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下醫院財務風險的意義研究
時間:2022-05-28 04:13:12
導語:新醫改下醫院財務風險的意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背景
中國作為人口和醫療大國,醫院數目眾多,根據其所有權的性質可分為公立和民營醫院。公立醫院是國家投資設立,各級政府有關部門作為其代表股東參與醫院的管理,屬于國有資產;民營醫院是由個人或者機構出資設立,由組織機構或個人作為股東管理醫院日常事務,并以獲利為目的。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資料,截止到2016年我國公立醫院共有12708家,約占全國醫院總數量的43.61%;民營醫院共16432家,約占我國醫院總數的56.39%。從醫院的數量上來看,公立醫院略低于民營醫院,但公立醫院的總體規模和接診患者數量遙遙領先,在我國,公立醫院的實力和市場份額仍處于該行業的領導地位。公立醫院診療人次數為28.5億人次,入院人數14750萬人次,分別占87.16%、84.15%。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同時患病率增高,醫院每天要接待的患者數量也在激增。然而由于醫院設施、規模等的限制,導致百姓看病難且看病貴,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家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深化醫療改革。為深化改革,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規章制度。我國最早在《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指出醫改的方法策略、原則和目標,這是醫改的基礎和保障,為實施工作制定總體規劃;具體的實施步驟、方法等是在2010年頒布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近幾年,國家進一步對公立醫院進行試點,可以說公立醫院是我國實行醫療衛生改革的主要陣地。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百姓,國家給予居民看病報銷,因此必須給予醫院一定補償。政府通過增加財政支出、調整醫藥價格、優化服務模式、對醫院進行改革以節約成本等方法,逐步推進醫療衛生改革。福建省在2012年2月由三明市正式啟動醫改,在2015年7月全省全面推行醫改新政。隨著國家醫療改革,也使得醫院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系列財務問題。首先,醫院比過去有了更多的自主權,為了迎接機遇與挑戰,主動擴張規模,盲目采購設備,大量引進人才,加大資金投入,對運營資金產生巨大壓力,增加了醫院的財務風險。其次,由于收入結構轉變,廢除“以藥養醫”的生存模式,財政撥款遠不足以彌補醫改損失的資金缺口,醫院為了滿足日常經營和發展需要,部分醫院必須向銀行借款彌補資金不足,若是收支情況長時間不能得到平衡,醫院很可能出現償債風險。另外,醫院財務管理相對死板,內部控制不夠健全,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缺乏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對財務風險認識不高,都加劇醫院財務風險。國內已經有很多學者分析一般企業的財務風險,但是這些研究多停留在對財務風險的概念、特征的探究,基本上是就事論事。比如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分為三個層次、五個要素。由于醫院的財務風險管理方式與一般企業差異較大,而學者對于醫院財務風險研究普遍停留在傳統財務管理指標分析和體系構建,例如從償債能力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資產的營運能力如庫存周轉率、資產周轉率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未來發展能力四個方面分析醫院財務風險。醫改后醫院收支結構轉變,使用傳統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已不足以評價和分析現有的醫院財務風險。從以上研究來看,由于政府深化醫療改革,使得公立醫院經營環境以及優勢資源發生變化,因而增加了醫院的財務風險。為了防范醫院的財務風險、提高醫院整體運營能力、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必須進行科學的風險預防和控制。
二、研究意義
系統地分析醫院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建立適合公立醫院發展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從而防范醫院的財務風險,提高風險控制能力,提高醫院整體運營能力,使醫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1.理論意義?,F有的財務風險管理主要針對的是企業的財務風險,而企業與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有所差異、目標不同,使得這些財務風險指標并不完全適合公立醫院的發展。因此需要更加系統的分析醫院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建立適合公立醫院發展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例如運用平衡計分卡來評估醫院財務風險。平衡計分卡是以組織的經營戰略為中心,從財務管理、客戶管理、內部經營過程、學習和成長四個方面,根據各指標對組織目標貢獻的相對大小確定各自的權重,將組織中的各項業務活動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計算各項業務總的加權平均值,確定企業整體經營效果。對醫院進行財務風險管理,通常是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利潤等方面進行評價,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及資產、負債、收益之間的關系,從會計信息中挖掘企業內在的財務關系。因此更加系統的分析醫院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建立適合公立醫院發展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2.現實意義。(1)完善新時代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隨著醫院管理者對財務風險越來越重視,相關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也日漸完善,但對新醫改后醫院的財務風險的研究尚少。因此,通過對醫療收入結構改變前后的財務風險的識別和分析并進行控制,能夠補充新醫改后醫院財務風險相關研究。(2)幫助公立醫院預防財務風險,提高其控制以及規避風險的能力長期以來,公立醫院的非營利性和事業單位性質使醫院管理缺少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國家鼓勵公立醫院自我發展、同時醫療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使得公立醫院紛紛建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風險控制能力,提高醫院整體運營能力,使醫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3)提升公立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醫療行業競爭激烈。同時,國家推行醫療改革,大幅度降低醫療費用,為百姓謀福利的同時也使的公立醫院少了一筆重要收入。隨著藥品加成收入的減少,公立醫院為了提升自己的業績、聲望,不斷引入先進設備和優秀醫療人才,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而進行財務風險管理。通過財務風險管理與平衡記分卡相結合,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發展醫院的核心能力。同時,通過財務風險管理比較自身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分析自身具有的優勢,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實行標桿管理。
參考文獻:
[1]仇利.城市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及防范策略[J].財會學習,2015(17):16-17.
[2]張繼德,鄭麗娜.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框架探討[J].會計研究,2012(12):50-54.
[3]陳韻竹.公立醫院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4.
作者:鄭文心 單位:福建省老年醫院
- 上一篇:集團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策略
- 下一篇:大數據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