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生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11-28 04:09:04

導語:師范生職業道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范生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1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現狀

1.1對未來職業認同感偏低

職業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人對社會的職責,是實現個人價值的方式。教師職業有別于其他職業,在傳播人類科學文化的同時,還要塑造人的思想品德。師范生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調查在校師范生當初選擇師范專業的原因時發現,只有26%的學生第一志愿報考師范專業并把教師職業作為自己的理想職業,21%的師范生內心不喜歡教師職業,55%的師范生認為教師工作比較清閑、穩定,所以選擇了師范專業。在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教師職業問題上,有近36%的師范生選擇畢業后不準備從事教師職業,16%的師范生選擇經商或自己創業。這種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性質、任務、作用、意義缺乏充分的認識,導致對教師職業認知的偏差。

1.2對教育實習不夠重視

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實現從學生到教師角色過渡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從事教育職業的最重要的實踐形式,是師范院校教學計劃中必修的綜合實踐課程。學生在教育實習期間,將平時所學的教育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地運用于教育實踐,從而培養和形成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能力以及職業情感[2]。對教育實習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精力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師范生職業能力的鍛煉、提高。師范生教育實習基本沿用傳統的方式、方法,實習時間短,實習形式單一,各方監督不力。

1.3未來職業知識、能力儲備不足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對教師這個特殊職業的要求,教師為了滿足為人師表的要求,不僅需要廣博的知識,還需要熟練傳播知識的能力。教師的知識結構除了特定的學科知識外,還有文理交融的廣博的文化知識、教學經驗的實踐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扎實的教師業務素質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前提條件。由于對教師職業的曲解和信仰不足,對未來職業所需知識沒有濃厚的興趣,對學校教學計劃列出的課程認為考試通過就好,主動獲取未來職業所需知識、能力的動機不強。加之,由于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在師范生教師技能培養時,采取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由老師在課堂上親自指導的教學技能訓練時間短、人數多、任務重,要想熟練掌握其技能,全靠師范生課后自行多加練習,這種練習也很大程度上依賴師范生的自覺性。

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現狀的成因

2.1社會經濟的發展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必然帶來社會階層的貧富分化,反映在人們的道德關系上,就容易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現象,把擁有金錢的多少作為衡量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甚至不惜以違背道德和法律為代價。近年來國家和政府對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做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還是處于一個相對清貧的狀態。面對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教師職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顯得捉襟見肘。相比畢業后工資比較高的專業,師范生心里不服氣,但又不安于現狀,對本專業學習時,學習興趣不濃,不能產生強烈的職業向往。

2.2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

改革開放以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較好,但尊重教師、重視教育的風氣卻有所下降。社會道德標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不少教師的職業道德受到了挑戰,突破了教師的底線,觸犯了國家法律,使教師以前的光輝、崇高的職業形象一落千丈,在社會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獨生子女所帶來的社會和學校管理問題也日益突出,師生關系緊張,往往將矛頭指向學校和老師,對教師職業也造成一定的壓力。

2.3家庭因素

不少師范生父母愿意讓子女從事教育事業,他們最喜歡的生活方式是自給自足、與世無爭,認為教師職業穩定,與仕途群體相比風險較少,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聲望和生活待遇,在他們的眼中,教師是知識分子的代表,是光榮的事業。

2.4高校因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原來培養義務教育師資的高等師范??茖W校升格為本科層次的大學或學院,統稱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主動適應經濟和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向“應用型、示范型”方向發展,削減或改造教師教育專業,這使得教師教育氛圍減弱,生源質量下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引進人才標準側重于科研能力,使得師范生培養方案不足,結構設置不合理,只求外在的課程形式,缺乏內在的師范教育理念。

3加強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3.1設置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課程

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和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是公民的社會公德和社會禮儀,因此培養當代師范生的社會公德和禮儀至關重要。應從低年級開始,把職業道德、教師禮儀課程列入教學計劃當中,使師德培養貫穿到整個師范教育中。

3.2樹立師德榜樣

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體現出來的是對教育事業的全身心投入,對學生的無限關愛,對教書育人的雙重責任感,對教學崗位的深深熱愛,時刻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教育著學生,從而形成優良的教師人格。2007年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稱號的孟二冬教授,童年夙愿就是作一名人民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忠實地踐行著教師的師德師風,用師德操守、學識魅力、人格魅力鑄就了崇高的師魂,是“教書育人的杰出楷?!保?]。高??梢匝垉炐憬處煹綄W校做報告、上示范課,引導師范生學習他們身上的職業道德情操,逐漸轉化為自身的內心信念和道德情感,并不斷調整評價自己的行為。樹立師范院校的教師的師德榜樣,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完善教師考評制度,使得教師能以良好的精神風貌為師范生樹立榜樣,培養未來從事教育事業的職業品質。

3.3強化教育實習

在教育實習期間,實習生將平時的教育教學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育實習時間和模式可以借鑒國內外經驗,延長教育實習時間,改革教育實習內容,遴選有責任心、教學業務素質強的學校指導老師和實習基地指導老師,讓師范生從指導老師身上領悟到教師職業道德,同時對實習過程進行有效監督,達到預期的實習效果。

3.4舉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大賽

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大賽是以在校的師范生為對象,從講課、說課、板書、多媒體制作和應用全方位考察學生教師素養的比賽,賽前準備和比賽過程可以反映出師范生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維的把握。

作者:何愛霞蘇海民單位:宿州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