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課程教學流程及實踐方法
時間:2022-01-04 10:36:49
導語:互聯網課程教學流程及實踐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育的狀況,網絡課程的教學流程與教學實踐,包括注重網絡課堂節奏與內容設計、拓展線上課堂互動類型、線上環境與線下環境的教育融合。
關鍵詞: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網絡課程,教學流程
在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展教學課程時,可能會存在一些負面問題,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控制。因此,需要在明確開展網絡課程教育方法流程的基礎上,探索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明確處理方式,為未來進一步展開教學工作提供理想條件。
1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網絡課程教育流程
合理選擇網絡教學平臺并落實課前準備工作。在高校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展開教育課程時,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用平臺類型與相關準備流程[1],確保后續能夠正常部署教學工作,避免出現處理混亂的負面問題。當前,線上教學用軟件平臺主要分為兩個種類,即MOOC與直播會議投遞式。MOOC智能教學工具平臺可以完成發布授課視頻內容、自動組織線上練習活動等基礎任務,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網絡信息平臺。直播會議投遞式工具主要以釘釘、QQ、微信為典型代表,這些工具的開發核心與教學應用無關,但其基礎功能可以被高校線上教學所應用,包括網絡會議、直播等。在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展課程時,應當綜合應用兩種工具類型,確保優缺點得到有效整合,盡可能提高網絡教學課程的開展質量與效率。教學平臺選擇完成后,還應當針對課前展開教學準備。高校需要通過培訓與引導方法,使教師可以正確完成課前準備流程,避免網絡教學與線下差距過大導致授課質量下降的負面問題出現。通常情況下,網絡課程教育準備環節分為兩個基礎階段。第一階段需要錄制預習用視頻資源,在錄制完成后上傳至計算機網絡平臺,要求學生在線觀看或利用下載方式自行完成預習流程。預習視頻內容需要將授課知識點進行細分化處理,并盡可能提高講解的清晰性與趣味性,使學生可以快速融入網絡教學流程中,降低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的概率。第二階段中,高校應當要求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并展開正式授課流程。正式授課時學生已經完成預習任務,因此教學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教師僅需要針對在線知識點進行科學設計,并合理利用線上平臺互動優勢達到趣味授課目標,即可有效完成網絡教育任務,使高校可以正確展開相關教學流程。在實踐工作中,高校需要確保教師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方式,包括日常系統管理、QQ微信等工具使用要點等。若教師存在不熟悉等負面問題,則高校需要組織線上培訓活動,利用視頻會議、分發文檔等方式,幫助教師掌握計算機網絡教育課程的開展要點,確保后續工作能夠正常進行。重視實際教學流程管控與功能應用。在網絡課程教育開展階段,高校需要重視多平臺協作體系的構建,確保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有效應用,正確處理新冠疫情期間存在的主要挑戰。實踐教學階段,高校需要保證教師具有開展網絡授課的基礎條件,同時還應當利用調研等方式分析學生是否能夠適應網絡教育流程,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確保后續改進工作能夠正常開展。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夠在高校在線課程開展階段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平臺功能的引導,確保教師與學生能夠正常利用相關模塊,進一步提高技術適應性與網絡授課質量。通過應用超星網絡教學平臺[2]開展課程建設,可以使高校師生獲得完善的教學體驗,有利于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圖1)可以提供課件編輯、文檔閱覽、教學視頻點播、線上作業、在線考試等多種關鍵功能,在實際應用階段高校需要合理規劃計算機客戶端與智能手機客戶端的應用方案,確保兩者能夠得到有效結合,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為保證師生使用狀態能夠趨于一致,高校需要及時開展技術指導,使超星平臺的網絡功能得到有效利用,強化網絡課程教育質量。除超星平臺外,高校還應當結合其他應用工具展開網絡教學,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優勢。例如,可采用騰訊會議平臺作為網絡課程開展模塊。騰訊會議最多可同時容納300個客戶端,能夠有效覆蓋高校專業人員。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還可以申請臨時擴容服務,使容納人員數量進一步提升,為滿足高校大規模教學提供堅實基礎。同時,騰訊會議允許對客戶端進行多種操作,包括屏幕共享等。通過結合其他應用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如釘釘、QQ群等,可以顯著提高網絡課程開展質量,能夠降低師生溝通基礎成本,解決新冠疫情期間存在的線上教學問題。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高校需要指導教師合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工具優勢,包括QQ群文件共享、班級管理功能等,使高校在線教學流程可以得到有效規范,避免出現過于混亂的負面問題。針對學生的簽到管控,則可以采用釘釘平臺實現相關功能。釘釘可以提供健康狀態統計、專業教學打卡簽到等應用,能夠使教師輕松管理專業人員,避免出現缺勤無法及時發現的負面問題。在課后作業管理階段,高校需要重視計算機網絡技術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線上考試、作業智能審核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使教師的工作壓力得到減輕,為后續進一步展開相關教學流程提供理想條件。
2網絡課程教育的教學實踐
注重網絡課堂節奏與內容設計。高校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展教學課程需要注重對課堂內容與節奏的把控。通過采取培訓與引導措施,可以使教師快速適應線上教學條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優勢,對課堂基礎節奏與內容進行把控,盡可能提高吸引力級別,使學生能夠深入參與教學流程,避免出現負面問題。在實踐工作中,高校需要引導教師展開模塊化整理活動,使線上教學內容能夠得到有效分解,降低單一課程信息密度,使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中以精益求精的概念進行學習。同時,還需要保證教學目標的清晰性。高??梢葬槍處熓谡n方法進行考核,并通過指引方式,使教師能夠改變網絡授課內容,強化分層清晰性。例如,可以針對網絡課程進行時間段劃分,每隔十分鐘展開一次教學模塊切換。通過這種方式,維持在線課堂的實際吸引力,確保學生參與度得到增強。拓展線上課堂互動類型。在高校展開線上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重視教學課堂的多樣化與多元化。缺乏充足內容的網絡教育課程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后續進一步展開教學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對教師進行科學指導,要求他們合理拓展課堂互動方式,使教學流程得到顯著革新,進一步提高對計算機網絡環境的適應性,充分利用相關技術優勢條件。教師可采用問答方式進行授課,定期抽查網絡課堂學生個體狀況。加強線上環境與線下環境的教育銜接。目前,高校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獨立、自主特征。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教師可能難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容易產生教學掌控力不足等負面問題。針對相關現象,高校需要加強網絡課堂與線下的銜接緊密性,通過應用學分考核等方式,間接提高學生在網絡教育課堂中的參與程度,為教師提供理想教學環境。同時,還需要鼓勵教師應用計算機網絡平臺功能,如QQ群文件分享、超星線上考試等。通過借助信息平臺模塊,構建與線下課堂相似的授課環境,使課上與課下能夠達到理想銜接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高校需要加強指導與支持力度,保證學生與教師都能夠快速適應網絡教育課程,進一步提高整體授課效果。
3結語
高校應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網絡教育課程環境,使停課不停學的概念能夠得到全面落實,避免教學進度與質量受到負面影響,為未來發展提供理想條件。
參考文獻
[1]郝敏釵,喬振民.“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08):54-56.
[2]李萌.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6):36-40.
作者:管春苗 徐素紅 王曉君 單位: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336混合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的實驗
- 下一篇: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優化路徑