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保障機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21:54: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費保障機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國發〔2005〕43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浙政發〔**〕5號)(以下簡稱國務院和省政府《通知》)精神,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市政府決定,從**年起分步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切實提高對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重要性的認識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理順機制入手解決制約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投入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各級政府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提高全民素質和農村發展能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是貫徹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方針,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鞏固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學、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資源,完善“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加快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各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政策落到實處。
二、明確任務,全面把握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根據國務院《通知》提出的“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基本原則,建立各級政府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會議講話
12月23日,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發出《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芬蟀凑铡懊鞔_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基本原則,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主要內容有:(一)從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免學雜費資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擔,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的資金,中西部地區由中央全額承擔,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資金由地方承擔。(二)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三)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校舍維修改造所需資金,中西部地區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東部地區主要由地方承擔,中央適當給予獎勵性支持。(四)鞏固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下面我就貫徹落實這一重要《通知》講幾點意見。
一、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重大意義
農村義務教育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根本保證。這次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高瞻遠矚所作出的關于教育工作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影響深遠的大事。
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是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倳洝⒖偫淼戎醒腩I導同志親切關懷農村義務教育工作,親自推動一些關鍵措施的落實和突出問題的解決。近年來,國家出臺了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重大決策,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目前,西部地區“兩基”攻堅進展順利,“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進度過半,西部地區“兩基”人口覆蓋率明顯提高;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了農村教育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大大緩解了貧困家庭學生上學難的矛盾;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普及水平和辦學效益進一步提高。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鞏固的。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方面,仍然存在著各級政府投入責任不明確、總體保障水平偏低、農民教育負擔較重等突出問題。這些都制約了農村義務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問題,就必須深化改革,從理順機制入手,建立起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證農村義務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已經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乃至整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當前低水平、維持性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機制,在新的起點上,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提高我國農村地區人口文化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強農民脫貧致富的能力,更好地發揮農村教育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是推進公共財政建立,減輕農民負擔的重大舉措??偫矶啻螐娬{,要用更多的財力,花更大的精力,發展社會公共事業。農村義務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業,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的體現,是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重要方向。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財力的增長,國家決定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為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新機制創造了條件。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政策后,平均每個小學生每年減負約140元,初中生減負約180元。這必將大大減輕農民的負擔,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為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論文
摘要:2005年,中央政府明確提出在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政策,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政府的此項政策是有利于廣大農民和農民子女的。而政策能否真正落實,則需要政策在中央和地方的層層落實與把關,也需要進一步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及其進一步對政策的評估和監控。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
1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的制定
1.1政策制定的主體
黨中央和國務院是這次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制定的主體,正因為有了黨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財政部、教育部等各機構的相互協調與合作,才有了農村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政策的出臺和實施。
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的具體行動可以追溯到2005年,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報告中的措詞雖與現在出臺的政策內容稍有不同,但也體現了政府對農村教育問題所作的努力;2005年11月16日,全球CEO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期間,財政部部長金人慶透露,中央財政將全面支持農村明年真正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2005年1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提出了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這項政策,以及總理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決定發出《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隨之,此項政策才真正在中國大地上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起來。
農村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方案
一、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到“十一五”期末建立起“責任明確、經費共擔、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
二、主要內容
20*年我縣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一)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含縣城所在地學生,下同),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年免除學雜費補助標準(含信息技術教育費25元)為:農村小學年生均1*元/年,農村初中年生均141元/年;縣鎮小學年生均148元,縣鎮初中年生均182元。免學雜費資金由中央和地方6:4分擔,地方分擔部分由省、市、縣按5:2:3分擔,即中央、省、市、縣分別按60%、20%、8%、12%的比例分擔。免雜費補助資金是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按規定全部用于學校公用經費支出,嚴禁任何部門、單位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滯留、擠占和挪用。免費提供教科書資金由中央承擔。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資金由市、縣按各50%的比例承擔,補助對象為農村家庭貧困學生,資助標準在20*年的基礎上每生提高30元,即小學每生每年200元,初中每生每年240元。并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擴大資助面積。
(二)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在免除學雜費的同時,先落實省制定的農村中小學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即小學100元/生·年、初中142元/生·年,所需資金由中央、省、市、縣按照免學雜費資金的比例分擔的辦法,確保縣級負擔資金部分及時足額到位。在此基礎上,逐步達到國家制定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準定額。
教育局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教育局:
*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發后,各地積極貫徹落實通知精神,深入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促進了中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為全面了解各地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中小學財務管理情況,確保各項改革政策落實到位,現決定對各地中小學經費保障機制及財務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檢查內容
(一)20*年秋季農村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免費教科書退費情況。各學校是否將已收的國家課程教科書費用如數退還學生;是否存在滯留、挪用、克扣國家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以及弄虛作假等行為。
(二)20*年春季義務教育免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發放情況。是否做到免費對象“一個不漏、一個不錯”;是否存在免雜費和免費教科書資金“先收后退”的現象等。
(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雜費、課本費減免等情況。對于符合當地準入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是否按規定免收學雜費和課本費。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通知
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縣府有關部門,縣屬各中學:
為貫徹黨的**大和**屆**全會、**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確保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順利實施,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國發〔2005〕43號)和《重慶市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辦法》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改革的重大意義
農村義務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先后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確立了“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和完善保障全國教育事業發展體制和機制??h委、縣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實施農村遠程教育工程、農村貧困中小學生“兩免一補”政策、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完成了“普九”清欠任務,確保了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生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全縣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但是,當前農村義務教育仍然存在著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保障機制不健全、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民負擔較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九”成果的鞏固,不利于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必須深化改革。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理順機制入手解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投入等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執政為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質和農村發展能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是貫徹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方針,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學、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資源,完善“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加快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縣府各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按照國家、市、縣的部署,扎扎實實把各項改革貫徹落實到位。
二、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我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情況
我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情況
根據姚政辦發[2006]30號文件印發《姚安縣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文件通知,經過半年來運行,現將實施情況反印如下:
一、進一步明確了編制農村中小學經費預算的意義、作用。一方面,編制好農村中小學預算,是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預算體現著國家的方針、政策。農村中小學預算,體現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方針、政策。反映了國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能辦什么、不能辦什么,因此,農村中小學預算編制是否合規、合理,執行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方針、政策的落實,特別是經費保障新機制的落實。一方面,編制好農村中小學預算是進一步鞏固“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預算編好了,執行好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的基礎也就夯實了。另一方面,預算編制,是增強學校依法理財觀念與能力的重要手段。農村中小學,既是預算編制的基本單位,又是預算執行的基本單位。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體系中,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依法編制預算;二是要依法執行預算。
二、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中小學預算。農村中小學預算從形式上看是一個財務計劃,是學校一年一度的財務收支計劃,但實質是一項法律、一個法案,它從法律上規定了學??梢允盏蕉嗌馘X,可以用多少錢,具有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如果學校沒有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就是違反了法律,是違法行為。預算對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來說,是要錢和給錢的依據和標準;對校長和領導來說,預算是管理的依據;對教師來說預算是領工資的依據和標準;對監督部門來說,預算是評價政府、財政、教育等部門、評價學校、校長、教師等方面行為業績的依據和標準。通過預算管理,保證了學校的每筆開支都有根據、有來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監督。
三、學校必須規范預算編制和嚴格執行預算。學校要根據教育教學的基本需要,實事求是的做預算。預算內容要全,項目要細,數據要實,執行要嚴。應該用于公用的不能用于人員,應該用于建設的不能用于運轉,應該用于學生的不能用于教師。預算批準后學校不得隨意調整使用,也就是俗話說的“橋歸橋,路歸路,打油的錢不許買醋”。
四、預算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我們學校年年都要接觸,月月都要接觸,甚至天天都要接觸,它是融入我們工作各個方面的經常性工作,到處都存在它的身影。所以,做好預算工作,絕不能滿足于或停留于一時一地的工作,而是要把它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年年都要抓好,月月都要抓好,時時都要抓好,也就是要常抓不懈。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動我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國發〔20*〕43號)、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蘇發〔20*〕15號、中共宿遷市委、宿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打造教育產業集聚城的決定》(宿發〔20*〕3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為重點,按照“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基本原則,建立?。ê醒耄⑹?、區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
二、實施范圍
全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公辦和民辦各中小學學校在校學生;公辦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在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就讀的學生,與所在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學生享受同等政策。
三、任務目標
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改革內容
(一)在全市范圍內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免學雜費資金按中央、省、地方6:2.4:1.6比例分擔的要求,市本級財政確保資金足額到位。免雜費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學年22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280元。
(二)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資金由中央和省承擔,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資金由地方政府承擔,補助對象由政府確定,生活費補助標準為在校寄宿學習期間小學生每生每天1元、初中每生每天1.5元。
(三)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在免除雜費的同時,落實省制定的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即:小學每生每學年28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360元。
市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意見
為了全面構建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水平,鞏固“普九”成果,加快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促進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意見》(甘政發〔2006〕6號)和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暨“兩基”攻堅工作會議精神,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深刻理解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
農村義務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來,確立了“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精神,加大了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認真實施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兩基”攻堅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積極落實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兩免一補”政策,使我市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促進了全市農村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但是,隨著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現,主要是:各級政府投入責任不明確,缺乏合理的經費分擔機制;財政投入總量不足,經費保障水平較低;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合理,供需矛盾突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繳費上學,農民負擔較重等。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九”成果的鞏固,不利于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必須深化改革。在全國上下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中央做出了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從理順機制入手,解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投入等問題,這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執政為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質和農村發展能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是貫徹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方針,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學、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資源,完善“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加快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中央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這不僅是對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的極大支持,而且對提高我市農村義務教育水平,更好的發揮農村義務教育在推動全市農村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各縣(區)必須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精心組織,扎實工作,把中央、省上的這項惠民政策和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二、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