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隊伍師德問題探究
時間:2022-05-14 10:52:45
導語:教師隊伍師德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校的德育教育
中共十八大報告,首先將“立德樹人”確定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不僅是對十七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進一步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人的鮮明個性及健康人格,使個體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一個適應社會的人,一個對社會和他人有益的人。目前學校教育普遍存在著重智輕德現象,表面上提倡德育為先,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中也安排了講座、社會實踐等活動,但實際上并未完全落實,每周的班會課也形同虛設,絕大部分被補習文化課占用。誠然,我們培養了不少有用的人才,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尖端人才,但在少數“精英”光環的照耀下,卻折射出眾多“普通生”的缺憾,在一次又一次班級、校級考試成績的排名中,學生幼稚的心靈受到創傷,有的慢慢形成了自卑的性格,有的破罐破摔,從內心深處厭惡學習,上課消極怠工;在校園附近打架斗毆;甚至尋找機會逃課去上網。針對這種現象,通常解決的方法是班主任找來學生家長,把情況反映給他們,甚至抱怨他們對學生關心不夠。學生能否向好的方面轉變,那是你們家長的教育問題,實在不行,班主任就勸家長讓其孩子轉學,一走了之;作為普通的授課教師就更是“不知情”,甚至在課堂上出現不良事件,也只是向班主任反映一下就算完事。高徒成了“名師”的標簽,考試成績成了教師晉升、評優的憑據。在這種功利主義的影響下,有誰真正花心思去揣摩所謂“有問題的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他們開辟能施展才能的新天地,在那里找回自信,完善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道德情操也不一定都高尚,在家長、學校眾多的贊許聲中,個人情緒逐漸膨脹,長此以往,慢慢會形成自私、冷漠、傲慢等性格。復旦大學的投毒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德育教育不是學??捎锌蔁o的裝飾品,而是學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如何實施德育教育?課外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德育教育也是責無旁貸的,教育不能缺少愛,“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二、教師的師德
葉圣陶曾經指出:師德的實質就是教師怎樣使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行為,有益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益處?!盀榱艘磺袑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學生人生道路上成長的引路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人格,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2012年5月8日,佳木斯第十九中學張麗莉老師在護送學生回家的路上,眼看一輛貨車迎面駛來,在這危急關頭,她將學生推開,用自己柔弱的身體去保護學生的身體;在汶川地震中,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映秀鎮小學張米亞老師等,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孩子們的生命,他們用生命詮釋了高尚的師德。但與此相反,我們的教師隊伍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例如:(1)師表意識淡薄。一部分教師認為,從事教育工作僅是一種謀生手段,在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下,對自己從事的職業產生道德冷漠,在平時的工作中只管教書,完成課時,不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漠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不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甚至對學生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認為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有的把自己的教育對象視為敵人,不相信學生的主動性,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動輒批評、點名、扣分、罰款,嚴重的甚至采取體罰、辱罵、諷刺、挖苦等野蠻的教育方法?!胺杜芘堋?、“楊不管”等惡性事件就是一個縮影。大量事實說明,一個不能為教育事業獻身的教師不可能產生熱愛學生的高尚情操。(2)功利色彩擴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某些教師在價值取向上出現了功利主義的偏差,以分數的高低來論學生的好壞,考試成績成了教師攀比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教學成果,忽略育人過程;只關注少數精英,而忽略眾多的普通生;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敖虝背闪酥匦?,“育人”可有可無。更有甚者,有的教師直接針對自己教的學生辦課外有償性的家教輔導班,啟發、誘導學生在自己辦的“家教班”補課;有的教師查看學生的履歷表就是為了查找關系,為自己謀私利……他們的行為嚴重損毀了廣大教師的形象,這樣的人還適合當教師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他們懂嗎?
三、師德與學校的德育教育
一切師德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師德的核心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2013年的教師節,主席在致全國教師的慰問信中指出:“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他對我們廣大教師寄托了多么高的希望??!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人,結果是人,工具是人,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就決定了對教師要求的特殊性。中小學教師經常會扮演慈母的角色,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中小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很像對自己父母的態度,視教師為長輩,充滿尊敬、依戀之情;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他們已經把管理、教育的責任部分地轉交給教師,希望教師成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導者和釋難者,他們要求子女聽從教師的教誨;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對學生充滿熱情、希望和信心,不僅反映在學習上悉心指導,還反映在生活和情感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心靈的明鏡。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努力提高道德修養,完善個性品質,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學生,用樸實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身教勝于言教”。教師對專業的熱愛,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對生活的熱愛會引領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會煥發學生生命的活力……教育的真諦不僅在于知識教育的實現,更在于生命教育的達成。美好生命的兌現,要靠美好的生活教育。學生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種思想,它收獲行為;你播種自信,它收獲成功;你播種美德,它收獲善良。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紀連海老師曾感慨地說:最幸福的事是用自己的人格學識影響學生的人生。全國師德標兵林崇德老師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边@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牢記: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人不一定都能偉大,但一定能做到崇高。只有我們具有了德才兼備的品質,才能為祖國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祖國的未來才會更好。勇敢地走在時代的前列,這是教師的社會責任。(本文來自于《語文學刊》雜志。《語文學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夏遠玲工作單位:巢湖學院附中
- 上一篇:民主合作對德育教育的影響
- 下一篇:公民德育教育轉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