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復習應用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9 09:31:00

導語:政治復習應用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復習應用管理論文

一、聯系的觀點: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其中任何一個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高中思想政治課更是一個比較系統和相互聯系的整體。高三復習必須立足于課本,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并將其綜合起來,形成網絡加以強記。因為,所有的考試,都是對課本上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罷了。如果課本上所學的知識能做到融會貫通,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從容應對。所以高三復習我們首先應該回歸課本,通過列知識結構圖表對原來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這既有利于學生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又有利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具體的知識點,從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考慮的更準確、更全面。

我們的具體復習思路和方法如下圖所示:

知宏觀把握結構框架博復整體思路(條、塊結合)

識分解復習概念原理聞習

復比較特殊力求準確強方

習聯系實際深化理解記法具體知識(點、線、面)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既要從宏觀上把握所復習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又要分解具體的概念、原理。

(2)處理好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既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要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回答問題時力求準確。

(3)處理好考點與熱點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學生們普遍對時事、新聞都很關心,也感興趣。政治復習中,教師把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反映國內外形勢發展中的熱點和重要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使用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所學過的基本理論,用這些理論來聯系實際,聯系實際的時候,要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地看問題,比如說“三農”問題,它的核心問題就是“農村”問題,“農村”中的“農民”的關鍵問題就是就業問題?,F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業富余人口越來越多,農民怎么增收,就包含一個農村富余人口如何就業的問題。只有這樣,才可能全面地認識這個問題,進而找出題目所要求的各個要點,從而得到高分。

總而言之,高三政治復習決不可以掉以輕心,學生只有處理好以上幾個方面的關系,其知識結構才能進一步完善,知識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所以說,教師在復習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復習指導,使其夯實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技能,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發展的觀點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中的說:“我們如果承認教育是活的,那么,我們教育學生,第一步就要承認學生是活的,要按照學生的心理進行?!边@句話其實就是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對待教育工作。

具體教學思路:

1、用發展的觀點教政治。

政治是中學所有科目中變化最快的一門學科,高考政治試題也是常變常新。它緊跟時局變化,把握時代脈搏,真正體現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高考變了,教法也要順應時代的要求。我們要改變原先那種灌輸的方法,而應當采取引導式、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復習國家宏觀調控這一框時,我就引導學生從全冊的角度來把握宏觀調控。告訴學生,國家的宏觀調控與市場一樣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只不過所起的作用不同罷了。其中,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而國家的宏觀調控是以國家為主體,從宏觀上主要對國民經濟進行間接調節,從而彌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弱點和缺陷,幫助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然后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讓他們結十六屆四中全會的報告以及所訂的《高中生時事政治報》歸納整理出國家宏觀調控的定義、目標、手段并舉例證明。

2、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我們學校是個普通的三類學校,與一中、二中相比,基礎相對差些,所以我們不可能讓學生的水平一下子提高很多,只能通過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方式,帶領學生朝前走。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學生們有一點點進步,我們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并適時地把它或暗示或明確地表達給學生,從而促使學生有更大的動力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在復習時,我們一般采取三輪復習法。第一輪是遵循章節或單元復習知識要點、考點,從例題講解到練習鞏固,從檢測講評到查缺補漏。第二、三輪復習側重掌握重點知識內容,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下功夫,講解的內容跨度較大,練習綜合性強且與現實問題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習題的參考答案也隨之越來來越具有現實意義。

隨著復習內容的拓展,許多學生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輕視課本,認為看不看書無所謂,背不背理論關系不大,進而拋棄課本,結果導致理論水平明顯下降,解答客觀題缺乏理論依據瞎蒙,解答主觀題言之無物胡亂寫。這時,我們仍要對學生充滿希望,把學生的這種毛病看成是高三學生復習期間的一個必經階段,同時能過一定的練習幫助學生回歸課本。

三、矛盾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教師正確的引導是外因,學生發自內心的思考和反省才是內因。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把練與評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把評析落到實處;要求學生把練與思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勇于發現矛盾、敢于正視矛盾,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并尋求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的養成,主要是指導學生解題時能遵循這樣的思路:

1、會審題:就是俗話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功?!?/p>

①對“熟題”的審查不要憑印象。應當特別仔細、認真閱讀,注意它的細微變化。

②對新穎的生題的審查要有耐心。只有耐心多讀幾遍,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③分析題意,確定答題方向和范圍。注意分析題目中的關鍵詞、關鍵句,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如“從……角度回答”、“為什么”、“怎么樣”、“……是如何體現的”等等。

④閱讀題目時注意區別顯現信息與隱性信息。對題目進行認真審閱、分析,弄清題目內容是屬于教材的哪一部分,然后再根據題意認真作答。

2、會答題:答題要確切、簡練、書寫規范工整,盡量采取要點式答題。

①答題要有針對性。根據題目所給信息,確定應選用什么樣的語言和基本知識原理來表達。答題時要準確運用政治術語,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現答案寫的不少,得分卻極少的現象。

②按順序作答

因為命題人在命題的時候是梯度出的,所以按順序作答,能力容易發揮出來,后面的試題難度高,先難后易,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怖懼或者慌亂。再者,如果老先生如果先答后邊的主觀題,然后再回頭做客觀題,腦袋的信息裝得過多,考試的出錯率就可能增大。

3、抓薄弱環節,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在最后的這段時間里,要督促學生花時間進行思考。使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模擬訓練,不斷發現知識漏洞,正確地認識自己,針對自己丟分的地方來復習,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具體做法是:要求學生把積累了將近一年的習題,特別是近幾次的模擬卷子拿出來,再為自己服務一次,分析自己在什么地方丟分了,丟分的地方能不能找回來,最低的要求是如果再見到此題,要能得滿分,最好的是能夠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為在練習中減少失誤,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要求學生做到:

(1)找出出錯的原因。在錯誤的旁邊加上批注,建立糾錯本,分類歸納整理。

(2)指出正確的答題方法。

(3)過一段時間重做錯題,然后與正確解法進行比較,以便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記憶。

4、重視量的積累

量變與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然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我想念學生經過以上幾個步驟的復習,肯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成績會大大提高。

5、樹立信心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在高三政治復習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和學生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我們都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且會不斷地提高自己,教學相長嘛,因此,我會讓我的學生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