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炎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02:48: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全身炎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全身炎癥綜合征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從致病因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方面論述了SIRS與溫病的共同點,同時闡述了SIRS的發展變化與溫病的衛氣營血發展變化過程有相似之處,提示可以用衛氣營血辨證對SIRS進行辨證論治,為中醫藥治療危重病開拓新的思路。
【關鍵詞】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
全身炎癥綜合征(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統,釋放體液和細胞免疫介質發生的過度炎癥反應,于1992年由美國胸科醫學會/危重病學會(ACCP/SCCM)首次提出。SIRS是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根本原因和重要過程[1],所以防治SIRS對MODS的發生至關重要。SIRS在祖國醫學中無相對應的名稱。近年來,中醫對SIRS的研究隨著單純西醫治療上的病死率無明顯改善而變得十分火熱,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大黃、參附注射液、大承氣湯、熱毒清注射液、神農33號(血府逐淤湯化裁)、補陽還五湯等均可用于SIRS的不同環節,阻斷SIRS向MODS發生的過程。但對于SIRS的中醫研究,大多集中在治療方面,對于其變化發展、辨證規律方面研究卻不多。
臨床發現,無論在臨床表現、病情發展,還是在治療方法上,SIRS與溫病都有相似之處。
1兩者均為因“毒”致病
眾所周知,正是由于膿毒血癥、菌血癥、敗血癥等概念混亂,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提出了SIRS的概念。內毒素的作用在SIRS的發病機制十分重要,無論是感染性的還是非感染性的SIRS均由于激活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及其他炎性反應細胞,產生釋放大量的炎癥介質所致,是一種炎癥自身破壞,內毒素的作用可能比細菌更為重要,經典的抗感染治療不足以遏止這一過程。
全身炎癥綜合征研究論文
【摘要】從致病因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方面論述了SIRS與溫病的共同點,同時闡述了SIRS的發展變化與溫病的衛氣營血發展變化過程有相似之處,提示可以用衛氣營血辨證對SIRS進行辨證論治,為中醫藥治療危重病開拓新的思路。
【關鍵詞】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
全身炎癥綜合征(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統,釋放體液和細胞免疫介質發生的過度炎癥反應,于1992年由美國胸科醫學會/危重病學會(ACCP/SCCM)首次提出。SIRS是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根本原因和重要過程[1],所以防治SIRS對MODS的發生至關重要。SIRS在祖國醫學中無相對應的名稱。近年來,中醫對SIRS的研究隨著單純西醫治療上的病死率無明顯改善而變得十分火熱,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大黃、參附注射液、大承氣湯、熱毒清注射液、神農33號(血府逐淤湯化裁)、補陽還五湯等均可用于SIRS的不同環節,阻斷SIRS向MODS發生的過程。但對于SIRS的中醫研究,大多集中在治療方面,對于其變化發展、辨證規律方面研究卻不多。
臨床發現,無論在臨床表現、病情發展,還是在治療方法上,SIRS與溫病都有相似之處。
1兩者均為因“毒”致病
眾所周知,正是由于膿毒血癥、菌血癥、敗血癥等概念混亂,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提出了SIRS的概念。內毒素的作用在SIRS的發病機制十分重要,無論是感染性的還是非感染性的SIRS均由于激活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及其他炎性反應細胞,產生釋放大量的炎癥介質所致,是一種炎癥自身破壞,內毒素的作用可能比細菌更為重要,經典的抗感染治療不足以遏止這一過程。
心臟直視術后全身炎癥反應論文
【關鍵詞】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體外循環;免疫應答
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相關的心臟直視手術可以導致機體產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從而影響這類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和死亡率。通過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患者圍術期炎性因子的監測發現心臟手術本身和CPB均可以誘導前炎性和抗炎性的免疫反應[1]。SIRS是機體對炎癥全身激活的生理反應;SIRS是基于對感染、炎癥和危重病發生發展機制深入認識后提出的新概念。SIRS是機體對多種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的反應,當機體受到外源性創傷或感染毒性物質的打擊時,可促發初期炎癥反應,同時機體產生內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應[2]。
1非特異性與特異性免疫的參與
隨著CPB相關研究的不斷進展,CPB心臟手術導致的這種免疫反應也逐漸被闡明。臨床上此類患者常表現多種癥狀,這些臨床表現被通稱為SIRS。在這種炎癥反應綜合征中,所有先天的免疫成分(非特異性免疫)均參與其中,例如多型核白細胞(PMN)、彈性蛋白酶、補體等均被激活,同樣發生變化的還有初期炎性介質IL(白介素)-1β、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為了適應這一反應過程,特異性免疫反應也發生了相應改變,T淋巴細胞和T輔助細胞均下調,而細胞毒性T細胞和B細胞幾乎不受影響。細胞因子方面的監測提供了更加詳細的信息,作為T輔助I型細胞活化的重要示蹤成分IL-2和IL-12在心臟術后濃度下降,提示輔助性T細胞受抑;相反,反映T輔助Ⅱ型細胞的IL-10和轉化生長因子β卻處于上調狀態[3]。在CPB試驗中延遲發生的高敏皮膚反應和破傷風抗體進一步證實了T輔助Ⅱ型細胞的適應性免疫反應的極化狀態。但所有這些改變并不能逆轉臨床表現,因此高風險手術和嚴重圍術期并發癥患者免疫反應的相關信息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便找出臨床事件是否與免疫反應改變有關聯。
2CPB及其改進對炎癥反應的影響
血液與人工材料的接觸是CPB引起炎癥反應的最主要的原因。CPB期間,血液與管道、回流室等人工材料表面直接接觸,血漿蛋白被無選擇地吸附在人工材料表面,同時體液成分和細胞成分,包括補體系統、凝血系統、激肽釋放酶系統、纖溶系統、血小板、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均被激活。血液激活時,其各種組成成分相互作用,不僅激活其他成分,也反饋地激活自身,并分泌大量炎性介質,引發全身炎癥反應。PMN-內皮反應在CPB相關試驗中做了研究,隨著CPB開始血液稀釋體內循環血液中PMN數量明顯下降,隨后又發生白細胞增多。CPB試驗中L選擇素和CD11/CD18上調反映出CPB刺激PMN活動。在體內創傷應激、感染和其他炎癥過程可以增加循環中L選擇素陽性的PMN細胞數量,而且這些PMN是通過從骨髓中選擇性遷移而來。這種改變被認為是CPB誘導的血液異物表面反應和可溶性細胞因子(補體、TXA2、PAF、IL-8)釋放的潛在動力[2]。
單純性牙周炎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單純性牙周炎診斷預防治療
單純性牙周炎是指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與單純性齦炎相類似,但病損的范圍和程度較少,發病年齡以35歲以后較為多見,故又名成人牙周炎。常由齦炎進一步發展而來,如齦炎未能及時治療,炎癥可由牙齦向深層擴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而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無明顯自覺癥狀而易被忽視,待有癥狀就診時往往已較嚴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齒。因而必須加強宣教,使患者做到早預防,早就診和及時治療。
1一般資料
本病診斷不難,常有齦炎病史,30-40歲后發病率增高,并逐漸加重。牙齦色澤、形態與齦炎相似,附著齦水腫,點彩消失。探查時可見牙周附著喪失,形成牙周袋,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嚴重時形成牙周膿腫。局部可有菌斑、牙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復體等因素存在??捎醚乐苤笖?pi)、牙周病指數(pdi)等確定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X線片可見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嚴重時出現牙齒松動和咬合關系紊亂。同時存在咬合創傷因素時稱復合性牙周炎檢查可見早接觸、錯合、前伸或側合運動的合干擾、過度磨損等現象。
2治療與預防
2.1局部治療包括:控制菌斑,徹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牙周袋及根面的藥物處理;牙周手術;固定松動牙;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以利于鄰牙的治療和組織恢復。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原刺激物,刷牙是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但患者必須選用設計科學的牙刷,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才能有效地去除菌斑。牙石是礦化了的菌斑,清除齦上牙石稱為潔治術,齦下牙石的清除稱為齦下刮治術,潔治和刮治術是牙周病的基礎治療,任何其他治療手段只應作為基礎治療的補充手段。對一些炎癥嚴重、有肉芽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術后需用藥物處理袋壁??稍谘乐艽鼉确胖每咕幬?,如甲硝唑、洗必泰等,采用緩釋劑型,療效更好。經過上述治療后,若仍有深牙周袋存在,或根面牙石不易清除徹底,可進行牙周手術。松動牙固定術是用金屬絲將患牙與鄰近的穩固牙齒結扎在一起,并以自凝塑膠加固(制成牙周夾板),使牙合力分散于一組牙上,減少個別牙的負擔或使其免受側向扭轉力的損害,以利于牙周組織的修復??煽诜紫踹蚧蚵菪顾氐?,使急性炎癥得到控制。
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炎癥探討論文
2002年6月~2003年10月,我們收治符合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患兒93例。對部分患兒采用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收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93例患兒中,男50例,女43例,年齡6個月~10歲,平均4歲7個月。按照Hayden標準[1],具有以下2項或2項以上的臨床表現:(1)體溫>38℃或<36℃;(2)心率>正常年齡組2S;(3)呼吸>正常年齡組2S;(4)白細胞計數>12×109/L或<4×109/L,或桿狀核細胞計數>1.10。將93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的病例數、性別、年齡、原發病、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各項指標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兩組患兒的原發病構成情況見表1。
表1兩組患兒原發病構成情況(略)
1.2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采用對因治療、對癥治療及保護臟器功能。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劑量為400mg/kg,每日1次,連用3次。
1.3觀察指標(1)原發病控制情況;(2)臨床表現:包括體溫、心率、呼吸、血壓、尿量等;(3)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清電解質、肝功、腎功、心肌酶等;(4)用藥前后血清丙種球蛋白測定。
老年根尖周病的治療方案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根尖周疾病的臨床診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根尖周病患者60例,其中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結果經藥物及根管治療基本痊愈41例,余19例手術治療。結果:60例患者通過治療基本恢復健康。結論老年性根尖周病患者根據病情,需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均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詞】老年根尖周病治療
對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大多數都經歷過牙髓病的治療,他們較其他人群更知道保留患牙的重要性和良好口腔治療的價值,常不愿拔牙,而希望進行保守治療以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徹底完善的根尖周病治療對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一般資料
慢性根尖周圍炎病牙數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18~68歲;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治療前均有牙痛史或牙痛治療史;常規均拍X線片顯示根尖區牙槽骨有圓形或橢圓形透射區,邊界清楚,多為慢性根尖肉芽腫;邊界不清楚、形狀不規則、呈云霧狀,則為慢性根尖膿腫;均為根管細且多及彎曲的患者。
二治療前的準備
老年根尖周病臨床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根尖周疾病的臨床診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根尖周病患者60例,其中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結果經藥物及根管治療基本痊愈41例,余19例手術治療。結果:60例患者通過治療基本恢復健康。結論老年性根尖周病患者根據病情,需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均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詞】老年根尖周病治療
對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大多數都經歷過牙髓病的治療,他們較其他人群更知道保留患牙的重要性和良好口腔治療的價值,常不愿拔牙,而希望進行保守治療以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徹底完善的根尖周病治療對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一般資料
慢性根尖周圍炎病牙數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18~68歲;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治療前均有牙痛史或牙痛治療史;常規均拍X線片顯示根尖區牙槽骨有圓形或橢圓形透射區,邊界清楚,多為慢性根尖肉芽腫;邊界不清楚、形狀不規則、呈云霧狀,則為慢性根尖膿腫;均為根管細且多及彎曲的患者。
二治療前的準備
白內障術后炎癥臨床護理策略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急性眼內炎的護理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6眼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急性眼內炎的治療護理經過,并總結護理經驗。結果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共做白內障超聲乳化術7672眼,其中發生急性眼內炎6眼,發生率0.078%。經過玻璃體切除聯合玻璃體腔注藥術、全身和局部抗生素治療,及護士及時的心理干預、用藥護理、加強預防感染措施等,6眼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急性眼內炎患者的視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眼為0.3~0.5,2眼為0.1~0.2,2眼為手動~0.1,無摘除眼球情況發生。病人對炎癥控制效果及視力恢復情況均較為滿意,無醫療糾紛發生。結論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急性眼內炎是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及時、快速、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使病人積極地配合治療護理,將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使病人視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關鍵詞:白內障;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眼內炎;護理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術后急性眼內炎則是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一方面它損害視功能,破壞眼內結構,致使手術失敗,視力喪失;另一方面也使施術者承擔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并常常引發醫療糾紛。因此,早期預防、診斷、有效治療和護理,將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顯得尤為重要。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共做白內障超聲乳化術7672眼,其中發生急性眼內炎6眼,發生率0.078%。經緊急治療護理,6眼視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無一眼摘除眼球,無醫療糾紛發生?,F將有關護理要點匯報如下。
一、臨床資料
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白內障7672眼,年齡35~81歲,平均65歲;其中2眼病人有糖尿病。發生急性眼內炎6眼,入院時視力0.1~0.15,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1~2天發現眼部充血明顯,前房絮狀物,病人視力明顯下降,即懷疑眼內感染可能,立即行玻璃體腔注藥術。注射藥物主要為萬古霉素。術后全身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復達欣),局部頻繁滴用抗生素及激素類眼藥水抗炎(如典必殊眼藥水),及散瞳藥活動瞳孔(如美多麗眼藥水)。經治療護理后,4眼的眼內炎癥得到控制,2眼因注射后仍見膿液明顯增多而行玻璃體切除聯合玻璃體腔注藥術,術后炎癥亦得到控制。6眼視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眼矯正視力為0.3~0.6,2眼矯正視力為0.1~0.2,2眼矯正視力為手動~0.1。
二、護理
外科手術感染診療原則綜述
一、診斷
根據典型的局部癥狀和體征,位置表淺的外科化膿性感染的診斷一般不困難。波動征表示存在膿腫。局部壓痛是深部化膿性感染,特別是軟組織深部化膿性感染的重要體征之一,往往可以憑此做出診斷。必要時可在壓痛最劇處作診斷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腸間、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癥狀,診斷有時會發生困難。又如深部感染,特別是經過大劑量抗生素的治療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膿腫,也可無明顯的發熱、壓痛或白細胞計數增加。因此,對這些患者必須仔細詢問病史和做體格檢查以及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才能確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確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療
(一)治療
治療外科感染的原則,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質,增強人體的抗感染和修復能力。感染較輕或范圍較小的淺部感染可用外用藥、熱敷和手術等治療;感染較重或范圍較大者,同時內服或注射各種藥物。深部感染一般根據病菌種類作治療。全身性感染更需積極進行全身療法,必要時應做手術。
(二)治療方法
外科感染的治療及預防探討論文
摘要: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術治療的感染性疾病和發生在創傷或手術后的的感染,在外科領域中最常見,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l/2。外科感染的致病菌有細菌、真菌和病毒等,但以細菌為最主要。除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五種與外科感染有重要關系的病原菌外,尚有一些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與外科感染密切相關。
關鍵詞:外科感染手術感染腹部外科感染治療
一診斷
根據典型的局部癥狀和體征,位置表淺的外科化膿性感染的診斷一般不困難。波動征表示存在膿腫。局部壓痛是深部化膿性感染,特別是軟組織深部化膿性感染的重要體征之一,往往可以憑此做出診斷。必要時可在壓痛最劇處作診斷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腸間、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癥狀,診斷有時會發生困難。又如深部感染,特別是經過大劑量抗生素的治療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膿腫,也可無明顯的發熱、壓痛或白細胞計數增加。因此,對這些患者必須仔細詢問病史和做體格檢查以及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才能確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確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療
(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