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課堂推進德育教育
時間:2022-01-02 03:09:54
導語:大學課堂推進德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責任感缺失。責任感缺失主要表現在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和自我責任感缺失三方面。就社會責任感而言,很多學生不清楚自己將要在社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不明白報效社會、服務社會的是自己的根本使命,不懂得感恩國家和社會。由于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和奮斗方向的迷失,導致很多學生沉迷網絡游戲,荒廢了學業。而且,當代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家長寵愛,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理解父母生計的艱辛,不但不考慮為父母減輕家庭壓力,反而過著紙醉金迷的校園生活,揮霍著父母掙來的血汗錢,揮霍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業重視度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掛科成普遍現象,退學、降級的學生(包括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很大一部分學生在畢業時不能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即將畢業時,不關心自己的就業情況,無視各種增加就業機會的資格證書考試,逐漸使自己淪為社會的邊緣人。另外,墮胎現象在大學校園已經越來越普遍,個別女同學墮胎多次,這種揮霍自己身體健康的行為,也是對自己極不負責的表現。(二)社會誠信降低。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進一步導致社會誠信的降低,部分學生視社會誠信為兒戲,甚至無視誠信,如考試作弊、信用卡欠款不還和多張電話卡透支等行為在校園屢有發生。當然,當這些有損誠信的事情一旦被發現或揭穿,后果不堪設想,甚至會斷送自己的學業,使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讀付之東流。每逢期末考試,學校和老師都會再三強調誠信考試,但仍有很多學生頂風作案,成為誠信考試利劍的刀下之鬼。誠信是一個人的立命之本,當誠信缺失后,后果可想而知,沒有一個單位或企業愿意接受一個誠信有問題的學生,也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他們,這些人最終將走向社會的邊緣或被社會淘汰。社會誠信的減低,進而帶來了更多負面的影響,增加了學校的管理難度,對學校的社會聲譽造成了損害。學校動輒和學生簽訂各種責任承諾書,一方面,是對學生的不完全信任,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學生誠信的喪失,使學校不得不采取這種比較被動的措施。(三)愛國熱情不足。愛國熱情是每個中國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雖然愛國主義教育始終貫穿在我們的教育全過程中,我們至始至終無不接受著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但廣大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越來越不足,具體體現在對祖國的認可度低,盲目的崇洋媚外,對我們的民族品牌產品不感興趣和缺乏信心,寧可高價購買一些國外的高價奢侈品(如手機等消費品),也不愿意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國內產品,缺乏對我國國情、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正確認識,缺乏對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導致中華民族的很多精髓文化正在被遺棄或丟失。近年來,出國熱只增不減,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去國外鍍金,完成自己的學業。另外,在某些國家利益問題上,立場不堅決,態度冷漠。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國家這一概念也越來越模糊,只懂得享受國家賜予我們的一切,而不知去回報和服務國家和社會,以個人利益為核心,將國家和民族利益拋在腦后,肆無忌憚的掘取個人利益。(四)心理素質差、心智不成熟。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質差、心智不夠成熟的現象,具體表現在心里疾病發病率高,尤其抑郁癥患者陡增;穿著打扮古怪,行為異常現象嚴重;抗壓能力弱,部分同學因為掛科、失戀等小事情而倍受打擊,導致心理失常,做出某些詭異之事,更有甚者自尋短見,極不負責的結束自己的生命。另外,在校園經常出現大學生被騙之類的事情,說明其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事物的認識還不足,其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容易被外界的各種物質刺激所誘惑,容易被不法分子迷惑和利用,迷失自己,走上不歸路,這樣的例子在當今大學校園數不勝數。綜上所述,當今大學生在社會責任感、社會誠信、愛國情懷以及心理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問題,如何從根本上教育和引導他們,是當前從事高等教育教師的當務之急。
二德育教育是大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育教育指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達到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幫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目的[1-3]。傳統教育模式下,由于大學德育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局限性,廣大專業課教師習;慣于把專業課課堂教學看作是傳授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專屬陣地,將學生德育教育的任務放置一邊,推卸給德育教師,這無疑將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來。另一方面,由于擴招和國內經濟發展轉型等多方面原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優異的學習成績是他們在社會上安身立足的資本,所以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對道德和價值觀的養成和培養卻重視度不夠,甚至被忽略。長期下去,學生也往往會進入一個誤區,認為德育教育可有可無,并不是自身發展需要的重點,對自己而言只是上幾節課,獲得一個不錯的成績,以利于評優和獎學金評定等。大學作為國家高等人才的培育基地,其核心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促進社會生產和經濟的發展,而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首要具備條件就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質,政治立場、理想信念鑒定,愛黨、愛國、愛人民,三觀端正,能夠積極開拓進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教育改革和發展首先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育全過程中,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優先地位。因此,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這不僅是高校教師的職責要求,還直接關系到學生教育的質量和成敗。
三大學課堂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大學專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肩負著共同的任務,二者也成為大學教育相互依存、互為促進的不可分割的兩個內容[3-5]。由于德育教育主體在專業方面的局限性,單純的德育教育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把德育教育融于專業課程教學的知識傳授中比德育專業教育更有意義,效果也會更好。目前的大學教師,大多數都是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型專職教師,往往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造詣,具有極強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尊敬,會讓學生產生信賴感和獲得感。這些專業教師的奮斗歷程和成功經歷,是現代大學生學習和借鑒的現實模板,他們在課堂上提出的觀點和建議,也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專業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滲透和融合,是新時代德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6,7]。在專業教育中,專業教師作為主導,其一言一行、道德修養、思想境界以及社會責任感等都會感染和影響學生,特別是專業教師對專業學科領域的科研見解和態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啟蒙和導向效應。因此,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嚴以律己,用淵博的專業知識武裝自己,用為人師表的行為準則規范自我,用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支撐自我,通過教學各個環節去影響和教育學生。讓學生在增長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獲取到有益于自我成長的正能量和道德影響,去反思自己,進化自我,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糾正不良作風,端正學習和生活態度。另外,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大學生進行德育知識方面的滲透,灌輸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熏陶愛國主義情懷,提升中華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加強共產黨革命傳統教育等,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注意的是,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德育方面的內容同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自然地傳遞給學生,適時地引入德育教育內容,同專業教育完美結合,而非簡單的德育灌輸,要特別注意兩者結合的時機,實現二者的自然結合,避免生搬硬套,更不能顛倒主次。而且,德育內容的引入和講述一定要適度,講得過多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容易引起學生厭學和抵制,講得過少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達不到德育教育的預期效果和目的。另外,教材是教師的主要教學工具,是在專業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的依據。專業課程主講教師應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和素材,將具有教育意義的德育典型事例,有計劃、藝術地融合于教學過程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正確地引導學生,為他們的成長鋪路,從而實現專業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雙贏,使德育教育真正成為專業教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促使學生做到德育與智育的同步提升和自我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長為有責任感、有愛國情懷、有誠信和心理素質過硬的新時代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黃俊杰.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呂兆豐.大學德育引領著大學教育的方向[J].中國高等教育,2008,5:14-15.
[3]尹強.大學德育:重返本質的教育[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167-17.
[4]金仕瓊.增強大學德育教育實效,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J].遼寧大學學報,2002,30(6):50-52.
[5]夏喜利.加強大學德育教育工作,促進和諧校園建設[J].科技信息,2007,11:220,205.
[6]陳珂,張智,何丹,等.大學德育教育創新:專業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融合[J].高等農業教育,2012,12:25-28.
[7]張琳.教師在大學德育教育中角色的轉化[J].成人教育,2012,301:84-85.
作者:田新民 單位:新疆大學
- 上一篇:大學教材德育內容體系研究
- 下一篇:職業院校德育教育及學生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