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22:35: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細胞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細胞學

婦科細胞學標本收集以及需注意

宮頸病變是女性常見的異常,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婦女的惡性腫瘤,宮頸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因此早期篩查,防范于未然是防治宮頸癌的關鍵。液基薄層細胞學的產生給眾多婦女帶來福音。其標本的收集與注意事項介紹如下:

1婦科細胞學標本的收集

1.1采樣:使用掃帚狀采樣器從子宮頸上采取足夠數量的樣本,將掃帚狀采樣器的中央刷毛部分輕輕地擦人子宮的通道內,以便較短的刷能夠完全接觸到子宮頸。柔和的向前抵住采樣器,并按同一個時針方向轉動掃帚狀采樣器5周整切勿來回轉動。

1.2漂洗:在裝有細胞保存液的小瓶內漂洗掃帚狀采樣器。將掃帚狀采樣器的頭推入保存液的小瓶底,再把保存液的小瓶放在振蕩器上震蕩以進一步將細胞樣本漂洗下來。

1.3擰緊:擰緊瓶蓋,以防止保存液外溢。

1.4記錄:將患者的名字和樣本號碼寫在瓶子的標簽處,將患者的個人資料和病歷填寫在申請單上。要盡量詳細填寫,字跡工整。

查看全文

細胞學與骨髓教學透析

本文作者:張水生李劍平章英工作單位:江西省人民醫院

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學習血細胞形態必須熟練掌握血細胞發育一般規律,各系統、各階段形態特征理論知識。掌握正確學習方法要求學生繪圖并描述細胞形態特點,從而使學生更易了解和掌握血細胞各系統、各階段形態特征。反復觀看某一階段細胞,學習血液細胞形態過程中一定會有了解→困惑→掌握的反復過程,不要求多、求快。掌握細胞的識別三個原則“以核為主,核、漿兼顧,核又以核染色質為主”[2]。對于個別介于兩個系統之間的細胞,如難以判斷,可采用大數歸類法(即歸入細胞多的細胞系類中)。若細胞介于上、下兩個階段之間,一般將它們歸入下一階段[3]。2.4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師生間對觀察的細胞結論不一致時,學生應先描述此細胞形態特點,再對照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達到理論知識和鏡下細胞認識共同提高的目的。

骨髓分析儀優點骨髓分析儀較光學顯微鏡具有觀察人數更多、經濟和占用場地更小等優點,更適宜大范圍教學。也能隨時動態觀察細胞形態特點,便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達到所有人員共同提高的目的。骨髓分析儀且能使血液細胞形態學考試內容統一,更好地反映全體學生學習水平。骨髓分析儀不足骨髓分析儀結合投影儀雖然能夠達到多人同時動態觀察細胞形態結構特點,但因色彩偏差、放大倍數不同與光學顯微鏡下細胞結構還是不完全相同,所以待學習者在骨髓分析儀上對細胞有所認識后,還應回到光學顯微鏡下繼續加強學習。

開放實驗室,組建興趣小組對細胞形態學教學而言,僅憑幾次講授理論知識和實驗課,學生是很難全面掌握,并且易淡忘,因此課外活動時間應開放實驗室。在學生中組建興趣小組,對鞏固和提高全班學習水平十分必要。加強課外復習鼓勵對典型的細胞照像并保存,利用課外時間反復觀看,以達到課外復習和鞏固的目的。我們的班級使用這一學習方法后,細胞形態考試成績普遍有所提高。

細胞形態學理論教學和實驗用時比例最好為1:3或1:4,血液學檢查的學習關鍵是形態學部分,之后的血液病診斷多以細胞的質和量的改變為依據,所以細胞形態教學過程中要詳細介紹某一細胞出現質與量的變化為哪些血液疾病的主要特征,以便于同學對血液疾病的診斷有較早的認識,為今后學習打好基礎。加強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教學水平,為此要加強實驗室建設。示教片要求新鮮、典型。染色效果會因示教片長時間保存而氧化使染色加深,從而影響示教效果,標本細胞形態典型特征可便于同學們記憶。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共同完成,帶教老師的水平直接影響教學效果[6],因此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對細胞形態學和血液學檢驗的學習,加強教學與臨床上的溝通,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促進教學的發展??傊?血液形態學學習在于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多看、勤問,利用骨髓分析系統結合其它教學改革和探索、教師與學生的多方面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臨床血液學專業學生教學質量,才能快速、準確掌握該學科理論和實踐知識。

查看全文

細胞學檢查在過敏性結膜炎診斷的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結膜印跡細胞學(CIC)檢查在過敏性結膜炎(AC)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采用病例對照研究。將2021-01/02于我科就診臨床診斷為AC的患者40例80眼納入研究,正常對照組40例80眼,均行雙眼上瞼CIC檢查,觀察各組結膜嗜酸性粒細胞的形態和數量,并進行Tseng分級。比較兩組結果的差異,分析AC組患者中性別、年齡、病程對CIC檢查嗜酸性粒細胞結果的影響。結果:AC患者上瞼CIC檢查嗜酸性粒細胞陽性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χ2=57.744,P<0.001);其Tseng分級等級亦高于正常對照組(Z=-2.453,P<0.05)。性別、年齡、病程對AC組患者CIC檢查嗜酸性粒細胞結果沒有顯著影響(均P>0.05)。結論:CIC檢查簡單易行,結果客觀精確,在AC的診斷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過敏;過敏性結膜炎;印跡細胞學;嗜酸性粒細胞;干眼

過敏性結膜炎(AC)是結膜對過敏原刺激產生超敏反應所引起的一類疾病,以Ⅰ型和Ⅳ型超敏反應為主,其發病率逐年增加[1]。目前,由于國內外沒有AC統一的診斷標準,其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多是根據癥狀和體征得出的不同的診斷標準來進行研究,主觀性較大,而AC的客觀實驗室檢查由于種種原因臨床應用較少,因此關于AC的研究始終是一項挑戰。我國有關AC的研究數據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研究者診斷標準不同的影響。結膜印跡細胞學(CIC)檢查是一項創傷極小且簡便的實驗室檢查方法,可以直接體現結膜細胞形態學的變化,其結果客觀、準確,可用于評估各種眼表疾病結膜細胞病理形態學的改變[2]。本研究通過對比40例臨床診斷為AC患者和40例正常人上瞼CIC檢查結果,分析AC患者CIC檢查細胞形態學和數量的變化,探討CIC檢查對AC診斷的價值和意義。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病例對照研究。納入2021-01/02西安市第一醫院眼科門診通過臨床癥狀及體征診斷為AC的患者共40例80眼。納入標準:(1)依據《我國過敏性結膜炎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2018年)中AC的臨床診斷標準需同時滿足以下兩項必要條件:1)癥狀:眼癢,可伴有異物感,結膜囊分泌物增多(分泌物以白色黏液性為主),兒童患者可表現為揉眼或頻繁眨眼;2)體征:結膜充血、結膜乳頭、角膜特異性病變特征至少1項[1]。(2)自愿加入本試驗;(3)能夠配合CIC檢查。排除標準:(1)全身及眼部長期用藥史;(2)眼部外傷史或熱燒傷史;(3)全身及眼部手術史;(4)近1mo局部使用抗過敏或者其他滴眼液的患者;(5)眼部其他疾病史。正常人40例80眼作為正常對照組。納入標準:(1)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結膜炎及眼部其他疾病的正常人;(2)自愿加入本試驗;(3)能夠配合CIC檢查。排除標準:(1)全身及眼部長期用藥史;(2)眼部外傷史或熱燒傷史;(3)全身及眼部手術史;(4)近1mo局部使用抗過敏或者其他滴眼液的患者;(5)眼部其他疾病史;(6)全身或局部過敏性疾病史。本研究通過西安市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1.2方法 CIC檢查(丫啶橙熒光染色法):首先結膜囊內點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進行眼表麻醉5min,吸凈結膜囊內的淚液,用醋酸纖維素膜濾紙在上瞼結膜處取材,置于載玻片上,用丫啶橙生理鹽水溶液(100mg/L)滴在濾膜上進行染色,3~5min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3],觀察嗜酸性粒細胞形態和數量,嗜酸性粒細胞檢出率>2個/每高倍鏡下計為陽性(+),否則計為陰性(-)[1]。同時根據濾紙片上附著的細胞多寡,分別選擇1~3個視野進行觀察并按Tseng[4]分類法進行分級(共0~Ⅴ級)。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6.0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和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分析比較兩組CIC檢查結果之間的差異,用χ2檢驗和Fisher精確檢驗及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AC組患者中性別、年齡、病程對CIC檢查嗜酸性粒細胞結果的影響,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子宮頸病變篩查方法論文

【關鍵詞】子宮頸病變

宮頸病變是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國的宮頸病變患病率占全世界患病率的三分之一,同時年齡趨向年輕化,但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種可以預防的惡性腫瘤。如果在癌前病變或早期即給予預防性或徹底治療,患者生活質量可提高,而且早期宮頸癌的治療效果和五年生存率也位于惡性腫瘤的前列,這一特點使宮頸癌的篩查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現就將目前宮頸癌篩查的主要方法及進展綜述如下。

1宮頸細胞學檢查的進展

1.1宮頸涂片細胞學

傳統的宮頸細胞的涂片檢查是Papanicolaou于1945年提出的,其以細胞的形態學改變作為診斷依據,按5級分類法,但因假陰性和假陽性較高、沒有指出出現異常細胞的原因、細胞學和組織學診斷不一致等不足,逐步被Bethesda(TheBethesdasystem,TBS)系統取代。Bethesda系統是1988年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提出的,并在2001年做了修改,其屬于描述性診斷,最重要的特點是指出了異常細胞出現的可能原因,將宮頸細胞學檢查分為以下5種:(1)正常范圍(WNL);(2)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3)鱗狀上皮內病變(SIL);(4)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GSIL)即CINⅠ和HPV感染;(5)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GSIL),即CINⅡ和CINⅢ。

1.2薄層液基細胞學

查看全文

乳腺癌端粒酶診斷技術論文

目前已公認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在其早期即有轉移,因此,探索提高乳腺癌術前確診率的診斷方法對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端粒酶是近年發現的一種具有一定特異性的腫瘤標記物,是一種含有蛋白質和端粒?;パa,的核糖核蛋白酶,也是一種逆轉錄酶。幾乎在所有的人類原發惡性腫瘤中均可檢測到端粒酶活性,而在惡性腫瘤起源的正常組織細胞中則大多檢測不到端粒酶活性。這使端粒酶作為一種新的腫瘤標記物應用于臨床成為可能。我們對,例患者的乳腺腫塊分別行穿刺細胞端粒酶活性檢測和光鏡細胞學檢查,對比了兩種方法的診斷準確率,研究了乳腺腫瘤生物學特性與端粒酶活性表達的相關性,從而對端粒酶活性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提高乳腺癌術前確診率的新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乳腺腫塊患者,在我院普外科病房接受治療的女性患者,患者均在檢查后,內手術。經術后病理證實,乳腺癌例,乳腺良性腫塊例,乳腺腫塊直徑。

2,主要試劑及儀器

端粒酶活性檢測采用山東醫科大學生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微量穿刺標本端粒酶檢測試劑盒,主要成分包括,**。公司,引物,華美生物工程公司合成,**酶公司。≤,擴增采用美國∞公司產的,型熱循環儀。電泳采用北京六一儀器廠生產的電泳儀及電泳裝置。

查看全文

宮頸錐切術后檢測論文

【摘要】目的確定/評估宮頸錐切術后HPV檢測的陰性價值。方法對79例CINIII行宮頸錐切術的患者進行了前瞻性分析,錐切前后行宮頸HPV檢測,對錐切切緣狀態(切緣陽性或ECC陽性)和HPV狀態與隨后切除的子宮標本的殘留病變情況的相關性比較。HPV檢測使用DigenneII試劑盒,應用雜交捕獲分析。結果79例患者中,47(59.5%)例錐切后切緣陽性,其中37(78.7%)例錐切后HPV陽性,10(21.3%)例陰性。這47例中,31(66%)例錐切后切除的子宮標本中有殘留病變。錐切后HPV陰性的患者中,無1例有殘留病變。32例切緣陰性的患者中,25(78%)例錐切后HPV陰性,7(22%)例陽性,所有25例HPV陰性患者均無殘留病變,7例陽性患者中1例發現殘留病變。結論學HPV檢測是一個預測宮頸錐切術后有無殘留病變的有效的工具,也可輔助性用于決定CINIII患者選擇子宮切除還是保守型隨訪。

【關鍵詞】醫院管理醫療質量醫療安全

前言

宮頸錐切是一個公認的治療CINIII的方法,許多研究已證明了它具有很高的成功率。

成功率高低取決于有無間質浸潤、ECC情況和切源是否干凈。切緣陽性常常提示殘存的宮頸上還有殘留病變而需進一步治療。錐切術后切除子宮本上23-34%有殘留病變,錐切后復發率為5-10%。

對什么是錐切邊緣陽性患者的最好治療方法尚有爭議,其復發率25-50%。通常應用宮頸細胞學檢查和陰道鏡對其進行定期隨診,這些措施結合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可使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病變自行消失。當宮頸細胞學或陰道鏡有發現異常時,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再次更廣泛的錐切和ECC常被采用,否則行全子宮切除術。

查看全文

乳腺囊性腫塊研究論文

【關鍵詞】乳腺囊性腫塊

乳腺囊性腫塊是婦女常見病之一,約占乳腺疾病的3.6%[1]。它的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不同,轉歸不同,需慎重對待。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乳腺囊性腫塊患者252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52例均為女性,年齡22~65歲,平均43.5歲。臨床表現:乳房疼痛199例,疼痛與月經有關99例;乳頭溢液20例;乳腺腫塊單側178例(左側101例,右側77側),雙側74例。本組患者均行B超檢查,乳腺鉬靶檢查125例,行穿刺抽液147例,穿刺液送細胞學檢查50例。105例微創治療,手術治療107例。

1.2診治方法

查看全文

薄層液基細胞涂片技術試析論文

【關鍵詞】薄層液基細胞涂片

脫落細胞學檢查是臨床病理診斷的重要手段,一張高質量的細胞涂片,能提高惡性病變檢出率。本院近年采用薄層液基細胞涂片技術(LPT),改進細胞涂片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送檢標本痰液、胸腹水、尿液及宮頸涂片計957例份,其中男523例,女434例。每例做常規涂片2張以作對照。

1.2離心機,振蕩器。

查看全文

兔干眼癥免疫病理學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安賀拉滴眼液應用于兔干眼癥治療的免疫病理學變化,初步探討安賀拉滴眼液治療干眼癥的可能機制。方法新西蘭白兔20只,制作堿燒傷干眼模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安賀拉組,分別滴生理鹽水和安賀拉滴眼液。用藥4周后應用印跡細胞學和免疫病理學方法檢測結膜杯狀細胞密度、MUC5AC陽性細胞率和炎性細胞浸潤密度。結果對照組結膜炎性細胞浸潤密度高于安賀拉組,安賀拉組杯狀細胞密度和MUC5AC陽性細胞率均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安賀拉滴眼液可以降低兔眼表的炎癥反應,促進杯狀細胞增殖,在干眼癥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安賀拉滴眼液;干眼癥;兔;免疫病理學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mechanismofketorolactromethmineeyedropsinrabbitsdryeyewithalkaliburnsinconjunctivabyobservingtheimmunopathologicprocessafteritwasused.MethodsTwentyrabbitmodelswereestablishedbyburningwithalkaliinconjunctiva,andthendividedintotwogroupsrandomly:theexperimentalgrouptreatedwithketorolactromethmineeyedropsandthecontrolgrouptreatedwithsaline.Byusingimmunopathologictechniquesandimpressioncytologytest,densityofgobletcell,positiverateofMUC5ACanddensityofinflammatorycellinconjunctivawerestudiedthe4thweekafterdrugused.ResultThedensityofgobletcell,andpositiverateofMUC5ACinexperimentalgroupwas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andlowerinthedensityofinflammatorycell(P<0.05).ConclusionKetorolactromethmineeyedropscanreduceocularsurfaceinflammationandincreasethenumberofgobletcellsinrabbits,suggestingitisvaluabletodryeye.

Keywords:ketorolactromethmine;dryeye;rabbit;immunopathology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淚液質或量及動力學的異常,導致淚膜不穩定和(或)眼表面的異常,并伴有眼部不適癥狀的一類疾病。干眼的主要癥狀有眼部干燥、異物感、視疲勞、畏光及視力下降等,輕者影響工作和生活,嚴重者可導致眼表尤其是角膜組織干燥、融解、穿孔,嚴重危害視功能[1]。干眼作為最常見眼表疾病有日趨增多的趨勢,其藥物治療方法多種[2]:淚液替代療法、黏液溶解藥、局部自家血清、抗生素等。隨著干眼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現已認識到由炎癥介質介導的炎癥反應參與幾乎所有類型干眼的病理生理過程。本研究采用新型藥物——安賀拉滴眼液作用兔干眼模型,研究其療效及可能的作用機制。

1材料與方法

查看全文

結核性腦膜炎研究論文

【關鍵詞】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簡稱結腦)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并不少見,結核性腦膜炎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很容易誤診誤治。作者對31例結腦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結合文獻就其臨床特點、診斷及治療問題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995年3月至2005年12月,本院31例結腦住院病人,男18例,女13例;年齡16~68歲,平均36.2歲;病程8~156d,平均28d。結腦合并肺結核13例,胸膜結核4例,腸結核1例,膀胱結核1例,腎結核1例。急性起病12例,亞急性起病16例,慢性3例。臨床表現:31例病人表現為頭痛、嘔吐,均有發熱、乏力等結核性中毒癥狀,均有顱內高壓癥狀。腦膜刺激征26例,嗜睡20例,昏迷6例,智能下降4例,精神異常5例,全身性抽搐2例,局灶性抽搐4例,局灶性損害體征4例(包括腦神經損害2例,脊髓損害征1例,偏癱1例)。

1.2腦脊液檢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