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價值問題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8 04:45:00

導語:道德教育價值問題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德教育價值問題管理論文

一般認為,道德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道德知識、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全面灌輸和系統影響,從而使其能夠自覺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來約束和調節自己的行為。這種觀點有其合理之處,但顯然忽視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即把道德教育簡單地等同于一般的理論知識教育,似乎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操守的造就和養成,僅僅靠背誦一些現成材料和條條框框就可以解決問題。事實并非這么簡單。在青少年中間,“四有”、“五愛”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不遵守公共秩序,不愛護公共財物,不懂得起碼的禮貌禮節等現象屢見不鮮。這說明,道德教育必須要“教”,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育”即需要道德養成,要注意聯系實際,切實從青少年的道德現狀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正確合理的教育和疏導,在辨別善惡美丑、分清是非好歹的基礎上切實觸及和解決好他們的道德疑難和困惑。

如何注重養成,增強道德教育的針對性?我認為:必須澄清道德教育中涉及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價值問題,即從道德教育最初的道德啟蒙,到道德困惑、道德選擇和道德人格的完善,這些錯綜復雜的環節中,交織和滲透著的相應的價值啟蒙、價值沖突、價值分析和積極合理的價值導向。道德教育的深層系統即是這些價值問題,而要將道德教育抓到實處、落到實處,必須首先重視和解決好這些問題。

一、道德教育中的價值啟蒙

道德教育首先是價值啟蒙活動,其首要任務是啟發受教育者知善知惡,通俗地說即是“知道好歹”。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正確地區分善惡美丑,抑惡揚善,如何健康地“立其大者”,這并不是任何個體在成長中自然而然就能解決的問題,而需要甚至必須通過社會的教育灌輸和合理引導,尤其是價值觀念上的啟發和引導。中國古代有“孔融讓梨”的故事,小孔融天真幼稚,卻能謙恭禮讓,表現了良好的道德素養。他就不是按照自己的本能需要去做,而是嚴格地按照家人的啟發、誘導的道德要求去選擇,這便是道德啟蒙和價值啟蒙的作用。

當前,對廣大青少年的價值啟蒙,應該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統一的角度出發,由家長、教師和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各相關機構)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一方面,教育者應當在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法上貼近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現實;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應將這些價值觀念內化吸收為自己生活、學習和行為中的一部分。離開這兩方面的任何一個,價值啟蒙和道德教育都會失敗。當然,對少年兒童的價值啟蒙,側重點是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從少年兒童的吃、注行、學、玩的活動中努力尋求教育和培養的契機。要善于捕捉、啟發和鼓勵孩子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與小朋友和平相處科目互合作的優點,有意識地指出其不講禮貌、自由散漫、不善合作的缺點,而事實上,其背后蘊合的價值觀念就是平等觀念、友善觀念、合作觀念。

按照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對中學以上學生就要采取另外一種形式,即注重理論與現實的結合,不僅要在理論上講授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而且要結合現實社會的情況,對他們的集體現念、社會觀念進行行之有效的啟發和引導。上海市洋涇中學幾年來堅持開展“社區社會服務課”,即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如與社區的孤寡老人結對子,長期為老人服務,以達到道德教育和價值啟蒙的目的。通過與老人長期相處和交流,使他們對集體、社會和個人的認識更加具體,更加生動,也更為深刻,在此基礎上他們開始意識到尊敬他人、與人為善、幫助人的重要性,也從另一方面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認識到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意義。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已經深入到受教育者的頭腦中。相反,如果在道德教育中把道德知識、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停留在口頭上、書本上,缺乏聯系實際,缺乏必要的實踐環節,就是沒有正確地理解道德的本質,因為道德更重要的是一種實踐精神,舍此,則是玄談,是坐而論道,而空談本身是違背道德的。

二、道德教育中的價值分析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流行的價值觀念,教育者必須根據正確的價值標準進行評估和剖析。在當前,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就是我們評判一切價值觀念的根本標準。只有采取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能在各種錯綜復雜的價值觀念中,有效地對教育者進行引導,否則,任何簡單化的全盆肯定和全盤否定,都不能有效地澄清糊涂觀念,劃清理論界限,也收不到相應的效果。

價值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方面。比如社會上有段時間,大款斗富對青少年影響頗大,對于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大款斗富進行定性分析:這是一種愚蠢的畸形消費,即一方面是對斗富者雙方各自經濟實力的損害,另一方面,也對雙方在人格上和形象上造成不利影響。其次,從量上分析,如果他們能把斗富比闊的財富用于再生產,或投入到社會的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正當部門,其社會效益和社會價值,要高許多倍,也易于為社會所接受,即他們得不償失。

這里就存在一個善與不善、正當與不正當、高尚與低級、慷慨大度與狹隘自私之間的對比,也存在一個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比較權衡問題。比起那些能夠節衣縮食,從自己養老退休金中拿出一部分來資助希望工程的老人們來,那些斗富者是極其渺小的,是對其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踐踏。通過價值分析,可以增強道德教育的說服力。

價值分析還包括手段--目的價值分析和動機--效果價值分析等。

三、道德教育中的價值沖突

價值分析中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價值沖突。我們這里所理解的價值沖突,主要指在實施道德教育中遇到不同來源的價值觀念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既可存在于人類主體、社會主體(集體主體)上,也可存在于個體身上,這種沖突、對立可以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大為削弱。在現實社會中,受教育者接觸到的不僅有正面的、積極的價值觀念,也有反面的、消極的價值觀念,這些真真假假、善善惡惡混雜在一起的情況,容易對受教育者產生不良的影響。

從主體方面來看,道德教育中的價值沖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活動本身。教育者在道德教育活動中處于主導的地位,所以自己一定要對價值沖突有清醒的認識,并能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和解決這些沖突,對于一些現實中的熱點問題和理論上的盲點問題,要按照黨的方針政策予以合理恰當的解釋、說明和論證,不能一味地回避。對于價值沖突,教育者必須正視沖突的存在,對沖突的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努力劃清是非善惡美丑界線,使受教育者對這些沖突能采取科學和冷靜理智的態度。

從受教育者這方面來講,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向的現實的不同引導,是使受教育者感到糊涂和困惑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他們內心價值沖突的直接因素。

按照道德教育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原則要求,三者的引導和教育目標,方向應該是基本一致的,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而事實上,目前三方面之間的沖突、抵銷的現象相當普遍。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需要花相當時間和人力才能辦到。目前,首先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學校教育應從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規律出發,貼近現實,貼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學習實際,貼近社會的現實狀況;另一方面,社會應更多地關心學校,關心學校教育,研究和關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點、規律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地發現和解決這些問題。

對受教育者的價值沖突,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來消解、緩和和融化,必須采取相對靈活多樣的方式,不能犯簡單化的錯誤。

四、道德教育中的價值導向

解決價值沖突,要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這是從道德教育內部出發的基本對策。至于影響道德教育的外部因素,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要保證道德教育的順利開展,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任何時候,保證這一點,就能減少和避免許多價值觀念上的混亂和困惑,就能為道德教育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和外部環進。

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堅持正確合理的價值導向,這不僅僅是一個階段性問題,而且是關系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事??倳浿赋觯骸拜浾搶蛘_,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從長遠的角度看,要保證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中思想道德建設任務的落實,正確、合理的價值導向是實現和保證這一切的前提,只要輿論宣傳媒體能唱響主旋律,大力弘揚和宣傳社會主義價值觀念體系,批判和抵制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領好頭,帶好路,為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廣大青少年和人民群眾的道德素質、思想覺悟就會逐漸邁上新臺階。

五、結論

從上面的分析看出,道德教育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進行道德知識上的灌輸,還需要具體實踐中的培養。而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有意識地解決好價值啟蒙、價值分析、價值沖突和價值導向等問題,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鋪平道路。現實地講,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在于:加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價值觀念體系的建設,只有新的價值觀念體系建設好了,深入人心了,各種落后的、消極的和錯誤的價值觀念才會逐漸為人們所摒棄,否則,只破不立,只反對不建設,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