以便于保證將來運行管理的安全性。論證著重于管線間距、檢查井尺寸以及市政站點等三方面,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由于該工程中道路狹窄,在綜合設計中除遵循一般的原則外,在管線綜合設計中還遵循了以下原則:(1)污水由于埋設最深,置于路中設置,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具有抗滲、抗漏能力較強的塑料管或膠圈承插口混凝土管,并使用砂基礎。
(2)雨水排除采用管道形式,一般靠路邊設置,且埋設較淺。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塑料管或膠圈承插口混凝土管,采用砂基礎。
(3)路燈照明在“難于安裝燈桿的狹窄街道宜采用懸索布置”方式或墻掛布置方式,盡可能不設燈桿。
(4)電信與有線統一合槽布置。
(5)給水設置消火栓,消火栓井內徑一般按1200mm考慮,若平面位置很緊張而又必須設置消火栓時,要求其井徑縮小一號。
(6)燃氣按市規會【2002】271號“關于研究燃氣規范中有關問題專家論證會議紀要”執行外,在燃氣管線距給水管線及電力纜較近處,遇消火栓井、給水閘井或電力檢查井時,燃氣管線需做局部調整或加套管從井室中穿進。
3.2重要節點研究為了滿足居民現代生活的需要,該工程中布置了多達8種市政管線。由于道路狹窄,部分管線無法滿足建設部《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鄉規劃部(建標【2002】179號)和《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所規定的管線之間及其與建(構)筑物之間凈距的一般性規定的特殊情況。
3.3檢查井尺寸(1)污水檢查井:一般為內徑900mm的檢查井。
(2)電信檢查井:大部分按900mm×1200mm考慮。
(3)電力檢查井:由于電力檢查井較大,部分雨水管線需要走電力檢查井井室上方;E區電力入戶處檢查井平面尺寸比較緊張,檢查井需要縮小。
3.4市政站點燃氣調壓箱位于普渡寺西巷、A區西側。按燃氣設計要求,調壓箱距建筑物凈距應該不小于4.0m,距道路凈距不小于2.0m。該工程無法滿足規范距離要求,采用設置防爆墻以保證安全。
4針對具體問題采取的措施
(1)本次項目的占地面積約6.4hm。其中A~K共11個區的施工先于或同步于市政基礎設施的施工。
地下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的關系應保證施工、管理及維護,為此各種管線與構筑物及管線之間最小水平凈距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管線的性能、埋深、大小、管材以及管線的施工順序和方法、土壤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物基礎深度等因素有關,國家特做出了有關規范和規定。管線在街道平面位置的占地的深度,大多由它們的檢查井斷面大小決定?!冻鞘泄こ坦芫€綜合規劃規范》中指出:工程管線之間及與建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當受路寬度、斷面以及現狀工程管線位置等因素限制,難以滿足要求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安全措施后減少其最小水平凈距。為此,本管線綜合設計以城市管網總體規劃和各項管線工程設計方案資料為依據,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經各級有關部門協商同意,局部做了調整。新晨
(2)由于該街區內道路狹窄,市政管線種類多,為保證市政管線的安全鋪設,雨水的排除與道路設計進行了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地勢以減小管徑,盡量利用地面徑流、雨水口串聯等形式以節約水平空間。
通過多種雨水排除方案的比較,確定將該區雨水分東、西兩個方向分別經普渡寺西巷、燈籠庫胡同及磁器庫胡同等,最終排入南池子大街現況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現況御河下水道內。由于街區道路狹窄,化糞池及其進水管與具體設計的建筑設計商榷,置于院落內。
(3)在H、J區有地下停車庫,出入口分別設在普渡寺的東南和西南墻外,并設有螺旋車道出入口。螺旋道外頂最小覆土約1.12m,部分管線設于螺旋道上部通過,綜合設計中盡量避免大管徑管線及埋設深的管線穿行。
(4)將電力規劃設計方案中的設有8個箱式變壓器的方案與電力設計商榷,確定為南、北側各設變電室一座,并在普渡寺西巷設總地下電力管道。由于電力線纜在安裝上的技術要求,變電室電力管道要分別設兩層,在進入變電室前需設站前井,該種站前井(該工程中又是三通井)在地下井構筑物中是最大最深的一種。為此在安排管線的平面時,盡量避讓電力站前井的位置。
(5)將電信及有線電視同路由鋪設,即同位不同井。
(6)因該工程中道路寬度為3~6m,其水平位置緊張,管線安排較緊湊,如遇井室與相鄰管線沖突可局部調整或從井室上方穿過。
(7)管線綜合中只考慮了路燈纜的位置。路燈的安裝方式及位置由路燈管理處根據道路實際情況及照明要求等相關規范,靈活布置。
5專家論證意見
為了既滿足居民現代生活的需要,又做到安全可靠,北京市規委和東城區房屋管理局先后于2003年1月l6日及3月8~9日兩次組織專家,對上述管線水平間距、檢查井及市政站點進行了充分論證。
(1)管線采取工程技術措施后,適當調整凈距是合理可行的,其管線布置滿足施工、運行的安全要求,可作為開展試點片市政工程規劃設計的依據。
(2)優先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a.建議燃氣管道采用聚乙烯PE管(無熱力管線條件下)或鋼管(鋼管應提高防腐等級),增加壁厚、減少接口數量,局部加套管或隔墻以及加強質量檢驗等有效措施。
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93》(2002年局部修訂條文)5.6.3條規定,調壓箱(柜)選址可行。
b.建議普渡寺西巷
四、普渡寺西巷五供水管線進一步優選管材,優化設計。應加強建筑物工程防護,確保供水管線安全運行和建筑物安全。
C.建議電信、有線電視等管道采用UPVC管材,統一路由,綜合布管。
(3)專家認為,在今后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改造過程中,市政規劃應與建筑修建性詳規同步進行;應及時總結經驗,形成相關的設計、施工、管理規定,指導其它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改造;應統一組織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管理、設計與施工。
通過兩次專家論證,原則同意我院所做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試點片市政基礎設施綜合規劃方案,采取有效工程技術措施保證市政管線及建筑物安全。
6工程建設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在北京市規委、東城區房屋管理局、各專業設計主管部門及施工單位的通力合作下,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試點片的市政基礎設施的施工得以順利進行。整個工程實施過程中體現出了團結致、協同作戰的精神。2003年5月開始動遷,2003年8月正式入住,使用期已達一年之久,社會各方面評價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北京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試點片危改工程建成后,區域內部以普渡寺為核心,形成環路,消除了斷頭胡同,車行順暢。
各種管線均接入住宅,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各種站點位置安排合理,達到了設計效果。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l0日北京下了罕見的大雨,由于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雨水管線設計的合理性,區內道路使用正常,未見大量積水。
7結語
篇4
Combining elements from traditional sichuan architectural styles, the complex embraces tradition and modern lifestyles as heritage blends effortlessly with a contemporary shopping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complex introduces an abundance of lanes, courtyards and plazas into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where shoppers and diners will mingle with workers and visitors.
pinnacle one, the international Grade-A office tower, is situated in dongda street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wall street of western China”. Combining the expertise of Make from the UK, hdA from France and LpA from Japan, pinnacle one will offer a high-quality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premium office users. pinnacle one comprises of a 200-metre high main tower and 3 podium buildings. the main tower has 47 floors above ground with typical floor area of approx. 2,000 sqm and a clear ceiling height of approx. 2.8 metres. the main tower is also equipped with schindler s7000 high-speed elevators with advanced destination control system, as well as fully-fitted office interiors. Lifestyle amenities like causal dinning and supporting services to offices will be available on basement level 1. Basement level 2 to 4 will provide approx. 500 car parking spaces. savills, th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property consultant will provide quality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s to the pinnacle one.
大慈寺文化商業綜合體由遠洋地產和太古地產在繼北京頤堤港之后再度聯袂打造,位于成都中心區域錦江區,緊鄰被譽為“中西部第一商業街”的春熙路購物步行街,并將與地鐵二號及三號線交匯站春熙路站對接。綜合體規劃總建筑面積約39萬平方米,提供共300家零售店鋪及餐飲選擇的時尚購物街,一家由太古酒店經營與管理、擁有100間客房的都會風尚酒店,服務式公寓以及一座銷售型甲級辦公樓睿東中心(Pinnacle One)。項目預計于2014年起分階段開幕。
篇5
一、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漆藝教學多元發展
在文化創意產業下,漆藝產業的市場正在不斷擴大,一方面,不斷地更新內容和表現形式,豐富產品種類和風格,并將創意的思維和理念轉化為新的產品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漆藝的內涵和價值;另一方面,漆藝的創新融入了現代社會的一些新的元素,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拓寬了市場空間,實現資源和優人和凝聚。這必將對高校漆藝這種傳統藝術帶來沖擊和影響,同時也給高校漆藝發展帶來了新的藝術可能性.如果不想在快速發展中泯滅就要轉變思維觀念,加快轉型確立全新的教學體系.漆的強大的包容性使得她可以也可能和任意一種材料嘗試結合、創新出既具有時代感又能拓寬產業化道路的漆藝產品。比如說跨專業融合來研發家用器具、室內陳設、首飾、漆塑、家具、漆壁畫等等。這些跨界融合的嘗試可以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工作中實踐證明漆藝的跨界融合的教學模式確實產生了不少獨具匠心的新穎的作品,而在這種不斷的嘗試和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養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和鍛煉,這些都無形中促進漆藝教學與畢業就也的有利銜接,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創業素質與創業能力。
二、高校漆藝教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出路
近些年來高校漆藝發展中的問題日益得到了重視,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已有不少院校從以往的學、研教學模式逐漸發展成學、研、產的生態教學模式,更加注重與市場和社會的聯系,也更加注重創新人才和產業人才的培養機制。漆藝的發展需要高校對專業人才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漆藝教學更需具有扎實全面的專業基礎及傳統文化修養,在創意產業形勢下無論是社會的需求還漆藝術再繼輝煌的歷史使命,都需要在漆藝教育中優化課程配置,強化基礎技能訓練,只有在高校中把專業基礎和理論知識打牢,才能把握漆藝術持續發展下去的命脈。這也是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相關產業從事漆藝創作活動的技藝保障。然而漆藝的教育不但要注重“學”還要應用到“研”中,學生不但可以在平時的習作和真實項目中得到鍛煉,還可以在教師的積極帶領下關注和參與相關的科研活動,在科研項目中把平時學到的知識不斷的運用到研究中,通過研究也不斷的檢驗是否和平時的學習相輔相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不斷的在探索和進步,并把研究成果和學生一起分享。學生能了解老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案,對該領域的前沿動態和前沿問題不斷保持跟進,漸漸養成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專業意識。產是學和研的最終目的,產也能夠促進學生學與研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研究的興趣,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更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我們要不斷縮小人才培養教育模式與產業人才需求質量的差距。創新人才的培養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智力與人才的支持,同時也推動了高校漆藝的良性發展。
三、高校漆藝工作室制教學模式
1、針對性和靈活性
漆藝工作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內容,有習作有創作等。目的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出最優秀的作品,教師也會在學生作品的選題、設計思維、實際操作、收尾等全過程把關和親自指導。在這種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教學內容擴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學生視野、思維的擴展和創新突破。同時,增進了師生情感交流,達到了創新人才及產業人才培養的最大化。
2、教學環境寬松,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漆藝工作室教學環境相對寬松,沒有固定的思維模式,教學大綱和計劃留有一定的空間。工作室面對市場開放,由教師帶領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實踐,教學不只是教室,而是延伸到工廠、企業乃至市場需求,擴大了教學活動的場景,縮小了學校與日新月異的社會之間的距離。學生有更多的自自由支配學習時間,不再被動地接受既成的結論與事實,可通過主動探索,分析、歸納,滿足個性發展所需。
3、有項目作為依托和支撐
工作室的教學打破原有的單一刻板的教學模式,以項目為依托,典型作品為載體,在任務驅動下進行生產實訓,學生通過市場調研、組織素材、等直接參與的生產實踐活動,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面對企業和市場,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使學生在校期間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提前進入工作狀態、社會實踐、認識真理、認清市場,并在此基礎上重新調整和構建自我,因此,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學生能力提高和素養養成的過程,學生的社會能力得到磨練,在實際操作中得到鍛煉,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讓學生有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學生畢業時能夠很快地融入企業,從而縮短了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適應期,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
4、校企聯合產學發展新模式
篇6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文化;解讀
引言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直接經驗開發的相關學校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的基礎上,將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問題加以概括,進而激發自身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自身對知識的綜合實踐運用。國家不斷推進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廣度,充分關注在知識能力、價值理解以及教師自身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在綜合活動實踐課程中,師生活動應該以“學習”為主線,將“學習的生活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習環境眾多因素的參與,并重視與個體的互動整合。筆者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文化涉及的層面極其廣泛,對學校學習文化以及教師的教育文化,都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定的沖突。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文化關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情感態度、動作技能以及全面發展的需求進行相關的課程設計,將文化自覺貫穿于整個活動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以文化關照為主線,不僅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激發在活動中的靈動性,而且會使學生發展自我、勇于展現自我,最終實現個體全面發展和群體的共同發展。
(一)綜合實踐活動與傳統文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傳統文化貫穿于始終。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歷史時空中,既不可能割裂與過去文化的聯系,也不可能與周邊的傳統文化圈分開。在時間的長河中,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活動的過程結果使傳統文化與實踐活動在時間、空間上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局面,二者并存于歷史長河中。
綜合實踐活動與傳統文化相互促成,共同發展。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主要是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不斷的活化、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中核心的精神文化正是經過師生雙方的綜合實踐活動不斷傳承,而師生雙方在交流探索的過程中,形成了合作研究、嚴謹細致的精神面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中小學生在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中的物質、制度、精神文化的同時,對傳統文化不斷汲取、取精去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文化育人顯得更具特色。文化是整個國家的軟實力,能夠保持社會、國家長期穩定的發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尤其應該重視加強對學生優秀傳統文化關注,使學生自覺形成民族自豪感,激發民族自信心。在綜合實踐課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勇于開拓創新,逐漸培養國家主人意識。
(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多元文化
隨著世界的交流不斷加深,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在此形勢下的多元文化爭奇斗艷,雖說燦爛多彩,但存在著眾多的問題。
在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不同地域的文化精彩紛呈,而我國的教育文化也面臨眾多的考驗。我國的學校教育對于多元的文化,大都是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攻擊,這導致很多學生對本民族文化存在嚴重的認同,而無法對世界文化作出合理的判斷。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全球之間的交流加深,不同文化的交流阻礙減少,導致文化沖突更加激烈。在這種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不斷深化自我意識,將有利于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增強自身的多元文化適應能力。
要想形成正確的多元適應能力,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不同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軌道、原因。對待不同的文化,首先應該以平常心去對待,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去接受;其次應該去挖掘不同文化中有利于社會發展的部分,自覺保護、吸收、利用有利于人類和諧發展的文化,將錯誤的文化,敢于批判、會取舍。
在多元的文化意識中,引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促進學生多元文化意識的生成和發展,也有助于多元文化的適應。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加深對本土文化和其他地區文化的理解,以平等敏銳的眼光去看待多元文化。在突破本土文化的局限中,要經過觀察、辨別的過程,形成積極的交流,追求創新、創造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文化的調試與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主要是一種情境性的實施,是為了創造教學新文化,進而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文化的調試與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建立于一定文化生成的過程與結果中,人員具體參與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也構成了文化的基本方式呢。學生與教師在進行雙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期間,將學生進行小組和團體分組,要關注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發展潛力,重視對他們能力的開發。同時,堅持先進思想的引領,獲取多方的認可和支持。教師與學生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者,也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在進行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時,必須正確引領,確保學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弘揚和彰顯主流文化的優勢。
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要注意整體規劃課程,并加深與文化的交融。學校應該根據具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按照相應的指導教師,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經驗。師生之間應該創建和諧平等的文化交流平臺,保證綜合實踐課程能夠在和諧的文化氛圍中進行。在挖掘有力的課程資源期間,應該從不同文化層次考慮,吸收多樣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并應用于實踐活動課程中。根據生活經驗和學科知識,將實踐應用的知識加以改造,使學生在情感陶冶方面與社會形成共鳴。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該對文化中的各個層次進行合理的吸收、借鑒,不斷豐富自身的活動形式。多種文化的運行、表現形式將有利用增強加強課程實施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斷增強課程的吸引力。而學生知識與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將促進文化的不斷改造、永久傳承。
結論
人類的文化活動促進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產生,在文化這一大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在新時期下,要想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推進,需要實施者根據當前的文化背景,按照文化視角進行課程實施,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文化市場 綜合執法 重要性 措施
中圖分類號:F42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7-0378-01
前言:文化生產日益成為當代經濟生活和經濟結構的重要一部分,文化進入市場、文化進入產業、文化中滲透著經濟的、科技的、商品的要素,文化本身已具有經濟力、科技力,已現實地成為社會生產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梢?,文化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文化經濟在我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文化市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已成為人們占領和競爭文化市場的焦點。我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仍存在體制不順、模式不一、編制不足,經費短缺等問題。如果這些關系改革成效的問題在改革中得不到全面解決,勢必影響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成效。為此,筆者擬從這些具體問題入手,對影響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的突出問題作一下淺顯分析,僅作參考。
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必要性
第一,我國的文化市場存在著很多的隱憂,在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新問題。盜版盜印等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屢禁不止,還有很多不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將一些庸俗低級的產品推向市場。調查顯示,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購買盜版產品的比例高達70%,并且存在著學歷越高購買盜版比例越高、收入越高購買盜版比例越高的現象,嚴重影響著文化市場的正常秩序。第二,廣義上的文化市場包括娛樂行業和文化藝術行業,文化本身是一種內在的價值不適合商業經營,因此,文化市場本身就具有文化的非市場性與市場化之間的矛盾。精神與物質文化的碰撞要求政府對文化市場進行一定的引導,以社會效益為重。第三,文化市場因為非自然壟斷、外部不經濟等情況會出現市場失靈現象,這就要求政府部門進行行政調節,提高文化市場的管理效率改革文化市場的執法模式。最后,文化市場發展的規范性呼吁綜合執法,文化產品一般涉及多個部門,如音像制品的進出口屬于文化部門管但是又是出版物由新聞部門管,如果各自為政就會出現執法擾民、政策打架的現象。多部門執法交叉的問題也增加了政府部門的行政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要想這一類的問題有一個根本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推行文化綜合執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依法行政理念有待更新。長期以來,行政執法過分追求政府的權威和對經營業戶的嚴格管理,強調法律的剛性和威懾力,造成行政執法機關和執法對象之間的對立關系。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要改變過去那種管理就是處罰的老觀念,處罰就是罰款的老模式,實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另一方面也要堅持以人為本,親民執法,加強監督,提升柔性管理成效。
2、技術監管水平相對落后。隨著文化市場科技化的日新月異,文化市場監管必須積極適應這種快速發展的變化,并要學會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實現對文化市場有效監管。就目前我市而言,僅僅在網絡文化市場管理方面實現了利用凈網先鋒的在線監管,但還只是限于后臺監管,尚未實現視頻監管。對于娛樂場所、書店、印刷企業、音像制品店等等都僅僅限于“人管”。而在相當一部分地區遠程視頻監管平臺技術早已經實現。
3.管理與執法被動
過去文化市場執法人員編制的難以確定,造成了執法人員的不專一和兼職狀況。如有的文化市場執法單位將財務、內勤、駕駛員等都充實到了執法隊伍中。平時,這些所謂的執法人員一般不從事執法檢查活動;急時,為了應付檢查便濫竽充數,匆忙上陣。由于自身政策、法規水平的嚴重不足,致使執法力量薄弱,執法水平不高,執法裝備落后,遠遠不能適應文化市場變化了的新情況,因而長期處于被動狀態,難以形成合力,難以對文化市場進行有效監管。
三.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增強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合力。每年年初在制定年度目標任務時,都把依法行政、文明規范執法納入全年整體工作規劃和要求中,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科室隊責任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相應成立局長任組長的依法行政和文明規范執法建設領導小組,分別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加強各科室隊之間的組織、協調、溝通和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依法行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整體工作扎實有效地深入推進。
2、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依法行政文明執法長效機制。圍繞崗位職責、執法程序、辦案流程管理等方面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科學嚴密地制定執法工作規范,形成一整套嚴密、科學、規范的覆蓋執法全過程的規章制度體系。我局編訂《兗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規章制度匯編》,做到人手一冊以提升干部職工自律意識。今年年初我局編制了《行政執法案件處理流程圖》,在單位走廊顯要位置上墻公開張貼。
3、加強培訓考核工作,促進依法行政文明規范執法水平整體提升。按照“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原則,堅持面向全體執法人員,抓好培訓考核工作。目前,。多方搜集與文化市場執法工作相關的38項法規條文印制《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法律法規選編》。同時,加大對文化市場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將每年的第一季度作為專門的“法律法規培訓季”。
4、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文化執法的關鍵在于預防,政府部門要發揮職能優勢,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工具進行普法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擴大文化市場監管的社會影響力。深入居民區、工廠、學校,提高市民的文化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從群眾的根源抵制非法文化產品。其次,要抓好法律知識的普及工作,尤其是各級干部和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普及工作。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培訓,深入學習文化市場的相關法律知識幫助經營者樹立守法經營的理念,杜絕不良產品進入市場。我局利用每年“12?8”、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契機,多次開展街頭法制知識宣傳和咨詢活動和文化執法“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等宣傳活動。
5、建立社會監督體系。執法總隊應在媒體上公布受理舉報的電話;要聘請新聞媒體記者作為文化市場的特約監督員;在人大、政協、宣傳、文化、社科等部門聘請文化市場特約調研員,開展文化市場管理工作調研;在社會上聘請網吧監督員,履行勸導未成年人遠離網吧,監督舉報違規經營網吧等職責。
6.建立綜合執法機構
綜合執法是文化市場法治化管理的有效途徑。要建立綜合執法機構,最好在市級成立“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總隊職權由市政府授予成為獨立的行政執法主體。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如文化市場行政處罰及相關的行政強制、監督檢查職能,依照行政處罰和國務院關于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相關規定和程序,均由執法總隊統一行使,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對市文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同時撤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門原有的文化市場執法機構,在執法總隊加掛市“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的牌子,由執法總隊全權行使文化市場的綜合執法職能。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不斷發展的新事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因此,只有改變過去“審批與執法合一,機構與責任分離,越位與缺位并存,管理與執法被動”的狀況,“建立綜合執法機構,強化執法隊伍建設,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深入市場管好市場,打造齊抓共管局面”,才能使文化市場管理做到法治化,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光河.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有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文藝生活.2013(01).
篇8
[關鍵詞] 團隊精神;文化建設;綜合測評;評價指標;系統架構;評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 F640
[文獻標識碼] A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eam Spirit Culture
ZHOU Yuancheng
Abstract: Team spirit culture is a composite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various interrelated factors. Building the team spirit culture needs the system framework and the actual content, but also the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of being complete, forward-looking, measurable, dynamic, gradual and practical fo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ased on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establishing the index weight by AHP and assessing by FC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key strategic elements of team spirit culture can be fully reflected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level, advanced degree and impetus intensity. It is an effective and workable method that can achieve fairly accurate evaluations and objective conclusions.
Key words: team spirit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model
一、團隊精神文化的內涵
團隊精神文化是團隊受一定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和制度規范影響經過實踐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主要是由團隊的愿景、價值觀、精神、道德、理念、意識、作風、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要素構成的意識形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團隊愿景是團隊精神文化的根本追求和動力之源;團隊價值觀是最抽象最深刻的核心要素,是團隊所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為準則,它決定團隊命運,支配和左右團隊精神文化諸要素;團隊精神是團隊精神文化的靈魂、提煉和結晶,是團隊的精神支柱;團隊道德是團隊價值觀的集中表現、延展,是制度文化的必要補充,是團隊精神文化的精髓;團隊理念是團隊一系列價值觀的信奉和追求,是團隊的思維框架和最高管理智慧;團隊作風是團隊精神文化的折射、行為指向和規范。這些要素除本身自成體系外又因要素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一個價值觀體系產生掃描撿核功能、其他要素發生反饋作用的復合文化系統??傊瑘F隊精神文化系統,作為團隊文化的核心,對團隊的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起統領與決定作用,是團隊活力的源泉,對團隊的生存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團隊精神文化的建構
團隊精神文化是多種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的復合系統,其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既要把握建設的系統框架和實際內容,又抓住建設的關鍵與核心。
1.團隊愿景。闡明團隊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一般通過運用SWOT分析法、關鍵因素分析法、戰略要素評價矩陣等方法對團隊及其環境進行分析研究,明確團隊存在的理由、性質、前景和發展方向、核心理念、任務,弄清“團隊為什么存在”、“其業務是什么?”、“要成為什么?”等問題;然后根據現實性、關鍵性、協調性、權變性等原則,靈活運用相關分析法、決策矩陣法、博弈論法、模擬模型法等方法確定團隊愿景,制定科學的團隊目標體系。
2.團隊價值觀。團隊或多數成員一致贊同的關于團隊意義的終極判斷。誠信、創新、品質、完美是核心。團隊價值觀規定著團隊的運動軌跡,左右團隊的行為規范和共同追求。如何塑造團隊價值觀呢。第一,甑選、評估和提煉。深刻檢討團隊或公司組織的宗旨、故事、傳說、專門語言、書面以及其它正式演示,對良好價值觀加以保留改造,對腐朽沒落的價值觀堅決取締。第二,建構。在對團隊文化背景進行調研、診斷、評估基礎上,充分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價值觀念,根據團隊環境和實際情況,對團隊原有價值觀念進行批判繼承、提煉和升華構建以社會奉獻、自我實現、良好倫理道德、強烈社會歸屬感和成就感等追求為核心的科學團隊價值觀體系。第三,領導推動。團隊領導積極倡導、宣傳、教育、引導、推廣并全面貫徹落實。第四,機制保障。建立健全獎懲、培訓、組織、制度等保障機制,不斷創新價值觀模式,充分發揮價值觀的功能,使價值觀深入人心并成為行動的指南。
3.團隊精神。為了團隊利益和目標而相互協作、盡心盡力的意愿、作風和群體意識,是團隊愿景、價值觀、管理信條、團隊意識、規范、作風的凝練。團隊精神集中表現為一體感、士氣、協作、專注、求精、拼搏、開拓、創新、服務、奉獻、卓越精神。其基礎是公正公平公開的內部環境,核心、精髓是基于信任的協作,最高境界是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是團隊的動力、支柱、靈魂和統帥。影響團隊精神的因素主要有團隊管理方法、成員數目、成員關系和目標融合度等。因此,團隊精神修煉,首先,鑄造團隊精神。遵循共生原則、協作原則和創新原則,樹立共同的目標、愿景和價值觀,對團隊美好意愿、良好作風和優秀主導意識進行取精存真,從企業文化母體中攝取營養,結合優秀的團隊精神進行補充、完善、概括、提煉,構造出符合團隊實際、滿足時代要求的團隊精神。其次,培養團隊精神。密切關注諸如領導方式、相容性、信息溝通等凝聚力影響因素,掌握行為誘導和控制及其方向與作用點、避免禁忌等激發要領;激勵團隊需要的、對團隊發展有促進作用的行為;通過參與、尊重、認可、分享等措施培養民主氣氛,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形成團隊整體搭配的團隊默契,達成高度協作,實現優勢互補;幫助團員規劃并發展其事業,鼓勵全力投入工作,促使其不斷追求卓越。最后,強化團隊精神。運用有效的制度和精神激勵機制,強化領導角色,加強團員間的信任與合作,活用正向激勵方法,創建互尊互信的環境,通過宣傳教育形成群體心理定勢,轉化成潛意識,建構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
4.團隊道德。團隊基于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而作出的評判事物的倫理準則,是調整團隊間及其內部成員間關系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規范的總和。主要包括道德觀念、信念、意志、價值、理想、準則、行為、規范、修養等。一般在明確道德本質特征,認識道德結構、功能、運行與流變機制基礎上,通過塑造良好的團隊領導道德觀,培養優秀的團隊道德品質和強烈的使命感,克服合謀、偷懶、搭便車等不良道德行為;通過道德規范、教育、修養、建設等提高道德素養和道德境界;通過建立業績評價體系來協調團隊關系;運用內聚自約、均衡調節、導向激勵等管理方式培養良好的團隊道德意識,制定科學的團隊道德規劃與建設戰略,構建科學的團隊道德體系。
5.團隊理念。關于團隊的觀念和思維。主要表現為學習、權變、誠信、服務、合作、優質、管理等理念。優秀的民族文化、社會文化、團隊組織理念或傳統是團隊理念的源泉。第一,設計。運用實踐、差異、持久、系統等原則,通過設定團隊遠景、提煉團隊哲學、確立團隊核心價值觀、指定團隊宗旨、概括團隊精神、確立團隊道德、設計團隊作風來構建出以人為本、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團隊理念體系;第二,實踐。通過體現親彩、發揮激勵作用、營造良好的團隊環境等途徑,運用反復法、翻譯法、環境法、游戲法和英雄式領導法實現團隊理念,用團隊信念、口號、標語、守則、座右銘凸現團隊理念。
6.團隊作風。團隊在一切實踐活動中所采取的一貫作法與風格。它集中體現團隊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和理想信念。一般在團隊意識和團隊規范的作用下,通過培養、教育、引導形成腳踏實地、善于探索、敢于創新、不斷開拓、甘當配角、責任共擔的工作作風;創建學習型團隊,培養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的良好學風;通過加強自身修養,樹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作風;通過環境、制度、道德、規范等方面的建設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傊?,應根據團隊的工作性質、任務、發展需要等實際情況,確定團隊作風建設內容,樹立良好的團隊作風,如廈門航空根據現實需要構建了富于特色的“六勤、五心、四美、三不怕”團隊作風。
三、團隊精神文化的綜合評判模型
擬運用模糊數學方法建立團隊精神文化綜合評判模,其他的模型方法因篇幅原因在此不再贅述。
1.選定評價要素,確定評判集。設U=(u1,u2,…,un),ui表示被考評的因素,i=1,2,…,n;評判集為V=(v1,v2,…,vm),vj表示評價標準,j=1,2,3,…,m。
2.確定各評價要素間的權數分配。引入U上的一個模糊子集即權數分配集A,A=(a1,a2,…,an),ai表示第個因素的權重,ai>0,且ai=1。權重的確定有統計調查法、德爾菲法、AHP法、熵權法、層次分析法等方法(可參見相關文獻)。
3.確定模糊評判矩陣R。評價要素和評價等級之間的關系,即從U到V的模糊關系,可用模糊評判矩陣加以描述,用R表示。
R中的元素rij表示從因素ui著眼,評判團隊對ui各等級評語的隸屬度。R的具體確定:(1)專家
評判。由文化專家評判組成員對各項評價要素給出評判等級vij;
(2)整理評判結果,求出因素ui各等級評語的隸屬度rij:rij=Vij/N,上述i=1,2,…,n;j=1,2,…,m,N為評判專家人數。
4.求出綜合評判結果B。設綜合評判結果為B,可用指標權重向量與單因素評判矩陣R相乘得之:B=AoR=(b1,b2,…,bm)。求B的具體方法有:(1)采用模糊矩陣的復合運算M(∧,∨):B=AoR(b1,b2,…,bm),bj=(ai∧rij),(j=1,2,…m),即o取∧(取小)、∨(取大)運算。但此法可能因評判因素較多或主要因素影響使運算結果失真。(2)M(·,{十})算法:B=AoR=(b1,b2,…,bm),bj=(ai·rij)=(a1·r1j){十}(a2·r2j){十}…{十}(an·rnj)。即o取·(乘積算子)和{十}(閉合加法算子)運算。(3)普通矩陣乘法:B=AoR=(b1,b2,…,bm),bj=ai·rij。取o為M(·,+)算子。如果綜合評判結果B中的各元素相加不等于1,則進行歸一化處理。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用B中隸屬度最大者所對應的那個評判等級作為評判對象的等級,即為綜合評判的結論。
5.求出文化最終得分值。因B仍是一個m維向量,若再給定評判集上的考核評分列向量C,那么,團隊精神文化的評價結果將是一個明確的代數值:Q=B*C。根據Q的數據大小進行排隊比較,可判斷比較不同團隊精神文化的優劣。
四、團隊精神文化的綜合測評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團隊精神文化,僅了解團隊精神文化的構成要素、內容和建設實踐是不夠的,還應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和層次分析理論等科學理論方法,根據完備、前瞻、可測、動態、漸進、實踐性等科學原則,選擇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其整體水平的關鍵戰略要素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科學的評價理論方法全面、準確地評估其整體水平、先進程度和動力大小。
(一)團隊精神文化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
下面,以某團隊精神文化為例運用多層次多算子二型模糊數學模型進行綜合評價。擬選取團隊精神文化為測評對象,團隊愿景、價值觀、精神、理念、道德、作風為一級指標ui,取U=(u1,u2,?撰,ui,?撰,u6),ui=(ui1,ui2,?撰,uij,?撰,uim),i=1,2,…,6;j=1,2,…,m。假定5個等級V=(v1,v2,v3,v4,v5),v1-優秀;v2-良好;v3-中等;v4-合格;v5-差(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劃分等級),建立團隊精神文化評價指標體系(見表)。
(二)團隊精神文化的測評
1.初級指標的綜合評判計算
(1)“團隊愿景”的綜合評判。團隊愿景評價的權數分配向量A1=(a11,a12,…,a1m)=(0.2,0.3,0.35,0.15)(見表權重欄)。根據專家評判結果利用模糊評判矩陣公式計算模糊關系矩陣R1得出:設N=7,
運用綜合評判公式與方法計算得:
B1=A1oR1=(0.286,0.2,0.3,0.286,0.143)
=(0.235,0.165,0.247,0.235,0.118)(已歸一化)。
(2)“團隊價值觀”、“團隊精神”、“團隊理念”、“團隊道德”、“團隊作風”的綜合評判。同理,可計算出:
B2=A2oR2=(0.218,0.218,0.25,0.314,0);
B3=A3oR3=(0.244,0.244,0.273,0.239,0);
B4=A4oR4=(0.232,0.232,0.275,0.146,0.116);
B5=A5oR5=(0.131,0.249,0.279,0.218,0.124);
B6=A6oR6=(0.244,0.273,0.239,0.122,0.122)。
2.“團隊精神文化”的綜合評判。
B=AoR=Ao(B1,B2,B3,B4,B5,B6)T(團隊精神文化要素的權數分配A如表)=
=(0.222,0.222,0.228,0.218,0.109)。B綜合評價說明:評審小組對精神文化的評價是:
有22.2%的人認為該團隊精神文化為優,有22.2%的人認為良好,有22.8%的人認為中等,有21.8%的人認為合格,有10.9%的人認為差。按最大隸屬原則該團隊精神文化狀況中等。
3.計算綜合評判B的評價值。因B仍是一個5維向量。若取評語優得5分,良好得4分,中等得3分,合格得2分,差得1分,則取評判集上的考核評分列向量為:C=(5,4,3,2,1)T。根據最終得分值計算式:Q=B*C,計算出該團隊精神文化最終得分值為:Q=(0.224,0.224,0.224,0.219,0.11)*(5,4,3,2,1)T=3.227分。據此可評判該團隊精神文化比中等水平略偏高。如果通過對不同團隊精神文化水平實得分的計算、排序,還可比較不同團隊精神文化水平的優劣。
五、結束語
在明確團隊精神文化基本內涵上闡明了團隊精神文化理論體系,根據指標體系設置之科學原則構建團隊精神文化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確立各指標的權重,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團隊精神文化進行評價,可操作性強,評價較準確,結論較客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9
關鍵詞:象山 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功能復雜 節能低碳
Abstract: The multi-functional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reasonable layout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functional blocks, to reach among the various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perfect combination.Key words: Xiangshan; cultural activities center; complex functions; low-carbon energy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項目概況:
綜合文化中心位于象山城市新中心區的北部,西臨新華路,東臨東谷湖路,北為10米規劃路,南側為門前河。西北角與縣城中心廣場----人民廣場相鄰,西側為擬建大型的商業綜合體,北側與象山縣體育館相鄰。規劃用地東西長242米,南北長129米,總建筑面積為24657平方米。建設用地為15618平方米。
本項目功能復雜,使用單位繁多,主要包括:博物館、800人劇場、青少年宮、婦聯、文化館、小型電影院等功能。如何在有限的面積內,合理布置以上功能是本次設計的難點。
總平面設計:
主體建筑設置于用地靠北一側。南側有門前河流過,適宜結合水體做大面積景觀和環境,有利于文化建筑的氣氛形成。文化中心主入口設置于西側。場地東側雖為城市主干道東谷湖路,但多為快速穿越性車流。而西側所臨道路新華路雖不是主要干道,但周邊的人民廣場、擬開發的縣城最大規模的商業綜合體、體育設施等,都帶來了大量的目的性人流和步行人流,這對于文化中心的被認知和將來的使用,意義重大。
附屬的800人劇場,另單獨設置出入口,入口位于南側,以保證大量集中式人流的迅速疏散。車流由東面的東谷湖路和北面的10米規劃路進出,由坡道出入地下停車場。
在北側和東側,設置適量的地面停車場。人流主要由西面進入,同時兼顧東面和北面進入人流。場地內車道設計在東北面,避免車流與人流的交叉,保證行人安全。
文化館西、北、東三面均有道路作為消防車道,南面大面積環境景觀處,設置了大于4米的可通車硬化部分,形成了完整的環形消防車道,使其完全符合消防要求。
功能布置:
整個文化中心共由博物館、800人劇場、青少年宮、婦聯、文化館、小型電影院等功能組成。在功能布局上,我們采取了分層設置不同功能的做法。地下室設計為設備用房、停車庫及下沉式電影城,共可停小汽車車85輛,非機動車700輛,大小電影院三處。地下室埋深控制在3米以內,地下室設計平站結合的人防工程,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
一層在大樓的中間的南北兩側設計為博物館及影城的主要出入口,入口通道的西側為博物館的前廳,東側為影城的下沉式庭院,通過庭院兩翼的休息廳及咖啡廳,連接劇場的前端疏散出口,以達到博物館、影城、劇場功能上各自獨立又共享入口門廳的效果。博物館包括常設展廳、臨時展廳、展品倉庫、修復與研究用房,和管理辦公用房。
建筑西面的大臺階直上二層,設置入口大廳、科技展廳、海洋館,中間為綠化庭院,兩翼為青少年宮的活動用房,庭院末端連接劇場觀眾廳的后端,其后端的疏散出口門廳通過建筑南面的大臺階疏散到地面,觀眾廳的北面為琴房,南面及東面為劇場用房。
三層布置為文化館活動用房及各種文化培訓教室、錄音棚等,四層布置閱覽室、培訓教室、婦女活動中心、大小排練廳、中心管理用房及天象館。達到了功能齊備、分區明確,資源共享,使用便捷的目的。
剖面及內部交通組織:
在剖面及內部交通設計上,由于文化中心功能復雜,集成度高,為了滿足各大功能塊的使用要求,在剖面設計上采取了不同的層高設計。
一層為博物館,考慮到展示空間面積較大,層高設定為5.4米;二層以上主要層高設為4.2米。因入口大廳需要較高的高度,故把入口門廳處與三、四層貫通,形成12.6米的高空間。結合半球形的海洋館和球形的天象館,共同形成氣勢宏大、空間豐富的入口空間。劇場舞臺地面高于觀眾廳0.9米,臺口寬16米,高6.5米,舞臺柵頂高16.5米,單面設計側臺,側臺高8.25米,同時把劇場后臺與西側的其他公共空間在領域上作區分,避免了演員與觀眾人流的交叉。四層考慮到有中庭的玻璃頂及排煙管,以及大排練廳因有可能涉及到持有道具的演出排練,所以層高設定為4.5米。
內部水平交通通過室外大臺階直上二層,然后通過樓梯通往各層,利用水平向走廊聯系各功能用房。垂直方向交通主要通過設于大型內部庭院東西兩側的大樓梯和電梯來實現。同時,建筑物共設有6部疏散樓梯,滿足垂直疏散的要求。景觀電梯滿足無障礙設計的要求。
造型設計:
在造型的設計上,首先滿足各功能的使用要求。整個建筑為純凈的長方體,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均形成階梯狀變化。入口處設計一個大尺度的玻璃盒子,盒子內為從地面通向二層入口大廳的室外大臺階。玻璃盒子采取透明玻璃和豎向百葉間隔設置,既豐富了入口空間,同時也減小了風壓對玻璃入口的影響。
南側劇場入口部分設計為大尺度干掛花崗石門頭入口,厚實而富于力量感。建筑主體部分,采用玻璃、U型玻璃、花崗石和鋁合金遮陽百葉,作為外立面主要材料。做大塊面整體性變化,通過高低錯落、折線、退臺等處理,形成富于變化而有極具整體感、雕塑感的立面。建筑造型簡潔,立面構成大氣,文化氣息濃厚。
節能設計:
在四層合劇場輔助用房部分,采用U型玻璃采光,與一般玻璃相比大大降低能耗。在一層和二層的玻璃采光部分,與造型結合,設置通長的鋁合金遮陽板,既豐富了文化氣息,又達到了節能目的。另外,我們考慮在能源方面采取地源熱泵、太陽能等聯合解決方式,降低對城市能源的依賴。在控制上采取智能化控制、舒適度自動調節控制系統、綠色材料等技術措施,進一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結語:象山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民對文化性設施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象山縣綜合文化中心,作為一個集博物館、劇場、青少年宮、婦聯、文化館、小型電影院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設施,建成后定會為象山的文化事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進作用。
建設單位:象山縣公共建設管理中心
設計單位:寧波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師:劉飛躍、陸海、包峰、張建海
設計地點:浙江省象山縣
設計時間:2008年―2009年
竣工時間:2012年2月
用地面積:15618平方米
篇10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跨文化意識 滲透策略
語言教學同樣也離不開文化教學,只有語言和文化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在平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滲透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從而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1. 激活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教學內容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等,給學生進行講解或介紹,消除學生因文化差異造成的學習誤解。
例如,西方文化與我國傳承的儒家文化相比,在價值觀、行為禮節、待人接物上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鑒別中外文化的不同之處,提高學生對其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這樣才能在實際交流中做到禮貌得體,表現出我國禮儀之邦的風采。再如聽力教材中出現“Uncle Sam” 這個單詞,教師可以向學生這樣解釋,“Uncle Sam”是在美國被廣泛使用的替代詞(意指美國“the US”),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困惑了,同時又增長了知識,使學生體會到中西文化不同而又有趣,更加熱愛英語學習。
2. 利用現代教學資源,直觀積累文化背景知識
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有利于學生語言學習和探索的教學環境,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形象、生動的影像知識提供給學生,給予學生視覺、聽覺上的沖擊,仿佛如身臨其境般,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合作與交流,加深對英語文化的了解,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化知識的應用能力。
以 “Asking for directions”的模擬情景對話為例,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將現代教學資源引導課堂,以多媒體課件呈現了情景對話中必不可少的交通標志圖片、地圖等教具,真實、熟悉的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喚起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將自己平時所學的語句學以致用,積累文化背景知識。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錄像或影片,更加清晰、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中外文化的不同,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 ”是指“你是個幸運兒”,體現出一種親昵的關系,并不是漢語中罵人的話。
3. 拓展課外閱讀,積累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積累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光靠課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后多閱讀、多吸收,尤其是原汁原味的英美原版的東西,更要鼓勵學生克服最初的畏難心理,大膽拓寬閱讀范圍,久而久之,就能幫助學生從這些原版的材料中積累英語國家更多的文化信息,不斷提高文化素養。
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看一些關于英語方面的課外書籍,如:Shanghai Students’ Post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也會遇到很多英語方面的閱讀材料,如:社會、文化、歷史、廣告等,教師要適時對學生進行介紹,克服英語閱讀中的跨文化障礙;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的“希望英語”及美國的“芝麻街”,比較下兩國對青少年英語教育的差異,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產生的深遠影響和巨大推動力。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增強了學生多種文化差異的敏銳度。
4. 舉辦專題講座,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不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片面灌輸,它除了要學會基本的語言交際、文化背景等知識之外,還要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得到拓展和延伸,給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以高一的《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一課為例,筆者在課上以講座的形式為學生們舉辦了以“怎樣用英語問路”為主題的活動,這樣的方式不僅深受學生喜歡,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讓學生牢牢記住用英語問路的常用套語和用英語指路的常用套語,在課后學生們都相互之間用英語進行問路、指路的模仿對話,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正如美國語言學家Samour曾說過:“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蔽覀兘處煵荒芎鲆暳苏Z言背后所蘊含的東西,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辦法,努力探索更多滲透英語國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宗教、風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識的途徑,提高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切實提高每一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