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制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16:48: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批制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件審批制度
(1)報市婦聯領導審批的文件,按照文件的審批程序和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辦理。
(2)各部室報領導審批的文件,除緊急、重大或需特殊保密的事項外,均應經辦公室文書呈送領導審批。
(3)市婦聯收到的文電,由辦公室主任按照市婦聯機關公文處理有關規定,呈主席閱示后送交副主席和有關部室閱處。
(4)以市婦聯黨組名義上報、下發的文電,由黨組書記或黨組書記委托的黨組成員簽發。
(5)市婦聯會同其他部門的聯合發文或會簽發文,原則上對方是哪一級領導會簽,市婦聯也由哪一級領導會簽。
(6)以市婦聯名義報告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指示交辦件的辦理情況和意見時,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指示交辦件的復印件應隨市婦聯黨組或市婦聯文件一并報送,其原件由辦公室留存備查。
并聯審批制度改革
一、并聯審批的涵義及步驟
所謂并聯審批,就是由政府牽頭,成立并聯審批管理組織,對申請人的申請涉及需要政府其他職能部門審批的,由并聯審批中心通過專用計算機網絡傳輸給相關審批部門同步審批,相關審批部門受到審批中心抄告的事項后,對審批申請的事項進行審查,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審批事項的審批工作,同時將審批的結果通過專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傳遞和反饋,受理部門按規定的時限和要求辦結,即“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反饋”。
并聯審批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于依法需要前置審批的單個審批事項,由相關行政審批部門同步審批;二是階段式并聯審批,既多個審批事項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可以合并到同一階段,各審批單位并行交叉作業,前置審批單位出具初審意見,告知后置審批單位,后置審批單位的審查工作最遲應在前置審批單位提出初審意見時與前置審批事項同步交叉進行。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步驟:許可預告;服務前移;一窗受理;內部運轉;并行審批;限時辦結;
監控測評。
二、并聯審批的優勢與不足
通過目前試運行效果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并聯審批具有以下優勢:
領域行政審批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優化我縣投資環境,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根據《**縣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縣計經委權限內的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和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由縣計經委核準的外商投資項目,凡屬于試點范圍的,適用本辦法規定的核準程序。企業投資的實行備案的項目不適用本辦法。(具體范圍見附件一)
交通(包括公路、鐵路、管道等)、水利、電力(含電源和電網)、礦山類項目和主權外債項目暫不納入改革試點范圍。上述項目的審批或核準仍按《**縣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和《**縣人民政府關于轉發**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暫行辦法的通知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立項環節的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包括:
(一)并聯審批事項: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企業投資的重大類和限制類項目核準,并聯項目建設用地預審、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
城市規劃審批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市城市規劃審批委員會是*市人民政府設立的議事決策機構。
第二條規劃審批委員會的宗旨是依照有關城市規劃的法律、法規,在審批工作中堅持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鼓勵公眾參與、監督規劃的實施,提高城市規劃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把*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第三條規劃審批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
1審議城市規劃
(1)審議各縣須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
專利機構審批制度
一、設立條件
申請設立專利機構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具有機構名稱和章程(合伙協議書);
(二)具有規定數目的專利人;
(三)具有必要的資金,申請設立合伙制專利機構的,應當具有不低于3萬元人民幣的資金,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制專利機構的,應當具有不低于1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
(四)具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工作設施;
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本市城鄉規劃編制和審批的管理,規范城鄉規劃編制和審批工作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編制和審批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城鄉規劃包括市、縣(市)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村莊規劃,其中城市規劃包括鎮的規劃。
城市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傮w規劃包括近期建設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城市分區規劃以及城市專業(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第四條各類城鄉規劃經法定程序批準后生效。
畜禽遺傳資源審批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的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畜禽遺傳資源,防止畜禽遺傳資源流失,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向境外輸出或者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十一條規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
本辦法所稱畜禽遺傳資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質等遺傳材料。
第四條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引進的目的明確、用途合理;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我縣發展環境,推動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實現科學發展,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神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渝辦發〔**〕198號)要求,結合我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總體思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總書記關于重慶新階段發展的“314”總體部署為總綱,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二中全會和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認真開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進一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三級審批機制創新”,積極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切實加強行政審批監管,努力提高行政審批效能,推動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促進和保障我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安排
(一)精簡行政審批項目,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按照實現重慶大開放大發展的要求和“應減必減”的原則,適時取消或調整行政審批事項;認真貫徹《重慶市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第四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決定的通知》(渝府發〔2007〕137號),保證國務院取消128項行政審批項目和調整58項行政審批項目落到實處;適應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新形勢的需要,按照“簡政放權、服務基層”的原則,深入實施市政府兩輪(四次)區縣(自治縣)擴權工作,賦予區縣(自治縣)更大的行政審批權限,增強區縣(自治縣)統籌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推動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牽頭單位:縣行政服務中心、縣政府法制辦;協辦單位:縣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二)清理行政審批項目,加快審批項目庫建設。按照“全面規范、公開透明、權責統一、動態管理”的原則,對現行行政審批項目進行清理,認真研究各項行政審批項目,摸清行政審批事項的性質、特點,做好對行政審批項目的分類管理工作,加快建設我縣系統、全面的行政審批項目庫,并實施動態管理;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重慶市政務公開的有關規定,建立行政審批的公開制度,健全行政審批的公開機制,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牽頭單位:縣行政服務中心、縣政府法制辦;協辦單位:縣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意見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行政審批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審批事項依然過多,已經取消或調整的審批事項未得到完全落實,審批與監管脫節,對審批權的制約監督機制還不完善,審批行為不夠規范等。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根據中央上述精神,現就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加強對行政審批權的監督制約,著力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新,促進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減少,審批行為實現公開透明、規范運作,行政審批相關制度和制約監督機制較為健全,利用審批權謀取私利、亂收費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有新的提高。
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
(一)繼續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適時組織開展行政審批事項集中清理工作。國務院各部門要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責任、監督的原則和該取消的一律取消、該調整的必須調整的要求,對現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及其設立依據進行徹底清理,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合法與合理的關系,提出擬取消或調整的初步意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審核論證并經國務院相關部門確認的基礎上,將擬取消或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提請國務院審議,經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其中由法律設立的行政審批事項,按法定程序辦理。各省(區、市)要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原則和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組織實施本地區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取消和調整工作。
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建立透明的、以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為主線的行政管理體制,是增強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一、以法規清理為契機,減少審批事項,加強行政審批的法制建設
首先是所有的行政審批都必須有法可依?,F行的審批制度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屬于審批經濟,而市場經濟是以法治為基礎的經濟,要從根本上解決審批經濟問題,必須依法行政,避免審批事項設置的隨意性。目前,尚無相關的法律對設置行政審批的范圍、權限、程序進行界定,因而出現鄉鎮政府也能發文件設置行政審批項目的現象。這個問題不解決,難免會產生現在取消幾百項,將來又增加幾百項的問題。為此對加強行政審批的法制建設,創設良好的行政審批的法制環境,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其次是有關法律法規要配套?,F行的審批制度重事前審批,大多是屬路障型的。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部門將不設路障設路標,實行告知承諾制,聯合會審制,并逐步轉向加強服務和事后監督。這就需要以建章立制為重點,把行政審批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加快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的改革和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按照市場取向原則,一些應由市場機制自行調節,可由中介機構行業協會提供服務和自我管理的事項,政府要退出審批,交由市場機制來運作。由于目前社會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的組織還不健全,行為還很不規范,以致有的審批轉移到了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而這些組織并未與政府真正脫鉤,造成“二政府”現象,收費反而更多,管理卻不到位。為此建議加快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的改革和發展,既積極又穩妥地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整轉移和銜接,針對行業協會的發展政策、管理體制、內部組織、引導方式等作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定,增強各類中介機構及行業組織的自律性,逐步形成規范有序的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