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醫藥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14:19: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族醫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族醫藥的政策及發展狀況
一、民族醫藥的概念
醫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各個民族在歷史上都有自己的醫學創造與醫學積累。民族醫藥的概念可以分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廣義的概念是指中華民族的傳統醫藥,這里的民族,是指中華民族大家庭,具有本國的、本土的、非外來的意義。狹義的概念就是指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中國民族醫藥其中包括藏醫藥、蒙醫藥、維吾爾醫藥、傣醫藥、壯醫藥、苗醫藥、瑤醫藥、彝醫藥、侗醫藥、土家族醫藥、回回醫藥、朝鮮族醫藥等等。
在我國,民族醫藥、民間醫藥與中醫藥并稱為中國傳統醫藥。中醫藥是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醫學,至今具有無可爭議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是中國傳統醫藥的當然代表。民族醫藥不是中醫藥的某個分支,而是中醫藥的姐妹。民間醫藥則是蘊藏在民間的養生習俗、單方驗方、草醫草藥和醫療方面的一技之長,他們并不一定受到中醫學的理論的指導,也很難歸屬于某個民族醫學,人們一般通稱其為“民間草醫”。民族醫學和中醫學有著相似的哲學思維、醫療特點、用藥經驗和歷史命運,都屬于中國的傳統醫藥。
同時,中國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民間醫藥也是世界傳統醫藥的一部分。在2002年通過的《世界衛生組織2002~2005年傳統醫學戰略》中,對傳統醫學下了確切的定義,指出“傳統醫學是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及阿拉伯醫學等傳統醫學系統以及多種形式的民間療法的統稱。傳統醫學療法包括藥物療法(如使用草藥、動物器官和/或礦物)和非藥物療法(如在基本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進行,比如針刺療法、手法治療及精神治療)。
二、我國民族醫藥的政策
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1984年1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全國民族醫藥工作的幾點意見》的通知中指出:“民族醫藥是祖國醫藥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民族醫藥事業,不但是各族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且對增進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各民族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醫藥的組成部分,要努力發掘、整理、總結、提高,充分發揮其保護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指出:“要認真發掘、整理和推廣民族醫藥技術”。
民族醫院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經驗材料
繼承發展xxx醫藥事業為各族人民健康服務--二00六年九月五日
xxx醫院成立于1973年,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民族醫院,也是全區唯一保留的旗縣級蒙醫藥研究所。建院三十多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有了長足的發展。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醫院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固定資產1000萬元。編制床位80張。在冊職工153人,其中蒙古族136人、漢族17人。多年來,在繼承、挖掘、提高、豐富蒙醫藥這一燦爛的民族醫學遺產,為全旗各族人民的健康事業,促進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互助,共同繁榮,作出了一定成績。近年來,與北京軍區總醫院、沈陽醫學院中心附屬醫院、沈陽紅十字會醫院、內民大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技術協作關系,為我院人才培養和中旗患者到外地就醫提供良好的平臺。我院多次受到旗盟區級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一、堅持蒙醫藥科研工作,充實民族醫藥寶庫,為各族人民健康服務
幾十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黨和政府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堅持民族醫藥寶庫的挖掘、整理、提高,發揚和科研創新工作??朔巳藛T、環境、資料、經驗、資金少等等諸多困難和問題,發揚有條件要干,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的硬骨頭精神,先后編寫出版《蒙醫常用方劑選》、《蒙醫鄉村醫生手冊》、《寶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米德》、《長壽奧秘》等171萬字的醫學工具書,豐富了民族醫藥寶庫。多次承擔旗旗、盟、自治區,乃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科研任務。其中《蒙醫藥實驗治療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尼哈其塔拉哈治療婦女病》成果獲興安盟科技進步二等獎,《呼和散治療出血病》課題完成了各項實驗任務,待專家鑒定。《蒙醫藥治療糖尿病》課題市級立項研究?!堆彭樫愐糁委煿琴|增生》、《其順格根治療高血脂》準備申請立項。
二、重視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推動醫院醫療技術的發展
醫院依靠醫務人員業務技術為人民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醫療技術的高低取決于醫務人員技術素質。保持較高的技術水平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旗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我們始終把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作為推動醫院發展的原動力,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實施。一是把專業基礎理論強,業務技術過硬的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選拔到學科帶頭人的位置上,發揮他們的骨干作用,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二是抓好抓實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堅持以“三性”、“四新”為主,緊緊圍繞蒙醫蒙藥特點,積極申報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并一一落實。三是結合日常工作,加強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訓練。采用床邊教學、病例討論、床頭交接班、專題講座等形式強化“三基”業務水平,不斷鞏固醫學基本功。四是鼓勵他們報考專業對口的學歷提高班。參加長短期專業培訓,到上級醫院進修深造,并在學費及其他待遇給予一定的傾斜政策,努力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截止到上半年,全院專業技術人員基本都到省級醫院進修深造一遍,技術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他們開展的乳腺癌根治術,脾、腎切除術,大隱靜脈高位分段撥脫術、胃癌根治術、膽囊切除術、大面積心肌梗塞搶救治療以及腦外、手外、骨外等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醫院技術空白。五是定期邀請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來院講學,進行技術指導,在臨床實踐中以傳幫帶的形式幫助提高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素質。良好的學術氣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及時了解掌握學科發展信息動態,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不斷總結臨床經驗發表國家級論文25篇,省級論文42篇。醫務人員學歷檔次逐年上升,??埔陨蠈W歷人員數占到了專業技術人員的56%。注重科室建設,人才培養,狠抓醫護質量,連續五年在全盟醫療護理質量評比中榮獲第一名。
小議研究民族醫藥的知識產權保護
摘要:民族醫藥是一個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交織的領域,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商標和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制度為民族醫藥的發展撐起了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傘。然而,由于民族醫藥具有傳統性、傳承性和群體性特征,致使知識產權制度在民族醫藥保護上面臨著權利主體不確定、權利客體不具創新性等諸多困境,許多民族醫藥知識和技術難以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因此,有必要根據民族醫藥自身特點,構建知識產權的特殊保護制度。
關鍵詞:民族醫藥;傳統知識;知識產權;特殊制度
一、民族醫藥及其知識產權界定
民族醫藥是我國各少數民族傳統醫藥的總稱,與漢族中醫藥學和民間草醫草藥共同構成我國傳統醫藥學的組成部分…。
民族醫藥有如下特點:
第一,傳統性。民族醫藥是各民族在特定自然條件下積累的獨特的醫藥知識,為各民族或其居住地域所固有,并代代相傳,隨著環境變遷而不斷演進。因此,民族醫藥是基于傳統而非在當今社會現實中產生的,國際社會普遍將民族醫藥作為傳統知識的組成部分。
民族醫藥發展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族醫藥;社會發展;民族和諧
論文摘要: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民族醫藥作為一種特殊的民族文化在其挖掘、繼承和發展中起到了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增強民族團結的特殊作用,對于社會的安定和民族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民族和諧”是指各少數民族之間,特別是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在彼此尊敬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基礎上形成融洽的關系和團結協作的良好氛圍。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全省88個縣中有43個為民族自治區域(其中10個自治縣,33個自治州轄縣),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約1460余萬,占全省總人口的比例達38%。貴州少數民族具有大分散、小集中,或少數民族成片聚居,多個民族交錯雜居的特點,人口分布十分廣泛,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互助,各民族特別是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形成了長期彼此尊敬尊重,在經濟上相互促進,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在生活上相互往來,在語言上相互溝通,團結合作、和睦相處的優良傳統。貴州民族的團結與和諧共同開發了貴州,共同促進了貴州經濟、社會、文化的繁榮,共同創造了貴州的歷史,是貴州安定團結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要大力構建“和諧貴州”,進一步促進民族和諧必然成為構建“和諧貴州”重要的工作內容。
一、深刻認識民族醫藥文化的發展與促進民族和諧的重要性
文化的涵化過程具有雙向性。民族醫藥文化正是這一相互涵化的典型。事實上,現代化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也不是以一種文化模式去取代另一種文化模式,而是多種文化模式互相協調,保持文化多元化的前提下共同發展。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基礎和靈魂,是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所形成并十分珍視瑰寶和財富。
貴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園。各少數民族大都長期居住在大山之中或邊遠之地,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經濟文化交往中,各自創造了自己的優秀的文學藝術、生產技能、民族醫藥和傳統體育等,特別是存留下來的許多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如醫藥文化、服飾文化、工藝文化、飲食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節慶文化等,其內容獨具特色,頗具匠心,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使貴州的經濟、社會具有外延寬廣、內涵深厚、極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尤其是貴州的民族醫藥文化,以其“簡、便、效、廉、奇”的特殊魅力以及對不少疑難疾病的良好治療效果受到國內各界的關注,且在民族醫藥的基礎調研、文獻整理、理論研究、藥物開發和產業發展方面也成績斐然。全省民族醫藥工業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7年,全省民族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達110億元,占全國中藥工業銷售的7%,民族醫藥工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貢獻率達4%,拉動工業增長1.17個百分點。以苗藥為主的“黔藥”品牌在國內民族醫藥產業中名列前茅而成為醫藥界的傳奇佳話。貴陽中醫學院長期從事民族醫藥研究,是促進貴州省民族醫藥發展的重要力量,當我們回眸這一發展歷程的時候,深感民族醫藥的發展對促進民族和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的同時,對這種特殊的具有多重價值的民族醫藥文化應努力加以保護,而發展是最好的保護。
小議民族醫藥的知識產權保護
摘要:民族醫藥是一個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交織的領域,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商標和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制度為民族醫藥的發展撐起了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傘。然而,由于民族醫藥具有傳統性、傳承性和群體性特征,致使知識產權制度在民族醫藥保護上面臨著權利主體不確定、權利客體不具創新性等諸多困境,許多民族醫藥知識和技術難以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因此,有必要根據民族醫藥自身特點,構建知識產權的特殊保護制度。
關鍵詞:民族醫藥;傳統知識;知識產權;特殊制度
一、民族醫藥及其知識產權界定
民族醫藥是我國各少數民族傳統醫藥的總稱,與漢族中醫藥學和民間草醫草藥共同構成我國傳統醫藥學的組成部分…。
民族醫藥有如下特點:
第一,傳統性。民族醫藥是各民族在特定自然條件下積累的獨特的醫藥知識,為各民族或其居住地域所固有,并代代相傳,隨著環境變遷而不斷演進。因此,民族醫藥是基于傳統而非在當今社會現實中產生的,國際社會普遍將民族醫藥作為傳統知識的組成部分。
為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我旗是蒙古族集中的少數民族地區。蒙醫蒙藥源遠流長,長期以來蒙醫藥以其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臨床效果深受廣大農牧民的歡迎和信任。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為了弘揚民族醫藥,挖掘蒙醫藥學這一偉大的寶庫,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旗委、旗政府決定成立旗蒙醫蒙藥研究所,1973年1月正式設立。當時是吉林省內唯一的民族醫藥研究機構,現在也是全區唯一保留的旗縣級蒙醫藥研究所。多年來,研究所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各級衛生科技主管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有了長足的發展。
一、艱苦創業,心系民族醫藥
建所伊始,研究所只有4名職工,借旗保健所一間平房辦公。固定資產只有兩套桌椅。簡陋的工作環境無法開展工作。所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們不等不靠,主動向旗委政府匯報工作,得到了旗委政府的支持。建了土木結構七間平房,解決了辦公問題。從此,揭開了科右中旗歷史上民族醫藥研究的序幕。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首先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能否開展好第一步工作,關系到今后能否搞好科學研究的基礎和研究所自身發展問題。經研究決定整體工作分三步走:一是調入一批知名度高,有威望的中、老蒙醫,充實到科研隊伍中去,為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二是要迅速打開門診工作局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求醫愿望,同時也打好經濟基礎。三要牢牢地把握研究所的職能任務,在蒙醫藥“挖掘、整理、研究、提高”上下功夫。四是通過對門診患者的調研,為以后科學研究的選題立項進行積極的探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著手解決在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首先集聚一批知名老蒙醫,解決了人才問題;第二步開設門診,首先要解決藥品,但啟動資金如何籌措成了難題。是等,是靠,還是要,他們認為,決不能再給政府增加壓力,事業成功最根本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這是推動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源動力。我們發動職工籌措資金,所領導帶頭把“”中受打擊迫害補發的工資拿出一千元,加上職工集資的兩千元資金,購買了藥品,開展簡陋的蒙醫藥制劑工作。但不到一年辦公室用房在大雨中倒塌。不得不再次為解決房屋問題而奔忙。老所長不顧年老體弱長途跋涉幾次到當時的哲盟請示資金。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盟領導被老所長的事業心,為民族醫藥的發展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動,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特批了6萬元,重建蒙醫研究所辦公室。有了辦公場所,蒙醫藥科研工作很快得到恢復,蒙醫老前輩們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醫療技術得到了發揮。研究所名望越來越大,遠近聞名。研究所門庭若市,來診患者絡繹不絕。有來自本地的,有來自突泉、淘南、通榆、扎旗等比鄰旗縣的,還有特意從北京、哈爾濱、長春、白城等地暮名前來的患者?;颊叩男湃?,政府的支持,老輩人的敬業精神鼓舞和激勵著蒙醫人。三十多年來,幾屆所領導帶領全所職工,始終堅持艱苦奮斗,勤奮創業的優良傳統,把研究所建設的越來越好。后來,旗、盟兩級政府先后投入,現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蓋起了門診樓、病房樓、制劑樓,固定資產由建所初期的不足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建筑面積不組250平米增加到4100平米,職工由4名增加到147名,蒙藥制劑生產不再是當年的藥碾子蹬,石碾子推,手工團丸的初始制劑方式,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操作。
二、弘揚民族醫藥,努力做好挖掘整理工作。
醫院民族醫藥工作開展情況的匯報
各位領導:
下面我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調研函內容結合我院蒙醫藥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目前民族醫藥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問題談一談自己浮淺的認識、想法和建議,因自己分析問題能力有限,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1、民族醫藥、醫療、教學、科研機構基本情況:
我院(所)成立于1973年,當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民族醫藥研究機構。1980年興安盟復建,劃為內蒙古后在全區民族醫藥研究機構調整中因工作成績突出而唯一保留的旗縣級民族醫藥研究機構。
現有職工126名,占地面積14400平米,建筑面積4200平米,固定資產600萬,其中醫療設備值370萬元。編制床位80張,實際開放60張。設有內、外、婦、兒、口腔、眼科、五療、皮膚、骨傷、肛腸、急救中心等11個一級科室,4個療區和糖尿病、宮頸糜爛兩個重點專科。手術麻醉科、放射科、檢驗科、功能檢查、藥劑科、制劑室、供應室、預防保健科、醫??频?個醫技輔助科室。院辦、醫務科、護理部、總務科、財務科等5個職能科室??剖冶容^健全,管理比較規范,97年以較高的整體優勢步入國家“二級乙等”醫院行列。
院(所)除開展11個一級科室醫療業務工作外,開展有心電、黑白B超、彩超、電子胃鏡、CT、全自動生化、血球計數、尿十項分析和血液流變、r—放射免疫等檢測業務。院(所)年門診3萬人次,收住院患者1500例,其中手術患者570例;是我旗職工醫療保險、人壽保險定點醫院和低視力眼病康復中心,是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內蒙古民族醫藥專修學院、呼盟衛校、興安盟殘疾人衛校實習基地。
2、民族醫藥文獻整理情況
醫院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經驗材料
XXX醫院成立于**年,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民族醫院,也是全區唯一保留的旗縣級蒙醫藥研究所。建院三十多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有了長足的發展。醫院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固定資產1000萬元。編制床位80張。在冊職工153人,其中蒙古族136人、漢族17人。多年來,在繼承、挖掘、提高、豐富蒙醫藥這一燦爛的民族醫學遺產,為全旗各族人民的健康事業,促進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互助,共同繁榮,作出了一定成績。近年來,與北京軍區總醫院、沈陽醫學院中心附屬醫院、沈陽紅十字會醫院、內民大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技術協作關系,為我院人才培養和中旗患者到外地就醫提供良好的平臺。我院多次受到旗盟區級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一、堅持蒙醫藥科研工作,充實民族醫藥寶庫,為各族人民健康服務
幾十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黨和政府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堅持民族醫藥寶庫的挖掘、整理、提高,發揚和科研創新工作??朔巳藛T、環境、資料、經驗、資金少等等諸多困難和問題,發揚有條件要干,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的硬骨頭精神,先后編寫出版《蒙醫常用方劑選》、《蒙醫鄉村醫生手冊》、《寶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米德》、《長壽奧秘》等171萬字的醫學工具書,豐富了民族醫藥寶庫。多次承擔旗旗、盟、自治區,乃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科研任務。其中《蒙醫藥實驗治療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尼哈其塔拉哈治療婦女病》成果獲興安盟科技進步二等獎,《呼和散治療出血病》課題完成了各項實驗任務,待專家鑒定?!睹舍t藥治療糖尿病》課題市級立項研究?!堆彭樫愐糁委煿琴|增生》、《其順格根治療高血脂》準備申請立項。
二、重視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推動醫院醫療技術的發展
醫院依靠醫務人員業務技術為人民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醫療技術的高低取決于醫務人員技術素質。保持較高的技術水平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旗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我們始終把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作為推動醫院發展的原動力,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實施。一是把專業基礎理論強,業務技術過硬的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選拔到學科帶頭人的位置上,發揮他們的骨干作用,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二是抓好抓實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堅持以“三性”、“四新”為主,緊緊圍繞蒙醫蒙藥特點,積極申報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并一一落實。三是結合日常工作,加強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訓練。采用床邊教學、病例討論、床頭交接班、專題講座等形式強化“三基”業務水平,不斷鞏固醫學基本功。四是鼓勵他們報考專業對口的學歷提高班。參加長短期專業培訓,到上級醫院進修深造,并在學費及其他待遇給予一定的傾斜政策,努力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截止到上半年,全院專業技術人員基本都到省級醫院進修深造一遍,技術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他們開展的乳腺癌根治術,脾、腎切除術,大隱靜脈高位分段撥脫術、胃癌根治術、膽囊切除術、大面積心肌梗塞搶救治療以及腦外、手外、骨外等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醫院技術空白。五是定期邀請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來院講學,進行技術指導,在臨床實踐中以傳幫帶的形式幫助提高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素質。良好的學術氣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及時了解掌握學科發展信息動態,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不斷總結臨床經驗發表國家級論文25篇,省級論文42篇。醫務人員學歷檔次逐年上升,??埔陨蠈W歷人員數占到了專業技術人員的56%。注重科室建設,人才培養,狠抓醫護質量,連續五年在全盟醫療護理質量評比中榮獲第一名。
三、民族醫藥傳情誼,團結友誼開鮮花
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 促進民族醫藥工作向前發展
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我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二十多年來,我院在黨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在旗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確領導下,以民族區域自治法為指導,努力發展民族地區民族醫藥事業,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科右中旗貢獻著一份力量。
一、黨和政府重視,推動著民族醫藥進步
我院(所)成立1973年,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旗縣級民族綜合性醫院(所)。1980年自治區科研機構調整中因成績突出而唯獨保留的旗縣級蒙醫藥研究機構。建院(所)初始,只有5名職工,三間土房。建院(所)三十多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頒布和貫徹落實,各級政府更加重視民族地區民族醫藥的發展壯大,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推動了院(所)健康快速發展?,F院(所)占地面積14400平米,建筑面積4000平米,固定資產1000萬元。編制床位80張,職工147名。設有內、外、婦、兒、五療等12個臨床科室,檢驗等5個醫技科室和藥劑、預防保健等5個輔助科室,護理部、醫務、總務等5個職能科室,糖尿病、宮頸糜爛等4個??坪退膫€療區。擁有ct、彩超、黑白b超、電子胃鏡、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24小時動態心電監護儀、動態血壓監測儀等萬元以上設備31臺件。醫療設備的改善,環境的優化,業務領域的拓展,醫療質量的提高,服務意識的轉變,贏得了社會的信任,患者的信賴,醫院兩個效益不斷提高,2005年門診患者達到了28861人次,住院患者達到了1868例,近年來業務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今年可望達到600萬元。
二、堅持蒙醫藥科研工作挖掘、提高民族醫藥寶庫、為各族人民健康服務
幾十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黨和政府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堅持民族醫藥寶庫的挖掘、整理、提高,發揚和科研創新工作??朔巳藛T、環境、資料、經驗、資金少等等諸多的實際困難,發揚有條件要干,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的硬骨頭精神,先后編寫出版《蒙醫常用方劑選》、《蒙醫鄉村醫生手冊》、《寶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米德》、《長壽奧秘》等171萬字的醫學工具書,豐富了民族醫藥寶庫。多次承擔旗旗、盟、自治區,乃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科研任務。其中《蒙醫藥實驗治療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尼哈其塔拉哈治療婦女病》成果獲興安盟科技進步二等獎,《呼和散治療出血病》課題完成了各項實驗任務,待專家堅定?!睹舍t藥治療糖尿病》課題市級立項研究?!堆彭樫愐糁委煿琴|增生》、《其順格根治療高血脂》準備申請立項。
三、重視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推動醫院醫療技術的發展
中醫藥法促進傳統民間醫療發展的意義
摘要:2017年7月1日,《中醫藥法》在中國正式實施,為規范管理、促進民族醫藥發展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本文歸納了《中醫藥法》的主要特點,厘清了我國民族自治地區傳統民間醫療的文化性、口傳性及活態性三大發展特征,最后分析了《中醫藥法》頒布對于促進民族自治地區傳統民間醫療發展的意義。一是首次從國家層面把民族醫藥也納入中醫藥的范疇,將有力促進地區民間醫藥發展;二是為監管部門提供了有力的監管武器;三是有利于促進民間醫藥的自我行為規范及發展。
關鍵詞:民族自治地區;《中醫藥法》;民間醫療
我國的中醫藥管理局于198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掛牌成立,自此,中醫藥法規管理日益完善,中醫藥法的制定才開始提上日程[1]。2003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2],但實施效果不明顯。2009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于支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3],強調了把中醫藥與西醫藥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為支持中醫藥的立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2017年7月,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頒布實施,以保護公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從而全面嚴格地規范了從事醫療服務的機構準入、從業人員準入、醫療技術準入、醫療服務安全和質量準入,并將醫療服務納入法律管理的軌道。
一、《中醫藥法》的主要特點
(一)第一部中醫藥的法律規范
《中醫藥法》不僅確定了中醫藥的地位,而且詳細闡述了中醫藥服務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更是對有效保護發展中醫藥及相關科學研究人員的培訓、傳承和文化傳播提供了有利法律依據。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的中醫藥立法,也是最適應當前醫療環境的權威中醫藥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