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編導在現實環境下發展

時間:2022-10-31 10:39:55

導語:廣播電視編導在現實環境下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編導在現實環境下發展

摘要:在我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起步相對較晚,隨著近幾年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與現實社會的需求出現脫節現象,本文主要針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的瓶頸以及如何突破瓶頸進行了論述,以期為我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指明方向。

關鍵詞:廣播電視編導;困境;發展

隨著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和影視事業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編導這個專業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但是對于廣播電視編導的精確定義在國內還是比較模糊,簡單來說,它主要指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創作、制作,所培養的人才主要面向廣播電視系統從事幕后工作。最近幾年,由于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廣播電視編導的發展瓶頸

1959年,北京廣播學院的創建是我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開端,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我國獲得快速發展,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水平的提高,廣播電視編導的發展難以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面臨著許多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院校之間學科設置不統一

在我國,各院校對廣播電視編導的基礎性研究相對不重視,使得電視編導專業沒有明確的定義,這就導致不同的大學在開設此專業時所設置的學科千差萬別,造成了專業學科設置與教學培養混亂的現實。由于學科設置上的差異,使各高校的畢業生無法適應現實的工作崗位,從根本上說,專業學科設置與社會發展需求脫節,阻礙了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

(二)院校招生存在兩極分化

由于學校之間學科發展的先后不同,使新興院校在與老牌名校的競爭中,招生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質量和數量兩方面。優秀生源向優秀院校集中,新興院校遭到擠壓,再加上國家對優勢學科扶持,使得新興院校更加難以追趕老牌名校的腳步,這樣導致兩極分化,不利于我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

(三)普通院校師資力量匱乏阻礙專業發展

以寶雞文理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例,2010年的專任教師5人,現在20人,其中講師9人,占45%,助教7人,占35%,碩士17人,占85%,承擔專業教學任務的大部分都是3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因此,對于普通院校來說,它們難以有足夠的師資力量去與老牌名??购?,同時由于國家政策的偏向,使得普通院校缺乏足夠的資源,這種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更加艱難。

二、廣播電視編導如何突破困境

(一)加強理論研究,統一學科設置

由于學科設置的不統一,使得各院校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現實工作崗位的要求,造成了專業培養與現實需求的脫節。因此,各院校應努力加強理論研究,并由老牌名校組織召開相關專業研討會,加強理論交流,針對現實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行合理的課程設計,并統一專業標準。在加強理論研究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人們的需求,真正實現電視節目服務于民生。另外,電視編導要積極進行相關編導策略的創新,加強國內外交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經驗,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提升節目質量,促進專業發展。

(二)國家政策扶持,促進良性競爭

從某種方面來說,一定程度的競爭有利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但是,這種競爭必須是良性的,就目前存在的這種由于國家政策導向所導致的資源分配不均,只會使得不同院校之間的兩極化差異更加嚴重。因此,國家應該加大對普通院校的支持力度,使其有與老牌名校競爭的資本,各院校間百家爭鳴更加有利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現實環境中的發展。

(三)完善實踐培訓,促進校媒聯合

廣播電視編導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存在的價值就是為社會輸送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創作、制作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只有與現實社會發展相結合,才能跟得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不能忽略社會實踐環節。學校與媒體的合作,將為學生的實踐培訓提供便利,有利于學校與社會的接軌。校媒聯合是一種互惠共贏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媒體可以為學校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另一方面,學生可以為媒體進行數據分析,為媒體的發展提供數據指導.

三、結語

廣播電視編導對新時期社會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難,使廣播電視編導處于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實現其服務民生的價值。

作者:馬松婷 單位:徐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銅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