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保險社會管理問題分析
時間:2022-07-21 11:19:58
導語:商業保險社會管理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商業保險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商業保險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有助于提升商業保險自身科學發展水平保險業實現自身發展,必須立足于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對保險的需求。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體制轉換的加劇和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使許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凸顯出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和各類風險增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成為應對時代變革的一劑良方,同時也為參與社會管理各行各業特別是保險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保險業順應時代潮流,拓展經營思路,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在經營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保險產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拓寬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涵,強化風險防范和風險控制,更好地在我國社會管理創新中發揮商業保險應有作用的同時,提升保險業自身科學發展水平。
(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升了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有助于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功能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需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4],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這個要求,客觀上提升了保險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促進保險業的功能作用的充分發揮。在現代社會,保險已經滲透到經濟的各行各業、社會的各個領域、生活的各個方面,保險所提供的已經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而且成為一種有利于社會公平、社會安全與穩定的制度安排[5],是支持經濟建設和協調社會關系的重要力量。社會管理要搞好,必須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限于目前我國整體的經濟實力,國家所能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險水平還比較低,只能滿足社會保障最基本需求。這種情況,為商業保險的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商業保險機構可以通過與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部門合作,補充當前社會保障水平的不足,滿足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需求,與基本的社會保險一起,共同實現人民群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目標。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賦予商業保險必要的社會責任。有助于促進解決商業保險自身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當前,我國保險業發展面臨著諸如“覆蓋面不寬,功能作用發揮不充分;粗放經營狀況尚未根本改變;市場秩序不規范、銷售誤導和理賠難等問題依然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素質專業人才匱乏”[6]等諸多瓶頸,不但與發達國家的保險業發展不可同日而語,而且與國內證券業、銀行業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金融業和社會中地位較低,與國家對保險業在社會管理中的戰略定位不相適應。為應對參與社會管理建設所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承擔好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保險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找準定位,強化服務理念,大膽實施創新戰略,深入研究加強社會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規律,準確把握保險業參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工作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積極推動理念、體制、機制、產品、服務、方法和手段創新,及時總結推廣參與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經驗做法,通過積極參與社會管理活動,有效提升保險業經營管理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創新發展能力、業務拓展能力。
二、商業保險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社會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斷增強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社會管理是對全社會的管理,也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7]。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政府職能不斷轉變,政府不再也不應該是我國實施社會管理的惟一主體,參與社會管理主體的多元化成為大勢所趨,客觀上要求企業和行業組織等成為社會管理的主體,承擔起社會管理的責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保險是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方式,商業保險輔助社會管理的功能,有助于促進傳統的以政府為中心的社會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的不同組織機構分工配合的社會管理模式轉變,尤其是在輔助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能使商業保險在社會管理中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放大效應,決定了商業保險是我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主體,在輔助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獨到優勢,對我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產生其它行業難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一是社會保障管理。社會保障被譽為“社會的減震器”,它為社會提供諸如養老、醫療、失業、救助等方面的基本的經濟保障[8],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一個關鍵環節。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補充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適應人們應對日趨多樣化、復雜化生活風險的需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為全社會提供高水平、多層次、范圍廣的保障服務,從而在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和分擔國家的社會保障負擔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二是社會風險管理。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應對社會風險。管理風險是保險的基本功能,建立健全風險規避機制,科學預測、嚴格管理、周密防范、及時化解各類風險,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是商業保險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用的重要職責。保險業務的本質屬性和保險企業的贏利性目標,決定了商業保險對社會風險管理更有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三是社會關系管理。列寧曾經指出,處于社會中的個人,就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產生聯系是必然的,這也就決定了矛盾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耙虼?,社會需要一種能夠消除各主體之間矛盾和摩擦,減少沖突從而建立良好秩序,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機制?!保?]保險公司通過介入危險事故處理,為維護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正常、有序的社會關系創造了有利條件,減少了社會磨擦,起到了社會潤滑劑的作用。因此,商業保險天然具有社會關系管理作用。四是社會資源管理。商業保險的本質之一,就是對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10]。商業保險對社會資源進行管理的根本在于保險基金的補償和給付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為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提供了可能。保險公司作為穩定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資金具有額巨大、運作時間長、投資安全性要求高等特點,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穩定市場的積極作用。隨著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業積聚了巨額、可運用的資金,從而使得保險業在社會資源的分配和調整上具有獨特優勢。五是社會信用管理。誠信是商業保險的立業之本,也是商業保險的經營之道。商業保險通過責任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等產品業務的開展,“可以減少由于客觀上的不可抗拒因素導致的履約風險,從而擴展信用鏈條正常運作的范圍,通過對受損者進行補償或者代替投保人履行義務等來促進信用活動的執行”[11]。同時,商業保險在經營過程中可以收集企業和個人的履約行為記錄,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資料來源,實現社會信用資源的共享,從而有效降低社會信用風險,提高信用違約成本,規避失信所造成的損失。
本文作者:李長春羅麗華工作單位:保險職業學院
- 上一篇:淺議退休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意義及設想
- 下一篇:淺議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