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權屬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03:29: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草原權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草原權屬確定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生態立縣”為統領,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保護草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推進草原依法管理、有效保護、科學建設和合理利用,從而改善我縣生態環境,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維護我縣生態安全。同時,充分調動擁有草原的集體和個人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區域中心縣建設的步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尊重客觀規律、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原則;
2.堅持以法律為依據,政策和法律并用的原則;
草原權屬確定工作方案
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畜牧業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由于我縣草原權屬不清,致使草原亂墾、亂占、濫牧問題嚴重,草原資源大面積減少,嚴重影響了我縣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確定草原權屬,落實草原承包責任制,是解決“草原無主、使用無償、破壞無罪”狀況的根本措施,也是遏制草原退化、沙化、鹽堿化和水土流失,維護草原生態安全的根本保障。按照省、市相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我縣草原確權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生態立縣”為統領,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保護草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推進草原依法管理、有效保護、科學建設和合理利用,從而改善我縣生態環境,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維護我縣生態安全。同時,充分調動擁有草原的集體和個人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區域中心縣建設的步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尊重客觀規律、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原則;
草原權屬確定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生態立縣”為統領,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保護草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推進草原依法管理、有效保護、科學建設和合理利用,從而改善我縣生態環境,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維護我縣生態安全。同時,充分調動擁有草原的集體和個人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區域中心縣建設的步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尊重客觀規律、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原則;
2.堅持以法律為依據,政策和法律并用的原則;
國土局草原確權工作意見
一、確權意義
草原權屬的確定是以依法明確國土資源中應該是草原的土地的草原屬性及其所有權和使用權。草原權屬確定后,一是有利于樹立群眾保護資源的意識;二是有利于草地承包制在群眾中的落實,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三是有利于草地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四是有利于植物多樣性的保護、生物鏈的連接;五是有利于水土保護、防止水土流失;六是有利于草地依法監管;七是有利于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這必將對建立全民生態文明觀以及文明的生產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二、確權主體
草原確權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對草原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確認,明確草原權屬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據《草原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細則》的規定,由縣政府對全縣境內的天然草地、退耕草地、人工草地的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確認。
三、草原確權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工作目標
草原確權的指導思想: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改善生態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草原行政執法問題研究
摘要:為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加強草原行政執法力量與力度,解決實踐困難刻不容緩。本文從草原行政執法現狀入手,分析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核定地類、完善法規以及多維度提升監理能力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草原行政執法;核定地類;監理能力
半干旱的遼西北地區是典型的農牧交錯帶,草原是該地區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為守護大美草原,遼寧省草原行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強,草原監管能力不斷提升。
一、監管能力概況
遼寧省省、市、縣三級配套的草原監理體系已基本形成。全省設有草原監理機構53個,監理人員共計606人。且各地積極建立草原管護隊伍,完善草原管護制度。全省共計聘用草原管護員1263人,大力補充了草原監督力量。全省草原監理機構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以下簡稱《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防火條例》《遼寧省草原管理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嚴格依法依規執法,不斷加大草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笆濉逼陂g,共立案查處各類草原違法案件69起、整治涉案草原面積300余畝,有力地打擊了各種破壞草原的違法行為,在保護草原資源和維護草原生態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草原確權承包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護草原生態、促進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國家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為契機,加快推進草原承包和基本草原劃定工作,建立和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切實加強承包草原和基本草原的監督管理,有效保護草原資源,維護生態安全,實現草原生態環境好轉,草原畜牧業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一)工作目標
按照鎮政府組織、新渠村牽頭、有關單位配合的原則,以草場承包為基礎,利用GPS、衛星影像圖、地形圖,對牧民承包草場進行勘測定界、核算面積、建立信息系統,并換發新的草場承包合同書;對草原確權承包戶的檔案和使用證進行核實,建立完善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做好草原確權承包資料登記造冊、復核審查歸檔工作。
(二)工作任務
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印發<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的通知》精神,依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的通知》,為做好全市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和關于自然資源管理重要論述,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全面鋪開、分階段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支撐自然資源合理開發、有效保護和嚴格監管,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基礎,助力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
(二)基本原則。堅持資源公有,堅持自然資源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堅持物權法定,依法依規確定自然資源物權種類和權利內容、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和行使代表。堅持統籌兼顧,在新的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和格局基礎上,加強與相關改革銜接。堅持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構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體系,實現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與不動產登記有機融合。堅持發展和保護相統一,加快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新空間格局。
(三)工作目標。按照《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充分利用國土調查成果和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成果,首先對我市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主要河流、生態功能重要的濕地和草原、國有林場等具有完整生態功能的自然生態空間和全民所有單項自然資源開展統一確權登記,逐步實現對水流、森林、草原、荒地、灘涂等全部國土空間內的自然資源登記全覆蓋,清晰界定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逐步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邊界,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邊界,劃清不同類型自然資源邊界,推進確權登記法治化,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提供基礎支撐和產權保障。
二、主要任務
農村土地權屬調查實施工作方案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一)目的
通過農村土地第二次調查工作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和土地登記制度,初步實現《物權法》對土地產權管理的有關要求,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滿足國土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對土地權屬信息的需求。
(二)意義
1.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掌握我區耕地的數量、分布和基本農田狀況,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監督、考核各鄉鎮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目標完成情況、保障國家糧食生產能力的重要內容。
2.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掌握城鎮、村莊以及獨立工礦區內部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以及農村宅基地等各行業用地的結構、數量和分布,是科學制訂土地政策、合理確定土地供應總量、落實土地調控目標的重要依據;是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基本前提。
林權涵義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林權的涵義,我們認為,在內涵上,林權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在外延上,林權包括森林所有權和森林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林地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
【關鍵詞】林權森林所有權和森林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林地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
[Abstract]Weconsiderthatforestpropertymeansforestorwoodsorwoodland''''sownershiporuseright.Andforestpropertyconcludesforestownershipanduseright,woodsownership,woodlandownershipanduseright.
[Keywords]forestpropertyforestownershipanduserightwoodsownershipwoodlandownershipanduseright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加快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國家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2005年福建省也頒布了地方性法規:《福建省森林資源流轉條例》。2006年3月16日我國頒布的《物權法》中關于森林的權屬也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國家法律、國家政策以及地方性法規使用了林業產權,但是什么是林業產權,或言之,什么是林權,林權的內涵與外延是什么,這些問題都必須在理論上給予清晰的回答。否則,理論的模糊便會導致實踐的困惑。例如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所言的“林權流轉”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福建省地方性法規則強調的是“森林資源流轉”?!吧?、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與“森林資源流轉”是不同概念,因為“森林資源流轉”按字面涵義理解往往是指所有權的交易,這就與中央政策確定的“使用權”流轉不相符合。即使《福建省森林資源流轉條例》的具體內容主要規范的也是“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但至少也說明了林權理論與實踐規范之間的邏輯不一致。因此,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規范而言,厘清林權的內涵與外延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文從梳理我國現有關于林權涵義的理論學說和考察我國現有法律法規的規定兩方面著手,就林權的涵義進行辨析,探析林權的具體的內涵與外延,為規范我國森林資源權屬以及森林資源的效用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一、林權內涵與屬性
國有耕地管理指導方案
為理順我縣國有耕地權屬關系,規范國有耕地管理,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縣國有耕地管理暫行辦法》,本著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信信用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國有耕地所有權與國有耕地承包經營權,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實行國有耕地有償使用制度,有序推進國有耕地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利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依據國家政策法規,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我縣國有耕地管理工作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明確權屬、理順關系;規范管理、有償使用;尊重歷史、穩妥有序;區別對待、依法處理。
三、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