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13 03:58:08
導語: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大學生學術失信、網絡言行失范等問題屢見不鮮且日趨嚴重,加強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如何對大學生開展信息道德教育,培養其良好的信息道德素養,已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課題。信息道德教育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亦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關鍵詞:信息道德;信息素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道德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資源被視為一個國家、社會發展和進步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大學生作為信息的使用者、處理者、傳播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充分地享有信息資源,其成長也更多地受到了形形色色信息的影響。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接受有益信息、屏蔽不良信息,對其開展信息道德教育,培養其良好的信息道德素養,已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課題。
1信息道德教育的內涵
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不斷變更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網絡的出現拓展了人們的生活空間,使人際交往由現實世界的直接接觸變為虛擬世界的間接接觸,現實世界中人與人的交往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在網絡世界中,人際交往歸根到底依然是機器背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樣需要道德的規范與制約,而這種規范和制約我們可以稱其為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信息生產者、信息加工者、信息傳遞者以及信息使用者開展各種信息活動時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其特殊性表現為人們在網絡環境中的精神追求以及對虛擬世界的認知與評判。信息道德教育是指以全社會所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及道德規范對人們的人格塑造、品德形成施加有組織、有計劃地影響的活動。其獨特的適用領域在于規約人們網絡上的行為,使其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依舊堅守道德底線,形成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始終如一的高貴品質。[1]信息道德教育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之一應當成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2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現狀及問題
2.1大學生信息道德素養現狀。當代大學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們中間獨生子女較多,相比于七零后八零后,他們更崇尚自由,更崇尚個性,也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作為數字時代的原著民,他們較早地接觸到互聯網、計算機、手機等新興事物,能較好地適應網絡環境,但也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有研究對大學生網絡不道德行為進行過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69.5%的同學在網上抄襲過論文;有24%的同學在網上發表過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的言論;有14.1%的同學在網上發表過虛假信息;有22.7%的同學“登陸過”或“比較經常登錄”色情網站;還有1.8%的同學發表過色情等粗俗信息。[2]更有甚者,諸如盜取他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時有發生。由此可見,大學生信息道德素養現狀不容樂觀,學術失信、網絡言行失范等問題屢見不鮮且有日趨嚴重之勢,加強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教育迫在眉睫。2.2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現狀。(1)從學校層面來看,首先,長期以來,教育的各個階段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一直存在;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西方文化為首的外來文化通過互聯網對高校的滲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給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再次,高校將思想道德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割裂開來,沒有很好地融為一體。(2)從教師層面來看,思想政治課任課教師缺乏信息道德教育相關的理念、技術和素養,不懂得如何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來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信息道德教育,具體表現有三:教學內容滯后,與社會實際相脫節;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缺乏活力;教學理念保守,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3](3)從學生層面來看,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在大學里面學好專業課就行了,輕視思政類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有部分學生自律性不強,不注重自身信息道德素養的培養。
3開展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的途徑
3.1將信息道德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高校應將信息道德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首先,將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教育貫穿始終,真正做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次,進一步修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在思想品德與道德修養課程內容中增加信息道德教育的比重;再次,制定操作性強的考核及評價體系,將注重結果評價向注重過程評價轉變。3.2創新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一,高校官方網站應當弘揚主旋律,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捎伤枷胝谓逃繝款^建立相關門戶網站,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低俗、暴力、不良信息徹底喪失其生存的土壤,使其消滅在萌芽狀態。[4]第二,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以及管控。一方面,高校應加大投入用于相關硬件、軟件的開發,通過更先進的技術,對校園網進行即時監控,對不良網站進行及時屏蔽,對大學生的上網時間進行限制;另一方面,高校網絡監管部門應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傳播有益信息,剔除不良信息,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第三,高校應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微時代,學生主要是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獲取、交流、分享信息,藉此,高??赏ㄟ^官方微博、微信這些大學生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信息道德教育。3.3高校教師需提升自身的信息道德素養水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教師在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中扮演著引導者和傳播者的角色。在信息時代,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面對面地進行溝通交流,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線上的交流互動,甚至還能通過微課、慕課等新形式對網絡上的學生進行授課。這些新興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僅對教師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樣也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還是在真實的現實世界,教師都應注重自己的品行,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合一,用自己的優秀品行去教育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3.4大學生要主動培養信息道德素養。信息道德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過大學生自我教育來實現,即大學生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水平要自覺自發地學習信息道德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這也是信息道德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的重點不是信息的使用能力,而是對信息的反思和批判能力,對大學生而言,知識、技術層面的問題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具備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在網絡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二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應該讓學生主動地去識別、分析、判斷信息,主動地建構其信息道德知識體系,教師在此過程中不應過分地干預,而是應扮演好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5]
參考文獻
[1][2]王淵.基于科技倫理視角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模式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3.
[3]黃云.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J].科技信息,2012(20).
[4]劉彥新.論信息素養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學術交流,2012(4).
[5]馬寧.媒介素養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13.
作者:楊文美 單位:邵陽學院
- 上一篇:高校道德建設人際關系探討
- 下一篇:醫學高校師德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