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

時間:2022-12-10 04:06:19

導語:淺談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

一、從實際出發

我們常說形式影響人、形式教育人,德育工作離開了一定的教育形式也就無法進行,但如果為了形式而形式,其結果只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德育工作必須虛功實做,要注重德育形式與內容、方法的相互統一。一是教育要求要實,由于在認識上存在著很多偏差,使得以往的德育工作過分注重形式,降低了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提出要求時貼近實際,切莫只顧那些“虛大空”的目標。二是教育內容要實,當前,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對學生提出要求,喊著要愛國就可以實現,而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通過對祖國悠久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的回顧與學習,了解國家的發展歷史,……從這些小事入手,從實際出發,于細微處去培養,在落實上將愛國主義教育外化為具體的行為,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注意保護生活學習環境,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這樣,學生才能逐步理解愛國主義,真正培養起愛國情感。三是要教育方式要實,德育教育離不開一定的形式,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形式必須服務于內容,必須與內容相統一,這樣的教育形式才能發揮育人作用。

二、從貼近落實

德育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起到教育學生、熏陶學生的作用。讓德育貼近學生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貼近生活,因為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平時接觸的比較多,認識和體驗也都比較深刻,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對這類活動易于接受,因而就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二是貼近時代,使教育活動融入時代的氣息,這樣的活動往往具有鮮活的內容,學生參與的興趣就會高。三是貼近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才易被學生認可,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才高。四是貼近社會發展,受到學生年齡與個性特點的影響,學生喜歡那些開放性的活動和教育形式,德育活動也應體現出這種開放性,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園,更不能局限于課堂,要走向社會,走向自然,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如到企業見習,到合作單位參觀,到教育基地拉練等。

三、從創新做起

德育中的“新”應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手段要新,當前網絡技術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信息傳播呈現出多元化和高速化的趨勢,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僅局限于教師、書本與課堂。面對網絡文化的傳播、網絡價值的沖擊,我們的教育手段必須能跟上學生的發展,用正面的宣傳與信息去占領陣地,提高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二是形式要新,面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學生的認識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教育形式必須能跟上學生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在過去我們帶著學生給烈士掃墓,學生總是認認真真地聽講解,很多學生還趴在烈士目前一字一句的抄寫烈士的事跡,回來都能寫出體會很深的文章,這種教育形式在當時肯定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現在,我們仍然沿襲著過去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不會再象過去那樣理想,原因是學生的認識變了,生活的環境變了,我們的教育方式也應改變,忽視了形式的創新必然會制約德育的效果。三是教育內容要新,同樣的教育內容在不同的時代被學生認可和接受的程度不盡相同,教育效果也就存在著差異。因為現在的生活環境在發生改變,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也在改變,以現在的行為方式去衡量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些地方現在的學生就難以接受。所以說,德育的內容要新,這也反映出德育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程,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這項工作,保證我們的育人方向,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本文作者:馬守學王瑜工作單位:煙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