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概念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22:47: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初中化學概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初中化學概念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探析8篇

第一篇:初中化學概念教學分析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呢?有的教師認為,應當引導學生理解課本上的化學概念.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學生可能僅從字面上的意義了解化學概念的問題.有的教師認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化學概念,讓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了解化學概念的真正意思.這種教學方法,存在教學指導方向過于寬泛的問題.如果學生不了解如何探究化學概念,就可能找不到學習化學概念的方向.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初中化學概念教學談點體會.

一、引導學生通過體驗事物的性狀了解化學概念

在接觸新事物后,如何理解它的化學概念呢?這是初中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迷惑的地方.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引導學生探索一個化學概念,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就要引導學生了解他們現在要探索化學概念的范圍.例如,在講“空氣”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空氣的概念是什么?有的學生結合課本上的概念回答: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它主要是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氣體及其他稀有氣體組成在學生熟背化學概念,以為自己掌握了化學概念后,教師追問:固態的空氣是什么顏色、什么味道的?液態的空氣是什么顏色,什么味道的?這樣的問題難住了學生.學生發現,雖然他們熟背了化學課本中的概念知識,但是沒有真正理解化學概念.因為學生只是從化學課本中理解了化學的概念知識,卻沒有從體驗的角度全面了解化學概念知識.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了解到:如果要了解化學概念知識,就要親自去探究、去體驗,全面了解化學概念知識.在理解化學概念知識時,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化學課本中的概念知識,知識結構是不全面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親自去體驗化學概念知識,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了解化學事物的形態、顏色、味道、單位質量等,從而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化學概念.

二、引導學生通過做化學實驗了解化學概念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做實驗,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化學概念.例如,在講“空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讀課本,做關于空氣概念的化學實驗(略).學生了解到紅磷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4P+5O2點燃2P2O5,即紅磷在燃燒的過程中,原本無色無味的空氣產生了化學變化,生成了白煙.學生如果要了解空氣的概念,就需要分析這一化學反應:紅磷燃燒的過程中消耗的是哪種物質,生成的是哪種物質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嗅全面體驗化學事物,獲得化學概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字生通過做化學實驗來理解化學概念.比如,學生要了解空氣的化學形態,就要用化學實驗來證明.學生可以結合學習條件用拉瓦錫化學實驗來證明,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思考優化拉瓦錫化學實驗來證明.學生應用化學實驗來全面了解化學事物的性質,是研究化學知識應當具備的科學態度.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探討

摘要:化學概念是化學知識體系構建的基礎,是初中學生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初中化學概念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形成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提高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本文對初中化學概念的作用和特征做了簡要的闡述,指出了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影響因素,最后,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研究

初中階段的學生首次接觸化學這門課程,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識,尤其是在化學概念方面的學習,這是學生以后學習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學好化學概念的相關知識是初中化學教師進行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初中化學概念的特征

1.抽象性.化學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是通過大量的化學現象和化學實踐總結概括出來的,是對這些問題本質屬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化學學科研究的是物質分子和原子結構的變化,這些事物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教學中教師只能夠通過其他的直觀教具來表示相應的原子和分子.2.系統性.在化學教學中,化學概念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相關化學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要幫助學生重點學習[1].

二、化學概念的作用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措施

摘要:化學學科的基礎概念需要強記。學生只有將化學概念夯實,才能在化學學習的道路上順利前行。然而概念學習十分枯燥乏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抵觸心理,這對于學生的化學學習極為不利。本人結合自身多年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概念教學提出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教學;夯實基礎;教學效率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化學的基礎階段,化學教師應重視學生基礎化學知識的夯實,幫助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相應的化學知識,確保學生能夠在化學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要重視的就是學生的概念掌握情況,結合自身班級學生的實際化學基礎以及教材內容,合理選擇概念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鞏固概念基礎。

一、以書面理解作為化學概念教學的出發點

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概念的接觸和理解都是從書面開始的。如學生在了解“溶液”概念的時候,首先會做的事情就是查詢書本,了解書本上對“溶液”會進行如何解釋。學生在了解書本對“溶液”的解釋以后,緊抓其中的關鍵詞,就能夠真正做到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再如,書本對“化合物”的解釋是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對“單質”的解釋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二者都是通過純凈物這一關鍵詞進行展開解釋,并做到相關聯概念的顯著區分。學生結合純凈物這一關鍵詞,將不會把化合物和單質同其他概念諸如金剛石、石墨進行混合,從而能夠顯著提升自身的化學概念學習效率。

二、巧妙借助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的展示化學概念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研究

摘要: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掌握物質變化規律、理解化學實驗、化學掌握化學計算的前提條件。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思想的局限性,導致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問題重重,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部分學生在化學基本概念學習中便形成了分化。因此,在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應重新審視和高度重視基本概念在化學教學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學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策略;分化;學困生

一、初中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現狀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關注教授的內容,關注學生牢記的基本概念,而忽視了學生在遇到類同問題的時,如何將已有知識進行遷移,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在進行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時,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的時效性,而忽視了化學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過于注重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來源和緣由的講解;只注重單個概念的教學,將化學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個概念與其他化學概念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無法準確把握概念,在運用過程中,漏洞百出、困難重重;有的教師甚至將化學基本概念教學一帶而過,只強調基本概念的應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義等。這些基本概念教學都無法使學生將化學知識內化,隨著教學逐步推進,化學知識點的不斷積累,學生便會對化學學習產生恐慌,進而挫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二、高度重視化學基本概念在化學教學中的的重要性

化學學科是初中階段新開設的自然科學,剛開始學生對化學學科充滿了好奇心,保護好這份好奇心對于化學學習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進行基本概念教學中尤為關鍵?;瘜W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掌握物質變化規律的前提和基礎,更是學生理解化學實驗、掌握化學計算的前提條件,因此學好化學基本概念,對學生學習化學原理、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忽視了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的掌握與理解,就會讓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化學的起步形成分化,進而形成化學學困生。因此,在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應重新審視和重視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學的教學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摘要】化學概念是化學學科最基本、最基礎的內容,對于剛涉足此領域的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了一些可行性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有效策略

化學概念是化學學科最基本、最基礎的內容,其教學理應受到充分關注。初中化學是啟蒙教學,化學概念具有邏輯性、概括性、抽象性特征。概念能深刻地反映化學過程中最本質的特征,是人們思維的結晶。對概念的理解不僅是學生學好基礎理論、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時常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接受或不感興趣。如何加強基本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是本文要解決的難題。

一、有效對比,構建完整的概念體系

化學基本概念的系統服從于教學目標和意圖,主要由教材的理論體系決定,其中部分概念是一個分段形成,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在概念教學時,物質的分類一直是學生難以接受的知識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師應抓住基本概念的編排順序逐步深化,各個突破,在有效推進的同時,應對比各概念間的異同,將其進行適當分類,并將同一類概念按其相互關系歸納在一起,加強概念間的內在聯系,使原本教材中零散的知識聯成有序的網絡,力求使概念系統化,便于學生牢固、準確、系統地掌握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例如,在第二單元“空氣”中學習了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在第四單元學習水的組成時又學習了單質、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這時很多學生分不清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區別和聯系。這些概念既有自身的內涵,又存在著一定的從屬關系。在教學中既不能把它們絕對化,又不能將它們孤立分割對待,要分析它們之間的內涵與外延,聯系對比畫出關系圖(如下圖),以達到突出概念的本質聯系,加深學生的理解,便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教學實踐證明,在進行聯系對比,構建概念體系時,教師應多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分析研究,并得出結論,不宜過早地列出全部結論,可在講解分析的過程中隨講隨列,最后完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知識網絡,不要一開始就向學生展出全圖,以防止學生被動接受。

二、去偽存真,用好日常概念的“兩極性”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圖復習法研究

摘要:在初中化學復習中,教師一般采用“教科書再講”復習法與“習題簡述”復習法,但復習效果不佳。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概念圖復習法來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明確復習內容的重難點,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細化問題,發現不足,做到“溫故而知新”,在復習中提升學習能力。教師要利用好概念圖,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圖;復習方法;應用及反思

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用連線表示概念之間關系的圖示方法。它是在Ausube學習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概念圖的構建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概念對事物進行觀察和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概念網絡,并在這個網絡中添加相應的知識點,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概念圖。首先,概念圖復習法在初中化學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概念圖,讓學生認真理解概念圖中每個節點的知識,加深記憶,鞏固所學內容。其次,概念圖復習法可以促進學生在復習中對知識內容進行轉化和創新。概念圖中的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在平時的學習中,知識之間的聯系并不明顯,但在復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概念圖中看出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密切聯系,這樣就便于學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在平時的化學學習中,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零散的,但概念圖可以將知識串聯起來,對復習內容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形成完整的認識。最后,概念圖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根據概念圖進行復習時,可以提升思維能力,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一、運用概念圖構建可視化思維,提升元認識水平

在教學中,對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用一些幾何圖形、圖案、文字等圖示來表示概念圖的節點,以便于學生更加直觀地復習知識,從而運用概念圖構建可視化思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初中化學復習中運用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將各個知識點的內容關聯起來,加深對復習內容的認識,使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復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知識分為幾大部分,再將每個部分的內容細化,使內容具有代表性和關聯性,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例如,在復習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知識時,教師在制作概念圖時可以將空氣的組成籠統地分為兩大節點:第一,氧氣和氮氣;第二,兩種氣體的物理性質、制法、用途以及在空氣中的含量(第二節點的內容可以細化)。在復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概念圖對復習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進一步細化復習內容。概念圖的可視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畫圖一定要清晰明了,文字標注要簡單易懂,要使學生在看到概念圖時就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楚的認知,迅速回憶起所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構建概念圖,充分發揮概念圖的可視化效果,發展學生的化學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運用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圖來設計節點、展示內容,能便于學生快速地回顧知識。整個單元的概念圖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將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創新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

二、使用概念圖做好備課工作,明確教學重難點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研究論文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逼渲械摹叭俊倍直闶沁@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問題及對策

初中化學中,使用精練而嚴謹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概念幾乎每課都有,包括物質分類、反應類型、性質、變化、定理等內容,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概念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確保概念的科學性和完整性。重視化學概念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準確理解概念,讓學生形成正確、清晰、完整的概念,對于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化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1.忽視概念本身內容。認為中考題不會直接考“死概念”,所以,對內容一帶而過,只強調特點。如反應類型的教學,化合反應直接記成“多變一”,分解反應直接記成“一變多”,置換反應直接記成“換位置”,復分解反應直接記成“內項結合,外項結合”等。雖然學生能夠很快掌握不同反應類型的特點,也能依據這些特點判斷反應類型,但是學生卻容易養成在學習其他化學知識時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的習慣,最后導致語言不規范,不嚴謹,甚至是詞不達意的現象。2.忽視概念深刻內涵。對概念的教學停留在記憶概念本身內容上,如元素、分子、原子、溶解度等概念,內容較抽象,不太好解釋,與其講不清,不如不講,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背。最終,學生雖然會背概念,卻不見得理解了概念本身的深刻涵義,也不一定會解決實際問題。3.忽視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如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等物質分類概念,根據教學的進度和學生認知的需要,是安排在不同單元中先后出現的,酸、堿、鹽的分類更是在下冊第十、十一單元才出現的,由于時間進度關系,課堂上,教師容易就概念講概念,而不注重概念之間的前后聯系,容易使學生“前學后忘”。

二、有效解決對策

1.抽象概念具體化。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理解這一概念不僅需要原子和原子結構方面的知識基礎,還需要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積累。教材先從宏觀層面,引導學生從物質的組成上認識元素,認識元素的種類是有限的,使學生從中體會元素概念的具體應用;接著,再從微觀粒子的角度進一步分析幾種物質的組成,說明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為了講清元素概念中的關鍵詞,教師可采用具體的例子來詮釋概念。出示12C、13C、14C,16O、17O、18O,1H、2H、3H,這三組原子的內部構成表,讓學生觀察不同原子內部的質子數、核電荷數、中子數及元素名稱。通過觀察,學生明白了原子可以不同,但是只要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相同,就統稱為一種元素,也更加理解了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總稱”的含義。在此之后,及時提問,能不能把概念中的“質子數”換成“電子數”呢?學生結合離子的形成知識,積極思考、討論,得出核外電子是可以得失的,所以,也就不能把“質子數”換成“電子數”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概念中“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這幾個字的深刻涵義了。2.微觀概念形象化。從化學角度認識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如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讓學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識,樹立微粒的觀點,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教學,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在講分子、原子概念時,學生先自主學習,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的不同情況,以及初步認識化學變化的實質。課堂上,給學生出示分子結構模型,先由學生自己動手擺出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和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兩種情況,給學生以分子種類和結構的初步而直觀的認識,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分子由原子構成的關系;緊接著,學生利用分子模型,展現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變化過程,以及氧化汞分解的微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因此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種類一定會發生變化,變成其他物質的分子,因此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這樣,就把微觀概念形象化了,更加注重對概念含義的提示和理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對概念的死記硬背。3.零散概念系統化。有關物質分類的概念,從上冊的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到下冊的酸、堿、鹽等,涉及的單元多,內容聯系緊密,但知識結構較松散,給學習、理解、記憶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學習“一類物質”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呢?將零散的概念系統化是一種好方法。第二單元的學習,由于學生還沒有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教材只是結合空氣的例子,給出了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教學時再通過生活當中的實例,分析鞏固這兩個概念即可,不宜進一步拓展。進一步學習單質、化合物概念時,首先應當“溫故”,使學生明確這兩個概念是在純凈物概念基礎上得出的,再從一些常見純凈物的符號入手,分析物質的組成元素,進而得出相應概念。最后,著重分析混合物與化合物,找出二者概念中“物質”與“元素”的差別,強調化合物首先是純凈物,學生也就“知新”了。在學習酸、堿、鹽的概念時,更是要注重概念之間的前后聯系。找到新概念與原有認知結構中概念之間的聯系及區別,將新概念納入到原有概念的認知結構中,就能形成系統的、完善的、新的認知結構。教學時,首先復習物質分類的相關概念,找準相互之間的關系,再提示學生,按照組成上的差異,又對化合物進行了分類,讓學生分析幾類物質組成上的特點,通過大量實例分析,使學生理解相應概念。在后期的學習當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運用系統分類法學習,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弱化概念不強。初中化學是學生啟蒙階段學習的化學,能夠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一些化學的基礎知識即可,有一些概念,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教材中已經弱化了相應的內容,對教學方面也沒有過多的要求。因此,對于這部分概念的教學,不宜強化。對氧化反應,目前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中給出的概念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在教材沒有修改之前,教材中的定義是“物質與氧的反應”,“氧”與“氧氣”一字之差,但是含義卻大不相同,對于剛剛接觸反應類型的學生來說,課堂上不宜進行拓展,否則,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是一臉蒙,對于“元素”和“物質”就更加迷惘了,教學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對于還原反應也是如此。教材給出的概念是“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學生能依此判斷反應類型即可,不宜再做進一步強化。一種物質被還原,另一種物質被氧化,還原劑有還原性,還原產物如何判斷,氧化劑有氧化性,氧化產物如何判斷等,不妨等學生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儲備以后,交由高中的老師幫助他們學習吧。酸和堿的概念,在教材中沒有明確的定義,只是在講酸和堿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時,提到了“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H+和酸根離子”,“堿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OH-”,所以,教學時,不宜強調“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是酸”,“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是堿”,否則,解釋時還需引入酸式鹽和堿式鹽的內容,課堂容量大且深,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

總之,根據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概念本身的難易程度,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但無論怎樣的教學方式,都應當講清概念的關鍵字詞,適當舉例加強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引入恰當的活動探究,提升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最后,溫故而知新,達到熟能生巧、活學活用的目的。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分析論文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逼渲械摹叭俊倍直闶沁@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論文3篇

第一篇

一、認識化學概念的重要性

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概念是學好化學知識的重要基礎,對概念不知道或者不理解,會對化學的學習產生誤導,甚至引向錯誤的方向,這對以后化學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阻礙,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向學生灌輸這種意識,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化學概念的重要性,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地加以重視。

二、教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字詞,準確理解概念含義

化學概念有著極強的嚴密性和準確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學概念的特點,提醒學生對化學概念不要隨意增減字詞,要及時糾正某些學生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解第三章第二節“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如果沒有“純凈物”作為前提,那么一種元素既可以組成單質,如氮氣(N2),氫氣(H2),也可以組成混合物,如氧氣(O2)和臭氧(O3)的混合氣體。同樣對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物質來說,既可以是化合物,如氯化鈉(NaCl),硫酸銅(CuSO4),也可以是混合物,如煤(主要組成元素是碳,還有氮,硫,氧,氫等元素)。所以要判斷單質或化合物,首先必須是純凈物,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否則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錯誤?;瘜W概念中有些字詞,既是理解概念的關鍵點,也是與易混概念的區別點。教師應找出這些關鍵字詞,教會學生認真剖析。例如元素的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這個“同一類”學生不明白,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讓學生自己發現:其實“同一類”只要求質子數相同,電子數、中子數甚至電荷數可以不同。學生學會分析概念中的關鍵字詞便抓住了概念的特征,理解了意義,并能加以記憶和運用,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會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概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