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14 08:19:46
導語: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PAD教學模式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PAD教學模式最早由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實質上是一種將傳統的講授式和討論式教學有效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互換式學習[1]。
2就業導向下《思修法基》的重要作用
《思修法基》作為每位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理應充分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維權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2]。2.1保障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基地,就業導向下的高校人才培養既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也要有堅定的政治品質。《思修法基》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律基礎的重要理念,是保障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因此,就業導向職業教育背景下《思修法基》課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3]。2.2提高復合型人才綜合素質的基礎。高校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除了具備創新素養、技能素養以外,還需要具有堅定的道德素養和強健的身體素養?!端夹薹ɑ氛n程教學應當也必須從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發,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為人處世方法,確保學生養成堅定的社會主義道德素質,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正確的導向[4]。2.3促進高校人才的人格完善。高校應當從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發,利用《思修法基》等公共思想政治課程,從塑造學生健全的心理品質出發,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正確識別社會上不良思潮、自覺抵制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5]。
3當前就業導向下《思修法基》存在的問題
3.1教學理念與人才培養模式矛盾突出?!端夹薹ɑ氛n程教學以理論說教為教學理念,以灌輸講解為教學模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勢必與當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沖突。由于當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放在了各種專業課程建設上,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較為薄弱,是否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否能真正運用《思修法基》課程上的內容引導自己的三觀建設,其教學理念與當前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間矛盾較為突出[6]。3.2就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結合不緊密?!端夹薹ɑ返恼n程教學中也缺乏對學生職業理想、職業信念、職業規劃和職業意識的教育,就業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完善,《思修法基》的影響不夠,《思修法基》課程教學中欠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的教學內容[7]。3.3學生知行不一現象較為嚴重。學生“知行不一”,無法在生活中實現政治理論知識的內化,無法用課堂上學到的政治知識建構自己的世界觀。最終導致學生知行不統一,《思修法基》課程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就業的幫助不大。
4PAD教學模式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PAD教學模式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與討論(Discussion)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三個階段。PAD教學模式有效規避了傳統“以教為中心”的講授和“以學為中心”的討論兩種教學方法單獨實施的缺陷,通過打破并重組傳統課堂教學程序化解高校課堂教學的困境。類似講授式教學,PAD教學模式保留了教師講授這一傳統教學精華,強調先教后學,教師講授在先,學生學習在后,保障了教師中心主導地位,保證知識傳遞的預設性、系統性和準確性。類似討論式教學,PAD教學模式發揮啟發式教學的優勢,強調學生、師生互動,鼓勵互換式和參與式學習,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與創造性。其關鍵創新在于把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在時間上隔開,讓學生在兩段時間之間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安排學習,做到“隔堂討論”或“有準備的討論”,更加有效發揮兩種教學方法的效力。在考核方式上,PAD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平時學習,要求學生課后內化吸收,把有效學習分散在整個學期,體現出過程性評價的價值。目前,PAD教學模式已在一些院校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5結論
課堂教學質量是人才培養的關節點和生長點,也是衡量一所學校教學水平的標志。當前,我國絕大部分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普遍存在結合不緊密的現象。面對當前高校《思修法基》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理念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矛盾突出、課程設置缺乏全程化、理論教學與學生行為實踐有脫節等問題。PAD教學模式給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機遇,但從對實施PAD教學模式的影響因素及其改進建議來看,對大學教師的知識與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PAD教學模式新穎的教學形式能更吸引學生認真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PAD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更清晰,權責更明確。綜合表明,PAD教學模式為我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且簡便易操作,值得在高校教學中進一步推廣和使用。南昌職業學院校級自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PAD在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主持人:侯柯文。
參考文獻
[1]李國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大學生就業的意義探究[J].天津職業學院聯合學報,2016,(12):110-113.
[2]熊剛,彭智平,王京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對大學生就業的思政教育功能[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7):9-13.
[3]李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就業素質培養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李守香.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1.
[5]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6,(3):116-118.
作者:侯柯文 單位:南昌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校師德建設探索
-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養法律知識教學探討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